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云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儿子上高中了

[复制链接]
4441#
发表于 2012-9-26 20:39:35 | 只看该作者

re:僧人真好。我热泪盈眶。

僧人真好。

我热泪盈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42#
 楼主| 发表于 2012-9-27 11:11:37 | 只看该作者

re:每一个家中人,都不再是自己,你是家人的他...

每一个家中人,都不再是自己,你是家人的他或她。

没有你,家中每个人都是欠缺的,都是缺胳膊断腿的残缺与无以愈合的伤痛。

弃家固然是罪孽,出家也未必是善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43#
发表于 2012-9-27 21:35:37 | 只看该作者

re:云大侠,大约一个月以前,无意中在论坛里看...

云大侠,大约一个月以前,无意中在论坛里看到了您的帖子,从此几乎每天晚上我都会到您的地里来转转。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用情至深的父亲,学到了很多的技巧和方法,这里几乎成了我心灵上的一个疗伤圣地。刚刚看了“僧人”那一段,感慨万千,作为这样孩子的父母,出家离家都是放弃啊,我早已没有这个资格啦。盼能经常看到您的帖子,多给我们谈谈凯越的近况好吗?他的每一点进步,都会燃起我们的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44#
发表于 2012-9-27 22:35:03 | 只看该作者

re:和尚四海为家,云游四方;云帅大隐于家...

和尚四海为家,云游四方;
云帅大隐于家,琴瑟相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45#
发表于 2012-9-28 09:28:15 | 只看该作者

re:云帅最近怎么了?一会儿僧人一会儿和尚的?...

云帅最近怎么了?一会儿僧人一会儿和尚的?
看得我这俗人直犯晕啊。

最近改研究佛学了?那就是远离喝酒了。也好,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46#
发表于 2012-9-28 09:39:26 | 只看该作者

re:我猜云鹤跟我一个职业,哈哈。

我猜云鹤跟我一个职业,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47#
发表于 2012-9-28 14:11:56 | 只看该作者

re:有一天,我不知往云大哥帖子翻了多少多少页...

有一天,我不知往云大哥帖子翻了多少多少页,真的,看到的好像都是闲聊了。
不能从后往前看了,只能从前往后看。
我也很想看到更多关于越越的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48#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3:34:53 | 只看该作者

re:洁洁:谢谢你啊!

洁洁:谢谢你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49#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3:35:13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qi...

下面引用由[U]qinhantang[/U]发表的内容:

和尚四海为家,云游四方;
云帅大隐于家,琴瑟相和。

汉唐:兄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50#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3:36:06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人在...

下面引用由[U]人在多伦多[/U]发表的内容:

云帅最近怎么了?一会儿僧人一会儿和尚的?
看得我这俗人直犯晕啊。

最近改研究佛学了?那就是远离喝酒了。也好,也好。

多多,我本来就是和尚,但是佛缘未断,继续在人间礼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51#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3:37:09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爱橙...

下面引用由[U]爱橙子[/U]发表的内容:

我猜云鹤跟我一个职业,哈哈。

橙妈:我做什么都没职业过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52#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3:37:52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黑眼...

下面引用由[U]黑眼睛[/U]发表的内容:

有一天,我不知往云大哥帖子翻了多少多少页,真的,看到的好像都是闲聊了。
不能从后往前看了,只能从前往后看。
我也很想看到更多关于越越的帖。

黑眼睛:想你很久很久很久!一切都好吧?必须,必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53#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3:44:28 | 只看该作者

re:昨晚,儿子作业被老师批注:一个不认真的人...

昨晚,儿子作业被老师批注:一个不认真的人不值得别人帮助!

我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几遍,儿子泪流满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54#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3:46:02 | 只看该作者

re:【转帖】永远是自己错:修行的入手处...

【转帖】永远是自己错:修行的入手处

  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这一点,其实很多人并不能真正接受、理解,当然更难做到。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有道理,自己是对的。从这个自己出发,遇到问题就会抱怨外部的环境,怨天尤人,把责任推到外境上。当我们把责任推到外境上的时候,把这个自我就保护下来了,自我就不需要改变,不需要动手术了。要改变的是别人, 要改变的是外面的世界,要改变的是你面对的世界。那么,这种生活态度,会充满责备、充满抱怨、充满斗争、充满争论。佛教里面讲争,喜欢用另外一个字,左边一个言字旁,右边一个斗争的争 —— 诤。这个诤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你的心落在了是非、有无、来去、对错、你我……等等之中,落在了二元对立之中。一旦你落在了二元对立之中,你的心就不寂静,心里边不寂静,就是内心的“诤”。兴许你不讲话,你不跟别人用口舌去辩论,但是内心是有诤的。

