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子百谭

[复制链接]
221#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04:03:54 | 只看该作者

re:真好、真棒、真感谢庄维敏...

真好、真棒、真感谢

庄维敏

May 05, 2012 06:00 AM

阿义兄嫂要去凤凰城度假了,他们高兴的不仅是可外出游山玩水,最感动的是做律师的宝贝儿子,在工作那么忙碌下,还抽空为他们夫妇打点好所有旅程的安排。我们赞不绝口地对他们夫妇说:「汝家有儿初长成,不但学有所成,在工作上飞黄腾达,还如此体贴懂事!」

「君有所不知,他读高中时,我们之间还真有冲突呢!记得,有次他拿回只考九十分的成绩单回家,我很生气地责备他『怎么还差十分?你就是不够努力嘛!还得继续加油,向着目标满分前进!』」义嫂说,当时儿子愤怒地反驳,「妈妈,妳的话实在很刺耳,让我很受伤,妳似乎只在乎那不足的仅仅十分欠缺,却从来没有看到我做的九十分的努力啊?我觉得很悲哀,我什至幻想若生长在墨西哥家庭,将是多么幸福呢!因为班上的阿米哥只考一个『D』,父母都很开心地带他们去吃麦当劳庆祝,他们认为没有得『F』,没被当掉就很满足了。为什么妳的要求那么高?以后请不要再给我任何压力,我的前途就由我自己负责吧!」

义嫂被儿子的义正词严给震醒,才设身处地考量到儿子的感觉,也才思虑圣经所言:「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觉甘甜。温良的舌是生命树,话说其时,何等美好」的意义,终于体悟多鼓励,用言语造就人的重要。每当再要挑剔儿子不如所愿​​时,总要经历几番压抑、克制自己的舌头,才免去和儿子之间剑拔弩张的对立状况。没想到放手让儿子用自己的方式读书以后,果然看到儿子越来越优异的表现,听她和我们娓娓分享切身体悟,无疑是醍醐灌顶,给我上了一课。

巧的是,今天在台上讲道的杰森弟兄说的正是「生死在舌头的权下,喜爱它的,必吃它所结的果子。」他又引用另一段圣经话语劝慰我们:「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因为不知道要说什么或是词穷的时候,慢慢地说就会选择适当的词句,正确表达出心中的意念,慢慢动怒就不至于说后悔的话,做伤害人的事。当然这个时候舌头就要受到管制了,不要小看舌头只是身体上一个小器官,却具有无限的影响力。它可能会带来危险、破坏,但用得巧妙更可带来安慰和鼓舞,岂可不慎啊!

在大学任教的杰森说他最近一周都在外地考察,很是忙碌,尤其每天下班前必定要发电邮给主任,报告一天的工作状况。然后主任再汇报给他的上司大老板,他原先以为这是例行公事,固然有些麻烦琐碎,但是职责所在,也只有尽力而为。没想到,有天竟收到大老板的回邮,内容仅是一行他签了名的话语:「谢谢你这么充满智慧的完整工程,你做得真好、真棒,真令人感谢!」

杰森说大老板其实是不须回信的,这封信也不在意料之内,可是即使这是封短得不能再短的回应,却是令人振奋的鼓舞,让我知道他很关心我,并且知道我所做的一切。

原来短短的「真好、真棒,真令人感谢!」,没有浪费多少时间,却是包含许多激励的字,不仅放在上司和属下间好用,即便是行之于同事、朋友和亲密的家人间,它都将是绝妙好词,我们怎可不「话尽其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2#
发表于 2012-5-10 21:59:09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冯版,你真好、真棒,真令人感谢!发这...

谢谢冯版,你真好、真棒,真令人感谢!发这么好的文章上来,学习并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9:22:12 | 只看该作者

re:带儿子看美国心理医生Cathy...

带儿子看美国心理医生

Cathy http://blog.sina.com.cn/charlesanderic  2012-05-22 23:20:39


在美国上小学四年级的昊昊,给一位女生留下暴力威胁纸条后,面对愤怒的女生家长,我们不得不一再道歉,配合学校的各种教育,并且带昊昊进行心理鉴定,确保他不会对自己和其它孩子造成威胁。经过各种努力后,我们以为事情已经平息,谁知接到了学监办公室的电话,学监要见家长!美国一般以镇为学区,学区的最高长官是学监(Superintendent)。女生家长不满学校的处理力度,把校长告到了学监那里。因此有了双方家长,校长和学监的会议。




学监说,学区将给家长发一封信,要求对昊昊进行全面评估,从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等各方面评估,根据结果,再讨论下一步方案。老公坚决反对,认为学区把一个小事件过度处理,会对昊昊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希望尽快给事件画上句号。作为家长,我们能同意的是,带昊昊参加一些心理辅导。学监同意暂时不发信,等心理辅导后,再决定。




会后,我们给校长打电话,再一次表达了希望尽快结束此事,并且询问了全面评估的问题。校长表示,家长可以在信上拒绝评估。之后,如果孩子有任何问题,学校将不负责任。如果在平时,我们并不介意评估,反而是了解孩子情况的一次好机会。但这件事情,已经拖得太久,女孩家长步步紧逼,我们不想一味退让了。因此表示,即使学校发信,我们也会拒绝。




我们公司给员工和家属提供心理辅导计划,每年每人可以免费见8次心理医生。我在选择心理医生时,能了解的情况只有医生的专长和学历。美国的心理医生大多是硕士毕业,我特意找了位有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医生。可是他不看青少年,把诊所的另一位专门面向青少年的医生推荐给我。




这位白人女医生50岁左右,特别和蔼。在第一次见面时,对我说明,家长不能旁听,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医生与孩子的谈话是保密的。她将教昊昊如何控制愤怒,最少需要6次辅导,每次45分钟。我在外面等待,厅里放着音乐,以确保无人听到办公室内的谈话。她让我放心,说孩子们都喜欢跟她聊天,还可以吃一种零食,得一个小玩具。




昊昊每次跟医生谈话后,都比较开心。我在开车回家的路上,会问他一些情况,并且告诉他,如果觉得不喜欢,或者任何事情,都跟我说,我可以终止见面。通过跟昊昊的交谈,我大概了解了心理医生的辅导方式。每次辅导,先跟孩子谈谈身边的事情,最近有什么让他担心或者关心的事等。然后,一起读一个小故事,根据故事的内容,讨论一些问题。故事都是在家庭或者学校发生的,孩子们可能遇到事。讨论的问题,是打印好的,有选择题,也有问答题。




在7次辅导结束后,我跟昊昊讨论收获时,昊昊认为没有学到很多,医生教的他都知道。我请他教给我,帮助我更好的控制愤怒。他说,遇到生气的时候,要深呼吸,要尽快跟父母讲,不要有行动等等。我认为,辅导的关键是通过几个实际事例,让孩子思考实践,学会控制情绪。这是家长很难在家里做到的。




在整个辅导结束时,我跟心理医生讨教,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改进?心理医生认为,昊昊是非常正常,非常自律的孩子,她唯一的建议是,家长应该更多的夸奖和鼓励孩子。我很惊讶,她一下子指出了我的问题,这也是华人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批评教育过多,夸奖不够。我要好好思考,如何改进了。




在4次辅导后,校长曾经给我们打电话,说学区决定不对昊昊进行评估了,暗示事情已经结束。在所有辅导结束后,我给学校打电话,校长不在,我留言说,已经完成束辅导,如果需要,请给我回电话。之后,一直没有消息,估计这件事是真的过去了。




最后,我想对北美的家长说点体会。美国的中小学,对孩子的心理发育特别重视,提供一定的服务,但不愿负太大责任。一点小问题,都会建议去看心理医生。美国的心理医生是经过系统教育的思想工作者,可以更加专业,独立的教育孩子。只要家长慎重选择,随时监控,看心理医生有助于孩子的发育。在孩子们即将来临的青春期,如果需要,我会考虑寻求心理医生的更多帮助。


本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e23a10102dxbw.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09:16:33 | 只看该作者

re: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美龄老师】(...

