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燕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青春期

[复制链接]
5581#
发表于 2012-7-17 08:14:0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燕原发表的内容:

“个人魅力是一系列行为总和的结果,而不是一种内在或是自然的特质。”

我感觉只有科学家会坚定地这么说,不过这句话是上面文章中最精华的一句,也是ABA和CBT的目标,剖开或利用自然特质,专注训练行为...



外在行为能否做到掩盖本质,我觉得类似于数字技术对模拟信号的采样。本质和思维的东西好比模拟波形,叠加的频率是极其丰富的,只有你的行为训练得足够细,才理论上可能掩盖本质。而系统1发达的人偏就善于捕捉模数之间的差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8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08:43:06 | 只看该作者

re:我认为哪怕系统1发达的人,也需要大量细节...

我认为哪怕系统1发达的人,也需要大量细节去接近真相。
比如上面举的名人的例子,公共场合和私人场合行为模式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所以,系统1对自己不能太自信,但系统1是自动系统,本质上倾向于自信,也就是说,还是需要系统2对系统1进行监督和质疑。

说到我用系统2模仿系统1去骗非人精,我现在的水平依然很差,老墨都没搞定呢,还需要接着学习。
不过我记性好,和老墨的对话我记得很清楚,知道是那个地方出了问题,当时太快,来不及想,总之还是得多练。
安慰自己一下就是,老墨不是非人精,是这方面的滑头,这个任务属于高级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83#
发表于 2012-7-17 08:48:09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燕原发表的内容:

我认为哪怕系统1发达的人,也需要大量细节去接近真相。


.



我一直同意这句话啊。何出此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8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08:57:09 | 只看该作者

re:我感觉系统1发达这个说法不明确,让我再想...

我感觉系统1发达这个说法不明确,让我再想想。

因为系统1主要是运作在模式下的,不关注细节,这样才高效。

“系统1发达的人偏就善于捕捉模数之间的差异”
这的确是天生系统1的强大功能,因为是模式判定,所以一点偏离模式的差异都会提醒大脑警惕,所以我会说哪怕AS从20%练到80%,NT都会感觉是怪人。

这不说明天生系统1发达的人就会去关注更多细节。
人精,也就是专业系统1发达的人,应当才会主动要求自己去关注细节,不仅仅是不符合模式的那部分细节,还有更多。
而专业系统1,应当是需要系统2为基础来练习的,仅仅系统1发达还不够。

也就是说,仅仅是天生系统1发达,会很容易看出怪人,但不容易理解怪人,而且不容易看出偶像背后的东西。
而专业系统1发达的人,反而对怪人不会特别排斥,因为他们会看到怪人的其他细节,他们也会看到偶像背后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8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22:51:06 | 只看该作者

re:大都三年级老师给他的评价是:没有动机。...

大都三年级老师给他的评价是:没有动机。

我知道有些人在研究动机,但目前好像没有靠谱的结论。
从有些天才或异才孩子身上,可以感觉到也许动机是天生的,很小的孩子可以每天花八个小时自觉练琴,就为了做到最好。
大部分孩子的动机来自社会性和奖励。得过一次班级第一,可能就会一直自我认同自己是聪明孩子,自己能在学业上做到最好,面对社会金字塔,愿意往上爬。不愿意往上爬的,也喜欢建立小圈子人际关系,有了关系,就有了生活的动机和乐趣。

大都没动机,应当是天生的,社会性动机自然也没有,除了他自己的高兴和不高兴,他好像什么都不在乎。
这样的孩子最难激励出面对困难刻苦努力的精神,因为他对目标无所谓,而困难让他不高兴,何必去刻苦呢。

我没招。
虽然我经常问他,18岁想做什么。
他的回答都是,什么都不想做行不?

感觉我也是这样的人,如果没有对孩子的爱和责任,我早就选择不在这里了。
世界上的确没有太吸引我去用功获得的东西,除了好奇心一直推动我去获得新的信息和提出问题。
我欣赏美,但美不足以让我留下来,打发空闲时间用的。
我刻板执行,因为我知道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我想生活平稳的话,不代表我想生活。

估计是化学物质分泌机制中的缺陷吧,少点什么东西。
也就是说,马斯洛的金字塔对于少点什么东西的人来说,不适用。
我又好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8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0:28:54 | 只看该作者

re:为了研究人精,仔细看了最近最热闹的“雷士...

