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4181#
发表于 2013-1-26 22:45:15 | 只看该作者

re:前阵这xiao jie将几名高官拉下马,...

前阵这xiao jie将几名高官拉下马,如今官场可是谈xiao jie色变啊,故此,媒体一律不许出现“**或xiaojie ",一旦出现均以"**"代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82#
发表于 2013-1-28 16:39:06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冯版和我们分享与孩子一起读书的故事,...

谢谢冯版和我们分享与孩子一起读书的故事,有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83#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23:49:51 | 只看该作者

re:"八年一变"闻森从五岁跟着商...

"八年一变"


闻森从五岁跟着商老师学琴,到现在满八年了,这八年来,照商老师的话,无论雨雪风霜,无论寒冬酷暑,只要我们在家,一周两次,一次两节课,从来没缺过一次课,直到这半年来因为家里银根抽紧,改成了一周一次课,后来几年闻莺也跟着商老师上,但是坚持不了三年,小姑娘软磨硬逼给退掉了,结果就是我们家里这个最特殊最"先天不足"的儿子,还几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学得一点才艺.

闻森学琴有很多的花絮,有着他鲜明的特点,比如说,他过去没去商老师家上课,第一件事是必进厕所,小便完了,把手彻底洗一遍,擦完手还肯定要把老师家擦手的毛巾藏起来,好不容易出来上课了,过一会儿一定要开口要葡萄,老师就订个小目标,达到后就去端来一小杯葡萄,所以老师家里葡萄是每次买菜时必备的,尽管他们自己家因为血糖高不会吃葡萄,一开始是特别因为闻森小时候没办法控制住五分钟以上的注意力而拿来做强化物的,结果一发不可收拾,闻森的习惯立即成了刻板,老师的其他小学生们也沾了光,上课都有葡萄吃.

而课前小便的习惯,一开始肯定是源于逃避,当他发觉了借口上厕所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偷点懒就每天来这么一招,即使后来我盯着他离家前必须在家小便完才去商老师家,但是他还是控制不住一定要走自己的程序,很快我们都放弃了,商老师跟闻森多年了,知道有些东西是没法强求闻森去改变的,我也明白其实让闻森做完这套"仪式化的强迫行为",反而对他安定下来,尽快地进入到上课的精神准备里是有很大的安神静心的作用的,所以我们一放手,闻森的这套刻板就一做做了七年多.

但是最近这几个月,商老师说这些事突然就没有了,闻森再也不去厕所了,上课时也不常开口要葡萄吃了,注意力也要集中多了,我说我们在家里也从来没去说过他,或者干预过他,怎么一下子没有了呢?商老师说这就是看出来去年夏天他去参加钢琴汇报演出会的成果了,这么一上台,和其他孩子们一个个穿戴整齐,正正式式地弹奏,尤其是看到了那个和他一样大的男孩弹了一只"致爱丽丝",弹得让我听得动容,当时闻森也感受到了,问我那男孩弹的是什么曲,后来商老师趁热打铁教他学起了"致爱丽丝",老师说你看这就是去表演的好处了,过去他只是在我家里弹,弹得好弹得不好,都当成是完成任务一样,和做回家作业一样,所以他提不起多大的热情和兴趣,现在一和人家比较,就知道这琴艺是可以比武的,自豪感和好胜心都起来了,自然他学琴就成熟多了,现在商老师整天把下一次的汇报演出会挂在嘴上当强化物了,所以闻森自然也忘了有葡萄可吃.

我自然同意她的说法,但是相对于闻森来而言,我突然有所领悟,过去我们对闻森的强化机制,都是倾向于物质和个人的层次上,比如说奖点好吃的,许诺点好玩的,等等,现在突然发现了,原来闻森从这个事件上得到的强化物,是来自社会的强化物,是他从同一个群体中得到的激励,作为能参加表演的一个自我肯定的表现,和看到别人弹得好自己也想跟着学"致爱丽丝"的勇气和愿望,这种来自社交的激励对闻森来说,真是绝无仅有的,因为绝大部分和同龄人或是其他孩子们在一起时,他是躲避和退缩的,这还是因为他几乎在其它任何方面都差人一头,他是没有那个能力和自信和其他孩子们相争的,只有这个钢琴,他总算有点才能,虽然称不上天才,但是至少能几年学下来,也算学得轻松,这是他唯一能用来和别人比一比的领域,其实我们也让他在小学毕业典礼上表演过一次,但是那次可能是穿插其中,印象不深刻,他也体会不到自己才艺能给他带来怎么样的荣誉,还是这一次背靠背地比赛,终于让闻森吸收到了来自社会的强化力量.