  大家还记得《金刚经》里面的话吗 ?“无诤三昧”,佛陀说须菩提证得了无诤三昧。须菩提是解空第一,所以无诤三昧就是真正解空的人,他的内心安住在寂静之中。在这个寂静中,没有二元对立。那么,要修行无诤三昧,要进入这个境界,从哪里下手,怎么修呢?其实,我现在讲的这个,就是一个修行无诤三昧的口诀。要你超越二元对立,这很抽象,很多人还不理解呢,话本身就有点文气,有点学术味道。但是让你学会面对一切问题,坚持一个正见:永远是自己错。让你这样去做,这就清楚了,就有可操作性。

  你可能说,不是说要超越二元对立吗 ?怎么还有对和错呢?你现在很难做到没有对错,所谓超越二元对立也不是绝对没有对错。现在你先认定,任何问题之前,永远是我们自己错。外境没有错,外境永远是对的,心错了,我们自己错了。

  说我们自己错呢,以佛学来理解,也有好多种理解。有一种说法,这是以前造的业,现在受报。这叫深信因果。深信因果,让你能够坦然接受降临到你身上的不公,降临到你身上的痛苦,作还债想。你想,我现在在还债,可能你欠了别人一百万,你现在只是还他十块,还了十块债也少了呀,再还十块又减少了,总有一天会还完的,还完就是解脱。作正面的观察,你就能够有勇气,去接受和面对那种处境。这是永远是自己错的第一种观察。

  第二种观察,为什么我们会感召这样的外境呢?前面讲的因果,稍微抽象了点。再具体一点讲,为什么我们会感召这样的外境,乃是因为我们有召感外境的内心世界。会有什么样的外境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与你的内心世界是息息相关的,此有故彼有。这个内心世界包括了你的语言、行为的习惯;包括了你的性格;包括了你的心理活动;包括了你的各种喜好;包括了你待人做事的方式。所以,此有故彼有。这个此有,就是我们的内心世界、主观的方面。彼有,就是我们面临的境界。是先有此,后有彼。不是先有彼后有此。但彼此有时候同时出现。

  修行时间长的人,对于我们的心和外境之间的感应关系,会有很多体会。我们的心跟外面的境界,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应呢 ?有时候你会体验到,你怕什么,然后就会遇到什么,你担心什么,然后就会遇到什么。这种感应很有意思。这种感应关系很复杂,有很多种模式,这是其中的模式。简单地讲,你的内心在意什么,你就会感召什么。这在意,包括爱,恨,想要,想排斥,担心,讨厌……等等。“在意”是生活中的话,相当于我们的心有一种执著。有时候你越在意什么,就越出现什么。如果你有洁癖,你可能会发现你经常置身于很脏的环境中 ;如果你很自命清高,可能坐禅时,在你边上的人,正好就是邋里邋遢的人,咳嗽呀,擤鼻涕呀,放屁呀;如果你特别吝啬,可能会遇到老有人找你要钱。还有啊,有的时候,你由于某一方面的特长——我们都有很多特长,这种特长也是你主观方面的情况,也会感召外面的情境过来。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大家都有长处都有短处,其实短处有时也是长处,长处未必就是长处,长处也会变成短处。我自己曾概括过几句话,来描述这种感召,你们看看有没有道理。“善于泳者死于水”,善于游泳的人,一般会死在水里 ;“善于武者死于斗”, 通常有武功的人 、以武力而自恃的人会死于斗狠之中;“善辩者死于口舌”,有的人特别善于辩论,觉得别人都说不过他,这里说的死未必是人死掉,相当于栽跟头。他可能就会在别人的口舌、诬蔑、诬陷呀,会在这上面栽跟头。这种规律还有很多,你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里就记载过这样一个真人真事,说在他们家乡,有一个人武功相当了得,轻功很好,有一条河不是很宽,那人一蹦就到河对岸,易如反掌。一天,有人让他给表演一下,他轻而易举地从这边跳过去,在河对岸落脚的时候,岸边的土是松的,一下掉到很急的河水里面淹死了。他有一个一般人没有的长处,但最后让他栽跟头的也是这个长处。这讲到我们的心和外境的感召。

  作为修行人,要不断地反观我的内心世界还有哪一些在意,只要内心世界还有在意,那就是苦。让你受苦的因就会感召苦的外境 。你只有把内心世界的这些在意,乃至于一些语言行为的习惯,把它们都能够放下,你才有可能不被外面的苦境所压迫。

  不管面对什么外境,在你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恰恰是一个非常乐观、非常积极、非常可行的人生观。比较前面所讲的——总是在客观环境里去找原因,这显然是更加积极,而不是消极;更加主动而不是被动;更加有希望而不是无奈。为什么说有希望呢?你开始改变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生活的世界改变了,你遇到的人改变了。

