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521#
发表于 2007-3-24 16:21:38 | 只看该作者

re:我担心石头在第一个问题上都可能卡壳。...

我担心石头在第一个问题上都可能卡壳。
感谢BINFENG, 希望更多高功能的家长能看到你的阅读纪录,这样大家对难字有更深的理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2#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05:15:23 | 只看该作者

re:阅读小结之四:<
阅读小结之四:<<I'm so mad!>> by Robie H. Harris
图画书.

我和妈妈去超市,
妈妈说我想买些花回去.
我挑了一朵大向日葵.
然后妈妈说我们去拿些面包吧.
我挑了一大袋,抱得紧紧的.
(我可不想让它掉了,但是抱的太紧把面包压碎了)
妈妈不高兴了,"碎面包这么能做出土司来啊?"
我却高兴了,边跳边唱:"碎碎平安,碎碎平安!"
我们又到了大冰柜,
妈妈拿出一袋青豆来.
我却抓了一袋冰淇淋三明治.
妈妈说,"宝宝,现在吃冰淇淋太早了."
"妈妈,请给我好不好?我喜欢冰淇淋."
"请你放回去吧,"妈妈说了,"我们家里还有呢".
我把盒子抱得紧紧的.
妈妈把盒子拿走,又放了回去.
我可不愿意了.
"妈妈你也喜欢冰淇淋啊,我现在就想吃!"
"现在不行!"妈妈说了.
她还把我抱起来,把我放进了购物车里.
"不要------,妈眯,我不要在这里面!"
我使劲地乱踢乱蹬.
我哭得震天动地.
妈妈飞快地把车推向收款台.
我还在大喊大嚷.
妈妈也不乐意了:
"请你别闹了,好不好!"
妈妈推着车经过了一个摆着桔子的,桔子摆得高高的象一座小金字塔.
妈妈还在生气,但是妈妈可喜欢桔子了.
"妈迷,有桔子哎,"我小声说,"那么多的桔子."
妈妈停住了脚.
"你可以拿一个桔子."
我拿了一个.
突然间,成千上万只桔子滑了下来,在地上滚了满地都是.
"妈眯,你看我干的事!",我说.
然后我还小小地笑了一下.
妈妈可没笑.
"看看你干的什么好事啊!",妈妈说,
然后她也小小地笑了一下.
妈妈把我抱出了购物车,
我们一起把那成千上万只桔子
一只一只重新放回到台子上.
我把两只桔子放进了购物车,
妈妈说这可以啊,然后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也抱了妈妈.
"好了,现在我们回家吃中饭吧",妈妈说.
中饭后,我们两个都吃了桔子,
桔子真好吃.
第二天下午,我们又去超市时,
妈妈说,"我们买点冰淇淋吧".
我们真买了哎.好棒!


著名的儿科医生,耶鲁大学终身教授Linda Mayers的书评:
"妈妈做了很好的一件事,是让她孩子参与了日常生活中去"
"但是所有的孩子都会经不住那些诱惑,而且"马上就要"!,学会等待是一个人必须要化时间才能学会的美德,当父母说,"不行","现在不行"的时候,他们应该会预计到孩子会大发脾气,这时候,父母需要的深呼吸一下,要知道这大叫大嚷的孩子脾气总会结束的,他们需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个缺点.当孩子把桔子碰翻时,妈妈克制住自己的心情,还能向孩子笑笑.当父母能做到这样的程度来接受孩子的强烈感情时,他们就能共同把本来是一场灾难变成了一次历险.孩子们也能学会即使对父母发脾气,也是能被理解和接受的,这就是爱的一个方面."

