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pastryj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依依宝贝--不求惊喜,只求坚持!

[复制链接]
1881#
发表于 2009-7-13 16:15:56 | 只看该作者

re:那天依妈讲到自家的训练情况维文爸爸就只往...

那天依妈讲到自家的训练情况维文爸爸就只往我看,我知道他的意思是:人家的训练计划是这么详细,强度是这么大呀。

真的很惭愧很心虚,向依依妈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82#
 楼主| 发表于 2009-7-13 16:44:30 | 只看该作者

re:一个正常孩子的家长看了这些,说了一句话:...

一个正常孩子的家长看了这些,说了一句话:你这样是不对的,你把自己全部献给孩子了,你还是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的。

我知道她应该还有另一句话,即使你把生命给她,能改变多少呢?

是的,如果我不在圈内,如果我在外面我也一定会这么看..这是理性的,这是对的。我知道。

但就是因为我在圈内。我没办法放松,完全不能。她是我的孩子,唯一的孩子,也许我可以再生一个,但,她只有我,如果连我都不能全力的对她,那她怎么办。当然,我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我再不尽力,那不是距离越来越远。

这条路有好几层,自立,半自立,自理,半自理,家庭与社会共同养护 ,家庭单独养护。。。  我们都希望向上再向上一层。别人也在努力着,她们在希望制造出麻省的,我们也在努力着,但我不认为我们的努力比别人的没意义。

亲爱的孩子,如果我不能给你更多的资源,至少,我可以给你,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83#
发表于 2009-7-13 23:30:21 | 只看该作者

re:依依一直都在进步着,依依妈也一直是圈子里...

依依一直都在进步着,依依妈也一直是圈子里最努力的妈妈,在你的爱心,恒心下,依依会继续向前进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84#
 楼主| 发表于 2009-7-14 12:26:08 | 只看该作者

re:有同志批评我了 说我写贴太多浪费时间...

有同志批评我了 说我写贴太多浪费时间  命令我少写多做 于是我要停笔一段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85#
发表于 2009-7-14 12:39:15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pa...

下面引用由[U]pastryjing[/U]发表的内容:

一个正常孩子的家长看了这些,说了一句话:你这样是不对的,你把自己全部献给孩子了,你还是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的。

我知道她应该还有另一句话,即使你把生命给她,能改变多少呢?

是的,如果我不在圈内...

我想当我们的孩子一步一步上台阶时我们也会有成就感的,就像别人的孩子考到好的大学一样。望依依妈多享受一点可爱依依到来的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86#
发表于 2009-7-14 22:47:07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pa...

下面引用由[U]pastryjing[/U]发表的内容:

有同志批评我了 说我写贴太多浪费时间  命令我少写多做 于是我要停笔一段时间



呵呵,还好啦,你都在上班时间写的,占用公家的时间。
到了周六周日一般都见不到你的身影,猜猜就是全给女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87#
发表于 2009-7-15 09:20:28 | 只看该作者

re:就是啊,依娘下班后比我们用心得多得多呀!

就是啊,依娘下班后比我们用心得多得多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88#
发表于 2009-7-15 09:32:04 | 只看该作者

re:上班时间写点东西不为过,有时心情是要舒展...

上班时间写点东西不为过,有时心情是要舒展出来,憋在心里很难受的.依依妈打字快是众所周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89#
 楼主| 发表于 2009-7-15 10:02:04 | 只看该作者

