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8个故事,给每一个特殊的孩子】其实...
【8个故事,给每一个特殊的孩子】其实我们都一样
这8个绘本故事,来源于我的大学同学——从事特殊教育的kaya老师。她因为觉得手语很好玩,毕业的时候就选择去了一所聋人学校,并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她告诉我:“这活儿越做越喜欢,而且帮一个算一个,特有成就感。我打小就是超没有自信的人,现在有点一点自信都是现在这工作帮我建立的。”
在刊登了《当我们的孩子有缺陷》那篇文章之后,kaya主动联系了我,并把工作中收集的一些特殊教育的绘本发了电子版给我。这些绘本大多没有在大陆出版,所以,我就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给大家。
kaya是我大学时代最温柔美丽的同学,她不让我在这里公布她的个人信息。但是,我仍然要代表所有特殊孩子家庭,向她深深地鞠躬致敬。
这些故事是关注那些特殊孩子的,并非每个家庭都有购买冲动,所以至今未能引进到国内来正式出版。但是,这些来自于真实生活的故事,是直达人心、触及灵魂的。希望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家长,每一个孩子,都能好好地看看这些故事。
我是含着泪水看完这些故事的。几天来,一直积聚在我心头的情绪,在这些充满了阳光和爱的故事中得到了释放。
虽然,上天给这个世界很多不同,让一些孩子承受了别的孩子没有的困难。但是,每个孩子都可以一样,都可以有爱他的父母、爱他的同学、爱他的老师、爱他的朋友……每一个人应该有的尊严、自由、权利,他同样应该拥有。
我一直以为这些特殊的孩子距离我很远很远。但是,当我有了孩子之后,和身边身为父母的朋友再在一起交流,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父母,深深地陷入特殊孩子家庭的苦恼之中。
当很多家长为孩子上英语班还是数学班,家庭作业多还是少,考试成绩高还是低,晚上睡觉早还是晚,在学校调皮还是乖巧,钢琴考级是8还是9……而烦恼的时候,特殊孩子的家长,只想孩子可以用自己的双脚走路,只想听到一声清晰一点儿的“爸爸妈妈”,只想和孩子出门的时候不被指点和围观,只想他能和别的孩子一样上正常的学校,有自己的朋友……
这是奢求吗?是的,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像空气一样免费自然的事情,对于特殊孩子,特殊家庭,就是奢求。
那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平等地对待。不要表现出过度的同情怜悯。
然后,当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
最后,如果你喜欢他们的性格、爱好、内心,就和他们做朋友。他们很需要你的真挚友谊。
令我高兴的是,我看到那么多有爱的老师,那么多充满爱意的家长,让我非常感动。因为,我知道,这些孩子,有多么多么地需要我们平等的爱。
我非常痛恨一元价值观、成王败寇、偏激与狭隘、专制与阶层、权威与等级……这些充斥在社会中的实用主义价值观。这些思想的核心,都是蔑视个人价值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以无视每个人的尊严,甚至每个人的生命。
这种氛围导致了普罗大众在日常生活之中,盲目崇拜权威、惧怕强者、欺凌弱小。
为什么我们看到身体残疾的人,要么是冷漠,视之为非同类;要么是可怜,给予别人不需要的怜悯;更不用说还有人厌恶,嫌弃,欺侮……怎么就不能平等地对待,如果我们的兄弟姐妹,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双手;当他们和我们相处的时候,如同平常朋友,一起分享生活的快乐?
