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366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02:30:57 | 只看该作者

re:读书笔记之一: <<青春期心理障碍>>...

读书笔记之一:  <<青春期心理障碍>>

主编: 李荐中

人民卫生出版社


“埃里克森理论中还有一个关于青春期的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概念就是:心理社会性延迟. 这是从儿童期到成人期之间受到社会调节的时期,这其间个体通过自由的角色尝试便可能在社会中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于是青春期成了一个尝试五花八门的角色的时期,而他们又不必为任何一个所尝试的角色负责任.但是,当青春期快结束的时候,如果个体还没有建立起自我认同,那么他们就可能因为角色扩散而深受困扰.在自我认同探索中遭到失败的青少年将会遇到自我怀疑,角色扩散或角色混淆.这样的人可能会沉溺与自我破坏的偏激的事物或者活动,他们可能会过分关注他人的意见,他们还可能出现退缩,或者去吸毒,醺酒,从而释放由于角色扩散而引起的焦虑.”

“海威格斯特的看法,完成每一项任务都有一个最佳时机……他提出青春期的八项任务:一是接受自己的体格,并善用之;二是与同性及异性建立新的更为成熟的关系;三是获得男性化或女性化的社会性别角色;四是从父母及其他成人那里获得情绪情感的独立;五是为了一份挣钱的职业做准备;六是为了婚姻和家庭做准备;七是渴望并获得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八是获得一系列价值观和某种道德系统为行为指南,即发展一种意识形态.”

Stanley Hall认为,青春期是青春期个体自己进入了一个”风雷激荡”(sturm and drang)的时期,青春期本质上是动荡的.他确信青春期个体在荡着情绪的秋千:时而感到无聊,时而感到兴奋此时无动于衷,彼时热情洋溢.他认为,青春期情绪两极之间的这种摇摆不定一直会持续到20岁左右,并且我们对此无能为力,因为这个过程是由遗传来决定的.

Arnold Gesel曾断言,青春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异常情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因此建议父母不要使用情绪化的管教方法对待青春期个体.

Gesel特别强调”加速发展绝不可能超越成熟”.

Kurt Lewin认为青春期个体是”边缘人”(marginal man),这个”边缘人”的称谓意味着青春期个体如果想要回避成年人的责任时,他言行举止就会象是一个儿童;而另一些时候,他们似乎又象是成年人,甚至提出成年人权利的要求.

皮亚杰认为,在第四阶段(11岁及以上),即形式运算阶段时,青春期个体脱离了具体的实际的经验,开始尝试一种更为逻辑的抽象的方式来进行思考.他们可以进行反省,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思考.在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他们能够运用系统的命题的逻辑.他们还可以使用归纳推理,把大量的事实聚合在一起,以此为基础建构自己的理论.青春期个体也能够进行演绎推理,并对理论进行科学的检验和证明,他们能够使用代数符号和隐喻象征.另外,他们能够进行假使思考,并把自己射到未来,从而为之做准备.


青春期和亲子冲突

青春期所发生的生理变化和青春期早期的心理社会性的变化,可能导致家长和父母之间关于人际问题的信念和期望出现差异,从而导致更多的亲子冲突.

一般认为,青春期和亲子关系的变化存在着线性关系,即青春期的成熟是和亲子之间的距离的增加以及亲子冲突的增加联系在一起的.
曲线效应,即在青春期早期,亲子的距离还比较短,到了青春期发育过程中达到顶峰,之后再出现回落.但这个观点还没找到证据来支持.
在青春期的中期父母对儿子的言语攻击比青春期早期或后期要多 ,并且父母和早熟或者晚熟的儿子之间的”激烈”讨论多于准时发育的儿子.

青春期和情绪

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度是与青春期个体的忧伤相关的众多因素之一,男孩对自己身体的正面感受较多,而女孩随着青春期的发育,对自己体重的增加的负面知觉就越来越多.如果女孩对自己的身体有更为积极的感受和信心,她们就不大容易在青春期陷入忧伤.而且大家也认为,这种对自己身体的负面感受影响到了她们的自尊心.

节食和身体映象

一个研究表明,父亲对女儿的态度似乎有更大的影响,母亲则更主要是影响儿子的态度.父母对男孩的影响为:母亲主要是影响男孩的身体映象,父亲则主要是影响他们参加锻炼的水平和饮食的多少.母亲通过一些积极的评价来发挥影响,而父亲则往往是通过批评来施加影响.

媒体尤其是杂志,对青春期女孩的身体映象和饮食困扰上有显著的影响. 观看纤瘦的模特会使女孩产生焦虑感和对自己身体的不满,而男孩看肌肉男就不会那样.

青春期饮食障碍(女孩)

厌食症的社会因素包括”瘦不露骨”的审美观念,而心理因素包括吸引别人注意的动机,追求独特性的愿望,对性的否定,甚至是作为对付父母过分控制的方法,研究发现, 厌食症的家庭往往对学业成绩要求很高,因为难以达到父母的高标准,她们便会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

狂食症是指暴食暴饮后再通过服药而产生腹泻的症状.她们的自我饮象很差,自我评价低,甚至羞怯,也缺乏自我张扬,害怕两性交往中被拒绝,害怕自己魅力不足,对自己期望的目标不现实,而又追求”完美”,因此压力就产生了.
厌食症的家庭往往表现为过分保护,压制,控制, 狂食症的家庭却是混乱的,一盘散沙似的,父母往往特别强调魅力,身材,成就,和成功.

亲子关系和自我认同

那些认为自己与母亲关系密切的女孩,会认为自己有自信,聪明,理性,有自控力.而那些和母亲比较疏远的女孩对自己的看法却是负面的,叛逆,冲动,暴躁,幼稚.

温情而有益的父亲有助于帮助女孩认识到自己的女性品质的价值,对自己作为女人产生正面的影响.这在此后适应和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对于青春期的男孩也一样,如果他们能够认同父亲,并且能和母亲共享温情,那么他们此后与女性的关系更有可能是欢畅愉快的.
父母亲能够在帮助孩子建立个体健康的自我认同过程中是否能起积极的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对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温情,关注和兴趣.

