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thankstoyil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转帖!!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9-10-26 12:59:23 | 只看该作者

re:楼上的楼上嘠多上海情节耶...这个转帖转...

楼上的楼上嘠多上海情节耶...这个转帖转帖看来要跑马转向了。
我来凑趣,不提北京王朔(我更喜欢韩寒),提咱福建的陈伯达,那姚文元就算小字辈了。噢,都不算作家?好,紧贴教育,高士其,俺们福建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7 08:54:46 | 只看该作者

【转】素质啊素质

中国媒体不光是在报道医学和生理学奖获奖消息时瞎翻译,就连报道文学奖时也不例外,看来不管是出身文科还是理科,中国记者的外语水平真是没救了。

下面这段转自胡子的豆瓣:

就这么一句“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poetry and the frankness of prose, depicts the landscape of the dispossessed”,译得真是千姿百态。

新浪昨晚的网页引的是中国网的,译了个“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失业人群”太强大了...

网易版:“赫塔·穆勒的文章具有诗歌的精炼和散文的平实,描绘出了一幅底层社会的众生相”,“底层社会”可能是对“失业人群”的汉译汉。

新华社的通稿里是“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the dispossessed还是译得躲躲闪闪、稀里糊涂。

人民日报的记者最打酱油,弄了个”以其诗和散文著作来描述一个并非自己拥有的景象“,基本属于微生物的理解力。这稿子还是从斯德哥尔摩发来的,公款旅游者的素质大曝光。

最雷的是BBC中文网,实在是外太空智能生物的译笔,”米勒是以著作《流放者的地形》(暂译)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青睐。”the landscape of the dispossessed变成著作了。。。还有“瑞典皇家科学院”。。。外媒的中文网络雇佣的大陆员工比土媒还要不靠谱!

大陆媒体粗看了一下还就《东方早报》敬业点,译的是““以诗的专注和散文的真诚,描绘了被放逐者的景观”,拗口了点,但基本意思没译飞。

这还不是最差的。我个人印象中,中国报道体育的记者英文最差。央视CCTV5的记者英文程度简直可笑,错误百出。前两天明明一个外国选手赞扬中国的“文化”(Culture),结果被生生给翻译成了“教练”(Coach)。还有,中国的记者们特喜欢把Great翻译成“伟大”,所以外国一下子多了好多“伟大”的选手。这个错误说明,这帮翻译的中文水平比英文还要差劲!

说实在的,我越在这个传媒圈子里混,就越觉得中国的记者是全中国白领当中素质最低的一群人,真他娘的令人丧气。

(T:关键的dispossessed这个词在俺们国内是麻烦的,“被剥夺者、被驱逐者”,援引另一位评论者的话,是“不仅指被剥夺了最基本生存条件的人们,甚至也不仅指被剥夺了作为人的尊严和权利的人,它还指向了更多。”)

再转:

    李笠的《为赫塔•穆勒而写》:

很好,一个女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很好,用诗的凝练写小说
很好,用神经给苦难提供脸和皮肉
很好,说羊既是羊也是狼
很好,写用一只脚穿越世界,墙怎样挥泪杀人
很好,远离源头,做漂泊的主人
很好,指出“语言不是家,是所言之物”
很好,用黄金塑造伤口——奶,在窒息哭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9-10-27 09:58:20 | 只看该作者

书同文、车同轨

大约2200年前,有一个人也相当恼火翻译,于是下了一道命令,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干脆来了个“天下书同文、车同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09-10-27 10:54:55 | 只看该作者

re:42楼的转贴有误,记者不是白领是蓝领民工...

42楼的转贴有误,记者不是白领是蓝领民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09-10-27 12:24:54 | 只看该作者

re:哦,那个词国内现在常用的也许叫“被边缘化...

哦,那个词国内现在常用的也许叫“被边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7 12:59:59 | 只看该作者

re:哦,忘了注明,42楼来自秋爸爸当年的小弟...

哦,忘了注明,42楼来自秋爸爸当年的小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9-10-27 13:17:28 | 只看该作者

re:嘟嘟舅舅的,啥叫闷骚呀,此之谓也。...