我觉得除了上面的评论,这本小小的书里还教了我们一些很具体的处理不良情绪的办法:
第一,很多的脾气发作都是有前因后果的,比如,本来对于今天该不该买冰淇淋,妈妈和孩子还是可以商量的,比如,今天买,但是要等家里的吃完再吃,等等,但是,今天就大家僵住了,引起了一场冲突,其实这根本原因很可能是那袋压碎了的面包,妈妈尽管没发脾气,但是心里是不高兴的,所以再下面一个本来是小小的矛盾前,大人失去了理智的巧妙的手腕,眼睁睁地看着事态升级.
第二,当孩子大发脾气时,妈妈做的很对,就是停止购物,绝对不妥协,忍住孩子的吵闹,忍住周围人的不满,内心的情绪,羞愧,受挫感,强制着自己的脾气,没有瞪眼,吼叫,甚至打孩子,因为当孩子在"愤怒周期"的爆发点上,言语是听不进去的,打骂也许会火上浇油.最好的办法是让事情早点过去,妈妈想赶紧出去,但是绝对不要向孩子低头退让.
第三,任何人都不会希望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哭大嚷的,最好的办法是大家能找一条台阶大家都能体面地下台.其实很多情况下孩子自己也是很想找这么一条台阶下的,但是他们没这个能力,所以这时候大人就要出来抓住时机加以引导了.这里的"桔子"事件,就是孩子和大人都想心照不宣地找个台阶下,本来这台阶也就下来了.却不料又出了事故.这是这里最精彩的一笔,估计这妈妈是修过"金刚不坏功"的,这个时候她还能憋住火气,又能配合默契地一笑,然后就是一个"关系重建"的良好开端了.如果一直这样坚持不懈的话,那么以后孩子长大了,无论他犯了什么错,什么罪,他都知道父母亲一定会理解接纳他的.不仅是理解接纳,还可能会得到帮助,帮他重新开始.
这就是做父母的本事和学问.

尽管这是一本给普通孩子看的书,其实很多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这些孩子更不能表达,正需要我们家长更用心.
这本来也是我们无意之中在图书馆里借的,不料还真是一本好书.这个作者还写了不少好作品,闻森原来看过她的一本性教育书,叫<<It is not the Stork!>>,闻森很喜欢那本书,看来我还得去找找这个作者的其他几本儿童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3#
发表于 2007-3-27 07:59:54 | 只看该作者

re:学会等待是一个人必须要化时间才能学会的美...

学会等待是一个人必须要化时间才能学会的美德。

生活中必须的忍耐,是一定要学会的,对于AS来说,这多么不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4#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12:01:00 | 只看该作者

re:阅读小结之五:<<人生五简章>>...

阅读小结之五:<<人生五简章>>

THERE'S A HOLE IN MY SIDEWALK
(Autobiography In 5 Short Chapters By Porta Nelson)

Chapter 1

I walk down the street.
There is a deep hole in the sidewalk.
I fall in.
I am lost...I am helpless.
It isn't my fault.
It takes forever to find a way out.

Chapter 2

I walk down the street.
There is a deep hole in the sidewalk.
I fall in again.
I can't believe I am in this same place.
But it isn't my fault.
It still takes a long time to get out.

Chapter 3

I walk down the same street.
There is a deep hole in the sidewalk
I see it is there.
I still fall in...It's a habit, but my eyes are open.
I know where I am.
It is my fault.
I get out immediately.

Chapter 4

I walk down the same street.
There is a deep hole in the sidewalk.
I walk around it.

Chapter 5

I walk down another street.


人生五简章:人行道上有个黑窟窿

作者: Porta Nelson

第一章

我走在大街上
人行道上有个黑窟窿
我掉了进去
我迷失....我孤立无援
这不是我的错
我觉得一辈子都出不来了

第二章

我走在大街上
人行道上有个黑窟窿
我掉了进去
我都不敢相信我会重蹈复徹
但这还不是我的错
我化了很长时间才爬出来

第三章

我走在同一条街上
人行道上有个黑窟窿
我看见它在那里
但我还是掉了进去....这是习惯所使,但我的眼睛睁开了
我知道我在那里
这是我自己的错
我很快地就出来了

第四章

我走在同一条街上
人行道上有个黑窟窿
我这次绕开它走了

第五章

我走另外一条道了


(谨借花献佛给所有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再不幸,我们也总能找到办法绕道而行的,别让这么个黑窟窿把我们都陷进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5#
发表于 2007-3-27 14:11:36 | 只看该作者

re:楼主文采真的很好

楼主文采真的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6#
发表于 2007-3-27 22:29:44 | 只看该作者

re:<> 加上Li...