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发展中最早出现的心理现象和最基本的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包括视觉、味觉、听觉、嗅觉、皮肤觉、运动觉、空间时间知觉等的发生和发展。它是的重要研究课题。
 儿童的感知觉是在活动过程中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经验的作用逐渐增大,词的调节功能日益加强,对事物分析综合的水平迅速提高,从而使儿童的感知觉成为一种有目的方向性的有意认识活动。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关于儿童感知觉的研究已有一些新的进展。
 感觉的发展 肤觉、味觉和嗅觉 儿童出生后,最早出现的是(包括触觉、痛觉、冷觉、温觉)、和。它们对于维持儿童的生命具有直接的生物学意义新生儿的触觉已高度发达,特别敏感的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帘等部位。在早期的方面就存在着性别差异:女孩子更为敏感。新生儿的痛觉,也可明显看到:痛刺激能使他们发生全身或局部反应。新生儿对温度的感觉非常灵敏,如对过冷过热的牛奶或洗澡水都有反应。新生儿已能辨别甜、咸、苦、酸等不同味道,并且对甜的喜爱胜过咸。婴儿味觉辨别力发展得相当快,1岁内就能精确区别同一味道的不同浓度。婴儿具有辨别多种气味和适应气味的能力4个月时已能比较稳定地区别两种不同的气味儿童对气味的感受性在6岁时已发展得很好,再继续改善直到中年。
 视觉 新生儿对亮度差别是敏感的,并且辨别力发展迅速。但在出生后2~3周内,两眼运动仍不协调。视觉集中,在2个月时才明显地出现。视线首先集中在活动或鲜明发亮的物体上,逐渐还能随光亮的刺激物移动。4个月时视觉调节已非常有效,其注视时间和距离不断延长,视觉集中也逐渐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儿童的视觉感受性(即精确地辨别细微的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在学前期开始发展起来。但发展速度不平衡:即学前中期的发展速度快于学前晚期。通过有兴趣的游戏活动或词的调节,视觉感受性还可提高。学龄初期儿童视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进行而不断发展。15岁左右甚至可超过成人。
 儿童的也有一个发展过程,3个月时能够区别灰色和彩色4个月时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4~8个月时表现出喜欢亮度大的颜色,而不喜欢暗色;喜欢光波较长的“温暖色”(红、橙、黄),而不喜欢光波较短的“冷淡色”(蓝、紫)。研究表明,2~3岁儿童最容易掌握红、黄两色,其次才是绿色和蓝色。也有研究指出:3岁儿童能够正确辨别红、黄、蓝、绿4种基本颜色;4岁开始发展细微区别各种色调的明度和饱和度的能力,并能把各种基本颜色和它的名称巩固地联系起来有的研究则表明,3~4岁已能初步辨认红、橙、黄绿、天蓝、蓝、紫等 7种颜色。学前儿童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正确辨认的颜色种类都随年龄增长;其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还因颜色不同以及辨认方式不同而互有差异。儿童能否正确辨认颜色,关键在于是否掌握名称。对于间色(如“淡棕”“橘黄”)或深浅不同的颜色(如“深黄”和“柠檬黄”,“粉红”和“深红”),只要给予明确的名称,学前儿童同样可以掌握。3~6岁儿童对颜色的正确命名和对颜色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而5岁阶段似乎是这方面能力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学龄初期儿童的颜色视觉(主要是差别感受性),伴随教学活动的进行而获得显著发展,女孩比男孩一般又要好一些。
 听觉 关于新生儿最初听见声音的时间,历来存在分歧意见有些研究认为在出生后5天到24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就有听觉。另一些研究则认为要到几个月以后。现在一般认为,新生儿已能对某些声音发生反应,但明显的听觉集中在3个月时才清楚地看出来,即能感受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并把头转向声源。3~4个月的婴儿已能对音乐表现出愉快,对强烈的声音表示不安,还能对成人(特别是母亲)的声音发生分化。60年代以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测定了婴儿对声音刺激的各种反应,如肌肉变化、呼吸紊乱、眨眼以及心律和活动水平的变化,认为处于35~75分贝范围之内的会话,可以对很小的婴儿起刺激作用。还发现低音比高音更使新生儿感到舒服。大些的婴儿已能较好地辨别词音。学前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很大,但其听觉感受性一般仍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6至14、15岁期间的听觉敏度有明显提高;对音调高低的辨别能力在6至17、18岁期间也有显著的发展,特别是语音听觉在阅读过程中发展很快。
 触摸觉 是肤觉和运动觉的结合,对儿童的动作和心理发展,都有很重大意义。触摸觉的绝对感受性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开始出现,如对粗细、软硬、轻重的辨别。触摸觉的差别感受性则从学前期才发展起来,如用双手比较两个体积相同而重量不等的物体。学前儿童(在蒙住眼晴情况下)手的触摸运动的特点随年龄而变化:3~4岁的触摸动作还跟玩弄物体不大能分开;4~5岁,也不能较好地进行探索性的触摸活动;6~7岁才出现细微的触摸动作。以上特点与4~5岁儿童小关节(指、腕)活动的进步不显著有关。触摸觉和视觉的联合,对儿童认识物体具有特殊意义,但在学前期的不同年龄阶段又有不同特点:年龄最小者只是对物体匆匆地看一眼,就力图尽快用手抓住并开始玩弄起来;年龄较大者则通常在实际动作之前,要用眼睛相当仔细地观察物体。学龄初期儿童的触觉、运动觉定位优于视觉定位;视觉正常儿童的触觉定位成绩往往超过成人。
 儿童感觉发展的一般特点 ①儿童的感觉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直立行走和摆弄、操作、使用各种物体的动作,对于扩大视野、进一步发展各种感觉都起重要的促进作用。②从近距离感觉逐渐转向远距离感觉:儿童出生后,首先发展的是以肤觉味觉为中心的近距离感觉,随后逐渐发展以视觉、听觉为中心的远距离感觉③从不分化到逐渐发生分化:婴幼儿常出现现象(如色听),这是各种感觉未能分化的表现,随着儿童抑制功能的发展,逐渐达到各种感觉的分化。④各种感觉从单独起作用到相互结合:儿童出生后的前半年,主要是通过各种感觉去认识事物。以后随着动作的发展,视觉、听觉、运动觉、触觉之间建立了多种联系,产生对复合刺激的反映。这就是儿童知觉的发生。