嘟嘟舅舅的,啥叫闷骚呀,此之谓也。

毛着看
苗炜 @ 2009-10-26 10:00 阅读(2098) 评论(3) 推荐值(87) 引用通告 分类: 未归类
年轻的时候,没有DVD,大家都看录像带,谁有什么好电影,就都到他家里去看。我一朋友当时在中戏上学,弄到一盘《感官王国》,日本大导演大岛渚的名作,我们就一起看,这是部艺术片,据说是揭示了人性的极端一面。我们当时的性体验还很少,但自以为对人性有很多了解,看完之后还讨论。谁也不承认,我们是把这个艺术片当作“毛片”来看,这种“艺片毛看”,还发生在《芳名卡门》上,这电影现在我记忆模糊,但女主角赤裸下身,上身穿件衣服的样子,记得非常清楚,真是“性感”啊!



有一位摄影爱好者,只玩黑白胶片,他最爱看的电影是《去年在马里安巴》,这电影当然也是艺术片,可惜没什么裸露镜头,也没什么台词,但我这朋友把它当成摄影构图的教材来看,他不觉得这片子沉闷,也从来不明白电影要说啥,但对每一束光每一道影子都印象深刻。他还喜欢《辛德勒的名单》,因为能看到“胶片的颗粒感”。



现在电影多了,电视剧也多了,有一次我看到《激情燃烧的岁月2》,这个电视剧头两集就把我吸引住了,这个戏说的是有个年轻战士,看上了一个女兵,就要和女兵一起演样板戏,他的身体条件不适合演戏,但为了追女兵,就开始经受魔鬼训练,俗话说“练武的打不过唱戏的,唱戏的打不过练杂技的”,演戏非常苦,压腿、翻跟头,都要下苦功夫,这个战士就在女兵的指导下从事刻苦的训练,女兵当然知道这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所以就诚心给那男的苦吃。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虐恋影视,比那个《所多玛120天》好看多了。第一,那女兵漂亮,纯洁无瑕,偏偏喜欢SM这口,这种反差让我觉得刺激;第二,那女兵穿一套绿色制服,虽然不如空姐或护士好看,但那份庄严感要比空姐或护士更具诱惑。这个故事当然不会那么容易就把他们两个搞到一起,中间有层层起伏,对于有SM嗜好的人来说,这真是一部激情燃烧的电视剧,而且是女权主义的SM,女的是施虐一方,男的是受虐一方,女的是女王,男的是奴隶,一般的毛片都是反过来的,而我们几十个电视台同时放映这样一部反潮流的毛片,实在是难得的观影体验。



最近在电影院里上演的大毛片是《风声》,我没好意思去电影院看,因为我觉得这样一部色情片,和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还是怪不好意思的,即便是自己去也有点儿尴尬,我偷偷买了张盘看,看李冰冰受虐那场戏,我觉得不是特别过瘾。黄晓明在这个电影里扮演一个日本军官,他用各种医学器材来调戏冰冰,在变态性爱方面,日本人做过很多极端的探索,比如拿着大萝卜、各种蔬菜当工具,实在是极具想象力,《风声》这一段的处理还是太含蓄了。而周迅那里只留下一根绳子,也只是SM方面的初步探索。但这个电影的一大进步是,把刑讯室改造成了SM性爱密室。以往,这都是跟敌人作战的秘密战场。性爱密室,当然可以是酒吧、高级音响、灯、床、榻、洗浴设备齐全的地方,类似于日本的汽车情人旅馆,但“监禁”“拘束”“强制露出”“调教”更符合敌我斗争的特点。



有人说《风声》是一部谍战片,但我觉得这是一部有关密室性爱的科普片。同时照顾了男女和GAY观众,因为男观众显然对张涵予受刑那段不怎么能欣赏,至于里面出现的那个小白受刑段落,我实在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我总觉得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而不是创造了亚当和乔治,不过,亚当非要和乔治搞,我也没什么意见,只是不太能欣赏。所以,我从来没看过《春光乍泄》,也没看过《蓝宇》,我看过好多遍《断背山》,我之所以看《断背山》,是把它当成风光片来看的,这个电影在加拿大卡尔加里附近拍摄,转战加拿大若干个国家公园,配乐也好听,如果你想去加拿大玩,一定要看看《断背山》。



