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琢石成玉

[复制链接]
1361#
发表于 2008-2-3 09:00:19 | 只看该作者

re:不过,石头我建议你不要去为幽默而写幽默,...

不过,石头我建议你不要去为幽默而写幽默,象古语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你现在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最好的作文是直抒胸臆的文章,这是做主要的,你怎么想,就怎么写.这点你上面的文章就很好,这也是写文章最主要的,就是别人看了以后能知道你想说的是什么,剩下的就是写技巧问题了,比如说文章的结构逻辑,用词用语,还包括象幽默这样的风格,但是这些我看都是第二位的,而且不必强求,随着自己的知识积累,自己个性品格的提高,生活阅历的加深,等等,这些自然而然地会上去的.比方说,幽默,自己在生活中学会了幽默,用通达的人生态度去对待自己生活中的难题,这样你就能在世界万物中处处可见幽默了.

我也跟一句,你现在的文章,比我那时候的水平,我是绝对比不上的.现在的孩子毕竟见多识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2#
发表于 2008-2-3 20:10:35 | 只看该作者

re:石头: 不知弟弟什么时候能写出...

石头:
    不知弟弟什么时候能写出这么一大堆通顺流畅的文字,上个学期,我发现他在日记中连古汉语“乃之”都用上了。

   不过,今天我来“幽默”一把,生活中不是个幽默的人。

   我记得语言本身有一大特点就是任意性,关于中国式的英语,嘿嘿,是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所以要大胆地说。那些母语是英语的人,让他们说这样的语言,大概要考倒一片的。随着你的成长,你将学会1.5门的英语,那1门是纯正的英语,那0.5门就是中国式的英语,可以略胜一筹。在困境中,我们就要调动我们所有的才华开创出一片天地,万难之中,“手舞足蹈”也没什么,那中国式的英语就是我们智慧的结晶。

    关于挖鼻孔,那位女生的说法吓了我一跳,我要将这一“消息”告诉你的弟弟,下次尽量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挖鼻孔。至于发生过的事,嘿嘿,不用理它,要是哪次忘了也没什么。

    飞,石头,像一只雄鹰,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健健康康。抖落不掉的负担就带着一起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3#
发表于 2008-2-4 20:41:01 | 只看该作者

re:石头:北美人的幽默是从小培养出来的,...

石头:
北美人的幽默是从小培养出来的,从小就玩一些简单的joke,如Knock-Knock, who’s there等。你去了国际学校,听,说,读,写都要用英文已经是一难关了,还要求幽默,不容易。不过可以慢慢培养,有空时看一些幽默的电影,如前一阵出来的The Simpson’s Movie,也可买些School Jokes的书看看,让自己relax. 从1001 Cool Jokes上摘两则:

Why was the computer so tired when it got home?
Because … it had a hard drive!

Where do you find the biggest spider?
In the world wide web.

What do you find in a clean nose?
Fingerprint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4#
发表于 2008-2-4 21:19:14 | 只看该作者

F版对幽默的注解很有道理

记起林语堂先生在其《论幽默》中讲到:幽默只是一种从容不迫达观的态度,是一种人生观。

我们今天通俗讲的幽默经常和滑稽、玩笑(joke)和在一起而论。其实,幽默是“含蓄思想的笑”。古希腊的时候,就产生了悲剧和喜剧,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西方人的所谓的幽默感一定和这种文化承继有关。

很多人以为东方人缺乏幽默感,那显然是偏见。对此有疑问者,请读一下语堂先生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5#
发表于 2008-2-5 14:19:20 | 只看该作者

re:石头: 楼上几位大叔说的都没...

