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江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尹建莉,请尊重自闭症家长

[复制链接]
141#
发表于 2012-4-14 23:03:23 | 只看该作者

re:优秀学生基本上不是靠哪位老师教出来的;出...

优秀学生基本上不是靠哪位老师教出来的;出色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也不是靠特别的家长特别培养出来的。

这本来是一个常识,但很多家长不明白,所以才会崇拜尹建莉;尹建莉更不明白,才会以教育“通家”如此出乖露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2012-4-14 23:07:37 | 只看该作者

re:我觉得在我的能力范围内:网络继续普及知识...

我觉得在我的能力范围内:网络继续普及知识,在身边抵制她的书是目前唯一办法。

她想要的最终不还是个经济利益吗?除非她一辈子不来成都卖书,只要她敢来,我跟她耗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12-4-14 23:10:54 | 只看该作者

re:发动大家搞盯人战术,她到哪个城市签卖,我...

发动大家搞盯人战术,她到哪个城市签卖,我们的当地家长就到当场抗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2012-4-14 23:19:19 | 只看该作者

re:写了新的博文了,还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写了新的博文了,还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看她的一条回复,真是令人愤懑。

是啊,叹息@上善若水的麻麻:尹老师我有时觉得有些家长潜意识里希望孩子被确诊为有病,这样在社会中就可以享受做为弱势群体在道义上高高在上的感觉,大家必须时刻关注并同情他们支持他们而不能批评,否则就会被舆论认为欺负人。这种心态比较复杂,应该还有其他的因素在里面。在精神上除了自己,没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2012-4-14 23:29:54 | 只看该作者

re:新浪网友:~~~~~~

新浪网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发表于 2012-4-15 00:33:57 | 只看该作者

re:不能这么说,孩子是无辜的.上帝是公平的.

不能这么说,孩子是无辜的.上帝是公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12-4-15 00:48:28 | 只看该作者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出炉的经过

http://dd.nen.com.cn/76571093564915712/20100201/2241736.shtml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捡漏”的畅销书

郑建华笑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对他来说,用“捡漏”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这部书的稿子是我收到的一部社会投稿,此前作者尹建莉曾经投给七八家出版社,但出版社因为作者没名气,要么不出版,要么让她自费出。而作者觉得这是她的心血之作,一直很有信心,转而又投到了我这里。”


    当时郑建华看到的不是全稿,但仅仅这部分不全的书稿就吸引了他。“有的人也许教育孩子很成功,但写不出来;有的人是专门搞家教研究的,写出的书理论性太强,读者看的时候觉得不错,但放下书不知道如何去做;还有的人能写会说,但理念未必正确。这些作者都有‘短板’,尹建莉恰恰是‘全才’。”他总结说,尹建莉有4种身份:成功的好妈妈,女儿品学兼优,是北京市市级三好生,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作者当过十几年的老师,有大量实际教学经验;她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她本人写诗歌写小说,文笔相当不错。由于这4种身份,这本书呈现出不同以往家教书的一些特征:理念新颖、方法实用、可读性强。

    “虽然作者尹建莉当时并没什么名气,这本书又是她写的第一本大众书,但我觉得内容永远为王,我相信稿子的内容将使它获得读者的认可。事实上,这本书上市后,很多读者的反馈和我当初的判断是一样的。”郑建华说,家教书之前曾经有两个出版高峰,一个是《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时代,是一个成功妈妈写的,提供了妈妈的经验,同时也迎合了当时的出国热;一个是卢勤的时代,教育专家开始写家教书。“现在的问题是,读者看了很多家教书,自己也提高了很多,仅仅靠母亲的经验类型或专家的理论类型的家教书已经很难打动他们,尹建莉既是教育专家又是成功妈妈。这样的身份写出来的书更能满足当下读者的需求。”

在出版细节下苦功夫

    当时看到这部书稿的郑建华是刚刚进入大众图书出版的“新”编辑,此前他一直做中小学教材的编辑。为了包装好这本书,郑建华下了很多工夫。比如他找来十来种家教书研究比较,分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特点。他在书名上也费了好多心思。“书名光我自己就想了50多个,加上作者自己想的,有近百个,那段时间每天上下班路上我都在想书名,一想到合适的就打电话和尹建莉一起商量。最终确定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俩都很满意,这个书名既温馨又上口,而且提出了关键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没做好,学校教育也不容易起作用。”