一位文学大师说过,什么东西都是要被误读的,所以,《潜伏》这样的戏,你可以看成是谍战片,也可以看成是办公室政治,也可以看成是修行电影,据说圣雄甘地,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也会叫一个大姑娘睡在旁边,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精神境界就上了一个层次。对于那些为了新中国而奋勇斗争的老一辈革命家,假扮夫妻,放在身边不办,肯定是磨练自己意志品质的关键一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9-10-27 16:13:03 | 只看该作者

re:哈哈!雁儿你笑死我了。

哈哈!雁儿你笑死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9-10-28 00:32:20 | 只看该作者

re:“被边缘化”这个词好,我感觉我“被边缘化...

“被边缘化”这个词好,我感觉我“被边缘化”了40年,现在终于变成主动“边缘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9-10-28 08:02:33 | 只看该作者

re:哎!!弹指十年间,也终于进化到“...



哎!!弹指十年间,也终于进化到“色狼是怎样练成的”境界了。。。。。。。。。。。

十年以前听刘德华的歌,大家说我很前卫;十年以后再听刘德华的歌,大家说,哦,原来你是个这么怀旧的人啊。刘德华是谁?--楼下邻居家小妹问我。   

* 十年以前别人的笑话常常让我捧腹大笑;十年以后只有领导的笑话才能让我捧腹大笑--即使已经听他说过八遍了。  

* 十年以前我以为我的生活至少会有500种可能;十年以后我知道我的生活只有2种可能--晚上回家吃饭和晚上不回家吃饭。
  
* 十年以前别人总是对我很愤怒,就好像我一直是个不良少年一样;十年以后我总是对别人很愤怒,就好像我一直是个良好少年一样。  

*十年以前在街头看见她神情羞涩地挽着一个英俊挺拔的男友,一边柔声低语着什么,我愤懑地吹起口哨踢飞一粒石子;十年以后又在街头看见她头发蓬松地拉着一个拖鼻涕的男孩,一边厉声呵斥着什么,身后5、6米开外,是她头顶微秃、肚腩渐挺的丈夫。--一直窃喜在心。  

* 十年以前一个会写诗的学长与我促膝谈心,告诉我文学是一个好东西;十年以后做了老板的他又与我促膝谈心,告诉我钱是一个好东西。  

* 十年以前同学见面,大家说进步,学习进步;十年以后同学见面,大家说发财,恭喜发财。  

*十年以前喜欢两个歌手,一个好像很沧桑,一个好像很忧郁,于是省下钱买了他的每盘卡带;十年以后沧桑的那个离了婚,胖了,又唱歌了,打扮成新新人类一样,忧郁的那个破了产,胖了,又唱歌了,很搞笑很恶俗的那种。买了他们的D版唱片,一边听,一边想明天也去买一套衣服打扮成新新人类玩,一边被逗得大笑。--那些卡带,很久没有听,大概都走音了吧。  

* 十年以前我是这个城市里被嘲笑的外来者;十年以后我嘲笑这个城市里的外来者 --但不嘲笑比我有钱的外来者。  

* 十年以前津津有味地看偶像剧,逢到中间插的广告,连忙换台或者上厕所;十年以后津津有味地看各种广告,逢到偶像剧,连忙换台或者上厕所。  

* 十年以前我听见别人说谎,立刻会大声地揭穿;十年以后我听见别人说谎,笑笑,就走开了。  

* 十年以前我常常很傻;十年以后我常常很会装傻。  

*十年以前我因为不懂而痛苦;十年以后我因为懂得而痛苦。
  
*十年以前我对一个女孩子说:"我爱你。"她说:"对不起,我们还小。";十年以后我对一个女孩子说:"我爱你。"她说:"对不起,我还小。"  
  
*十年以前明知道那个女生很喜欢自己,也不敢追她--怕被拒绝;十年以后明知道那个女生不喜欢自己,还要去追她--被拒绝也无所谓。  

*十年以前邻居养了条小狗,我每次回家,它都会窜出来,呼噜呼噜地用鼻子蹭我的裤腿;十年以后偶然回到老房子,邻居家的那条狗已经很老了,躺在门边晒太阳,看见我,忽然摇摇尾巴,站了起来。--它居然还认得我!  

