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燕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青春期

[复制链接]
556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20:41:51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张雁...

下面引用由张雁发表的内容:

我看秋爸来打伪科学啦.热闹.


严格来说,物理,基因这种叫硬科学,社科那边都叫软科学。
他红小兵你就跟着起哄啊,知道我一时半会儿不能回国去打他。

软科学毕竟还都是用科学方法做出来的,只是很多因素目前无法探测和量化,特别是大脑功能方面,所以要靠间接推测,实验数量也不够多,但可以把结果分析着拿来用,这方面相对成熟的是行为经济学和组织行为学。

表达是一种行为,训练思维达到某种行为,还是CBT的路子。
训练思维就要分析思维,从思维整合生理系统角度来说,目前没有明确证据,但从心理学角度有实验研究和公认假设的就是这两种系统。
系统1更原始,更自动,更不容易被理解,如果不足也很难被训练,所以只能从系统2入手,去弥补系统1不足的领域,但肯定无法全面模仿系统1的功能。
不过能有进步就是意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6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20:47:17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da...

下面引用由daluobo发表的内容:

秋帅解释的系统1,系统2,非常直白,前面咱看了好多这方面的讨论,一直都觉得云里雾里,现在一下子明白了。


亲,别懒,他不看书就能总结是因为他比我聪明太多,我基本靠笨功夫。

像他那样聪明的人,世界上没几个,大家还是要花笨功夫的,特别是培养系统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63#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00:07:53 | 只看该作者

re:昨天看《白宫风云》,第二季里面有一集,国...

昨天看《白宫风云》,第二季里面有一集,国会要通过某预算,一个七十多岁的参议员的提案没被加进去,给自闭症方面诊断,宣传,研究和教育拨款的。

老头没辙了,动用最后一招“议案拖延”,占据国会讲台讲话,来阻止投票,并引起媒体关注。
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他可以在讲台上一直讲下去,但必须站着,不得依靠,不得喝水,不得上厕所。
大家一开始都说这个老顽固,重感冒着呢,大概坚持两个小时脾气发完了就得了,等吧。

结果,一直等了九个小时,老先生读完菜谱读长篇小说,然后读技术手册,都摇摇欲坠了还在坚持。
大家才开始感觉不对头,这么大的动力是为啥啊。
到处想各种信息和采访,才猜测老先生说过有七个孙辈,照片上只见过六个,那还有一个肯定是自闭儿了。

感同身受之后,只能感叹这个群体的坚持力量,实在是出了名的强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64#
发表于 2012-7-15 05:17:34 | 只看该作者

re:先跟T版解释一下,不是不认同你的评价。说...

先跟T版解释一下,不是不认同你的评价。说你温厚,是因为你的评价只有正面没有负面。但人有优点,就有缺点。这个评价是你对我文字表达的感觉,所以无论和我本性是否吻合,我都不能不认同。因为你评价的是你的感觉,我不可能去反驳你的感觉。我問燕原是因为她比T版说话无顾忌,我能听到负面感觉的可能性比较大。对我来说,别人如何评价都是对我文字的感觉。我只希望知道大家真实感觉,让我对自己的文字表达有一个评估。就这么点好奇。我想我在表达上还是有问题,让人不能一下子明白我的意图。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我不是评论你自信,我是说你对评论我是NT这个论断非常自信,让我感觉你在怀疑我误导其他人,或者欺骗大家。这对我来说,不产生情绪是不可能的,希望你理解这个评价已经触及到我待人的底线了,我对任何三番五次怀疑我说话是否真诚的人,一贯的态度是从此不再交往,因为不值得再去解释了。不过你的确是个好人,我可以破例,可以去分析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也许是因为你老公经常说自己是自闭,你产生的反感,对一切功能比较高,能独立生活的人怀疑他们是否在矫情。

燕原你还是误解我了,我并不是怀疑你的真诚,也不是否定你是AS。我告诉你的是,通过这几年以琳网上我对你的认识,我感觉你不是AS。这是我的感觉,仅仅是我的感觉。和你认为自己是AS并不对立。我所陈述只是一个事实,我真实感受的事实。你有如此大反应,实在出乎我的意料。我也没说过我肯定你不是AS,我和你提到过多次,可能见了面会有另一种认识。就如同你,你肯定不能自信、一口咬定去评价我。见都没见过面,怎么下定论?我们孩子评估还要录影观察好几天呢。另外,我从来没有因为勤儿爸爸说自己有自闭症感到反感,或觉得有这种说法的人在矫情。我只是表达出不能认同。到今天,勤儿爸爸还是觉得自己有自闭症,我还是不认同。但我们都没感觉受到侵犯。这都是我们彼此最真实的感受,彼此不冲突。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系统1的一个主要倾向是相信自己的判定,系统2的一个主要倾向是质疑自己的判定。
你对自己的这个判定已经说了三次了,我只能说你系统1很发达,以至于系统2运作不了质疑自己的模式。

