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笑咪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闭儿教养宝典》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241#
发表于 2010-2-11 17:29:17 | 只看该作者

re:随老师见解独到 佩服 !...

    随老师见解独到    佩服 ! 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2#
发表于 2010-2-12 11:54:04 | 只看该作者

re:真是超棒的帖子, 细细学习!

真是超棒的帖子, 细细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楼主| 发表于 2010-2-18 18:44:33 | 只看该作者

re:"笑先生似乎对“干预”一词情有独钟,每时...

"笑先生似乎对“干预”一词情有独钟,每时每刻均有此念头,从签名亦可看出。"

不错,检讨我干预李宝宝二年十个月的时间,在我发现我也能教会李宝宝一些东西后,确实是每时每刻均有此念头。只是刚开始时,孩子问题点很多,那时很容易找到干预的方向(因为不会或与众不同的地方太多了)与内容。然而在最后的半年里,我发现这种干预的点越来越难以找到,而且尺度也越来越难把握。一方面是孩子自我意识与原来相比强了很多,另一方面是孩子表面上的问题行为也越来越少,然而他与正常孩子的隐性差距,仍然是很大的,但这一点从孩子的表面行为已很难识别,因此我迫切需要一些能让我从更深处识别孩子的理论,我发现《宝典》能解开一些疑惑。

干预一词,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同的。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即使是正常的孩子,如果他只感受了非常亲密,非常温暖的关系,而没有学校的教育,成功的机率仍是很小的。一个自闭症孩子,只要他仍然处于自闭症谱系当中,他的进步,是不可能赶得上正常孩子进步的速度的,不管我们的方法与手段是多么的高明(当然,有些家长会采用牺牲孩子的大部分资源而专于一项,那么在这一项上,是可能越过一般的正常孩子的,但我不愿意这样做)。对正常孩子而言都显得不够的话,对我们的孩子而言当然是更加不够了。

有时我也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例如我全部停掉孩子的认识训练,进而改为在家里只进行游戏,而且是相方设法让他能够“对活动本身感兴趣”,这样做的前提是他的认知相对于其它方面而言已经突出在前,再教下去的话,会超过他现阶段的识知能力,这样他会感到很吃力,会以为爸爸总是在“为难他”,进而对“温暖的关系”的建立造成障碍。经过三个月的调整,发现李宝宝对“人”的信任度和从“人”那里得到乐趣的能力有所改善,不再总是以警惕的眼光来关注所有父母以外接近他的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4#
发表于 2010-2-19 23:55:14 | 只看该作者

re:我曾经设想,孩子是在玩和吃中逐渐成长的。...

我曾经设想,孩子是在玩和吃中逐渐成长的。正常孩子能够自行去理解、扩大感兴趣的内容,我们经常说孩子“调皮”,就是孩子不断认知外界的行为。但他们具有自我调节的强大能力,即使被家长训斥,很快知道此行为要调整,又重新换成另外一种行为来愉悦。当然,故意破坏引起家长注意的行为例外。而且,当一种行为得到的快乐达到一定程度后,他们就会转而到更高一个层面的快乐追求上去。反之,相当一部分自闭儿的快乐阈值低,而且偏重于单调行为的愉悦感,不能调整,不能迁移。所以,即使是1组孩子,即使有很好的对答,即使有很好的认知能力,很多家长仍然困惑,仍然觉得与众不同,仍然忧心忡忡。看宝典后,我的一个认识就是要观察孩子的行为,观察孩子的内心,观察孩子当前的认知程度,更注重观察孩子追求快乐的方式和有无自我调整并追求更多快乐的能力。

