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44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6 12:42:21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之十...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之十五>>


"挥之不去的记忆"

今天圣诞节一早,闻森自然是第一个就睁眼的人,他显然是急着去看圣诞老人留没留下礼物,想起身去客厅,但是我看他妹妹还闭着眼睡,怕她醒来后不乐意,就让闻森再等在床上,等妹妹醒来再去.闻森很合作,继续在床上待了十几分钟,但他是从来不懒床的人,一睁眼就起床,看他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我也看不忍心了,就答应他起床去刷牙.
没想到他那个鬼精灵的妹妹却突然醒了,朦里朦洞里就往客厅走去,我赶紧让闻森也一起过去.
他们俩的礼物昨天晚上等他们睡下后,我才用红色的包装纸包好,写好名字,摆好在小圣诞树下面.他们一进去就看到了,然后兴奋地跑回来报喜,这时候你听听他们的话,真是天壤之别:
妹妹:"爸爸,我们有圣诞老人的礼物了,因为我们昨天晚上听话,睡觉时没讲话,所以圣诞老人给我们礼物了."
闻森:"爸爸,去年是白的,今年我们得到的是红的了".

妹妹的话,很平常,但是却合理,合理的就象是一个正常的四岁孩子的语言和思维.
但是,闻森呢?他讲的是什么呢?别人可能莫名其妙,但是我马上直觉到了:他讲的是礼物的包装纸.今年我用的是红底带白色小雪人的包装纸,那么于此类推,去年我肯定用的是白色的包装纸了.我是一点都记不得了,但是我相信闻森能记住,所以他讲的一定是这个意思.一年前的圣诞节,从那时起就再也没人提起过,他还能这样记得!
但是以我看,这样出色的记忆力,并不一定是好事,相反地干扰甚至扭曲他整体的认知能力.比如说,今天这个事情,当孩子一看到圣诞礼物时,什么是正常的反应呢?象他妹妹那样地报功报喜,当然是正常的行为,而且不夸张地说,还是比较"高级"的行为.另外的"正常"行为,当然是迫不及待地去打开礼物了.
无论这上面的那一种情形,这些"正常孩子"的思维都是很轻易地很自然而然地集中到了"焦点"上,就是礼物的本身.而闻森就是在这小小的焦点上偏了那么小小的一点,他先注意到了礼物的包装纸上了,而不是礼物本身.这一点差之毫厘,却是可能失之千里.因为如果是换一个场合,不是我而是其他人的话,即使是他妈妈,没有对我儿子那种敏感性,也没亲手包装过礼物的话,自然是丈二摸不着头脑.如果换一个情况的话,双方很可能就是在对方的误解下纠缠下去,最后却离开自己的原意越来越远.你要说,自闭症儿童的沟通有问题也好,说他们行为言论怪僻也好,其实很可能是很多他们的意思没能准确地被表达,也没有被正确地被理解造成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要知道根本原因大概还远远不是现在的科技水平能达到的,但是有一些的研究成果至少定性地描述了这种情况:
比如,他们的思维常常会被过去的记忆所干扰,而这种记忆很可能是和现在正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一点没关系的,这就是我们讲的开小差.比如说,他们常常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原因可能是他们往往在看见了一片森林之后,脑子里马上过去那个对某个树木的记忆浮现上来而占据了整个头脑,使得他们对眼前的大片森林无动于衷,却对那一小块树木大感兴趣而不能自拔.同样的也可能表现在他们的推广能力(GENERALIZE)上面,比如说上面的那个比喻中,如果他过去见过几棵松树,现在又在这片林子里看见了几棵松树的话,他很可能把眼前的林子当成是松树林,而事实上可能这只是一大片白桦林中的几棵松树而已.
我觉得这些现象中,很大程度上和孩子那出色的记忆力有关.曾几何时,我们对闻森的记忆力而大为惊讶,希望他的这一天赋能力有朝一日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但是至少我现在能感受到这种出色的记忆能力会带给他什么样的损害.打个比方说,一般人的记忆就象是一块湿泥巴贴在墙上,但干了不久就会掉下来,最多墙上有留个印记,如果有人在打量这面墙的话,他会看到整面墙的本身而不会被干扰.但是闻森的记忆力却有点象牛皮糖一样地粘在了墙上,当然粘在墙上时间长的多,但是,这时候要是有人来细看这面墙的话,他很可能被这很多讨厌的牛皮糖所分心,他可能会耿耿于怀于墙的 “赃”,而不是这面墙本身了.
这就象是今天早上两孩子看到圣诞礼物时的一瞬间的思维活动,我女儿的思维很自然地集中在当前最吸引人的地方,当然我儿子也是,但是却不经意拐了个弯.这个例子当然是很特殊的,因为在”圣诞礼物”强大的诱惑力下,他再大的 “小差”自己也会很快纠正的,但是在那些没那么吸引人的场合中呢?比如说在上课时,会不会被自己由某个熟悉的事物而引起的回忆而分心呢?这是很有可能的.

这个复杂的自闭症就好象是这样因因果果地纠缠在一起乱成一团麻,让人不知所措.
同时我们至少能够理解他们无可言表的困难,这正是需要我们”帮他一把”的地方.