我说,是因为你也在强调自己对我的判定呀。再说,不提到就没法讨论了,我们讨论不就是这一件事吗?还是我误解了。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秋帅说容易上当,是因为那本书是经济学范畴的人格研究,不是人际交往方面的,所以上当特指在商业过程中上当。

谢谢解释。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接着回VV的一楼,我说“好人”,是为了说明我破例了,对我不在意的人,我肯定话会更难听的。原因就是因为你不相信我是AS,太坚持自己的判定,这既伤害了我的自尊,也怀疑了我的人品,顺便还怀疑了我的才智和这么多年的努力和痛苦。

再次解释我不是不相信你,但我没法为了迎合你的感受,去否定自己的感觉。而且我完全没有怀疑你的人品。我们只是在讨论你给我的感觉这件事,怎么又混搅到人品上呢。我绝对不怀疑你的才智,你的智力绝对比我高很多。很真诚的。如果我把人分成好人,普通人和坏人三大类,就我目前对你的认识,我毫不犹豫把你归类为好人。而且绝对排在我前头。解释一下,没有任何讽刺的意思,我真实的想法。我说出来的话基本都是实话,如果说不出实话我通常选择不说。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我欣赏好人,所以才会对你耐心解释。看到你说“我这种“好人”的感觉也是你内心极不欢喜的。”,我心里真的非常冷,我无法去再看T版对你的评价。我实在对你的系统2运作没有信心,所以对解释效果也没抱希望。

很抱歉,我的表达方式伤害了你。这只是我的猜想,当我去分析事情,我会分析各种可能性, 而且我会以很冷的心态去分析,这是我的本性。我说过我的本性很冷,过于理智。分析不等于下定论。这不代表我说你不欣赏好人。好人定义也有很多种,我也不能确定你定义的好人和我定义的好人是否一致。

写这么长,只希望你不要误解。我本性喜欢很直接无顾忌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让我很快愉。我也不在意别人对我无顾忌的表达,只要没恶意,我都能很好接受。我看燕原你对人也是喜欢这种表达方式,怎么接收就不行了呢。我以前还是不够了解你。或许结论是,无顾忌的表达方式只适合出去,接收的时候还是喜欢对方顾及自己的感受。这点上你比我感性很多。

我在意别人的感受多过在意别人对我的感受,这点看来还是对的。这几年我一直在学习和人交流,学习关心他人,照顾别人的感受,这条路看来也是走对了的。人生活在一起,还是要尊重为先。本性还是要收敛些,以后我会谨记在心,不再犯同一个错误了。另外,我触犯了你的底线还毫无所知,可见人际交流方面我要做的功课还很多,我会努力的。

这次讨论,我这一方,到此为止。关于你是否AS一事,我不再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以示尊重。希望这次讨论给你带来的不愉快早点过去。我个人感觉还是很有收获,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6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05:59:20 | 只看该作者

re:既然你说了这么多,我也再解释一下。...

既然你说了这么多,我也再解释一下。

第一,你所陈述的只能是你的观点,不是事实。
第二,如果对方不认同你的观点,特别是在这么严肃的一件事情上,系统1倾向于相信自己的感觉,系统2倾向于质疑自己的判断。
第三,我不认为你的判断基于理性,因为你每次习惯都写很多,而不是几句话说明重点。
      除了你三次都判定我是NT,这次开始解释说不肯定,我没看出你其他话的重点在哪里。
      T版说了,这不利于讨论。我也在慢慢改进,每次少说点,重点突出,不说废话。
第四,我对你就一个判定,系统1发达,系统2不发达,而且我是有根据的,不是凭感觉。

你认为我是NT,这来自你的感觉,也就是系统1。
我不接受,因为这不是事实。
我生气了,这不常见,我可以解释一下:

第一:你看了两年AS的书,然后判断孩子不是AS,是高功能,我当时就很想问你,你对AS和高功能的理解是什么,因为AS和高功能不是一个并列的概念,说一个孩子不是AS,而是高功能在逻辑上说不通。后来没找到时间,我就在“帮我一把”其他帖子里解释了。

第二:你看了两年AS的书,然后感觉我不是。
      而且没有说出任何实质的根据,就是凭自己的感觉。
      我的第一反应是,你说一个人NT,是想让对方感觉好,所以举了那个黑人的例子。
      你解释说没有歧视的意思,就是感觉我是NT。
      我的第二反应是,你不相信我对自己的判定,只相信自己的感受。另外,你的系统1很发达。
      
第三:你不相信我,你不是新家长,你看了两年AS的书。因为T版说你是喜欢思考的,但依然不相信我的话和这么多内容,依然相信你的感觉。
      我无法认为你到我地里来讨论的意图是真诚地想搞明白什么是系统1,或者想搞明白什么是AS。
      如果你的意图不真诚,而且怀疑我的真诚,我不生气是不可能的。

      还是回到黑人的例子吧。
      如果黑人家门口有一个人,一直不停地说很多话,其中最关键的一句话是,你不是黑人。
      黑人自然想知道为什么。
      但对方不是因为想让黑人感觉好,也没有任何其他证据,就是这么反复地说,我就是感觉你不是黑人。
      我估计在美国,事不过三次,黑人就把枪拿出来了。
     
我无法从你的行为中得出更多的结论,也不想去进一步猜测你的意图,也无从认可T版的评价,所以我到最后对你还是就一条评论,你的系统1很顽固,系统2不知道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6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06:52:24 | 只看该作者

re:其实我是希望你能有点系统2,或者有点好奇...

其实我是希望你能有点系统2,或者有点好奇心,找我讨论一下AS到底是什么,而不是来好奇一个没见过你的人对你的评价是什么。

哪怕是因为你看书了之后,有些困惑,或者想批评我的某个观点,只要是有理有据的,我都会特别欢迎。

我不认为你是喜欢“很直接无顾忌的表达方式”的那种人,要不T版这么敏感的人,不会对你得出那么好的印象。
就算你是来批评我“经常很直接无顾忌的表达”,我都不会发脾气,因为你也看到我很努力在学习系统1。

你不需要刻意迎合我的感受,但你需要思考,需要尊重事实,需要有更深入的分析能力,除非你家孩子系统1很好,不需要你的思维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67#
发表于 2012-7-15 09:09:06 | 只看该作者

re:燕博,像您这样博览群书的人毕竟少之又少。...

燕博,像您这样博览群书的人毕竟少之又少。大多数的人也只能做到一知半解,凭着经验和感觉来判断和教育孩子。这就是您说的系统1发达吗?

我想知道系统2发达的人是怎么做的?您能解释一下我想大多数的家长都可以跟着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6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12:20:45 | 只看该作者

re:博览群书,特别是社科类的。可以从...

博览群书,特别是社科类的。

可以从美国大学基础社科教材开始,再加上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训练。

国内教育的缺失得自己补,这些都是美国中学和大学的必修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6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12:51:10 | 只看该作者

re:我开始读书是七年前,我老公去世一个月后。...

我开始读书是七年前,我老公去世一个月后。

为了能睡着觉,到处找最枯燥的书来看,最后发现还是哲学书最管用,任何带一点情感的书,都要哭上至少一个小时,对身体不好。
每天晚上都必须看,看了半年吧,开始喜欢上看书了。

之前我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不喜欢动脑子,在社交上也很自卑,除了老公告诉我应当做什么,因为自己怎么想怎么做发现都是错的,结果就依赖了,不想了。
每天看看网,带带孩子,买买衣服,做些技术,听他告诉我应当做什么。

靠山一下子塌了,我知道一切得靠自己,既然不知道从哪儿做起,就看书吧。
喜欢上看书之后,就在电驴上,把图书类从头到尾过了一遍,感觉是经典的靠谱的书都下,大概两千多本吧,主要是心理学,哲学,历史,管理类的。
孩子有问题之后,才开始看教育类和ASD领域的书。

一开始看书的速度肯定慢,但看过一千本费脑子的书之后,就快了。
美国人平均一年看50本书,我忙的时候也差不多这个数量,闲的时候一天一本应当没问题。
特别是一千本书看过之后,发现很多书是重复的,很多书里面就几句话是到位的,特别是市面上的流行书,扫一眼Amazon或豆瓣评论就行了,发现有真正的好书才拿来慢慢看,这样一年如果看50本,就都是精华。(我基本不看小说和散文,都是论述分析类的)