石头:

   楼上几位大叔说的都没错。不说人,单论写作,每个人就有每个人的风格。比如鲁迅和林语堂两个人,风格就太不一样了。两人还因为一些主张上的差异而闹得不友好(写作风格是其中之一)。

   每个作家都会着力锤炼自己的文字风格。所以你一看,就知道这个文字是谁的,比如汪曾祺、阿城、张承志、刘震云、余华这些作家,文字都是非常有特点的。就像冯斑竹,他穿个马甲发帖子,我也看得出来。[em13]

   老师要求尽量幽默地些,这个要求没有问题,但是你的风格就写成现在的这样,老师可以评价你还“不够幽默”,但是不能评价你写得“不好”。

   而且,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幽默的表达,这个是自然的。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怎么可能写出幽默的风格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6#
发表于 2008-2-5 21:45:11 | 只看该作者

re:2日那天是我空中旅行最辉煌的一天,一张去...

2日那天是我空中旅行最辉煌的一天,一张去宁波的机票上下飞机四次,我的行李有三个旅行箱,外加三个小纸箱(后来花四十打包成一个大箱),外加一个随身的皮包,里面满满的。可怜我的手腕,到现在都肿着。
石头他们延误了7个小时飞到了宁波机场,而我则在城阳宾馆住了一个晚上。
我彻底领教了从厦航到山航再到南航地面人员的谈判技巧。虽然不能飞是天气的原因,也没有一个旅客认为是航空公司的原因,但也不是旅客的原因啊。从上午十点一直折腾到晚上7点,我滴水未进,不是上下飞机就是被地面人员劝说退票。我怎么能退票呢,我知道退了票就没人管了。不退那飞上海吧,我又怎么能飞上海呢?沪甬高速都封闭了,我怎么回家呀。那就改签,签5日的票,回家等三天吧,晕!我真的差点晕倒了。一直和等候在广州机场的大小石头讨论是否飞广州,但厦航说他绝对不负责去广州的机票。一飞机的人哪,最后终于让忽悠得只剩最后包括我在内的12个顽固分子,厦航才派车把我们送到宾馆。
这次回家之旅像何子说的让我们尤其是石头体会最多的是灾区人民,所以我们可以更加情深意切地为他们祷告,更希望石头能有实际行动的付出。
石头可能因为旅途劳累而脸色很差,他小姑姑见到他的时候哭了,心疼的。最好笑的是村里一个伯母给石头送来鸡蛋,看我们不肯收下急得直说:这是我自己生的,没污染有营养。
石头很开心,因为姐姐和戴哥哥天天陪他啊。带石头出去见了很多亲友,大家都说进步太大了,这是最开心的事情了。当然我也为收到许多漂亮衣服而开心,女人好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7#
发表于 2008-2-7 12:06:37 | 只看该作者

re:我们全家祝福石老师和方老师和石头在200...

我们全家祝福石老师和方老师和石头在2008年里蒙神同在,凡事平安丰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8#
发表于 2008-2-9 11:28:15 | 只看该作者

re:给方老师全家拜年!以马内利!

给方老师全家拜年!以马内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9#
发表于 2008-2-9 22:47:53 | 只看该作者

re:今天才看到石头的文章,写得非常好...

    今天才看到石头的文章,写得非常好!我看了这篇文章毫不费劲地就收获到了很多,比如了解到国际学校的一些教学特点、中西方文化的一些差异,还有石头在里面学习生活的状况等等,非常流畅,而且我从里面还读到了石头的一份坦诚和真挚。如果还非要以“幽默”来苛求,我觉得这要求本身就有一点幽默了。

    上面各位大叔大妈关于幽默的观点,也让我很有收获,同时我也想起好几年前孔庆东写的一篇“幽幽地默默地想了几天之后,终于决定还是把自己并不幽默这个隐私公布出来”的关于幽默的好文章,贴上与石头分享分享。孔庆东其人,你的T版叔叔本来也认为他是个“有点意思”的人,但后来他不那么认为了。原因是有一天金正日他们请孔庆东去吃正宗的朝鲜宫廷菜,但没叫上T叔叔,搞得这位象洪七公一样爱吃的T叔叔满腔的委屈和愤慨,百感交集不是滋味,从此不但对金正日心生怨恨,对孔庆东也满肚子的意见,说人家“脑子进水”了,然后一气之下在以琳搭了个灶台,时不时把锅盖敲得震天响,说要“做点好吃的”……