* 十年以前,别人告诉我一个故事,我假装不信,其实是相信的;十年以后,别人告诉我一个故事,我假装相信,其实是不信的。  

* 十年以前我以为孩子是一个奇迹;十年以后我知道母亲才是一个奇迹。
  
* 十年以前我认为我需要很多人的爱;十年以后我知道很多人需要我的爱。  

*十年以前交过一个笔友,寄来一张红色的树叶书签;十年以后整理柜子时,忽然掉出这张书签,还有几封信。信扔了。书签被随手一搁,后来也找不到了。--保存了十年的东西,才几秒钟的工夫,就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09-10-28 14:20:13 | 只看该作者

re:十年以前我以为孩子是一个奇迹;十年以后...

十年以前我以为孩子是一个奇迹;十年以后我知道母亲才是一个奇迹。
  
* 十年以前我认为我需要很多人的爱;十年以后我知道很多人需要我的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14:46:12 | 只看该作者

清蒸鱼的做法和秘诀

清蒸鱼的做法秘诀一:鱼的重量控制在600克左右,这样大小的体积,摆在鱼盘中,看上去美观,而且生熟火候好把握

清蒸鱼的做法秘诀二:收拾鱼时,可将鱼脊骨从腹内斩断(用刀尾锯断),以防鱼蒸熟后由于鱼骨收缩而使鱼的整体变形,但如果您的手艺比较生疏,不斩也行,免得还没开始蒸,就把鱼糟蹋变形。将鱼收拾干净后,在鱼体两侧抹匀猪油(清油也凑合啦),再沾少许白酒(你也可以尝试沾些洋酒,也许又开创出新口味

清蒸鱼的做法秘诀三:将约50克肉馅拌入一点酱油、麻油、盐、姜末、香菇末后放入鱼腹中,既可使鱼味更鲜又可撑起鱼腹,使蒸出的鱼形体饱满

清蒸鱼的做法秘诀四:取大块老姜,取最长段切成均匀漂亮的细长丝,将大葱取中段(不清不白处,与姜丝等长)切丝,(为了美观,诱发食欲)铺在鱼盘上,将鱼入盘后再在鱼身上撒些葱姜丝

清蒸鱼的做法秘诀五:一定要在蒸锅水开后,再将鱼入锅(千万别凉水将鱼上锅蒸,那就砸锅了。很多清蒸菜的秘诀都是水开后食物入锅蒸);

清蒸鱼的做法秘诀六:蒸6-7分钟即关火(火候是顶级秘诀);

清蒸鱼的做法秘诀七:关火后,别打开锅盖,鱼不取出锅,利用锅内余温“虚蒸”5-8分钟后立即出锅,再将预先备好的调料(酱油、醋、清油、很少的盐或不放盐)淋遍鱼身(不能放味精,以求清淡、鲜嫩),再随意摆上几根散香菜后上桌开吃。

特色:此鱼嫩如豆腐、香如蟹肉,清淡爽口。如果吃的时候有旁人在座,您要将筷子尽快悄悄对准鱼腹(最嫩最香的精华之处),先下手为强!

要点补充:

1、如果是清蒸莲鱼或草鱼等稍大的鱼(重量应控制在1000克左右),蒸的时间还可以再延长2-3分钟,但不要太长时间。别忘了“虚蒸”招数。

2、蒸稍大的鱼时,可在鱼身下架两根筷子,使鱼离开底盘架空,鱼身全面遇热快熟,出锅后,在厨房里,悄悄把筷子撤出,别让吃客发现你的窍门。

3、蒸稍大的鱼时,还可以将鱼立起来(象鱼在水里游动的样子)蒸。这时,可用一节约5厘米长的大葱撑开鱼腹,使鱼平稳立住,在鱼身两侧扣放两个小陶瓷碗固定鱼身(鱼腹内不放肉馅)。此时,还可以在鱼身两边各侧刨三刀,并在每个刀缝处夹入一片姜。鱼蒸熟后,将小碗撤走再上桌。