 知觉的发展 儿童知觉或认识物体的经常存在,有一个发展过程。大约到1岁时,他们才能认识物体的常在性和永久性。
 空间知觉 包括对方位距离(或深度)、形状、大小等等的辨别。它的形成首先有赖于儿童从生活经验中不断形成各种空间,同时也有赖于不断掌握各种表示空间关系的词。到末,儿童开始有了空间知觉的萌芽。
 学前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是:3岁仅能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6岁也只能达到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4个方位的水平。的早期实验曾发现,由于左右空间关系的相对性比较突出,7~8岁儿童掌握起来都比较困难。等的研究与皮亚杰的发现大体相符。
 60年代以来,心理学界围绕着空间知觉的起源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E.J.吉布森和 R.D.沃克根据所谓“视崖”实验,认为儿童刚会爬或在会爬以前就会辨别深度(见彩图[幼儿的视崖实验])。R.L.范兹等人关于儿童早期形状辨别的研究表明,出生不久的儿童已能对不同图形作出不同反应。如注视时间和心律变化不同及微笑等等。从中可以看出明显的偏好,即对复杂图形的注视更甚于对简单图形(如对有条纹的注视时间比无条纹的长,对立体的注视时间比平面的长等等),特别是更愿注视人面图形。甚至发现出生后 7天的孩子就可以区别曲线和直线。关于儿童的大小辨别,其正确性依图形的形态而异:在,辨别正圆、正方、等边三角形的大小比较容易;辨别椭圆、长方形、菱形、五角形的大小比较困难。关于学前儿童感知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的先后问题,有过不同意见:一种认为 5岁前主要感色,而对形状的知觉模糊;另一种则认为形状在学前儿童感知物体中始终起主导作用。关于儿童感知物体时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问题,也有不同主张。有的强调整体的支配性,有的强调部分的特殊作用。还有的则认为既要依靠整体,也要依靠部分,即对不熟悉的物体主要依据个别的偶然特征去感知;而对所熟悉并能理解的物体则能从整体上加以把握。
 关于恒常性,皮亚杰指出:大小和形状恒常性在儿童头一年的下半年以一种近似性的形式出现,直到10~12岁或者甚至更晚时期才逐渐趋于完善。至于大小的“超常性”或对远距离物体高度的过高估计,是在8岁或9岁时出现,在成人中普遍存在。另一些研究却表明:早在儿童出生后的上半年(第3个月或更早),大小与形状恒常性实际上就已出现了。至于大小的“超常性”,在2岁儿童身上也有发现。
 关于,可分为由被事物表面所吸引而产生的“初次性错觉”和由知觉活动过程中过度地订正而产生的“二次性错觉”。对于4~15岁儿童来说,前者随年龄发展逐渐减少,后者却有随年龄发展而增长的趋势。
 时间知觉 是儿童通过与其生活关系密切并重复发生的实际活动逐渐形成的。婴儿末期,儿童开始有了时间知觉的萌芽。由于时间关系比较抽象,不如空间知觉那样有具体形象作为支柱,所以学前儿童时间知觉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即欠准确,也不稳定,7岁前不会使用时间标尺;各年龄组再现短时距(3秒、5秒)错后多于提前,再现长时距(15秒、30秒)提前多于错后;一般容易将时间与空间混淆,而不考虑速度学龄初期儿童首先掌握的是与他们生活常规有关的时间单位,但对这些时间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还常带有直观性和表面性;少年儿童在短时间间隔(2~5秒)的反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第一信号系统,而在知觉大间隔(5~60秒)时,则让位给第二信号系统。
 儿童知觉发展的理论 婴幼儿往往不能使自己的知觉服从于既定的目的任务。随着年龄增长,在教育影响下,生活经验不断丰富以及言语系统的发展,儿童逐渐能使自己的知觉过程服从于成人的词的指示。以后还能用自己的词来调节自己的知觉,使知觉成为有目的方向性的有意认识的过程。3~6岁儿童观察图形时眼动轨迹的变化,反映出学前儿童知觉过程中目的方向性和有意性的发展趋势。
 在儿童知觉发展的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相互对立的观点。生成论者认为人的知觉是遗传的,生来就有的。他们有的把儿童知觉发展看成命定的“内部成熟”的过程如A.比奈把儿童知觉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W.斯特恩分为 4个阶段。有的则主张有一个预先成立的机构在生命的最初就起作用。如吉布森提出深度知觉是先天结构中就有的,视觉和运动觉先天就有相互补充和校正的功能,认为动物和人所感觉到的不是什么所谓的深度,而是环境表面的某种布局再加上个体自己相应于这种布局的运动。
 经验论者则主张人的知觉是每个人从经验中习得的。他们有的以儿童知觉中冗余信息量随年龄发展而增多作根据;有的以动物(猴、猫)的视觉和运动觉配合要靠后天学习为旁证。A.B.扎波罗热茨等人则特别强调掌握社会感觉经验在儿童感知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儿童感知活动不是独自发展的,而是在掌握感觉标准的系统(人类用一定方式划分出来的物体属性的分散的和相互联系着的样品:颜色光谱、几何形状、音乐、语音等系统)的过程中,在实践和学习的影响下进行的,因而掌握各种感觉标准,对学前儿童知觉发展有特殊的意义。
 目前一般认为,儿童知觉世界的建立是通过成熟和学习的交互作用进行的,其中大部分要靠经验和学习有人曾对先天性盲人通过手术复明后的视觉经验进行分析,发现在辨认彩色或明暗很近似的图形与背景方面,可以说是天生的,但在认知图形及其意义方面,则主要依靠经验和学习。至于深度知觉,可以认为在儿童诞生初期就已具备。朱智贤认为,儿童知觉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存在的,然而它并非命定的、不变的,而是和教育影响密切相依存的,同时,它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在知觉发展过程中,每个儿童不完全一样,同一儿童在知觉不同事物时水平也不完全相同。这些不同,主要与儿童的经验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0#
 楼主| 发表于 2009-7-15 10:26:34 | 只看该作者