为了研究人精,仔细看了最近最热闹的“雷士照明”。
海归网的狼协是阎炎的大学同学,每天都有点内幕细节出现,与媒体和外面的谣言对比,然后一堆人精们接着分析。

微博我没关注,据说京东和凡客分别站了队,我估计这件事会演变成更广泛的辩论,同国际规范接轨的投资人和国内江湖商业大佬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都将陆续浮出水面,当然两方和官场的联系也错综复杂。

我没太看懂,细节还是太少,我背景知识也少。
这件事情还得吵上一阵子,接着看热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8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00:25:12 | 只看该作者

re:大都居然说想看《Lawless》,而不是...

大都居然说想看《Lawless》,而不是纯真逗乐儿童片马达加斯加或冰河世纪。
暑假青少年必看的Brave和蜘蛛侠都看过了,这部蜘蛛侠不错,很正统 High School 情调。

不过我不喜欢看电影,因为我慢热,任何电影小技巧,无论是用来引发化学物质的音乐或者宏大的场面,对我效果都比较差。
而且流行电影必然情节简单,模式清晰,第几分钟出现什么都是已知的。
用来当娱乐太费钱,用来RDI建立人生观时间不充分,用来激发自己的回忆和荷尔蒙,好像没必要去电影院。
总之我不太明白电影有什么好看的,相比经典美剧而言。
等小都来了,正好打发两个孩子去看电影,我去逛街,从小到大陪看动画片的年代终于要结束了。

难道是因为这个大都突然表示想看《Lawless》这种黑帮片?
因为是不熟悉的模式。
如果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段来对比,很明显孩子在长大,虽然每天每天头疼的都是他幼稚的那面,但静下心来想想,他还是在长大。
终有一天,他会喜欢豪斯医生,白宫风云,和南方公园。

记得来美国读书的时候,周围几个一起来的比我聪明得多的中国孩子很快就成了第一批南方公园粉。
十年之后,我才开始明白那部剧的精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8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00:17:40 | 只看该作者

re:刚推荐朋友可以去看蝙蝠侠,自己还没决定,...

刚推荐朋友可以去看蝙蝠侠,自己还没决定,因为大都好像不是很感兴趣。
结果就看见丹佛枪击案。

因为昨天看《白宫风云》某集,是大学游泳队炸弹案件,所以看着新闻就很熟悉,也知道奥巴马会说什么,新闻会说什么。
嫌犯是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医学院新生,神经科学领域,不过六月份退学了。

为什么会做这种事,应当还有一系列后续报道。
大家最不能接受的是,死者里面有孩子,特别是婴儿。

《白宫风云》里面总统说,罪犯不是天生的。我们要反思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公立教育,我们没有足够的经费,没有足够的老师。
这种反思有很多年了,每个事件都会导致一场反思,但事件是偶然的还是必然,反思的结果是什么,好像从来也没见过明确的结论。
《白宫风云》里面,一件事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会有一些人成立一些组织,接着在华盛顿游说他们的目标,但一个国家的事情太多了,这种没有明确解决办法的事情,就接着成为下次新闻的话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8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23:18:08 | 只看该作者

re:试水琢磨一下更“伪”的心理学领域,情感和...