这个懵懵懂懂的自闭症的少年,终于也出现了其他少年郎的精神面貌了,尽管只有一点点,但那就是一丝晚来的春风,我到很想也趁热打铁动员他再安排一次初中毕业典礼上也去表演一次,然而于今的小伙子不同于几年前的那个小学生生了,他说你想让我去当众出洋相吗?我绝对不去.我说你为什么一定要把值得你自豪的才艺等同于让你出丑的洋相呢?这个问题以后我们要好好谈谈.

昨天下午留闻森在家做功课,我去接了他妹妹回家,一进门竟然看见了闻森自己打开了钢琴,说是要练练"致爱丽丝",这真是太阳从不该出现的地方升起来了,闻森从来没有主动在家里弹过琴,我说那太好了,我给你录像吧,让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们听听,前面两遍,中间弹出了一两个音节闻森还是要懊恼地停下来,生自己的气,我说你要知道的是,其实你弹出了几个音节,我听不出来的,很多听你的听众也跟我一样不明白你弹错在那里的,所以其实你不必停下来生气的,再说如果是老师听你弹,她们会知道你弹错在那里,但是如果你其它大部分都弹对了,那你总的来说还是弹得好的,就好象你考试,90分当然好,80或70分也不错的,所以错了不要停,当它没发生一样,继续弹琴,继续做题,只要大部分对了,你就成功了.

最后一遍基本弹下来了,我们传上网,为了我们闻森终于出现的懂事和自觉性,作一个纪念.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4NzI0MzU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84#
发表于 2013-1-31 00:27:07 | 只看该作者

re:闻森弹得好专注呀,后面的眼神和表情也很自...

闻森弹得好专注呀,后面的眼神和表情也很自然!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85#
发表于 2013-1-31 00:51:35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U]binfeng2000[/U]发表的内容:

"八年一变"


闻森从五岁跟着商老师学琴,到现在满八年了,这八年来,照商老师的话,无论雨雪风霜,无论寒冬酷暑,只要我们在家,一周两次,一次两节课,从来没缺过一次课,直到这半年来因为家里银根抽紧...



音乐是带着体温和心跳的声音,明白到这一层,音乐对我来说,无论如何是令人感动的

只是这次感觉到的是闻森爸妈的心跳

祝福。。。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86#
发表于 2013-1-31 00:56:23 | 只看该作者

re:闻森弹的很好啊。昨天呦呦玩芭比的时候...

闻森弹的很好啊。
昨天呦呦玩芭比的时候,我听见她跟外婆介绍她的公主们:“这个公主是闻莺姐姐送给我的,这个王子是闻森哥哥送给我的,因为闻森哥哥是男生,所以他送给我一个王子“。还听见她告诉外婆闻森哥哥比闻莺姐姐高 (我没想到她居然能注意到这个,而且能记住)呦呦今年才开始学琴,最近因为我实在抽不出时间来陪她,她懈怠了很多。今天等她放学回来,一定让她看看闻森哥哥的视频,希望能激励她。

F版,搬到新家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87#
 楼主| 发表于 2013-1-31 05:31:22 | 只看该作者

re:去年年底搬的,现在还有些东西找不着,但是...

去年年底搬的,现在还有些东西找不着,但是大部分落实了.离原来的地方不远,只是现在得去接闻莺上下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88#
发表于 2013-1-31 10:46:10 | 只看该作者

re:鼓掌!

鼓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89#
发表于 2013-1-31 15:36:53 | 只看该作者

re:闻森很棒,加油哦!能坚持弹琴8年,就是胜...

闻森很棒,加油哦!能坚持弹琴8年,就是胜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90#
发表于 2013-2-1 00:44:01 | 只看该作者

re:但凡孩子恢复得好的家长都不是一般人呀!深...

但凡孩子恢复得好的家长都不是一般人呀!深深折服!多多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91#
发表于 2013-2-1 00:46:35 | 只看该作者

re:一双在键盘上跳动的小手,看得我心里暖暖的...

一双在键盘上跳动的小手,看得我心里暖暖的,好感动。8年,闻森真是好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92#
发表于 2013-2-1 20:43:58 | 只看该作者

re:记得2006年,看了F版介绍闻森学琴,我...