    不过这篇文章是人家吃宫廷菜之前就写了的,贴出来T叔叔大概也不至于过于恼怒,何况人家的一些说法,也还是有点道理的,比如“所谓的“幽默”,不过是一种“修辞”手段,有时是为了说得含蓄,有时是为了说得精练,有时是为了说得形象,总之一定是为了一个另外的东西,绝不是为幽默而幽默”,“ 老舍先生好像也很幽默,但他的代表作恰恰是并不幽默的、让人落泪的《骆驼祥子》。还有活着的王蒙和王朔,他们的作品也是以不幽默的更好。立志幽默的人,往往容易成为别人幽默的对象”……


我不幽默(孔庆东)

    《47楼207 》是我在教书和科研之余胡乱杂凑的一本游戏之书,成书的内缘外因,我已经在序言中交代得清清楚楚。虽然说书中的许多文章引起过比较大的反响,我个人也颇有几分敝帚自珍,但我仍不过把它视为一种羞于出手的“非正品”,觉得作为一名北大教师,而且三十多岁了,写的书还是这个水平,“难见真的人”。可是书出版之后,居然一片褒扬之声,偶有几句批评,听着也非常善意。特别是这次与几位朋友去南方八大城市巡回签名了一圈,所到之处,读者的热情和真率简直令我无法承受。每到大学演讲,三百人的礼堂往往要挤六百人,南昌大学的窗台上都站满了学生,他们的党委书记说这是90年代从未有过的盛况,我恍惚又回到了80年代的北大。不论在当时还是事后,我都深觉愧对那些赤诚的眼睛和渴望的面庞。我经常这样回答学生:我的书写得很一般,你们之所以这么喜欢,这么激动,你们甚至说你们的中学、大学都“白念了”,那不是因为我的书好,而是因为现在的好书太少。我们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应该向读者深深地道歉。

    然而使我渐渐不安的是,许多读者大概受此书的“包装”影响,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幽默”问题上。经常拿我跟一些幽默作家比,褒也幽默,贬也幽默。进而认为书中越幽默的就越是好文章,不幽默的就是“水分”。近日各地报刊约稿,也指定要“幽默文章”。我一生最大弱点,就是不愿拂人之意。可是我幽幽地默默地想了几天之后,终于决定还是把自己并不幽默这个隐私公布出来,起码要说明我不是人们一般意义上想象的那种“幽默的人”,这样,我就不至于幽默的牙掉了,硬往不幽默的肚子里咽了。

    首先说我在生活中不幽默。我脾气不好,感情冲动,遇事认真,宁死不屈。我从小就因顶撞父母经常挨打,结婚后对太太不会甜言蜜语,经常恶意挖苦,把对别人太太的蔑视和仇恨发泄到自己婆姨身上。

    对刚刚三岁的儿子不是呵斥就是打骂,其实他不过是《三字经》背得慢一点而已。打完了还要问:“你说爸爸为什么要打你?”儿子挥泪答道:“养不教,父之过。苟不教,性乃迁。”在社会上,我疾恶如仇,经常跟售货员、售票员吵架,帮助弱者报复强者,帮助警察抓坏人,谁要骗我的稿费,我就琢磨着是砸他家的窗户还是直接砸他的脑袋。

    在工作上,我因为从小营养不良,智商不高,一直靠刻苦勤奋来“比学赶帮超”。我现在的工作是文学研究,我一向视文学为很庄严很高尚的事情,从未存过游戏文学的下流心理,连“为艺术而艺术”的人我都为之惋惜,常劝他们走出象牙之塔,投身改革洪流。我自己写的文字,一向以有立场、有个性自负,所谓的“幽默”,不过是一种“修辞”手段,有时是为了说得含蓄,有时是为了说得精练,有时是为了说得形象,总之一定是为了一个另外的东西,绝不是为幽默而幽默。我自认为最好的文章,并非那些“幽默”之作。孔子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我希望读者通过我的“幽默”去知味,去看到那幽默所指向的东西,看到我的严肃,我的认真,我的固执,我的迂腐,我的愤激,我的忧伤,总之是看到我的“不幽默”。我这样说,并非否定幽默本身的艺术价值,而是希望读者不要买椟还珠,看看盒子还算漂亮,最好再打开看看里面装的是珠宝还是魔鬼。就比如写学校生活的那几篇文章,并不是我为了逗乐瞎编出来的,那就是我真实生活的记录,连细节都是真实的,我的老同学们读了都非常感动,还给我补充了不少新的材料。我写它们无非是怀念一种东西,弘扬一种东西,这同时当然就意味着拒斥某种东西,批判某种东西。到处都有读者问“毛嘉现在在哪儿?”“头猛现在干什么?”如果没有严肃和纯真在里面,我想再逗乐的“幽默”也会过目便忘的。

