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2141#
发表于 2009-9-10 14:25:44 | 只看该作者

re:坦率地说,F斑比我想像中要好看。

坦率地说,F斑比我想像中要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42#
发表于 2009-9-10 15:03:25 | 只看该作者

re:俺也坦率地、负责任地说,比我想象的更男子...

俺也坦率地、负责任地说,比我想象的更男子汉、更随和、更有气质、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43#
发表于 2009-9-10 15:09:44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U]binfeng2000[/U]发表的内容:
我得为我的名誉而战了,什么时候找出曾经的美男照让你们改变一下刻板思维.

这点我绝对相信,F版和勤儿的舅舅十分相像,特别是发型体型和姿态笑容。我哥读书时那可是女孩子追上门,情书塞满抽屉,后来更是媒婆踩破门槛的。。。支持F版上PP,让大家看看,别老盯着一个秋爸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44#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17:44:14 | 只看该作者

re:"谁最能诱骗世人?" 这次买的书...

"谁最能诱骗世人?"

这次买的书中有一本<<宽宽信箱与出埃及记>>,作者冯象,据介绍:"冯象,上海人,少年负笈云南边疆,从兄弟民族受“再教育”凡九年成材,获北大英美文学硕士,哈佛中古文学博士(Ph.D.),耶鲁法律博士(J.D.)。现定居美国,从事知识产权与竞争资讯等领域的法律业务,业余写作。"

他现在的"业余写作"却是把圣经重新翻译一遍成现代中文,这让我很有兴趣,回家坐飞机时一路看下来,果然是哈佛古文专业的,盯着圣经掉书袋子,一会儿挑出几本中文圣经版本的毛病出来,一会儿解词释义,举出这个词希伯来语中何解,古英语中何解,何人又做了曲解,何人又导致了误解,看得我这个笨书呆子心花怒放,爱不释手.看了一会儿他翻译的<<出埃及记>>,中文文笔自然要精彩多了,有人夸他"有太史公"味道,我估计从语言上说,肯定是更精确,但是怎么得我觉得还是差了一点,我想可能是缺了一份宗教的狂热在里边,就象是这次回家见老外婆,八十六了,平时也是两眼昏花象枯井,一逮着我讲圣经,那枯井就放出光来,逼得我不敢说谎说我们还是坚持去了教堂了.

冯象以文人译经,而且据说自己不信教,所以译得如此不动声色,斟词琢句的,他又以法律为生,生活无YY,所以能平心静气不计功利地译经,这本身就是值得一读的壮举了.我得去个伊妹妹问问他余下的经文译得如何了.

下面摘书中的一个小故事,很有意思的:

"有人问耶酥:神的灵与言啊,谁最能诱骗世人?------本来以为答案是恶魔撒旦,不料耶酥回答:是歧途上的学者.一个学者误导,无数人跟着堕落."

这个故事的来历更有意思,你绝对不会在<<新约>>找到它,它来自一部最早的来自于口传的阿拉伯语"穆斯林福音书",其实耶酥本人也是<<古兰经>>里写的圣人和先知.在最早的时候,犹太教,基督教,穆斯林真是"本是同根生",如今却是"相煎何太急".



PS: 找到了冯大才子的一个毛病了,他翻译的摩西带以色列人出埃及,在荒野上走了三天,找不到水喝,到了"苦水"才找到了水,一喝却是苦的,摩西求神相助,神让他把一段木头扔进水里,苦水就变甜了,这以后以色列人就喝上了甜水,马上他们就来到一个地方叫"以琳",那里有十二股清泉和七十二株海枣.

可是冯才子把"以琳"译成了"叶林"!而且作注,"elim,西奈半岛一绿洲,地点不详."   错!错!错! --------"以琳",山东半岛上一学校,地球人都知道,我得去找冯才子更正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45#
发表于 2009-9-10 22:15:47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ls...

下面引用由lsqsmz发表的内容:

话说论剑第一天见到冯版,上午只敢远观,没敢近瞧。不过俺是一直坐在对面,对嘉宾席上的明星们,看的一清二楚。
第一天下午,俺酝酿好了,去和F斑打招呼。F斑一句:怎么这才来打招呼?我又不知道你们,只能你...