试水琢磨一下更“伪”的心理学领域,情感和情绪,因为我实在是好奇。

心理学里面比较硬的是大脑功能扫描和行为干预,有什么结果说出来都是掷地有声,比如天宝的大脑就做过很多次扫描研究,发现和杏仁核链接的神经比较少,和视觉区链接的神经比较多等等。

比较软的领域,其中之一我认为是情感和情绪。
格老研究了一辈子情感发育,在情感障碍儿童干预方面也有深入探索,晚年进入自闭症领域,创立了地板时光干预理论。
因为比较软,所以争议很多。

现在说说我困惑的问题,和地板时光无关,是我上厕所看搞笑诺贝尔奖时候瞎琢磨的。
搞笑诺贝尔中有一个研究是印度人做的,调查了200位青少年挖鼻孔行为的模式。
结论是,挖鼻孔是绝大多数人每天都要进行很多次的行为,没人感觉自己这个行为恶心,处理废料的方式也各种各样,让人感觉不文明的处理方式占大多数,包括吃进去。
这个研究仅局限于硬的行为分析,没有进一步软下去分析为什么自己不感觉恶心,但是看到其他人做这个行为,就会恶心,也没有涉及行为干预。

不往下研究是靠谱的,往下研究的人也有,我看着就不那么硬气了,就是说这种厌恶,恶心,不喜欢他人某种行为(而不是自己)的情感,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占到多少等等。

既然针对某些行为的 Dislike,对自己和对他人标准不同,那么必然会联系到和社会性发育有关。研究也表明,厌恶他人某行为这个情感在婴儿时期不存在,是在 4-8 岁中和其他大量社会性情感一起发展出来的。婴儿通常来说,有喜欢的食物口味,有不喜欢的食物口味,但不会抗议另一个婴儿把食物摸的到处都是。

随着 4-8 岁的发育,儿童对于他人行为开始归类,有些归类于喜欢,有些归类于厌恶,这个过程应当是受社会环境影响很大。
有心理学家分析说,大概有四种比较典型的对他人的厌恶:怪异,疾病,不幸的遭遇和精神变态。

怪异(和日常“文明”社交模式有差异的他人行为):比如自闭症儿童在公共场合的行为问题;在一个封闭安静的村里突然出现一个流浪汉;和自己思维模式相反的观点等。
疾病:他人的疾病给自己带来的情感本能是 Dislike,据说是自然选择的保护机制,在历史上远离生病人群才能保证自己不被传染。
不幸的遭遇:看到纳粹集中营的纪录片,地震后的现场等。
精神变态:我不由地想,1980年,美国人把自闭症从儿童精神病改为广泛发育障碍,也算是文明的进步吧。

还有心理学家认为,可以再加一条对某种生活模式的厌倦,属于比较轻微的 Dislike,但厌倦久了,也有可能爆发情绪。
比如不理想的夫妻关系,紧张的工作关系,在社会中地位低被歧视等等。

人类因为社会关系的要求,对厌恶也有本能的抵消情感,就是同情心,爱心和同理心。
我认为这些过程都是自动的,不需要系统2介入。

对于亲密的人,爱心会超过厌恶,比如给婴儿换尿布,照顾生病的父母。
对于亲密的朋友,同情他们的疾病和不幸遭遇,给予帮助,甚至会对怪异的精神疾病给予同情和爱心,虽然也许可能会对某些怪异行为依然保留稳定的厌恶感。

对普通人来说,关系越亲密,同情心和爱心越强,能够抵消的厌恶感就越多。
但有一些人,因为自律,信仰,和道德上的要求,或者因为情感上独特的特质,或者对自己行为的要求比较高,可以对不太亲密的人也抵消厌恶感,也就是爱心比较强。

我不太确定这些论述是否靠谱,因为本能,后天教育,情感,社会性发展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套特别复杂的系统。
我只说说让我困惑的地方。

对食物,外界刺激等的 like 和 dilike 可以说是天生的,但是对他人行为和语言的喜好和厌恶,应当是和社会性发展有关的。
对于有广泛发育障碍的孩子,他们是否真的能发展出对他人行为的厌恶感觉呢。
如果发展得不充分,那么问题的焦点就是另一个方向的,他们对他人的行为没有自动的敏感和明确的喜好和厌恶,但他们自己的行为是经常让不够文明不够亲近的社会人厌恶的,而他们自己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一般“常识”会说,他们不明白有些行为不能做,是因为没有发展出同理心,是因为无法由己度人,他人看到自己的行为会不舒服,感觉被侵犯,或者其他负面情感,所以不知道自己要去文明地克制这种行为。

