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3581#
发表于 2011-9-17 20:16:04 | 只看该作者

re:真好。偶像继续写阿

真好。偶像继续写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2#
发表于 2011-9-20 13:03:27 | 只看该作者

re:冯版的“西行漫记”很引人入胜,期待续篇。

冯版的“西行漫记”很引人入胜,期待续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3#
发表于 2011-9-20 15:48:07 | 只看该作者

re:西游记很好看。

西游记很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4#
发表于 2011-9-21 08:58:22 | 只看该作者

re:读着F版的"沙漠抛锚",我对那导游和司机...

读着F版的"沙漠抛锚",我对那导游和司机产生了油然的亲切感。在我早年的工作生涯里,有太多这样的类似经历了。

弹指一挥间,二十多年过去了,那情景我还能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因为那工作生涯是我早年人生理想的意外,就如我现在的星妈使命那样,也是我的人生理想意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5#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00:11:24 | 只看该作者

re:"常识"这个学期给闻森和闻莺...

"常识"


这个学期给闻森和闻莺订了份小读物,叫<The Social Times>,是由自闭症家长编写和出版的,但是应该是针对那些较高功能的,处于边缘状态,但是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细微之处,如果不讲明白,自闭症孩子总要多化些时间和代价来学会的,基于这样的目的,所以这文章里好象没有出现过任何有关自闭症的字样,但是讲得问题又是很核心的,讲的故事又比较平常易懂,即使是普通孩子,甚至大人也能受教,所以我想这应该可以作为他们兄妹俩的共同读物.

我本来是准备周末的时候,边和他们吃些"垃圾食物",边读边谈,不想作为很正经的事情来做,否则他们要抗议在周末加"功课",但是昨天闻森的回家作业里正好没东西来读了,所以就让他读了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读完再写了几段读后感.

故事是这样的:


主人公在三年级的时候有个好朋友塔苏,有一天邀请他去他家过夜,主人公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他第一次能自己单独去别人家过夜.(暗示社交经验背景)

他回家得到了妈妈的同意,再问妈妈他该准备些什么,妈妈说:"打一个过夜的包",他不明白详情,再问妈妈,妈妈说:"就是你过夜需要的所有东西,比如说睡衣等",

所以他就装了睡衣,内裤,晚上玩的电子游戏,自己觉得准备很充分了.(他只紧抠着"过夜"这个意思来准备,却没有再想到上床和起床前的事情)

白天玩的很高兴,到了晚上睡觉时,他到了卫生间换好了内衣和睡袍,才想起了没带牙刷.

所以他的行为很符合他自己的逻辑:

1)我从来就不喜欢没刷牙就睡觉的.
2)今天我没带牙刷.
3)所以我就用了塔苏的. (逻辑!光用逻辑来思考和指引日常生活的困境)

这次卫生间的门关着,谁也不知道,主人公想得理所当然,但是在早上,他又去用了塔苏的牙刷,这次卫生间的门开着,正好被塔苏进来看见了,他问我干什么,我说我忘了带牙刷,就用了他的,塔苏看起来非常生气,跑去向他妈妈告状,说主人公把自己的细菌都带到了他的牙刷上.他妈妈看起来很和气,但是能看出来妈妈在想怎么这小客人连这个都不懂,他妈妈说,那你就留着那牙刷好了,我再给塔苏一个新的. (把妈妈可能的心里独白给他讲出来)

回到家,主人公把事儿给自己的妈妈一说,妈妈感到很自责,说怎么就忘了提醒你带牙刷呢,她想儿子应该能想到这个的吧.这故事的结论就是:很多别人想当然就知道去做的"常识",对我来说最好能给我讲清楚.


还好昨天只是闻森一个人读,否则要是闻莺也在的话,她会对这么小儿科的"行为"不屑一顾,如果妹妹公开表示了轻蔑,那闻森也会看样,这就没法讨论下去了.