re:依在触觉,视觉追踪方面的训练要加强,嗅觉...

依在触觉,视觉追踪方面的训练要加强,嗅觉相对迟钝,我想陈医生的评估会给我一定帮助。

昨天排数字很喜欢。我去洗澡 回来就看到一个自己在那儿摆弄的小孩儿

插拨小棒如果是自己在那儿玩 一般更满足于敲的动作,同样是对声音的享受。 但我的要求是1 插拨的精细动作 2点数 3 序数基础 4 填补空缺的柱子 5 参照颜色放成一排,横或竖 6 长与短或高与矮。

发现高矮长短没特别教已经会了,这教具真好。 其他几方面学起来也没大困难。  但如果你不管好,肯定是自己在那儿拿个棒子敲,然后头低的要命,狠不得去亲。 我都怀疑是不是近视了。

让她看书好久不看没感觉了。 拼命要求数数。于是又是一堆吃的边吃边数。

她对数字的概念是有兴趣的。要抓住好好引导。

昨晚拿出久违的画板又在画小人。我离开倒个水,就留个怪物在那儿。依,你画的什么呀? 答:小人。 小姐姐。 我仔细看居然还有个辫子。如果那也算是辫子的话。 形状肯定不行,因为运笔不灵活,但位置是肯定对了。好好培养,好好保留作品,以后成了毕加索好卖钱。

感觉晚上时间很短 洗好澡就过去了。 根本没时间带出去玩 好几个晚上没出去了。 :)

对没有的概念进步了。 我晚上让她尿尿,说没有尿。  很大的进步。 尽管我看到人家一岁二个月的孩子就这么说,但确实,这是重要的话,会了这个比背多少个儿歌都强。 值得亲一口。

近来,每天下班都是小朋友开门,我在外面叫,依,开门,阿姨教她说,我来了,然后就看到她的脸看着我。  我说热,然后就开电扇。这些都是我们人为教出来的,我知道轩轩他们在一年前就主动自发的这样做,但我很满足。  甚至于能喝到她端过来的一杯水,就足以刺激着我整晚的快乐心情。   

很有些时候她不愿意做那些事,比如依,过来帮我叠衣服,依,过去扔垃圾,依,妈妈在干什么,过来看一下。 我想如果她会表达,她一定要叫,妈妈,你真讨厌。  但生活就是这样,很有些时候你必须做你不愿意的事。 现在的情况就是,她哼着气着,但还是要完成。 当然完成后我都会给些小甜头,比如抱一下亲一个,或之后跟个痒痒哈什么的安慰一下。

让她吃饭没给勺子 提要求,妈妈给我勺子。 我说,你问问奶奶勺子在哪儿呀    于是找到奶奶:奶奶,给我勺子好吗 (自己变成这个了)  奶奶乐呵呵的马上给她。

在我要求下,和家人都说,我爱你。   一堆说下来。 阿姨笑着说:别跟我说,我不吃这套。  小人说,我爱你阿姨。 之后过去直接一口粘粘的亲上去。 (看你吃不吃这套)

我离开时对我的依恋突然多了些,会哭一会。是不是因为我陪她的时间太少了呢

如果她学习的积极性能分一点给做小帮手的话我就幸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1#
发表于 2009-7-15 13:51:48 | 只看该作者

re:我只知道粲粲在味觉上灵敏,不吃新东西.