宝贝进步栏有许多家长的耕耘,很注重记录宝贝的点滴进步。斯巴达的记录有特点,有家长说是孩子程度较好,但是看互动过程,很具有诱导的能力。以肯德基为例:
“前天中午带凯凯去肯德基,一进门,他看见有欢乐缤纷桶的广告,要求吃这个。我告诉小子,我们两个人吃不了那么多,太浪费。别买这个。  小子反驳:   剩下可以带走叫爸爸吃。”
孩子的兴趣在于吃欢乐缤纷桶,并能表达,然后感觉到被否定,当然不是直接否定,是“浪费”,就提出自己意见,“带走,叫爸爸吃”。这个过程当然是互动,而且浪费、剩下、带走等词汇的认知可以认为已了解。下次,家长用这个句型与他说话应该也能理解。还有一点,这种良好关系的互动下,孩子同时也经历了小小的“受挫”教育,并且情绪没有受到剧烈波动。这些温和的受挫感不断积累,为以后不良行为的直接拒绝打下基础。

“我开导他:爸爸反对你吃快餐,今天我们来吃肯德基他不知道,是我们两的秘密,不能让爸爸知道,要不该吵我们了。”
说话常带“我们”,拉近了母子关系。(爸爸就惨了!)

排队来到肯德基阿姨那儿   问我   需要什么    我指指儿子  让他点吧。
肯德基的阿姨:要一个儿童套餐吧,有玩具送。(拿出一个玩具让他看)
       凯凯:看了一眼,阿姨指的套餐广告,不感兴趣    大声说  我不要套餐  我要单点
       肯德基阿姨:   小朋友  套餐便宜
       凯凯:   我喜欢单点     我要两串骨肉相连    一份糯米蛋挞    一杯百事可乐    一份深海鳕鱼条     给妈妈来一份嫩牛五方   就这些就够了。
基本上属于孩子自己的协商内容,能听懂,能表达自己意见,能力很好。不过,如同后面评论,一还要注意礼貌,二要看能不能根据对方调整,而不是自顾说自己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楼主| 发表于 2010-2-20 09:29:22 | 只看该作者

re:“我曾经设想,孩子是在玩和吃中逐渐成长的...

“我曾经设想,孩子是在玩和吃中逐渐成长的。正常孩子能够自行去理解、扩大感兴趣的内容,我们经常说孩子“调皮”,就是孩子不断认知外界的行为。但他们具有自我调节的强大能力,即使被家长训斥,很快知道此行为要调整,又重新换成另外一种行为来愉悦。当然,故意破坏引起家长注意的行为例外。而且,当一种行为得到的快乐达到一定程度后,他们就会转而到更高一个层面的快乐追求上去。反之,相当一部分自闭儿的快乐阈值低,而且偏重于单调行为的愉悦感,不能调整,不能迁移。所以,即使是1组孩子,即使有很好的对答,即使有很好的认知能力,很多家长仍然困惑,仍然觉得与众不同,仍然忧心忡忡。看宝典后,我的一个认识就是要观察孩子的行为,观察孩子的内心,观察孩子当前的认知程度,更注重观察孩子追求快乐的方式和有无自我调整并追求更多快乐的能力。”

随老师的话很专业,怎么看都不象一个普通家长。但不管怎样,“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我还是要谢谢你。”
在吃与玩中长大,不是设想,而是现代幼教的理念。宝宝妈妈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因此我们在不知道什么是自闭症的时候,对孩子是放任了。那时李宝宝确实是很容易高兴,高兴了就不转移,我们还以为孩子“专注”,专做让孩子高兴的事,结果却是越沉越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6#
发表于 2010-2-20 11:17:13 | 只看该作者

re:现代教育是重视孩子的玩性,现在我也在慢慢...