花絮: 

还有一次我和燕原单独跟F版开小会,燕原和我调侃F版的“光头”指明灯。燕原动作快快,喀嚓,喀嚓,对准F版的光头来了一个写真,照片上露出了“指明灯”,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46#
发表于 2009-9-10 22:54:37 | 只看该作者

re:F版PP打死我也不敢上,虽然“指明灯”无...

F版PP打死我也不敢上,虽然“指明灯”无比明亮清晰,可做版头,但是里面多出来一只手,姑且就算是老K的。
太疑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47#
发表于 2009-9-10 23:07:07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燕原发表的内容:

F版PP打死我也不敢上,虽然“指明灯”无比明亮清晰,可做版头,但是里面多出来一只手,姑且就算是老K的。
太疑惑了。。。。。

照片里面多了一只手? 我一看到这里,就想到是一只“黑手”。但是马上看见燕姐姐“居然”说“姑且就算”我的,这太模糊和毁坏我的名声了。燕姐姐,看看相片上面有没有戒指?!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48#
发表于 2009-9-10 23:13:32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方静...

下面引用由方静发表的内容:

亲爱的莺莺:
    方妈妈好想念你哦。
    我会编好多小辫,下次你来了住方妈妈家好吗?

方妈妈只想莺莺,不想我们小K?下次小K的眼睫毛掉下来,不帮你收着了,这样你就没办法有"真长睫毛"的供货渠道啦!哼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49#
发表于 2009-9-10 23:34:36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kw...

下面引用由kwenma2发表的内容:

照片里面多了一只手? 我一看到这里,就想到是一只“黑手”。但是马上看见燕姐姐“居然”说“姑且就算”我的,这太模糊和毁坏我的名声了。燕姐姐,看看相片上面有没有戒指?!呜。。。



有戒指,有戒指,而且很大来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0#
发表于 2009-9-10 23:56:28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燕原发表的内容:



有戒指,有戒指,而且很大来着。。。  

Oh, NO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1#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04:21:48 | 只看该作者

re:燕原的那张照片可以卖给央视"焦点访谈"做...

燕原的那张照片可以卖给央视"焦点访谈"做标志了,一定火爆.  但照片上的戒指要拿下来,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戒指,丢了好久了,没想到在那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2#
发表于 2009-9-11 08:00:14 | 只看该作者

re:你们老“老k","老k"的那么叫,我以为...

你们老“老k","老k"的那么叫,我以为小k妈有多老呢?感情比燕原还年轻???燕原我觉得就很年轻了,也就比我老公大几级。

以后要把老k这个称呼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3#
发表于 2009-9-11 08:22:12 | 只看该作者

re:就是就是,自从见了K妈,俺再也不好意思称...

就是就是,自从见了K妈,俺再也不好意思称呼“老K”了,改呼K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4#
发表于 2009-9-11 22:22:45 | 只看该作者

re:说起来“老K”这个名字最初还是方姐姐起的...

说起来“老K”这个名字最初还是方姐姐起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她加了一个“老”字?就这个“老”字让我彻底动摇了“要留住青春的尾巴”的信心。谁不想年轻?呜。。。好在众姐妹英明,帮我“翻案”,让我恢复一些自信,还可以继续“妖精”,留住青春的尾巴耶。谢谢!另外,小声一点,别让方姐姐听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5#
 楼主| 发表于 2009-9-12 01:39:24 | 只看该作者

re:这样也不好,以后可能人家叫你"YK"了,...

这样也不好,以后可能人家叫你"YK"了,即"妖K"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6#
 楼主| 发表于 2009-9-12 18:24:34 | 只看该作者

re:"柳浪闻莺" 每次回杭州,一直想...

"柳浪闻莺"

每次回杭州,一直想带女儿去"柳浪闻莺",这是她的取名之地,但是过去每次回杭州都没去成,这次下定了决心,早早地订好了一家南山路上的小宾馆,就在"柳浪闻莺"的门口,怎么着这次也能去成了.