<<I'm so mad!>> 加上Linda Mayers和bingfen的精妙评论和分析,真好!
"要知道这大叫大嚷的孩子脾气总会结束的,他们需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个缺点.当孩子把桔子碰翻时,妈妈克制住自己的心情,还能向孩子笑笑.当父母能做到这样的程度来接受孩子的强烈感情时,他们就能共同把本来是一场灾难变成了一次历险."
"绝对不妥协,忍住孩子的吵闹,忍住周围人的不满,内心的情绪,羞愧,受挫感,强制着自己的脾气,没有瞪眼,吼叫,甚至打孩子,因为当孩子在"愤怒周期"的爆发点上,言语是听不进去的,打骂也许会火上浇油.最好的办法是让事情早点过去,妈妈想赶紧出去,但是绝对不要向孩子低头退让.
其实很多情况下孩子自己也是很想找这么一条台阶下的,但是他们没这个能力,所以这时候大人就要出来抓住时机加以引导了. 
如果一直这样坚持不懈的话,那么以后孩子长大了,无论他犯了什么错,什么罪,他都知道父母亲一定会理解接纳他的.不仅是理解接纳,还可能会得到帮助,帮他重新开始."
让我们都能用、善用"理智的巧妙的手腕"吧!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7#
 楼主| 发表于 2007-3-30 22:03:56 | 只看该作者

re:阅读小结之六:<
阅读小结之六:<<I'm so mad!>>再读

昨天临睡前,闻森又拿起了这本书,我本来是要求他读出声来的,但是他没理我,管自己沉浸在书里.
突然,他指着那桔子撒满一地的图画,问:"为什么桔子会掉在地上?"
我随口答:"是桔子滑到地上的."
闻森手指弹着书,说:"不是,是他应该从上面拿桔子,而不是从下面拿."
我听了很高兴.很棒的逻辑,而且是边读边想,尽管这是读了几遍后才想到的,但是这毕竟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这也是我所期望的,学而不思则罔.而这个进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在书边上写的那一个个问题,这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不久后,在真的上床睡觉前,闻森还要把他的那本<<神奇校车>>看完后,才能关灯.等他看完后,他让我把书放在床头柜上去,我随手扔给了床边躺着的老婆,没想到书滑了一下,碰到了她的眼睛.书是硬封面的,碰上当然有点痛.
老婆大怒:"你怎么往我眼睛上扔?!"
我更凶:"放屁,我怎么会往你眼睛上扔?!!!"
老婆再怒一层:"你还说你没扔?!!!!!"
我下了绝杀令:"睡觉!"
边上两个孩子却来劲了,闻森说:"你要说sorry!"
妹妹在边上做起了啦啦队,唱着:"sorry, sorry, sorry"
我转身朝两个小屁股上一人一掌:"睡觉".

我们家在弥漫的怒气之中拉下了帷幕.

就在不久前,我们去朋友家给他们的孩子庆祝生日,同在的还有几个自闭症的孩子,闻森和妹妹玩疯了,一起把另外一个男孩给关在小房间里,那孩子吓得尖叫起来.闻森也怕了,但是我还是硬逼着他去当面道歉说"sorry".今天闻森用对了,可是我自己也是"I'm so mad",听不进去啊.
你看看上面我讲的头头是道的,可是做起来就没有嘴上说的那么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8#
发表于 2007-4-1 20:59:26 | 只看该作者

re:您是真的战士,韧的战斗的战士!看...

您是真的战士,韧的战斗的战士!

看到你们都在始终如一的努力着,我觉得我也是需要得到疗救者的注意,并予以疗救的人。

好在虽然我为自己困于窟窿而抱怨、而麻木、而安然之后,不经意看到天上的繁星原来一直都那么深邃而坚执,让我决意从洞底直起身来,努力向上靠着,这时,我惊讶着发现,其实这个黑窟窿并非是足以扼杀自己攀援意志的深渊。

我终于明白:不是路上的黑窟窿让我掉进去的,是我自己掉进了自己的黑窟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9#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09:07:14 | 只看该作者

re:看来云鹤兄也喜欢那首小诗.我在看<<...

