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顾思定的夫人,也是RDI的合作者谢丽博士...
顾思定的夫人,也是RDI的合作者谢丽博士,绝对会是你心目中最慈爱的老祖母形象之一.在她丈夫两天的讲座里,她基本上是不声不响地坐在大厅一角,和大家一起听,还不时做笔记.中间一有休息,她就会走到讲台上去帮丈夫去解答接待.只有在中午的午餐时间,她负责给一些家长讲解RDI咨询的过程,我这才有机会能听的多一些.
中间有家长提问,请她介绍一下RDI和其他的训练方法的异同.对于其他的方法的评价,谢丽委婉地拒绝了,但是她话锋一转,讲了个小故事:
她在家里的时候,星期天常常是作为附近教堂里托儿中心的一个后备义工,那天那边缺人手正好她也在家的话,她就会被叫走帮忙.当然他们也知道她是个心理医生,所以遇到难题时也会找她.
那天她被叫去,是一个女孩子.过去没见过,不知怎么的那孩子的情绪很激烈,周围人人对围着她,指手画脚的不知怎么办好.谢医生过去了,她没去问人家这孩子怎么了,没管她有没有毛病,她只是微笑地关注着这个孩子,好象是在轻轻低语:"I hear you, I hear you".渐渐地那孩子平静下来了.
就象是顾思定在回答到底要做多少RDI的游戏才能有效一样,他说,对他来讲,无论是RDI,还是ABA,还是DIR,还是OT或PT什么的,这都不过是几个字母而已,如果这些方法没能去探究孩子的心灵深处,没有去揣摩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没有试图去理解孩子的思想,感情和动机,那么无论你的程序分的再细,你的游戏做的再活,你大概也是瞎忙呼而已.如果是这样的训练,那么它们和一堆字母的排列组合又有多大的差别呢?
那时候,我就在想,我们在以琳网这么多的人各显神通,无论你是排毒的,禁食的,ABA的,RDI的,地板时光的,这个那个的,谁对谁错,谁主流谁异端,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我觉得没有.重要的不是你走的那条路,重要的是你有没有用心地深入,有没有去探究孩子心里的呼声,有没有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重要的是你有没有也这样凝视着孩子,心里说:"I hear you, I hear you."
后记:
刚刚看到一个多年前方老师的帖子被顶了上来,里面有段话我一直记着,我觉得正好能放在这里做个见证:
教导石头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到今天我依然不敢松口气,虽然所有见过石头的人都说石头已经没有问题了,但我很清楚,自闭是根深蒂固的,真的是终身性的。他上学的头三年我几乎陪读,我想我最优秀的地方是我对孩子的敏感,他出任何问题我都能找出原因在哪里,并不是光告诉他你这样做不对,不能再做了,而是启发他让他知道为了达到目的他完全没有必要用这样的方式,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使他心服口服,同时在以后遇到这样的情景的时候就知道该怎样去做,更重要的是我会利用一切资源并创造机会来让孩子在我的监控之下多次重临他曾经不能适应的场景,他的同伴或者大人会来帮助他适应,使他的行为越来越正常。还有我做得好的地方是预见性,这和敏感也是分不开的,我在让石头做事之前已经考虑清楚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提前已经和他谈了很多,使他临场的时候不至于无所适从而出现让大家无法接受的行为问题。第三是我和所有和石头的成长有关的人沟通好,我没有隐瞒问题,而是向大家讲清楚石头为什么会这样,他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别人对石头的帮助不仅仅是理解,而是“我能为他做什么?”
---方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