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璞儿爸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璞妈、璞爸和小璞

[复制链接]
521#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23:58:32 | 只看该作者

re:F版,演出的时候,我就在前排正中,您在我...

F版,演出的时候,我就在前排正中,您在我右前方2.5米处-那时候您的全副精神都在劲舞的闻森身上了:)
闻森出场的时候,老兄您欢快的笑容已经被老弟我nie了,想要照片,可以把mail悄悄我,呵呵

前面轮到您登坛说法的时候,我就坐在第一排,忽闪着不大的眼睛近距离景仰中。。。不过一来台上看台下,茫茫人海;二来估计您那时正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借秋实小弟弟的天籁之音“琴遁”,估计也顾不上往下看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2#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0:07:01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qi...

下面引用由[U]qingNan[/U]发表的内容:

    这几天与院子里的小朋友玩,我觉得在认知方面,不管是璞儿还是恒儿并不显得落后了。但在反应速度和关注主题方面,却是我们需要花大力气的。


恒妈说的极对啊,对于恒恒和小璞来说,我觉得关键是注意力。如果能有持续的注意力,从外界的主动和被动的学习才有可能实现。至于反应速度,我估计也是和注意力有关的--心根本不在这里,拽都没有拽过来,恐怕也很难有适切的、快速的反应吧。。。

共勉,一起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3#
发表于 2009-8-26 10:54:31 | 只看该作者

re:论剑的住宿一直是璞爸在忙活,我坐享其成却...

论剑的住宿一直是璞爸在忙活,我坐享其成却还接受了那么多的感谢,那天忙忙碌碌,竟忘记跟大家介绍你们,很是亏欠璞爸璞妈。
偏偏璞爸璞妈又是那样低调的人,认真地听讲座,微笑地注视着各位大侠,我所了解的你们都是很有才气很有能力的,却是这样谦逊随和,只计付出不计获取,只能在此深深地敬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4#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17:55:45 | 只看该作者

re:大S姐姐太客气了,其实主要是你在忙活,我...

大S姐姐太客气了,其实主要是你在忙活,我不过顺水推舟而已,其实没有做什么:)大家能聚会,是缘分,也是福分--能来的人有福了--我也是沾福的人,说亏欠,就远了。

至于后面的,过誉的过誉,超赞的超赞,不敢当的不敢当,一律表面微笑,心中窃喜,就当没有看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5#
发表于 2009-8-27 06:37:2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璞儿...

下面引用由[U]璞儿爸爸[/U]发表的内容:

F版,演出的时候,我就在前排正中,您在我右前方2.5米处-那时候您的全副精神都在劲舞的闻森身上了:)
闻森出场的时候,老兄您欢快的笑容已经被老弟我nie了,想要照片,可以把mail悄悄我,呵呵

...


你大概就是老朝我笑的眼镜男了,可是你要是不跟我说你是谁,我还是不知道你是谁,有照片给我啊,binfeng2000@hotmail.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6#
发表于 2009-8-27 11:43:45 | 只看该作者

re:我们来到青岛,很顺利地入住了,真的要再次...

我们来到青岛,很顺利地入住了,真的要再次感谢璞爸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7#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20:15:48 | 只看该作者

re:2009年8月29日星期六郭乃钰...

2009年8月29日星期六
郭乃钰
台湾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台安医院儿童发展康复中心
语言治疗组组长