没有发展出同理心的确是事实,但更基础的可能性是,他们连和社会性有关的基本负面情感都没有发展出来,他们没有感觉到某个行为在他们眼里是不舒服的。

如果他们不去问,只服从行为干预的要求,加强让社会人喜欢的行为,消去让社会人不喜欢的行为(在一个特定文化中,针对明显可数的那些互动文明行为),那么的确可以说是自闭症行为干预的一个明确目标,也是融入社会的最低要求。

如果他们有一天去问,这个行为为什么他人不喜欢?
我感觉就比较难办,如果他们自己感觉不到情感的微妙之处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9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00:03:10 | 只看该作者

re:因为我软得都糊涂了,所以我估计看明白的也...

因为我软得都糊涂了,所以我估计看明白的也不多。

举个例子:T版在方老师地里说起如何克服坏情绪,比如教乐乐的时候着急上火,这时候就要主动往脑海中去搜索乐乐努力可爱的样子,温情就上来了,可以冲淡刚才的气愤。

这就是NT们的情感平衡过程,温情或者爱心可以抵消本能负面情感。
我认为T版是很情感的人,本能负面情感自然也不会少,这没什么对错,基本是天生决定的。
所以他会非常看重温情,我猜测因为负面情感有时候用理性去抵消,不如用温情去抵消更自然,更感觉是自己的一部分,比后天学习的文明或者理性更感觉是自己。

回到T版这段话,我当时看的时候就想写点什么,但很糊涂不知道怎么写。
我想说的是,我从一开始,就不会有这么强烈的本能负面情感,当然这是我天生因素决定的。
所以我也就自然不需要强加入温情去平衡负面情感,所以温情在我的价值观中,地位就没有事实和理性来的高。

这是生理因素决定价值观取向的一个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91#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01:24:25 | 只看该作者

re:天生情感敏感度不在自闭症量表里面,我认为...

天生情感敏感度不在自闭症量表里面,我认为是因为像智商一样,天生情感的丰富度和敏感度,在自闭症谱系人群中,可以从天生极端迟钝的天宝,到天生极端敏感的Sean (《社交潜规则》的两位高功能ASD作者)有一个谱系分布。在一个1%的人群中,充斥着极端高智商和低智商,极端情感和极端没情感,使得共同的社会性缺陷有了极端复杂的表现。

一些AS说,《社交潜规则》对于帮助他们提高社会性没帮助。
我感觉原因是,无论天宝和Sean都是高智商,但在天生情感方面很极端,导致他们走过的路有典型的特殊性,没有典型的普遍性,无法做成课件教给某个AS怎么去做。

很多家长和老师说,看了《社交潜规则》对孩子更理解了,很有帮助。
我感觉原因是,两个极端突出的案例给NT的冲击会比较大,对于突破他们原先的稳定感觉和思维模式最有效。
这本书的写作意向来自NT编辑(我很喜欢的一位编辑),而不是两位ASD,所以更适合NT阅读也是正常的,在便于NT理解和NT比较喜欢的个人体验角度写得比较多,讲道理比较少(毕竟是太软的领域,讲道理也讲不硬气,所以相比一般社交学习一二三书籍,我还是更喜欢这本)。

《社交潜规则》给我的冲击是,世界上居然还有Sean这样的ASD,太奇怪了。
从此只有更小心地注意要少说点普世的话,整体的话,更加去注意每个人的细节和独特性,更少点主观臆想,才能有把握更好地去理解他人。

对他人行为的厌恶感,因为和天生基本情感有区别(喜怒哀乐,焦虑恐惧等),我不知道是否可以归于和社会性联系更密切的一类情感,这个范畴下还可以有:羡慕,嫉妒,不甘心,仇恨(仇恨这个感觉我的确没有,哪怕是针对反社会变态人渣,我会生气和恐惧,但不会产生仇恨,所以从小看敌特电影都糊里糊涂)等。那么是否可以推论对于ASD人群,会普遍比较弱。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个范畴内的情感比较复杂,负面情感相对较多,各种维度的,从系统1电视剧中都能看到。
这类负面情感一般要通过同理心和爱心来平衡,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己。所以对NT来说,同理心和爱心是社交中判断对方人品的关键因素,也是表达自己的主要内容,毕竟在社交中减少负面情感对做什么都有好处。虽然在理解ASD方面,NT的这种“常识”往往会带来误解和误读,但从ASD角度来看,哪怕自身没有这类负面情感,模仿NT的平衡行为益处应当是很多的。

对情感的研究肯定还处于科学的初级阶段,我接着好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92#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23:42:23 | 只看该作者

re:今年回到美国,发现自己有很多改变。反...