我给闻森提出的读后感只要两段,很简单地写几句:

1) 故事讲的是什么?
2)如果换了你,你会怎么做?

如果不去引导闻森的话,他想得总会被枝枝叉叉所分心,不能按照要求一直紧扣主要任务,这次他立即纠缠在自己的"逻辑"上,他认为人们之所以不喜欢别人用自己的牙刷,是因为留在牙刷上的口水,一家人的口水一样,所以可以相互借用,其他家里的人因为口水成份不一样,所以他们不喜欢借用牙刷.当然这站不住脚,因为举个例子对他说,比如在家里,我就无所谓其他人用我的牙刷,但是你要用了妹妹的被她发现的话,她肯定不高兴,尽管按你的"逻辑",我们家里的口水是"成份一致的",借用一下无害,也就没有大不了的,那妹妹为什么还要生气,如果这是真的,闻森按照他的"逻辑"就会继续想,这点小事还生气,你们为什么就偏偏和我过不去?!

"逻辑",这是闻森一贯的思维方式,总想用自己的"逻辑"来解释他遇到的任何事,但是一来他的"逻辑"总是残缺的,二来其实很多事情是不能光用逻辑来判断和指引的,当闻森的成长状态从典型或非典型自闭症,进化到了现在的阿斯柏格症的时候,这样的"逻辑思维"既是功臣又是罪臣.

我不愿他偏题太久,所以赶紧"舆论导向",第一段回顾故事很容易,第二段联系自己也容易,因为当然现在闻森也会知道不能随便用别人的牙刷,事实上他也不会,因为他有"洁癖",他比别人更怕细菌到了他嘴里.所以我把第二段的范围再延伸一下:

1) 如果主人公当时先去问了塔苏,塔苏说可以用,那怎么办?说不可以用又怎么办?

2)如果塔苏说不可以,而他家正好没了新牙刷,怎么办?

可以有替代吗?漱口水?口香糖?要么就不刷了,忍一夜?

3)如果他忘的不是牙刷,而是内裤,又怎么办?即使没忘内裤,但是别人家放内衣的抽屉能打开看吗?

4)如果忘的是睡衣呢?或是大衣呢?可以借用别人的吗?


其实这些事情如果闻森单独面对时,他可能会做得很好,也可能会做错,但是不管怎么样,他是很高兴能这样面面俱到地给他点明了,他也很喜欢这样的详细的讨论,因为以后他就能把具体情况对上号了,闻森就象是小时候看的<地道战>连环画,民兵们在地道里读<论持久战>,一读心里亮堂堂.这盏灯就是不点不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6#
发表于 2011-9-23 00:36:36 | 只看该作者

re:收藏了上面的帖子。

收藏了上面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7#
发表于 2011-9-23 02:14:30 | 只看该作者

re:好案例,要多多益善啊!

好案例,要多多益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8#
发表于 2011-9-23 08:33:01 | 只看该作者

re:我也收藏了。

我也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9#
发表于 2011-9-23 09:52:58 | 只看该作者

re:趁着看这本书的机会,让闻森到别人家待一夜...

趁着看这本书的机会,让闻森到别人家待一夜实践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90#
发表于 2011-9-24 16:04:26 | 只看该作者

re:夏天带孩子出去散步,有次他忘记带水了,就...

夏天带孩子出去散步,有次他忘记带水了,就显得很焦虑,并且吵着嚷着要到某一个值班的地方去,因为那里有位老人,老人有一个喝水的杯子,孩子想用他的杯子喝水。
现在孩子虽然已经八岁,但在他的脑子里还没有不能用别人的杯子喝水的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91#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03:24:53 | 只看该作者

re:"追赶"闻森都初二了,还没等...