现代教育是重视孩子的玩性,现在我也在慢慢转变思路,不是直接训斥孩子,而是注意诱导。增多孩子的高兴事项,然后慢慢的转移到另外一个高兴的事项。观察孩子能否转变。这样就有一点跟随孩子的带领,然后带领孩子进入共享的世界的步骤。注意孩子“对活动本身感兴趣”,还有对人的兴趣。让孩子在与父母很好的互动时,慢慢迁移到与亲戚、与同龄儿互玩中寻求乐趣。在春节期间,发现孩子能够跟着在后面玩,听从大孩子的指令,能够自行去寻求乐趣,虽然在交流中还未必尽如人意,但至少做到其他孩子也有兴趣和他在一起玩,确实是个较大的进步。距离上学还有点时间,考虑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玩,是今后一个重要的目标。因为我认为孩子能够听从老师指令,能够和孩子一起玩,才是上课的基本条件,成绩即使差,也在我的承受范围了。宝典的灰色地带阶段,我还未想出怎样去进行,毕竟书上很多例子是针对学龄期的大孩子。现在只能先做些铺垫工作,尤其是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不单是孩子的学业成绩,还包括孩子的情绪、情感的自我学习能力。

自闭孩子的兴趣易于满足而且强烈持久,确实可提供某方面的专长,抓住感兴趣的绘画、推算日历等,每天沉浸在其中,应该能够达到旁人眼中的“神人”。推算日历难吗?一年365天,52周多一天,逢4年闰年再多一天,尾数00年以400来相除,所以孩子知道某年某日是星期几还是有可能的。当我们表扬孩子的时候,反而成为一种孩子的强化,孩子满足于推算和成人的表扬,无形中更不利于发展。当然,这样的孩子智商不低,有很大潜力提高。所以,我还是愿意让孩子多体会各种情感,暂时不抓某种特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发表于 2010-2-20 14:10:18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随想...

下面引用由[U]随想[/U]发表的内容:

现代教育是重视孩子的玩性,现在我也在慢慢转变思路,不是直接训斥孩子,而是注意诱导。增多孩子的高兴事项,然后慢慢的转移到另外一个高兴的事项。观察孩子能否转变。这样就有一点跟随孩子的带领,然后带领孩子进入...

[EM08]    随老师说的极是,让孩子多体会感情  多理解感情  能帮孩子走的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09:01:32 | 只看该作者

re:第十五章 无时不在,无处不见的地板时间...

第十五章 无时不在,无处不见的地板时间

一、将兄弟和同龄人包括进来.我们的处境和书上所说刚好相反,是找不到相处的的人,而不是找不到和孩子独处的时间.(所以说也不能迷信进口的).一旦找到了一个玩伴,书上给出了一些建议.

1.让孩子轮流当领导者.不过这对程度差的孩子很难,让他来领导的话大人还可以配合,别的小孩来领导的话我们的孩子可能就跑到一边去了.单纯为了游戏而游戏的话,可能一个游戏重复很多次都无法让孩子真正提高.因为游戏当中是包含规则的,孩子要上升到可以从利用规则而得到乐趣才行,只是从不断地跑跳中得到乐趣其实从我的观点来说是意义不大的(这是我说的,书上没这个意思).
2.要求每一方全天候成为另一方的信息传递员.这个项目好办,一般而言从底到高可以这样做:
1)帮教者拿东西.
2)按教者的指令拿东西给别人
3)按教者的指令向别人要东西拿来给教者
4)正确传话
5)正确传话并将传话结果告诉教者
6)正确传话并将对方的回答传回来给教者.
这段时间开始给李宝宝做这个项目的专项训练,李宝宝只能完成到第三步,第四步往往要别人主动问他:"你想说什么?"的时候,他才会将话传过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9#
 楼主| 发表于 2010-2-28 10:21:23 | 只看该作者

re:二、在不同场合进行的地板时间1.超市...