怎样对待他人,其实是自己内心的反射。每个人面前都有一面镜子,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擦干净自己的心镜,然后,世界自然也就清爽了。
第一个故事,给自闭症孩子:《我有一个自闭症朋友》
文字:米切尔·拉雪兹 绘图:法兰西斯·泰伯
我和弗洛里昂,还有他的弟弟亚德里昂,是最要好的朋友。只是,亚德里昂得了自闭症,是在一所特殊学校里学习的。我们经常在一起玩耍。
亚德里昂非常特别,有时候会一遍一遍重复我说的话,有时候会用手一直指着看到的东西,一动不动。当他玩绳子和拼图的时候,我说什么话他都听不到。刚开始,我很生气,后来就习惯了。
我们经常一起玩跷跷板、骑脚踏车,游泳。他最喜欢看天气预报,也很喜欢电脑。而且,他玩电脑游戏,总是赢过我们呢!还有,他特别擅长玩拼图,连3D的拼图都玩得超好,我和他哥哥真的是望尘莫及。
我们是三个是最好的朋友。我们教他认识一些字母,他则教我们观察水的流动。我很喜欢有这样的朋友。
亚德里昂既不自私自利,更不会胡乱撒谎,只是对他来说,要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实在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我知道,我们虽然在一个地球上,但是他属于另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我多么想有一天我们也可以了解他的那个世界,肯定是特别精彩,特别有趣的
童书妈妈:
第一次听说自闭症,是去新星出版社时无意中看到的一本书,叫做《爸爸爱喜禾》。那是爸爸写给自闭症儿子的一本书,由于作者豁达的心态、幽默的笔触,再加上无奈的现实,折磨的情感,我看得又哭又笑,之后长久唏嘘。
我们以为自己是地球上的主人,其实,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我们并不明了。我知道,很多人最怕听到医生的话语,是“原因不明”,“效果不明”,也就是说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办。
年纪渐长,我发现这些原因不明、效果不明的病症,比我想象的多得多。人类看似聪明异常,其实连感冒的成因都没有搞明白。
有时候,我会想,我们把发明火箭、制造军舰的财力和智力,放置于生物医学该有多好。不过,我也知道,科学的发展是全面的、互为补充的,我的愿望,只是自己的美好愿望而已。
但是,每个人都多关心自己的身心,多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我相信,既然生活给予了我们一个难题,我们就不要直接把它当作结果——要知道,生命可以创造的奇迹,有很多,即便没有奇迹,我们也要在过程中,享受生活。
第二个故事,给智能障碍的小孩:《超级哥哥》
作者:赵美惠 绘图:崔永嬿(其哥哥即为智障患者)
有这样一个哥哥,他走起路来横冲直撞,甚至需要妹妹来照顾,才不至于跌倒;见谁和谁握手,不仅和陌生人握手,还要和小狗握手,和树枝握手,和太阳握手。
妹妹和他去逛超市,他在里面疯跑,妹妹根本跟不上;结果,把别人撞倒了。妹妹有时候会悄悄地想:如果哥哥消失了,该有多好……
有一次,他把垃圾装进了袋子,老师夸他做的好。于是,他把所有的东西,铅笔、橡皮、牛奶瓶、桌子、黑板擦、扫把,甚至同学,都装进了袋子。
妹妹实在受不了了,去同学家做功课。忽然,看见自己家着火了。妹妹跑回家,找不到爷爷,也找不到哥哥……妹妹伤心地哭了。这个时候,妹妹才知道,自己有多爱这个行为异常的哥哥。
哥哥和爷爷真的回来了!原来,哥哥把爷爷装到了袋子里,然后推去公园里玩去了。
童书妈妈:
这是一个令人无比心酸的故事。对于一个思想和行为都异常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相信对于任何人,这都是个难题。
如果这个人,恰好是你的亲人呢?你又该如何面对那些具体的日日月月和年年。是的,谁都会有疲惫难受的时候,会冷不丁涌出“如果消失了,该有多好”的念头。
但是,亲情的威力永远会战胜疲惫。我们不要先入为主地将他们划分到另一个领域,只要给他更多的沟通,他们就会更好地融入社会。当我们用正常的方式对待行为异常的孩子的时候,往往会发现他们的超乎寻常的能力,甚至是天才的一面。
你越是孤立他们、嘲弄他们、欺负他们,越会激发他们敌对的情绪和行为。而且,过度保护,有时候也是一种伤害。
第三个故事,给身患疾病的小孩:《大象男孩》
作者:郝广才 绘图:田中申介
一个男孩,怎么会被叫做“大象男孩”呢?原来,因为生来就患有疾病,只能靠喉咙开孔来呼吸,鼻子插管来进食。他从来都没有真正吃过一粒米、一片面包、一块肉、一根青菜……靠着流质维持生命。
奶奶照顾着大象男孩,教他学爬、学站立、学走路。奶奶不忍心给大象男孩插鼻管,每次手都抖得很厉害。大象男孩竟然学会了自己给自己插,忍着疼痛,踢着脚。
大象男孩可以去公园了,可以骑脚踏车了,但是,没人跟他玩耍。他满身痰迹,不会说话,只会像鸭子一样啊啊啊叫。别的孩子嫌弃他、讨厌他,赶走他。
终于,慈善机构找到了大象男孩。他们带他去看病,教他用鼻子呼吸,还派老师来上课,教他学数字、语言……
如果每一个生命都有一颗星星在天上,有些星星会被乌云遮住光。如果我们能帮忙把乌云吹散,会让我们的星空更美,更亮。
童书妈妈:
一个生命,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无比幸运的;如果是一个残缺的生命,又是那么不幸。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病痛与艰难呢?