记得2006年,看了F版介绍闻森学琴,我才下决心给勤儿报名学钢琴的。妹妹也是那时,顺带着一同开始学。所以我们家学音乐,是从你们这里开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93#
发表于 2013-2-1 20:50:15 | 只看该作者

re:我家的也是。从开始摸琴到现在,快5年了。

我家的也是。从开始摸琴到现在,快5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94#
发表于 2013-2-5 06:23:43 | 只看该作者

re:闻森很不错啊,光那么长的曲子能背下来,就...

闻森很不错啊,光那么长的曲子能背下来,就比我强多了。

也是受F版影响,我儿子也刚刚开始钢琴课了。 现在还是团体课, 和另外两个孩子一起上的。上周六第一次,总体表现不错,但是有两次“出格行为”。1) 轮到别的小孩弹的时候,他无聊得把脚翘到Piano bench上。 那两个NT孩子在没有轮到自己的时候都是乖乖的坐的等,不敢动一下的。 2) 快要下课的时候,他突发奇想,把当天学的东西融合了他自己的“乱弹”来了“一曲”, 然后问老师;"我弹的好听吗?”老师可能没见过这样的,笑出来了, 然后说“好听。”我儿子就很满足的样子,两NT孩子就漠然的看着他,他们还是不太敢乱动的。当时真是想知道那两NT孩子是怎么想的,有没有觉得我儿子是异类呢?有没有在心里排斥他,或嘲笑他呢?

别的家长都在外面闲聊,或是聊如何推数学,阅读什么的。我却得一直盯着教室里的情况,关注他们根本不曾想过的行为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95#
 楼主| 发表于 2013-2-6 04:39:16 | 只看该作者

re:无论是把脚翘到琴橙上,还是自己来表演一番...

无论是把脚翘到琴橙上,还是自己来表演一番,都不在寻求关注吗? 我觉得你儿子的表现是一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96#
发表于 2013-2-6 05:42:02 | 只看该作者

re:是的,我儿子的寻求关注的表现特别多,经常...

是的,我儿子的寻求关注的表现特别多,经常会在人多,不能一一叫名字的情况下,振臂一呼:“大家,大家,不要讲话, 看我。”然后表演他的“绝技”。

昨天也和上门培训的心理专家聊到这个,她认为把脚翘到琴橙上也可能是感统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97#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2:18:52 | 只看该作者

re:"同情心:人际关系的基石"我...

"同情心:人际关系的基石"


我们已经开始了读Louis Sachar的第三本小说"丢了面子的男孩子"(the boy who lost his face,好象没看见过中文版),真是儿童文学名家,写这个年龄段男孩子的行为和心理丝丝入扣,他的这几本小说也使我终于找到了我期望中给闻森的阅读材料,因为里面那些作为一个正常发育的男孩子所经历的社交和心理,是闻森不可企及的,也正是让他能通过阅读去了解他身外的世界,所以这样的阅读不在于文字,而在于阅世,我还是放弃了让闻森自己竹篮打水般的阅读方式,还是由我读给他听,抓住有用的内容来讨论一下.

这本书的男主人公大卫非常想自己能酷一点,很想和班里两个酷毙了的帅哥为友,这样自己也能借点酷劲.但是那个年龄的男孩子中的头头,也往往是皮大王,总想捣乱来显示自己不再是"孩子"了,这两个帅哥也是,他们正筹划一个恶作剧,他们打算去抢那个"老巫婆"手里那根双头蛇拐杖.这是对大卫来说是能不能被这两酷哥所接受的一个重大考验,他当然要跟着去.

这个"老巫婆"其实是个两眼几乎瞎了的孤老太,一开始听见孩子们进门,还很高兴地请他们自己倒柠檬水喝,但是冷不防一个孩子从后面把老太太坐的摇椅掀翻,在老太太倒地前,另一个男孩趁机夺走了蛇头拐杖,第三个男孩把老太太家的柠檬水当头给她浇了下去,老太太愤怒地一边诅咒着,一边抬起头,正好和大卫面对面,大卫朝老太太竖了个中指,便一起逃了出去.

回家以后大卫就开始纠结了,他想到了老太太后来怎么啦,不会是死了吧,至少也会报警,肯定会很痛很伤心,当然他更关心的是这个"老巫婆"是不是真有特异功能,毕竟她是当他的面诅咒的,这个咒会不会在他身上灵验呢?他是回了个中指,但是如果万一这个老太太不知道朝她竖中指是侮辱她的意思的话,那么大卫自己的"罪"是不是会轻些呢?是不是可以抵消点老巫婆的诅咒呢?