新家长没必要这么着急,六岁前的早期干预有范式,专心把ASD领域的几本书读透就好,如果还有时间,看看儿童发展心理学和苏霍母林斯基。
我都快40了才读书,也没感觉太晚,国内很多人也是这个年龄段才闲下来修身的,毕竟在大学就能意识到国内教育有问题,需要自己去博览群书提高的人是太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7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13:33:27 | 只看该作者

re:关于我母亲的一些小事 2012-0...

关于我母亲的一些小事  
2012-07-12 13:09:58

http://simi2800.blog.163.com/blog/static/4371536620126121958573/

我母亲爱独处,她跟村里的妇女关系都不好。也从没打算去修一些人际关系。

她周末没事,会坐在阳台上嗑瓜子,洽洽牌的小而香、黑珍珠、吊瓜子是她的最爱,一嗑就是一下午。从年头嗑到年尾。

她爱玩一种益智玩具,叫“伤脑筋十二块”(你们可以去搜个图看看)。她每天晚饭后会拼出两个新花样来,再去睡觉。出现一种新的搭配方法,她会画在纸上,纸已经装了一抽屉了。我觉得那个游戏完全靠运气,她说有规律,我看不出,她知道却说不出。

她有一缸金鱼。死了就从菜场买两条添上,反正一直就那么一缸。她嗑瓜子或者玩玩具的时候就对着那些金鱼。

她非常擅长做弹弓。但那玩意在江苏属于管制器具。

她有个水枪。我家在二楼。有时候她会把水枪灌满了水,对着在楼下偷花的小孩biubiubiu~

把小孩惹哭,是她的一大乐趣。而且,她擅长这个。

她还擅长与智障小孩打交道,总能哄到他们手中的零食。我们村里的小傻子都挺喜欢她。


她是左撇子。

她用左手使菜刀,看起来很恐怖。

因为她是左撇子,打绳结的手法跟我不一样。所以,在我小的时候她通过绳结来判断我是否曾偷吃零食。

她教我系鞋带,我学不会。是我爸教会我的。

她因为是左撇子,用右手写的字奇丑,我和我爸经常嘲笑她,现在想想很不厚道。


她脾气不好。从喜笑颜开变为雷霆大发只需要一瞬间。

我爸爸说,她是易燃易爆品,不能带上火车。

所以,她至今都没有搭过火车。



最近几年,她变得很胖。

夏天,她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有蚊子在她耳边闹,她就说:当心我伸舌头出来,把你吃掉!

说话的时候,俨然把自己当成了一个肥肥的蛤蟆。

我和我爸爱看动物世界,我爸说“这个河马好肥啊”或者“熊猫的肚子滚圆滚圆”,她会觉得我们在影射她,然后就生气了。



因为胖,她打呼噜的声音巨响。

她曾被自己的呼噜声吵醒。

我曾偷偷录了那声音,当手机闹铃,一响起,瞬间清醒。



我从没见她哭过。

奶奶死的时候就不说了。外公外婆去世,也没见她哭。

她说,人死了就死了,哭有什么用。

别人说她心肠很硬。  


据她自己说是哭过的。

一次是家里高压锅爆炸了。当时我和我爸都在楼上,就听见砰的一声,以为是一里之外的国道上又出车祸了,压根没当回事。

后来下楼时,发现她坐在厨房外面的墙边。

她说:“高压锅爆炸了,你们两个居然还有心思看电视。幸亏我在隔壁,要是在厨房,被炸死了,这会儿尸体都已经凉了。”