我只知道粲粲在味觉上灵敏,不吃新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2#
发表于 2009-7-15 16:54:32 | 只看该作者

re:依依妈一直很会教依依,看着写依依做事情的...

依依妈一直很会教依依,看着写依依做事情的时候就想象着依依长大后,熟练的做着家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3#
发表于 2009-7-15 21:52:42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可爱女儿

依依其实很棒的,我们在嘉兴离上海很近,可以常联系,我的QQ是70421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4#
发表于 2009-7-16 10:00:11 | 只看该作者

re:小依依,阿姨来过了。看到你,很好啊。...

  小依依,阿姨来过了。看到你,很好啊。快快乐乐的,这样也好让妈妈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5#
发表于 2009-7-16 10:48:09 | 只看该作者

re:几天不来发现依依又进步了,妈妈的心情似乎...

几天不来发现依依又进步了,妈妈的心情似乎也挺好,不错啊,继续保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6#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13:12:53 | 只看该作者

re:亲爱的宝贝,你已经会漱口吐水了。从盐水漱...

亲爱的宝贝,你已经会漱口吐水了。从盐水漱口到口水吐出来,你只用了二天。我知道,很多时候,你不是不能学会,而是妈妈还不够聪明。不够努力。连多请教多问人都不愿意。

亲爱的宝贝,妈妈的信息太少,想法也不多,能力也不限,当我接触到那些排毒,针灸,生物疗法、中药。。。的方法时,你已经三岁了,并且,妈妈真的不敢去让你成为试药机,但心里还是隐隐地担心,如果****会不会更好呢?

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唐宝宝在和妈妈一起吃力地说花。。。花时,我抱着你,紧紧的抱着,泪如雨下。生命如此美丽,无论你是怎么样的一种形式,妈妈永远和你不分开。

夏天,你的腿上永远是伤痕,因为你的触觉迟钝,你会一次次把已经长好的伤疤掀开,我问你痛吗,你说痒。很多次,你告诉我,水太烫了,到外面看到理发店时你总是紧紧抱着我,你的感觉我无法感同身受,但宝贝,妈妈会努力去懂你

那天你脱裤子时说,依依自己脱。我知道你可能是在仿说我们原来说过的话。但我更知道,你其实是个努力的孩子。你的每一点进步都让妈妈为你高兴和自豪

你一个人坐在床上看书的认真模样多让人感动,任何的学习到一定时候你都会一遍遍地自己重复。我知道你很爱学习,更喜欢看到妈妈的笑脸

每天下班的脚步都很匆忙,因为我知道,亲爱的,给我开门的人一定是你

昨晚妈妈一个人和朋友去吃龙虾了,你等妈妈了对吗,你生气了是吗,开门时你说妈妈回来了,那种快乐与欣喜让我无比愧疚

双休,妈妈答应你,我的每分钟都给你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7#
发表于 2009-7-17 13:20:22 | 只看该作者

re:依依加油!依依妈减压!

依依加油!依依妈减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8#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17:06:04 | 只看该作者

re:提高2-3岁儿童智力  在日常生...