"追赶"


闻森都初二了,还没等我们感叹完,一大堆的作业已经带回来了,过了几天,老师打电话来,小心翼翼咬文嚼字地透出话来,说他们打算这个学期开始让闻森全部跟上普通班的要求,并参加全州统考.美国的特教老师惟恐把孩子逼过头了,所以很小心地来探我的口风,我说:我们等了这么多年了,不就是在等这一天吗?

其实我第一天就感觉到了,闻森带回来的作业已经象是初中的作业了,不再是上学年被特教老师们改良过削减过的作业了,除了数学课,那些文学,历史,科学课作业有些我也搞不懂,要我自己先弄清楚了再来辅导他,而且还加了西班牙文,这个我就束手无策了,所以我跟闻森说,我也一直想学些西班牙语,我们就这个做个同学吧.

我知道老师们这学期一开始就是把闻森放到了普通班的要求上,初一作为融合班的第一年,闻森不出所料地在开始的时候遇到了麻烦,本来就是美国学校里初中和小学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初中就开始了那种和高中和大学里需要跑来跑去的校园生活,对于当时刚从全封闭性特教班那温暖的怀抱里出来的闻森真是一个震撼,他被冷冰冰的现实咬了一口,造成了去年十月份的那场危机,就在前些日子,闻森突然想起来了,说:去年这个时候我有了那"焦虑",我说,是啊,那是你去年十月三号开始的,但是那个焦虑不会再来了,因为你去年就战胜它了.

确实在后来的一年里,闻森再没出过问题,同时学校和家里配合,不给他更多的压力,所以整个初一,他的语文课是不按初一的要求安排的,其他课才跟着大班走,所以闻森现在初二第一次的语文作业,就是一篇二三十页的短篇小说,真把他吓一跳.过去回家的作业不会超过一小时,现在马不停蹄地至少得三小时,所以这几个星期里,主要是观察闻森能不能接受得住这样的强度,我向闻森解释,初二和初一的要求和期望不同了,一开始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去适应它.

去适应新的功课,就得改变一下他的生活习惯,而对于闻森来说,要想改变一下他习惯了的东西,那就是动了他的筋骨,这些年来,闻森养成了习惯,他的作息时间是非常有规律的: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是换衣服,把校服换成了便服,如果当天没有钢琴课而需要出门的话,他一定要换上睡衣,原来以为这只是他的一个刻板,后来领悟到原来当他换上了家居便服,他就在心理上彻底放松了,可想而知”家”对他的重要性,同时也反应出了”外面的世界”对他有多么大的压力,明白了这一点,我对他的这个”刻板”不仅宽容而且理解了.换完衣服后,他立即会做作业,不做完是不会吃晚饭的,晚饭后要么去钢琴课,要么是洗澡,再以后全是他的自由活动时间,直到他九点或九点半睡觉.

所以他的”习惯”有两个:一是这套流程不能变,如果需要变动,得有一个他信服和接受的理由,否则他不乐意;二是每天睡觉前总有一两个小时他的自由时间,他想干吗干吗,只要不妨碍别人.这是我从去年那次危机得到的教训,我一定要保障闻森每天有他可以放松的时间.

因为过去的功课一直不多,所以他恪守这套作息时间,次序上不会有冲突,他也会有足够的时间在临睡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几年来我们一直按照这个模式来照顾闻森的作息时间,他也习以为常,这一”为常”就成了他的定规,一成了定规,他就不能轻易变动.过去我把这个看成了”刻板”,现在我领悟了,我视之为他”神圣不可侵犯的生活方式”.

所以,我和闻森说,我知道他需要走这样的流程,也知道他需要有自己自由的时间,我一定保证他能继续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使不能完全保障,至少也要大部分保障,剩下的如果有冲突的地方,他和我都要作出让步和调整.比如说,在有钢琴课的那天,如果要把作业全做完,势必误了钢琴课,所以我们得把没做完的功课先放一放,先吃饭,再去上课,回来继续完成作业.这就牵涉到了他”生活方式”的两个方面了:第一次序打乱了,第二自由时间缩短了.闻森自然不乐意,一开始的时候我瞪起了眼睛,但是更多的是他被现实所折服.

