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黎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子成长记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 23:00:40 | 只看该作者

Re:儿子成长记

淇淇妈妈,



"糖吃了牙子要痛的,还要烂掉的,要去看牙科医生,要打针的"是我们以前曾经给他说过的,只是用得还不错,"你吃得太多了,给我吃吧!"倒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最后的暴力强夺就让我有些头痛了,现在类似的事情比较多,说他在这件事情上心智简单是因为那个孩子的大人在呀,而他就是不知道顾忌这个.



在幼儿园他也是当着老师面就要表达自己的厌恶\不满\愤怒的,基本没有顾忌的,比如有小朋友表现不好,他就会说"他真笨"或"打**小朋友",如小朋友抢了他喜欢的东西,他就会不顾一切地去抢回来了,并且是边抢边打,老师制止时他还要说:"我要打小朋友".而别的孩子我感觉他们已经会掩饰自己的行为了,有所顾忌了,我想这主要应该就是心智简单的问题.



又比如,今天晚上我们讲起了他在以琳不听话的事情,还把他在个训课不认真被常老师拉出门外哭了的事情给说了一遍,奶奶还学了他哭的样子,他开始是有些不好意思,后来就说"我要打常老师,把她打一顿,用锄头打,打呀,打呀",这就是他现在表达厌恶\不满\愤怒的主要方式,现在我也正在反思,应该说我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问题,但他的理解能力和心智简单还是主要的问题,希望能尽快找到一些有针对性的一些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6-1-12 23:20:23 | 只看该作者

Re:儿子成长记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b>此文由黎明发表</b>。



感知活动的探究性



感知活动的意义就在于开启孩子的直觉感受能力和感性思考能力,每一次的感知探究活动就是一次在直觉感知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有意义的提升活动,是提升感知促成感悟的活动过程。

感知是途径,探究是方法,感悟是结果,三者既是递进关系,又是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具体应该如何实施呢?



感知活动的探究性就是通过“感知↔探究↔感悟”的活动过程,让孩子“在感知中探究、在探究中感悟”,体验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孩子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感知能力。感悟依赖于探究,探究依赖于感知,而感知的能力依赖于感知的方法。所以首先应该从培养孩子正确的观察方法入手,引导孩子联系着看、比较着看,树立联系比较意识,从而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为形象思维活动提供具体的感性认识。



2、引导孩子主动探究,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探究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的形象思维活动,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在探究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孩子主动地探究与发现,鼓励孩子动眼、动脑和动手,通过具体的联系比较和分析理解等活动来发展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形象分析理解水平。



3、促成孩子感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感悟往往产生于恍然大悟的瞬间,所以在感知活动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养成善于体会、琢磨、总结的习惯,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思维路径,并通过“迁移”、“合成”途径来提高孩子的“领悟”能力,促成感悟,从而提高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初步达到眼、脑的协调发展。



要保证感知活动探究的成功还需要以下策略:



1、多样性。采用丰富的感性材料呈现内容和多样的感知活动方式,是孩子知觉行为成功的前提。



2、情意性。“只有心灵之眼,能体悟到物之性格、物之情态”。应该创设一个情意化的感知过程,并率先融入教学情景,激励孩子介入心灵的体验,激发了孩子情感的参与,才能使孩子的兴致“高”起来,脑子“转”起来,探索欲“强”起来,从而使孩子的感受能力提升起来。



3、生成性。有时候应该避免直接教给孩子答案与方法,而应有目的地创设一个动态的感知过程,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感知。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入手,鼓励孩子自主地探究与发现,树立孩子的独立性、自信感,摆脱他主学习倾向。同时,创设问题情景,然后通过提示与点拨,设法形成一个个的对话,在沟通与交流中引导孩子掌握恰当的思维方法,使孩子的形象思维活动变得畅通、多向和独特,并对感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色彩予以肯定,从而使孩子个性化地感受到丰富多样的现实世界,提高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能力。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img src="images/icon_smile_approve.gif" border=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18:58:48 | 只看该作者