    有些评论把我和钱钟书,和马克•吐温比,这些善意的比较实在是害我,使我受到了不少的背后嘲骂和暗中怀恨。其实我是比不了他们的。我最敬仰鲁迅的文字,但我一辈子也学不到。钱钟书的博学和机智也是我学不到的,但他的幽默在立场问题上跟我有非常大的不同,我不想学他老人家。至于林语堂,梁实秋,我坦白地说一句:不喜欢。

    我真心想学习的是老舍先生,老舍先生好像也很幽默,但他的代表作恰恰是并不幽默的、让人落泪的《骆驼祥子》。还有活着的王蒙和王朔,他们的作品也是以不幽默的更好。立志幽默的人,往往容易成为别人幽默的对象。所以我立志要严肃,非常“幽默”的严肃。当刽子手的子弹没有打中牛虻的心脏时,牛虻捂着伤口说:小伙子,沉着点,瞄准了打。你认为这是幽默吗?朋友,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幽默”吧,因为只有意识到这一点,你才会穿透语言的迷雾,在“严肃”与“幽默”之间,自由地翱翔。一时达不到这个境界也不要紧,只要你首先记住这句话:我不幽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0#
发表于 2008-2-10 04:04:45 | 只看该作者

re:石头:给你贴篇新文章:...

石头:给你贴篇新文章:


                            丝瓜

                         【龙应台】


好友从贵州考察回来,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这一幕:他看见数十农人耕种,另外有数十农人蹲在田埂上看这数十人耕种,从日出,到日落,日复一日。学者受不了了———难道一批人工作,需要另一批人监督?他跑到田边去问那蹲著的人:「你们为什么看他们耕作?」

蹲著的人仍旧蹲著,抽著菸,眼睛仍旧蒙蒙地看著田里,用浓重的乡音说,「就是看呀。」

「为什么看呢?」

「没事干啊!」

学者明白了。一亩地,那几个人也就够了,其它的人真的没活可干,就到那田埂上,蹲著,可能潜意识里也是一种「同舟共济」的表达吧。

蹲著的人们这回转过头来,奇怪地看著他,然后问他为何发此问。

香港来的学者倒愣住了。他要怎么回答呢?说,因为蹲在田埂上什么也不做,是一种浪费?说,「没事干」是是是———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因为在香港或台湾或新加坡或美国,每个人一辈子都在努力干事,「没事干」是件……是件可怕的事。

他要怎么说呢?

于是我想起另一个故事,地点是非洲。一个为红十字工作的欧洲人到了非洲某国,每天起床还是维持他的运动习惯:慢跑。

他一面跑,一面发现,一个当地人跑过来,跟著他跑,十分关切地问他:「出了什么事?」

欧洲人边喘息边说,「没出事。」

非洲人万分惊讶地说,「没出事?没出事为什么要跑?」

这个欧洲人愣住了。他要怎么解释?因为他总是坐在开著冷气或暖气的办公室里头一个开著的计算机前面,他的皮肤很少被阳光照到,他的手很嫩、肩膀很僵硬、腰很酸,因为没有身体的劳动,因此他必须依靠「跑步」来强制他的肌肉运动?他是不是要进一步解释,欧洲人和非洲人,因为都市化的程度不同,所以生活形态不同,所以「跑步」这个东西,呃……不是因为「出了事」。