二、在不同场合进行的地板时间
1.超市:可以利用推车推孩子,然后让孩子指挥你到哪里,走哪条路等
2.私家车:在后排做游戏,分享窗外的美景,认知各种可见的东西
3.公交车:不同的人物,站台,体会惯性,各种声音,见到的各种东西,表情交换等
4.洗澡:澡盆里玩各种玩具.(我的意见:对水过于沉迷的孩子不适合)
5.睡觉:背后认字,讲故事,回忆等.
6.在学校进行的地板时间:国情不同,难以操作.但李宝宝在幼儿园还是得到的相当的关注,我们的做法是请老师家访,吃饭,K歌,在这个过程中把李宝宝的问题及特教的处理方法与老师交流,注意不能否定老师的任何做法,一定要在先肯定老师的的做法(做恍然大悟状),让老师充分表现他的专业技巧后,再适当的小心地加点料,几个回合后老师就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特教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说白了只能用在李宝宝身上,不存在前在载树后人乘凉的问题(其实就是有人乘凉也没关系)

三、让孩子动手并思考.这是中间部分的内容,我放到本章的最后来了.书上举了一些例子,我就不打出来了,主要有:
洗完澡
会冷吗
改变平常的做事方式
外出游玩前的准备
协商

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发表于 2010-3-5 23:21:13 | 只看该作者

re:250楼提到不同场合进行的地板时间,当时...

250楼提到不同场合进行的地板时间,当时就是从这里得到很多感受的,绝对不能照搬书上的例子,完全可以自行发挥,甚至加深为各种场合。
不管在超市、乘车、睡前,和孩子的互动中,观察他的语言,把他说的话当作他已经理解的东西。如果孩子在超市可以指挥走这边、那边,姑且认为孩子已经理解这边、那边的意思。作为回应,大人的语言中可以加上孩子的词语。成人可以说,“我们到这边去”,或“这边有玩具”等等,如果想给孩子培养一点小小的挫折感,当他要求这边走时,还可以回应他:“我们到那边去,那边有酸奶卖。”然后观察孩子的反应。无外乎是孩子坚持要“这边走”,或受到酸奶诱惑,听从家长的建议。孩子坚持不变未必是坏事,至少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并能够表达。所以再接下来就是家长的选择,从简单角度来说,也就是同意孩子和不同意。一般我即使想同意,也要设个条件或提相反意见,目的不是真的反对他,而是想再看看孩子的反应,如果他还是说不,那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因为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孩子知道自己的选择,同时也意识到家长的意见,能够就此说不,不管最终孩子的行为是什么,他已经在自己和家长的不同想法中得到比较和选择。所以,地板时间说互动,慢慢地在这种互动中,我认为更多是想法的互动,这种想法的互动还有一个好处,将孩子的情绪、想法和家长不知不觉联系起来,极有利于建立温暖的关系。

“注意不能否定老师的任何做法,一定要在先肯定老师的的做法(做恍然大悟状),让老师充分表现他的专业技巧后,再适当的小心地加点料,几个回合后老师就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特教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说白了只能用在李宝宝身上,不存在前在载树后人乘凉的问题(其实就是有人乘凉也没关系)”
此招是成人的地板时间,用于孩子身上一样有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发表于 2010-3-6 00:03:33 | 只看该作者

re:和兄弟朋友玩确实不好找,而且要先培养在家...

和兄弟朋友玩确实不好找,而且要先培养在家中和父母玩的能力。
由于性别因素,在家中还是有所区别的。
一般妈妈管的吃喝拉撒穿,这使得孩子很容易和妈妈在一起,其实是最有利于建立温暖关系的。注意不要常让孩子的“不听话”弄得气急败坏,最终打骂孩子。其实,家庭关系之中谈到很多父母建立平常心的内容,细读之下,反思做家长的,还是太过于焦急。
谈谈父亲。
父亲无疑在一个家庭中经常是威严的象征。但在自闭儿中,似乎还要有一个铺垫。至少让孩子的有限认知能力可以识别出“父亲”,能够知道父亲也是快乐之源,能够亲近并服从父亲。这时再摆父亲的威严才有意义。观察一下,刚接手到以琳的父亲,是不是很容易狠狠批评甚至动手教训孩子?李爸爸在家时间不算很多,刚回家就要孩子听从,那就会觉得孩子“很不听话”。不过,想来李爸爸有招。
要就做母亲做不到,又让孩子快乐的事情。
最简单就是力气活。
回到家中,将孩子抱起,在空中转几个圈;举过头顶;骑在头上;趴在地上当马让孩子骑等等。这些最原始的招数一直效果不差,对正常孩子也屡试不爽。地板时间最初的来源是否就是如此?当然,玩的时候要加上语言互动就好了。很快,孩子听见父亲回家就会迎上来。
有所提高后,男孩喜动,在家中立定跳远、单脚斗鸡、扎马步互相出拳对打、摔跤等等,难道孩子的眼神、模仿、语言、社会等不会无形中提高吗?以后逐渐就发展到外面玩,和小朋友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2#
发表于 2010-3-8 23:58:02 | 只看该作者