大卫想肯定有人不知道朝人竖中指是侮辱人的意思,这个风俗是怎么来的,谁发明的,多久了,是不是有人教的,为什么竖中指是侮辱但是竖其它指头就不侮辱了呢?谁下的定义?好象从来没有个答案,在他印象中妇女们一般看起来都纯洁无邪,可能不大会知道这些下流的动作吧.

所以下午在他自己的母亲就要离开他的房间时,大卫喊住了转身离去的妈妈,然后不声不响地朝妈妈竖起了中指.妈妈愣了一下,却没有发火,只是说:"待那里别动,等你爸爸回来".

不多久爸爸回来了,肯定是妈妈先告了状,爸爸一脸严肃地走进了大卫的房间,说你做了什么坏事了,跟我说说.大卫就讲了自己不明白竖中指就一定是侮辱人的意思呢?谁下的规定?谁说个明白?又有多少人领会呢?为什么竖中指就不能来表示"我爱你呢"?他本以为象妈妈那样优雅纯洁的女性不会知道这么粗俗的表达的,但是显然他错了.爸爸说,你想得也有道理,确实谁也不知道这个竖中指的含义是怎么来的,但是我们活在了今天这个世界里,很多事情早已是约定俗成了,所以你没必要去钻牛角尖,但是马上去向妈妈道歉.妈妈知道了大卫朝她竖中指只是想试探她的意思后,她就释然了,又听到了儿子说以为自己不知道竖中指的含义,妈妈还有点高兴的感觉.

这几章的内容就是这些,当闻森听到了这几个男孩的恶作剧时,他表示了不赞同,这个起码的认识当然是有的,但是讨论到是什么心理让大卫后来想到了被掀翻在地的老太太的感受时,闻森说是因为"羞愧",我说还不只是羞愧,还有一个就是"同情心",闻森说不知道那是什么,我感到他其实更可能的是,他不知道"同情心"(empathy)这个生词,而不是说他不知道这个词的含义,因为中一个很形象的表达就是:put into someone's shoes,当大卫想到了老太太受得伤和苦的时候,这两人间的关系就开始从"侮辱与被侮辱者",到了一个共同的平面上去了.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这是改变人际关系的转机.尽管对于闻森来说,他还没有足够的社交关系来运用这些原则,但是他在家里,在自己小小的生活学习圈子里,仍然可以有机会去这么想,这么做,这不光是社交中的基础,也是人生中的原则.

另一个拿出来讨论的问题是:当妈妈知道了大卫是在试探她时就原谅了儿子,这可以理解,但是她怎么又觉得儿子以为她不知道竖中指的含义却在心里暗自高兴呢?这对闻森来说,真是一头雾水,我试图从头细细解释一下,估计他还是听得似懂非懂的.有些复杂的心理还是离闻森的理解水平有很大的一段距离的.但是象"同情心","穿别人的鞋感受别人的心情","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等等,这些基本的准则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有两本书,殊途同归地都提到了这一句:"(健康完美的)人际关系的根基在于同情心",在<大脑的开窍手册>一书里,作者说:"模仿,是同情心的基础,社交本领要依靠同情心,需要去感觉别人的感受,人初生时是没有同情心的,一定需要在儿童期间培养起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孩子们学习理解别人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方法之一."而镜像神经元与同情心之间的关系,不光给脑神经研究指出了一个探索自闭症的道路,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如果说同情心不是先天而来而是后天培育的话,那么在孩子低幼阶段是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游戏来学习的,比如说很多无论在家庭还是在机构玩的过家家之类的情景游戏,我们一般着重在功能性上,比如说去医院模仿医生怎么打针,如何体检等等,但要是让孩子模仿一下那个病人,一方面让他学习怎么来表达自己身体上的不适,同时也让其他孩子们能感受到他的病痛,这样就能在心理上更进一步.

在另外一本书<培养一个耐挫的自闭症孩子>(raising resilient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好象没有中文版),作者同样也说:任何人际关系的一个基础就是同情心了.而对父母们而言,同情心并不是说父母一定得同意孩子们说的,做的或是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是父母得显示出自己有可以欣赏和确认孩子们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的能力.象上面讲到的大卫爸爸就是一例,尽管不高兴但是没发火,而是愿意听孩子的解释,也不以幼稚责之,反而对孩子独特的思维和观点表示感兴趣和赞同,但是最后并没有丧失自己的原则,还是让大卫去给妈妈道歉.