看来云鹤兄也喜欢那首小诗.
我在看<<杰出青少年的七个良好习惯>>一书中,看到了书中引用的这首诗,就把英文原文找到了,自己重新翻译了一下.但是让我决定贴出来的是前几天看的一档节目,是讲一种很罕见的侏儒症,也是不知是什么原因,目前世界上知道的案例也只有二十多个,患者的后脑有明显的缺陷,身高永远不会超过一米.这个节目讲的也是那些家庭坚韧又绝望的挣扎,让我们这些有类似经历的人看了感慨万千.
其中有个家庭兄妹俩都是这种病,姐姐现在正在读大学,而弟弟却不明原因地猝死,他们的母亲在回答孩子们是不是心里有怨恨时说,这兄妹俩从来没问过自己为什么会得这种病,但是她知道他们的心里有着无法言语的怨恨,在一次不知什么话题的谈话中,她那死去的儿子突然冒出一句:"那我呢?我得到我的公平了吗?",尽管看起来他们处之泰然,但是内心里不可避免地怨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
常常的我看着儿子那无忧无虑的样子,我知道很快地他的心态会变的,他总有一天会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和别人不同,我总有一天要为这个买单的,我们不可能跟着他一辈子,陪他一辈子,我们需要的是尽量教他一些道理,不光是知识上的,更是人生观上的.让他们在以后不可避免的坎坷人生中多一点智慧多一点通达多一些勇气.我把这首诗放进了闻森的阅读计划,我不期望他现在能体会到多少,但是我会以后一直坚持着让他读这首诗,总有一天他能明白这首诗的意义.

我也把这首诗推荐给那些成长中的孩子们,还有那些还在困惑之中的父母们,孩子不幸是自闭症,不是谁和谁的错,不是因为你那个不喜交际的爸爸,或是行为怪僻的爷爷,也不是你那补了牙的妈妈,不是你前世的蘖障,也不是你今生的不公,你得的是自闭症就象是你走的路上正好有个黑窟窿,你没看见掉进去了,既然掉进步了,就别在那里一直骂谁那么缺德挖了个窟窿,也别去怪父母怎么让你走这条路,掉进去了就赶紧爬出来,下次知道绕着道走.

"不是路上的黑窟窿让我掉进去的,是我自己掉进了自己的黑窟窿".家长和孩子们都一样,别自己掉进去就出不来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0#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20:51:11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学习篇>>...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学习篇>>

早上,闻森一跳一跳地蹦到我面前说,"看,我跳上去,又掉下来了,因为我有Gravity(重力)".
我有点吃惊,这小子也知道万有引力了,就问,"你是那里知道重力这个词的?"
他说上课时学的,得到我的肯定后,他兴致勃勃地继续实验,拿起钢琴书,往上抛起,书又落下,闻森就宣布:"钢琴书也有重力";拿起喝空的饮料盒,抛起落下,这饮料盒也有重力;又想搬起椅子来,被我制止了,那太沉了.
闻森自己想想说,"我跳起来又落下,因为我有重力,要是没有重力,我就会象宇航员一样飘浮了".
又说,"飞机没有重力,所以它会飞".
我纠正他,飞机还有重力的,飞机还没离开地球的范围呢.闻森又问,"什么是重力?"
我说,"重力就是这个地球要把地球上的东西都紧紧抓住,不然的话,地球上的东西就都会飞来飞去了."

幸亏我是学物理出身的,还听得懂"gravity"这个词,要换了他妈妈,可能还听不懂这个词.从今天这个小小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闻森的两个思维特点:1)抽象的概念要落实到具体的物体上去,比如,他重复着老师的演示,来回忆重力的概念.这在现在看来没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如果在中学后,如果他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必须依靠具体的事件和物质来演绎的话,这就会是一个很大的瓶颈了.
2)现在的闻森就象是一台问"为什么?"的机器,几乎任何事,他都要缠着问个为什么.这也是所有儿童都会有的阶段,不过我感觉闻森的这个时期要比正常的孩子要晚那么一两年.
在问"为什么?"之前,他的口头禅是:"要是不这样的话,那会怎么样呢?",(If not, then ...).我已经是被他同化了,自己不假思索地就说了:"不然的话,地球上的东西就都会飞来飞去了."
这也是他们思维上对逻辑性需求的一个特点,追根溯源是从小时候把玩具,鞋子等排得整整齐齐开始的,后来就是对事物顺序的刻板要求,等语言能力上去后,你就可能要忍受这些"不然的话...","为什么"等等的考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1#
 楼主| 发表于 2007-4-2 21:31:44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

这星期是闻森的春假,我也只得调了自己的假期家里陪他.现在是早上,他要自己玩些时候,然后我们再商量今天怎么样安排.
我落得清闲,就上网写写东西吧.就在十分钟前,听见闻森在厠所里叫,"爸爸,别进来,隐私(Privacy)!".
我一边答应,一边偷笑.这小子肯定是出事了,而且我还知道出了什么事.他肯定是又坐在马桶上小便了,尿太急溢出了偏盆.现在他把门关了,估计是在那里抹干净消灭痕迹.
我等着他出来,问他里面出了什么事了,他贼笑着不说,我一摸他裤子是湿的,说你是不是又坐马桶上小便了.他没否认,但是表功说,"我已经抹干净了".
这是他想改正错误的一个努力,这样我就不能再批评他了.但是我还是不放心,让他随我去厕所,他说我用了抹布擦干净了,我一看一块抹布他是用对的,是我们放在地上擦地的,但是他还用了擦身的浴巾来擦地上的尿迹.他妈听了非发疯不可,看样子我只能是帮他隐瞒了.但没忘了和闻森讲清楚那块可以用,那块不能用.