Re:儿子成长记

询问

今天从幼儿园把儿子接来时,在楼下遇到了隔壁楼梯的**小朋友的奶奶,打了招呼后,儿子突然问她说:"**奶奶,警察有没有来抓**?"奶奶回答说:"**今天去幼儿园上学了,警察不会来抓的".开始我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原来**经常赖着不想上学,我儿子有时也有这样的苗头,就骗他说:小朋友不想上幼儿园是坏孩子,警察要来抓坏孩子的.故有今天这一问.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黎明 重新编辑於 2006/01/17  19:00:02</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06-1-20 16:31:10 | 只看该作者

Re:儿子成长记

奖状



这两天儿子没上幼儿园,去了老家.今天老师打电话给我,叫我去拿被子和领奖状奖品.有奖状?应该是什么奖呢?下午我在上班的时候在想应该发的是进步奖吧!反正谁都有些进步,没什么大进步也可以希望以后有大进步嘛!结果是----?你猜!



我帮儿子领的是小小外交家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06-2-16 14:25:34 | 只看该作者

Re:儿子成长记

刚写了份儿子训练计划纲要,目的是给他妈妈看的,同时也可梳理一下自己的想法。现放上来,希望各位多提意见!



学习计划(半年)



时间:18、30—21、00



内容:语文、数学、认知理解、精细(感知觉)、社交



1、语文:排序、描述、事件记忆、接说;字意理解、识字、写字;词语理解、短句理解、扩句、造句;讲故事、阅读



2、数学(10以内):数前训练(目数、相邻数、组合、分解);加减法口算、数理思维训练;加减法横式书写、加减法立式运算



3、认知理解:识物知事、猜谜;找联系、找区别;选择、找(改)错误;归纳、想办法



4、精细:感知觉训练(听、闻、摸、点连线、穿珠子、走谜宫、拼图、搭积木);才艺训练(纸工、绘画、泥塑……);能力训练(解、系、夹、穿、脱、分解、组合、开取、装放……)



5、社交:唱歌跳舞,运动技能,社交故事,社交(规则)理解,社交(问题)处理,社交模拟



在语言理解与表达上逐步培养如下能力:

并列,联系,区别,递进,转折,比喻,因果,假设

肯定,否定,赞美,批评,友善,厌恶,想象,形容



在心智理解上逐步培养如下能力:

表情识读,哑剧表演,猜测预判,表述意见,斗嘴辨说



在生活中要重视如下能力培养:

随时关注他可能遇到的疑惑,抓住情景及时说明解答,努力拓展认知的广度与深度;注重听的能力和看的能力培养,训练在不同场合,用不同指令的听觉反应,感受说和听的重要性,重视注意力和对视的持久训练,培养视觉整体感和相互比较能力。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注意如下几点:

内容生活化,以他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马上面临的、必须知道掌握的事物为教学主要内容;以他最薄弱的、以及背后相关的问题为教学重点内容;以他经历过的、体验过的、感兴趣的事物来拓展教学内容;以知识链的角度来设计安排教学内容的进度。



在教学方法上要多采用如下策略:

注重感知活动,强调比较与体验;开展自主学习,逐步培养自主能力;开展合作学习,逐步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font face='Arial'></font id='Arial'><font face='宋体'></font id='宋体'>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黎明 重新编辑於 2006/02/17  11:58:11</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11:53:57 | 只看该作者

Re:儿子成长记

上星期幼儿园老师无意中说我儿子有需要时比较缠人的,这句话让我上了心。



儿子一年前就会使用“帮帮我”、“跟我玩”的语句,半年前会使用“帮帮我吧”、“我们一起玩好吗”,三个月前会使用“我不会,你帮帮我吧,……你是好人,求求你了”,“我还想玩,一个人玩不好的,会孤单的,我们一起来吧”。