提高2-3岁儿童智力
 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陪宝宝用餐,还是双休日陪宝宝外出、旅游、还是陪宝宝做游戏……只要爸妈用心,随时都可以利用一些方法提高宝宝的智力。你知道都用什么方法吗?下面给你介绍46种日常生活中提高宝宝智力的方法,不妨也和你的宝宝试一试。
  1、考推理
  你和宝宝准备一起吃早点了,但还没有把早饭盒揭开,父母可让孩子猜一猜:“猜猜看,咱们今天早点吃什么?”“你希望是牛奶还是豆浆?”这种方法可提升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
  2、数数楼梯的台阶
  上下楼梯会让孩子感到疲倦而无味,但倘若这时父母用一些有趣的方法,不仅能让宝宝智能有所提升,而且宝宝吵闹着要大人抱自己上楼梯的状况也将会大大减少。父母可带领孩子一级台阶一级台阶、一层一层地数数楼梯的阶数,在不知不觉攀爬楼梯的过程中,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也会有所提高。
  3、认路、数门牌
  带孩子出门后,可利用回家的一段时间,因为回家的路上时间很充足,孩子的心情也大多比较放松。这个时候,面对四通八达的各条马路,让孩子分辨并记忆,找出各条路的特点及不同之处,学会利用参照物来认路,能够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在回家的路上,还可以指导孩子数门牌号码,分清哪边是偶数,哪边是奇数,能强化孩子的数字概念,对提升数学逻辑智能很有帮助。
  4、寻找节目时间表
  晚上看电视的时候,孩子最爱看的节目是在什么时间播出呢?可以在电视报上找出那个时间,教孩子认识时间。这可以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而且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还能学会一些汉字。
  5、和孩子一起数玩具
  晚上睡觉之前,要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过,父母可以从旁协助,借此机会帮助孩子学到新本领。最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大声数玩具,数完一件放好一件。孩子通过模仿就能知道数数的顺序,以后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数和放玩具了。这可以培养孩子的数学智能。
  6、看商品标价
  逛商场时,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看看商品的标签,让孩子知道每样商品都有它的标价。然后再和孩子算一算,买两件要多少钱,妈妈有10元钱,够买几样……这能使孩子对金钱有个最初的概念,也能提升他的数学智能。
  7、给孩子一些零钱,让他自己买东西
  在商店里,尤其是在超市的时候,父母给孩子一些钱,让他自己买东西。这既能增强孩子的
理财意识,还可锻炼他与人交往的能力。
  8、增减衣物学数学
  天气暖和了,衣服要减少;冬天天气冷,衣服要相应地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和孩子一起数衣服的件数,夏天穿单衣1件;秋天穿内衣+毛衣+外套共3件;冬天穿内衣+毛衣+外套+防寒服共4件。宝宝在此过程中就会把天气冷和要保暖及穿厚衣服,天气热和要凉快及穿薄衣服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从具体的生活经验中提升本体感觉,认识自然。
  在穿脱衣服的时候可以让宝宝自己系纽扣,从上往下系,或是从下往上系,让宝宝的数学逻辑智能得到提升。
  9、与人打招呼
  教孩子向遇到的熟人打招呼,向他们问好。打招呼的时候教孩子用不同的礼貌称呼,如“叔叔,阿姨,奶奶”等,还要教孩子使用礼貌的招呼用语“您好”、“您去上班吗”等等。这可提升孩子的人际智能。
  10、给父母夹菜
  给父母夹菜是中国传统的礼仪,在平时就让孩子练习给父母夹菜,既培养了肢体运动智能,又发展了孩子的人际智能。
  11、让孩子进行自我介绍
  到别人家做客的时候,让孩子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不必说得太多,如果孩子害羞,只要介绍一下姓名、年龄就可以了,这既能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能提升他的内省智能。
  12、到有相仿年龄小朋友的人家做客
  爸爸妈妈有时候也要挑选一下做客的对象。到有小孩子的人家去做客,能为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时机。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也能培养孩子合群及合作的意识。
  13、让孩子来帮忙
  爸爸妈妈可以假装自己有困难,让孩子来帮一下忙,如帮忙搓一下抹布等。通过劳动,孩子能建立自我服务及服务他人的意识。父母的帮忙请求能让孩子有参与感,并能训练他最初的合作性,对他的人际交往有好处。
  14、让宝宝去问路
  妈妈可以经常带孩子上街,在街上时,妈妈要鼓励宝宝去问路,这可以提升他的人际智能,因为向陌生人询问道路,可以充分锻炼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
  15、认方向