大象男孩,有奶奶悉心的照顾,乐观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坚持,还有周围机构和人士的帮助,一步一步从灰暗进入到光明。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们不知道它是怎么运转的。但人间的奇迹,我们知道,是靠爱支撑的、创造的。而且,是发自于热乎乎的内心的一点一滴的爱,汇聚而成的。
第四个故事,给身体残疾的孩子:《轮椅是我的脚》
文:法兰兹-约瑟夫·豪尼格 图:薇恩拉·巴尔豪斯
玛姬是个可爱的小女孩。这天,她独自一人第一次去超市帮妈妈买东西。她坐着轮椅,熟练地离开了家。路过游乐场的时候,她羡慕极了。还看到一个胖胖的男孩,被调皮的孩子嘲笑,“唉,那些坏孩子”,她感叹道。
过人行道的时候,台阶太高了,玛姬怎么也上不去。还好,胖男孩看到了,过来帮忙。路过一个长椅的时候,有个老奶奶同情地说,“多可怜啊”,还有一个妈妈,也拉着孩子躲着玛姬。玛姬很不开心,为什么大家都用异样的态度对待她呢?
到了超市里,玛姬刚想要拿牛奶,就有店员帮她拿过来;刚想拿苹果,也有人帮忙。玛姬说,“我要自己来!”别人还觉得她很奇怪呢。
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了胖男孩。他们一起聊天、推着轮椅转圈,玩儿的可开心了。玛姬主动来到之前的那个阿姨面前,和她的女儿打招呼,解释她为什么坐轮椅。然后,小朋友们一起去玩耍了。
玛姬再次过马路的时候,请陌生的叔叔帮忙。当然,仍然会有人可怜她,甚至嘲笑她。不过,现在的玛姬,很坦然,很开心,一点儿也不在意了。
童书妈妈:
身体和别人不一样,这并不是谁的错。很多人习惯于按照一个标准去套用其他人,那么,在他的眼中,不会走路的人,是可怜的;身材肥胖的人,是可笑的;秃顶的人,是难看的;瘦小的人,是不健康的;皮肤黑的人,是肮脏的……
但是,请问,世界上有十全十美的人吗?有青春不老的人吗?有永不生病的人吗?没有!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逃脱自然的规律。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用一个暂时的外在的标准,去嘲笑、可怜别人呢?我不倡导以暴易暴,我提倡将心比心。我们都曾孤独过、无助过,渴望温暖过,希望认同过。
那么,我们就要对这个世界上,曾经给予我们温情的人,充满感激。同时,我们要让自己不要成为那个给予别人伤害的人。因为,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彼此相连的。
给别人需要的帮助,如果一个人行为不便,请给他脚的帮助,如果一个人眼睛不便,请给他眼睛的帮助,如果一个人手不方便,请给他手的帮助……不要因为别人一个方面需要帮助,而觉得他就整体上有缺陷。
而且,给予别人身体上的帮助,更要给他们内心的帮助。内心的帮助,有时候比身体上的更重要。
第五个故事,给失聪的孩子:《我的妹妹听不见》
文:珍恩·怀特豪斯 图:黛博拉·雷伊
我有一个妹妹,她很特别,她听不见声音,但她会弹钢琴,能够感受到低沉的和声。