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

【美龄老师】(2011-11-17 09:13:12)


咨询室里,14岁的女孩小童跟心理咨询师说:“妈妈今年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每天疑神疑鬼,查我的电话,日记本,去我房间里乱翻。还特别敏感,我在家说什么做什么她都挑刺儿,莫名其妙的就会骂我一顿!有一次同班男同学打电话向我问作业,我妈揪住不放,在电话里一个劲儿的追问人家的名字,家庭住址,为什么要给我打电话……我都要崩溃了!我现在不想回家,只想躲她躲的远远儿的!我没病,是她有病,她跟魔鬼一样,我再也忍受不了跟她一起生活了!”

妈妈和心理咨询师沟通的时候也满腹的委屈:“我这样做有错吗?她这个年龄正是学习的关键时刻,我不管她她要是谈恋爱吃亏了怎么办!我不管她谁管她!我管自己的女儿还有错了吗?”

母女俩谁都没有错,而是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母亲和女儿同时处于动荡的两个人生阶段,在家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坏情绪的张力如此之大,一旦碰撞到一起,就会发生各种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固然跟特定的人生阶段有关系,但不是不可调和的。有几种小方法,遭遇到类似问题困扰的家庭可以尝试一下。

首先:妈妈毕竟是家长,是成年人,在家庭当中处于主导地位,应首先从自己的言行上作出表率,发出和平的信号,赢得孩子的理解,平复孩子的情绪。家长要和孩子站在平等的角度上,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去做自己的事情。例如:进孩子的房间先敲门,不再追查孩子的电话日记等,当孩子想要和同学出去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问问孩子的需求,为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帮助。

其次:妈妈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听听孩子在学校的趣事,听听孩子讲讲自己的理想,讲讲自己的朋友,兴趣爱好等等。站在孩子的角度,跟上时代的步伐,去了解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找到和孩子更多的共同语言,建立沟通的桥梁。

第三:妈妈要学会鼓励和支持孩子,每天需找孩子表现良好的方面,无论大小事,都多再言语和行动上支持鼓励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挑剔出来的。一味的指责和挑剔,只能让孩子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对家感到恐惧和怨恨。

第四:妈妈不妨不要紧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放。紧张和焦虑并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反而可能会导致孩子厌学。允许孩子的成绩有起伏,鼓励和帮助孩子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在学校里有老师每天在监督学习,家长需要做的是在家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当一个孩子心理健康,积极向上,家长又对孩子信任和支持,尊重和理解,我相信孩子自己懂得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相信你的孩子可以把自己安排的很好。


第五:不妨和孩子签订一个小协议,相互约定几项可操作性的条例,积极的去执行。例如,当一方出现情绪不稳定时,双方各自冷静三分钟,之后再互相心平气和的交流;允许对方犯错误,犯错误的一方及时向对方道歉,并争取下次改过等等。


第六:在这个时候,家庭当中的重要角色“父亲”,发挥作用的时刻到了。父亲就是润滑油和监督者,监督母亲和孩子之间遵从上述的几条,积极执行。

  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能够很有效的平复青春期和更年期的动荡。

谁都经历过青春期,妈妈们想一想,自己青春期的时候都在想什么,都在做什么呢?有很多家长都说:正是因为我们走过了很多弯路,所以希望当我们的孩子不再重蹈我们当年的覆辙,希望能够尽力为孩子扫平前方的障碍,人生之路更顺利更平坦。殊不知,不亲口尝一尝,永远不知道桃子是什么滋味。何况时代不同了,人和人的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当你认为前面的河流是一种障碍,孩子却可能认为是一道风景,或者孩子希望自己打造一条船,去游览一下河流的美景。不要用自己的经验束缚住孩子自由成长的心灵,这样只能让孩子的路越走越窄,重复家长的人生,而不是创造自己的人生。

(文章原创,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北京美龄心理咨询中心    商业用稿请联系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22:49:17 | 只看该作者

re:如何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来...

如何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来源: 华尔街日报 于 12-06-06 14:08:07


Rich Addicks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和许多男孩儿一样,家住乔治亚州诺克罗斯市(Norcross)的雅各布•巴德尼茨(Jacob Budnitz)与诺亚•巴德尼茨(Noah Budnitz)喜欢自己动手做东西,而且他们还喜欢拆东西。

一开始他们玩的是拼插积木Bristle Blocks,之后是机械积木Tinkertoys,再往后他们玩起了乐高积木(Legos),而且玩过的数量相当之多。不过,现如今10岁的雅各布和八岁的诺亚已经转向了其他类型的建造材料──从门把手、闹钟、电话,塑料瓶、纸板箱到透明胶带、布基胶带再到缺锁的钥匙和缺钥匙的锁,各式各样的材料都有。

若说有一样东西他们没用到的话,那就是父母的指示。

每当雅各布和诺亚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手头能找到的任何东西来做手工时,他们的妈妈蒂娜•巴德尼茨(Tina Budnitz)总说他们是在“瞎捣鼓”。他们最新一项创作名为“Cricketnator 5000”──一个用来为诺亚的宠物鬃狮蜥斯百奇(Spikey)喂食的新装置。

这个新发明的装置可将活蟋蟀运经盛有钙粉(有助于蜥蜴骨骼的生长)的容器送至斯百奇的食槽中供它食用,在这个喂食过程中男孩们不必用手触碰那些蟋蟀。

蒂娜说,他们对运送管道进行了多次实验,其间出现了不少失误,有几只蟋蟀还从管道逃到了房中,但是这些失误都属于探索过程的一部分。

家长们一直以来都在担忧,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把更多时间花在玩电子游戏、手机和电脑上,但是做手工的时间却变少了。如今,为改变这一状况,包括蒂娜在内的越来越多持相同理念的家长们开始鼓励孩子们从事自由组装的手工创作活动。

美国玩具业协会(Toy Industry Association)的潮流研究专家艾德里安•阿佩尔(Adrienne Appell)说,几年前,各玩具公司承诺要专注于开发能够吸引孩子们长时间玩耍的玩具。

玩具公司的努力或许取得了成效,去年积木玩具成为玩具业为数不多仍在增长的几个零售领域之一。市场调研公司NPD Group的数据显示,虽然2011年美国的玩具总销售额从217亿美元降至212亿美元,但积木的销售额却从13亿美元升至16亿美元,升幅达23%。

不过,真正的手工创作不仅仅是按照说明来组装预先包装好的部件。蒂娜•巴德尼茨认为,儿童们正被逐渐剥夺自由组装的体验。她说,在玩大多数积木时你不可能会组装失败,但自己捣腾、失败、然后再想出解决办法要有趣得多。

《MAKE》杂志创始人戴尔•多尔蒂(Dale Dougherty)称,该杂志在2005年出版之时,其读者为对电子产品、金工活、机器人技术、木工活以及电脑感兴趣的喜欢手工创作的成年人,“但后来我们很快就听说家长们也开始与孩子一起动手做东西,如今十几岁的青少年常常自己动手做东西。”

多尔蒂说,“自己动手做东西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非常基本的理念,这一点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不仅仅是消费者,我们还是制造者。”

《MAKE》杂志还会在加州圣马特奥市(San Mateo)举办“Maker Fair”──一种面向业余发明者和参观者的大型科技博览会。2011年,其参与人数已经从2006年首届博览会举办时的20,000人增至逾100,000人。此外,每年世界各地还会举办50多场经《MAKE》授权的区域性博览会,组织方称去年有近半的参观者带上了自己的孩子。

多尔蒂说,“自己动手做东西或修东西会给人带来一种拥有学识和能干的感觉以及自信心,这一点确实很重要。”

长到十几岁或者年龄更大时,许多男孩似乎已经不适合玩乐高积木,他们丧失了搭建东西和修修补补的兴趣,转而喜欢上捣鼓电子产品。

尽管零售店有少数适用于年龄更大一些的男孩的手工创作用品出售,但这并不能起什么作用。相比之下,针对年龄更大一些女孩的手工创作用品为数不少,既包括编织、缝纫、串珠和剪贴用品,也包括更时髦的像喷墨打印纹身、自己动手化妆和美甲这样的手工创作。