今年回到美国,发现自己有很多改变。
反思了一天,结论是,我终于比较好的把日常情绪控制住了。

思维不断在进步,情感好像谈不上进步不进步,身体差的时候更敏感,有些年龄段更敏感,遇到大的事件会有一段失控期。
这几年对我来说,有一阵子的主流情绪是恐惧,极度没有安全感,很想粘人,没有勇气独立。
有一阵子的主流情绪是焦虑,害怕面对未来,到处找轻松愉快的事情去逃避。

这类情感,总是比快乐来的更深更持久,所以我渐渐感觉主动寻找快乐没有意义,只能说明我还在恐惧中没出来,需要正面情感(化学物质)去平衡,有点像嗑药。
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应当采用另一条路,也就是主动去控制住负面情感,少一点每天对正能量的渴望,会生活得更平和幸福。

控制情感估计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特别是人性中最原始的恐惧感和焦虑。
从生理上来说,大脑皮质对杏仁核的主动调控是关键,也就是大脑皮质要发达,和杏仁核之间的链接要通畅,然后还要多练习成为习惯。
我想对于我自己来说,系统2的进步,意味着对大脑下层功能调控力度的进步,所以有了我现在感觉到的对日常情绪控制的进步。

反应在生活方式上,就是更有条理,更健康,每个行为和决定都更容易受系统2支配,也不会带来情绪上不可预测的波动。
在心理学书上,这叫整体心理状态处于 Peaceful,更容易有幸福感,而且是持久稳定的。

我知道大部分人不是这样的生理结构,所以无法感同身受我的体验。
有个调查,如果机器人拟人化到一定程度,特别是能表达出情感了之后,大多数人感觉到的是恐惧。(我认为是模式异化,系统1提出警惕)
如果有人很难表达出情感,给人的感觉无法轻易同理,大多数人也感觉到的是恐惧。(恐惧异类很有道理)

所以我感觉,我大概可能会吓到人,所以这些话也就说一次。
虽然我感觉幸福,但在NT人群中,为了不吓人,我得装成一惊一咋,和大家一样渴望快乐来冲淡内心负面感受的样子(感觉我比机器人能做得更好,呵呵)。
当然最关键的是,要时刻提醒自己输出正能量,因为周围所有人都需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93#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0:02:41 | 只看该作者

re:思维进步和控制情绪带来的其中一个改变,就...

思维进步和控制情绪带来的其中一个改变,就是对旅游的认识。

这篇文章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旅游者
http://www.socialbeta.cn/articles/online-traveler-classification.html

我原来认为旅游最大的意义,应当是逃避日常枯燥生活,换个地方寻找轻松愉快。
当然年轻的时候,肯定喜欢自驾和自由行,老了不想费心了可以参团,总之就是玩呗。

不过看了文章之后,我感觉我渐渐对第一种旅游不感兴趣了,目前到了第二阶段,也就是想去另一个文化中体验。(恐惧感和焦虑感减少的表现)
比如去巴黎住上半年。
当然法语要过关才能和邻居聊天,接着刻板学着。

我们这类小时候玩的少的,比起从小见多识广的美国孩子来说,第三阶段感觉遥不可及,特别是我这样胆小惜命的。
不过我认为以后如果两个孩子都独立了,我作为一个没啥责任要承担的老太太,倒是有可能感兴趣去尝试几样冒险,跟团或者邮轮肯定是不会考虑了。

有一种脱离被某类情感控制的自由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94#
发表于 2012-7-24 07:51:48 | 只看该作者

re:刚刚从韩国游轮回来,本来是为了便宜的签证...