好友在说贵州人蹲一整天没事干,就是抽著菸望向漠漠的田地时,我发现自己的灵魂悠然走神,竟然叹息起来,说,「就是蹲在田埂上看田,唉,真好。」

我知道,我在向往一个境界。

慢的境界。

和华飞走东南亚十五天,出发前就做好了心理调适:慢。

当你到了码头,没有一个办公室贴著时刻表,也没有一个人可以用权威的声音告诉你几点可以到达终点,你就上船,然后就找一条看起来最舒服的板凳坐下来,带著从此在此一生一世的心情。你发现你根本不去想何时抵达,连念头都没有。你看那流动的河,静默却显然又隐藏著巨大的爆发力,你看那沙滩上晒太阳的灰色的水牛,你看孩子们从山坡上奔下来,你看阳光在芦苇白头上刷出一丝一丝的金线,你看一个漩涡的条纹,一条一条地数……

从琅勃拉邦到吴哥窟的飞机,突然说延误三个小时,人们连动都不动一下。因为预期就是这样,于是你闲适地把机场商店从头到尾看一遍,把每一个金属大象,每一盒香料,每一串项链,每一条丝巾,都拿到手上,看它、触它、嗅它、感觉它。反正就是这样,时间怎么流都可以。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安身立命的好时刻,好地方。

晚明的散文大家张岱,「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能这样过日子,是因为他把杭州当安身立命之处。明朝覆亡,他脚下的土,也被抽走了。「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我想有一个家,家前有土,土上可种植丝瓜,丝瓜沿竿而爬,迎光开出巨朵黄花,花谢结果,累累棚上。我就坐在那土地上,看丝瓜身上一粒粒突起的青色疙瘩。

2008-02-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1#
发表于 2008-2-10 14:02:23 | 只看该作者

re:呵呵,继续微笑叔叔对我和孔庆东的感觉印象...

呵呵,继续微笑叔叔对我和孔庆东的感觉印象很深刻啊。的确,孔老师还算是个有意思的人,熟悉他,也就是从他那本《47楼207》开始的。这本书怀念了研究生阶段的一些人和事儿,不光有意思,而且透着同学之间很温暖的友情。这本书也可以推荐给石头看看,是挺有趣的一本书。上当当网肯定可以买到。

不过孔老师后来的一些文章和做派,的确令人感到不愉快。关于他歌颂金氏父子的那篇文章,是令人惊诧的。就冲这一点,他应当愧为鲁迅的研究者。近年来,他又和一帮子老师一起,高价办起中学生作文培训班,这也是一件非常不靠谱的事儿。孔老师的一些言论,让人怀疑他是否算是一个合格的知识分子。

从孔老师的这篇文章中,他说坦白地不喜欢林语堂,我不能质疑他是否言不由衷,只是很想知道为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2#
发表于 2008-2-10 14:47:13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各位大虾,石头好几天没有上网,等他看...

谢谢各位大虾,石头好几天没有上网,等他看到了一定很开心。
原来的计划一定要打乱了,本来想大小石头回珠海,我回青岛,因为2月报到的新孩子比较多,我可以帮一把。但看到石头的脸色依然蜡黄,而且因为不适应这边的气候又高烧了两天,我实在是放心不下,我想我后天要回珠海照顾石头一段时间。
真的要辛苦以琳的各位同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3#
发表于 2008-2-10 15:35:48 | 只看该作者

re:石头: 身体缓一缓后,读读T叔推...