re:先把这个置顶了,本来想等讨论得差不多了再...

先把这个置顶了,本来想等讨论得差不多了再置顶,现在这么一被河蟹后,说不定那天又得挪窝了,先把这个未了的心愿结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3#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09:20:56 | 只看该作者

re:这次也把我吓了一大跳,前两天刚把一些精彩...

这次也把我吓了一大跳,前两天刚把一些精彩点评考出来.下面的章节我也加快速度放上来吧.

第十六章 地板时间最困难的部分;跟随孩子的带领,同时也能挑战孩子

1.跟随孩子的带领,跟什么?跟情绪!我们要问:"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什么事会带给他快乐?".我发现这点和自然教法惊人的相似,自然教法的切入点其实就是孩子的问题行为或刻板行为,这些其实就是孩子的兴趣所在或困扰所在!

2.如何挑战孩子?
1)加入到孩子的行列,成为他的"同伙",至少不要让他一看见你就把你推出门去
2)寻找挑战的孩子的"线索",而这些"线索"往往就藏在孩子的问题行为或刻板行为当中,我的建议是重视孩子的每一个表现,给我们惊喜的当然要重视,也要重视他不可原谅的行为,如尖叫,攻击,沉迷等等.例如李宝宝的沉迷行为:推滑板车,就给我提供了他喜欢火车的线索,也提供了他追求视觉刺激的线索,结果是喜欢火车,就加入火车的内容,到站,红绿灯,进遂道,火车司机,乘客等等,追求视觉刺激,我加入了躲避大龙球的内容.我还发现其实孩子的"尖叫"也是一种语言,也有一种表达,如果我们注意去听的话,可以有很多线索.李宝宝有段时间也喜欢尖叫,总是不经意地尖叫一下,不合时宜.我们经过观察,认为他是无法控制自已内心想法的一种表现,干预的方法就是加强他的自控能力,结果是编了一个谎言:"小孩子尖叫是要去看医生的,医生会给小孩打预防针,打了预防针就不会尖叫了",借助医生的威严来加强他的自控能力,结果两个月下来,这个现象基本消失.不过只是李宝宝的尖叫可以这样处理,我见过其他孩子的尖叫,其能力与原因不在这,不能照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09:23:08 | 只看该作者

re:3.以下举出几个案例,说明如何同时能跟随...

3.以下举出几个案例,说明如何同时能跟随孩子的带领并挑战他(书上是这样来译的,我看了半天看不出"案例"的味道)
1)以注意力做为基础,家长或照顾者最好先花五分钟时间取得孩子的注意及参与,接着带孩子进入互动对话的情境.(我觉得建立共同注意时间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家长的干预水平,打这句话的时候我感觉自真象个老师)
2)建立参与能力:只要是能让孩子高兴的东西,我们绝不跟它较劲.为了建立参与能力,你必须要求孩子做些积极的动作.
3)延展双向沟通: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有目标的伙伴,可以开启并结束许多沟通循环.我们尽量不对孩子说"不可以",除非他有伤害自已或别人或是破坏东西的行为.
4)积极主动以及共享的问题解决:帮助孩子采取主动,跟你一起解决某个问题.不管你制造出什么挑战或问题,都应该立基在孩子的兴趣,并且让他必须进行一段持续的到动过程,才能跟你一起解决问题.
5)鼓励创造性及逻辑性思考:目标在于继续跟随孩子的带领,此时还要进一步挑战他能发展并精心设计假扮游戏.