在保障自己的权益和愿望尽量不受外力的改变的同时,愿意和屈服一些需要不得不接受的改变,这是我现在的期望.对于闻森来说,要做那些随机的,大幅度的,没有理由的改变,总是比较难的,但是我们可以从那些细小的,有充足理由的,有预告的,可协商的变化做起,这也是闻森不仅能做到的,也是乐意接受的,与过去不同的是,过去我把这样的要求当成是我为了他好而进行必要的”矫正”,现在我是先从他的愿望出发,帮他在我和他之间找到一个共识,这个态度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是我从去年闻森的那场精神危机里得到的教训,因为道理很简单,如果闻森自己先崩溃了的话,任何人只能在边上无能为力干着急,那种帮不上忙的绝望和煎熬对我的影响太深了.

星期五早上和老师们碰了个头,大家相互交底打气,我也向老师们介绍了我在家做的事,也希望他们来指点,我说当然这两个星期里,我也知道了不少闻森在学业上的弱点,久缺和因为他自己的思维习惯而出现的”盲点”,比如说,从算术到代数的跳跃,他当然知道 2 -2 = 0, 但是碰到了代数: x -  x = ?, 却费了他不少力气.这些学业上的事情我们可以慢慢地补上去,但是象这些”变和不变”在生活上的表现,象这样怎么能让闻森愿意和乐意去接受大大小小的改变,这却是我现在的重点.

但是我对闻森现在开始追赶上去非常有信心,我给老师们讲了个故事: 这一个星期来,闻森已经有几次小测验了,那次他拿回来了数学和语文的卷子,数学考了五十,语文考了七十. 现在他知道自己没考好也不会担心和隐瞒了,他说,五十确实是没考好,用字母来评分的话,就是”F”了,但是比起来去年我第一次考了四十八分,还是好了些. 我说这样的态度很好,你也知道我们不会因为你没考好就生你的气,但是我更关心的是你怎么样能从做错的地方吸取教训,这次错的地方,我们来回顾和订正,那样下次再做你就可能做对了,我的要求就是这个.闻森很乐意地接受了,心平气和地做了订正.同时我也知道了以后每周给他复习的时候,应该要加进那些他曾经糊涂和出错的地方.

对于我来说,我们对闻森一直是以最低标准来期待的,按照闻森的程度本来是可以更高更早的融合程度的,但是我坚持整个小学一直在完全的特殊班里,只不过是闻森从一开始为典型自闭症所设的六人班到了程度稍高的十二人班,这样做让很多人不满意和不同意,但是我有自己的观点,我觉得人总是从低到高易,从高到低难,我不愿意让闻森一开始处于一个较高的期望里,然后被现实教训再跌到低处.我愿意让他从很低处开始,很早地就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局限,能对自己的失败坦然处之,再一小步一小步地往上爬,那么每爬高一级都是成就.

老师们说,如果闻森能通过统考的话,那么高中就可以去另一家高中,那是在皇后区非常有名的高中,Benjamin Cardozo High School,因为相比之下比那家艺术高中,这学校的学业抓得紧一下,他们的这个特殊学校在那里也有班,这样闻森进去后,可以再努力加入高中标准毕业考试.苏珊老师说,她过去的两个学生现在已经在读社区大学了.所以他们对闻森非常报以期望,这个期望的原因之一是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因为美国很多的家庭对自己的特殊孩子是不管不问的,这让特教老师们很无奈.