石头:
   身体缓一缓后,读读T叔推荐给你的如下汪曾祺先生的文字。你可以领略这样的文字,是质朴、感性、而且是真诚的:

  《七里茶坊》:http://www.my285.com/ddmj/wzq/003.htm 这篇文字我真的喜欢极了。
  《看水》:http://www.my285.com/ddmj/wzq/020.htm
  《葡萄月令》:http://www.my285.com/ddmj/wzq/022.htm
  《鉴赏家》:http://www.my285.com/ddmj/wzq/064.htm
  《跑警报》:http://www.my285.com/ddmj/wzq/034.htm
  《黄油烙饼》:http://www.my285.com/ddmj/wzq/026.htm
只是这些文章,特别是《七里茶坊》和《黄油烙饼》,有些时代背景不知道你是否明白。《黄油烙饼》是很感人的。

   当然,汪先生最著名的小说,是
   《大淖记事》:http://www.my285.com/ddmj/wzq/047.htm
   《异秉》:http://www.my285.com/ddmj/wzq/029.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4#
发表于 2008-2-10 16:55:42 | 只看该作者

re:仔细观察着石头这次回家的一举一动,但不敢...

仔细观察着石头这次回家的一举一动,但不敢太露声色,不想让石头有紧张的感觉。无论是我自己还是家里的亲朋好友,都看到了孩子的进步。懂事有礼貌潇洒这是大家给他的评价,我哥哥还加上了好辩,其实是这个大舅舅在创造机会让石头和他辩论。
听大石头说,那天飞机因为宁波机场的原因晚点了7个小时,而且那种等待是没有结果的等待,任何时候去问都说等通知,确实是很难熬的,但石头很有耐心,虽然其间也参与了“闹事”,那也是因为地面人员的服务态度有问题。由于真的不知道能否回宁波,我们中途讨论实行另一套方案,那就是我飞往广州,和他们汇合,然后到珠海过年。要以前我无法想象让石头接受这么大的临时变化,但石头接受了。电话里和我说过年见不到姐姐很遗憾,但自我安慰说暑假要去康爸爸那打工,就可以见到姐姐的,我很欣赏目前石头在碰到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能及时找出自我安慰的理由。
让我很感动的是当石头到机场后,我却到不了了,儿子给我发了一条很长的短信,大意是妈妈你辛苦了,上下飞机好几次,很担心你,很心疼你。晚上又要独自在机场宾馆睡觉,要好好休息,为天气祷告,让妈妈明天顺利回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5#
发表于 2008-2-10 19:58:56 | 只看该作者

读《丝瓜》而感

刚从海边回来,此时悠闲地抽着Habana 雪茄,法国作家雨果对雪茄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A cigar converts a thought to a dream.,我此时正在感受着dream。读着F版贴上的龙应台散文,感觉比配的红酒还好,真是太美了。

人的一生,如果能够对生活始终抱着一种悠闲的态度,该是多么美妙。今天的社会,外部的刺激使得我们的内心浮躁不定,行迹匆匆,我们自以为在不断努力奋斗,但时常越奋斗越迷茫,内心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毫无方向的小舟,那种失落和迷茫让我们感到难于摆脱的痛。

我总是希望有时间能够静下心来,把自己isolated,去细细地品味这世界上那么多美妙的时光和事物。比如讲,在海边静静地听着海浪的涛声、看着海浪的形成和破碎,完全让自己的肢体和思想处于‘无’的状态,那种感觉美妙极了。Sometimes, doing nothing is the most beautiful moment in the life。

我此时此刻的dream是有一天在热带的海边拥有一间茅草屋(应该是在毛里求斯那里看到的那种罢),我太太和我的小儿用刚摘下的passion fruit 在配制 Punch,而我则准备着barbecue, 不需要很昂贵的东西,只要几条沙丁和一条鲷鱼再加几点盐便可,哦还要有一点鸡翅,因为我小儿很固执地认为烧烤是一定要有鸡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6#
发表于 2008-2-10 20:43:23 | 只看该作者

re:楼上的都是高手,包括石头,不说高中,我大...

楼上的都是高手,包括石头,不说高中,我大学时也写不出象样的文章。刚好读过了几本书,还有印象深刻的,马上记下这一段来,算作是感想。

爱因斯坦的〈我的人生观〉中这样说:每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叔本华曾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这句话一直给我启示:在我自己和别人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容的泉源。这种体会可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还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这算是大科学家给幽默的一种注解:这是一种人生观,嘿,哥们,可以放轻松点。

就像我们在以琳网上讨论双立人锅和菜谱,这和自闭症关系可是重大!