会说的孩子比较快乐
--提升孩子的表述能力

课堂笔记

1        让孩子喜欢你,孩子才愿意跟你交流。
2        叙述事件能力的重要性(Narrative Skill)
2.1        叙事的内容包括
2.1.1        描述当下的时--最简单,眼睛可以见看见,有具体的情景提示;
2.1.2        描述过去经验或所见的事件--需要依赖回忆。
2.1.3        描述想象的意念、说故事、脚本描--最难,需要一个很好的组织架构
2.1.4        注意:需要一个先备的能力—对话
2.2        叙述事件的能力与语言发展的关系:叙事是一种运用语言的复杂认知活动
2.2.1        由记忆系统中启动与述说主题相关的知识;
2.2.2        选择适当的词汇或表达概念;问题现象:自言自语,情景无关的话。
2.2.3        将词汇依照语法规则结合在一起形成句子;问题现象:句子很短,或者句子颠三倒四。
2.2.4        考虑叙说内容的组织架构:起、承、转、合;问题现象,可能离题,也肯能不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完整的叙述。
2.2.5        注意:孩子的困难在哪里?是知识、词汇、语法(句子)、还是内容组织?孩子不会说,才会生气、肢体动作、发怪声等。
3        国内外相关研究(美国与台湾的经验)
3.1        叙事能力是正常儿童与学习障碍儿童学业成就最重要的预测因素之一;
3.1.1        美国与台湾孩子六岁才开始学习文字—六岁之前都是在发展听和说的能力,六岁之后才学习说和写;
3.2        儿童需要运用叙事能力与同伴互动、发展社会关系;
3.3        叙事能力不佳的儿童容易出现较多的情绪与社会互动的问题;
3.3.1        情绪问题与行为问题:这是影响孩子入学的最关键的因素。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
3.3.1.1        情绪问题:容易生气,生气时间长,影响生活与学习;
3.3.1.2        行为问题:对自身有伤害性、对社会有破坏性的行为;
3.4        学龄前幼童的叙事能力可反映出学龄时的阅读与书写能力;
3.4.1        通常,六岁前理解力好的,六岁后阅读能力会好。
4        各个年龄层孩子叙事能力的表现
4.1        前50个字词(有意义的词)的时候,才是真正说话的时间。2岁之前都算正常,2岁之后才算语言发育迟缓。
4.2        2岁,堆积方式
4.2.1        有一只狗,它在走路;有一只猫,他在走路;小弟弟在睡觉,妈妈在抱他;公交车来了,要上车;
4.2.1.1        一句一句,就像堆积木,没有逻辑,没有关联。2岁的孩子,会命名就可以了,看到什么就是说什么。通常名词为多,也有动词;
4.3        2~3岁,关联顺序方式
4.3.1        妹妹跟爸爸在一起,也跟妈妈住一起,爷爷跟奶奶住一起,还有三个小孩跟奶奶住在一起;
4.3.1.1        相似的词汇,“也”等关联词,围绕相互关联的东西在说。
4.3.1.2        你会忍不住问他:“然后呢?”来问他想说的主题。
4.4        3~4岁,初期核心叙事方式
4.4.1        我爸爸去上班,妈妈在家里睡觉。哥哥在玩玩具,我在跟小狗玩,他咬我,我一直哭,哥哥说怎么了,就叫它出去。
4.4.1.1        有时间顺序,有因果关系;
4.4.1.2        核心想讲“被狗咬了,没有人管我”。可以先做铺陈,然后说被哥哥救了。
4.5        4~4.5岁,非焦点性的连贯叙述方式
4.5.1        有一个人在走路,他那个女生,他走到她面前说:“嗨,你要不要去跳舞?”他们就去跳舞。然后回家了。然后还有两个别人来了,就说:“要不要去吃饭”,他们就去吃饭了。
4.5.1.1        开始叙述复杂事件。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而且是多件事情。很像流水帐。
4.6        5岁以后,焦点性的连贯叙述方式
4.6.1        从前有一个小朋友叫小波,他有一个小狗好朋友。他们喜欢一起去游泳。小波不会游泳,他就用游泳圈,但是小狗会游泳,他会用狗刨式……
4.6.1.1        聚焦,连贯,但是没有特别丰富的感情;
4.7        5~7岁,完整的叙述方式
4.7.1        一天,森林里面的小动物们要比赛放风筝。第一个是鳄鱼,他放一个很大的风筝,太重了……第二个,太轻了……
4.7.1.1        围绕一个主题,有逻辑、有总结、有情感(故事里面的情感,自己的情感),有丰富的词汇(大量形容词)。
4.7.1.2        亚斯伯格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卡在情感上。
4.8        7~8岁,叙事摘要;
4.9        11~12岁,复杂叙事方式;
4.10        13岁,叙事能力分析技巧;
5        故事文法结构分析:八大要素(我变成一只喷火龙!)
5.1        故事背景
5.1.1        很有以前有一只蚊子叫波泰,还有一只恐龙叫阿古力。
5.1.2        “从前啊……”这个就是背景,孩子通常也不会遗漏。
5.2        引发事件或问题
5.2.1        蚊子波泰最喜欢和生气的人的血,因为他们的血很好喝。他们在一起玩的时候,阿古力生气了,波泰就咬了阿古力一口。
5.3        内在反应
5.3.1        被咬到的恐龙很生气,于是嘴里冒出了熊熊的火焰。中午他想吃汉堡,结果一张嘴,汉堡就被烧焦了。恐龙很害怕。
5.3.2        孩子通常由于情感问题,往往不会注意到情感反应。
5.4        计划
5.4.1        恐龙想让自己的嘴巴不再喷火,就开始想办法。
5.5        尝试解决问题
5.5.1        他用水浇,结果没有用;
5.6        尝试后的结果
5.6.1        恐龙吓哭了,鼻涕眼泪一大把,结果居然把火熄灭了;
5.7        回应
5.7.1        从那以后,阿古力再也不生气了。
5.8        结束
5.8.1        从此,大家都喜欢那个叫阿古力的恐龙了。
5.9        注意:如果故事没有被分解的可能,说明故事可能太简单了。
6        提升叙事能力的策略
6.1        分析孩子卡在那一关?
6.1.1        语义:需要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讲述同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
6.1.2        逻辑与因果、叙述的结构:如果卡在2~3岁,我们需要教孩子因果关系、顺序关系。这块怎么教?例子:“先洗手,再吃饭。”也可以使用顺序图卡。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大量例子:“要出门了,先穿上鞋子。”
6.2        利用生活化的事件脚本
6.2.1       
6.3        引导故事文法:看孩子少了哪一项?以帮助他把故事讲得更完整
6.3.1        故事背景
6.3.2        引发方式
6.3.3        内在反应
6.3.4        计划
6.3.5        尝试解决问题
6.3.6        尝试后的结果
6.3.7        回应
6.4        陪同孩子重整组织每天的生活作息
6.4.1        生活计划表:图片或问题,让孩子照着说。先练习流水帐。因为孩子可以预期这一步何时结束,会有时间结束的概念,知道下一步的计划,也能避免情绪问题。
6.5        教导顺序因果的关系
6.6        按照操作的顺序,一边操作,一边描述
6.6.1        训练孩子边做边说;例如,洗手,洗澡,画画,玩橡皮泥,积木(搭城堡、搭公园等),过家家等;
6.6.2        可以是让他自己说,也可以跟他讨论。
6.7        以接句型的方式做引导
6.7.1        如何让他越说越多?问答是一种。但是问问题的时候,你得到的问题的答案都很短。
6.7.2        建议大家多用接句子的方式来引导。今天我们去……超市;结果……;我感觉……;最后……;
6.7.3        孩子的词汇量会增加,这个过程会形成一个完整的陈述。
6.7.4        接完之后怎么办?让他重复?错!你自己重复才对。或者换一个人来再重复一次这个故事。
6.8        利用重复情节以及重复的句型;
6.8.1        如放风筝:重复的放风筝,重复的结果(失败);通过重复的情节,练习复杂的句型。对复杂的句型,要靠多联系;第一个,结果,因为,所以;第二个是狐狸,结果风筝掉下来了,因为风筝太轻了,所以狐狸也失败了;
6.8.2        看图就能明白是什么情节的,是比较适合给孩子看的书。
6.9        逐渐抽离视觉提示;
6.9.1        陈述孩子没有看到的事情。运用顺序图卡。从三片开始。抽离视觉线索的方式是什么?从图卡,盖一张,盖两张,直到所有的图卡都拿走。
6.10        书籍的选择;
6.10.1        情绪语言;故事情节;
6.10.2        注意,字会局限孩子的表达。最好找英文的或无字的书。
6.10.3        例子:很棒的小老鼠偷蛋糕的故事。依次出现猫、狗、老虎、大象、老鼠妈妈。
6.10.3.1        重复性的;
6.10.3.2        押韵:“把我炒,把你变成大汉堡”;“赶快跑,千万不要被追到;”
6.10.4        例子:小老鼠吃果果。猴子、袋鼠、长颈鹿、犀牛、海豹;小老鼠每次模仿,屡屡失败,最后成功。
6.10.4.1        重复;
6.10.4.2        重复中有变化;
6.10.4.3        每种变化都有逻辑;
6.10.5        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可以进一步扩展和延伸,例如,小鸟;(上面这些书,北京有卖。)
6.10.6        例子:有声书:《眼镜公主》,歌曲和讲述。
6.10.7        例子:《喜羊羊与灰太郎》,可以教孩子,故事情节,每个小朋友的个性与特点,与生活结合起来。
6.10.8        例子:生活化的动画片。BBC《小小救生队》。
7        开启话题
7.1        停顿、等待
7.2        利用引言
7.3        示范
7.4        引导他人
8        实例分享:与强强的对话训练
8.1        拿书;老师:“看看我给你带了什么书?”指着书上的动物,孩子引起兴趣;
8.2        老师:你到了什么动物?生:“鸡”
8.3        老师:你在动物园还看到了什么动物?生:“两只鸡”
8.4        老师:还有呢?生:“熊”
8.5        老师:“啊?!(很夸张的声音)就这么一点啊?太少了啊!”
8.6        老师:“我知道了。”(稍加停顿)生:“小白兔。”
8.7        老师继续逼学生,给他一点压力。生:“鸟”。
8.8        生:“鸟的颜色。”老师制止,说:“我不想说鸟的颜色,我想说动物园里面有什么动物。”
8.9        师:“我知道……”(等待和停顿)生:“郭老师,你说……”(老师希望他问,这个也是求助的一种方式。)
9        维持话题
9.1        这部分没有讲。
10        提问回答
10.1        家长1:孩子五岁,生气的时候,会说相反的话。例如吃饭前想喝酸奶,不让喝。
答:孩子不会说:“我想喝,可是我现在不能喝。”要教会孩子如何把自己的情绪正确地表达出来。
10.2        家长2:孩子会说,但是不愿意说,怎么办?
答:“这是……;”多一些表情,或者夸张的声音。
10.3        老师1:孩子明知故问,怎么办?
答:孩子周围的环境,每一个人都问孩子:“这是什么?”明知故问。所以,不要再问了,要多陈述。语言的学习是从沟通开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8#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20:18:04 | 只看该作者