刚刚从韩国游轮回来,本来是为了便宜的签证,期望值很低。但是随团乌央央的国人,像过集体社一样,还有点趣。感觉我真是不一般的人啊,别人怎么就成天的唠嗑,嘴巴一刻都不停,不是说话,就是吃零食。热闹死了。我还和别人为吃饭排队加塞吵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9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8:16:55 | 只看该作者

re:想象得出,为了签证就当体验生活吧,嘿嘿。...

想象得出,为了签证就当体验生活吧,嘿嘿。

韩国游轮算是很多国人境外游的第一步吧。
也许你还是玩的够多,旅游的境界肯定是要往上走的,特别是对真正喜欢旅游的人来说,黄山归来自己家门口的山就看不上了。
我妹爬完乞力马扎罗就想着去北极,我逛完了美西国家公园就想着只有非洲的大迁徙值得看了。

不过也有那种每年去同样地方度假的,就为了那种熟悉感和亲切感,可以尽情放松休息。
原来我是喜欢这种旅游方式的,感觉老了走不动了就这么干。但现在感觉换环境放松我已经不需要了,如果有时间旅游,还是更喜欢第二或第三种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96#
发表于 2012-7-24 08:33:57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燕原发表的内容:

因为我软得都糊涂了,所以我估计看明白的也不多。

举个例子:T版在方老师地里说起如何克服坏情绪,比如教乐乐的时候着急上火,这时候就要主动往脑海中去搜索乐乐努力可爱的样子,温情就上来了,可以冲淡刚才...



我给你一个最直截了当的解释:因为很多负面情绪本身就是感性的、系统1的输出,要抵充它,可以依赖系统2(比如我分析罗列乐乐的进步,借以平抑自己),也可以借助系统1,用怜惜和疼爱的情感去抵充。一般来说,后者是起效更快的。对付情绪就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9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10:07:50 | 只看该作者

re:起效更快没想过有副作用?

起效更快没想过有副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9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23:19:53 | 只看该作者

re:思维进步和控制情绪带来的另一个改变,就是...

思维进步和控制情绪带来的另一个改变,就是更自闭了,呵呵。

解释一下:
1.心理上不粘人了,说明心理更健康了一步,不需要在某种亲密关系中找安全感。
2.不胡思乱想了,也就不需要找朋友吐槽和求安慰了。
3.不需要从外界求快乐感来平衡负面情感了,也就对没有其他目的的闲聊和聚会更不感兴趣了。
4.审视了周围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活动,发现可以从自我需要的角度进行大规模重组,留给工作和家庭的时间增多,外界联系争取要尽量顾及对方需要,但可以在形式和内容上优化。
5.独处的时间更有效率,快乐感也更强。
6.和大都相处的时间以他的需要为主,我掌握大方向和理性部分,感性部分由他来带我。
7.等小都来了之后,自然还需要拨出专门时间给他。

一个心理健康和心智独立的人,必然有一个相对封闭的完整自我。
然后还有一个外表的自我来处理社会性任务和建立自己的社会符号。
对于我来说,那个内在的自我天生是喜欢独处的,对社交圈子和社交时间的要求不高。

人和环境的接触,包括输入,处理,输出。
人和自我的接触,包括自省,思维修炼,感受和控制情感,对自己的身体负责等内容。

输入部分包括社交中人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在信息时代,其他信息高速扩展,书籍和媒体根本看不过来,高速有效处理大量信息的技术需要强化练习。
和前信息时代不同,当前通过点对点社交过程来获得其他信息的比例在减少,所以在现实社交中,获得具体信息不再是重要组成,可以专心在如何获得对方人格和意图的信息方面。
这是我能感觉到自己缓慢但不断在进步的领域,简单的人自然更容易理解,特别是情绪化的。人越复杂层次越多,深层的意图和人性越不容易把握,需要花时间去琢磨,通过对不同人的深入理解和分析,看大量电视剧,看网络吵架展示人性深层的意图等等。
这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对人的琢磨要适可而止,谁都不愿意被人看透,尊重对方对内在自我的隐藏,也就是尊重对方的外表自我,在待人处事过程中会更和谐。