其实在星期六,同样的事情也发生了,过去也有,但是不是很对,闻森一直坚持要坐着小便,无论我们怎么和他讲,他还是觉得坐着合适,我们也没强求他.现在他大了,尿一急就容易冲出来,所以就和他严肃了起来,星期二时,我和他说了,不能再坐着小便了,而且和他提议,要不要我们一起来就这个事写个"社交故事"啊?他很高兴地和我一起坐下来写了这篇社交故事,
我引导他起句,他来说完句子,我打字.里面特别有一条:"要是便桶太高够不着怎么办呢?那就容许他继续坐下来小便".
这也是他的一个实际情况,但也是他的一个思维特点,在逻辑性上尽量把漏洞补上.


SOCIAL STORY NO. 10



CAN NOT STAND UP AND PEE ANYMORE





IF A BOY GROWS UP, HE CANNOT SIT ON THE TOILET AND PEE, HE NEEDS TO STAND UP AND PULL DOWN THE PANTS, AND PEE INTO THE TOILET. IF THE TOILET IS TOO HIGH, THEN YOU CAN SIT AND PEE.  

WHEN HAPPENS WHEN YOU SIT AND PEE? THE PEE MAYBE SPLII AND MESS UP THE BATHROOM, THAT IS VERY MESSY AND SMELL DIRTY. THE PARENTS HAVE TO CLEANUP,
THEY ARE NOT HAPPY. THEY ASK YOU, “YOU CANNOT DO THIS ANYMORE, YOU ARE BIG BOY, YOU NEED TO STAND UP AND PE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2#
发表于 2007-4-3 15:12:09 | 只看该作者

re:又学到不少阅读方面的知识,经常拜读你的帖...

又学到不少阅读方面的知识,经常拜读你的帖子,感叹你对闻森的良苦用心,闻森真的很不错了,这么小能够用实物来演绎什么是重力,要知道我上初二才知道什么是什么重力,不要担心他大了后还用事件和物质来演绎一些抽象概念,我相信他有这么优秀勤奋的爸爸,今后将和小石头一样很出色的.
    "孩子不幸是自闭症,不是谁和谁的错,不是因为你那个不喜交际的爸爸,或是行为怪僻的爷爷,也不是你那补了牙的妈妈,不是你前世的蘖障,也不是你今生的不公,你得的是自闭症就象是你走的路上正好有个黑窟窿,你没看见掉进去了,既然掉进步了,就别在那里一直骂谁那么缺德挖了个窟窿,也别去怪父母怎么让你走这条路,掉进步就赶紧爬出来,下次知道绕着道走."写得非常好,我现在的心态也很好,虽然还没有练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但已经很平和,能够以平常心来看待孩子各种各样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3#
 楼主| 发表于 2007-4-5 05:38:55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

下午我们去图书馆里借了一大包书,又去了书店看了一个小时,回来时又在麦当劳里吃了,本来是一天无事可记,但是就在出麦当劳大门时,一件小事又让我伤起脑筋来了.
在门外的垃圾桶里,有人扔了一把破伞,因为大雨停了,很多折叠伞都坏了,美国佬就随便扔进了垃圾桶里.
闻森边走边回头,"看那里有把伞".
我应了一声想混过去.
闻森紧盯着,"是谁的伞?"
"我们不用管它,这不重要的"
"是男的还是女的?叫什么名字?"
"闻森,人家扔到垃圾桶里了,那就不重要了,我们不用管它的."
"为什么我们不用管它了?"
我知道纠缠下去会很长的,就用了重语气对他说,"这是垃圾,光谈垃圾桶里的事很SILLY很可笑,你不能再说这把雨伞的事了".就强行打断了他.