今天晚上我们本来想带孩子们去动物园里看灯饰的,但是到了那边才知道今天圣诞节他们早关门了.在我们有些担心的劝解中,出乎意料的是闻森对这个大意外却没多大的情绪反应,很平静地接受了,让他妈妈大为感动.我想,这是因为今天是圣诞节.
在两千多年生的那个婴儿,长大后对众人说, “把你们的病人,受苦的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吧”.
两千多年后,我们这些挣扎着的孩子和父母们,同样也会被耶酥的仁爱所拯救.

只要你相信.

Merry Christma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
发表于 2006-12-26 12:58:33 | 只看该作者

re:阿门,感谢主

阿门,感谢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 21:07:41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学习篇之六>...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学习篇之六>>

“从游戏到学习”

这几天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好的去处:纽约科学馆.里面其实是给孩子们准备的科普馆.但是闻森很着迷,这里不光有两枚实体火箭的模型,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玩艺.比起我们过去常去的那些博物馆,动物园之类的地方,这里更注重的是让孩子们亲手触摸,感觉,操作,试验,所以这里马上就让他兴奋起来了.
但是要给他讲那些火星探险,哈勃望远镜,分子结构等等,实在是太远了,最多也是我给他敲进几个名词概念而已,但是无意之中,却发现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在科学馆小小的图书馆里,和外面相隔的是一面玻璃墙,上面放了一些玩具,是那些塑料做的沟渠,漏斗,水槽等等,这些玩具的一边有吸盘,可以吸在玻璃上,等把这些玩具安排好后,将小塑料弹子从最上面放下来,如果能一直滑到最下面的水盆里,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听起来这简单,但这是动口不动手才会觉得容易,真要做起来,真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离的太远,就接不到弹子;摆的太峭,弹子会飞出去;要是一直顺势而下,弹子越飞越快,更是会飞出去.看看容易,要动手做好,还是有很多的方面要注意到的.
对于这种可以自己一个人玩的玩具,闻森可以玩几小时而不会厌倦,果然,这第一次他至少在那里玩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我找个机会让他结束了.本来我是不想让他在这里待很久的,总想到里面还有那些这么有 "意义"的事情更值得去做,但是看了闻森玩了一会儿,看他不断地调整着这些沟渠水槽的方位,不断地拿弹子来试,根据结果来调整改进,成功了就自己给自己鼓劲,看着我突然意识到了其实这就是我们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之一,叫 “TRIAL AND ERROR”,不知中文是怎么翻译的,可能叫 “尝试错误法”,就是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进错误.
这小小的玩具,没有那些时髦的声光彩电,却是能训练孩子们基本的思维能力的,想到这里,我也就不去逼他去学什么 “科技知识”了,就让他玩个够,好在他也不是一味地摆着那些刻板的阵型,总是有些变化.大部分时间里,还有其他孩子一起玩,大家就分两边,再来孩子也想加近来时,就只能去问已经在玩的孩子了.闻森并不排拒其他人,但是也明显地不欢迎,他只是沉溺于自己的思维中不能顾及他人,自己的想法最大程度地支配着他,人家提的建议基本上是被他否决的.这样的话,别人就只能是兴趣漠然地走开,要么是各持己见地相争,两者都不是我们期望的社交结果.
在玩了第一次后,我们最后出了科学馆时,闻森兴冲冲地宣布了他以后来这里的“规矩”:”以后我来科学馆,第一样要玩的就是图书室里的这套玩具,然后再玩其他的".
我想好啊,也省的我费神了.

下面是当时的两张照片:

HTTP://PHOTO.163.COM/PHOTOS/BINFENG2000NY/108781260/2644740153/

HTTP://PHOTO.163.COM/PHOTOS/BINFENG2000NY/108781260/26447553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4#
 楼主| 发表于 2007-1-3 07:10:41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之十...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之十六>>

"抹不掉的思维污垢"

岁末的几天,我们又去了宾州的"荷喜乐园",就是那个以生产巧克力而闻名的地方.这也是这几年我们每年都去一次的地方.
按下这一切暂且不表,先记件小事.当我们经过四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乐园的停车场,眼见得那熟悉的一切,大人孩子都兴奋,而且我们也知道这第一个项目肯定是坐里面的"巧克力世界"里的小火车,参观里面提供的介绍"HERSHEY巧克力"的生产流程,最后会有机会家庭合影,我女儿还盼着出口处派发的免费巧克力品尝.
本来是一套既定程序,即使象闻森那样都会是很有目标很专注的,但是却有了个小插曲.在我们停完车出来后,看见旁边的面包车后面有一大滩婴儿吐的奶,这是闻森就问了,"这是什么?",我给他解释这是小孩子肚子不舒服,把奶吐出来了.
"那该怎么办呢?"
我说,"它会自己干的,要么工作人员会来打扫,要么大家都不用管它,因为那个不是很赃".
话说着,我们已经到了大厅,立即大家的注意力就集中到了游览的中心上去了,我以为这么详细地给他解释过了,他应该会满足了吧.
等我们参观完了"巧克力世界",再开车出去找到了预定的旅馆,再回到乐园的停车场来时,来的人已经很多了,我们没办法再回到原来的停车位置上去了.闻森看我朝相反方向转弯,就问道,"我们为什么不停到那个吐奶的地方去呢?"
我就事论事地给他解释我们没办法停到那边去的原因,但是我已经有警觉他已经掉进了"吐奶"这个细节"陷阱"中去了.
果然,在我们下了车,走向乐园大门经过那个吐奶的位置附近时,闻森又提起了,"爸爸,那个吐奶的地方...."
这次我不等他讲完,就打断他说,"小孩子吐奶是很平常的事,一点不重要,所以我们不要去管它,我们要管那些重要的事,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我们进去玩."
不知是闻森听懂了,还是被以后乐园里的种种游戏完全吸引而忘了这个茬,后来我们回家时,以及第二天再来停车时,都没听见他再提起来"吐奶"这件事.