re:可惜word里面的格式,在html上面都...

可惜word里面的格式,在html上面都看不到了;
更可惜的是,昨天没有赶上飞机,错过了今天上午的培训,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9#
发表于 2009-8-29 22:33:28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小璞爸妈,好东西,收藏喽!

谢谢小璞爸妈,好东西,收藏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0#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17:27:34 | 只看该作者

re:1 颠倒黑白的小璞早晨起来,妈妈带小...

1        颠倒黑白的小璞
早晨起来,妈妈带小璞洗脸刷牙。洗手的时候,小璞偷偷舔了一下香皂,然后偷偷看着妈妈笑!
妈妈很惊讶,心想:“这不是《大卫不可以》里面的情节吗?!”于是问:“你是不是在学大卫啊?”小璞:“是啊。”
璞妈:“香皂能吃吗?”小璞嘿嘿两声,不正面回答。
璞妈换了个角度:“大卫是好孩子还是调皮的孩子啊?”小璞坚定地回答:“好孩子!”
璞妈一想,也对,不能说大卫就是坏孩子啊。于是又问:“那大卫是不是个调皮的孩子啊?”小璞答:“不是。”
璞妈十分诧异,以前不这么说啊,今儿这是怎么了?又问:“如果大卫不调皮,那为什么大卫的妈妈老说‘大卫,不可以’啊?”
小璞答:“妈妈说错了,大卫(要)咯吱妈妈。”(注:璞妈和小璞玩儿游戏时,如果说错了,就要被咯吱。)
璞妈愕然--这世道,黑白颠倒的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1#
发表于 2009-8-30 17:51:5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发表于 2009-9-7 18:14:10 | 只看该作者

re:许久未更新,帖子都沉到底了,呵呵。...

许久未更新,帖子都沉到底了,呵呵。

    感觉小璞最近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加,越来越有主见了,记录几则。
    1、周末去超市给他买牙膏。小璞自己看上一种牙膏,璞妈又推荐了另一种,小璞明确表示,“不要这个,要那个。”买牙刷时也同样如此,明确地有自己的好恶态度,且很坚定。拿了一种小青蛙的牙刷后,又看上一种送玩具小汽车的牙刷,璞妈说:“这个小汽车的恒恒妈妈送给你过呀。只能买一个牙刷。要这个,就得把小青蛙的还回去。”小璞恋恋不舍地又看了一眼小汽车的牙刷说:“这个我们家还有呢。要小青蛙的牙刷。”最喜欢的小汽车呀,居然自己就把自己说服了。
    2、对路边的植物开始有点儿兴趣了,去加课的路上,小璞经常主动会去摘几个狗尾巴草拿着玩儿。又一次,拔了好几颗都又扔了不要,还在继续拔,璞妈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答道:“这个太短了。我要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3#
发表于 2009-9-7 18:21:47 | 只看该作者

re:盼着妈妈退休 自打...