既要满足男孩与女孩不同的手工创作风格,又要不会妨碍家长的参与,这对玩具生产商来说是个棘手的问题。即使是其精妙的拼砌玩具广受万千家庭喜爱的乐高公司在去年12月也遭到了责难,其针对小女孩推出的名为“乐高女孩”(Lego Friends)的系列积木惹怒了一些女权主义博客作者,该系列玩具的主题包括“艾玛的设计工作室”(Emma's Fashion Design Studio)和“蝴蝶美眉商店”(Butterfly Beauty Shop)等。该系列中人物玩偶凹凸有致的身材和马尾辫让那些博客作者感到恼怒。


乐高称,该系列产品只是提供了女孩和家长们一直想要的东西。该公司品牌关系总监迈克尔•麦克纳利(Michael McNally)说,“女孩们一开始可能会选择‘女孩’系列,然后可能会转向‘乐高城市’(Lego City)或其他系列的产品。如今兄妹或姐弟一起、或者父女一起玩乐高积木的情况比以往要多得多。”

俄亥俄州夏克海茨(Shaker Heights)劳雷尔学校女童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on Girls at the Laurel School)主任、心理学家丽莎•达穆尔(Lisa Damour)说,从某种角度来说,拿乐高区分女孩玩具与男孩玩具这个事来把矛头指向这个丹麦玩具业巨头是没有意义的。

达穆尔说,“我认为真正的问题在于所有的东西都是成套设计的,这对男孩和女孩都造成了限制,他们只需要一大袋倒在地板上的乐高积木。”

她还说,保留手工游戏的强烈兴趣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让男孩和女孩们都要自己动手做东西,因为它可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心理旋转能力,它们对于学习几何学和工程学非常重要。”

是什么激励手工创作者在十几岁期间继续这种活动?很多人是为了避开爱立规矩、对于安全问题非常在意的妈妈。

在妈妈断然拒绝送给他一把软弹气枪作为生日或圣诞节礼物之后,华盛顿特区12岁的罗伯特•斯卡尔佐(Robert Scalzo)不得已开始了手工创作。他用瑞士军刀修剪了一根V字形树枝,在树枝上系上了两根橡皮筋,然后再加上一个用冰球摩擦带做成的子弹袋,就这样他为自己做了一个弹弓。他说,“我用了很多冰球摩擦带。”

伊利诺伊州阿灵顿海茨(Arlington Heights)的吉姆•丹尼尔森(Jim Danielson)则是在妈妈不同意在他的卧室中安一台电视之后迷上了手工创作。当时他问道,“如果我能自己造一台电视,我能把它放在我的房间吗?”他回忆说,也许父母认为他没这个能力,于是便同意了他的要求。

他在读高二期间为自己的房间建了一个投影仪系统,还和朋友们用它来玩任天堂64位机游戏。后来妈妈不允许他把这件发明物带到大学去,担心它放在狭小的寝室中可能会造成危害。

不过,没关系,丹尼尔森(如今已21岁)在去年从大学辍学,接受了贝宝(PayPal)联合创始人彼得•泰尔(Peter Thiel)设立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奖学金项目──泰尔奖学金(Thiel Fellowship)。它向具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提供100,000美元的资助,供他们离开学校从事两年的创作工作。

宾夕法尼亚州韦恩(Wayne)的帕特里克•科莱里(Patrick Corelli)读六年级时,他的妈妈禁止他玩电子游戏,于是他转而关注YouTube和维基百科(Wikipedia)。现在他学会了组装家具,修理电脑和改装自己的遥控汽车。他最喜欢的受YouTube启发的一个小发明是空气炮,他和朋友们在几年前的夏天利用四英寸的PVC管完成了这件作品。

如今已是一名18岁的高三学生的帕特里克回忆道,“我们把Gobstoppers硬糖放在管道下方,用自行车打气筒把它抽上来,然后再把它朝着街对面的目标发射过去,到目前为止那是我做过的最酷的东西。”也许不久之后它就不是了。帕特里克将于今天秋季进入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就读,他获得了工程学类奖学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14:23:31 | 只看该作者

re:如何让孩子成为聪明消费者 浙江在...

如何让孩子成为聪明消费者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你的宝宝是否觉得钱是从树上长出来的?你是如何向宝宝解释钱的问题的?其实,只要仔细想想,问题并不难解决,把金融课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下面的五个建议会从不同的角度帮助你培养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玩硬币游戏

  3岁的孩子不能理解不同硬币的相应价值,但是他依然能够通过玩硬币的游戏学习很多只是给孩子一些硬币玩(提醒他不要把硬币放在嘴里),向他指出不同硬币的面值、大小和颜色,让他去找出你藏起来的硬币,或者让他数硬币的枚数,并把这些硬币存入小猪储蓄罐里。玩硬币游戏可以提高他的运动技能,还能教他数数儿、分类等数学技能。

  一起购物

  4岁的时候,孩子开始对钱和购物之间的关系有所感知。这个时候就可以向他传达这样的观念:我们无法拥有我们想要的一切东西。

  在去超市之前,和孩子一起列一张购物清单,让他提供一些购买建议,比如果汁、牛奶、麦片等。

  4岁的孩子还很喜欢收集优惠券。和孩子一起将优惠券分类(比如罐装食品优惠券、冷冻食品优惠券),同时向他解释,这些优惠券可以让我们在买某种商品时花更少的钱。让孩子懂得借鉴合理的消费

  专家的话:建议让孩子和大人一起做出买东西的决定。在买东西时,问问孩子的意见,或者给他钱让他去挑选一种自己想买的东西:比如让他挑选一盒果汁,在他挑选的时候向他指出果汁的口味和品牌,并告诉他看看今天是否有某些果汁在促销,可以节省一些钱。

  让孩子明白和观察你是怎么做出买或者不买的决定的。当你不希望在某样东西上浪费金钱的时候,你可以在孩子面前说:“我很喜欢它,但是我并不需要它。”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在消费时理智地说“不”。

  给孩子零花钱

  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孩子需要有机会来控制自己的钱。专家建议,当孩子5岁的时候,你可以开始给他一些零花钱。应该给多少呢?通常的“周薪”是0.5~1元乘以孩子的年龄(以5岁的孩子为例,每周给他2.5~5元) 。

  专家的话:有的家长把零花钱和家务活联系在一起,但专家建议不要这样做。孩子应该意识到像收拾玩具、擦桌子这样的家务活是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即使做了也不应该获得额外的奖励。不过,孩子可以通过完成一些“奖金任务”来获得额外的零花钱,比如收集旧报纸以回收利用等。

  在给孩子零花钱之前,要让他明白,他可以马上把钱花掉,也可以为买一个他已经期待很久的玩具而把钱积攒起来。《孩子与钱》的作者Jayne Pearl说:“不要担心孩子在走过第一个小摊子时就拿钱买了最没用的小东西。”他很快就会真正意识到,当他把钱花掉了,钱就没了。

  小贴示:鼓励孩子把零花钱存在一个透明的储蓄罐里面,并且在旁边贴上他真正想要买的东西的图片。小爱侬每周都把零花钱积攒起来,当他积攒的零花钱够买一辆小自行车的时候,妈妈就带他去买,并请他好好吃了一顿,以庆祝他买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自动取款机解密

  5岁的孩子可能已经看到过家长使用自动取款机,但他不明白钱是怎么到机器里面去的。你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解释这个道理:“这个机器就像一个巨大的小猪储蓄罐。当发工资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把钱存到这个储蓄罐里。当需要用钱的时候,我们就从里面取一点儿。但是,我们要尽量保证储蓄罐不会变空。”

  专家的话:当你的孩子差不多6岁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告诉他有关信用卡的概念。当你刷卡的时候,你可以和孩子这样说:“我现在可以用这个卡来代替钱买东西,但我必须在几个星期内用真正的钱来付清。”

  分享财富

  孩子想要某些东西,这很正常。但是,你可以通过让孩子去帮助贫困的人的方式来降低他的物质欲望,并向他灌输一种意识——将慈善捐助作为家庭生活中的一件事。这会让孩子懂得金钱不只能消费,还能帮助贫穷的人改善生活状况。

  专家的话:为了让孩子珍惜他所拥有的,你可以让他也捐出自己积攒的财产。一些家长让孩子将一部分零花钱捐给慈善机构;另一些家长则在节日里给孩子一些钱,并帮助他选择一种最有意义的捐助方法。这可以帮助孩子懂得关注他人,关注社会,拥有爱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发表于 2012-6-11 21:04:01 | 只看该作者

re:《MAKE》杂志的中文版叫《爱上制作》。...