如果有人写侦探小说的话,这或许是个想象的线索,但是对我来讲,这是一种折磨.我常常地困惑于他为什么会将自己的思维沉溺于那些枝节细末的小事,很难理解或是找出规律来,这至少是一个造成他们常常在外人眼里显的怪异的原因,因为别人很难想到那些实在是不重要的东西却化了他们那么多的注意力和兴趣.
对于在结构性之内的活动,象家里一对一的阅读,我们还能有点控制,但是在我们的控制之外,如上课或是闲暇时,我们不可能看的那么紧.在没有其他好办法之前,我还是用重要不重要来教他如何去注意那些应该注意的时,而不要在不重要事情上多化时间.这实在不是短时间能看出效果来的,大概在闻森小学后才会懂得这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emo_柠檬 该用户已被删除
534#
发表于 2007-4-5 14:41: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5#
发表于 2007-4-5 16:24:14 | 只看该作者

re:早就想说了,我看好闻森,他是未来的牛顿;...

早就想说了,我看好闻森,他是未来的牛顿;我喜欢闻森,他是思想深邃的孩子;我担心闻森的爸爸,把闻森爱问“为什么”的特长当作“怪异”来磨平,使这个世界少了一位伟人,多了一个凡人。

请原谅我的直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6#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00:33:07 | 只看该作者

re:你讲的也是我每天在想的.我一点也...

你讲的也是我每天在想的.

我一点也不否认这孩子有某些聪明的地方,我自己也是小心翼翼,比如说,我自己是"不拘泥于一切现有的自闭症教育训练理论"的,我不想用现有的框框来限制自己,任何名家学说,我都要拿来在闻森身上比一比,合适的就学,不合适的就放在一边.因为现有的理论和实践,还是没有能很好地探讨一些自闭症孩子们有特别之处,而这些特别能不能往好的方面发展,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就很小心不要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我是比较注意培养他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象他的"为什么",也是我在阅读训练中的培养目标之一.

但是我越来越认识到,他的这些"聪明"不见得就能给他带来多大的好处,不是因为他问了太多的问题,而是因为他的"聪明"没用到该用的地方上去.用过去的说法,不能只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方法和思想要比聪明和知识更重要.闻森不是没有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而是要看他能不能用好这些能力,他很可能是被自己的思维弱点所牵制,所误导,就象人家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是想着用一些大人的良好思维和行为习惯来从小培养他,比如说,象"杰出青少年的七个良好习惯"中,就有如何"分析什么是一天中或当前最重要的事","先做重要的事,做完后,才做其他的事",希望这样的思想和习惯能帮助他以后能把自己的精力,把自己的聪明,把自己的注意力都能集中在该集中的地方,无论在上课时,在阅读时,还是在生活中,我希望能慢慢地帮他养成这一点.我不想去梦想他以后会有一个"伟大"的人生,但是我非常在意以后他能有一个"有效"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7#
发表于 2007-4-6 09:05:49 | 只看该作者

re:冯斑竹,你是指这本书吗?The 7 Ha...

冯斑竹,你是指这本书吗?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Teens,如是,你好超前。我给鸿鸿哥哥买了一本,不知他看了多少,我还没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8#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09:41:51 | 只看该作者

re:对,我指的是中文版,"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

对,我指的是中文版,"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是老科维的儿子写的,叫"肖恩.科维",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9#
发表于 2007-4-6 17:23:49 | 只看该作者

re:我想在这里体会一下阿斯伯格症的快乐,把自...

我想在这里体会一下阿斯伯格症的快乐,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无论你是否喜欢听,也无论我是否说得跑题。不过,说完这些以后,我不想再说了,我知道我是辩不过闻森爸爸的。

我总是很欣赏闻森做出来的、令他爸爸失望或苦恼的一些事情,比如,

1、闻森爸爸发表于 2006-12-26 12:42:21的“挥之不去的记忆”里所记载的看到圣诞礼物时的反应:
闻森:“爸爸,去年是白的,今年我们得到的是红的了”。以闻森爸爸看,“这样出色的记忆力,并不一定是好事,相反地干扰甚至扭曲他整体的认知能力。”

以我看,闻森太棒了,别人不留意的事情他注意到了,别人忘记了的事情他还记得呢,多强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啊!这是伟人必备的条件,他拥有了。牛顿也是从凡人习以为常的、不愿意思考的“苹果落地”现象而发现了“地球万有引力”定律的。