这件事是小事,也是大事.这就和前面举的圣诞礼物的例子一样,说明他们是怎样常常被一些细小的,微不足道的,支节的小事物占据的头脑,从而影响了他们不能集中起注意力到目前最重要的目标上,象前面的例子,最重要的目标是"圣诞礼物",而不是包装材料;而这个例子中,当然最重要的是游乐园了.其实同样的问题也可能出现在上课时所谓的"不专心听讲".
我想这其中的一个解决办法是教他们怎么去分清眼前的主次任务,让他们能够学会把不重要的东西从脑子里清除掉,而集中精力于"重要"的事上去.但是怎么去教,实在是无从下手,大概也只能在日常生活中见机行事,循循善诱了.对我们来讲,我让闻森学会了一个词:"focus on!",也就是"注意集中",常常在他作业开小差时,我就提醒他"foucs on"了.有一次,我们收到份直邮广告,是那个环法自行车冠军阿姆斯特朗给一家公司做的广告,标题是:"注意你的财务前景",里面正好有个"foucs on",我和闻森就把那个广告收藏了好一段时间,直到这个"foucs on"成为了我和闻森的共同语言.照片上的冠军目光炯炯,坚定执着,有这样好眼神的人决不会是自闭症,就让老朗保佑我们大家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5#
发表于 2007-1-3 11:57:22 | 只看该作者

re:这点好难噢。我这二天几乎都在想这...

    这点好难噢。我这二天几乎都在想这个问题,我还去请教过不少人。

    比如:今天我们读《老人和海鸥》,我们是分角色读的,尽量配上动作。读到老人夸海鸥:啧啧....,我就配合,成为海鸥马上飞向老人,我的嘴里也发出一个声。没有想到这个声响却让越越感兴趣。一开始,我又应他的要求,把这一小节来一遍。后来我们开始读另一篇时,他又要求我来一遍。我想坏了,他是被这个刺激感兴趣了。而这种时候,他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我们今天必须做完这二课练习上。我们想马上做了,可以放松了。还有在飞驰的汽车上,越越几乎不想与任何人对话,除非大声要求。他关注我开车时,档位放得是否对。我如果现场提醒他,他还会生气呢,要事先打招呼。但这种情况下,他只是不讲出来而已。

    还有昨天我们要去红树林骑车,同学诚意地跟越越说着话,但越越一看电脑没有关,尽管我在那里准备操作,他依然置同学的话于不顾,简直是马上就过来关电脑了。我没有让他,说:“你的同学在跟你说话。”越越还有点生气。他说:“那就什么都不关好了,灯也不关,电视也不关。”当时是无法解释的,像越越这样,需要一个规则,而且还有其它。

    电脑、电视和汽车,他永远关注的主题。我时常问自己:这个行为重要吗?这种情况下要纠正吗?对他的妨碍有多大?他现在可以改变吗?

    我想起方老师去年来深圳,我也跟着她的干儿子、干儿子的妈妈在一起,倒茶的时候,方老师对干儿子说:“你要告诉我够了没有?不然我就一直倒。”中间问了几次,干儿子总是应付着回答一下,要提醒才行,然后又被别的东西吸走了注意力,不能一直看着茶树。方老师就一直倒水,到满到他的手上,他才猛然醒过来神来。说:“够了!”茶水是比手要烫,但也不至于烫坏皮肤,这样孩子得到了一次经验。
   
    我想这二件联系起来,一是我们怎么提醒他要关注什么,有一个规则,这个规则他还要理解并接受。我们昨天写了一条规则,贴在墙上:别人对自己说话时,不要想其它事,眼睛在这个人的周围或上半身,不要去看远方。二是兴趣和动机。这个是个难点。他们关注的那些东西,是他们天然喜欢的,兴趣无限。那么他为什么要关注我们要他关注的?怎么启发他的兴趣和动机。像方老师这样,是让孩子知道不关注的后果,那么孩子下次再来,就有了关注的动机,因为不关注就要吃亏。越越现在上课听课会与得奖牌联系起来,还好一点点,有了些动机。我告诉越越不关注同学,就可能失去友谊,关注了就可能得到了一条重要信息(这方面我安排得还并不够好),我想这样做可能他的关注才会更多。光是规则也是挺累的。以前越越是很听话的,但那其实是不懂,并且我们的提醒也不会让人关注,因为孩子小。但现在就不行了,首先我们不能那样明显地提醒,在某些场合更是如此。而且越越从6年级,自我意识飞越发展,我不能光靠规则,所有的规则是必须他认同的。

    我和越越还约定了如果提醒他,我不用语言,只拉他的衣角,他保证我这样做时不生气。因为语言的提醒,越越已经很敏感了,这一条也贴在墙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6#
 楼主| 发表于 2007-1-3 14:07:05 | 只看该作者

re:这一点上其实也不光是自闭不自闭的问题了,...