  路上教孩子注意认路、辨别方向,如以建筑物为识别标记等。尤其到十字路口等复杂地形,可让孩子观察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这可提升孩子的空间智能,让孩子熟悉道路。
16、辨认东南西北
  教孩子利用周围景观来认路,例如用阳台、树叶方向、路牌等等来帮助辨认东南西北,对孩子方向感的训练很有帮助,还能提升孩子的空间智能。
  17、指点孩子玩具摆放的位置
  比如你可以告诉他“绒毛玩具要放在上层的柜子里”或者“你的工具要放回原来的盒子”。这样可以让孩子了解方位的概念,哪里是“上”、哪里是“下”,小的东西可以放在比它大的盒子里等等,从而培养孩子的空间智能。
  18、给宝宝下指令
  妈妈可以让宝宝做个小帮手,给他适当地下指令,如“帮妈妈去拿放在里面的那罐牛奶”,或指示他“看看你的背后”、“往左边一点”等。对宝宝说话,妈妈要多用以下字眼:在里面、上面、下面、前面、后面、最上面、最下面等等。这能提升宝宝的空间智能。
  19、观察树叶的变化
  季节交替,植物的变化最明显。生活中,可以观察树叶一年四季的变化,让宝宝了解季节的概念,同时提升宝宝的视觉空间智能。
  夏天树叶的颜色是翠绿色的,到了秋天就变黄了,而到了冬天就落光了,只剩下孤零零的树枝,但春暖花开时,嫩绿的树芽又冒出了头。爸爸妈妈可以带宝宝观察同一棵树,观察1年,并为宝宝讲解其中的道理。
  树叶颜色的变化、生长和枯萎在宝宝的视线里不断交替,提升了孩子的空间智能和自然智能。
  20、看地图找方向
  准备出游前,最好先买一张旅游目的地的地图,当然也可以在到达目的地再买。别小看这张地图,它可是你提升宝宝空间智能的有效工具。
  告诉宝宝你们下一个目标,让宝宝在地图上找到你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和目的地位置,并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前往目的地的路上,爸爸妈妈还要提醒宝宝看路标,到达目的地后,再拿出地图让宝宝确认目标是否正确。
  这个过程看似复杂,但对提升宝宝的空间智能非常有效,同时宝宝的方向感。空间想象力以及执行能力也都得到了训练和培养。
  21、学名称、认识沿途景物
  指着路上的街道、车站、建筑物,告诉孩子它们各自的名称、建造年代。可提升孩子的语文智能,增长孩子的知识。
  可让孩子观察沿途的自然景观并向孩子作介绍,告诉他各种景观的名称、特点、功用、季节变化等,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
  22、让孩子形容他最喜欢的动画角色
  孩子对自己喜欢的角色印象一定很深刻。可以让孩子形容给妈妈听,他喜欢的角色长得什么样,是一只小鸭子,还是一只大笨熊,它的嘴是什么颜色等等。这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3、边走路边唱儿歌
  父母带孩子走在路上时,有许多增加孩子知识的机会,可以给孩子猜测如“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白胖子”之类的
谜语,孩子不一定能猜出来,但对这种形象生动的儿歌会感兴趣,有利于孩子的语言智能。
  24、描述物品特点
  妈妈可以拿着一个宝宝感兴趣的物品,为他描述这个物品的一个或多个特点,如谈谈它的颜色(是草地般的绿色);或是它的形状和大小(小圆球);数量的多寡(两个桔子);或是它的质地(柔软的或是硬的);或描述它的声音(电视的声音很大,很吵)。也可以让宝宝试着描述一下这个物品的特点。
  宝宝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运用语言和组织语言,他的语言智能也就能得到提高。
  25、一起决定买什么
  在购物的过程中,可以让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如正在挑选面包,你可以和宝宝讨论一下你的想法,也让宝宝说说他的想法,他一定会说为什么要买这个面包,也许是样子好看,也许是闻起来很香等等。最后做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决定,宝宝在发表他的意见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他的逻辑智能和语言智能。
  26、唱歌
  让孩子在路上唱幼儿园老师教的儿歌,能调动孩子的情绪,因为在幼儿园里,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单独唱歌的机会,如果能让他单独唱,他对音乐一定会感兴趣。
  27、听着轻松欢快的音乐劳动
  你是不是每周都进行一次全家大扫除呢?可以让孩子和你一起,一边大扫除,一边听欢快的音乐。这能提高大家的劳动情绪,孩子也会觉得这是个快乐的时间,有助于养成他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也提升了他的音乐智能。
  28、辨认蔬菜
  让孩子辨认青菜、菠菜等蔬菜,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各自的特征,能提升孩子的自然观察智能。
  29、观察菜的颜色变化
  在妈妈做饭时,让孩子练习判断菜什么时候熟了,找一找生菜和熟菜颜色上的不同,可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
  30、观察做菜的顺序
  妈妈做菜时,让宝宝在旁边仔细观察妈妈做菜的工序,做好之后,让他说出某一道菜的步骤,如做芹菜炒肉丝时是先炒肉丝还是先炒芹菜等,这样能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增长孩子的生活常识。