    盼着妈妈退休

    自打知道爷爷奶奶之所以能一直陪着小璞,是因为退休了的缘故后,小璞就一直惦记着妈妈退休。
    星期天的中午,小璞想起了下午璞妈就要离开回京的事儿,就说:“星期天下午妈妈就退休了,就不离开我了。”
    璞妈:“妈妈也很想退休陪着你,可是妈妈还没到退休的年龄呢。”
    小璞黯然:“妈妈的老板不让妈妈退休。”(这是璞妈曾经和小璞说过的,牢牢记住了。可怜璞妈的老板就这样成了“替罪羔羊”了。)
    璞妈:“退休了,妈妈就老了,就会长很多皱纹,变丑了,你愿意妈妈变丑吗?”
    小璞:“我不愿意。”
    过了一会儿,小璞凑过来,说:“妈妈,你有没有白头发呀?”还惦记着我老的事儿呢。
    璞妈:“你检查检查有没有?”
    小璞认真看了看:“没有。”
    正好奶奶进来,小璞又凑过去:“奶奶有白头发吗?”
    然后一遍扒拉着奶奶的头发,一遍说:“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4#
发表于 2009-9-7 18:33:29 | 只看该作者

re:你的钱就是我的钱...

    你的钱就是我的钱

    周末带小璞去超市买牙膏的路上,碰到了董老师。
    董老师是个认真而又真诚的老师,每次碰到了都要聊几句,并且给我们提出很多特别有益的建议。
    董老师:“小璞,你去哪儿呀?”
    小璞:“我去易初莲花超市。”
    董老师:“你去超市买什么?”
    小璞:“我去买饮料和冰棍,不买别的了。”(都是自己爱吃的,呵呵。)
    董老师:“你有钱吗?”
    小璞:“有。”
    璞爸璞妈对视了一眼,小子你哪儿有钱哪,口袋里空空如也。
    三人一起追问了一句:“你的钱在哪儿呢?”
    小璞:“在妈妈的钱包里。”---高人啊,你的就是我的。
    董老师好奇地又问:“你妈妈钱包里是你的钱,那你妈妈的钱在哪儿呢?”
    小璞:“在爸爸的钱包里。”
    好孩子,还是和妈妈亲那,好歹给妈妈保住了一个钱包。爸爸就成了彻底的穷光蛋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5#
发表于 2009-9-7 18:37:41 | 只看该作者

re:从雨时妈妈的地里淘来的好东西,谢...

    从雨时妈妈的地里淘来的好东西,谢谢啦。

火马智力乐园郭釢玉医生语言功能专项评估检测咨询记录
   2009年8月10日
  (根据郭釢玉医生讲评录音及评估报告整理)
   雨时。评估时6岁7个月,与同龄的孩子做比较。初步诊断结果:
   1、语言表达发展不良。
   2、沟通互动不良。


语言\言语\沟通发展分析
   (一)语言能力分析: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幼童需要两者并进发展才能在6岁前习得基本语言概念,并以语言作为学习其他知识的主要工具。
   雨时的语言能力整体分数(学前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PLS)(注,评估报告上有常态分布图。)雨时的分数刚好在中间值超过一点。代表她的整体语言能力在正常范围里,赢了55个。目前该功能发展处在良好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与该年龄同侪的发展相当)。
  1、语言理解:语言理解包括词汇理解、句型理解以及事件理解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不佳可能使幼童无法听懂他人的话语,间接导致沟通效度不良。因而出现答非所问以及语意曲解的情形,并伴随有情绪以及行为问题,进而影响入学后的阅读学习表现。
   雨时的语言理解分数。往后一点,但还是属于正常范围。赢了38个。目前该功能发展处在良好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与该年龄同侪的发展相当。
   再细化。
   A、看语言理解中的词汇理解能力。雨时的词汇理解很棒。赢了93个。问题又出来了,明明懂得那么多词汇,为什么语言理解的整体分数拉下去了呢?我们再往下看。
   B、语言理解中的句型理解能力。幼童对句型理解能力发展顺序为:0-1岁可以理解单词(例如:嘴巴),1-2岁可以理解简单句(例如:爸爸在骑车),2-3岁可理解复杂句(站着的妈妈有头发),3-4岁可理解复合句(例如:爸爸吃饭的时候妹妹在看电视),4-5岁可理解连接词复合句(例如:因为妹妹没有球,所以她抱走了一只猫)。
   雨时目前的句型理解能力还算可以,相当于6岁6个月。没有词汇理解那么好。
   C、事件理解能力。幼童对事件的理解发展,3-5岁可以在没有具体提示下理解简单事件(例如:弟弟和妈妈要去游乐园玩,他们想坐火车去,爸爸就开车送他们去火车站)。5岁以后可以在没有具体提示下理解复杂事件(例如:我家门前有一条大马路,以前这条大马路很干净,但是自从大家乱丢垃圾之后,就变成一条肮脏的道路了。隔壁邻居张妈妈是一个热心的好人,她看见这个样子以后,立刻请了许多清洁工人把所有的垃圾都运走,并且贴上告示要大家爱护环境整洁,以后才能持续保持干净)。
   雨时理解这两个故事得的分数5/5=100%。(当时郭医生就上面两个故事讲完后提问,每个故事5个提问,全部对了,就是100%)。雨时对事件的理解能力的发展符合该年龄幼童的表现。
  