我有一个妹妹,她和我们一样,跑啊跳啊,爬的很高的时候,她听不到我喊“小心”,但她看得见我荡向她。
我有一个妹妹,她看电视不用开音量,玩布娃娃不哼儿歌,但是,当雷雨的夜晚,她也睡的很甜;我有一个妹妹,她听不到窗外树枝摩挲的声音,也听不到风铃的声音,但是她可以感受到我的跺脚、碰触和挥手;
我有一个妹妹,她上学了,会说话了,“睡觉”和“水饺”,“老师”和“老鼠”,同学分不清,我却都知道;有一个妹妹,她也“听”得懂我的话,有时是手势,有时是嘴唇,有时是眼睛。
童书妈妈:
这是一首动人的诗歌。当一个孩子失去了听力的时候,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他的家人,是怎样的?还有,他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
我曾经参加过自然之友在奥林匹克公园的一次活动。其中一个环节,叫做“我的树”,由孩子带着蒙上眼睛的妈妈,去森林里找一个树。然后,回到原地,解开眼罩,让妈妈去找回刚才的那棵树
当我的眼睛被蒙上的时候,突然之间,我感受到太阳的温度了,感受到风的轻重了,感受到土地的凹凸了,感受到草叶的味道了,感受到花朵的味道了,感受到鸟儿的鸣叫了……我失去了视觉,却打开了感觉、触觉的大门。
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世界是多么的五彩丰富。虽然,我们看似是五官健全的人,但是,如果我们从来都没有好好地运用过我们的眼睛,耳朵,那么,我们其实也是失明的,也是失聪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没有什么优越感去同情失明、失聪的人,他们或许比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世界的美好。他们有他们的方式,他们的奥妙,也有他们的乐趣。
第六个故事,给多动的孩子:《爱闯祸的小天使》
文:王秀园 图:刘淑如
从前,天上有个非常活泼爱动的小天使,大家都叫他马达天使。在音乐会上,他跑到台上捉小鸟;在婚礼上,他在举行仪式的时候放鞭炮;晴天的时候,他还从天上往下面洒水。总之,他老是到处捣乱,弄得一身土一身泥的。
有一天,天使们要开一个重要的会议。大家很怕马达天使捣乱,就决定请他待在房间里,不要出来。可是马达天使怎么会老实呢?他跑到厨房,大闹一通,地上的人还以为打雷了呢;他打碎了瓶子,地上的人还以为下冰雹了呢。
地上的人向天神,问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天神劝慰了人们,保证以后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但是,好心的天神没有惩罚马达天使,他只是爱动、爱玩儿,可不是故意为难别人的坏人呀!
于是,天神和天使们,告诉马达天使,每次决定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先在心里默默地数十个数字……
最后,你猜怎么着?马达天使换了名字了,大家都叫他乖乖天使了。
童书妈妈:
我很不喜欢用“症”来称呼孩子。那是事先将孩子列为病人的方式,要知道,我们大人谁能说自己没有病呢?