认知发展水平在决定如何教给青春期个体有关健康问题的知识是起着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向还处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的年幼的少年传授极其抽象的信息是不适合的,因为他们的心理发展还没有为接受抽象思维做好准备.

青春期个体常有一种错觉,认为其他人对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就像他们自己关注的一样,其结果是导致了他们产生高度民主的自我意识.过分的自我关注和抑郁相关,而且自我意识和成年人的抑郁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实验研究的证明.

青春期情绪调节

情绪自主表现为更强的自我依靠,主动性和对同伴压力的抗拒里以及对自己的决定和所从事活动的责任感等.,是以父母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向着以同伴为中心的人际关系转变过程中出现的.

试验研究表明,情绪自主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父母的制约对青春期个体的许多方面发展都起了推动作用.

青春期家庭冲突和情绪支持

很多家庭并没有到了冲突到觉得自己在家里无立足之地的地步,却是为了日常生活的琐事而斗嘴.青春期个体在家的时间里常常是充满了没完没了的微不足道的恼怒.虽然家务事只是青春期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但是他们却认为这是与父母发生冲突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男孩,都觉得自己不必对家庭的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因此在父母向他们提出这些要求是,他们便恼火起来了.

研究表明,那些能够得到父母鼓励而表达自己意见的青春期个体,以及对家庭成员依然有情绪和情感上依恋的个体,他们的情绪更趋于稳定,他们也具有更高的自尊和更好的应对策略.那些在家里缺乏自主的个体就报告了更多的抑郁感,他们则更可能在各种背景下出现行为问题.

另一项研究表明,家庭成员如果对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的态度,或者消极情绪的表现水平较高(尤其是愤怒),或者是调节情绪紧张的能力较低,那么这种家庭就往往无法解决家庭问题,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也会感到比较忧伤. 在情绪调节能力比较低的家庭里,亲子关系的质量也是比较低的.因此随着时间的延续,个体积极的情绪以及幽默感明显地减少,诸如焦虑,紧张和蔑视等情绪却大有风起云涌的架势,由
此可见,在一个家庭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对青春期个体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家庭关系都有影响.

研究者认为,父母的支持可能会促进青春期个体情绪的发展,因为他们感到在自己需要的时候父母是可以依靠的.那些相信父母会给予支持的孩子也可能是对父母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信心,并且也很可能会因此学会更多的应对策略.他们调节消极情绪的能力至少部分地有赖于他们的家庭生活经历.

安全型依恋的青春期个体被同伴认为社会能力强,适应好,不忧伤,并且更有能力建设性地平复自己的消极情绪.他们相信父母是支持性的,并觉得父母确实是爱自己的,但是并没有把父母理想化.

那些没有感到依恋关系重要的个体,却常被朋友们视为更有敌意,并有强迫性的自我依靠.他们可能被父母拒绝过,没有得到父母的爱,却又常把父母理想化.他们也不愿意从父母那里寻求支持或安慰.

那些过分沉浸于依恋关系的往往被朋友们认为是焦虑的,并且即使粘在这种关系上也不能够解除焦虑.这些人认为朋友们是支持性的,但是他的朋友们却不这样认为,另外他们往往颠倒了亲子角色,常常过分警惕地监控自己的父母,他们也很少表现出自主,几乎每一件事都要去寻求父母的支持和认同.

可以说,青春期个体成功地解决自我认同危机的能力和建立自信地面对来自同伴世界的情绪挑战能力,可能部分地依赖于在支持性的家庭中建立安全的亲子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62#
发表于 2011-11-1 10:52:13 | 只看该作者

re:有这么好的父亲呵护,闻森的快乐可见一斑。...

有这么好的父亲呵护,闻森的快乐可见一斑。
我们这有雪,有红叶,两加一起的还没见过。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63#
发表于 2011-11-1 10:59:03 | 只看该作者

re:发现我也看不懂其他人的读书笔记,嘻嘻,这...

发现我也看不懂其他人的读书笔记,嘻嘻,这下深刻理解了到我地里的人的茫然感。

看书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64#
发表于 2011-11-1 11:44:11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Ea...

下面引用由Ean妈妈发表的内容:

有这么好的父亲呵护,闻森的快乐可见一斑。
我们这有雪,有红叶,两加一起的还没见过。收藏了。

我们这里今年奇特,有红叶有雪,交相辉映,特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65#
发表于 2011-11-1 15:03:34 | 只看该作者

re:几天前就打开”隐私”、<<如何与孩子谈"...

几天前就打开”隐私”、<<如何与孩子谈"性">>,硬把孩子爸爸摁到电脑前的椅子上,让他看看,然后给孩子谈谈,可孩子爸爸瞄了两眼就没下文了。唉!都是当爸的,差距咋这么大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66#
发表于 2011-11-1 19:53:28 | 只看该作者

re:想到我老公不由地叹口气,哎,我儿子的爸爸...

想到我老公不由地叹口气,哎,我儿子的爸爸咋就不像F版那样呢?
为闻森有一位好爸爸高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6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21:08:03 | 只看该作者

re:诸位妇女同志们:你们这么做是不对的,也是...

诸位妇女同志们:你们这么做是不对的,也是不明智的.就象不能把一只鸭子赶上架,也不能把一匹赛马当推磨的骡子,我只能说人各有所长,伟大的丈夫或是妻子是能看到对方长在何处,短在何处,然后,尽量把长处加长,短处变短,而不是把这个人的长处和那个人的短处比.大家是聪明人,会明白我的话的.

再说了,历史都是春秋之笔写的,掌握了笔杆子也就掌握了大部分的话语权,但是用我老婆的一句原话说:"要不要我也把你家里干的事写到以琳网上去,让大家也看看....".

所以,写了很多东西,不光是为了孩子进步,也是为了自己进步,如果你们看不到这一点,要么是你????,要么是你????......明白者不语,会意,再自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6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 21:11:21 | 只看该作者

re:千万不要把自己家里的男人和别的男人去比....