我也在思考中,这几点只能抄书,找不到合适的案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5#
发表于 2010-3-9 12:12:17 | 只看该作者

re:1.跟随孩子的带领,我们要问:"孩子对什...

1.跟随孩子的带领,我们要问:"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什么事会带给他快乐?".
确实是要这样。现在还多了个自问:孩子对什么不感兴趣?什么事他不快乐?在这些情况下他是怎样处理的。因为在跟孩子欢乐互动时,不可能一直是他高兴的事情,不可能他一直兴奋,家长会碰到互动中他不高兴的事情,孩子的处理方式有利于挫折感的培养,也是回归社会的一个要点。其实就在互动中,可以慢慢观察到孩子能够接受一些低强度的挫折。还可以加上家长的剖析,帮助孩子理解。(后几章还有谈)。

尖叫的处理
我采取复盘法。比如发现孩子与人追逐,追不到就尖叫。回头告诉他,是不是不高兴,追不上。然后告知没有解决问题,如果说出来,“追不上,等等我,不玩了”各种表达方式,结果会好些。然后确实在玩时这样表达就给予孩子好处,就成为一种强化,慢慢减少了。这同时也是一种挫折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6#
发表于 2010-3-9 12:56:55 | 只看该作者

re:1)以注意力做为基础,家长或照顾者最好先...

1)以注意力做为基础,家长或照顾者最好先花五分钟时间取得孩子的注意及参与,接着带孩子进入互动对话的情境。
以琳上课时,老师做个小游戏,聊聊天,就是这招的体现。父亲回家,搂搂孩子,转个圈什么的,这种力气活是取得孩子注意的绝佳手段。否则,一回家,孩子先提个要求,不想满足,只好体现家长的权威来屈服孩子,气氛就变了。

2)建立参与能力:只要是能让孩子高兴的东西,我们绝不跟它较劲.为了建立参与能力,你必须要求孩子做些积极的动作.
回家后趁着孩子高兴,顺势提些互动要求。我们做什么什么的,孩子愿意,就会一起玩,即使不愿意,按此原则,那就不较劲,一起玩。

3)延展双向沟通: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有目标的伙伴,可以开启并结束许多沟通循环.我们尽量不对孩子说"不可以",除非他有伤害自已或别人或是破坏东西的行为.
一起玩,很多沟通循环就在其中。尽量不说“不”,已是老生常谈的。孩子要玩琴,告诉他:可以。但要洗洗手,(或跳舞、写字等等,看能力而定)然后一起玩。这既是一种互动,也是一种等待和挫折教育。

4)积极主动以及共享的问题解决:帮助孩子采取主动,跟你一起解决某个问题.不管你制造出什么挑战或问题,都应该立基在孩子的兴趣,并且让他必须进行一段持续的到动过程,才能跟你一起解决问题.
如玩具汽车没有电,要换电池。孩子着急,要换。拿来螺丝刀,拧开,换上电池。完了。太可惜了。要慢慢来。
问他:怎么回事,不动了。要怎么办?
拿螺丝刀也可以孩子代劳,(当然安全第一)认知螺丝刀,比卡片好多了。告诉他要旋转小螺丝,孩子拧不动?没关系,让他继续拧。还拧不动,再问他要不要帮忙?要别人帮忙怎么说?再说:“我告诉你,要……”,(以后他就学不会会告诉你这个句型吗?)尽情发挥吧,尽量地互动吧:你还小,以后多吃饭长大就有力气了;修好后我们一起玩;下次你自己修,等等。这时候孩子情绪高涨,学的很多,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更重要的是,学会有困难怎么办?而且,家长面对困难的态度也起了榜样作用。(以后再谈家长的榜样作用)

5)鼓励创造性及逻辑性思考:目标在于继续跟随孩子的带领,此时还要进一步挑战他能发展并精心设计假扮游戏.
前面的是随机发挥,设计的游戏就是在限定范围内,道理同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7#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7:15:17 | 只看该作者

re:第十七章及第十八章是针对较大儿童及青少年...