  2、语言表达:语言表达包括表达词汇量、句法架构以及叙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佳可能使幼童无法将自己的意见完整陈述出来,间接导致沟通效度不良,因而出现不爱说话以及有苦难言的情形,并伴随有情绪以及行为问题,进而影响入学后的书写学习表现。
   雨时的语言表达整体分数。赢了79个。目前该功能发展处在良好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与该年龄同侪的发展相当。
   A、词汇表达能力。雨时的词汇量良好,显示个案口语表达内容的词汇变化量与丰富性可达沟通需求。
   B、句型表达能力。雨时相当于6岁6个月的发展标准。
   C、叙事能力。
  故事文法:完整的故事文法内容包括:故事背景(例如:有一天,有一个爸爸带着一个小弟弟自己划船到湖中间钓鱼)、引发事件或问题(例如:爸爸钓到一条大鱼,可是大鱼力气很大,爸爸用力拉,弟弟也帮忙用网子捞鱼,可是根本没办法,不小心船翻了,爸爸和弟弟钓到河里了)、内在反应(例如:湖水很深,爸爸和弟弟都不会游泳,就快要沉下去了,真危险)、计划(例如:岸上在玩球和跳绳的是哪位小朋友看到了,赶快想办法救人)、尝试解决问题(例如:岸上的小朋友把跳绳丢到湖中间,让爸爸和弟弟抓住绳子,再把他们往岸上拉)、尝试后的结果(例如:岸上的小朋友把爸爸和弟弟救上岸了。真是千钧一发,没有人受伤)、响应(例如:大家都很高兴,爸爸和弟弟向三位见义勇为的小朋友道谢),结束(例如:所以以后划船去湖里钓鱼要更加小心,一定要穿救生衣,才不会有类似事件的发生)。
   雨时在看图描述这个故事时,可以描述(故事背景6/7),引发事件或问题6/8,内在反应0/4),计划2/7,尝试解决问题2/3,尝试后的后果1/2,响应0/3,合计陈述17/37个故事重点内容。其中较缺乏内在反应、计划、响应、结束。些微容易导致叙事内容的不完整。
   故事结构:目前雨时描述的故事结构属于非焦点性连贯方式。尚无法达到焦点性连贯。故事结构发展约达5岁的发展标准,略微落后该年龄幼童的表现。

  (二)沟通能力分析:沟通互动不良可能使幼童说话不着边际或用语不恰当,导致人际关系不佳,间接导致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因而出现固执己见以及不会变通的情形,并伴随有情绪以及行为问题,进而影响在团体活动中的参与度与适应性。
   根据行为观察,雨时沟通方式以口语为主,在沟通功能上可以表示情绪,表达需求、表示拒绝、传达讯息,但缺乏社交互动的适切性,对于熟悉的沟通者沟通意图较为主动。但是不同的沟通对象有不同的改变,沟通效度尚可。但只有熟悉沟通者可以全部理解,一般互动对象约可以理解80%。

  (三)言语能力分析。
   1、噪音、音声表现。根据音声知觉评估,雨时音质正常,一般日常生活对话音量正常。但是可能由于描述的内容不熟悉或自信心不足而偶有音量略微过小的情形。音调适当,相较于同龄幼童属正常的音声表现。
   2、言语流畅度表现。正常。
   3、音声/语音共鸣能力。雨时在说话发生时不会使用鼻腔共鸣。
   4、构音/音韵发展。雨时的语音清晰度良好。
   5、口腔功能。正常。

   语言/言语/沟通能力初步诊断
  1、语言表达发展不良。(差距在叙事能力的表达)
  2、沟通互动不良。(差距在亲疏关系的沟通)。

居家活动建议:
1、语言表达训练。
   一、增加词汇变化量。在学龄前表达使用的词汇多寡可以预知学龄后的知识学习表现。在孩子还没发展出大量词汇时(3岁前),教导孩子可以利用手势动作结合单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意见。将可以有效增加词汇量。
  词汇量的广度与生活经验的丰富性息息相关。藉由各种环境中有系统的多变刺激,可以让孩子习得各种概念以及各个领域的词汇,并且在自然对话情境中引导孩子练习说出来,不管正确与否都应给予正向回馈,或是示范正确的词汇运用方式。
  在还是出现词汇不足所导致无法顺利说出自己的意见时,可以以提问的方式给予协助,例如:今天是不是有跟小朋友玩?是玩车子还是盖房子游戏?让孩子还是可以藉由问题中词汇的提示练习在回答问题中词汇模仿的运用。
  二、增加句长。在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后,可以在日常生活对话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丰富的陈述内容,最后辅助将讯息整理成复杂完整句型后,示范一次正确的说法,最后再引导孩子说出。例如:你今天在学校吃了什么东西?今天有吃饭还是面?是干面还是汤面?是里面放有很多牛肉的牛肉面吗?会不会太辣?好吃吗?-------所以,你今天中午在学校吃了一碗有一点点辣的牛肉面喔!所以你去跟爸爸说你今天在学校吃了什么。如果孩子仍然感到困难。可以以接句型的方式先让孩子练习句型结构。例如:今天(在-)学校吃了(一碗—)(一---点点辣(的---)牛肉面。并且在尝试练习后给予立即的赞赏,避免过度的给予修正。
   可以经常利用开放式的问句让孩子练习连接词复合句的运用,例如:为什么妹妹一直在哭?——(-因为--)刚刚妹妹想要开门出去玩,(但是)奶奶说不能去,(所以)他就很生气的一直在哭。家长也可以给予其中可能运用到的连接词提示,引导孩子可以使用较长的句型来回答开放性的问题。   
  三、提升叙事与说故事能力。叙事能力的提升与阅读习惯建立有关。除了增加亲子共读的良好经验以外,可以让孩子练习在倾听并理解故事后,在故事重点提示下看图描述故事内容,若是在过程中出现偏离主题或是细节陈述不完整的情形时,家长可以辅助适度给予拉回,并且让孩子可以补充说明。给予多次的正向练习后,将可以建立完整的故事文法架构。
  针对年龄较大的幼童,可以直接以具体重点的方式教导孩子故事文法的重点,让孩子了解在陈述事件以及故事中,应该清楚说明“人事时地物”以及发生事件的原因以及经过,在事件转折的细节上也需要详加说明,否则可能让听者无法完全理解,需要额外以提问回答的方式辅助听者厘清。
  家长可以利用观看卡通影片或是电影动画的内容,在观看时利用放映机的暂停功能,将影片内容依剧情演变分为多个小段落,在观看每一段落后给予暂停,请孩子练习自行重述出前一段落的影片内容,家长可以藉此解说并且厘清孩子曲解的概念,在完整陈述后才给予继续观看。可以作为正向增强的奖励。
  每天都建议利用固定的亲子相处时间与孩子讨论当天发生的事件以及特别事项,家长可以作为主导的角色。先告知孩子自己当天的作息以及心情。让孩子有模仿的参考架构。尔后在提供情景让孩子魔方陈述的方式:例如:我今天上班的时候身体很不舒服,还一直流鼻涕喔。你呢?----我今天去学校上课没有这样,但是我跑出去玩的时候不小心跌倒了。