4、也可以将调好的、准备最后淋在鱼身上的(酱油、醋、油)汁放在一个小碗里,与鱼一起上锅蒸,待鱼出锅后,将此调料也从锅中取出,浇在鱼身上,这样的浇汁与前面的生汁相比,少了一些生涩,鱼味更温香柔和,适合老年人和喜欢清淡者的口味。

怎么样,这可是我清蒸武昌鱼的真传秘籍大全,环环是秘诀!很多人只对肉末等看得见的细节有所启发,事后还忘了几点要领,其实,火候、“虚蒸”的招数可是真正的秘诀哦。有些环节你不可改变(火候秘诀),否则就没有高水准的味道了,但有些环节,你可以试着(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当地调料的优势)进行改进。

不要以为清蒸鱼太麻烦太麻烦了,照着这个程序亲自操作一次,您就会有很深印象了,因为它的味道会使你无法忘记这清蒸的程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09-10-28 23:05:16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一眼,看到的是“均匀漂亮的细长丝”。...

第一眼,看到的是“均匀漂亮的细长丝”。
然后,去查了老姜和新姜的用法。

最后,才看见原来肉末才是细节。
不过,要领都记住了,下次就这么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09-10-28 23:07:19 | 只看该作者

re:转贴:技术垄断其实,我从来没有把...

转贴:技术垄断

其实,我从来没有把这个名为《Matrix》的三部曲看成是科幻片。很有些人认为这是一部哲学巨作,但我更倾向于把它看成是一种预言,而且,这种预言的可能性,不幸的是,还很大:人类为智能机器所统治且浑然不知。

这台超级智能机器会是谁?从目前看来,可能最大的是Google——这也正是我经常批判一下google的原因——上周我和香港城市大学的祝建华教授聊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祝教授认为google并非象微软那样垄断:因为google的服务都不是强迫你接受的。我没有继续对话下去,但我以为,也正是因为此,我们就需要更警惕google。这种垄断是一种被升级过的垄断:你自愿的。

电影的结果并非是一个喜剧,虽然人类和母体的对决似乎获胜了。但结局的场景却暗示我们,连这一场对决都是事先被计算好的。这是一种恐怖到骨髓的体验。你不断地抗争,却从来没有料到,你自以为是自觉的那种抗争,依然是一种被计算。

技术垄断是的,网上有“被就业”、“被小康”这种调侃式的说法,但任何一种悲剧都比不上这个:被计算。

要了解人类走向被计算的道路是怎样的,我以为,波兹曼(虽然书皮上写着波斯曼,但我更愿意用广西师大的译法)这本《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是极好的书籍。在一片为新媒体新技术歌功颂德的文字中,我们需要这样的“盛世危言”。

《娱乐至死》是一本广为被谈论的书,光是书名我就见过很多人提起,但其实就波兹曼本人而言,却不如他的《童年的消逝》来得深刻,而后者,又不如这本书。娱乐至死只是一种泛文化的批评,童年消逝则是对电视机提出了控诉。但到了《技术垄断》,他已经对我们整个社会的一根支柱提出了拷问:尼采说上帝已死,那么,技术是不是在上帝已死后,成为了一种新的信仰?而这种信仰,比起信仰上帝来,又有多危险?

事实上,当我们一旦听说某项事物是建立在高科技这三个字上,我们脸上和内心深处升起的敬畏,是不是和中世纪的人们听说这是以上帝之名之后一样的崇敬呢?面对高科技,我们会不会去问真的吗?就象中世纪的主教告诉教徒们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之后,有几个人会问:真的吗?

