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刚看了高校拉警戒线的新闻,不免感...
刚看了高校拉警戒线的新闻,不免感叹“警戒线问题”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它打破了一条传统逻辑:父母操心孩子读书、考试、升学、就业、买房、结婚、生子。“这本身就是个畸形的培养方式,但一旦成型后,突然某环节不用父母操心了,各方都不适应了。”
在听闻了太多关于“大学新生报到,家长送还是不送”的争论,见识了太多“新生家长睡满大学体育馆”的图片后,终于有幸盼到执国内大学牛耳的清华大学站出来,振臂高呼“迈出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并将口号付诸行动,在报到处外画出家长“禁区”。不得不说,这一小小的举动对学校、对学生都是一个明显的进步。只是,清华的这一小步能否成为帮助学生摆脱父母依赖(亦可曰束缚),迈向独立生活的一大步?说实话,我是没有太大信心的。
父母是否送子女上学,这原本是一个纯粹己域范围内的事情,完全取决于家长与子女的自由意志。然而,与欧美等国对此的“自由放任”不同,在国内,“大学新生报到,家长送还是不送”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备受公众关注、并引发激烈讨论的公共话题,与其简单地归因于父母家庭的溺爱,毋宁承认其背后还蕴藏着更为深层次的文化、政策以及教育体制等原因。
问题是,如果我们的应试教育体制、对于成功的社会评价标准不改变,单靠大学那浅浅的一道“警戒线”,怎么可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毕竟,独立生活不可能仅限于“警戒线”内。
0905
上午第一节英语课,首先默写第一单元单词和词组,他写得很快,中文翻译英文完成得也不错,课堂上他能和同学们一起读,在我的提示下,声音能一点一点打开。第二节数学课,课堂上他主动打开书和同学们一起做书上的额练习题,题目他自己读,能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做。第三节语文课,先复习第一课,他跟着同学们读,背诵课文,表现还可以,接着学习第2课,课堂上他能主动跟着同学们将课文迅速地读一遍,第四节美术课,主要是上色,因为他美术作业本没有找到,老师和同学们都帮他找,还是没有找到,所以就写数学课堂作业,作业完成得比较认真。下午第一节体育课,先跑两圈走一圈,他跑得很好,仅仅跟在队伍后面,接着学习做新的广播体操,他能一边看老师一边学做,动作比较到位。写字课写《习字册》,书写比较工整美观,速度比较快。第二节校本课,主要是分小组,他分到zhangjingyi一组,剩下的时间订正数学,他则认真地写数学作业。
0906
上午第一节数学课,主要讲练习二上的练习题,老师一题一题在黑板上讲解,我就在他旁边一直督促他看黑板认真听老师讲题目。第二节语文课,先听写第1,2课生词,他听一个写一个,有好几个字他都写错了。接着上第2课,课堂上他坐得很端正,眼睛看着老师,主动动手在书上做笔记,和同学们一起大声地读课文。第三节品社课,课堂上他能跟着老师做填图册,喜欢看书上的插图,能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书上的内容。第四节英语课,他能和同学们分角色读课文对话,而且开小火车也不错。下午第一节科学课主要是让同门学了解和认识显微镜,我教他怎么拿,怎么看,他学得也很认真。写字课写习字册,他写得很快,字写得还可以。第二节科学课,主要是让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我叫他如何调好镜头,再如何观察,他学得很用心。
0907
上午第一节数学课,先讲解《评价手册》,他认真对答案,没有错的全对,接着讲书上整理与练习,他基本上都会做,实际问题,他做得很好,说明他对生活应用题的理解能力提升了。第二节英语课堂上,他大声地跟着老师读,并且能大声地和同学们读课文对话,他和yangkaiqian一组练习对话,互相调换角色,配合得还可以。第三节体育课,首先做两套手语操,他站起来和同学们一起做,做得很认真,动作还可以,接着跟老师学做新的广播体操,他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跟着老师一起做,第四节音乐课,主要是挺老师讲一些报考初中的条件,每个同学说一遍自己的名字给老师听,轮到xiaoluobo时,他讲的声音很小。下午第一节课队会课,主要改选班队委。他也跟着同学们举手投票,写字课继续投票改选,第二节语文课上第2课,他能跟同学们一起大声读课文,能认真地在书上做笔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