教孩子找出相同材质的玩具
  31、介绍营养价值
  在陪宝宝吃饭时,父母先说每道菜的营养价值,接着看孩子能记住多少,既增长了知识,又训练了记忆力。
  32、画出自己喜欢的角色
  让孩子照着电视中的样子画出他喜欢角色的样子。电视的画面不是固定的,因此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训练他的记忆力。
  33、说出玩具的颜色
  可以让孩子先说出某件玩具的颜色,然后再说出哪些玩具颜色一样,这可以教孩子认识颜色,还能培养孩子视觉分辨力和观察能力。
  34、教孩子找出相同材质的玩具
  可以教孩子把不同材质的玩具放在一起,比如有的是塑料玩具,有的是绒毛玩具,还有的是木头做的玩具等等。这可以培养孩子的触觉感知力和视觉分辨力,让孩子学会分类。
  35、和孩子一起反省
  一天的忙碌、劳作终于过去,是跟孩子好好谈心的时候了。不要摆出家长的面孔,应和孩子成为最好的朋友,在爱的气氛中,诱导孩子说说自己今天在幼儿园里有没有犯过错误,或做了哪些好事情让老师表扬了,为什么表扬……让孩子自己找原因,这样能提升孩子的内省智能。
  36、故意说错一件事情
  与孩子谈心时,故意说错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或说错一个故事,例如今天艳阳高照,而你却说今天天气不好,看孩子的反应,这样能提升孩子的内省智能、逻辑智能。
  37、表达心情
  全家人在一起聊天,突然让孩子判断家里其他人是不是高兴,高兴的程度如何;或者讲一个故事,让孩子练习表达喜、怒、哀、乐等情绪,以提升孩子的内省智能。
  38、估算时间
  在和孩子聊了一会儿之后,告诉他已经聊了多长时间,然后继续谈话,一段时间后,让孩子自己估计一下谈话的时间。这样会提升孩子的内省和数学智能。
  39、以身作则,给孩子做良好的示范
  父母要时刻记得自己是孩子的模仿对象,走在路上,父母把手中的垃圾扔进垃圾桶,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这样的随机教育,会对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的内省智能。
  40、让宝宝参与出游前准备
  在出游前,爸爸妈妈都会进行物品准备,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大人的事,与宝宝无关,其实让宝宝参与出游前准备是有效提升他逻辑智能和内省智能的机会。
  让宝宝想想出游要准备的物品,也许有他特别希望携带的东西父母没有记得。在准备的过程中,从起居到饮食,一项一项考虑进去,鼓励宝宝充分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会让宝宝的逻辑智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同时也要尊重宝宝的意见,让他感受到自己的需要,这对培养他的内省智能很有效。
  41、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
  在开始时,可以让孩子帮助你来整理,渐渐地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当孩子自己动手做的时候,要鼓励孩子,即使他做得不是很好,也不要责怪他。这可以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让孩子明白,小孩子应该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
  42、辨认颜色
  爸爸妈妈可以利用机会,让孩子学习辨认各种颜色。如叶子的颜色,有绿色的,也有黄色的,还可以问问宝宝“我们家里有哪些东西是黑色的,哪些又是红色的”等等。
  室外还有许多花草颜色各异,可以教宝宝分辨花的种类和色彩,如菊花的品种就很繁多,颜色也是多样的,是很不错的自然教材。
  在辨认颜色的过程中,宝宝的视觉智能不断地受到刺激,充分发挥他的视觉能力,培养他的辨别和观察能力。爸妈在他进行颜色辨认时尽量不要加以暗示,要让宝宝自己去观察身边的东西,认出所要寻找的视觉对象。
  43、辨认声音
  带宝宝到一个接近大自然的室外环境时,接触自然界声音的机会大增,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宝宝注意听某种声音。
  例如动物的叫声、溪流的水声、风声和雷声,都可以用来提升宝宝的听觉能力。我们生活的城市里还有许多声音,如:机车启动,汽车按喇叭,消防车的长鸣,盖高楼的敲击声等等,都可以用来刺激宝宝的听觉。
  在宝宝对这些声音有了记忆之后,可以让他听到声音后马上辨认。通过刺激宝宝的听觉会让他的感觉更敏锐,变得更机灵。
  44、触物猜名
  在室外活动时,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室外遇到的各种材质、形状、大小等都不同的东西提升宝宝的触觉能力。
  先让宝宝把手放到背后掌心朝上,家长把捡到的各种小东西放到宝宝的掌心上,让他先形容一下手中的东西触摸起来的感觉,然后再说出他猜到的答案。例如宝宝可以触摸家长放在他手中的鹅卵石,说:“我摸到一个硬硬的、滑滑的、冰冰的、重重的东西,觉得好像是一块石头。”然后让宝宝拿到面前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进行这种智能提升活动时除了用静物,还可以用动物。看看宝宝能不能猜出他正触摸的是一只蚕宝宝,或是一只蚂蚁。
  45、远距离沟通
  爸爸妈妈可带宝宝到一个较空旷的草地或广场,爸爸、宝宝、妈妈3个人之间间隔一段距离,爸爸用语言加手势把一句话表达清楚,宝宝看到后再学着爸爸的样子把这句话传给另一边的妈妈。
  这个活动可以锻炼宝宝的表达能力(语言表达和肢体表达),在有趣的游戏式活动中提升宝宝的语言智能和肢体运动智能。
  46、跑步前进
  难得的室外亲子活动时间到了,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宝宝活动活动筋骨,跑步可是个不错的活动腿脚的方式。
  在起跑前,先定下一个目标,如前面的那棵树,远处的那个凉亭等。然后开跑,爸爸妈妈最好陪着宝宝一起跑,但爸爸妈妈一定要记得让宝宝得胜。这样他就会喜欢这种智能提升的活动,跑到目标后可以再选一个目标再跑。
  跑步这种活动,会使宝宝多次深呼吸而增加送往大脑的氧气供应,会使他的头脑更为灵活,大小肌肉更协调,视力和平衡能力等都会得到提升,从而也就提升了宝宝的肢体运动技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9#
发表于 2009-7-17 17:59:45 | 只看该作者

re:依妈好用功,我学习了。谢谢啊!

依妈好用功,我学习了。谢谢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00#
发表于 2009-7-17 21:18:23 | 只看该作者

re:粲爸也学习了,的确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粲爸也学习了,的确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17 16:2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