但是还是没想到,我女儿见到的第一次的"柳浪闻莺",却是在青岛以琳的门口,这充分体现了我与以琳之间的天赋渊源,过去耳闻过,但是真见了这山寨版的,还是佩服山东人的大气,一棵歪脖子树下堂而皇之地命名为"柳浪闻莺",而且字迹端正,很有点"正室"的味道.相反到了真的"柳浪闻莺",这字却是势利了,门口的匾是周立波题的,不是现在的这个"清口"周立波,是那个老革命老作家周立波,那碑应该是御碑了,不是乾隆就是康熙,装潢当然考究,字却不入我眼,反而喜欢以琳"柳浪闻莺"的端正,看看照片,我女儿在以琳"柳浪闻莺"笑的更自然开心,而到了真地,就象是到此一游应个景了.

只是我们只给了她一个漂亮的中文名字,没能传给她一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两孩子骨子里彻头彻尾的美国佬,我还不是说他们的语言和对麦当劳的执着,我是说他们现在就能体现出来的思维方式.

举个例子:女儿自己先回上海后一个月,她外公开始觉悟过来了,原来这小家伙在给外公外婆下圈套,因为在家里,她很少能想什么要什么,但到了外婆家,她知道机会来了,她知道外公外婆要比爹妈好对付多了,自然会把一些心愿提出来,比如说,冰淇淋,在家里一个星期只能吃一次,因为医生说她有点肥肥了,所以这冰淇淋是她的首个目标,但是毕竟这是美国长大的孩子,她还没学会就地耍赖,或者自以为"小皇帝",她要"取之有道",就象一个美国佬,他来捞你的钱,不会是给你发个短信,说你来看看我的博吧,你看那个孩子出奇迹了,彻底康复了,你来上钩吧,美国佬的技术含量要高很多,他会做一个很漂亮的套子,让你自愿地钻进去,还给你一张合同让你睡觉做个好梦.

所以,女儿来这一手了,你要我做作业,我先跟你叽叽歪歪,等你技穷了,她提出来如果你饭后给我冰淇淋,我就做作业.你一答应,她飞快地把作业做好,在饭后严守合同,等着冰淇淋.美国文明中的两条精髓:"协商"和契约",被她无师自通地娴熟运用.

在青岛的第二天,本来说定是我带孩子,老婆去听讲,既然我带,本来打算去爬山的,早上起来后去吃早点,女儿却说肚子痛,我看她不象真痛,就逼她一下,说,你是很痛还是一点点痛,你有两个选择,很痛的话,跟妈妈去听一整天的课,一点点痛的话,跟我去爬山.她一听,去听课不就太亏了,马上表态说去爬山,我提出要求,你去爬山可以,但是路上不能再叽叽歪歪说肚子痛了,否则我送你去以琳听课去.

女儿立即跟近提出:"如果你再容许我买一件小礼物的话,我就保证不抱怨",我老婆一听,说原来你在这里给我们下个套子啊.立即揭穿她的真面目,买不买礼物,看你的今天的表现,而不是因为你肚子痛,肚子痛就不能爬山,你自己决定.女儿见底挑明了,这一整天再没说过肚子痛.

去了杭州我哥家,我哥离婚多年了,现在有个女朋友同居,老婆问他们现在有没有结婚,我说我也不知道,这些事情我从不问,这些话给女儿听到了,我们知道她对婚姻兴趣特强,去故宫还特地去看皇帝婚庆展,所以特地警告她不能去她伯伯家问人家的婚姻情况,我还没见过他女朋友,不想失礼了.结果大家在一起时,女儿一点没问,饭后她伯伯领着她去看小区里的游泳池,就两个人去的,回来后我哥笑着说,你女儿一路考问我,你为什么要离婚啊?现在的这个女的是你女朋友吗?你们为什么不结婚呢?怕自己的英文伯伯听不明白,女儿用有限的中文再重问一遍,变成一场双语考问.大家听了哈哈大笑,我赶紧偷偷地看下我的"新嫂子",还好人家也是副教授,应该有这个肚量,再说了,中国人看美国鬼子,也知道美国离婚率一半一半,自闭症家庭百分之百八十,离婚同居真是家常便饭了.