早上在学校等的时候,办公室里的老师说了个”Bell Story”,我把它称为”铃儿响叮当”,故事是这样 :
闻森近几年发展了一个”刻板行为”,就是抠嘴皮子,本来是因为冬天时候嘴唇皲裂他又不愿意抹油而造成的,但是后来发展成他用来消除紧张或是分心分神的下意识动作,这样从季节性的行为,到了全天侯的行为了,本来是生理性的,后来成了生理和心理,再加上刻板的行为了.我们真是绞尽脑汁,比如说特意安排在三月份纽约天气还是清寒的时候去了加勒比海度假,因为那里热带气候很快把闻森皲裂的嘴唇愈合了,他也不抠了,但是回来后不久故伎重演.学校的老师也困惑,因为他上课这么一抠,不仅自己分神,还影响到了别的同学,所以家里和学校里一起工作,但是这也不是最大的问题,所以也没有太使劲.

但是在学校里这个特殊学校小组里,从老师,到护士,从心理辅导老师到办公室,大家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一见闻森在课后抠嘴皮子,大家就口作铃声来警戒他,后来就只用打铃的动作来提醒他,到后来闻森一看他们的表情,就赶紧叫道:”别打铃!别打铃!” 现在闻森已经几乎不抠了.

很多时候,我往最好的方向上想:上帝给了我们这些构造不完美的孩子们,原来是给了人间一面面的镜子,从里面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悲剧和无奈,也看到了很多的善良和勇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92#
发表于 2011-9-25 07:39:02 | 只看该作者

re:闻森加油,阿姨是看好你的!

闻森加油,阿姨是看好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93#
发表于 2011-9-25 09:30:22 | 只看该作者

re:“与过去不同的是,过去我把这样的要求当成...

“与过去不同的是,过去我把这样的要求当成是我为了他好而进行必要的”矫正”,现在我是先从他的愿望出发,帮他在我和他之间找到一个共识,这个态度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是我从去年闻森的那场精神危机里得到的教训,因为道理很简单,如果闻森自己先崩溃了的话,任何人只能在边上无能为力干着急,那种帮不上忙的绝望和煎熬对我的影响太深了."

使劲点头中,因为经历过,体会很深。

相对于闻森抠嘴皮,越越是吐口水,有时他不理人,他说因为我口里含着口水呀。我们正在解决这个问题。
闻森的的这个小组,真是太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94#
发表于 2011-9-25 10:39:08 | 只看该作者

re:一下子就正式进入NT班了,压力不小啊。等...

一下子就正式进入NT班了,压力不小啊。等着学习F愿见招拆招的本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95#
发表于 2011-9-26 10:33:14 | 只看该作者

re:“上帝给了我们这些构造不完美的孩子们,原...

“上帝给了我们这些构造不完美的孩子们,原来是给了人间一面面的镜子,从里面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悲剧和无奈,也看到了很多的善良和勇气.”说的太好了,可能只有我们才能体会到这简简单单一句话里有多少坚强的眼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96#
发表于 2011-9-26 10:57:38 | 只看该作者

re:见了太多的从普通版走到特殊版的,国内的这...

见了太多的从普通版走到特殊版的,国内的这条路从来都是单向的。

恭喜闻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97#
发表于 2011-9-26 11:17:14 | 只看该作者

re:Vincent Jr.抠嘴皮子的行为,我...

Vincent Jr.抠嘴皮子的行为,我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也有,不仅如此,我还喜爱咬大拇指关节处,许是心理上有一些stress的表现。

真难为老F这样地用心对待闻森,致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98#
发表于 2011-9-26 12:55:29 | 只看该作者

re:我也非常顶这话:“上帝给了我们这些构造不...

我也非常顶这话:“上帝给了我们这些构造不完美的孩子们,原来是给了人间一面面的镜子,从里面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悲剧和无奈,也看到了很多的善良和勇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99#
发表于 2011-9-29 13:16:33 | 只看该作者

re:太好啦!

太好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00#
发表于 2011-9-29 13:19:32 | 只看该作者

re:雁子:我们在燕博的地里讨论云鹣是谁的马甲...

雁子:我们在燕博的地里讨论云鹣是谁的马甲。我初步判断是老V。你觉得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8 02: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