《MAKE》杂志的中文版叫《爱上制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发表于 2012-6-11 22:19:20 | 只看该作者

re:F愿的帖子非常实用,学习了!

    F愿的帖子非常实用,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09:14:38 | 只看该作者

re:孩子青春期:家长易犯的5宗罪ht...

孩子青春期:家长易犯的5宗罪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2日 15:44   钱江晚报


  刘弘白、徐方忠两位专家,特地为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微博),开了一张方子。这方子是开给家长的:青春期,家长不能做的那些事。

  1、不要对孩子的每个小细节都横加指责,拿出家长权威,居高临下地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

  这会使较小的争吵,升级为全面战争。因为,孩子最厌恶的就是父母对自己管得太多、干涉太多。

  2、不要以没钱作为理由,对青春期孩子“崇拜”名牌、追求奢侈品等“症状”进行批评。

  家长要检讨自身是否有类似的行为。如果反对孩子买某样东西,就应心平气和地和他讲反对的理由。如果对孩子有所承诺,事后必须兑现。还可以让孩子用家务劳动换取报酬,买自己心仪的物品,让他知道钱来之不易。

  3、孩子认真学习时,不要在一旁看电视、玩游戏,这很容易令孩子对您不信任。

  对于孩子的成绩波动,尽可能避免用惩罚措施。孩子成绩退步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的焦虑、急躁,表现在孩子面前,您的焦虑,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

  4、不要在带孩子出门时,强迫孩子与他不喜欢的人交往。

  带青春期的孩子出门,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在和别人交流时,也要随时和孩子交流一下,不能“冷落”他们。

  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犯错误时,不要当场翻脸、严厉批评,或者事后惩罚,这很容易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5、不要偷看日记、偷听电话,粗暴干预孩子与异性之间的交往。

  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会趋于成熟,在这个阶段,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09:15:35 | 只看该作者

re:青春期交友:注意避免“安全隐患”...

青春期交友:注意避免“安全隐患”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2日 15:24   新民晚报


  本报5月23日本版曾经报道了黄浦区教育进修学院附属中山学校向全校师生征集“我身边的安全”金点子,并汇编成册赠与全区各中小学,作为同龄人安全手册。在安全金点子征集活动中,除了常见的食品安全、出行安全外,同学们提出,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还是网络上和陌生人沟通,同样有不少安全隐患。这里继续选登部分学生在如何避免交友隐患的心得。

  和同学相约出去玩时,应该事先说好下车的地铁站,以及几号口集中。如果有人被拦在了屏蔽门外,别慌张,等他乘下一班地铁过来,人到齐了再走。还有,别忘了带好手机。

  四(2)班陈妍喆

  独自乘电梯时,如果电梯突然停住不动了。首先不能慌张,要冷静,立即背部紧贴电梯内壁,膝盖弯曲,脚尖踮起,吸气,以防电梯因故障突然坠落而引起的身体伤害。如果电梯还是不动,按下电梯里的警铃,不大喊大叫,保持体力耐心等待救援。

  四(1)班徐润怡

  我放学回家独自走在路上的时候,曾经被陌生的大孩子拦住要钱。我灵机一动,对着远处的一个阿姨大喊“妈妈”,果然吓走了那个大孩子。我觉得这办法不错。

  四(2)班王鑫

  碰到别人问路,我会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给他指路。但不要给别人带路,特别是偏僻的小路。当有不熟悉的人给我东西吃时,我会先拒绝,如果实在推脱不了就拿几个回家再做处理。当有陌生人说是我父母的朋友,要求进家门时,若没有父母的电话或嘱咐,绝对不能让他们进家门。

  七(4)班卞艾珺

  曾经有男生约我去看电影,我提议约上三五好友同行,最后大家说说笑笑度过了快乐的时光。遇到异性邀约,处于青春期的我们一定会觉得有些异样,最好请几位同性朋友一同应邀,别人也不会有什么胡思乱想了。

  七(5)班张昕瑜

  网上添加聊天好友时,要谨慎地判断对方资料的真实性。或可在朋友网中查询此人是否是校内的,才同意添加。若网友并非为本校的,可在平常交流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避免谈及个人隐私问题。若对方谈及见面,心中有不愿就当果断拒绝。如果要去见面,一定选在人群较密集的地方,并保持手机畅通。

  七(5)班陈舒颖

  浏览网页时,有时会弹出“您获奖了”的小窗口,并提示你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银行账号、密码等。如果贪图“奖品”,填写完成,便极有可能造成自己大量财产的损失。

  八(4)陶泉清  

  我们应该安装主流安全软件,也可以使用带钓鱼网站提示功能的浏览器。同时,不要轻信网页上所谓的“获奖信息”。多留一个心眼,多与家长(微博)沟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09:21:26 | 只看该作者

re:妈妈施“斗女法宝”与青春期女儿“作战”...

妈妈施“斗女法宝”与青春期女儿“作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1日 12:01   扬子晚报网


  女儿网络签名“爱情一瞬已千年”让她心惊,手机里下载了16部小说让她“开战”

  前不久,记者在南京版西祠网站上看到一个“斗智斗勇”的帖子《和青春期作战》。搜索发现此“作战”系列已写成“战1”到“战4”四部曲。其中记述了以往乖巧的女儿进入青春期后种种表现,比如半夜偷看爱情小说,无视父母拒不沟通,开展“地下党”工作,金钱意识的产生,等等等等。这可是让当爹妈的烦透了,不过发帖的妈妈在每次“战斗”中摸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策略,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在南京一家小茶厅里,扬子晚报记者约见了这位向青春期宣战的妈妈胡女士。她告诉记者,目前看来她的作战策略还是很有效的,她会根据女儿的具体情况,继续记录“作战”经历。

  记者 陈婧

  导火索

  女儿偷偷托人买历史言情小说

  “知道我不愿意让她看一些比较低俗的书,她就采取地下的方式——叫别人帮她买书,买的书名字叫《祸国》;关键是,一不小心,她的QQ签名变成了“祸国一出倾天下,爱情一瞬已千年”,让你的小小心脏颤巍巍地抖了一下。”这是胡女士在《和青春期作战1》中的一段话,轻松幽默是她帖子的一贯风格,偶尔来点文艺小清新的词调。

  女儿小雨(化名)今年15岁了,上初二。关于女儿的青春期,胡女士清晰记得是从2012年春节露出端倪的。“今年过年后的一天,小雨的姑姑突然递给我一本书,说是小雨之前托她买的”,胡女士当时完全莫名其妙,什么样的书需要托别人买呢?胡女士拆开一看书名是《祸国》,神秘的、不明所以的封面已经让胡女士心里一沉,看了提要,原来是一本历史言情小说。

  “我当时就很伤心,不是因为她看这样的书,而是她已经不信任我了啊”。胡女士知道,孩子进入青春期最明显的就是特地把父母拒之门外。然而更让胡女士胆颤的还在后面,几天之后她打开QQ好友列表,看到女儿的签名变成了“祸国一出倾天下,爱情一瞬已千年”,胡女士的内心像被击了一下,女儿已经在考虑“倾天下”、“爱情”之事了,“我这个妈妈竟然完全不知道”。买书及签名事件绝对可以算小雨变化的标杆,也是开启她同女儿青春期作战的导火索。胡女士在“作战”系列中写道,“我知道,我和青春期还要打一段时间的交道。没关系,我有心理准备,我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斗法1