千万不要把自己家里的男人和别的男人去比. 要比也要比怎么别人家好,却不是怎么比人家差. ---记住,这是F版最深刻的至理名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69#
发表于 2011-11-1 22:04:41 | 只看该作者

re:很喜欢看冯版的贴子,一直不敢来留...

    很喜欢看冯版的贴子,一直不敢来留言。总是写的那么细致、深刻,看完后不但知道一些行为发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提出了解决问题方法和手段的示例。
    这句话,我比较好奇。“再说了,历史都是春秋之笔写的,掌握了笔杆子也就掌握了大部分的话语权,但是用我老婆的一句原话说:"要不要我也把你家里干的事写到以琳网上去,让大家也看看...."."
    我很想看,我想大家也都想看,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7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07:16:44 | 只看该作者

re:"归纳之惑"昨天是万圣节,闻...

"归纳之惑"


昨天是万圣节,闻莺从这两年的讨糖经历中知道,那些店家里的糖到了下午基本上就被掏空了,所以一放学就要去,妈妈特地休了一天的假,早早去把闻莺和露碧接来,化了妆讨糖去了.不久后闻森也回来了,我也给了他选择,他可以先去讨糖后做作业,而且我还进一步优惠,即使完不成作业,我也会向老师说明的,毕竟我们几乎没拉下一次作业过,老师会原谅我们的.

但是闻森犹豫了一下,还是不愿意打破他的常规,决定先做完作业,再吃饭,再去讨糖,他这样自然也是他"刻板"的一方面,但是现在我们也越来越看到有时候这刻板是对闻森有益也对别人有益的一面.我看了他当天的作业,觉得时间上应该来得及,所以也答应了他.我也知道等妹妹她们回来后,肯定俩丫头闹成一台戏,所以需要闻森把难做的数学,写作做完,比较容易的单词和历史复习放在后头,那样女孩子们回来闹,估计闻森也不用太费劲地做那些记忆性强的作业,结果是我们把数学作业和写作的大部分在她们回来前做完了,而最后的历史复习也被我砍了留到明天.

现在的数学是教代数了,美国初二的数学了,让国人看来真是小儿科:

题:网络公司上网的月费是二十刀,那么上了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四个月后各自总共交了多少钱? 如果x是月份数,那么在x个月后,一共需要交的钱y会是多少?

我们不去比中美教育的优劣,既然闻森上的这里学校,我也就按他们的路数教,分了五步走,先一个月一个月地算,大概是这样:


一个月      20$
二个月      20$ + 20$
三个月      20$ + 20$ + 20$
四个月      20$ + 20$ + 20$ + 20$


我再归纳一下:

一个月     1 X 20$
二个月     2 X 20$
三个月    3 X 20$
四个月    4 X 20$

那以后呢? 因为他们要的"pattern"已经找到了,就是拿月份数去乘以月费,所以以后的月份我就不再写了,但是启发他接下去,估计接得差不多了,就转到了正题上,问"如果x个月的话,那一共要交多少钱呢?"

我想前面这么顺的铺垫,应该是水到渠成了,所以就等着他从上面很明显的例题和排列中得出:X个月总共交了 X 乘以二十刀的结论来.但是闻森一脸茫然.

我再回顾,从头讲起,再自己把这个"逻辑"推衍下去,你看,四个月交了四乘二十,五个月就要交五乘二十,六个月要交六乘二十,如果是十个月就要交十乘二十,如果是一百个月,就要交一百乘以二十,那么如果我们不知道具体是几个月,代之以一个变数x来表示月份的话,那么x个月来需要交多少钱呢?

闻森还在那里抓耳扰腮,而我已经有点崩溃了,因为实在不知道怎么再帮他,(有据可查的这学期九月份来因为这辅导的原因,我至少大规模地崩溃三次,大发其火至少若干次,打人算进步了,算三分之一次),这次还好控制住点,让他先自己想想,我去卫生间擦把脸定定神.

我知道这个问题就出在闻森那一小步跨不过去,那就是从一系列的实例中抽象归纳出一个以变量而代表的公式来,从具体归纳到抽象来,这一步正好是要他跨过一个自闭症自己天生的死穴.我很明白他卡在那里,而且更明白很多这样的难关既不是他学得错,也不是我教得错,道理很明白,可是到了那关口前,自己还是很难淡定,让一个向来名声不好的大男人,来每天辅导一个障碍重重的孩子做作业,那真是老天爷降大任于斯人也,真不是男人干的事,但是乡亲们,我真得要表扬自己,这一年年来自己越来越进步.

其实这样的归纳能力的困惑,在一开始学代数就出现了,闻森当然知道:1-1=0; 30-30=0; 134-134=0; 但是如果是: x - x = ?,对我们来说顺理成章的结论,对闻森却是疑惑重重,我想在他意识里,明确的数字是可感知的,是明确的,所以他能接受,但是一个变数是模糊的,不定的,这对他在心理上是排斥的,或许就是因为我们过去所说的,是因为那种"混凝土思维"(concrete thinking)的原因,他的思维是需要那些象混凝土石块那样具体的可触摸的物体为基础的.所以抽象那个坎要跨过去得费点心力.事实上,最后也是我给他导出了:y= 20x,让他照这样的办法做其他的题,其实其它大部分同等难度的他马上就学会了,说明他确实就是卡在了那一个点上了.

如果这个归纳之惑是和抽象思维有关的,那么接下来的例子又有很大不同.数学做完了,语文是要写一篇一首诗歌的故事概括,这首是美国据说最有名的叙事诗,叫:the highwayman,他们已经学了有一两个星期了,我再把诗歌和闻森温习一遍,再把故事帮他理一理:一个应该是美国独立时代的地下交通员的小伙子在实行任务前,来向女朋友告别,说夜里一定会回来的,但是女朋友先等来的是英国兵,他们把女孩五花大绑,塞住了嘴,再把一支长枪绑在她身上,枪口直抵她的胸脯,这样做是让她别乱动,他们打开窗户,让外面的人能看见女孩的脸,然后英国兵埋伏下来,等革命交通员自投罗网.但是女孩暗里使劲,终于能松开指头刚够着板机.