2、闻森爸爸发表于2007-03-20 22:41:02的“阅读小结之一:<<夏洛蒂的网>>” 里所记载的:
“象那些泛泛而读的书(闻森)很小就开始了,”,“但是你仔细观察他看书,他的乐趣不在书的内容上,而在书的形式上,比如,他会认认真真地把每一页都看过去,要是有那幅插图下面没有页码数,他会认认真真地补上去,对他来讲,一本书从头到尾的连贯性,对他来讲有天生的亲切感。”,(闻森爸爸) “激动之余,赶快拍照存底。这张照片现在想起来,只能算是个人的耻辱了。”

对于一个两岁的孩子,我们应对他有怎样的读书行为要求?大声朗读?提出疑问?写出感想?你能做到吗?我做不到,虽然我没有被诊断为患有自闭症。闻森在那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上述的读书行为,说明他有读书天赋,真让我妒忌你的福气呀。即使现在看着那张照片,你也不应该认为是个人耻辱。因为你一直都没有破坏或压抑闻森对读书的亲切感,反而帮助他发扬光大,成绩斐然。从下面的记载里,找你完全可以到值得你骄傲与自豪的理由,我也找到我看好闻森的理由。(以下摘自闻森爸爸发表于2007-03-30 22:03:56的“阅读小结之六:<<I'm so mad!>>再读”)

“闻森现在昨天临睡前,闻森又拿起了这本书,我本来是要求他读出声来的,但是他没理我,管自己沉浸在书里。突然,他指着那桔子撒满一地的图画,问:‘为什么桔子会掉在地上?’我随口答:‘是桔子滑到地上的。’闻森手指弹着书,说:‘不是,是他应该从上面拿桔子,而不是从下面拿。’”

3、闻森爸爸发表 2007-04-05 05:38:55的“<<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里记载的:
“在门外的垃圾桶里,有人扔了一把破伞,因为大雨停了,很多折叠伞都坏了,美国佬就随便扔进了垃圾桶里。闻森边走边回头,‘看那里有把伞’。我应了一声想混过去,闻森紧盯着,‘是谁的伞?’‘我们不用管它,这不重要的’,‘是男的还是女的?叫什么名字?’‘闻森,人家扔到垃圾桶里了,那就不重要了,我们不用管它的。’‘为什么我们不用管它了?’我知道纠缠下去会很长的,就用了重语气对他说:‘这是垃圾,光谈垃圾桶里的事很SILLY很可笑,你不能再说这把雨伞的事了。’.就强行打断了他.。”

我想问闻森爸爸,此时对闻森来说,什么才是重要的?难道不想不问,默默地跟着你赶路才是重要的?你告诉过闻森你们那时要赶路吗?闻森关心、思考、讨论身边的事情有什么可笑?这是智慧的表现,走出自闭的表现,令人羡慕的表现。说不定日后有一种风雨打不坏,男女咸宜,姓什名谁都可用的雨伞问世,其专利权非闻森末属的呢。

有人说,提出“为什么”比回答“为什么”更难、更重要,因为发现问题才能提出“为什么”,没有强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是不能发现问题的;没有好的思维和智慧,也是提不出“为什么”来的。你应该鼓励、引导、保护、至少是尊重闻森爱问“为什么”的特长。
我不反对先做重要的事,做完后,才做其他的事。但这“重要”是相对而言的,需要通过对比、分析才能选择出来,需要借用对比物和自身体会。相信闻森问的“为什么”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自然就会沉淀出自身的体会、经验、知识、兴趣以至良好的思维和习惯,然后拥有“分析什么是一天中或当前最重要的事”的能力。要求一个七岁的孩子,而且是曾经自闭过的孩子达到这样的程度,是否急了一点,苛刻了一点呢?我为闻森鸣不平。

“聪明反被聪明误”,我理解是指那些使用聪明才智干出违法伤人行为的人,不是指人的学习、思维和生活习惯。我认为只要人生观、价值观是纯正的,就不会有聪明误聪明的事情发生。相信闻森是不会“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因为他有一位人生观、价值观都很纯正的好爸爸做人生导游。

什么是“有效”人生?我不懂,是追求与芸芸众生一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人生吗?是追求所谓的“社会性”人生吗?我想在这里转送一个网友对我说的一句话,“人各有不同,各有所长和所短,因此主创造的这个世界才美妙,人用自己的长来帮助其他人的短,这是很和谐的。”

我欣赏快乐的人生,在快乐的人生里作出“伟大”的创举。我祝愿闻森和闻森爸爸以后能有这样的人生。

好了,我累了,不说了,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0#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21:59:27 | 只看该作者

re:闻森还有一个粉丝阿姨啊.谢谢你对他的钟爱...