很多人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说明我们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可是,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却对孩子的心理成长,过于忽视了。
“小孩子,知道什么”,这是很多家长谈论到孩子时的一句话。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他们只用命令来教育孩子的行为。
爱动,那就是调皮,得管教;哭闹,那就是脾气坏,必须严厉教训;害羞,那是缺乏锻炼,需要多在大人面前表现;打人,那是暴躁,回家里狠狠治理;拿别人东西,那还得了,使劲打手,让他记住教训……
可是,孩子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家长了解了吗?或许,孩子的哭闹,是为了引起很少陪伴他的爸爸的注意;孩子的害羞,是他更习惯用其他方式来表达;孩子打人,是因为他去制止其他孩子欺负人;孩子拿别人东西,是因为他从来都是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分享……
是的,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请父母对待孩子如同对待天使的方式。
第七个故事,给性格温和的孩子:《奥力佛是个娘娘腔》
文图:汤米·狄咆勒
大家都说奥力佛是个娘娘腔。他不喜欢男孩子的游戏,却喜欢去森林里散步、跳绳,喜欢看书、画画,还喜欢玩儿纸偶娃娃。奥力佛最喜欢扮演各种人物,他常常跑到阁楼上演戏。
他的爸爸说,奥力佛,去外面打球去吧。可是,他什么球也不喜欢,别的孩子也不想和他玩。于是,妈妈和他商量后,送他去学踢踏舞。奥力佛学的很开心,不过,同学们还是嘲笑他娘娘腔。
后来,当地举行了一场很盛大的才艺比赛。奥力佛也去参加了,他很卖力,很认真……最后,很遗憾并没有获胜。奥力佛更害怕去上学了,同学们不知道要怎样捉弄他呢。
可是,同学们已经被他参加比赛的勇气、认真地表演,还有不懈的努力所深深折服。这次,他们不仅不再叫他娘娘腔,还叫他大明星呢!
童书妈妈:
只要不妨碍别人,什么样的个性都应该被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兴趣都有不同,如果别人的这些方面没有妨碍到你,那么,即便是你不喜欢,你也要接受,尊重别人的选择。
这是文明社会的最基本的一个原则。而且,越来越被更广大的人们所接受。因为,如果仅仅凭某些人的喜好而决定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那么,总会有一天,你也会被伤害到。因为,总有你你喜欢的,别人认为是错的。
我是多么希望现在的孩子们从小就能根植这种宽容的价值观啊。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幸福。
最简单的一句话,我不想我们的孩子长大后,因为职业、性格,甚至是服饰、发型,去歧视别人,或被别人歧视。
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一直以为的所谓勇气、勇敢、大胆、勇猛,过于强调身体而忽略精神了。
什么是真正的勇敢?我认为,有勇气在众人都反对的时候站出来,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能够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才是真正的勇敢。
否则,靠着身体的强壮和鲁莽的冲动,那不过是惹人晒笑的傻大胆而已。
同样的,我们也要反思,什么是真正的聪明,什么是真正的孝顺,什么是真正的高贵,什么是真正的伟大……人生的课程,多么有意思啊。
第八个故事,给不一样的小孩:《其实你我都一样》
一只名叫妮乐普的小白羊,和其他的白羊一起开心地生活在草原上;清晨,吃小雏菊当早餐;中午,她和天空中的白云聊天;下午,她和蝴蝶嬉戏;晚上,妮乐普疲惫但非常满足地进入梦乡。
直到有一天,她忽然发现了羊群里来了一只名叫约翰的小黑羊;她害怕极了,远远地躲着偷偷观察他;每天清晨,约翰吃小雏菊当早餐;中午,他和天空中的白云聊天;下午,他和蝴蝶嬉戏;晚上,他疲惫但非常满足地进入梦乡。
于是,妮乐普鼓足勇气走近了约翰……后来呀,他们就成为了最好最好的朋友!
童书妈妈:
我们已经习惯了什么都一样。一旦有不一样的东西出现,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先怀疑,后鄙夷,最后反对、压制,乃至消灭。
在我小的时候,有一天,一位邻居的大哥哥跑到我家来求助。因为他烫了头,他的爸爸要和他断绝父子关系。
是的,曾经我们对没有见过的喇叭裤、长头发、花衬衫、流行歌曲,都视为异端,一定要除之而后快。
但是,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证明了当时我们是生活在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空只有那么一点点大。
记得曾经看过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是当时驻北京的记者写的。他觉得北京还不够开放,不够自信,不够国际化。最简单的一个标准,就是他在北京生活了好几年,竟然没有看到过一个把头发染成蓝色的人!
时过境迁。今天,你站在三里屯的路口,别说蓝色、红色,就算走过一个头上顶着七种颜色的人,也丝毫不觉得奇怪。
误解和偏见,大都是由外在的蒙蔽而来。敞开心扉,试着了解别人,你会发现很多差异不见了——其实,你我都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