半夜里马蹄急急如令,把心上人送进了地狱之门,女孩毅然扣响了板机,子弹崩裂了她的胸膛,交通员大惊,策马西奔,但是还没逃脱英国兵的子弹,一对有情人为了全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

这样的故事概述,线索理清楚了,闻森也很好写,但是最后我让他写句小小的总结,提示他说这个故事是一个历史故事呢?还是爱情故事呢?还是鬼怪故事呢?闻森竟然说是一个鬼怪故事!

我就很疑惑了,这时候闻莺,露碧和妈妈已经讨了一圈糖回来了,我就随口问:"一个女孩为了自己的男朋友不被敌人抓住,毅然朝自己开枪示警,牺牲了自己想让男朋友逃脱,你说这是一个鬼怪故事呢?还是爱情故事?"

露碧不加思索地说,"爱情故事",妈妈在厨房里听着也笑了,说闻森你怎么会说是鬼怪故事的呢?他妹妹本来在里屋,一听有故事,急忙出来硬要我们再讲一遍,这样一来,闻森脸上挂不住了,开始有了哭相,因为这么一来不是显得他是个笨蛋了吗,而且还在外人面前,我不由地心里骂自己一时失策,糊涂一时,赶紧打圆场说本来对爱情故事女人们就要比男人们灵光,这方面大概所有的男人们都迟钝.

但是冷静下来后,闻森说,这诗歌的开头就象是一篇鬼怪故事啊,你看黑夜,刮着大风,一路马蹄到了老客栈的门口,这不象是鬼怪故事吗?我想原来他的思维是被这个"绑架"了,确实有点"月黑风高夜"的意味,怪不得他会那么想,这里的问题是他的思维被绑架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大道上来,本来这个故事很直观地可以归纳为是一个"爱情故事",到了闻森那里却变成了"鬼怪故事",就应该是这个"绑架"之过.

当然从青春期心理上说,也可能是闻森不愿意在女孩面前说什么"爱情"之类的话,显得自己太娘了不够男子汉气概,这应该也有可能是他故意的,但是我更认为是他被故事的片面的信息所"绑架",从而偏离了常规的归纳推理.因为这样的表现我几年前也描述过,几年过去了,思维的宽度和深度不同了,但是背后里透露出来的核心缺陷或者说是特点依然如故.

虽然这两个例子是所谓的"认知"上的,但是归纳之惑其实贯穿到他的几乎每个生活中的点点面面的.对于闻森来说,我最希望他能够做到的是,如何在每一件事上"STAY ON TRACK",也就是当他做一件事情时,能够把注意力和行动放在当前任务上,排除其它的干扰,把主要任务从头到尾地完成.但是如果他不能从眼前的种种刺激里找到当前的主要任务,或者说他不能从面前的种种事实中归纳出那个有点抽象的概括性的需要他投入主要精力的任务主旨的时候,那他怎么又能知道该stay到那track上去呢?

正好故事继续到晚上,我们一家再带上露碧再出发去讨糖,路上还碰到了她们的同学克劳迪娅和爸爸,我们就一起去了.我们去的时候已经八点多了,基本上家家的糖几乎全派完了,有个男主人就坐在他家的台阶上,还在分糖.闻森好不容易碰到一个能和他说几句话的,所以马上开始了他的寻根问底:"你一开始准备了多少糖?"对方说,"可能几千颗吧",闻森不满意,继续追问到底是多少,对方说这可没个数,估计是上千了吧.闻森继续问,你现在还剩多少,对方很和气,真的数了一下,还剩十三颗.这下闻森满意了,回来说,现在最多还可以十三个孩子从这家拿到糖.

等我们不久回家时,路过这家,那男主人还在门口,但是看起来两手空空,闻森立即上去问剩下的糖果那里去了,对方说全派完了.闻森追问,是什么时间送出去的.对方说,也就是你离开不久吧.闻森得到了满意的回答,喜滋滋地回家了.因为在他心里他把那十三颗糖果排好了队,至少知道了它们什么时间里被送走的,心落在了一块混凝土上.几年前,我写过闻森的一个基本心理特征就是"排队和配对",几年下去了,这个特征还在,他时不时地需要给自己找机会来排排队,不管是家里的玩具,还是别人手里的糖果,做了让他心里本能地踏实和舒服.

再回到"当前任务"上来,万圣节孩子们的任务是什么呢?化装,挑糖,看各种各样的装饰,欢声笑语,等等,如果这样的话,那他就"入流"了,并不是说闻森不能做到这样,只是你可以看到就象他在做数学或语文时一样,他时时会被各种坎坷所止步,被各种枝节而分心,无论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中,要让他归纳出当前任务是什么,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就象是开车在高速公路上,却常常出错出口,可能再也回不到归途上去了,更可能是得绕一个大圈子才回得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71#
发表于 2011-11-2 09:12:28 | 只看该作者

re:天宝说,学不会代数的ASD大有人在,几何...

天宝说,学不会代数的ASD大有人在,几何和统计相对好一点。
所以她一直在建议学校的数学教育灵活度大一点,有的孩子代数没过没拿到高中文凭这种事情最好不要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7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0:51:32 | 只看该作者

re:自闭的力量今天上午闻森的钢琴课和...

自闭的力量

今天上午闻森的钢琴课和闻莺的中文课结束后,我们开车回家,在一个闹市区的路口遇红灯而停车.今天是因为闻莺的中文测验考了一百分,作为奖励,让她坐了前面副驾驶座,闻森坐后排.可是在后排的闻森却突然开口说,"你们看那个红灯为什么这么大?"

我一时搞不懂他在说什么,但是等红灯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我有机会找一找,还真让我找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闻森说的是什么,原来这路口的红灯,要比下面的黄灯和绿灯几乎要大一倍,不象我们习惯印象中的,红灯黄灯绿灯一样大小,我们就猜这个路口估计出事多了,所以他们特地换了这个特别的交通灯.