    在书的封面设计上,郑建华也琢磨了好久。“开始美术编辑做出来4个封面,我全部不满意,后来美编又做出来3个,我还是觉得差强人意。我带着美编到了北京图书大厦,看了不少封面,我还给他买了几本书。回来后,美编又做出来3个,这批封面我觉得都还可以,最后确定的这个是最满意的。它不像一般家教书那么花哨,有代表母爱的萱草陪衬,感觉很温馨。而且黄颜色的封面,放在书架上很抢眼,消费者很容易发现。”

    现在很多出版物流行在腰封上请很多名家写推荐语,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没有这样做,即使是著名学者钱理群的推荐语也和很多普通读者的推荐语一样,被放到书的封底。对这样的安排,郑建华也有自己的考虑:“如果腰封上用很多教育专家的推荐语,会让大众读者误以为这本书理论性很强,产生不是针对大众读者的误解。我希望这本书的封面明确告诉普通消费者,这本书就是给你看的。因此,我在封面的书名下加了个副标题——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这一句话,就明确了这本书的读者定位,从你的孩子出生到上高中,家长都可以看这本书。”
   无宣传费自己做推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确定出版后,作家出版社考虑到作者没名气,决定稳妥一些,首印2万册。这与郑建华的心理预期有些距离,“对于无名作者的新书,首印2万已经不少了。但我希望首印数能定到3万册,因为这样社里会提供宣传费,对这本书的推广会起到很大作用。”

    出版社没把这本书列为重点图书,郑建华决定自己把它当重点书宣传推广。他依靠自己的关系,找同学朋友帮忙,在不少报纸、电台上做了宣传,尤其是找了《法制晚报》、《南国早报》、当当网等做连载。“通过这本书的运作我觉得优秀的家教书非常适合做连载。比如在广西的大书店,不错的图书也就卖个几百册,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在《南国早报》做了连载后,销售量很快达到几千册。在当当网也是如此,做了连载后效果非常好,最终销售量达到40万册。”

    在这本书的销售慢慢做起来后,出版社也越来越重视,做了很多宣传,比如发布会等。因为看好连载的这种模式,在后面的营销中,出版社宣传部门也投入大量精力做连载,连载成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主要的宣传方式。“哪个区域的销售不好,我们就找当地的主流日报做连载,然后销售数字就上去了,效果非常明显。”郑建华说。

    上市1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发行已经达到110万册,但郑建华认为这本书现在势头仍很猛。“这本书的口碑效应非常好,很多人是互相推荐,这保证了它的销售非常稳,不像一般畅销书那样昙花一现。而且,最近这本书又获得了不少奖项,如新浪网评选它为年度十大好书;当当网评它为十大热评图书。再加上抄袭封面事件引起的关注,现在很多人已经注意到这本书了,销售越来越火暴。”

    谈到这本书的成功,郑建华说自己和作者都认可一个观念:这本书换一个编辑来做未必能卖这么多。“如果一个编辑不看好这本书,或者不这么重视这本书,就不会做很多背后的推广工作;编辑不用心,就不会在编辑上下这么大工夫;那样的话,即使这本书内容好,要达到这样一个销售数字,也是不可能的。”

    记者手记:胜在敬业

    一部没人要的书稿被人发现并包装成为畅销书,每每听到这样的事情,总是让人好奇背后的秘密。

    通过与郑建华的对话,我发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成功的背后并没有什么秘籍,靠的不过是一名编辑工作者的敬业和责任心。

    郑建华并不是业内名人,甚至在大众图书圈他还是个“新人”。他原来一直是中小学教材的编辑,《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他编辑出版的第二本大众书。但他恪守着一名优秀编辑的职责:不忽略自然来稿,当近10家出版社拒绝了这部书稿后,他却从中看到了其内在价值,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编辑和运作。 他愿意下苦工夫,当出版社没有把这本书当做重点图书时,他却没有对这本书降低要求,尽量把它做到最好。他不盲目迎合潮流,当很多人在腰封上罗列上大量名人推荐语时,他根据自己的判断,在封底引用了大量普通读者的留言。

    当下,出版圈有一股浮躁之气。很多编辑找选题时急功近利,热衷名家,以至于名家被人追着跑,没名气的作者被冷落。找不到现实生活中的名人,就去网上淘稿子,专门找点击率高的作品。追名家名稿没什么不对,但这样的资源毕竟有限。郑建华的成功,相信会带给业内编辑很多思考——与其等待市场选择我们,不如我们去开拓市场。

    当然,郑建华的敬业态度也带给他丰厚的回报。尹建莉成名后,虽然有几十家出版社找她商谈新书,但她认可郑建华,一口气与他签下5年的出版合同。

    读者和作者的认可,对一名编辑来说,也许是最大的肯定吧。(赵明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2012-4-15 00:50:05 | 只看该作者