  女儿半夜偷看小说,手机下载16部

  主策:重拾戒尺再谈判——有效

  辅策:适度恐吓,挑她在乎的讲——非常有效

  小雨从小到大,胡女士一直习惯在睡前去看看她,再给熟睡的女儿掖掖被子。今年小雨寒假的最后一个晚上,胡女士再次来到女儿的房间,竟然隐约看到被子里的一丝亮光,走近发现,女儿一脸的慌乱、紧闭双眼,明显是假睡。“我揪出来一看,她躲在被窝里用MP4看什么《仙人快上线》,是什么网游故事,终于挑战了我的极限,我彻底生气了”。一再追问之下,女儿承认最迟一次看到夜里两点,而且手机里也有各种网络小说,一数有16部,基本都阅读了百分之七十。“原来在《祸国》之前她已经背着我们看很久了,这在以前完全是不可能发生的啊!”胡女士又气又心疼孩子的身体。她冲出去找责罚工具,动用多年不用的戒尺,拽出女儿的手,狠抽了两下手心。

  “她也心甘情愿被打,因为女儿本质上是个很懂事的孩子,知道自己错了,恨不得我多打几下,弥补自己的错误。”胡女士说,当时小雨可怜巴巴地说自己管不住自己,还很诚恳地哀求妈妈多给她点压力。

  随后胡女士与女儿进行了一场立场分明的谈判,双方达成三点意见。第一,妈妈把《祸国》还给女儿,由后者自己决定是否看;第二,删除手机及MP4里所有电子小说;第三,女儿电脑、手机等所有电子设备暂由父母保管,归还时间再定。“我跟孩子说的很清楚,这些小说营养价值不高,但也不是完全不允许她看,而是要有节制,熬夜、占用学习的时间就太不值了”。当晚胡女士收管了小雨所有的电子产品。

  除了原则上的约束,胡女士还利用女儿的单纯,使出了“恐吓”这一招,她发现这招非常好使。胡女士知道女儿偷看小说最迟看到夜里2点,又生气又心疼,故意吓她:“你这个时候,正是发育的时候,这么晚睡觉对身体伤害有多大,你知道吗?这个时期长不好的话,以后生孩子都困难啊!”结果,女儿真相信了,一个劲地问:“妈妈,我现在改来得及吗?”女儿的单纯和傻气,让胡女士顿生怜爱。在他们的教育下,女儿一直都很在乎自己的身体,有时看到跳楼的新闻,她会认真地说,“跳楼摔下来多疼啊”。胡女士觉得,之所以这个连骗带吓的策略比说大道理更有用,是因为孩子都有怕性,挑她最在乎的讲,就能触到她的反应点。

  斗法2

  女儿数学题对过答案再让老妈改

  老妈策略

  主策:明松暗紧——有效

  辅策:发现孩子的兴趣,陪她一起玩——非常有效

  从“挑灯偷读”之后,胡女士发现女儿的确“收敛”了很多,基本回到从前状态了。胡女士在批改女儿数学练习题的时候,发现正确率几乎达到了99%,心中不免生出佩服,看闲书、开夜车并没太影响女儿的学习,也证明小雨已经彻底回归状态了。记者看到胡女士在自己《战3》中还暗自开心,但很快就发现了“暗箱操作”的痕迹。

  “有一天帮她收拾书桌,忽然发现桌上有一叠复印的数学题答案,心里一愣,她为什么要复印答案?”为了检验女儿新学期以来的学习效果,她就收走了数学题的答案,女儿背着她印答案又是一个意外,“这些事情都是她小时候再也不可能去做的事情,现在却接二连三地发生,不得不让你感叹——青春期太强大了。”面对妈妈的质问,女儿解释,“做完后我先对一对答案,然后再给你改,免得我错得多又被你骂”,但小雨强调,的确是自己先独立完成再核对答案的。

  胡女士和丈夫一合计,决定采用明松暗紧的策略。“明松”是归还没收的电子设备,所有的情况基本恢复到从前一样,把自由还给女儿。“暗紧”包括两条,首先,每天晚上女儿睡着了,悄悄去查看情况;其次,再次收回数学和物理作业题的答案,暂由爸妈帮她改作业。“她这么依赖答案,说明对自己没信心,那考场上没答案,不就会乱了阵脚吗?”

  “明松暗紧”的策略总是有点对抗性,胡女士的丈夫陈先生发现了另一个打入女儿内心的“武器”,那就是“陪她一起玩”。他们觉得青春期原本就是孩子有更强自主意识的时候,时间和情感都不会那么完整地给父母了,而父母的“不来电”会把孩子推得更远。“有的父母感觉青春期孩子太叛逆,可能是因为孩子兴高采烈地说任何事情,家长(微博)都不感兴趣,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对父母关上心门”。

  上了初中以后,小雨对排球很感兴趣,还报了学校的排球比赛。体育是陈先生的强项,他每天指导女儿摸高训练、如何发球,也增多了女儿的信任。“青春期的孩子在产生能量,他们是需要发泄的,运动就是一个方式,同时又是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机会”。

  回望

  曾想多给女儿空间“不闻不问”失败了

  回头想想,胡女士觉得女儿的青春期从2011年的夏天就开始了。“那时女儿放学回家总喜欢跟我说,哪个男生喜欢哪个女生这样的话题,”胡女士和丈夫觉得女儿上初中了,周围的环境使然,也没见有什么负面影响。但很快他们发现乖巧活泼的女儿像变了一个人,跟她说话,她总爱理不理,给她一个好的建议,以前小雨总会很乐意的接受,但现在她总能找到理由拒绝。

  “问她上课怎么样、吃饭如何,她就两字‘还好’或‘还行’,想让她多说一个字都难,再问什么,她都不乐意说”。夫妻俩意识到孩子可能进入青春期了,但还是措手不及,觉得孩子在跟自己划清界限,“很无助,都不知道她在想什么,该怎么去改变呢?”

  暂时找不到答案的胡女士决定采用一贯的策略——多给信任与自由。“当时就
觉得孩子长大了,应该有自己的空间,她不想说就不问呗”,每天女儿吃过饭就回房关门的情景,在这个三口之家继续上演着。但几个月过去了,情况没有改善不说,到了寒假过年女儿竟偷偷拜托别人买了《祸国》。女儿不理不睬,爸妈“不闻不问”的策略显然失败了。

  反思

  孩子的青春期也是父母的成长期

  在与青春期作战的这段时间,胡女士不停地在接招拆招,但也遇到了一些找不到理想答案的问题。这让胡女士很担心。比如她对女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要学会管理自己”,但女儿一再背着她做事这是让她很不能接受的。“可是我心里也在打鼓,这么大的孩子,是不是可以有点自己的小秘密,或者小隐私什么的?”

  再比如“坦诚做人”这个话题,她对女儿的最底线的要求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撒谎,隐瞒别人包括父母,只会让自己活得很累。“我心里又打鼓,其实女儿还是挺实诚的,但这么大的孩子,正是挣脱爸爸妈妈的怀抱往外跑的时刻。不对爹妈隐瞒对谁隐瞒?”

  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女儿让她一愣的发问。“有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的是错事,我以后怎么才能判断我做的事情是对还是错呢?”这个问题让胡女士觉得有点突兀,想了一会儿,她说:“这样吧,下次做什么事情之前,要是自己把握不住的话,你先想一想,你做的这件事情能不能让妈妈知道,如果能让妈妈知道,基本就是没问题的吧。”不过她对自己的回答并不满意,其实女儿的青春期也是促进父母学习的机会。

  胡女士觉得,目前和女儿“斗法”效果还挺好,下一步将根据具体“战况”,再做一些调整并及时与网友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发表于 2012-8-23 09:18:23 | 只看该作者

re:王逸凡的十万个为什么来自王建硕 20...