第十七章及第十八章是针对较大儿童及青少年的,暂时和李宝宝没有太大的关系,略过.

第四部分是评估与介入.

第十九章:评估

这时的评估只有理念,没有量表,让家长很难操作.这个量表在书上有提到,叫"葛林斯班社会--情绪成长图表",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

必须按以下问题来了解孩子的能力(太虚了,我以李宝宝的状态为例进行回答试一下):

1.孩子进入到分享式注意力的状态了吗?(可以进入,会叫我们一起看他感兴趣的东西,对自已的"杰作"如弹琴完成后会要求别人认可,会邀请我们参与他的游戏.可以在班级上参与小朋友的游戏,但需要老师组织.会在意别人的评价,希望得到肯定.存在问题:兴趣不广,只会叫我们注意他感兴趣的东西,而且不会主动注意别人感兴趣的东西,相反,别人感兴趣的东西如果不是他感兴趣的,或是他感觉有一定难度的,会有一种本能的回避.)
2.他能够以温暖且亲密的态度引起你的注意吗?(可以,对熟悉的人会用拥抱的方式引起注意,存在问题是不善于运用表情来传递信息,会哭,会大叫,但不会用表情来表示生气,尽管我们已经示范过很多次.他的笑容很少用来表达对别人的喜爱,只有在妈妈去幼儿园接他的时候会笑着叫妈妈,不会在日常的交往中使用笑容,例如不会在看到熟人的时候笑一个表示友好.会用语言表问候别人,但明显看出是应付.想玩别人的东西时不会正确表达,不会先给一个笑脸再开口,开口时的表达也不正确,只会说"要不要玩滑板?",需要进行专项训练方可.)
3.他能否以有目标的方式与你互动:如点头表示要或不要,或以某种手势或声音表示自已要干什么?(可以,存在的问题是不愿意参与他没有把握的的项目,也不愿意接受这个学习-掌握-熟练的过程,除非我们对他提出要求,有时甚至是强制要求才可以)
4.他可以依序开启并结束沟通循环,并在他的协助下解决问题?(还没有通过多个沟通循环来解决的问题的能力,可以在父母发起的沟通循环中协助解决问题,但他本人无法主动发起.而且也不明白一件事要多个循环才可以得到解决的.例如想去玩游乐场,要先问大人要钱,要到钱后要将钱收好,然后出发,到了游乐场后买票等等,但他以为只要要到钱就可以了,拿到钱后随手在桌子上一放,就去玩别的,等着别人安排下面的工作)
5.他可以创造出想法,将意向,欲望,愿望,感受或目标化为话语,假扮或图片?
6.他能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连结各种想法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08:28:50 | 只看该作者

re:5.他可以创造出想法,将意向,欲望,愿望...

5.他可以创造出想法,将意向,欲望,愿望,感受或目标化为话语,假扮或图片?(可以做到,他可以用语言来表达自已的大部分需求与想法,因此基本上没有问题行为.存在问题是有些感觉他无法描述时,不是象正常孩子一样用多种方法,如用手比划,用图画表示,或用近似的语言来表示,只要对方能明白就好,对李宝宝而言,他不会表达的内容他要么干脆不说,实在不行只好大叫,等我们去读懂他,例如昨天肚子子饿,他不会表达饿,就在哪里大叫.这也是我们干预的失误,李宝宝基本上没有机会表达饿的感受,我们不会让他饿着,结果就是真的饿了,饿到难受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办)
6.他能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连结各种想法吗?(可以连结,例如我进行关联词的训练,一般示范两次他就会明白规则,例如我设定,公共汽车和乘客,站台是关联的,和小桥车不关联,他可以按要求说出关联的东西.可以完成一些推论,如A比B长,B比C长,所以A比C长.存在问题是范围小,不会主动去想事物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上课"只才去想,平时就只注意他很熟悉的东西,也不会关注别人的谈话,不会从别人的谈话中获取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9#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08:59:03 | 只看该作者