上星期六的晚上,儿子拿着一辆已经损坏的玩具汽车对我说:“爸爸,帮帮我修一下”,“你自己想办法修吧”,“我不会修的”。我修不好就说:“这里断了,爸爸也修不好”,“爸爸是大人力气大,能修好的,爸爸是修理工”,“爸爸修理水平差,修不好了”,“我的好爸爸,你修得好的”“那我再试试”。还是没办法(其实我也不想修好,不想他太沉迷汽车)就说:“爸爸真修不好,现在玩具汽车不能玩了,就变成垃圾了,我们把它扔了吧”,“不行,我还要玩的”。儿子抢过汽车走开了,不一会又来了,说:“爸爸,帮帮我修一下吧”,“我不是告诉你我修不好了吗”“求求你了,帮我修,修,修”,“爸爸与你说,有的东西坏了可以修好的,有的东西坏了修不好的,玩具汽车这里断了,太坏了,爸爸也修不好了”,“我喜欢这辆红色汽车,我要修好,就要修好”,“那你自己修,爸爸没方法修好”。儿子拿在手里看了看,一付伤心状,我就说“修不好,我们就不要了,以后你表现好,爸爸再给你买”,“好,爸爸你给我修,你修得好的,修,修……”,边说边缠着我拉着我。我说:“这里断了,真修不好,爸爸不骗你,上次能修好爸爸不是帮你修好了吗,你忘了吗”,“我还要玩”,“汽车多玩就不好玩了,你可以去玩积木,去画画……,这样才是好孩子呢”,“我不要玩积木、画画,我还想玩汽车”,然后就缠着说着:“爸爸会修的,好,修好,好的”。我沉下恋,说:“爸爸怎么啦”,“生气了”,“生谁的气”,“我”,“那你还这样,爸爸已经告诉你修不好了呀,你这样没有用的”,“修得好的,求求你修修好,好,修好,好的”。我想起了幼儿园老师说的话,顿时怒气上来了,就厉声说:“你这样我就把汽车彻底摔破扔了”,就真摔破了去扔了,儿子大哭。



现在想起心里还是有点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12:34:26 | 只看该作者

Re:儿子成长记

上星期天的晚饭后,儿子与他妈妈打了会乒乓球,后来妈妈做事情了,他就来找我说:“爸爸,我们打乒乓球吧”,“你刚才不是与妈妈打过了吗”,“我还想打,你来与我一起打吧”,“我在干事情,没空,你一个人玩吧”,“一个人玩很孤单的,求求你了,与我一起打,打”,边说边拉我,“你可以去玩别的呀,搭积木,看书……”,“我不要搭积木、看书”,就跑了。一会儿,他又来了,说:““爸爸,我们打乒乓球好吗”,“爸爸累了,不想打”,“你是好爸爸,求求你了,与我一起打吧”,就不停地拉我。“乒乓球是几个人打的”,“两个”,“那有一个不想打还能打吗”,“不能”,“爸爸不想打还能打吗”,“不能,能的,爸爸能打的,来,来嘛”,“爸爸真不想打,打乒乓球要两个人愿意才能打,爸爸真不想打,你去玩别的吧”。儿子坚持了会,见无望就走了。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坚决地拒绝儿子有益活动的邀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12:51:42 | 只看该作者

Re:儿子成长记

如果



我一直觉得在递进,转折,比喻,因果,假设的句式中假设是最难教的。昨天我突然对儿子说:“如果你是好孩子,你就拍拍手”,儿子就立马笑吟吟地看着我拍手,“如果你是坏孩子,你就拍拍手”,儿子笑吟吟地看着我没动手,“如果你是男孩,你就蹲一下”,“如果你是女孩,你就蹲一下”……,儿子反应全部正确。



儿子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中央5台,其次才是少儿频道,我总是想让他多看少儿节目,就把台换到了少儿频道,他不愿意,要看中央5台,我就说:“小孩子应该看少儿频道的”,他说:“小孩子也可以看中央5台的”,我正不同意呢,突然他说:“如果你是好爸爸,你就给我看中央5台”。哈哈!听了真想笑,立马同意换台。



现在看来是转折最难教,试过几次,没能让我有满意的结果。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黎明 重新编辑於 2006/02/28  13:09:03</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14:08:29 | 只看该作者

Re:儿子成长记

心眼



我们孩子的问题核心是思维的直线定式,说白了就是“少心眼、缺心眼”。



什么叫“心眼”?从狭意上说心眼就是为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产生的思想和行为。思想是内在的心理活动,行为是外在的表现方式方法。思想是行为的基础与指导,行为是思想外显与结果。所以我们看到的心眼往往是从行为来判断的,培养也往往是从矫正行为入手的,很多时候我们重视的只是行为,而忽视了思想的培养。这真可以说是本末倒置了。