这一点上其实也不光是自闭不自闭的问题了,我们很多的"正常"的人,也会有这个问题,根据早期的自闭症研究(菲里茨,1991),自闭症患者在选择信息时会遇到困难.我的理解是他们不能本能地直觉地将思维定向在面前最主要的事上,而常常被其他次要的事情所"绑架".让他们遵守规则,肯定是会有帮助的,但是还不够,我是想再从社交故事上巩固一下,不过还想不好怎么办.我是想培养这么一种能力,也就是:1)分辨当前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2)然后把规则用上去,重要的是先办,次要的是后办.
今天正好借到一本有关"CBT"(认知行为治疗法)的书,我觉得很可以用在这方面,这个CBT是想改进一些传统上的"行为派"只问行为不问动机的"教条主义",但是又想克服"认知派"那些随意性过大,缺乏可操作性的弱点,具体地说,CBT讲的是三步论:1)你想的是什么;2)你感觉怎么样,3)你可以怎么去做?
这很符合我理想中一篇好的社交故事的构成,所以我很想试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7#
发表于 2007-1-3 18:18:48 | 只看该作者

re:希望看到冯斑的试验报告,一定是有...

    希望看到冯斑的试验报告,一定是有意义的。

    一般越越身上的情绪问题,我才会想到认知行为疗法。在一件具体的情绪事件上,让越越看清自己和感觉,自已的想法不对在哪里,弄清事情原来是这样或者事情原来可以这样做,然后知道怎样做更好。希望他能有一天,有这样的思维习惯,真正地实现由外控转向内控。我的档案建得太不好了,做得也太肤浅了。

    对CBT的的书籍我看得并不多,只看过ABC理论等皮毛。所以请冯斑可不可以介绍你的书中的具体技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8#
 楼主| 发表于 2007-1-3 19:22:26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学习篇之七>...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学习篇之七>>

"只有不会教的家长,没有学不好的孩子"

大概是看了学校里老师讲板书时的样子,闻森现在如果是写两句话以上的句子,都要特地在句子前写上号码,1,2,等等.我曾经试图说服他,那是老师在讲课时的写法,在家里做作业不用这样,但是被他一口拒绝了.我想先等等吧,反正现在谁也没抱怨,先让他这么"刻板"下去吧,换位思考的话,也是培养他的条理分明吧.
昨天,他带回家有个作业,题目是:"怎样能和别人相处的好?",我一看,这真是好题目,而且这不是什么"自闭症的社交训练",就是小学生的课外读物,你还真不能说美国人的小学教育光是顾着玩的,他们或许真能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这次老师的题目时,"写写你是怎么和朋友相处好的,你是帮人家的忙了呢?还是说了人家爱听的好话?"
闻森读完题,马上瘩下脸说我不知道.我就提醒他,昨天康淇来,你想想看,你是怎么样欢迎她们的?
闻森一听就开窍了,兴奋地喊道:"Hi, welcome, nice to meet you".
我说好啊,就照着写吧.于是,闻森刻刻板板地写道:
"1. Hi   2. weclome   3.  nice to meet you"
我在后面看了,心想这下我逮着机会了,就把他喊着,问他,"昨天康淇来的时候,你是这么和她说话的吗? One. Hi ,Two. weclome, three  nice to meet you ....."
闻森听了觉得很滑稽,哈哈大笑,一边自己编下去,"four.  sit down, five. bye bye, six. see you next time "
我说这不对吧.
闻森继续笑着,一边用橡皮把写的句子擦净,然后写上,"Hi, welcome, nice to meet you".
我希望这次他能明白了,如果下次再犯,就这么治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9#
发表于 2007-1-3 21:26:05 | 只看该作者

re:真是好方法,老冯对付小冯越来越有经验了~...

真是好方法,老冯对付小冯越来越有经验了~
让我想起当初康康写日记,31号完了坚持要写32号,经过日历、手机日历等等证明说服后,还飞快地下写32号,然后恨恨地擦掉,不过后来再没出现过类似事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0#
发表于 2007-1-4 08:32:27 | 只看该作者

re:哈哈哈,看得我禁不住笑,我家文文也是類似...

哈哈哈,看得我禁不住笑,我家文文也是類似情況。老師教學生們上語文課時,比如上 15課 《梅花》,老師領讀一句“15、梅花、一二”這個“一二”是想讓小朋友聽到這個口令后齊聲讀,可到了文文這兒就變成只要讀這篇課文一定要讀出一 二,而且我教他讀時,他也一定要求我這樣讀,我故意漏掉這個“一二”也不行,他會給補上。我真不知該如何讓他明白,然后糾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1#
 楼主| 发表于 2007-1-5 06:46:25 | 只看该作者

re:文文妈:这时候你要找的是一个合适的机...