王逸凡的十万个为什么
来自王建硕 2012-08-18 23:56:06 查看原文

今天晚上又是一个十万个为什么之夜。早早的就和他一起在床上聊天,他开始问我问题,从9点一直问到了11点多。当我想起来拿手机纪录他的问题的时候,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我很惊讶于5岁的小孩子对于世界的敏感。等小家伙睡着了,我根据剩下一个小时的录音整理了一些他问的问题。看完你就会发现5岁的孩子的世界是多么丰富,思维多么跳跃,视角多么宽广。

    扫描仪扫描的时候为什么有亮光?
    复印机是怎么工作的?
    为什么打印的时候纸是一跳一跳的出来的?
    出了A4,A3纸还有别的纸吗?
    是不是号码越小纸越大?为什么这样编排?
    名片那么大是几号纸?
    那里可以看到A1纸?
    电脑里的照片是怎么转到纸上的
    为什么家里的打印机打出来纸湿湿的,你们公司的那个是热热的?
    我说话你为什么能听到?
    声音是怎么从嘴里发出来的?
    为什么那次去你们公司你的们的音箱响的时候摸起来一振一振的?
    为什么电脑里存着音乐的名字,音箱就能变成声音?
    今天游泳为什么游泳圈能浮起来?
    游泳圈为什么要充气?
    我这么重游泳圈为什么还能把我托起来?
    大轮船那么沉为什么也浮得起来?
    我们的灯这么大为什么一根铁丝就能吊起来?
    灯为什么会亮呀?
    灯是工人来安的,灯泡是我们在家乐福买的,为什么他们能装在一起?
    为什么灯泡得放在灯座上才能亮?
    灯为什么这么热?
    为什么电线不热灯会热?
    为什么那么烫绷不断电线?
    为什么打牌的时候两个一样才能出?
    为什么跑起步来就会出汗?汗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
    出了汗怎么一会儿就不见了?
    电是用什么做的?
    是什么东西到电工厂变成电的?
    为什么空调一开外机就会转?里面有什么?
    车里面的发动机为什么会转?
    空调里面的风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车里的通风口里的风是冷风,空调外机的风是热风呢?
    为什么空调里面要往外流水?
    为什么喝水我的嗓子也不疼了,用加湿器吹风我的嗓子夜不疼呢?
    为什么今天我们吃火锅的时候把锅往那个板子上一放就会热?
    为什么我们在家里煮饭的煤气灶和火锅的煤气灶不一样?
    为什么吃的要放在冰箱里呀?
    为什么在冰箱里就不会变坏呢?
    那为什么豆瓣酱刚买回来放在柜子里,后来又放到冰箱里了呢?
    减速带是干什么的呢?为什么会减速呢?
    为什么公交车和地铁的门最低下有一排扫帚,就是一排毛?
    为什么公交车每站停下来就放个屁,就是嘁。。的一声?红灯的时候也嘁的一声。
    为什么公交车走一段就颠一下,我们大白车就走好久才颠一下?
    为什么地铁二号线没有屏蔽门,3,4好线都有屏蔽门?
    为什么二号线的车头是平的,其他的车的头都有一个斜坡?

我暗自得意,幸亏都是物理方面的问题,我就物理好,什么电呀,力呀,声呀什么的。我跟他妈妈炫耀说,小家伙的所有的问题我都答上来了,还好没问化学问题。逸凡立刻问:“什么是化学问题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3#
发表于 2012-8-31 01:37:53 | 只看该作者

re:第一个获得欧洲硕士学位的唐氏综合症患者所...

第一个获得欧洲硕士学位的唐氏综合症患者所面临的挑战
http://select.yeeyan.org/view/349137/314856

勃罗·皮内达(Pablo Pineda)已成为西班牙人人熟悉的一张脸。这不仅是因为他是第一个获得大专以上学历的唐氏综合症患者,他还在电影“我也是”中担任了主角。电影描述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社工是如何爱上他的女同事的。

今年37岁的皮内达已经是教育学硕士,而且考完四门学科之后又将获得硕士后学位。他今后有什么打算?他想要一张驾照。在BBC采访中,他说:“我要一张驾照,因为我从没见过开着车的唐氏综合症患者。对我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并且会使我更加独立”

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年轻一代打破陈规,证明了在身体和智力发育上异于常人的那些遗传综合症患者在学识、个人生活以及事业上都能取得优异成绩。

卡伦·加夫尼(Karen Gaffney)是一位美国教育学硕士,也是第一个横渡长达14多公里的美国大浩湖的唐氏综合症患者。绫·岩本(Aya Iwamoto)是一个日本的英文文学专业毕业生。他们都是成功例子。

皮内达认为不存在所谓的弱能人士。事实上,他们是具有不同能力的人。社会应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唐氏综合症患者不应该被当做小孩看待,应该从小培养他们的能力,促使他们独立。


作为第一个获得欧洲硕士学位的唐氏综合症患者,你有什么感想?

我好像在战争前线,这对我来说并不容易。我得面对挑战,融入社会,而唐氏综合症患者一般都是朝其他方向发展的,他们有自己的协会、父母,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小世界,而我却和正常人接触。

我并不感到孤独,但是以唐氏综合症患者的身份在正常社会上打拼确实很困难。事实上,唐氏综合症患者的世界是独立于正常社会的。


人们会不同地对待患者吗?

举几个例子。以前我去酒吧时,有人会问‘这孩子自己一个人在外吗?’(现在这种情况少了点)。过街时,有人会主动上前挽住我的胳膊来帮我。选举投票时,有人会问‘这小孩也投票吗?’同父母上餐厅时,服务员给我倒水不倒酒。有次在沙滩上,一对民警夫妇上前问我情况怎么样,我回答说‘好极了’。这只是些奇闻轶事。但由此可见,人们对我们还是有偏见的。

你是怎么大学毕业的?

这还得感谢父母,他们才是关键。因为早在许多年前,父母就决定我应该和我的兄弟们走同样的道路。后来,我和兄弟们都上了同样的学校。兄弟们并没想到我会进大学,但他们总是想尽办法使我和人们不断接触。

其实,是我母亲在为我奋斗,她亲自去学校和校长谈话的,一开始我还浑然不知。在进学校之前,老师们是以投票方式决定我是否被录取的。后来,在上课时碰见那些投反票的老师我感到很棘手,但他们最终还是接受了我。


你有什么学习方法吗?

说出来你会感到很惊奇。我总是大声朗读,这有助于记忆。读完之后,我会把读过的再讲给自己听,讲给别人听。我会画下划线、图表,作总结,不会去死记硬背。读大学科目如果不是先理解,背起来很困难。我先去理解,之后再把我所理解的说出来,去咀嚼体会。


英国唐氏综合症协会称你为一个少见,特殊的例子。

我很讨厌他们这样讲,他们以此为借口,不求上进,不为患者寻找机会。我认为他们说的不对。我总是告诉父母们,不要只看重我在事业上的成绩或者我所演的电影。这些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要相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父母应当教导、鼓励儿女。如果他们做得到这一点,那就可以了。


你对父母们有什么建议吗?

我不敢提什么建议,因为无论是在正常世界里还是在唐氏综合症的世界里,人人都是不同的。但我知道,首先要相信孩子是有机会的,应该采取能教多少就教多少的方法,大力鼓励他们,不要先给他们定下任何界限。


依你来看,唐氏综合症患者的哪些能力值得被利用?

我们希望通过德科基金会企业家们能够改变想法、放弃成见,希望人们能把残疾看做机遇。我总是向企业家强调,其实有许多工作残疾人都可以胜任。我们的才华等着被开发。我们守时,讲信用,可以用这两点来改善企业。我们的才华应该被利用而不是被弃置在一边。

你对教育制度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制度在那些方面需要改革?

如果要我给一个完整的答案,采访会拖得很长。我认为整个制度需要改革,改成一个更加丰富、多元化、多样化的制度。社会观念应该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应该被视为珍贵的,而不该被当做一种问题或缺陷看待。有许多需要改的。但当局希望我们分散在不同协会之中,不谋改变。


你独立了吗?今后有哪些计划?