2、沟通能力训练。
  一是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照顾者需要先观察孩子的个别能力,选择有效的沟通方式进行教导。例如:手势动作、图片或是文字。而非一味的要求孩子只用说话的方式来沟通。可以在孩子发展出口语能力前先让孩子学习其他替代的方式,并且是孩子自己也喜欢的方式,并且作为有效的沟通模式,在沟通模式建立后便会逐渐增加沟通动机,提升孩子想要主动模仿的能力,对沟通产生兴趣,才能引导孩子想要模仿语言,进而转变为口语方式的沟通。
  在选择沟通方式时,可以先观察孩子对什么有兴趣,如果孩子喜欢大动作的肢体游戏,可以在肢体互动游戏中引导还自建立手势动作沟通的方式;如果孩子喜欢看书或是相片,可以再初期阅读活动中引导孩子使用图片交换的方式沟通;如果孩子喜欢观察简单符号,例如商标或是数字,也可以就此建立简单文字沟通的方式。然而无论选择何种沟通方式,都需要在情境中配合语言刺激的输入,并且在教导中也一边给予机会引导孩子模仿口语,让孩子可以将口语与其他沟通方式合并运用,才能达到更有效的沟通,并且间接建立口语的沟通方式。
  二是增加沟通功能。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功能包括:控制、表态、传达讯息、表示想象力。在生活中制造可以表达不同沟通功能的情景,(如戏剧表演游戏)并且为孩子示范适当的方式。让孩子可以类化到其他的沟通对象。
   控制代表运用沟通的方式取得对环境以及沟通对象的主导权。例如:命令、威胁、拒绝、争论----等都可以作为控制的形式。控制行为能力与孩子是否可以在该行为后得到正向的增强有关。若要教导孩子正确的控制方式,照顾者必须清楚自己的底线,并让孩子清楚哪一种方式是错误的控制行为,而哪一种方式才是有效的控制行为,才可以避免孩子发展出错误的沟通控制权。
   表态则是表达情感以及对于他人情感的接受给予回报,例如:尖叫、告密、不赞成、责骂----等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由于中国人过去思想以及文化情感都习惯不擅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孩子很少有示范者可以模仿以及学习的对象。所以照顾者首先要每天都想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情绪。例如:我今天买到了一件便宜的衣服,真是幸运。刚刚我不小心把雨伞忘在车上了,真烦!尔后在孩子出现情感的当下引导或是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情感:例如:弟弟抢不到玩具很生气,弟弟好想玩那个玩具哦!
   传达讯息是沟通中最基本的行为。例如:陈述事实、询问、回答、命名、展示、解释、承认事实----等都可以作为传达讯息的形式。要让孩子提升传达讯息的广度。照顾者首先要成为孩子的沟通对象,先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喜欢的事物,避免使用上对下的命令方式,而改采对等式的沟通伙伴关系,并且静心的等孩子把话说完,形成两者间的沟通默契。
   表示礼貌是为了保持社会关系并增进交流。例如:问候、使用合于文化背景的俏皮话,表现礼仪----等都可以作为表示礼貌的形式。在生活中照顾者应该多带孩子到其他社交圈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对象,示范并让孩子了解对于不同亲疏的关系应该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当孩子的表现不恰当时以修正取代责骂。并且告知对方给予孩子较大的包容和协助,让孩子可以在修正错误的经验学习到与人应对的方式以及社交性礼仪。
   表现想象力是属于各项认知表现的一环。例如:表演、思考、解决问题、说故事等。都可以作为表现想象力的形式。可以藉由绘画、劳作、歌唱演奏以及故事改编的活动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并且建构自己的异想世界,给予孩子创作的空间,在开放性的活动中若表现出小小的变化,照顾者应该敏锐的观察出来,并且给予立即的正向鼓励。
  三是提升沟通意图。沟通意图的培养需建立在各项需求的无法满足。照顾着需要提供孩子无法完全自我满足的沟通情景,并且适时以假装不懂或是不急于立即回应的方式引发满足他所有的需要,并且不要再孩子以拉手方式要求时给予相应,让孩子主动以眼神注视沟通者时,才表现出了解的意思。
  四是提升沟通效度。沟通效度的提升将以上沟通方式、沟通功能、以及沟通意图三者关系建立连接。此外,孩童的互动除了语言的教导与沟通外,更要强调其他非语言性的互动沟通。在于孩童互动时/前,须要求孩童有眼神接触与面对面行为后,方开始进行口语互动。
   可观察孩童的行为,找出其他非口语沟通的可行管道,诸如特定姿势、动作、手势、位置、甚至声音等等。诸如有些孩童害怕时会以搓手表示。行为种类与意义视不同孩童个别而定。但藉由对于行为的观察与了解,可以帮助照顾着与孩童间的沟通与互动,并进而引导与改变其沟通行为与模式。
  促进孩童主动表达频率,藉由先前教导之词汇、发音以及辅助手势,经常与普遍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互动之中。尽量避免过度保护或预先猜测的协助动作,务必要求孩童清楚表达之后(口语、手语等并进)方才给予并满足其要求。   
若孩童在手语清楚表示之后但唯有主动之口语表示时,可回应孩童了解其意思,并再次示范标准的沟通模式(含口语和手语)并鼓励孩童务必要模仿发音(能主动发音为主要,能否正确发音为次要)。
  