对于技术这样东西,波兹曼始终保持着一种审慎——嗯,他称之为谦虚——的态度。他警告我们说:

    技术竞争点燃的是全面的战争,新技术的影响不可能被控制在有限的人类活动的范围内。

因为站在媒介环境学的立场上,将毛毛虫从它栖息的环境里清除掉,你得到的不是一个单纯减去毛毛虫的环境,而是一个新的环境:你重构了生存的条件。新技术不是什么东西的增减益损,它改变一切。

作者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这是一个荷兰社会学家的发现),说当一个非洲部落引入火柴后,整个部落的通奸行为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为这个部落的人们在进行房事前需要熄火,房事后需要重新生火而不得不向邻居去借一根已经烧着的木棍。于是性事成为了一个公开化的事件而导致通奸难以掩盖。火柴的引入,一切,便都变了。

时钟这项技术,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时钟的发明,是为了让教士更严格地去撞钟来服侍上帝。但是,结果钟表的最大用处是积攒金钱。在上帝和财神的这场终极对决中,钟表偏爱的是财神爷。

作者梳理了整个文明史,并提出三个阶段:工具使用文化阶段、技术统治文化阶段和技术垄断文化阶段。技术垄断文化阶段的标志是:装配线的出现(人成为机器的一部分)、猴子审判(判定真理的程序发生变化,注意,讨论的不是真理本身)以及科学管理(人听凭技艺和技术的摆布,人的价值在一定意义上低于机器时,社会就享受到最佳的服务)。在这个阶段中,我们拼命地发明创造,但为何发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退居其次。换句话说,就是“只要可以做,就值得做”。

技术垄断阶段的典型特征就是铺天盖地的信息。我记得Google Reader里过去曾在页面标题上有“1000+”的标识,这表明我所订阅的信息源已经有超过1000篇文章没看了。这让我产生焦虑,我会尽力地去消除这个1000+,以至于到了最后我的目的是去消除那个标识,而未必是阅读本身。今天的GR页面标题已经没有了,但在自己的分类背后还会出现我未读的数字:这个信息,是我日常会产生焦虑的原因之一。波兹曼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

    随着信息供应量增加,信息控制机制就受到很大压力。为了对付新的信息,就要增补控制机制。而控制机制本身就是技术,又反过来增加信息的供应量。

于是,失去效用之后的信息就成了混乱之源,而不是秩序之源。

技术垄断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一切都可以计算。比如衡量一个人的智力,就要计算此人的智商;判断一个学生是否了解资本主义,就要看ta的论文是不是得到了A。一项政策是否得到拥护,就看看有多少百分比的支持率(“我们逐渐相信这样的说法:民意测验的结果就是人们的信念,仿佛我们的信念可以被打包装进 ‘我同意’和‘我不同意’的胶囊”)。计算让电脑应运而生,因为它擅长这个。我们曾经用电脑去计算,后来演变为电脑自行计算(比如语义处理分析)。电脑自行计算的结果是:把人界定为信息处理器,把自然定义为信息处理的对象。

于是,我们这样感慨:那些智商不高的家伙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比如哥白尼),可见后天的努力有多重要。浑然没有意识到,智商这两个字,本身有多么得荒谬!

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短小但意味如此深长的故事:

    有一天天气闷热,我们的教室没有空调。有人告诉他,温度计显示华氏98度,他应声说:“难怪那么热!”

事实上,静心想一想,其实,电脑,似乎并没有替(注意,不是帮助)我们解决什么根本的问题。但我们却以为,它能解决问题,并将它,不断地扶上我们需要仰视的神坛。

甘愿被统治而浑然不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09-10-28 23:14:23 | 只看该作者

re:学着T版解释一下。 1. 转这篇文章...

学着T版解释一下。
1. 转这篇文章是因为它是一篇书评,没时间看书的时候,我就看书评。
2. 《Matrix》是我最爱的电影,说不清为什么,我也觉得它不是科幻,而是事实,一种逃不开的命运。
3. “被计算”不是技术的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 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被设计的,这也是一种逃不开的命运。
4. 不打算看书了,打算烧鱼去,怎么活着不是活着呀。
向T版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09-10-29 10:53:42 | 只看该作者

re:向T版学习,向小弟学习,向燕博士学习!...

向T版学习,向小弟学习,向燕博士学习!