但我跟我爹继续当啥事都没发生。也无从想象高压锅爆炸是什么样子。



还有一次,我刚出去读大学。

她打电话给我,说帮我晒了冬衣,看着衣服就哭了。



她不信有鬼。

所以我也从小不怕鬼,看鬼故事、恐怖片无感。



她粉陈道明。看见明叔时,脸上会漾起少女怀春般的红晕。

她很反感大S,逢她的广告必换台。但却挺喜欢小S。



她做菜很难吃。所以我对吃食从来不挑。

我爸评价她炸的鱼或者春卷:外焦里不熟。这是她不在时对我说的。

当着我妈的面,他会说:这菜的咸淡刚刚好,增一分则咸,减一分则淡。



她做事很慢。非常细致。可以说慢工出细活,也可以说磨洋工。反正就是难以忍受的慢。



年轻时,她以能吃肥肉闻名。曾与人打赌,吃了一海碗纯肥肉,赢了一百块。

除了瓜子,她爱吃:柿子、柿饼、茼蒿、慈姑、花菜、茭白。

她不吃豆制品和乌鱼。



她外号叫“乌鲁木齐”,昵称“小鲁”/“小罗”(反正方言里这俩字同音),村里人大多叫她外号,而鲜有人知道她的大名。

她小时候,曾把楝树果塞进了鼻子,而上医院去取。

我跟我爸比划一个东西大小时,经常会说“这个跟楝树果差不多大”,然后他就接着说:“塞鼻子里正合适吧?”此种对话瞬间能把她惹怒。但我们乐此不疲。



她嫁给我爸后,一共进过两次电影院。

一次是我爸伤寒出院时,他俩一起看了《唐伯虎点秋香》庆祝。至今,每当电视里播放此片,她都要提醒我“这个电影我和你爸一起看过。”

另一次是我妹妹买衣服送得两张《哈利波特·阿兹卡班的囚徒》,她怕浪费,可是看着看着睡着了。


小时候,我写《我的妈妈》这类作文,从没写好。她长相平凡,让我不知如何描绘,也未曾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她常常捉弄我,比如在我的脚背上粘一小团米饭,让大公鸡来啄,我觉得她不爱我,但家暴又算不上。总之就是,一切都太普通。

——————
我没感觉普通,只感觉很幸福,这样好玩的一个AS妈,这样平淡有趣的生活,还有这么细腻有趣的一个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71#
发表于 2012-7-15 17:06:35 | 只看该作者

re:那个爸爸也很有趣呢!

那个爸爸也很有趣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7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23:31:51 | 只看该作者

re:小都破天荒考了全班第一,数学100语文9...

小都破天荒考了全班第一,数学100语文98英语99。
男孩子考第一,我忐忑胜过高兴,在这个年龄段太反常了,一直到初中都反常。

我问怎么这次就发挥这么好啊?
小都说不知道。

我瞎猜:
1.大都不在,没人整天在他眼皮子底下玩游戏,更容易专心。
2.班上一半同学估计都惦记着美国夏令营,心思早飞了。
3.虽然平常也听姥姥话,但考试时候粗心肯定难免,这次细心得反常,不应当是仅仅因为听话。

我就相信他一次吧,原因不知道,异常细心发挥了一把。
要不我就又往大脑功能去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73#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01:50:32 | 只看该作者

re:大都超级耐心地在网上画一张按照数字添颜色...

大都超级耐心地在网上画一张按照数字添颜色的图,因为超级大,已经画了三天,还没添完。
从目前完成的结果来看,是个非常精致的日本风景画。

我当年读完博士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曾经想过也许我最适合做的,是流水线工人,或者刺绣女工之类的工作,因为刻板和专注对我来说,是最轻松的,如果还有劳模可以评,我肯定会是。

但我成绩好,成绩好的孩子必须往上走,找人精去混。
那时候也没人告诉我人精是什么,为什么我总做错的事情,对人家来说毫不费力。

不过既然都这样了,我感觉也挺好的,无非就是得多看些书,多花点脑子,细致到能觉察出人精都会忽略的地方,专注到人精感觉累的东西,不走人际关系和政治,依靠技术和产品,估计也能活下来。

去年回国之前,捡便宜买了本讲厨师用刀的书,没来得及看,但知道是我会喜欢的。
现在还是没功夫仔细看,翻了翻图,都是网上天价的德国刀和日本刀,还有美国一些 GEEK 们自己开工作室做的个人品牌。
我是喜欢手工的人,如果是我感兴趣的东西,看其他人的精品,然后挣钱去收藏,不是我的模式。
我的模式是希望有一天能自己做出来。

不过人生有限,想做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也许对于刀,只能看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74#
发表于 2012-7-16 09:19:02 | 只看该作者

re:美国的GEEK们真幸福,要在中国,手工产...