  3、社交互动发展
   一、改善生理与智力发展与成熟程度。身体机能与动作行为受到限制或发展迟缓等等,都会影响个人的自我概念发展与同伴们的接受程度。而认知能力更直接影响儿童的观察、分析以及模仿他人行为的进程发展。此外,语言功能的提升与发展亦可增加儿童游戏的复杂程度,加深孩童与他人沟通的品质。
二、强化自我概念。儿童对自己的感觉与信念会影响着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与成果。建立个人的重要性与成就感能促使孩童更主动自信地与人交往,而藉由培养孩童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使他们能更有效地解决社交互动上所出现的种种问题。
  三、增加与同侪的相处经验。孩童会藉由在日常生活中与其他同侪的接触经验,透过观察、模仿以及冲突等过程、快速且有效地学习到各种社交的技巧。而藉由与兄弟姊妹们的生活共处,亦可促使孩童学习如何相互照顾、妥协、忍让、以及分享等能力;此外,藉由与同学、朋友的交往与互动,更是孩童学习轮流、遵守规范与认识社交礼仪的大好机会。
   四、合理的期待与要求。父母为孩童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者,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期待以及对孩童的照顾与限制,都会影响孩童的社会经验取得与社交行为发展。父母必须依据孩童的发展进程,逐渐给予机会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使他们学习照顾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并遵守社会常规。
  五、照顾者的良好示范。学校与家庭都是教导孩童成熟行为的理想场所,照顾者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孩童的管教者以及发展行为认同的对象,照顾者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的感情、态度、行为以及问题解决技巧等等,皆是孩童模仿学习与潜移默化的重要对象与素材。

郭釢玉医生讲评录音整理:
  日常生活中要多用戏剧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她。当然不是娃娃式的角色扮演,而是真的进入那个角色里面,真正的投入。可以用DV拍下来,促进她自我修正的类化。
  不是让她仿说,而是让她感觉自己在当下应该怎么说。增加她社交互动的成功。用提示,不要太多指导语:“如雨时你怎么说。”不要这样子,要像一个小天使一样,在她耳边说话。使她能自己知道当下该用什么语言取得社交沟通上的成功。
  常找几个包容心强,人格特质比较友善的伙伴来发展亲密关系。送一点糖果,鼓励她们帮助雨时,成为雨时的好朋友。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要象一个大姐姐一样,让小伙伴觉得跟雨时妈妈在一起有好处,有吃的,有好玩的。要尽量在她的班级当中找一个,最好是两个小伙伴,做这些亲密关系的培养。
  亲友不太合适。因为太了解她。

郭医生回答我的提问:
  一、雨时总是以我们说她的话来反驳。比方说我说她乱画,她立刻说:你乱画!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教她表达?
  郭医生:这是她反驳的方法。她理解的“你乱画”是为骂人,而不是把这话与事件联系起来。你就这么说:“我没有乱画啊,你看。是你才在本子上乱画了!”她自己会知道,你确实是没有乱画的。你要把话语与事件联系起来。让她明白。

  二、雨时越急越不会表达,有时啪的把东西扔了,人跑走了。这时可不可以象小天使一样在她旁边教她怎样正确表达?
  郭医生:情绪来的时候教语言很难教。负面情绪来的时候,要待她冷静下来。冷静下来后再为她修正。

  三、雨时常常以问的方式来期待我们说出她想要说的话,实际上她自己能表达出来。比方说她摔了一跤,不直接告诉我:妈妈我摔了一跤。而是说,妈妈我刚才怎么啦?然后等待着我说,你摔了一跤。这是为什么?
  郭医生:是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总是以问话的方式开启话题。开启话题的方式很多。不要总是问问题。要改变。(后来我仔细听了一下我们的录音,确实,不论是我还是雨时爸爸,还是家人,大多都是以问问题的方式和雨时开启话题的。所以她学会了这样)。