好妈妈胜不过好老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87858b01012sai.html#comment
好妈妈胜不过好老师

王旭明



最近,有一本书据说很畅销,书的名字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那天到书店一转,发现原来不仅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还有《好爸爸胜过好老师》等等。翻看其中内容,不过是一位母亲教育自己女儿的心得和体会。作为一己之得,当然无可厚非,但有如此吓人的名头和广泛的受众,则有说一说的必要了。

妈妈 和老师都是教育工作者,她们的区别是教育指向、教育手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不同而已。这一不同在很多方面是缺乏可比性的,犹如苹果和梨的关系,虽然都是水果,谁能说好苹果胜过好梨,显然下此结论荒唐之至,那为什么好妈妈就能胜过好老师呢?作为教育学的一个通俗常识,不同的教育工作者有不同侧重的教育内容,也有不同的评估方法,不同的教育使命,不存在谁比谁强的问题,所以可以肯定的说,好妈妈胜不过好老师,好爸爸也胜不过好老师。

既然是一个如此通俗浅显的道理,那为什么本书又如此畅销而得不到任何批评呢?这恐怕是因为,人们对老师寄予了很高的厚望,而当下教师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人们对教育的不满之一应当说是对教师的不满。在找不到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办法大面积提高教师质量的情况下,人们就把自己良好的愿望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平移到了爸爸、妈妈身上,甚而指望妈妈能代替老师的作用,承担老师的工作,或如书名所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事实上,老师的作用和妈妈的作用在更多的方面是无法相互替代也不可或缺的。比如,老师传授学生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对群体环境下学生教育的针对性,这些都是老师所独有的。还不用说一个好老师所具备的独特的情感因素、人格魅力和特色明显的教学方法等。反过来说,一个好妈妈所具有的针对自己孩子个性特征而施与的母爱、孩子成长家庭氛围的营造和孩子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等等也同样老师不可替代的。一句话,好苹果就是好苹果,好梨子就是好梨子;好老师就是好老师,好妈妈就是好妈妈。

这本书据说销售了上百万册,可见影响之重,书中引用的大量的妈妈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也的确可供家长们借鉴,不妨将此书作为家庭教育的参考。但如果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混淆起来,甚至一定要分出孰高孰低,那就不仅贻笑大方,而且谬种流传了。纵观中外教育史,似乎还没有妈妈可以取代老师或老师可以取代妈妈的论述或案例,这决不等于否定作者教育自己孩子的成功。但必须说明,个体的成功是不是具有普遍推广的价值,尤其在理论上是否站得住脚,我们期待着更多教育学家发言。

遗憾的是,至今我们没有听到教育学家的声音。据说本书的作者也是一位教育学的硕士,那怎么犯下了如此低级而常识性的错误呢?我想起了最近读过的一篇文章,说是我国民办教育专家信力健先生在一次演讲中做出的一个雷人判断:在中国,一流大学我觉得不应该是公办大学,因为西方的一流大学就都是私立的。这显然是不顾当下基本事实结论,以至于有人就发出这样的质询,对于教育信力健先生是内行,不是外行;是明白人,不是糊涂人。谁能告诉我,他会说出这样大串的,既不符合事实又不符合逻辑的外行话、糊涂话呢?我想问本书作者的也是同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一些专家行家为什么总说一些有悖常识性的外行话呢?

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个出版人,我呼吁所有作者能够从文明的传承和中华民族的未来考虑,不仅仅追求图书的畅销,还要追求理念的准确和科学,要有一种文化担当。不能只追求一时的喧嚣与热闹,给后人留下挑不尽的瑕疵和抓不完的把柄。其实,张悟本,李一之流是不需要太多智慧就可辨别的,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好爸爸胜过好老师,甚至好奶奶胜过好老师之类,则需要一定的智慧和理性来厘清,否则贻害无穷。

我们呼唤千千万万个好妈妈,我们也呼唤千千万万个好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01:59:10 | 只看该作者

re:抱歉!我想贴到天涯.操作失误.

抱歉!我想贴到天涯.操作失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2012-4-15 08:00:52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张雁...

下面引用由张雁发表的内容:

不能这么说,孩子是无辜的.上帝是公平的.


雁子讲的有道理,我当时一上去就第一时间看到这条跟帖,还真是很解气的。但经你这么一说,还真有些恻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发表于 2012-4-15 08:21:09 | 只看该作者

re:王旭明,北京人,1991年进入《中国教育...