这个路口我们已经过了千百次了,尽管大部分时间在傍晚和夜里,但是白天也来过不少,无论我们来多少次,我们估计永远不会去留意那个千篇一律司空见惯的交通灯,更不会马上就能发觉这个交通灯的红灯要比平常的大上很多.一方面这是一个很小的很不起眼的细节,我们没必要去关注这个;另一方面是我们总是太忙,开着车还要听音乐要聊天要关注行人车辆,我们对这么小的细节确实无暇顾及.

而闻森不一样,尽管他也和我们差不多一起忙,他也不是说特别地盯住路边的一个个交通灯看,但是他确实有一种天赋的能力,能够突然间看出那些细微的不协调之处,那些没人会注意的细微变化.另一个例子是在几年前的商老师家,她家的厨房和客厅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也是来这里多年了,她家虽小但是收拾得很整洁和干净,一般厨房里的东西也很少换或变动,但是那一次闻森一进门,感觉他并没有多打量,但是他已经说了,"我怎么觉得今天不大一样?",他往周围看了几秒钟,立即就找到了答案,原来是她家换了一个微波炉,他们换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同样颜色的同样牌子的放在了同样的地方,唯一不同的是这是个新的.在满满的一个屋子里,其它的几乎都没变,而闻森能够一进门就能感觉到这一个非常细微的变化.

这次闻森自己也在困惑,说:"难道是我的眼力好?"我说不是吧,你一个近视眼,又不愿戴眼镜,再说还坐在后排,我们两个眼力好好的坐在前排,我们怎么也不会注意到这个细微的不同的,这不是视力的能力,而是脑子的能力,是你的脑子和我们不同,你的脑子会特别注意到细节,尤其是注意到那些和标准模式不同的细微差异,这个能力也不是说你从学校里或是父母那里学到的,这是你生下来就具有的,是一种天赋能力.

闻莺接下话题说,她现在看的连续剧"ants",就是讲的一些跳级到了高中的小天才们,每个孩子都有一项天赋才能.我们讨论了一下"天才"的事,有天才其实有利有弊,从小太看重自己的某方面的天分,结果自己变得自满,从而自己丧失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其实一个人长大后会发觉"智慧"比"才能"更重要,而智慧是不能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只有后天学习体会而得.

再说了,闻森这种能从习以为常中一眼看出细微差别的本领,虽然称不上是普通意义上的"天才",但却是一份"天赋才能",我忘了那本书上写的了,那个AS症的主人公有一份工作就是在医疗保险公司里审核大量的数据,因为他能够从每天每周每月报上来的海量数据里发现那些异常的数据变化趋势,从而能帮助公司即使判断商业需求,这样的工作确实是非自闭者而莫属,只是这么专业性的工作实在太少了.

在秋爸爸推荐的十一份<自然>杂志上的文章"the power of Autism",我称之为"自闭的力量",作者说我们一直以来是用负面的观点去描述自闭症的,一提自闭症,就全是"缺陷",我们其实还应该好好地审视一下自闭症的优势和优点,探讨一下我们这个世界上有那些地方用得上这些卓越和独特的才能的.象这样的"细致察微"的本领显然也是其中之一.

星期五下午在闻森和精神科医生见面时,我终于把文章看完了.现在徐医生觉得闻森没多少的情绪问题,但是从思维方面从逻辑方面总还是可以做点工作的,他建议通过做游戏的方法来帮助他,由他自己来做,两星期一次,一次半小时,已经做了两个多月了,徐医生说做游戏的时候把逻辑,耐心,耐挫,权衡等都能考虑和排演进去,这样的训练我当然是求之不得,终于找到一个肯化时间肯不惜做最基础工作的精神科医生了,闻森对这个医生也很喜欢,每次去门诊他都是期盼的很.

这次我把医生用的游戏名给要来了,我觉得现在闻森跟医生玩熟了,我们在家里可以用来边玩边练了,那个产品的网站:www.thinkfun.com,临走时,我顺便把那篇"自闭的力量"留给了徐医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73#
发表于 2011-11-6 11:32:07 | 只看该作者

re:太像了。越越现在也是观察每个路口...

太像了。

越越现在也是观察每个路口的,亮度、色差都可以一目了然。

这个是强大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74#
发表于 2011-11-7 06:35:05 | 只看该作者

re:昨天我教小萝卜推理题目,很简单,...

    昨天我教小萝卜推理题目,很简单,但小子也费了半天功夫。小萝卜有一定的推理能力,但稍微绕弯弯的如果不解释他就不会了。

    陪儿子做他现在的数学试题,题目对一般的孩子都有点难度,对我们孩子来说更难,孩子的数学理解方面能力真的存在很大缺陷,想到以后还要学代数和几何,物理和化学,更感到要崩溃,顺便问一下,闻森开始接触哪些新科目,和小学所学学科做对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7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08:15:47 | 只看该作者

re:大箩卜.美国的课程很不一样,没有多少可比...

大箩卜.美国的课程很不一样,没有多少可比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7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0:37:39 | 只看该作者

re:读书笔记之二: <<青春期心理障碍>>...

读书笔记之二:  <<青春期心理障碍>>

主编: 李荐中

人民卫生出版社



青春期亲子关系

青春期亲子关系一直聚焦在亲子冲突上.
普遍认为:
1.        在青春期,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斗嘴确实是增加了.
2.        亲子冲突的增加伴随着亲近感的下降,父母与青春期子女在一起共度的时间大为减少.
3.        这些冲突对父母的心理健康和青春期个体的心理发展都有显著的影响.
4.        当青春期结束后,新的亲子关系建立,争吵减少,地位更加平等,情绪渐趋稳定.

青春期个体希望有什么样的父母?