  四、怎样和雨时聊天。
  郭医生当场示范。
  郭;哎呀我们不是昨天有去海底世界吗?嗨,听说你有去海底世界啊?
  雨:是啊。
  郭:雨时请坐,我想跟你聊。你的衣服很漂亮呢!
  雨:还是我在新化买的呢!
  郭:啊,新买的。(郭医生没听懂)我喜欢上面的蝴蝶结。在衣服上面呢。
  雨:是可以拆开的。
  郭:可以拆开的吗?我不知道。我看看。不行啦,你乱说,是缝死的了。
  郭:听说,你有去海底世界啊?
  雨:有。
  郭:真的,我好想去啊。
  雨:是啊。
  郭:一定很好玩啊。
  雨:当你去到海底世界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大的海底隧道,你就会说:哇,好漂亮的海底隧道啊!
  郭:海底隧道啊,我没有去看过哎。我看看。可是我工作要到六点以后。六点以后!可是六点以后很晚了,关门了怎么办?
  雨:下午。
  郭:可是下午我没空吗。
  雨:可是你可以去跟人家请个假。
  郭:对了,我可以去跟人家请个假,这样我就可以去了。你真棒,给了我一个好主意。谢谢你,我的好帮手!
     唉,我好烦恼啊。雨时,我好烦恼啊。
    我烦恼的是,即使我可以去海底世界,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啊。谁可以教教我啊。墙壁?
  雨:(不知所措,不知该怎么安慰郭医生)。别。
  郭:啊?桌子?她吗?妈妈你可以教教我。
  我接话:我也不知道。
  郭:雨时怎么办啊。
  雨:你可以搭一辆车啊。
  郭:我不知道哪种车。地铁吗?哎呀,雨时你想睡了吧。
  雨:不是。
  郭:来吗,原来是坐地铁啊。坐到---坐到---坐到----坐到睡着。
  雨:不是。
  郭:坐到----坐到----雨时,你不喜欢我了,你一定不爱我。我那么喜欢跟你聊天。坐到哪呢?你知道吗?你知道坐到哪呢?
  雨:目的地。
  郭:我知道了,坐到海洋世界的目的地。坐地铁,到海洋世界的目的地。我知道了,下午我去请个假,出门搭地铁,然后坐到海洋世界的目的地。就可以看到你说的海洋世界的隧道了。
  雨:是啊!
  (非常高兴与郭医生击掌庆贺)

  郭医生又当场示范了一些另一个主题聊天活动。
  郭医生评价:跟雨时可以很轻松的聊的,因为她脑袋里有东西。尽量引导她说,即使她总是是啊,好啊也可以。量要大,要多。这样日积月累跟人家的沟通才会改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是觉得听郭医生的语言讲座及后面的语言评估讲评,收获是非常大的。给我释疑解惑,并且大大纠正了我曾经的错误方式。改变起来我还非常不适应。但正是因为听了讲座,我才开始懂得如何选择故事书。完整的故事文法应该是怎样子的。在讲故事的时候我要如何更多的引导雨时互动并看图讲述。而以前,我还困惑过雨时能识字了为什么不自己看字,只是看图。但现在,我觉得看图未尝就是坏事,至少这样可以增加她的理解。论剑回来,我们每天讲一本《鼹鼠的故事》,都是以接话或者停顿的方式讲完的。讲完后,雨时基本上能自己阅读并且能在偶尔提示下复述出故事的主题。我收获最大的还有如何与雨时聊天。郭医生现场示范让我启发很大。感谢郭医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6#
发表于 2009-9-7 19:06:43 | 只看该作者

re:小璞也刚刚做完了语言评估和身体资...

    小璞也刚刚做完了语言评估和身体资源评估,上个周末拿到评估报告,总体结果还不错,比较充分体现了小璞这半年来的大幅进步。特别感谢以琳所有关心、爱护、教导小璞的老师和食堂、看门以及负责清洁的阿姨们和爷爷们,感谢认真负责的朱阿姨,还要特别感谢小璞的爷爷奶奶,尤其是因为青岛潮湿的天气,腿疼得下不了床,但却仍然坚持对小璞的训练和游戏互动的奶奶。有了你们, 才有了小璞的今天。
    偷了个懒,直接从雨时妈妈地里拷来了雨时的评估结果,还有雨时妈妈详细的记录和深刻的领悟。雨时妈妈记录的非常细致,没有什么太多可补充的了。就把一点自己感觉体会最深的一点心得,和各位XDJM共享一下。
    郭医生在讲座时,曾经讲到过,培养沟通能力最重要的形式就是对话,家长要特别注意和孩子尽可能多的发展对话,这样会对孩子的语言能力有较大提升,也才真正能够满足交流的需要。在听讲座时,听到了这段话,当时璞妈自己感觉还是比较注意和孩子的交流沟通的,也能够维持一些回合。但是实际上,对“对话”的真正涵义还没有深刻的理解。
    评估时,郭医生给我们做了对话的示范,才让璞爸璞妈真正悟了何谓“对话”。和给雨时妈妈做的方式类似,内容是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境做的。璞爸璞妈的体会,最核心一点,就是家长尽量要减少问句,而是像聊天一样说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自己遇到的问题,通过“间接”引导孩子来介入,让他来主动发表他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一来一往,才是真正的交流和沟通。家长提问、孩子回答的被动沟通方式,这种一问一答不是真正的沟通。结合具体环境和对方的情况,让孩子能够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感受,这才是生活中真正的沟通。能不能让孩子主动沟通,很多时候就要靠家长去创造一些情境,去真正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游戏。这其中,要注意保持足够的灵活性,而不是讲解式的灌输和固定的答案。(具体沟通形式,请参见郭医生和雨时的对话)
    要做到这点,真的很难。这几天,璞妈发现经常不由自主就会采取提问+考试的方式去和小璞讲话去了,但是要真正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必须要学会这种对话方式。首先要改进和提高的,是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7#
发表于 2009-9-7 21:48:4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8#
发表于 2009-9-7 21:54:44 | 只看该作者

re:璞妈、璞爸很会教呀,还有那个朱阿姨,虽然...

璞妈、璞爸很会教呀,还有那个朱阿姨,虽然只帮我带过一天乐,我的同屋说:如果让朱阿姨带乐,肯定比我带进步还大,唉,我是真的不会教,还不知回去怎么办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9#
发表于 2009-9-17 10:07:21 | 只看该作者

re:璞妈,小璞做完评估就要从以琳毕业回家了吗...

璞妈,小璞做完评估就要从以琳毕业回家了吗?小璞的进步太大了,还是你们操作的好啊,全家人的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0#
发表于 2009-9-17 11:21:04 | 只看该作者

re:一天中午,小璞推开网络中心的门,对着张建...

一天中午,小璞推开网络中心的门,对着张建说:你好好工作吧,我不打扰你了,但是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期望哦!
网络中心的老师们爆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4 21: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