re:回答了问题之后,就要进入DIR疗法的评估...

回答了问题之后,就要进入DIR疗法的评估工作,共有六个要素,这六个要素都是一些孩子的生理状况,环境因素,感觉更象是体检,与孩子的能力与现状没有太大的关系,做为专业评估的一部分是必须的,就好象一个病历一样,对家长,好象没多大的用处.

接下来是要做能力分析图,书上画了一个大纲,比较务虚,需要专业人士才可以完成,但有一个要点我们需要记住:
"DIR模式的一个特性,是非常重视独特生理因素所造成的信息处理障碍.这个重点,使得临床工作者及父母会虑到协助孩子精熟基本能力的内在信息处理模式,而不只是检视孩子的症状或行为,此外也必须检视信息处理能力问题影响到孩子生活的程度有多深."

有点难读,没办法,原文如此.但我觉得要注意的是"信息处理障碍",自闭症孩子都有这个问题,我觉得正是这个问题使我们的孩子出现了自闭症症状.但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固定的原因,不仅仅是听觉,视觉,触觉,前庭,本体失调等的原因,在我的印象里,没有一个自闭症专家可以明确的告诉我们,孩子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他们只能说:"孩子的表现符合自闭症症状"

在信息处理障碍上,李宝宝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不会或不愿使用多管道来思考或处理信息.当他习惯于使用听觉记忆时,他只用听觉,好象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管道来处理信息是一件很难的事一样.例如做数学,刚开始时他是用听觉记忆来处理,一问他数学题,他就会张口就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0#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4:14:24 | 只看该作者

re:后来教他用数手指的方法来做数学,他就不再...

后来教他用数手指的方法来做数学,他就不再用心算了,哪怕是1+1也要数一下手指,再后来买了一个计算器,他就连手指也不数了,做1+1的时候也要按计算器.弹琴也是一样,不识谱的时候靠背,学的内容越来越多,背不下的时候就不弹了.

没办法,只好在训练的过程识别他到底是用什么管道来处理信息,然后设计一些需要不同管道来处理信息的活动.如果他做不到同时利用多管道来学习的话,上小学是没有意义的.

经过这几天的观察与回想,发现李宝宝确实存在着将注意力同时放在两件事之上有困难的现象.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李宝宝会看起来对感兴趣的事非常专注.当他注意到一件事之后,很容易就沉迷下去,而且也容易只注意到事物的某个特征!

我们在干预的时候,在这个方面的关注是不够的.例如我们发现他的机械记忆比较好,就会利用他的这个能力教会他大量的东西,结果就是他形成了一种习惯,就是只用机械记忆来学习,而且表面上看起来他是真的学会了!

李宝宝去学了跆拳道,我去看了几次,发现他只能模仿一个部分的动作,例如只能模仿手部动作,教练在示范手脚同时用的动作时,他要么只能模仿手部,要么只能模仿脚部(同在一起学习的正常小朋友无论年龄多小都不会出现这个问题),难道是他的手肢动作协调能力有问题吗?但他在很多需要手脚协调的项目其实是很强的,例如自行车,还有一些无意识的需要手脚配合的动作如垫步,都可以完成得很好.因此在找出其它原因时,只能将其总结为"同时接收两个方面以上信息有障碍",怎么解决,只能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4-29 06:0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