有研究发现,他们希望父母能够表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品质:

第一: 亲近感(connection),即个体在父母面前能够体验到温情的稳定度和充满爱意的关注等.
第二:是容许青春期个体心理自主(psychological autonomy),即保证青春期个体自己做决定的自由.如果缺少自主,个体容易出现问题行为,难以成为独立的成人.
第三:是监控(regulation),在对待青春期子女成功的父母常常会监控和监督子女的行为,并能够制定约束行为的规矩,因为监控能够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可以帮助他们避开反社会行为.

青春期个体期待亲子关系中能够体会到一种亲近感,可以表现为:

第一是父母的关怀和帮助.  这样的关怀和帮助,是以父母与他们一起度过的时间多少或者是否能够支持他们的想法以及在需要的时候是否能够给予帮助等为依据的.

青春期个体非常希望得到父母的注意和陪伴.他们往往特别怨恨那些只知道叫他们没完没了地写作业的父母,或者那些常常不在家的父母.

第二是倾听和理解.有些父母对自己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十分不敏感,所以,他们往往在举手投足时不会把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细心地考虑进去,当青春期个体感到心烦意乱的时候,他们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这种不敏感常常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也会象父母一样地不敏感.因为他们自己的感受没有被父母所估计到,所以他们也就没有学会怎么样去考虑别人的感受.


在青春期,一般地说他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恶化了,他们常常表示和父母沟通困难,这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很多父母并不是注意倾听孩子的想法,接受他们的有关意见或是试图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和观点,青春期个体希望父母能以移情的方式和他们交谈,绝不是对他们发号施令.父母若是尊重青春期个体的意见则非常有助于家庭的气氛和成员的快乐.

常常当青春期个体不同意,不接受或是试图争辩父母的观点时,父母感到了威胁,便会说:”我不想再讨论这件事!”从而拒绝对话,但是他们没意识到的是,他们也慢慢地关闭了感情沟通的大门.以后就可能经常看到,愤怒的孩子冲出了房门,拒绝与父母进行理性的讨论,而是把自己关在屋里生闷气.

因此,沟通是父母和孩子保持和谐关系的一把钥匙,在某些家庭里,虽然家人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是如果某个家人需要交谈,他们就会化足够长的时间在一起讨论,因为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开放性.

由于多数的父母和青春期个体的沟通有限,而且他们与子女对不同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即使是那些移情关怀的父母也常常会意识不到孩子们经受的压力,研究表明,在一些家庭里,母亲往往低估了孩子受到的压力,由于父母并不能帮助孩子们处理青春期的压力,也不能帮助他们那些父母还不知道的压力,所以也难怪他们和子女在意识上的差异越来越大,子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第三:爱与积极情感.

一般来说,青春期个体都想要父母给予更多的爱和明显的关怀,但是父母很少或者根本不表现出他们的温情,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有两个基本点:1.青春期个体非常渴望爱和关怀,以至他们长大成人后需要这种需要也变得特别强烈;2.他们自己保持冷冷淡淡,也难以对自己的配偶和孩子表现出温情和关怀.

青春期个体则强调,他们需要内在的支持和需要外在的支持.他们对于父母给予的支持的知觉,尤其是对于内在支持和亲密感的知觉,与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

研究表明,青春期个体典型特点是,对父亲比较有礼貌,而对母亲则以示威为多.

第四:接受和赞许.

一般地说,爱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无条件接受,而家长表示爱的一个体现方式就是了解并实实在在地接受青春期子女的一切.事实他们想要知道,在父母的眼里,他们是否是有价值的,是被接受的和受喜欢的,他们也渴望父母能容忍他们的与众不同和存在隐私.

因此父母必须要做出持久的努力来表现出对孩子的赞赏,并且,充分客观地把孩子看成是一个已经具备了各种人类品质的人.青春期个体不希望换取父母的爱的前提是试图让他们变得完美无缺,他们也不希望自己在充满了各种限制和不愉快的气氛中成长.

第五:信任.

青春期个体普遍地认为父母对他们缺乏信任,有一些父母比别人更难信任自己青春期的孩子.因为这些父母往往把自己的恐惧,焦虑和内疚感不自觉地投射到青春期子女的身上.最感到恐惧的父母可能是那些最没有安全感的家长,或者那些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有困难的人.

近期的研究表明,父母对子女的信任与否,主要是基于他们对自己的子女究竟了解了多少,以及了解了那些方面.另一方面,如果青春期个体每天都能够主动地向父母讲述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所发生的事情,则可以使他们在各个方面都会得到父母的信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7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06:01:08 | 只看该作者

re:读书笔记之三: <<青春期心理障碍>>...

读书笔记之三:  <<青春期心理障碍>>

主编: 李荐中

人民卫生出版社



青春期亲子关系和自主


自主包含:1.行为自主;2.情感自主.

有些父母似乎一直鼓励过度的依赖,例如,婚姻不愉快的父母有时会将注意力转向孩子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感,并且也变得对孩子过分依赖.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父母则会干扰孩子作为一个成年人的能力.而那些一直受到父母支配的个体则继续并且喜欢上这种依赖,结果是这些个体的成长期被延长了.例如,有些个体长大结婚够,去似乎更喜欢和父母住在一起,他们可能因此永远无法建立起成熟的社会关系,无法建立自己的选择职业的认同,甚至无法形成一个独立的积极的自我映象.

青春期亲子关系与监控

基本模式:

1.        独裁型:父母做主.
2.        权威型:父母和孩子共同做决定.
3.        纵容型:青春期在决策上的影响超过了父母.
4.        反复无常型:父母控制不稳定.

一般来说,试图通过惩罚手段来进行控制所产生影响通常是负面的,在父母使用苛刻体罚的家庭里长大的青春期个体,通常也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攻击行为.
假如青春期个体被过分溺爱又没有得到恰当的指导,那么,这些被纵容的子女将难以面对挫折,或是不想承担责任,或不能够对他人给予应有的关心.