美国的GEEK们真幸福,要在中国,手工产品工作室会让他们抓狂,因为他们会发现很难找到品质可靠的原材料。如要做出自己满意的耐用的作品,他们可能要被迫设立N多个检验设备。
NT们实在很厉害,总能做出一些看上去完美得不行却经不起考验的东西,还能信誓旦旦地说那有多好,然后,然后就复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7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09:41:53 | 只看该作者

re:美国的 GEEK 的确幸福,有钱闲人也多...

美国的 GEEK 的确幸福,有钱闲人也多,有一些人就专门琢磨手工艺和好玩的科技了,结果配套服务也相应很完善。

前一阵子看了一本怎么做个人卫星的书,一套大概四本吧,今年要出全,我看的是第一本。
目前有两三家公司提供发射个人卫星服务,感觉也不需要什么严格的检查,他们还提供基本材料。
想做什么自己设计,元件自己去找,尺寸重量不超标就可以排队等发射,写书的那个人打算做一个把太空噪音变成音乐实时传回地球的项目,设计制作大概要一年,总预算大概一万多美元,卫星可以运作三到六个月。

我的博士老板当年没拿到终身要走人,最苦闷的最后那年,自己在家定材料,做了一条双人木划艇,很精致,庆祝下水的时候,我大着肚子和他在河里划了一个小时,居然就那么放心他的技术,呵呵。

我原来感觉清华的金工实习算工科院校里面很不错的了,但出来之后,就发现美国孩子什么都会做,大家也感觉是应当的。
我组里的博士后,老板只给了一个铁箱子,项目是研究臭氧层,他自己设计元件,自己画图纸去工厂加工,能自己做的自己就做了,自己没法做的才请技工做,大大小小的零件再装起来,大概半年时间搭好一个模拟实验环境。还有学生自己做电子显微镜的,实验室里几大本的元件邮购手册,买了自己装,没有的元件自己设计去加工。

从那以后,我就感觉买现成的东西太逊了,自己做才是 GEEK 正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7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22:28:12 | 只看该作者

re:【经济学人】个人魅力课http://...

【经济学人】个人魅力课
http://www.ecocn.org/thread-71479-1-1.html

大多数人把个人魅力看作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你要么有,要么没有。身具个人魅力的人士生活格外多姿多彩,他们能提前获得升职,被很多异性追,而且很容易结识朋友。而其他人只好低下头,祈祷生活能善待自己。

但据奥利维亚·福克斯·卡本(Olivia Fox Cabane)看来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卡本女士是为财富500强公司的总裁提供个人魅力课程的专家。在她的新书《对个人魅力的认知误区:如何掌握个性吸引力这门艺术兼科学》中,卡本女士实际上是在阐释怎样交到朋友并影响身边的人。利用从认知行为疗法中总结出来的方法,她试图让读者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选择最佳方法,以及如何让该方法起到最大效果。

在接受《经济学人》的专访时,卡本女士谈到了如何量化魅力,奥普拉(Oprah)的吸引力和为什么在科学研究中魅力这一课题长期受到忽视(暗示:原因和希特勒有关)。

个人魅力可以量化吗?

这个问题相当棘手。所有人对于个人魅力的定义都不同。你可以把个人魅力看成让人们喜欢你、信任你以及想要去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的特质。我经常受到各方压力,希望我能设计出一种量化个人魅力的指标,但我不愿意这么做,因为这样的量化并不可靠。个人魅力是一系列行为总和的结果,而不是一种内在或是自然的特质。

你对个人魅力感兴趣有什么自身的原因吗?

老实说,是绝望把我推上这条路的。我在十八九岁时很不擅长社交,和人相处非常不自在,我当时意识到自己只有两个选择:或者我可以把自己放逐到一个荒岛上,有时想想这其实是个蛮吸引人的选择;或者我要找出一种方式来适应这个所谓人际关系的概念。这完全是被个人现实所逼的,我当时并没有更多的选择。

有魅力和受欢迎并不是同义词,但是两者是相关的。那到底是如何相关呢?魅力是获得欢迎的工具吗?

是的,魅力是受人欢迎的一种方式。地位是另一种方式。当然,魅力和地位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我对受欢迎这个课题其实并不太感兴趣,我的大部份兴趣更多的是在个人魅力这一课题上。受欢迎这一概念曾经被研究过,但得出的结果不如对魅力的研究具有突破性。个人魅力可以让人几乎无所不能。

这么说来个人魅力很危险?