闻森还有一个粉丝阿姨啊.谢谢你对他的钟爱.
有些话你讲的对,比如,我们不能拿对大人或是青少年的要求给这么一个七岁的孩子,我也不想现在就期望或要求他这样做,但是我是在想着借用了那些对青少年的良好习惯培养,来指导我对闻森的训练和教育.人家可能是从十四岁开始的,我们就从七岁开始,只不过进程大大不同,现在第一是我自己先学习,第二是让闻森熟悉那些概念.至于真的那一天,闻森能够做到"分清什么是重要的,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不必去劳神费心",这一天我还不敢想呢.所以,正如你提醒的,我也必须量力而行,将自己的愿望强加在一个七岁的小孩子身上是可笑的,还是可怕的.

但这是我的训练思想,也是我摸摸索索的方向.其实到现在,我自己已经放弃了很多对他的要求和训练,比如说,感统方面,我们彻底放弃了让他接受理发的训练和期望,其实现在闻森自己提出了解决方案,他要留长发梳马尾辫.至今已经留了四个多月的头发了.其他的便食也好,社交也好,没有很大的改观,也没去化很多的精力.我的全部精力集中在对他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

有些情况下我可能比其他人更有机会观察到孩子的差异,一个是现在闻森自己的能力水平,另一个是因为有他妹妹做参考.因为有了闻森的经历,现在我们在观察他小两岁的妹妹时,就能很具体地感受到不同.对那些正常的孩子来讲,很多我们在闻森身上化了很多很大精力的事,到了他妹妹那里简直就是那么容易.不是说他们天生就会,而是说那些正常的孩子天生就知道怎么样去学习.

一个例子就是阅读或是看电影,无论他妹妹比闻森少认多少字,也无论是闻森听过或看过几遍或是妹妹才听了或看了几遍,完了后,你要问一些故事的大概内容,他妹妹很能很准很快地给你答案,而闻森常常不知所云.这就不是知识层次上的事了,因为他妹妹识的字远没有闻森多,也不是注意力方面的事,因为两个人都是聚精会神的.这问题是出在背后的思维能力和方式上.当他妹妹在听故事或看书时,她能在头脑中不知不觉地勾画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图来,就象大街上的给人画肖像的画家,先把对象的脸型,五官位置打好轮廓,再细细加工.所以她能够在不知道文字的基础上,却能领会和记忆故事的主要内容.但是对于闻森,我就很怀疑他是不是也能做到这一点,我的感觉是他在打好整个轮廓前,却陷入了细节不能自拔.就象是那个街头画家,一上来就开始细细地画眼睛,但是等顾客要走了,他一看画稿,"眼睛很传神,可是我的脸呢?"
我是怀疑闻森的思维能力就是被某些无关紧要的细节给牵制住了,或者我说的是"被绑架"了,因为你能知道他对于某些细节能记住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但是却不能回答出面前的问题来.他们的脑子精力,或者说是他们的"聪明"化在了没必要的地方,这也是我讲的"效率'问题.我不知道这应该怎么办,我想从长远利益来讲,就是要教会他如何分清事物的主次和轻重缓急,从而能将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主要的方面上,这就是一个"有效的人生".这个目标还很远,现在能够做的只是让他知道什么是那些不重要的事,为什么我们没必要去对那些不重要的事多费心,以后再进入到"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这也是我再另一方面强调锻炼孩子的"执行能力"时的考虑,让孩子在做事前知道做这件事的目标是什么,任务是什么,这就是主要的重要的东西.比如说上面讲的那个"雨伞"的例子,那天下午,我和闻森商定的安排是这样的:去图书馆借书,到麦当劳吃饭,然后路过杂货店买点菜.每做完一件事,我们会重温下一个任务,所以在麦当劳出来后,当他看到那把破伞还纠缠于此时,我就能以"不重要的"为理由把他的脑子转过弯来,因为现在"重要的"是去买菜.当然还有一个"常识",就是一般来说,扔进垃圾桶里的都是垃圾,没必要去费神的.

我是很欢迎这样的讨论的,可能是我平时听到的赞扬太多了,我到是需要这样的质疑来让我再想一想.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想的做的到底对不对,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9 16: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