作者说,如果一个孩子听话合作,互动和谐,那么作为家长自己要有些同情心很容易,但是如果象一些自闭症孩子那样,非常难以控制,总是以负面的行为来对抗,那时候再让家长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不用说去同情孩子了,所以说,当孩子们出了问题,我们又搞不明白原因何在的时候,那就是真正地考验一个家长的时候了,如果家长自己控制不住自己,那就不用说如何培养一个抗挫的孩子了,自己先给孩子树立了一个负面榜样,这时候对家长同情能力的挑战就在于你能不能从这个不可理喻和不可引导的特殊孩子的特殊情况出发,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试图去理解他所不能表达或是消极表达的原因,从而帮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过程是真正地把一个家长百炼成钢的熔炉,也是这些孩子们的幸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98#
发表于 2013-2-17 14:50:09 | 只看该作者

re:刚去了大s那里,再来冯兄这儿报个到!

刚去了大s那里,再来冯兄这儿报个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99#
发表于 2013-2-19 04:49:55 | 只看该作者

re:总能从F版的文章中得到启示,谢谢F版!

总能从F版的文章中得到启示,谢谢F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00#
 楼主| 发表于 2013-2-20 07:14:07 | 只看该作者

re:"正果" 本来这本书<下一代...

"正果"


本来这本书<下一代的竞争力>不大会被我借回家的,因为这书有个副标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的教子手记",这一看就露出水来了,藤校咱上不了,但藤事也知道些,象MIT那样的名校的录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请在当地的校友们给考生面试,但这些校友都是业余的志愿者,可能作者比较热心,也有时间容许来做个统筹安排,做个"总负责人"之类的,但是不至于给封个"总面试官"的官衔,这估计不是作者本意,而是编辑的花招了.

但是那次是送女儿去一个图书馆参加童子军活动,在里面得等一个小时,里面的中文书也不多,就挑了几本在看,但是拿回家后一个星期没打开过.今天上午因为要等闻森读完了那一小段的文章才能辅导他写读后感,所以等他慢腾腾地读完,我就在边上看了起来.

这一看还正应了那句老话"开卷有益",里面她讲到了一个实例,说明了这些顶尖名校中面试官所注重的一些特质.Amy是她在洛杉矶面试的一个女孩,初看那女孩的成绩也不错,算是优秀,但是还比不上其他考生们的优异的成绩,看看她列举的兴趣和课外活动,里面只有一个内容,就是每周有四十小时的志愿者服务,问起个人兴趣,说对Discovery频道里有关医学突破的节目最感兴趣,有时侯会通宵达旦地看.

这些似乎对一个想进MIT的考生来说,这些学习成绩和课外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面试者就想进一步地了解她的兴趣何在,为什么Amy觉得自己可以一冲这么竞争激烈的MIT?结果原来这个女孩有个小弟弟是自闭症,从小帮着妈妈照顾小弟弟,不仅自己和妈妈一样成了自闭症的专家,还一直在自闭症家庭团体里做义工,她从小就立下志向,以后要从事于关于自闭症方面的研究,她自己不仅年纪轻轻就已经获得了所有自闭症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自己也拥有从家庭和志愿者工作获得的切身体会,所以看起来她的兴趣面很窄,但是却是她短短一生里就坚定了的目标.

作者在书里说,"我惊奇地发现,Amy已经获得了所有美国顶尖大学的奖学金,为了得到她,那些顶尖大学甚至出现了竞争,因为我们都知道,任何时候激情都胜于智力.最后,麻省理工学院输给了斯坦福大学,因为斯坦福大学不仅给她提供了全额学费奖学金之外,还给了她额外的奖学金."

这个故事是不是我们能期望的最好的"正果"了?可想而知这家的小弟弟有了妈妈和姐姐一路上的扶持,一定会走上正道,不会多走弯路的,而这个做女儿的,不仅是妈妈的得力助手,还没有耽误了自己的前程,不光没耽误,还加了大大的分,本来是一个家庭面临的厄运,最后成了每个人头上的福音.这对我们来说,真是一个神话.

我看这段故事时,不仅地想到了我认识和接触过的几家有个姐姐,还有个特殊小弟弟的几家,那几个从小懂事的姐姐们,让我毫不怀疑认为在她们那里也能出现几个Amy的.祝福我们所有的家庭,祝福我们都能从最坏的处境下获得最好的"正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5-1-1 09: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