这次回国,我老婆的一个重大反思就是:我们的教育方式肯定有问题,怎么自家的孩子总在讨价还价啊,没有利益他们不挪窝.这么重大的问题,我也说不明白,但是我想起了一篇古文说,这个橙子过了北方的那个地区后,就成了枳子了.什么地方养什么人,在美国养的孩子,尽管你天天喂她米饭,给她讲弟子规孝女经,她还是会生个黄皮肤,长个白种心.这是他们的命,也是我们的命,我们的命终将管不了他们的命.有一天看到了马季那个儿子主持的电视节目,说是一个北大女,先养了个儿子,后养了个女儿,觉得儿子给耽误了,女儿再不能耽误,就放下了生意,去终南山租一民居,带着女儿去山上住一年,吃的用的雇人挑上来,他们母女足不出户,心不出山,摈弃一切通讯联系,一心只读圣贤书,读经书,说是一定要让女儿重回中华古老传统.我看了一分钟,骂了一句:"毛病!",儿孙自有儿孙命,儿孙也应该有儿孙的道路,这点起码的道理这北大女还不懂.

话说回来,那些天住在南山路上的小旅馆,就在"柳浪闻莺"公园的对面,清晨推开窗,一片绿荫一拥而入,群莺争啼有如我家嘴不停的丫头,喧闹之中却让我片刻沉寂,一个很经典的情绪浮上心头:少小离家老大回.我的故乡再不是我的家了.


看看"以琳的柳浪闻莺":

[IMGA=0,absMiddle]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470/3910957732_eb6269c84e.jpg[/IMGA]

看看"杭州的柳浪闻莺":

[IMGA=0,absMiddle]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525/3910175825_1a1361393e.jpg[/IMG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7#
发表于 2009-9-12 18:48:05 | 只看该作者

re:可爱的莺莺,真让人想。明年飞方妈妈家...

可爱的莺莺,真让人想。
明年飞方妈妈家,让方妈妈宝贝宝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8#
发表于 2009-9-12 21:03:0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U]binfeng2000[/U]发表的内容:

少小离家老大回.我的故乡再不是我的家了...


送老大一句苏东坡的词:“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59#
 楼主| 发表于 2009-9-12 21:24:51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黄花...

下面引用由[U]黄花菜122[/U]发表的内容:

  

送老大一句苏东坡的词:“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就等这句话,下一篇本来想好叫"乡关何处"的,没想到有现成的,看来这次我买的一套<<苏轼词编年校注>>买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60#
 楼主| 发表于 2009-9-13 19:37:50 | 只看该作者

re:"乡关何处" 这次回国,全家...

"乡关何处"


这次回国,全家的一个默契的共识,就是在回美前,大家都有点等不及了,有点松了口气,用闻森的话说,"I cann't wait back to New York".

这好象是第一次,以前每次回来总觉得恋恋不舍,总觉得意犹未尽,总还是有点离乡背井的味道在里边,过去回美国,心理上是"离家",这次回美国,好象转正了是"回家".

当然一家四口,想的可能不全一样.

对于闻莺来说,当初雄心壮志地千里单飞越洋而来,当时还暗暗地想是不是她心里还下意识地把上海当成了老家,但是新鲜劲一过,现实擦亮了她的眼,第一个是单飞的事情,她坐上了飞机才发觉原来一个人飞一点不好玩,周围的全是陌生人,问她当时害怕吗?她说我害怕了但我没哭,问她下次还能再自己坐飞机来吗?她坚决不答应了,说是除非家里人一起来.她学乖了.

到了上海,她发觉了很多让她烦恼的东西,交流方面还好,她还是如我们所愿,开始说起了中文,但是生活中的很多小问题,让她丧失了当初的热情,一个是当地的蚊子咬得她象一根赤豆棒冰,一个是她看到了有人随地吐痰让她不爽,所以我们到了的第一天,在她和我单独相处时,她迫不及待地说了句实话:"我每天都等着你们早点过来".

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在她的社会关系上,我女儿是那种放假还没结束就等不及要回学校里的孩子,不是说她有多么希望去上课,而是她想念着那些小伙伴们,到了每一个地方去买旅游纪念品,她总要想着为她的几个好朋友买上一份,所以我在印度时也没忘记多点些小礼物来,她可以去好朋友那里分享,那天我去她房间里,我已经看到了她包好了三个小包包的礼物,给三个好朋友,那是她的BBF,这个词我们一开始都不明白,她象是地球人对火星人解释的表情说,"Best Friend Forever!",也就是永远的好朋友的意思了.