论起幽默的文风,我没有很好的见地。我想重要的是我自己还在学习成长之中。

钱钟书还是林语堂,是文字幽默还是一种脾气之类的?对T版者可能感慨良多,对我还是只能看看热闹而已。

《丝瓜》写得真的很好,除了楼上的心得,这会儿,他正穿越大洋,坐拥热带风情,进入“无”境。对我,单是文章的名字就唤起我十二分的亲切感,因为我爱丝瓜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7#
发表于 2008-2-10 20:52:36 | 只看该作者

re:写上面的贴,重点推销〈科学家美文〉,石头...

写上面的贴,重点推销〈科学家美文〉,石头可以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8#
发表于 2008-2-10 21:54:04 | 只看该作者

re:石头这会在广州去珠海的路上,我刚从同学的...

石头这会在广州去珠海的路上,我刚从同学的聚会中抽身出来。想着发烧的石头要远途颠簸,而我又不在身边,心里很不是滋味。出去拜年的哥哥一家因为哥哥喝醉了而不能回家,这么大的家剩我一个人,也好,安静了很多,我可以安心坐在电脑前。
接上面的帖子继续写石头。
前些日子收到很多家长的邮件,我想都是新家长吧,他们集中问的问题都是“石头到底怎么样了? 能和人交流吗?能正常生活吗?”
这次回老家过春节是一个最好的与人交流的时间,也是观察石头到底能否正常生活的好机会,但我一再提醒自己不要戴有色眼镜,不要太过紧张。当然随时留心的是石头怎么样和人去交流的。
其实回老家的交流存在语言的障碍,宁海话比英语还难,石头听不懂。回来前他就要求我到家后要讲普通话,否则他会难受的。我和大石头可以做到讲普通话,但又怎么能要求其他的每一个人尤其是老人家们讲普通话呢?而且当别人用家乡话讲的时候,如果我用普通话应对真的很不自在,我怕别人以为我做作,虽然我见每一个人都解释石头成了老外了。
刚到家的时候,石头听不懂很着急,对我说了好几次如果他是涛哥,就要废掉宁海话的话。和他谈了以后他想通了,不再着急,当他听到别人谈话的时候提到“石头”(这两个字的宁海话他能听懂,)他就要我悄悄翻译给他听。当然他也会用很轻松的语气笑话大舅妈的普通话不够标准,贬低一下大舅妈,转身又说大舅妈是最爱他的长辈,明显看得出他在逗大舅妈玩。但为普通话也给了我麻烦,他外婆向我告状说石头说她不会讲普通话,应该滚出去,还说石头说她给妈妈带来了太多的麻烦。外婆几乎是义愤填膺了,见每个一人都说这件事情,我本来就怕老太太,只好闭目养神,当听不见,好歹璐璐打抱不平说就算弟弟说了你也不要多说了老太太才放了我一马。但石头已经看出老太太在说他了,拖我进房间要我翻译刚才大家说了什么,然后告诉我他不是这样说的,他是和老太太说:等我爸爸妈妈变得和你一样老的时候是会讲普通话的,其他的他根本没有讲过。我不想陷入“是非”之中,只是教育石头要尊敬老人,说话要注意分寸。
休息了一天回到了石头爷爷家里,那个冷啊,让人直打哆嗦,空调吹出来的风是冷的,只好关了,抱着热水袋也不管用。石头的脸色越来越黄,吓得他小姑姑哭了,赶紧让石头躺下,石头一定要我陪在身边。我让大家不要这么紧张,否则石头更加紧张。后来大家都上石头奶奶的墓地去看看,只有我和石头留在家里。等大家回来要给他压岁钱,买礼物的钱的时候,石头很有礼貌,一一推托,最后说就留下爷爷给的吧。上初一的表妹在做作业,上大一的表哥过来检查作业,说看不懂了,石头拿过来仔细看每一张卷子,然后标出每一处的错误,对不应该犯的错误一一指出,狠狠批评了表妹的大马哈,告诉妹妹如果这样下去是无法考进好中学的,但又悄悄对我说:做这些题真的没有意思,太浪费时间了。看得出他知道对什么人该讲什么话了。
石头在爷爷家就吃了一顿午饭就要回到县城的舅舅家里,看得出大家的遗憾和石头的解脱,石头对爷爷家的人接触太少,几乎没有什么感情,加上冷,舅舅来接他的时候他恨不得马上就走。我也暗示石头的姑姑们平时要多和石头联络,需要在他身上花时间才可以擦出感情的火花。好在表面上石头应付得很好,一一和每个人道别,说可惜假期太短,不能久住,让大家保重身体,能说出表里不一的话对石头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接下来是天天都有饭局,有时候是很多人在一起,最多的时候是五个家庭在一起。石头是同一辈人中最小的一个孩子,五个家庭在一起的时候竟然有六个男孩子,其中一家是双胞胎。当有人敬酒的时候石头不明就里每次都站起来,后来他终于看出来敬哪家哪家起来就可以了。轮到我们敬酒的时候,他很有礼貌挨个说了祝福的话,几个大学生哥哥倒就是把酒杯一举,要么就是逼人喝酒,美得我和大石头觉得石头比双胞胎哥哥差不了多少。饭桌上的菜太奢侈,环境也同样,那几家都是有头有脸的,我最担心的就是石头会再次提起和政治和腐败有关的问题,这样会让多少人尴尬啊,而石头又是和孩子们坐在一起,我不能和他说悄悄话。让我开心的是石头没有提这些事情,虽然也向其中的人谈起有关人大职务的安排问题,但很得体,无非让人感觉这是一个比较关心时事的人罢了。
有一次去的饭店比较普通,我又开始担心,我怕石头在众人跟前比较,害得请的人尴尬,但我想试试石头会否做出这样的事情,所以我没有做任何的提醒。我想大家不是亲人就是熟人,虽然有不知道石头问题的人,我大不了豁出去解释就是了。结果是我多虑了,石头非常得体,有了前一次敬酒的经验了,石头也成了老手。姐姐和未来的姐夫也在吃饭,说实话我担心他会独霸姐姐,或者嫉妒姐姐对哥哥的爱,没想到只要哥哥在场,他都是让出姐姐的,走路的时候也是挽着我的手。真是懂事了。
年三十晚上看联欢晚会他没有离开过座位,中途给每个他想得起来的人发了祝福短信,对窗外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也没有责难,以往他是会纠缠为什么国家要允许放鞭炮的问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79#
发表于 2008-2-10 23:02:29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方老师是宁波人