  有的人说,永远是我的错吗?很多事明明不是我的错,比如今天在街上小偷把我的钱偷了,难道那是我的错吗?那是小偷的错呀。其实,这里讲的问题是:别人是对还是错那是他的事,你是对还是错才是你自己的事。你要把注意力首先放在自己的大事上。你在街上遇到小偷,街上那么多人,为什么就你遇到小偷呢?你为什么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碰到小偷呢 ?就跟鱼会招来猫一样,你身上有一股腥味把猫招来了,这是比喻 。你感召到在街上遇到小偷的果,所以,这个错还在你。这样讲,并不是说小偷这个问题,警察可以不管,社会可以不治理,不是这个意思。这是一个相关人的事,在警察来说那就是他的事,在政府来说那就是他的事。做为修行人来说,什么是你的事呢,你要明白。基本上找不出一件事不是你的错,你能找出一件事不是你的错,你可以来找我,我可以给你钱,我相信不可能。有的人说,我长得很丑,这应该是父母的错。佛教说,那么多好看的父母,你为什么偏到丑的父母那里投胎呢?那怪谁呀,所以还是有问题。

  以佛教的三世因果来观察,基本上我们的世界,就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不能怨天也不能尤人。这种思维方式,是修行人应当具备的。要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生活,改善自己。一个学佛的人,只有从这里下手,才能体验到佛法的真理在自己身上的显现。你一点点地做,你会发现,遇到的人也变了,遇到的事也变了,总而言之,你命运的路线好像在改变。其实,这就是佛法最重要的真理——唯识无境。没有一个什么客观存在的境,都是你心识的变现。如果你能体证到这一点的话,你就不得了了,你的修行可以说有了立足之地,可以稳步向前。

  有的同修应该还记得《华严经》里有一品,叫《净行品》,《净行品》里教我们遇到任何情境都“当愿众生”,愿所有的众生都如何如何好。遇到任何境都发愿,一共有一百四十多个愿。实际上生活中的情境远远不止这一百四十多个,而是无量无边。这品经教导我们在无量无边的境,都能由这个境生起一个愿,愿众生怎么样。如果你在生活中用这品经指导修行,“当愿众生……当愿众生……”,慢慢你会发现,你的心开始主导境了,而境不能主导你的心,是你的心主导了境。境也许是某个人打了你一嘴巴,你心里说,愿众生不再受别人的欺侮,得到的是一个善愿;境可能是生病,胃痛,非常痛,你的心说,愿所有的众生不再受胃痛之苦。你看,一个胃痛的境,被你变成了一个善愿;你遇到的境可能是,你的钱被小偷偷走了,于是你发愿,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够改恶从善,放弃不善业。所以我说,当你这样去观照你的生活,就会体验到,心可以主导境 。境究竟是什么?取决于你的心。你要真正体验到你主导外境的力量,心的力量,那你就得自在了。

  在《金刚经》里释迦牟尼佛讲,他过去世做忍辱仙人的时候,被歌利王节节肢解,全无嗔心,他达到了无诤三昧,真正做到了忍辱波罗蜜 。波罗蜜就是圆满,忍辱的圆满就是如如不动,心境如如。这种境界很崇高,这么崇高的境界,也可以从前面我说的——永远是自己错——从这里下手去修。因为我们每天在生活中,在家人不用说,即使出家人在寺院里面仍然有是非,仍然可能跟同寮的人有矛盾,仍然每天去分别眼前的各种境界,如果从这里开始修行,我相信能够契入超越二元对立的无诤三昧。这才是我们修行的方向。

  我们如果落在辩论中,落在非要搞清楚究竟谁对谁错,非要跟他闹个明白——你落在这里面,你就落在世间法里面。落在世间法里面,就没完没了,就苦海无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55#
发表于 2012-9-29 14:50:51 | 只看该作者

re:刚刚注册,上来拜读。

刚刚注册,上来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56#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5:11:48 | 只看该作者

re:不敢,都是在学习,在走路!

不敢,都是在学习,在走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57#
发表于 2012-9-29 21:26:46 | 只看该作者

re:跟着云大哥,试修行。

跟着云大哥,试修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58#
发表于 2012-9-30 07:26:04 | 只看该作者

re:修行也不错,可以净化心灵。我感觉...

修行也不错,可以净化心灵。

我感觉这也是灵修,能达到涅槃宁静的世界。

在此祝云哥全家中秋国庆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5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13:30:02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清潭...

下面引用由[U]清潭[/U]发表的内容:

跟着云大哥,试修行。


我才是试修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6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13:31:0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da...

下面引用由[U]daluobo[/U]发表的内容:

修行也不错,可以净化心灵。

我感觉这也是灵修,能达到涅槃宁静的世界。

在此祝云哥全家中秋国庆快乐!


灵修,是境界!我现在属于操练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7 02:5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