我有本心理学专著,叫"社会性动物",是讲人类的社会性的,我到是觉得改一下名,说"女人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而男人只是社会环境下的动物",这样似乎更接近于从我们家得来的体会.对我女儿来说,社会性就是她的生活的一部分,而对于我儿子,包括我来说,社会性只是我们要努力适应或是不得不适应的环境.这样的认识总是让我对儿子的社交训练有了稍微轻松一些的期待和要求.

对闻森来说,回家的愿望可能更来源于他想回到熟悉生活里的愿望,有些事情我们能把他做到的,比如说吃饭问题,国内那么多五花八门的菜式对他来讲却是一个折磨,但是他喜欢红烧肉,所以每到每到一地总要点这个菜,即使是北京时北京家长们请我们吃饭,还是没忘记请ZOUWEN把我们点这个菜.

闻森在国内的困惑更来自于其它的方面,比如说,过马路的规则,在纽约是遇红必停的,连右转弯,上海人说的"小转弯"也不行,用这样的习惯过上海的马路,自然会有很多的惊险,因为那些右转弯的车流是不停的,而且还不减速,这让我们很胆战心惊,我当然没有事,我连印度的交通都见识过了,上海的交通当然算是文明的了,但是对闻森来讲,这是一个很难理解的问题,为什在上海(以及其它地方),车子会直冲而来,闻森想当然地顺着他的"负面思维"习惯,说这是中国人不管别人的安全,不管别人的死活,我想没到这个程度,尤其是不能让他的那种负面思维习惯在每一个小事上愈演愈烈,我试着和他解释这其实是中国的交通规则和美国的,纽约的不一样,在中国,遇红灯可以右转弯的,其实在美国的大部分地区,也是那样的,而中国人朝你不减速地冲过来,因为他是觉得你应该先让他,所有的中国人过马路都是人让车的,他认为你也是样要让他的,他不是一定不管你的死活,不管你的安全,而是在中国有中国的规则和习惯,在美国,"车让人"是明文规定的,而在中国,好象"人让车"是约定俗成的规定.

闻森说,"如果我是中国的头头的话,我就让中国人都遵守纽约的交通规则",我说要是你能成为中国的领导人,那太好了,我就是中国领导人他老子了,但你没坐上这个位子前,还是要遵守中国的交通规则和"习惯",我把习惯两个字给他强调了,因为很多事情也没办法拿规则来说明,比如说,随地吐痰,各地的文明公约上都写着,可总会有人往地下吐痰,这不是规则能解释得了的.

在上海的那一星期里,我们几乎天天上街过马路,闻森就和我一遍遍地捣腾着这些事情.

我老婆的原因可能还是生理上多些,一回国,全家人的扁桃腺立即发炎,一回纽约无医自愈,上海为了这个世博,在那么热及闷的天气里,在给居民楼刷油漆,有几天是那种桑那浴天气,一出门,就象是被人用湿毛巾捂住了嘴.让人无法忍受,也无法逃遁.

对我来说每次回国,总是能看到见到两样东西,一种是熟悉的,一种是不熟悉的,比如说在北京在青岛,看到的那些星爸星妈们,无论原来有没有见过面,有没有联系过,一见面,感觉是那样地熟悉,毫无间隔,一见如故;比如说,每次回国总会买点古籍古书,那是永远让我熟悉的文化和感情;比如说,我在老V家看到的那些古玩,听着这些古玩周围的故事,那是让我熟悉的故国家园.

另一种是我不熟悉的中国,这个新的世界离我的过去越来越远,留下我象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手足无措,格格难入,话听不懂,路不会走,讲依然标准的方言,进已经陌生的城市.我知道这已经不是我的家了.

每次回国,熟悉的越来越少,不熟悉的越来越多.呜呼哀哉!

我出国快十七年了,也拿了美国护照,但是好象这是第一次有点明白了我的家乡到底在那里,那天飞机落地在纽约,看到家里人一色的欣然表情,我不得不承认了,我的家乡现在是在这里,在美国在纽约,因为我们一到这里,心安下来了,想到这点,对我这个每次回国都喜欢搬点古书的人来说,心理转换有点困难,有点阻力,还是黄花菜送的一句苏东坡词让我释然了许多,真是:日暮乡关何处是,此心安处是吾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9-27 11: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