文文妈:
这时候你要找的是一个合适的机会,才能让他在其他的场合中理解过来.象我这个例子里也是,光是给闻森就事论事,他体会不到那样做的错误,我就等到了上面的那个机会.另外一个办法,是和他演示一下角色的分配,也就是让你来演老师,他来演学生,这时候,要和他说明只有老师才能说"一,二",学生只能说"梅花",这样一来,他也就明白什么该说不该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2#
 楼主| 发表于 2007-1-9 21:47:32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社交篇之一>...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社交篇之一>>

"游戏室里的政治"(1)

在我们现在去的最多的纽约科学馆里,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很好的训练,观察闻森和妹妹社交能力的场所,那就是馆里单独划出来的一块给学龄前儿童玩的地方.这样地方限制住了,但是又是大家都喜欢玩的,所以孩子们就不得不互动,或竞争或退让或协调,各个孩子的一些本能素质也会一一展现开来.
下面的照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一套火车玩具,还有铁轨车站什么的,但是车箱却有限,大概也就是十节左右吧.里面其实还有个轮船玩具,但是好象几乎没得到任何人的青睐.

http://photo.163.com/photos/binfeng2000ny/108781260/2684228049/

闻森是那种痴迷于火车的孩子,一到这里不玩它个把小时是不会走的.所以等他去了一会儿,别的孩子陆续离开了,那些小火车也就统统被他收罗了.长长的一列,他嘴里"嘟.嘟"地叫着,翻山越岭,绝对的自我享受.
慢慢地别的孩子也来了,因为这是学龄前的玩区,闻森其实是超龄了,也是最大的一个了,那些孩子不会去硬抢他独霸的火车,最多也是在边上请求闻森分给他一辆.这时候,闻森的表现出色,他主动地给那些新来的每人一节小火车.这样分给了两个孩子后,闻森自己还有七八节车箱,这一点不妨碍他的兴致.所以,他慷慨得很大度.
但是矛盾马上就来了,这时候照片里背对着的穿白衫的小男孩来了,我们姑且叫他男生A吧.这个孩子一看就知道也是个火车迷,等闻森给了他一节后,他并没有立即拿起来玩,而是继续问闻森要更多的.真要到了闻森老家底的时候,他的慷慨就不见了.这时候我只能出来,和闻森说,即使你再给他两节,你自己还有五节呢,你还是最多的.闻森听了,勉强地又分出了两节给男生A.那孩子的爸爸在一边和我解释说,他儿子也是个火车迷,家里的火车玩具一套一套的,每次到这里来,老爸都要想办法避开来这里,因为他儿子一到这里就不肯走了.我说,这和我儿子一模一样,就让他们玩吧.但是心里暗想,这肯定得有冲突,我就等着看戏吧,赶紧拍照存念.
其他两孩子玩了一会也走了,就剩这两个司机上上下下忙不停.转来转去,难免要碰头,男生A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我走左边岔道,你走右边直道.等下次又要碰撞了,闻森也自己能提出办法来了.这两个小孩玩的很协调,尽管没多少语言交流,但是彼此都在对方的意识之中,因为火车要交轨,岔道口的开闭等等,尽管没有多少直接的语言和眼神的交流,但是两人仍然心有默契.
再过一会儿,又有两个男生加了进来.对第一个,闻森很主动地贡献了一节火车出来.但到了第二个男生来时,他不大乐意了.僵持了一会儿,那孩子的爸爸出面了,和闻森说了几句,很强势地自己拿了一节火车给了他儿子.我在边上没吭声,事实上我很愿意闻森能领教人家强势的一面,在家里他到有脾气了,但在外面他顺服了,这让我很满意.
这时候我们故事的明星出场了,这也是个男生,我就叫他男生B吧.那么现在该谁让出火车来呢?闻森大概有四节车箱,男生A有三节,其他两个各有一两节.显然闻森得再让出来,但是他实在是不愿意了,想想从他独霸天下到被鲸吞蚕食,这个心理起伏是有点大的.但是意想不到的事出现了,只见闻森飞快地从男生A的火车里拿下一节来,又飞快地递到男生B的手中,中间没有一句话,真是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
那男生A还没反应过来,一节车箱就易手了.他也老实,没和闻森去争,却走开去一边上找爸爸告状去了.这时候,故事的高潮来了,只见那个男生B也同样飞快地不言语地拿起那节惹事生非的小火车,跑去还给了那个男生A,然后又跑回来,对着我说,"我把火车还给他了".为什么他会对我说呢,因为这时候我知道不出面干预不行了,我已经出来指责闻森了.
这个男生B就是我们所说的天生的领导者.你看他一方面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也求得团体利益的均衡,另一方面他有了功劳也不会谦虚,及时报功以得到应有的褒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专业经理人,会是那种部下拥戴,上司赏识的成功人士.
如果当初我没有看到过RDI,也没有因为RDI而学到了很多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的话,对这个事又会怎样评价呢?最多不过说,这男生B真懂事,闻森真不懂事.但是我们现在可以细细地来分析一下.
我们的明星孩子男生B至少有两点做的好:

1)良好的"监控能力"(Monitoring)
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着事件的主体不是很难的,即使象自闭症的孩子,即使他不会说不会眼神关注,但是要把他手中的东西强行拿掉,他也会注意起你的.困难的是能不能同时也接受那些次要的周边的信息,能感受到主要的次要的信息,但同时又心里明白谁是主要的,需要关注,谁是次要的,需要抑制.再进一步呢,根据具体情况,次要的信息可能变成主要的,主要的变成了次要的,这时候人的思维能力就做出了相应的倾斜,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原本是次要的地方上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动态思维".
而这一切的起源,就是人的"监控能力",他需要象雷达一样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然后由大脑作出抉择.在这个例子中,活动的主体是玩火车,这在一开始大家都是关注在这上面的.以后就分岔了,在男孩A生气跑开后,对于闻森他全神贯注于火车之上,一点都没注意到这件事,对他来讲,没有任何原因能把他的思维中心来改变一下.而那个男生B呢,他是接受到了这个信息,并且他的大脑迅速地作出判断,将原来是主要的目标,也就是玩火车,降到了次要层次上去,而将原来没料到的次要矛盾,升级为主要矛盾,所以他就决定不完火车了,赶紧解决问题再说.闻森因为没有外界的刺激,所以他好象没事一样地继续玩着,而男生B呢,就随机应变地"动态思维"起来了.
从这个例子我们也能体会到了自闭症孩子的无奈,甚至于情绪的愤怒,因为很多很多时候他们实在是"无心之过",他们根本想不到自己的行为为什么会带来大家都不喜欢看到的结果.当他们承受着指责的时候,他们真的会感觉到自己背了天大的冤枉.从这一点我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自闭症孩子会有情绪问题.但是要想改变这一点,首先要让他能接受进去周围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尤其是要关注起那些直接的间接的可能和他的行为有关的信息,否则的话,他的大脑思维定势在没有外界刺激下是很难自己作出调整改变的.这里,首先闻森那个"雷达"就关闭了,接受不到男孩A生气的信息,这样就无从谈起那男孩B所做的一切了.

2)杰出的"修补关系能力"

这点就不用废话了,他不仅修补了本来可能闹的不愉快的玩火车游戏,而且还主动发展了他和我的关系.这样,如果有机会的话,至少男孩A和我以后都会乐意和他在一起.

最后的题外话,顾定思说,你知道关于RDI的第一篇论文是发表在那里的吗?是<<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这是美国最高级的商业管理理论杂志,那里的编辑说,你的RDI看起来远远不止用在自闭症上啊,那些公司企业的高级经理也会很受益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3#
发表于 2007-1-10 12:10:38 | 只看该作者

re:他们根本想不到自己的行为为什么会...

    他们根本想不到自己的行为为什么会带来大家都不喜欢看到的结果.当他们承受着指责的时候,他们真的会感觉到自己背了天大的冤枉.从这一点我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自闭症孩子会有情绪问题.但是要想改变这一点,首先要让他能接受进去周围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尤其是要关注起那些直接的间接的可能和他的行为有关的信息。

    冯斑主好贴,我自己的感受是:如果说“换位思考”是我们孩子的弱项的话,也易是我们家长的弱项。了解孩子才能想到办法去帮助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18:06:25 | 只看该作者

re:[我中学班主任老师写的书,用他自己的学生...

[我中学班主任老师写的书,用他自己的学生为例子.其中有两个是我同级同学.]


成功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提纲)

徐承楠

讲座目的:探讨成功的家庭教育的途径

资料来源:<<成功无规律>>

<<成功无规律>>介绍:

•          27位精英与记者的对话,谈论“怎样的学习是成功的学习,怎样的事业是成功的事业,怎样做人是成功的做人。

•          这27位精英中

有20位是世界名校------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加洲理工、芝加哥、哥伦比亚、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毕业的博士;

有自然科学家、经济学家、医学专家、大学教授、作家、企业家、报刊总编、高级工程师、节目主持人等。

一、家庭教育的养育目的观

父母的养育目的观会影响到教育孩子的行为,进一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养育的目的有:

1.为社会 -------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2.为孩子-------造就心身健康、终生幸福的人

3.为父母-------培养能传种接代、光宗耀祖的人

问:你觉得对孩子来说什么最重要?

(严庆)答:学会做人。人应该了解社会规矩, 在这个前提下,才可以谈自由发展, 只有个别天才才可以破规矩。

(严庆: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问:你有没有教育孩子的秘密武器?

(余国良)答:共四条,自信,自强,活得快乐(多看到光明的一面, 少惦记黑暗的一面, 这样你就会快乐多多), 不做坏事(一辈子做好事) 。

(余国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美国Epitomics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是最早研究人类基因组的华人科学家。)

问:你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你最看重孩子的什么?

(沈社华)答:爱心和能力。没有爱心是很可怕的,不可救药,人生的乐趣全来自爱心。能力不强也是挺糟糕的……。

(沈社华:美国加洲大学旧金山医学院妇产科试管婴儿实验室主任)

二、父母所承担的养育责任

1.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教育中,家庭教育具有特殊性

(1)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有血缘关系;

(2)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一起生活;

(3)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个对个的。

问:对你影响最大的是谁?