权威型家庭对青春期个体的影响是最积极的,家长和青春期个体进行交谈是最常见的管教方法,也可能是这一年龄段最好的方法.父母常会鼓励子女承担起个人责任,并鼓励他们自己作决定.而青春期子女在听取父母的意见,和父母讨论他们的某些想法时,也会自己作出最后的决定.权威型家庭也常常会鼓励青春期子女逐渐地脱离家庭.因此,权威型家庭的气氛可能就是充满了尊重,赞赏,温情和接受,而这种养育方式也可能自始至终保持一致,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很少可能屗惹麻烦或是犯罪.

如果父母在对子女的管教上反复无常,那就如同缺乏控制一样,必然会对青春期子女产生负面的影响.那些在管教方法上意见相左的父母常常报告他们的孩子具有攻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而且不听父母的话.

一般说来,如果孩子缺乏清晰而明确的指导,他们就可能会感到迷惑和不安全,而这样的青春期个体就更容易出现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他们也会通过更多的反抗来反对父母.

一般认为,父母除了为子女定出规矩和进行必要的处罚外,他们还必须对孩子进行监督.一个成功的父母就要能够知道孩子在做些什么?此刻去了什么地方?目前和谁在一起?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成长的青少年往往是能够适应社会的,即使在他们认为父母不会知道的情况下,也不会去做那些惹麻烦的事情,而且也不太可能去从事犯罪行为或进行不适当的性行为以及吸毒.

青春期严厉的教育方式

严厉的教育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对子女过于严厉,情感反应过于强烈,包括消极,强制,过于严格,控制和霸道,在具体行为上,表现为大声喊叫,直呼其名,过于表现愤怒以及在身体上的威胁和攻击.

从家庭系统以及子女的情感安全系统来看,个体每一个行为背后潜在的原因往往都是婚姻,父母和孩子这些不同方面表现出来的情感障碍.

当父母的身体攻击行为伴随着生气,冷酷或者憎恨的表情出现的时候,这些远比攻击行为本身对子女更为有害.

消极情绪就是家庭混乱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父母的严厉教育方式,父母的婚姻冲突和孩子的适应不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78#
发表于 2011-11-9 11:12:52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冯版!转载到我地里去。

谢谢冯版!转载到我地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79#
发表于 2011-11-9 11:18:54 | 只看该作者

re:“就象是开车在高速公路上,却常常出错出口...

“就象是开车在高速公路上,却常常出错出口,可能再也回不到归途上去了,更可能是得绕一个大圈子才回得去.”
  丑丑也是一样。解题时说的表明他思路很好,可写的有时另一回事,似乎他脑袋运转太快,写的速度更不上,所以弄错。打篮球时看他要去抢球,可每次都是跑过了再跑回来,在这几秒钟之际球又入别人之囊了。
  闻森对细微的注意,丑丑也是有一拼。最近3岁的妹妹也是很注意这些,说哪里歪了,说爸爸的车轮胎怎样了。。我个人认为是不是这些能力只有幼儿才有?随着长大,心里脑子里装的东西越多,人的兴趣应该转移。而丑丑他们在有些方面还留在幼儿时期。另一明显的例子是两孩子在表达想要什么或者说到哪里去都是一样的表达。例如想去公园玩,两孩子都会说,“妈妈,我们去某某某公园玩儿吧。我们好久没去了。”可其实这某某公园我们重没去过,妹妹这样说我能理解,可丑丑我抑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8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11:38:43 | 只看该作者

re:"大卫的规则" -- 读后记...

"大卫的规则" -- 读后记


闻森上星期把<<rules>>这本书看完了,也完成了几乎是整本书的读书笔记,这本书的书名我以后会按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意译为"大卫的规则",可惜闻森读完了,我雄伟的翻译计划才做了五页.

总得来说,这书读得未尽人意,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只能在回家作业之后抽空了读,而且我还特别注意尽量不去侵犯闻森晚上一到两个小时的游戏放松时间,所以最后这个读书时间变得支离破碎,断断续续,所以有点时候他都忘了前面的故事;再者,没有一个详尽的阅读要求,一般是我根据内容机动地给他定一个写阅读笔记的方向,有的时候太忙了就草草而过了.所以,在我的雄伟计划中,我们不但要翻译出来,还得编一个阅读指南,引导孩子去注意那些有关社交和心理上的细节,那些对特殊孩子来说,可能永远会是灯不点不亮的"盲点".

而我满意的地方,是我事先对闻森可能会对这本书的那些方面感兴趣,那些地方很困惑的估计大致准确.比如说,闻森对书里影响最深的自然是书中的姐姐给弟弟制定的种种"规则",他自己也会记住那些规则,比如说,姐姐教弟弟如果不想去做别人要他做的事,但是又不想直截了当地拒绝别人的话,有一个办法就是说:"我会考虑的",以后别人很可能就忘了不会再来催你了.有一次,家里的一个什么活动来征求意见,一般闻森会说:好,不好或我不知道,但是那一次我听到了他说,"我会考虑的".事实上我是知道那事儿他不乐意去做.

而对那些具有社交背景的,人际关系背景的故事,心理和潜意识的描写,闻森不出所料地感到困惑,就和上次读的"女厕所里的浑小子"一样,对很多的心理活动,闻森确实是Simon_Baron Cohen说的那样是"脑盲"(mindblindness).

举下面一则例子,主人公"我"是十二岁的小姐姐,"大卫"是她八岁的自闭症弟弟,"克莉斯蒂"是新搬来的邻居女孩,"我"很想交的新朋友,而"瑞恩"是邻居里的坏小子,常常取笑作弄大卫,自然"我"不喜欢他,那天他们四个人碰到了一起:



瑞恩靠在我们家的篱笆上,嘴里吹着口香糖泡泡.
"口香糖?",大卫可能不会去关注很多东西,但他从来不会错过口香糖的.
"是口香糖",瑞恩从手里的口香糖盒里拿了一块给克莉斯蒂,又扔了一块给我.
我还没想好要还是不要,口香糖已经飞了过来,我伸手接住.
"我能要一块吗?",大卫问瑞恩.
"我一直在等你回家",克莉斯蒂边剥开糖纸边说.
"我和大卫去做OT了",我把口香糖放进短裤口袋,"然后我还得去了一趟商场".
"现在轮到我了吗?",大卫再问瑞恩,"如果有人手里拿着你想要的东西,你可以问他现在是不是该轮到你了.这是规则".
克莉斯蒂问:"什么是OT啊?"
我不大想解释,但克莉斯蒂和瑞恩都看着我等着,"精细动作治疗.大卫做些象写字,跳跃之类的东西."
瑞恩转向大卫,"你不会跳?"
如果我们是在巴士站的话,我早就开骂了,但是克莉斯蒂脸上有些关切的神情,"当然他会...."
"起跳!"瑞恩命令道.
大卫开始跳上跳下.
"停下",我告诉他.
大卫继续跳上跳下,一边盯着瑞恩手里的口香糖,跳上跳下.
"停下!",我抓住大卫的胳膊,但是他还不停.他在我伸手在口袋里找口香糖的时候正好落在了我的脚背上,让我差点一个踉跄.
"瑞恩,快给他口香糖吧",克莉斯蒂也说了.
"这真是一个奇迹!",瑞恩递给大卫一颗口香糖,"你已经治愈康复了!"
但当大卫打开包装纸,却发现里面是空的.他一头撞向了我,大叫:"糖没了!"
"你混蛋!",我朝着瑞恩使劲儿骂了一句,这时大卫已经泪流满面了,"从我家院里滚出去,把你那些愚蠢的口香糖带走滚蛋!"
"我只是开个玩笑",瑞恩拿出一颗新的口香糖来,但大卫把我抱得紧紧的,他都腾不出手来接.
"我会给他的",我不要和这个瑞恩有一点点接触了.
"我们该走了,克莉斯蒂",瑞恩说,"我得回家了".
"对不起,凯瑟琳",克莉斯蒂也说了,她的脸色惨白,"我再给你打电话,好吗?"



象这样的场景,无论是在书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是闻森的"脑盲点",什么是恶意,什么是好心,什么时候会是恶意,什么时候就是玩笑,这里瑞恩让大卫跳几跳才能给他口香糖,难道以后就不能和小孩子玩了?就不能逗小孩子跳了?这里为什么瑞恩又没骂人又没取笑,凯瑟琳怎么会这么生气呢?即使是最后给了大卫一颗空的口香糖,瑞恩不是再给了他一颗新的吗?

有些事情很难用闻森喜欢"逻辑"来解释,如果这是生活中碰到的真实情况的话,他是来不及用"逻辑"来思考的,可能也找不到事事都合拍的逻辑来,这很大程度来靠本能和直觉,这正是闻森所欠缺的.但是写在了书上,我们就可以来想一想,可以通过前因后果,可以来解释,可以来模拟,这也是我想达到的,靠后天的知识来弥补先天的直觉.

最后读完书,我让闻森讲讲这本书的大致内容,闻森开口就说:"凯瑟琳是一个很想过着正常孩子生活的女孩子....",这句话让我心里彻底软了下来,本来是板着脸盯住他完成任务的,结果我暗地里心灵很触动.其实闻森心里也明白,他也想着能和别人一样,至少是能象他妹妹一样有个正常的童年,他或许没有能力来表达清楚,或许没这个觉悟想来表达,但是他肯定感觉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和差别,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的怪异和笨拙,他也是一个很想过着正常生活的孩子.

我把本来的要求砍了很多,但是有一点我一定得引导他:这本书的主旨是这个小姐姐一直因为自己弟弟的自闭症而感到尴尬,因为弟弟常常在外面,在她朋友面前做出让她难为情的言行来,后来她在陪弟弟做OT时,在诊所认识了另一个大龄的青少年杰森,杰森是一个没有语言,只能靠卡片交流,而且没有自由行走能力的低功能大孩子,书里并没说他是自闭症,但是看起来象脑瘫,结果凯瑟琳和杰森成了好朋友,这个比大卫还低功能的新朋友,最后却让凯瑟琳意识到了原来她不用因为别人或亲人的残疾而自感羞愧的,从而改变了她自己和弟弟的关系,她能够接受了大卫的"独特"或"怪异",不用再为此而难为情了.

最后的故事是凯瑟琳,杰森,和克莉斯蒂,瑞恩一起参加了星期六的舞会,这也是克莉斯蒂第一次知道了凯瑟琳口中的"好朋友",原来是一个坐轮椅,不会讲话的残疾人,这显然太出乎意料了,克莉斯蒂的表情有些敷衍,匆匆告别了.

我问闻森,"凯瑟琳和克莉斯蒂以后还可能成为好朋友吗?"

闻森茫然不知,我帮他找那些关于脸部表情的描述来推测小主人公们的内心世界,得出的结论是估计凯瑟琳一直盼望着的新邻居,不大可能会成为一个好朋友了.那么凯瑟琳感到失望和难过吗?书上没直说,但是我们知道了克莉斯蒂离开后,凯瑟琳终于打破了自己给自己固步自封的戒律,挣脱了心灵上的桎梏,第一次在舞场上尽情起舞了.

我对闻森说,凯瑟琳可能失去了一个好朋友,但是她并不见得伤心,因为看来这个克莉斯蒂不大喜欢和一个以残疾朋友为友的人交朋友,那么既然人家看不上眼,那么这个朋友交不交也没关系,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朋友,都不是要紧的事,更何况这个朋友和你不是一个层次的.重要的不是朋友的多少,甚至也不在于有没有朋友,重要的是相信你自己做的事是对的,重要的是你能找到你喜欢做的事情,而且还能尽情享受,最重要的还是在你自己,不在于你的朋友们.

我一直牢牢记住前几年偷听到的闻莺和闻森的一场悄悄话,闻莺责问闻森:"你怎么会没有朋友呢?没有朋友难道你会快乐吗?",这对闻莺或许是对的,但是我不想这变成闻森的一个负担,对闻森来说,只要一有机会,我就象敲下铁板钉钉一样给他灌输这样的思想:没有朋友你也能快乐和自信,快乐之源毕竟最终来自内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7-2 13: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