提高系统2的能力,也就是提高处理过程的效率。

输出对我来说是最困难的环节,需要把握对方接收信息和判断信息模式,一开始肯定要延迟表达自我,多观察对方。
做技术的除了输出产品,就是在交流中输出自我和观点。
输出产品需要理解大众的喜好和情感,输出自我(外表自我)和观点需要特别谨慎。

如何输出外表的自己,特别是对异类人来说,首先的目标是不要让对方产生负面情感和感觉怪异;其次是保证自己的语言简单,情感明确,让对方尽可能少产生误解。
更高的要求是判断对方的需要,能够及时给出,让对方产生假同理感,适当拉近情感距离;还有就是做事的时候如何在理性层面说服对方妥协和达成最大集体效益(对理性度不高的人,要及时退出合作意向)。

除了网上讨论,在现实中要多注意系统1层面,不去太积极主动说服他人改变,不去试图进行深入思想交流,把现实人际关系保证在让NT们愉快的思维浅层面和情感单纯层面,也就是系统1感觉舒适的层面。

总之,我得学习很好地策划,安排和控制我的输出,来应对必要的社交活动。
除此之外的时间,我就可以幸福地自闭啦,当然和家人以及亲密朋友相处,也是我的天生情感需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9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00:00:08 | 只看该作者

re:写完了之后我自己都感觉冷冷的,这样一个伪...

写完了之后我自己都感觉冷冷的,这样一个伪NT放到社会上去,有点吓人。

不过这肯定是最理想情况啦,AS能修成伪NT人精基本是不可能的,通常被NT人精在第一眼就能看破心虚,紧张,处理信息极慢,呆呆的,人多的场合只会傻乐,超过半个小时人多的场合脑子就基本不转。

装人精我这辈子都不会去想的,太难了,还是装傻孩子简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0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22:58:15 | 只看该作者

re:看了新加坡小学生活教材,感觉各国都有一个...

看了新加坡小学生活教材,感觉各国都有一个普遍现象,一二年级强制地灌输一些基本原则,比如纪律和道德,到三年级开始风格突变,改循循善诱型了。(国内现在也有变化,我们小时候一直都强制)

就小都而言,三年级比二年级,的确更有心眼,靠强制什么是没用了,讲一套大道理或者给下个套,肯定比简单的命令效果好。
NT自然喜欢用下套的,因为是系统1么,起效更快。
讲道理是培养系统2,那是我的专业了。
书上两套系统都有,从一个生活情感小故事引出大道理是系统1型,从之前的大道理推理出之后的大道理是系统2型.
读者和松鼠会一起上,而且一开始肯定大部分篇幅用的是读者。
我认为编书的人是凭经验来做的,而不是凭什么科学化的教育理论。

对大都来说,下套不行,他天生逻辑比我强,没逻辑没道理的事情一定要每句话都问清楚了才罢休,从小故事引申出大道理的那种模式对他来说就是天书。对他而言简单的逻辑道理最容易接受(纪律和道德原则基础很扎实,可以用作大前提),复杂的道理只要能讲通,也没问题,但下套就开始茫然,那套天生简单系统2,也不知道怎么就那么警惕。(天生系统2我没有,所以他的反应对我也是一个谜,也许这就是我能在学校混,他没法在学校混的根本原因?)

比如那天出门吃PIZZA,他拿了一块上面有蘑菇的,单单不想吃蘑菇,问我吃不吃。
我正和人说话,顺嘴说行啊。
他就大手一抓把上面的蘑菇们给我拎过来了。
异常模式啊,我正装NT呢,下意识大叫,你。。。。
他一脸无辜,怎么啦?
我说你有叉子啊,为啥用手?
他说我手刚洗的,很干净。
我说,可是这个动作,我看着。。。。
算了,看他逻辑回路都走完了,中间插讲解系统1肯定插不进去,我还是回归AS吧:额,好吧,我吃。

美国人吃PIZZA都是用手的,我实在讲不出道理说明我为啥会大叫,认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4 17: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