(沈社华)答:父亲。我一直很听父亲的话,在为人处世等方面,他对我的影响很大。他教我要乐于助人,经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教我在生活中要学会“弹钢琴”,工作要做好,家庭也要管住,休闲生活也要安排好。

(杜燕青)有一位美国朋友对我说“你的父亲对你说来一定很特殊,你说到他的时候,连音调都变了。”是的,我的父母不是一般的父母,我觉得是爱把我们全家团结在一起,是爱激励我们前进。

父母本身是生活中最好的榜样。······他们就是我身边最成功的勤奋工作的例子。

(杜燕青: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博士,现为美国UL安全实验室高级项目工程师)

2.根据家庭教育的特点,选择教育的内容,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

3. 在处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教育的关系时要做到不推诿,不越位,不包揽,也就是不把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推给学校和社会,也不要过多去干预学校教育。

三、家庭教育的教育手段与方法

1.成功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并不一样

如果把教育方法分为不露声色的隐蔽型和强力干预型两种类型的话,两种类型都有可能取得成功。可以根据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情况而定。

(朱炜)其实人都是有“惰性”的。在克服这个问题上,我母亲起了比较大的作用。从小学到高中,她每个学期,每个假期都督促我订一个计划,具体到何时起床,何时就寝等等,并督促我执行……。如果我哪一天没有执行计划,她会让我写“反省书”,并贴在墙上。后来我就养成了给自己订计划的习惯,并能“按计行事”。

(朱炜:美国纽约大学物理博士,现在花旗银行从事金融市场风险方面的定量研究。)

(姜纬)在我上学之前,我父母己成功地让我树立起“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信念,以至于在我上学之后,他们再也没有干预过我的学习,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父母亲没有翻看过我的书包。之后我报考大学专业、读研究生、出国留学他们也总是尊重我的选择。

(姜纬: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系助理教授)

2.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学习型的家庭

。和睦的家庭

。有教养的家庭

。有文化的家庭

。快乐的家庭

3.为孩子争取好(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机会和条件

。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环境与条件

。正确地利用环境与条件

(严玲:美国德州大学博士,现为美国凯弗隆净水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4.要宽容、要宽松

。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要求要留有余地

。要允许在某一阶段的落后

问:人的心情曲线是起伏的,不可能是一条水平线,就像心电图,你是如何消灭坏心情?

(杨昆)答:我这个人适应新环境能力差,所以每到一个新环境往往有一个心情低谷。有好几次这样的情况······

问:所幸你都从这些低谷走出来了,你是怎么走出来的?

答:无非从一件件十分具体小事做起,从做成小事中树立信心。

(杨昆:杭州二中八五年七月毕业.其间,八四年十二月代表二中参加首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浙江赛区的第二名,全国二等奖—第二十一名,.八五年九月经保送进入复旦大学物理系学习,于八八年七月参加由李政道教授主办的中美联合招收物理研究生考试(CUSPEA),获总分全国第三名,普通物理单科全国第一.后经中方推荐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录取为博士研究生.二OOO年获美国Research Corporation的“科研创新奖”(Research  Innovation Award). 二OO三年获海外华人物理学会授与的”海外优秀青年科学家奖”(Outstanding Young Researcher Award).二OO三年五月起作为首批”光彪特聘教授”之一受聘于浙江大学.后于九零年转入印第安那大学物理系学习,九四年八月获博士学位.九四年九月至九七年七月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其间与多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合作从事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其中包括后来获九八年诺贝尔物理奖的华裔学者崔琦教授.今任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副教授,并兼任美国强磁场实验室研究员).

问:现在许多父母苦于唤不起孩子的读书激情,根据你的成长经验,你觉得父母怎么做比较好?

(陈宗禹)答:我中学时和父母关系很融洽,他们对我很支持,并没有对我加压……,中学生与父母关系紧张主要是因为父母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和加压形成。若能让孩子开阔眼界、自己想学并给予恰当的引导与鼓励,他们往往会自己学成,不必加压。对孩子大谈期望可能会使孩子背上负担而起负作用。

(陈宗禹:美国明苏达大学微生物博士,现美国明苏达大学医学院消化专科主治医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5#
发表于 2007-1-10 18:30:13 | 只看该作者

re:我最近在想一件事:孩子们的教育很关键一点...

我最近在想一件事:孩子们的教育很关键一点得从心灵建设开始。随着闻森的长大,他会明白很多道理:助人为乐、公共设施属于公众享用等等,有些问题可能就会在以后的心灵教育中解决,这也是我理解的“迂回”,这是我的想法。因为特质,孩子们在随机应变方面可能会差些,但并不见得问题就不能很好的处理。也许会有一点心思的弯转,但更多的是一种对自我很清晰的指引,让一切会更加流畅。
闻森爸爸的文章确实让我开眼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 19:58:08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学习篇之八>...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学习篇之八>>

"学赃话的后果,很严重"


前天晚上,我和儿子去游乐场时,我们玩的很好很高兴,但是突然,闻森冒出一句:"dumb head"来. 这是句俚语,也就是傻瓜的意思.但是他并没有在骂我,他是在学最近他一直看的卡通片<<Dastardly and Mutterly>>里面的话.那是我一部老片子,讲的是一个飞行小分队费尽心机地想抓住空军机场里捣乱的一只鸽子,情节很荒诞,也极富想象力,所以我特地去买了.与此相关的还有:<<猫与老鼠>>,<<The Pink Pather>>(不是新拍的故事片,是三十年前的经典卡通片),这些片子很幽默,我最想让他们学到的是能如何欣赏幽默滑稽,如何开心大笑.这个目的很容易达到.
但是,同时这两个孩子马上也学会了电影中的一些坏话,赃话,这也不新奇,那个孩子不会从电影中学骂人的话呢?凭什么别人能这样,闻森和妹妹就不能这样呢?
问题不是能不能学,能不能说的问题,问题是学了后,说了后他能不能意识到自己不对不妥当的问题.这也牵涉到了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基本能力之一:对语言所具有的社会意义的认识不深,不敏感,没直觉.他学了一句坏话,能从电影里惟妙惟肖地学个彻底,但是他并不一定清楚他讲了会对别人产生影响,什么样的影响.所以当别人反应强烈的时候,他会很吃惊.
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是他从<<海底总动员>>里学了尼姆对爸爸说的:"我恨你!"(I hate you),他学得连眼角眉梢的表情动作都像极了,开始我觉得好玩,并没去干预,后来他来劲了,动不动来这一手,马上他妹妹也学了样,我怕他也到学校里,外面去说,说了他几次无效后终于有一天我下重手了.我第一次真的把他关了禁闭.不过我是陪他一起关的.这一次大闹后,他再也没说过那句话.但是,换一个场合,他又来了.所以说,光是教训他一顿,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认识上提高.所以,我得动用我的"社交故事"了.