在我看来,思想的培养就是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利益得失的思考,并不断提高思考的能力。自我意识培养是思想培养的第一步,必须非常扎实,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才会有进一步的欲望。对别人感受反应的判断培养是第二步,必须有较高的判断正确率。(傻子的自我意识倒是挺强的,但是就是缺少了第二步基础,所以就只能傻了)这两步是最基础的,可以同时进行,需要长时间的激发培养。然后再考虑下一步的推理能力和反应能力的培养。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黎明 重新编辑於 2006/02/28  14:24:23</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ieover2000 该用户已被删除
70#
发表于 2006-3-1 13:24:5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2006-3-1 14:04:27 | 只看该作者

Re:儿子成长记

ieover2000:



你好!我对禁食和排毒了解甚少,因为我儿子没有禁食,也没有排毒。以琳有许多相关的帖子,你可以搜索一下(打入禁食或排毒文字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06-3-2 12:27:55 | 只看该作者

Re:儿子成长记

自我意识



儿子的自我意识现在看来比较强了,但也伴随着一些问题。



自我意识首先是体现在对家人和自己(包括家人的)物品的所属感上。儿子一直对家人的所属感是有的,近来感觉这方面更清楚些。对自己的物品以前所属感并不强,需要经常提示;对家人物品的所属感就更差了。



近来的一些表现反映出他对自己和家人物品的所属感强了,如我到幼儿园接他的时候,他能主动地去找到自己的书包和其它物品,很少需要提示了,更让我高兴的是有好几次把我忘拿的物品(我的手套,围巾,头盔等)拿给我或提醒我。有一次我们已经走出教室了,他突然又回了进去,原来是去拿我忘了的手套了,这应该说在物品的所属感上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



其次是体现在团体中的地位感的。其实在以琳时他经常要上台当小老师,喜欢与老师站一排做也是说明了他有了要地位感的萌芽了。近来这种感觉就更广泛了,如在家里好吃的要他吃,电话要他听,电视要他看……;在幼儿园我称赞**小朋友,他就说他也很棒,我说**更棒,他就说要打**。又如,昨天晚上我给他上课,表现不好我打了他一下,事后我问他:“爸爸有没有打你”?他说:“没打,我表现很棒的”。“那幼儿园的小朋友有没有打过你”?“没有”,“你有没有打过小朋友”?“没有,小朋友表现不棒”,“老师有没有骂过你”?“没有”……。事实上这样的情况肯定是时有发生的,他也不可能一点也不记得,他不承认不说出事实,主要的原因还是他更愿意做个乖孩子,聪明的孩子,也可以说是在寻求在团体中的地位感。



同时在他的回答中也反映出了他目前面临的问题,我得好好想想,下一步应该怎么做,现在思绪还真有些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06-3-3 12:01:08 | 只看该作者

Re:儿子成长记

自由



看到了冯先生的“自由论”,就记起了昨天晚饭时我与儿子也有一段“自由论”,真是巧合!



吃晚饭时,儿子有些不想吃了,想去看电视,被我用表情制止了。突然他问到:“爸爸,什么叫自由呀?”我随口回答说:“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对,那不是他想不吃饭就可以不吃饭,想看电视就看电视了吗?我赶紧补充说:“有时候我们都不能自由的,爸爸想自己好好吃饭,可是现在还要管你吃饭;等会想看看电视,但是还要给你上课;妈妈下班回来累了想休息,可是还要给我们做饭。我们都不自由的,儿子,你自由吗?”“不自由”,“爸爸自由吗?”“也不自由”,“妈妈自由吗?”“也不自由”,“那我们家谁最自由呀?”“是奶奶”,“为什么呀?”“因为她还没回来”,“对,奶奶回老家了怎么还不回来呢,也不给昊天说一声”。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06-3-3 15:08:18 | 只看该作者

Re:儿子成长记

当表情变成辅助、强化时



昨天看了李芳老师提供的RDI教学片断,最想知道的是表情应该如何应用呢?怎样才能成为孩子思想和行为的参照呢?可惜听不懂英语解说,只能自己感受了。



用表情发指令,用表情作提示辅助,用表情作等待,用表情作肯定强化,从始至终,眼睛一直注视着孩子,眼神一直传递着信息。最后,孩子终于看了妈妈一眼,并完成了项目,然后又开始了新的项目……。



原来表情是可以独立出来成为辅助和强化的手段的。我想正是用表情作为辅助和强化的训练手段,使孩子慢慢习惯于寻找表情参照和理解运用表情语言的。



辅助和强化是ABA的基本原则,我现在用ABA中的辅助和强化名词来解释RDI的表情参照操作原理是不是有违RDI倡导者的精神意图呢?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06-3-3 20:31:19 | 只看该作者