宁波话之难懂,特别是那个‘硬’劲,叫外地人受不了。我从小在阿娘(宁波人奶奶的叫法)身边长大,听惯了她的那口‘贼里骨硬’的正宗宁波话。而我弟弟则没有被阿娘带过,所以从来搞不清楚她讲些什么,也因此对阿娘没有亲切感,自然地,阿娘也不喜欢他这个小孙子。我身为她的长孙,被她老人家视为掌上明珠 – 宁波人的‘规矩’是很多的。

后来我回慈溪老家(阿爷是那里出生的),才发现虽为宁波地区,但那里讲的话更难懂!怪不得北方的朋友称南人为‘讲鸟语的’的人。

请告诉石头,不必太计较听不懂宁海话,还是英文重要 - 毕竟这世界上讲宁波话的人不是那么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0#
发表于 2008-2-11 12:37:29 | 只看该作者

re:接着前面关于<<丝瓜>>一文的话题....

接着前面关于<<丝瓜>>一文的话题.

因为这里中文报纸的缘故,我不时地能读到些龙应台的小文章,原来听说过她,知道她写了什么"胡主席,以文明的名义"等等,一直以为是个做官的,总做些官面文章,不过看了她关于和儿子的一些文章(我也在这帖上发过),以及这一篇,觉得她有个可取之处,是可以从不同人的观点来看问题,从对方的眼里看自己,这很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9-25 02:5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