Social Story 5:

Bad words in the movies



Sometimes, the people or animals in the movies will say some bad words.
Like Dastardly says “dumb head”.
Nemo says “I hate you”.
In Monster House, Mr.Nebercracker says: “Get out from my lawn”.
Sometimes, someone in the movies calls other people “stupid” or “shut up”.
They only say that in the movies, in the real life, if you say those bad words, people will get mad, then you have to say “sorry” to apology.

Movies are funny to watch, we all like some funny stories and funny words, but we can not say those bad words to the real peop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05:58:44 | 只看该作者

re:BUILD ME A BRIDGE...

BUILD ME A BRIDGE


I have known that you and I
have never been quiet the same
And I used to look up the stars at night
and wonder which one was from where I came.
Becuase you seem to be part of another world
and I will never known what it's made of.
Unless you build me a bridge,build me a bridge,
build me a bridge out of love.

I long for the day that you smile at me
just becuase you realize
that there's a decent and intelligent person
buried deep in my kaleidoscope eyes.
For I have seen the way that people look at me
Though I have done nothing wrong.
Build me a bridge, build me a bridge,
And please don't take too long.

Living on the edge of fear.
Voices echo like thunder in my ears.
See me hiding everyday.
I'm just waitinf foir the fear to lift away.

I want so much to be a part of your world.
I want so much to break through.
And all I need is to have a bridge,
a birdge built from me to you.
And I will be toghther with you forever,
and nothing can keep us apart.
If you build me a bridge, a tiny,little bridge
from my soul, down deep into your heart.


by Thomas McKean, 2004, <Soon will come the Light:a view from inside the AUtism Puzz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发表于 2007-1-14 18:29:28 | 只看该作者

re:如果把它谱写成一首歌,那该多好!

如果把它谱写成一首歌,那该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21:17:09 | 只看该作者

re:帮我筑桥我从来就知道你和我根...

帮我筑桥

我从来就知道你和我
根本就不大相同
我过去常常仰望星空
想知道我究竟来自那颗星星
因为你对我来说,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我大概永远不会知道那会象什么
除非是你帮我造一座桥,帮我造一座桥吧,
用爱帮我造一座桥.

我渴望着你向我微笑的那一天
仅仅是因为你终于明白了
那里有一个同样尊严和智慧的人
被深深埋没在我万花筒一样迷离的眼睛里.
因为我饱尝了人们看我的那种眼神
尽管我实在没有做错什么事.
帮我造一座桥,帮我造一座桥吧
千万别拖的太慢太久.

终日惶惶生活在恐慌的边缘,
声音回荡在耳边却如惊雷炸响.
你看我整日东躲西藏
其实我只是等着那恐慌能远走他乡.

我是多么地想成为你的世界里的一部分啊
我是多么想能破茧而出
我需要的只是一座桥
一座连接你和我的桥
从此以后我会和你生死相随
再也没什么能让我们骨肉分离
如果只要你能帮我建一座桥,小小的一座,
从我的灵里,深深地连接到你的心.


选自:Thomas McKean, 1994,<<光马上就会来临>>


昨天我看到了这首诗,真是震人心魄.这是一个成年的典型自闭症患者写的诗,他终生生活在自闭症的庇护所了,但是却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作家和诗人.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感受,也不知道能不能把它翻译得好,但是我想说的,这就是你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心里那种他们自己表达不出的苦,他们喊不出来的渴望,现在看到了有人替他们写出来了.

"帮我造一座桥"也很好地替我表达了我现在对孩子的训练思想,在这条路上走了快四年了,现在我已经不期望于奇迹出现,也不期望于"彻底治愈",也不想多化时间在偏食理发等小事上,但我全力注意培养闻森的能力,用他的能力来帮他走进这个世界,而且能走好.这里不光是培养他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帮他锻炼心理健康,帮他理解人际关系.
用个比方说,面对着一条河,他没必要非要游过去,或坐着小船晃悠过去.他完全可以象常人一样从桥上过去,稳稳的,轻松的,安全的,从桥上过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0#
发表于 2007-1-14 21:44:52 | 只看该作者

re:好诗!感谢!你翻译出来之前我看英文的...

好诗!感谢!
你翻译出来之前我看英文的没有确信自己是否真正看懂了,现在完全看懂了,心底感到一种震撼!
请允许我转贴到我家自留地去,以便让这来自星儿的内心深处的呼唤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懈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1 23: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