土摩托说人家没翻好,最后却自己也不给个好的。害T版来解释,害我跟着瞎猜。我刚查到被边缘化的标准译法是marginalized。

燕博士海归的话,就立马叫“主流”了,本土的都叫“the dispossessed”

赞主流,Matrix诗一首:

过乡
过洋
党派
识分子
数民族
同志

咦,那个反动的热BYA好像挺符合耶,燕博士也高度疑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09-10-29 11:01:07 | 只看该作者

re:除了女同志,其他我都认了,83%已经不是...

除了女同志,其他我都认了,83%已经不是高度疑似了,照A博的标准那就是了。

这样就主流了? 我高度怀疑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09-10-29 16:56:20 | 只看该作者

re:零,即是终点,又是起点。一张专辑,...

   零,即是终点,又是起点。一张专辑,一次转身,既是结束,也是开始。无心(洪春明)这次他决定离开。

    曾经,他是油田职工,有常人眼中的大好前程。他却为了音乐,绝决转身。家人的不解,朋友的疑惑,都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北漂归来,他曾茫然,更加抑郁和焦虑。网络在带给他希望的同时,背后,依然是无尽的孤独。

    他说那些为了梦想坚守的日子依然在他的记忆里,不曾忘记,那是他永远的财富。但这次,他决定为了家人,为了自己应有的责任,转身投向那片“阳光地带”。



                       网络音乐人无心(洪春明):终点 起点

                                     文图/王安宇

    没曾见过无心时,先听到了他的专辑,里面满是忧郁感伤的调子,猜想他应该是个有故事的人。



                                 坚定的第一步

    夏日午后,一壶清茶,相对而坐。耳边是他低沉婉转的歌声,如诉如泣。眼前的无心是音乐人的气质,略卷的长发,休闲的打扮,“每首歌都是一个故事。”他如是说。和料想的一样。

   “大学时我学的是机械专业,那时开始迷上吉他,并尝试着写歌。毕业后被分配到孤东采油厂后,也经常演出。”无心说刚毕业时,他也像同龄人一样,内心充满了激情,满心都是未来生活的美好蓝图。由于努力,他出色的表现深得领导赏识。但那时孤东还没有现在这番景象,忙碌的工作过后,是难掩的孤独,“每天回宿舍后,对着心爱的人抱着吉他弹唱几曲,这是我最好的放松方式。”后来无心被调回市区工作,也许是早已习惯了孤东的氛围,回市区后他感到一阵不适,日复一日的重复也让他心生厌倦,心理有了变化。抑郁并焦虑着。“感觉失去了工作的那种激情。”他开始愈发的依赖音乐,他将满腹心事都寄托在了音乐上。几年后,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和朋友的劝阻,毅然的选择放弃工作。

   “北漂”,这个词曾经离他那样遥远,那一次,他决定迈出这一步。回忆起当初的决定,无心不无感慨的说,“如果不选择音乐这条路,也许现在我的生活会是另一番景象,但是对于当初的选择,我从未后悔过。”



                                  坎坷音乐路

    成为“北漂”一份子后,无心才感觉到,音乐之路并非想象中那般美好。为了生活,他和一同去北京的兄弟到处跑场子。而那些演出对于无心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他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唱,他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听众,真正懂得他音乐的听众。“我喜欢自己的歌,但是在酒吧里,不可能由着自己的性子唱,客人点播刁难的歌,即使不喜欢也要唱下去。”

    为了节省开支,他和朋友租住在北京郊区的地下室里,那时没有成名的庞龙跟他们租住在一起。没有窗户,有时走到外面才发现下雨了,又要折回去。“最困难的时候,我们曾经去北京地铁和地下通道里唱歌,开始也拉不下面来,但是为了生活,硬着头皮去了。走出去以后发现没有自己想像中那么难。”

    那时无心结识了许多和他一样,为了梦想在北京闯荡的兄弟。大家在一起,聊聊音乐,谈谈理想,有时大家会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网上。通过圈里人介绍结识了高晓松老狼艾敬等著名音乐人。虽然有对明天的茫然,更多的还是希望。