我和我母亲住在一起,父亲最近过世了。同父母住在一起很方便,日子很好过。家庭的氛围和无需承担责任的轻松感使我感到很舒适,但有时我也考虑要独立。

现在房价和经济形势都很不利,所以我还呆在父母家里。儿女应该报答父母。现在父亲过世了,我应该好好赡养母亲。

我的兄弟们都娶妻生子了,唯独我呆在家里。我独立后,母亲肯定会感到很孤单。我们俩住在一起,双方都很佩服另一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04:07:14 | 只看该作者

re:电子产品玩的度…家长和青少年小组...



电子产品玩的度…家长和青少年小组今年的第一次聚会 (下)

2012-09-18 09:35:03





谈完父母和子女间相互的期许,我们开始给孩子们打分,从一到十作为对电子产品(包括电脑、电玩、手机等)上瘾的程度从弱到强,孩子们自己给自己打分,家长们给自己的孩子打分。



先说说一般对上瘾的评断:如果一个人每天花三小时以上的时间玩电子产品,并逐渐有增多的趋势,不玩的时候会无所事事,发脾气、情绪不稳等症状,那就是上瘾了。



对于青少年在这方面的瘾头,专家描述的很详细:



第一, 全神贯注沉溺其中,整天脑子里都是有关游戏的东西,无论谈论还是玩耍都是这些电玩,一旦离开电玩,就会烦躁不安,情绪不稳。



第二, 撒谎,找借口如需要电脑做功课等让父母允许自己使用电脑,却伺机上网玩游戏。



第三, 没有自控能力,本来是想只玩三十分钟,结果两个钟头还下不来。



第四, 花大量的时间,有的青少年甚至无法控制地玩通宵。因为浪费太多时间,他们可能不做/交家庭作业,成绩下滑,甚至忽略个人卫生,不洗澡不刷牙等,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第五, 逃避生活中负面的感觉,有些孩子用这种忘我的沉溺去逃避现实生活中不愉快的经历和事情。比如在学校里没有很好的朋友,被别人欺负等。



第六, 有些游戏或电子产品的硬件是需要更多的金钱去更新或升级,孩子会想方设法去弄钱,有的孩子甚至偷父母的钱去购买这方面的所需。



青少年专家也指出,其实很多孩子如果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这方面,也会有内疚感,而我们家长如果适时伸出援手,可以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比家长用高压手段制止更能解决问题。



周末聚会的十个家庭的十五位孩子有几乎一半不到的孩子自己把自己定位在1到10的之间的5以下,他们的父母和他们的打分十分接近,这些孩子是值得庆幸的,家长无需担心,孩子自己有其它的更值得他们享受和喜欢的活动。一半多一点的孩子或者是他们自己觉得有些上瘾(打分打在5以上),或者是他们自己并不认为有问题,但是做父母的觉得孩子有瘾(父母给孩子打分在5以上)。



我们让没问题的孩子先自由活动,后面对电玩有瘾的孩子留下来,与他们的父母交换意见。



以我的孩子举例:我的儿子很成熟,自控力很强,虽说有时他也会一下子几个小时在电玩上,但是他自己的学习生活社交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的,所以我觉得他即使玩得再多,也不是上瘾,我没给他打分,还开玩笑,要打就打零分。可没想到的是他自己给他自己打了7分!这还真让我跌破眼镜!女儿在一旁听到我们母子这么大落差的分数,连呼:“看,我说的吧!”她的意思当然是我总把她哥哥想得太好!问儿子为何给他自己那么高的分数,他笑着说,每天放学回家,通常他就会开了电脑,一直到睡觉才会关机,这期间,他一般都是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用电脑播放)也一边随时可能与同学好友在网上聊几句。算时间每天他在电脑上的肯定不少,所以给自己七分。如果上瘾是按时间算,他确实算得上上瘾了,但是如果从自控能力上算,他绝对不是!因为我知道如果第二天他有个比较重要的考试,他会非常专心复习,再好的朋友让他出去玩他如果没有复习好,他是不会答应的。但是比如暑假里,他有很多空余时间,几乎每天都看见他在玩X-box。



到了我女儿,她自己给自己打分只打了5分,我算给她留面子,说至少7分以上(后来她爸爸给她打了九分还说十分也不过),女儿抗议我们对他有偏见。问题是:她没有自控能力!所以我们硬性规定:周一到周五,她不能上网和看电视。除非用电脑做功课才能用。她自己一算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就很有限了,所以只给自己打了五分。我们打分高是因为一直以来,只要她在电脑上或电视前,不让她关机,她从不会自己主动关掉,她可以一整天坐在电视机前,看那些肥皂剧,可谓废寝忘食的投入,还曾经偷用爸爸的信用卡在网上买玩游戏的筹码。这样的行径当然是上瘾,当然需要戒瘾!但是确实,孩子慢慢长大了,靠强制的手段很容易造成她和我们的冲突和争吵,这也是令我们比较头痛的问题。我问女儿:按理说平常你没电脑也不能长时间看电视,你还自己打了五分,这五分是哪里来的呢?她回答:每天放学回家我在房间里会玩一个多小时的ipod。通常她会以此上网看youtube。 如今的高科技无处不在,为人父母者还真的有的时候不如孩子在这方面精通呢!有另一家的父母也是像我们一样的惊讶,那个家庭管教比较严格,不仅平常孩子不能用电子产品,连晚上睡觉时,孩子还得把电话放在楼下的客厅不能带进房间,为防止孩子不好好睡觉偷偷在床上玩电话,感觉上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和时间非常有限,所以父母给孩子打了三分,没想到那孩子自己却给自己打了6分,父母也是大惑不解:你哪来的时间和机会玩啊?孩子老实回答: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我都会上网查伊妹儿。父母问:用什么查?查几次?孩子回答:用手机查,平均每小时要查两次。



孩子和父母的落差就是这样造成的。



感到兴慰的是:因为我们的这样一个聚会给了我们双方父母和孩子相互了解的机会,而且孩子们会一个影响一个地愿意敞开并说真话,而父母们在一起发现我们并不孤单,我家的问题他家也有,原来我们有相似的烦恼。



问这些分数在5分以上的孩子们,我们做父母的怎样能帮到他们减少花在这些电子产品上太多的时间,我的女儿说希望能多增加家庭成员一起活动的时间,比如:周末去纽约城里玩。第二天我们果然带着她去了纽约,她也玩得很高兴。



我也注意到有孩子说因为没有事情做,就去玩电玩,真正离了电玩就觉得生活没有意思的我们当中的孩子还没有,所以,这也提醒我们做父母的,怎样能带动家庭的气氛,多安排孩子们和家庭成员一起做一起有趣和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家最近刚在YMCA签了家庭卡,这样全家可以一起去运动锻炼身体。 我也很想组织一个家庭式的Bible Study小组,用英文学习,这样有助于父母的英文提高,也有益于孩子的信仰建立,当然得等女儿完全同意再说。总之,家庭成员一起度过有质量的时间,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很重要的,也能帮助孩子们减少浪费在电子产品上的时间和精力。


由BeautyinAutumn张贴 @ 2012-09-18 09:35: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04:41:54 | 只看该作者

re:同伴压力 Peer Pressure ....

同伴压力 Peer Pressure ...青少年和家长第三次聚会

2012-10-22 17:22:27



当我们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会为他们安排同伴或玩伴,慢慢的,孩子长大了上学了,在学校里,他们开始自己选择兴趣爱好性情相近玩得来的同伴做朋友,这样的朋友圈在初中时开始显现,初中的孩子们每天的午饭时候,就会自动地按照他们自己组成的小圈子,在一起吃饭聊天,课后校外一起约了看电影出游等,形成一个比较亲密的朋友圈。

除了这种比较亲密的朋友圈,孩子们还会在教会、运动队、中文学校、社区等常去的场合和地方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在这样的社交圈和朋友圈中,他们之间会相互影响,比如对某种事情的态度,对衣装打扮的相互影响等等,这种相互影响和认同是很自然的,因为少年人也好成人也好,都希望被认同,尤其在成长的过程中,这种认同心理尤为强烈,他们希望适应新的环境,希望被同伴欣赏,别人拥有的东西他们也能拥有。

别说孩子,就说我们身为父母的也面临着所谓的同伴压力,比如,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钢琴,我家的孩子便也不能落后,全然不管我家的孩子是不是喜欢音乐。别人家的孩子考进了哈佛,我家的孩子也不能落单,所以天天唠叨:孩子,你要好好读书,像那谁谁一样也考进哈佛!这大概是最普遍可见的老中家长们的同伴压力!