如果你只想要是或不作为答案,那答案是肯定的,个人魅力绝对非常危险!就对魅力的研究而论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很有意思的时代。我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时,曾发现在5000份对领导力的研究中,只有区区不到30份研究和个人魅力相关。你如果想想个人魅力在商业里的作用就会意识到这么少研究涉及魅力简直荒唐。我开始着眼于研究为什么对于领导力这么关键的一个特质被忽视地如此彻底。许多人对于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理论,但是这些理论在我看来都不切实际,直到我遇见克莱蒙市彼得·德鲁克和伊藤雅俊管理学院(Peter F. Drucker and Masatoshi Ito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的依拉·杰克逊(Ira Jackson)我才恍然大悟。依拉告诉我:“听我说,德鲁克(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社会生态学家’)对于个人魅力的看法相当相当黑暗,因为对德鲁克来说个人魅力就等于希特勒,当然一定程度来看他的想法没错。”我们不要忘记一点:德鲁克的书籍在希特勒当政时被列为禁书,大批地被焚毁。对受德鲁克影响的一整代思想家来说,个人魅力等同于墨索里尼、毛泽东、斯大林和希特勒。他们这么想没错,个人魅力确实是这样的事物。很久以来这都是一个禁忌的课题,我们说的是整整三十年。

今年的美国初选过程中有无数的报道谈到米特·罗姆尼(Mitte Romney)给人感觉非常僵硬笨拙,以及这对他的民调数字产生了多大的负面冲击。那么笨拙是不是魅力的反面呢?

有时候是。但是我们得看看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他一开始非常非常缺乏魅力。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决定学习个人魅力,以创造一种斯蒂夫·乔布斯“形象”。像乔布斯那样一开始极端笨拙、腼腆、紧张、具书呆子气的人还是可以慢慢获得个人魅力。笨拙对于魅力来说是个阻碍,但还有很多形式的魅力不受笨拙影响。实际上,像是内向这样的特质有时候其实能赋予你确实的优势。

你给男性和女性的建议是否不同?

我给的建议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带来的特定问题,而不是他们的性别。我见到过的女性更常犯的一个问题是点头。另一个问题是过多的言语肯定。太多女性在谈话时过于频频点头,给人的印象是她们过于急切想要给别人好感。

那男性呢?

亲切是很多男性觉得表达起来非常别扭的一种感情。但是所有形式的个人魅力都需要一定量的亲切,这是需要加强的一个部分。

你的大多数客户都是来自商界吗?

我也为非营利组织的负责人进行无偿咨询。不过大多数客户确实还是商人。有一名客户是畅销书作家,但其他客户大多是首席执行官或是执行副主席。

你一起共事过的人中最富有个人魅力的是谁?

我的书其实提到他了,虽然出于保密原则在书中他的名字被改过了。他是一名董事长。和很多客户一样,他来找我咨询并不是要获得个人魅力,而更多地是想要调整自己对魅力的控制,以及学习怎么处理个人魅力带来的一些副作用。你必须学会什么时候解除个人魅力,也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要打开魅力,而且要知道应该使用哪一种魅力。再拿斯蒂夫·乔布斯举个例,他有一种个人魅力形式很受大家喜爱,但在公司内部很多人害怕、甚至憎恨他。

很明显,名人是已经经过魅力筛选的一个群体,但是有没有什么名人在你看来特别富有魅力呢?

真相会让你大吃一惊。他们可以在舞台和银幕上非常具有魅力,但是作为个人却缺乏魅力。如果你不需要接近周围的人,不需要打私人交道,要显得富有魅力是很容易的。不过奥普拉还是一个很正面的例子。你可以看到她在不同的时候用不同形式的魅力。你可以看到她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换,这意味着她理解何时该用什么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7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22:58:48 | 只看该作者

re:“个人魅力是一系列行为总和的结果,而不是...

“个人魅力是一系列行为总和的结果,而不是一种内在或是自然的特质。”

我感觉只有科学家会坚定地这么说,不过这句话是上面文章中最精华的一句,也是ABA和CBT的目标,剖开或利用自然特质,专注训练行为表达。

对人精来说,内在特质是什么,思维过程是什么,表达意图是什么,外人是很难看出来的,除非是更高段位的人精。一般人能看到的只有对方经过思考和训练的行为总和,经过心理学家专门训练的固然会更上一个台阶,但大多数人是由于天分比较高,喜欢琢磨,从实践中自己训练的。总之,都是训练的结果。如果训练量够大,最后运作的就是专业系统1,但前期改变行为模式的 CBT 过程,肯定需要大量系统2的参与。