王旭明,北京人,1991年进入《中国教育报》做记者,1998年任职教育部办公厅新闻处处长,2003年4月任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为语文出版社社长。

看了看他的微博和博客,很清楚靠谱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发表于 2012-4-15 08:27:20 | 只看该作者

re:另外,和北师大正规教育学硕士讨论了一下,...

另外,和北师大正规教育学硕士讨论了一下,像尹建莉这种工作多年之后去读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应当是类似交钱给证的培训,同教育学硕士有本质区别。

具体区别还需要深入调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发表于 2012-4-15 09:02:38 | 只看该作者

re: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决议...

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决议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Ed.M),并于1997年开始招生试点工作。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的设置,为中小学教师获取研究生学位开辟了渠道。

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位,前者是职业性学位,在我国被称为专业学位,后者是学术性学位。

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与学术性学位有所不同。学术性学位的培养方式以研究性为主,学位课程只要求学习三到四门,最后以研究论文为主要成果;专业学位则以课程为主,同时也要求撰写论文,一般需要学习十二门必修课和选修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
发表于 2012-4-15 09:13:59 | 只看该作者

re:写反了楼上,学术学位需要12门课,专业学...

写反了楼上,学术学位需要12门课,专业学位只需要三四门。

而且虽然最后都写论文,但论文的要求不同,水平也不是一个档次的。
也就是说,学术学位包括科学素质的培养,专业学位可以说是只有教学经验“常识”和一些半吊子理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5#
发表于 2012-4-15 09:48:47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写反了楼上,学术学位需要12门课,专业学位只需要三四门。

而且虽然最后都写论文,但论文的要求不同,水平也不是一个档次的。
也就是说,学术学位包括科学素质的培养,专业学位可以说是只有教学经验“常...


楼上我所引来自百度。但专业硕士学的课程比学术硕士多,是必然的,因为专业硕士强调宽口径,学术硕士则要求有深度。所以,专业硕士以课程为主,学术硕士则以研究为主。

回到主题上来,我想我跟燕园的共同点是:第一,教育硕士入学起点低于教育学硕士;第二,教育硕士在学期间主要不是着眼于学术研究,所以其学术素养总体上要求低于教育学硕士;第三,在社会认同度上看,教育硕士要低于教育学硕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发表于 2012-4-15 10:13:01 | 只看该作者

re:你们文科的事情我看了半天也没搞懂,嘻嘻...

你们文科的事情我看了半天也没搞懂,嘻嘻

我读硕士的时候是一年修课,两年研究,那一年修了12门(当然也算上政治英语计算机什么的,重点专业课是六门,都特难,比国外物理系博士课要难,恨死了)。两年研究就是每天泡实验室,最后两个月写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发表于 2012-4-15 10:25:28 | 只看该作者

re:http://blog.sina.com...

http://blog.sina.com.cn/u/2707546941

请随意散播、转贴,无需注明作者、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发表于 2012-4-15 10:34:09 | 只看该作者

re:我就是尹建莉最后那个长微博里提到的xin...

我就是尹建莉最后那个长微博里提到的xing--chen,书阳妈妈知道,我请她保密,因为其中牵涉了一些私人信息。现在想想,已经写了这么多,虽然简陋,但总有一些能让普通人看得进去的信息,不如让更多人看到。顺便说一句,让对这些知识不感兴趣的普通人看网上的理科介绍,作用其实微乎其微,远不如过滤了理科细节的文科信息能让人看下去。

帖子里写的自闭儿训练方法是写给圈外家长看的,在这边专业高手们的眼里,定然是浅薄错漏的,这我知道,事情急来不及更严谨了,请各位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发表于 2012-4-15 10:37:29 | 只看该作者

re:你太牛了,我还琢磨是谁呢。没累着吧。

你太牛了,我还琢磨是谁呢。
没累着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发表于 2012-4-15 10:43:55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燕原发表的内容:

你们文科的事情我看了半天也没搞懂,嘻嘻

我读硕士的时候是一年修课,两年研究,那一年修了12门(当然也算上政治英语计算机什么的,重点专业课是六门,都特难,比国外物理系博士课要难,恨死了)。两年研究...



学术硕士显然也不止三四门课。我说了,那是引用百度的。没去深究。看来,摆渡摆多了也会有脑残的危险。

说到脑残,想起昨天中午偶然看到《非常勿扰》,不知道是哪一期的,一个男嘉宾,长得相当不入眼,居然说希望找到一个漂亮的女朋友,每个月女朋友能给他一万八千的零用钱,说这是改变命运的途径。问题是,他无才无貌,人家凭什么让他吃软饭?他居然一点没觉得吃软饭可笑,更没有想到自身条件那么恶劣,如何吃软饭,简直脑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4-24 12: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