Re:儿子成长记

看样子我们两个小孩都能 PK 掉小布什了。看样子美国的高干子弟也是草包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06-3-29 00:47:25 | 只看该作者

Re:儿子成长记

数学的进步:



近来儿子在数学上的进步比较明显,现在终于可以说他的数前概念基础比较扎实了,2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前后、相邻数、单双数,8以内目数、数的分解、组合正确率100%。口算(包括书面横式书写)加法和在8以内、数字8以内减法正确率在90%以上。能理解并回答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7比6大(多),大(多)1个。能理解并回答3步数学思维题,如:家里没有苹果了,奶奶去买来了2个苹果,妈妈也买来了2个苹果,爸爸刚才吃掉了1个,现在家里还有几个苹果?能理解并画出数学命题绘画,如:草地上有2棵大树,其中有1棵树上停着2只小鸟,这时候天空中又飞来1只小鸟,不知道停在哪棵树上好?飞呀飞呀!



感言:



1、没有及时跟进。儿子早在一年多前就能手口一致点数100,也初步有了些数的大小、多少的概念,但是有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及时跟进,所以一直进步缓慢。

2、缺少泛化和综合训练。当他有一些数的感觉时没能在生活中进行有目的泛化练习,在其它项目的训练中也比较忽视数的结合训练,影响了他对数的理解和应用,这样就经常有种错觉,觉得他对数学的接受能力比较差。



今天我终于敢说虽然他在数学方面没有个别孩子般的特殊能力,但是应该也不差,是可教能学会的。这里我要感谢当时在以琳时的有关教学活动让我对他的数的培养有了些感性认识,同时还要感谢张春华老师的热心指导,让我能够梳理出目前较适合我儿子的数学启蒙教学思路与方法。主要有以下体会:



1、数前概念培养中应该把多少、大小放在首位,在点数、取数、排数等活动中应该与多少、大小结合起来教,数的前后、相邻数也应该与多少、大小结合起来教。

2、目数过5后,应该与数的分解、组合结合起来教。试想我们成人目数10时,我们心中其实是用相加方法的,可能是4+6,或5+5,所以把数的分解、组合和目数结合起来教应该更好,也更有意义。

3、单双数可以放在数前概念的后阶段教,方法是张春华老师提供的,我在具体实施时分了三步走,(1)、先进行感性认识,给他写一堆20以内的双数,让其读,读完后,告诉他,这些是双数(单数也如此)。然后是在排数时让他分开单数与双数。(2)、给两个人分东西,能刚好分完是双数,反之是单数。(3)、回答*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做书面练习。

4、在数前时教孩子用单手表示数字(量)时要慎重,可以也应该教1-5,但千万不要教6-10的手势表示,我儿子一年前就会有单手表示数字(量),当时到觉得挺高兴,但在后来要用双手来运算和在5以上的数时就出现负作用了,如,6+1,他一个手伸出两个手指表示6,一看加起来是三个手指,也知道答案不对就很迷惑的停在那里,或重新来遍,还是三个手指??所以我觉得教孩子用单手表示数字(量)不必教6-10的手势表示,否则反而是添乱。

5、要及时建立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应该经常在生活中寻找情景让他找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有目的的设置问题情景让他回答和解决,要把加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作为数学启蒙教学的重点。

6、在加减的教学中不能操之过急。我原来是急于求成,缺乏计划步骤的,以为1+1=2,2+2=4知道了就可以教2+3=5,3+3=6了,结果是绕了个大弯,儿子还是似懂非懂。而事实上应该是从+1入手,1+1=2……1+9=10,然后是2+1=3……2+8=10,并且在开始时应该是先解决了加法再解决减法,如,+1掌握了,再教-1。

7、要经常把数学启蒙教学结合到其它活动中去,也就是进行综合训练。加强泛化,多给他机会在生活实践应用数学知识。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黎明 重新编辑於 2006/03/31  13:20:06</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06-3-31 10:19:58 | 只看该作者

Re:儿子成长记

学习ing~你总结出来的“数学启蒙教学思路与方法”,对我来说真是及时雨!谢谢!

