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明少年心"
暑假给闻森安排的第一本书,是从图书馆里无意得之,却如获至宝,<don't let your emotions run your life for teens> by Sheri Van Dijk,翻译之意 "别让你的情绪冲昏了你的头脑",专给青少年们写的.虽然是给正常发育的青少年们写的,内容对于闻森来说,有些过于复杂了,但是基本精神很清楚,就是要他明白一个人的情绪能左右到他的态度语言行为,而后者决定了他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
本来想让闻森自己看,因为本来这书就是让青少年自学的,结果闻森觉得是我给他额外强加了他的课外作业,心里有了抵触情绪,正好一次我看到了书里有几个描写情绪的词,其中之一是"blue",这里的意思不是蓝色,而是忧郁的意思,我肯定闻森不会知道,就问他这个"blue"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而闻森觉得这么简单的词你还来问我不是存心找我茬吗,就顶了嘴说我知道但是不想说,我觉得这么顶下去就得闹起来了,就和他说了这里"blue"却是"忧郁"的意思,闻森一听明白了,我就借此机会解释了就象是这个例子里,你原来以为我在考问你这么简单的词显然是在刁难你,这时候你的情绪马上就上来控制了你的态度和行为,本来我是好心想提醒你一下这个词你可能不知道它的另外一个意思,你可以说,"我难道不知道这是蓝色的意思吗?"这样我们就可以好好地接着谈下去,但是你一听觉得我好象在找你茬,你就来了情绪,这个情绪控制了你不想和我交谈了,这其实就是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事情,我们有时侯会被自己的情绪带到自己原来不想去的地方的.
通过这件事,我也明白了原来只让他自己看的办法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本来这本书要讲得道理很简单,只是因为这是对正常的青少年的读物,很多的内容要么就是对闻森有点难,要么就是和闻森的实际脱节,所以接下来我就和闻森说,我们还是象过去一样一起来讨论吧.我就把书里很多对他不合适的内容去掉,继续用实例来讨论,举个例子说,如果你在学校里一天过的不痛快,就象是我某些天在上班时一直忙个不停跟救火一样,等我们回了家,最想要的是让我们自己安静一会儿,做点自己想做的事,要么就是一点也不想说不想做,好象是这样来庆祝我们终于从学校或是单位的"噩梦"中熬过来了,可这时候妈妈见你回来了就来问,"晚上想吃什么?我给你去做",你本来心里有气,最不想被人打扰,就没好气地说,"我什么也不想吃","随便!",结果妈妈听了想好心没好报,干脆就随便做点吃的啦,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你看这就是其实我们大家都经常会碰到的事情,不光是青少年会碰到,象我这样年纪的人也会碰到,这是"人类本质"(hunan nature)之一,我们大家都会犯这样的错误,而青少年正好在发育的转折关头因为身体激素的原因还会更突出些,我们都会被情绪冲昏头脑的,就象是这个例子里,如果你换一个方式,对妈妈说,"我今天在学校里很累了,我想自己待会儿",那你妈妈马上就会明白,不但不会继续打扰你,而且还会主动地做一些你最喜欢吃的食物等你吃晚饭,这不是很好的结果吗?这两者之间看起来只是你回答方式的不同,但是其实这是和你当时的情绪很有关系,和你是不是被这个情绪所控制更有关系,这影响到我们当时会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很可能还会把事情变得更糟.
就闻森而言,我当然不期望于他能象一个正常的青少年那样去要求自己,而且也实在找不到很适合于他自己的这方面的教材和资料,我只想针对闻森可能有的那些负面情绪做些工作,本来对他来讲,最主要的两种负面情绪,一个是"愤怒",一个是"焦虑",但是在我们的印象中,闻森已经很长时间快两年了没发过脾气,而焦虑不是没有,但是绝对没恶化,这是让我们很高兴的事,应该说这是很多努力的结果,包括我们家长尤其是我对他的态度的转变,精神科医生和他的沟通,还应该是这几年来服用的药物,学校和他自己的努力,都是分不开的.前几天偶然讨论了一下青少年自闭症中的忧郁症问题,方老师说的很形象:"童年时抗焦虑,青少年抗忧郁",今天看到的<自闭症文摘>今年八月最新期里有Tony Attwood关于青少年亚斯柏格症中大约有三分之一可以在临床上被诊断为忧郁症的,从美国最近两个最大的校园屠杀案的主角,Adam Lanza 和赵承熙都在少年时期被诊断为焦虑症,如果防止他们从"焦虑"演变成"忧郁",在于能不能把这个负面的情绪化解和控制,这需要很明确很具体地引导他们去认识自己的这些负面情绪,了解和掌握这些情绪对他们态度和行为的作用,这需要我们尽早着手细水长流地做好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