    偶尔,无心回到东营,家人朋友都会劝他回来,他都会一笑了之,而朋友会为他落泪。

    后来,非典肆虐,他回到了东营。辗转于东营的一些酒吧,他发觉自己依然不能适应酒吧的生活。一年多后,他放弃了酒吧生活,开始了自己的“宅男”生活。他开始通宵达旦的上网,疯狂的创作。直到担任超级女生的监制。“那时真的很忙,为了一个女生用了我的歌而奔波忙碌,后来留下来做监制。”每天他都来到UC一个原创音乐吧,在网上演唱。他干净却极其忧郁的嗓音征服了许多听众,他开始拥有自己众多的铁杆粉丝。“有的人一看到我的名字,就会等着,有个网友还把自己的网名改成了‘只听无心唱歌’。”(无心是洪春明的网名)但歌迷们的热情带给无心的,也只是短暂的快乐。“每次唱完后,曲终人散,我总是难以入眠,心里是更深的孤独。”



                                 以一种方式告别

    今年年初,成都的一家唱片公司主动联系到了无心,他们觉得无心的音乐非常好,希望能够帮他制作一张唱片。起初,无心不敢相信这个事实,这一切来得如此突然,让他觉得是如此的不真实。

    后来,确定了这个消息,他仍然有所顾忌,“开始觉得挺可笑的,后来一些歌迷在网上留言,问我为什么不出专辑,说他们会支持我等等,他们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勇气。”于是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制作,他的专辑问世了。

    “几乎所有的歌都拒绝录音棚,我相信自己的声音,我更喜欢现场的感觉”无心说。

     专辑叫《离开城市》,专辑的名字亦如此时他的心情。

    “最喜欢自己专辑里的哪首歌?”

    “《白裙子》,那里记录着一种纯洁的感情。”

    无心说,这张专辑是他十年音乐路称的一个总结,“给喜欢我歌的人一个交代,也让自己有一种安慰。”从此,他决定远离“宅男”生涯,“曾经的一切对我来说是刻骨铭心,想以这样一种方式告别,想过正常人的生活,朝九晚五。”无心觉得这些年,自己一直在逃避,做为一个男人,现在是他应该肩负起应有的责任的时候了。

    现在,无心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他说每天正常上下班,对他来说是件幸福的事。

    有时,转身是需要勇气的,就像无心,选择放弃音乐,对他而言是痛苦的,但痛苦过后,一个新的起点已出现在他的面前。正如他所说,“每天能够看到阳光,真好。”

   “哪里才能买到你的碟呢”

    无心说:这张碟是限量版,在我们任何东营万叶书园都可以见到的”



    去聆听无心的音乐吧,它会让你安静,怀旧甚至伤感。



    感谢城市信报对我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09-10-29 17:00:34 | 只看该作者

re:今天参加高中同学聚会才知道,在我们同学当...

今天参加高中同学聚会才知道,在我们同学当中居然也这么执着、痴迷于音乐的人,30几岁抛开一切去北漂,真的很执着,不容易啊!
一位女同学说“虽然我不喜欢他的音乐风格,但是为了从经济上支持他,我还是要去买几张碟”
我也决定去买一张来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23:34:56 | 只看该作者

re:《印象西湖》在家门口演了好几年,直到今晚...

《印象西湖》在家门口演了好几年,直到今晚才碰个机会去看了一次。印象最深的是贯穿始终的喜多郎的音乐,尤其是这首张靓颖演唱的《印象西湖雨》: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EzOTI0MTY=/v.swf

歌词:

雨还在下,落满一湖烟   
断桥绢伞,黑白了思念   
谁在船上,写我的从前   
一笔誓言,满纸离散   
   
雨~~~ 站在湖边   
雨~~~ 遥望北岸   
   
雨还在下,落满一湖烟   
断桥绢伞,黑白了思念   
谁在船上,写我的从前   
一笔蝴蝶,满纸离散   
   
我的告别,从没有间断   
西子湖上,一遍一遍   
   
白色翅膀,分飞了流年   
长叹一声,天上人间   
雨还在下,淋湿千年   
湖水连天,黑白了相见   
谁在船上,写我从前   
一说人间,再说江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8 14:0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