非人精很容易认为人精的行为总和体现了自然特质,因为人精利用了非人精,特别是非人精系统1的特征,结果非人精就顺着人精的设计做出了对方预期的判定和感受,这也是文章中说个人魅力是危险的。
如果大众对张扬开始警惕,人精也会使用偶尔内向或笨拙的表现,让非人精产生信任感,并且在不同场合,变换不同的行为模式来达到最佳效果。

地位越高的人,对行为总和的训练越多,专业系统1和系统2越完善,也越可能,但越不应当被大众信任,特别是非私人接触很少的情况下。

秋帅当年对我说,行为训练是根本,因为你如果行为模式和NT一模一样,谁又会认为你是AS呢?
我说我本质还是AS啊。

不过现在我认为秋帅是对的,针对成年人来说。
人有两个,一个内在的自我认同,一个外在的表达。
给世人看的,应当仅仅是外在表达,而行为训练,就是做这个用的,关键是,是否能被训练出来。

不过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行为训练不应当是全部,思维训练依然还是自我认同,心理健康,职业能力和进行CBT的基础。
而行为训练的作用,就是融入社会。

行为训练有几个层次,模仿人精应当是最高层次。
最低层次是消去自伤等危险行为;其次是消去影响学习的自我刺激行为;然后是模仿文明社会的基本规范行为;然后是职业和简单交际环境的基本社交行为模仿。
一旦到了社交行为模仿阶段,对系统2的要求就会很高,要不CBT根本做不下去。
我估摸着AS如果到有能力模仿NT人精的地步,至少得35岁以上吧,系统2必须发达。
是否能模仿到位,就不知道了,骗人精肯定没戏,但学着人精去骗非人精,也许有那么点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7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23:36:12 | 只看该作者

re:我一贯不太相信NT的表达,除了特别亲近的...

我一贯不太相信NT的表达,除了特别亲近的人。
从历史经历来看是因为上当次数过多,在我系统2不发达,系统1也不发达的时候。

目前是另一个原因。
人精就不说了,太难琢磨。
对非人精来说,系统1也控制着表达过滤,特别是在社交场合。非人精的系统1可以是很完善的,虽然没经过后天训练,但应对日常问题相当精准和熟练。
也就是说他们的表达,其实自动就不会反映他们的本质特质。

想要充分了解一个人,只有在私人接触多了,各个方面的细节丰富了之后,对方特质才会更明显。

但有例外:
1.对人精来说,细节多了,可能也很难触及本质,除非遇到危机时刻,或者激烈的系统2辩论场合。
2.对系统2不发达的人来说,系统1因为过于相信第一印象,相信感觉,不愿意质疑自己的判定,虽然今后有大量后续细节进来,但系统1都可能会选择自动屏蔽,也就是说,第一印象是喜欢对方,那就一直喜欢下去,第一印象是不喜欢对方,那就一直不喜欢,第一印象给对方贴了标签,就不太容易摘帽。

我接触过的人精们都是发小,对家庭也知根知底,所以不存在怀疑对方人品的层面。
我知道他们见新人的时候,最关心的是人品,如果是技术人员比较容易放心,如果是Street Smart,就得小心提防,但表面上还不能让对方看出来。
人精之间的猜忌我看着都累,也学不来,东北人喜欢在谈判前喝酒,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关于人品的准确细节很难得到,合作过三五年的同事都有可能背后捅刀子,政治圈更是水深。

其实想想,无非也就是权力和利益。
我家的孩子们,还是希望做技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7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23:46:30 | 只看该作者

re:我喜欢 5568 楼的感觉,但因为带着俩...

我喜欢 5568 楼的感觉,但因为带着俩男孩子,还都聪明,知道命运给不了我们 5568 的悠闲,孩子们如果想往上走,我就得预备着,孩子们如果智慧到喜欢平凡,我就省点心。

不过对于人类学研究来说,5568 太简单了,还是人精更有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8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00:01:28 | 只看该作者

re:想了解系统1都会造成那些认知和判断偏见,...

想了解系统1都会造成那些认知和判断偏见,我这里有补充阅读材料。

人类误判心理
作者:查理·芒格(伯克夏·哈撒韦公司董事会副主席,沃伦·巴菲特的搭档)
本文是作者1995年在哈佛法学院的演讲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19957/answer/148567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6 07:5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