乐儿现在的数学我怎么也教不下去。一是觉得已经跟当前的年龄相当,二是乐儿开始排斥正儿八经的数学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06-3-31 23:01:45 | 只看该作者

Re:儿子成长记

我爱小天使:



你好!你宝宝还不到3周岁,数学启蒙教学不要太急哦!心理学上的“阶梯定律”你应该也听说过吧,我觉得就你宝宝的年龄应该如何把点数、排数(5以内)、按数取物(5以内)搞得生活化一些,把大小,多少概念逐渐渗透进去就行了,毕竟宝宝还处在动作思维阶段,过早进行形象思维可能难了点,我们没必要“拔苗助长”嘛!(个人观点)



我儿子今天刚好是4周岁5个月又10天,其实就他现在的数学能力已经比一般同龄孩子超前了,为此,幼儿园老师已经两次开玩笑说我这方面要求太高也太急了,当心上中班以后他不要听数学课,因为他已经全部会了呀!我不完全苟同她们的意见,但是也确实应该有所反思。我觉得在他5周岁前我就停留在10以内的加减程度上,让他的基础扎实些,并能在生活中实际运用,等过了5周岁后我再教他20以内、30以内……。毕竟时间有限,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花时间来解决。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黎明 重新编辑於 2006/03/31  23:08:01</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06-4-3 10:52: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20:45:44 | 只看该作者

re:一、“羞”的品质培养从单项对照看...

一、“羞”的品质培养

从单项对照看,儿子的观察、想象、分享、迁移能力等似乎与其它孩子很接近,在主动性和情感上似乎也不存在明显的不足,有时候还感觉他在想象力和主动性上比一般孩子要稍好些。但是为什么还是出现了这些问题,他与别人的心理差距究竟在哪里呢?除了上述的原因,我想可能还缺少了一个“羞”的品质,羞,害羞也,人因为知道害羞而委婉,社会因为害羞而文明。那么害羞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害羞呢?是因为陌生的距离感;是因为对结果的不确定性;是因为对自己行为的模糊性……。当他主动去与不太熟悉的孩子玩的时候,当他主动去问陌生人或向陌生人求得帮助的时候,这样的主动性难道不正是反映了他“羞”的品质的或缺吗?然而在我对他进行“好与坏”、“对与错”的说教时,又有多少是与他“羞”的品质培养联系起来的呢?

害羞是与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感、预测感和认知理解是密不可分的,产生害羞的本质就是因为出于行为与后果的联系思考,然而行为与后果的联系培养是可提示、讲解、体验等显性进行的,害羞却往往是内在隐性形成的,相比而言,行为与后果的联系要狭意些,而“羞”的品质却更广意些,“羞”的品质需要通过行为与后果联系思维的培养来形成,但离开“羞”的品质的行为与后果联系思维的培养就将是无源之水,培养也往往会流于形式,更不可能让它成为人的本能性的一种心理活动了。

害羞直接对象来自于人,是与人交往时产生的一种心理品质。如果把交往以次分成层次,以游戏参与为例,1、是受情绪感染;2、是模仿别人;3、是对内容感兴趣;4、是对参加游戏的人感兴趣。儿子应该是处于模仿别人和对内容感兴趣之间的,而别的同龄孩子已经是处于对内容感兴趣和对参加游戏的人感兴趣之间的。虽然他对人也有好恶之分、亲疏之分,但是他的亲好想法真的与其它孩子想法一样吗?或许他的亲好想法更多的是因为那些人能给他轻松感,能满足他的工具使用。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前提,所以单纯的行为与后果联系培养是很容易进入他工具性的误区的,而“羞”的品质培养或许因为他的直接对象是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跳出这样的误区。

“羞”的品质培养真是个大话题,思考了几天也没有想出直接有效的方法,对一般孩子来说它是随着认知理解、是非观念、自我意识(包括自尊心和上进心)、以及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发展同步形成的,我想培养“羞”的品质关键是要注意两点,一是从基础做起,也就是说从认知理解、是非观念、自我意识、以及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入手;二是在教学中要与“羞”的品质培养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要走到“羞”的点,教学的区别有时候就在于我是不是有目的地顺其自然地走到了我想培养的那个点。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黎明 重新编辑於 2006/04/04  09:56:20</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5-3 18: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