很多时候,有些同伴压力,不是坏事情,可以促使人们之间的良性竞争,一同向上,只要不过分。可是很多时候,这个度或者说平衡点很不容易掌握,看着看着就会演变成纯粹的负面的压力了。

周末,我们青少年和家长沟通的小组讨论有关同伴压力的聚会,很有意思。

让我们先看看孩子们怎么说?

同伴压力有正面的和负面的,正面的压力包括:
getting good grades  取得好成绩
participation in certain activities 参与某种活动
standing up to bullies 对抗被欺凌
fashion 时尚
community service/charity 服务社区
fitness 健身

负面的压力包括:
drugs and alcohol  毒品和酗酒
apathy  冷漠不关心
fashion 时尚
food  食物(垃圾食物)
excessive gaming 沉溺与电玩游戏
piracy 盗版
relationships 男女朋友(约会)

孩子们也意识到同样的东西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比如:时尚,追求时髦,漂亮的衣装、得体的谈吐是好的东西,只要不过分,可一旦超过了那个度,比如说过分追求化妆,反而会失去这个年龄的纯真美丽。

我女儿从今年开始,问我要化妆品,一会儿是润肤霜,一会儿是香水,接着又要睫毛膏和清洁液,我很高兴她那小小的女人天性在觉醒,润肤霜也好、清洁液也好、香水也行,我都会陪着她去购买挑选,但是睫毛膏我坚持她还没有必要,平常十三岁的女孩子还无需化妆,如果参加舞会化个淡妆她可以用我的化妆品,睫毛膏我也教会她如何使用,但是我也讲到化妆品对皮肤也有刺激的作用,如果不清干净,也会堵塞毛孔损伤皮肤,所以年轻时尽量少用,等到了我这把年纪,出个门都得使用,因为没有资格素面朝天了。我这样说,她嘻嘻哈哈笑着还算能接受。但是,从这件事情中,我感觉的她的同伴影响是巨大的,在我眼里十三岁的小女生还没到考虑这些化妆品的时候,可是,这些同年龄的女孩子在一起,就会谈论这些事情,相互影响的结果就是回到家跟我们家长说她要某种东西,因为别的孩子有。

在上面孩子们讨论的负面的同伴压力中,首当其冲的是:毒品和酒精。可见孩子们也很清楚,在美国这样的社会里,这个问题是非常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教育专家却说很多青少年高估了毒品和酒精的影响力,而很多家长却低估了毒品和酒精会对自家孩子的影响。

据统计,71%的青少年在高中毕业前都尝试过酒精。可是,喝醉的青少年很少。2010年的统计显示,27%的青少年说他们曾经喝醉过,34%的青少年说曾经用过毒品,但是只有27%的用过毒品的孩子说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用过。

今年春,我读高中的儿子去荷兰游学一周,他们学校同行的孩子中有一半的孩子在荷兰又喝酒又吸毒,因为在荷兰孩子从十六岁开始就可以合法的喝酒,吸食大麻也是合法的,所以美国去的孩子喝的糊里糊涂,大麻抽得太High,就像下饺子那样从桥上往水里跳,即使平常懂事的儿子,在那样的场合下,也被影响尝一口啤酒,他说他不喜欢那个味道,就趁大家喝的太高之际,跟一个荷兰同学逛乡间小路去了。但是,这件事可以看出,孩子们自己不觉得他们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随队去的高中老师心知肚明,有些美国的高中生深知荷兰的法规,就是冲着这种规定去的。很多孩子会尝试(大麻和酒精)那么一次,但是绝大多数孩子并不喜欢,也不会再去反复地使用。

我们做父母的不需要反应过度,但是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并能与孩子有很好的在这方面的沟通。专家们就建议,当这种同伴压力来临之际,孩子们用父母做借口是最好最容易的脱身之道!比如说:你开玩笑吧! 你知道我老爸的,他如果知道会要我的命的!或者这个时候用善意的谎言也可以脱身:我头痛得厉害,对不起啊,我得走了!

孩子们怎么说该如何处理这些负面的压力的了?他们说:
think long term 想远点(我有些吃惊孩子们能说出这个)
think: "am i going to do something stupid?" 想想“我是不是在做一件很愚蠢的事?”
strong resolve 有一个强大的决心
talk to adults 找成人个谈谈
be smart in choice of friends 聪明的选择朋友(圈)

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孩子交的朋友!中国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非常有道理的。人通常以类聚,孩子们也会,性情相近的孩子也容易成为朋友,但是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孩子,今天的好孩子可能成为明天的坏孩子。

记得我曾经有位朋友的儿子,这个孩子一直是个比较懂事听话的孩子,可由于高中三年级的学业压力,和交了几个喜欢周末聚会喝酒的孩子,开始是醉酒,后来就是老不去上课,翘课到一定的程度,学校打电话给家长,家长才知道孩子冒用家长的名义请假不去学校。父母迷惑,不懂为什么以前一直很乖的儿子忽然变成谎言连篇的翘课生,还是学校让父母注意孩子是否在吸毒,父母觉得不可能,但还是偷查了儿子的书包,结果确实是孩子在抽大麻,这便引发了家庭的战争。不过,幸运在这个孩子是在高中四年级才走了岔道,那时考试等决定大学的东西都已成型,他仍然被一所不错的大学录取了,现在上了大学的他据说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了。

提起这个事例是想说明:我们中国人通常会觉得吸毒这样的事情只会发生在老美家庭里,不会发生在我家和我家的孩子身上,所以往往掉以轻心;一旦事情真的临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又不知道如何处理,往往把孩子想得过于糟糕,认为这孩子这辈子都完了!其实,人孰能无过?孩子犯个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只要处理好善后,不要一锤子把人钉死。  

周末晚上的八个家庭的聚会,八位家长的有关同伴压力的讨论,总的来说有个趋向,就是大部分的孩子让家长感觉没受太多的同伴影响,这可能是因为有些孩子内向的个性,跟父母的交流有限,给外界的交流也有限,故而,父母觉得孩子既没有受到外界正面的影响也没有受到外界负面的影响。

教育专家证实,通常易受被影响的孩子个性上可能弱一些,或者自信心上欠缺,而能影响别人的孩子通常比较强一些或者说容易引导领导别人,这个世界说到底,人的影响力比较大或者说能造成足够大的影响的人才是主流,能不受主流影响,我行我素,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也是需要强大的心理支撑的。没成熟的孩子不容易做到这点。

作为父母,如何对待父母间的同伴压力,比如,你的好朋友说我家的孩子课后又送学钢琴又送学跳舞,你的孩子怎么都不学什么东西呀?你这不是耽误孩子吗?你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压力?

专家建议:

首先,Educate yourself  自我教育,报纸杂志书籍网路都是可以使你获得知识、常识的源泉,了解不同的父母方式,针对自己的孩子的特点,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家的一套方法。

其次,Accept change,接受变化。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孩子们更是如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根据孩子的变化而变化父母的教导方式,承认自己的错误,跟着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还有,Believe in yourself,相信自己。为人父母是非常私人的一件事情,你的为人父母的角色做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好几方面的因素:你父母对你的影响和教导,你的朋友同伴给你的影响,你的生活方式,你的教育程度,你的文化背景等等。你需要发现一个适合你们家庭的教导方式并以此为荣,不要跟别人或别家去比较,人与人不一样,家与家也不同。

最后,Find common ground,找到共同点。我们都想成为好父母,我们也都能成为好父母,只要我们停止加压养育,用爱心、用容忍和接纳去倾听和相互学习,我们就能胜任父母的角色并绰绰有余。








[打印]







由BeautyinAutumn张贴 @ 2012-10-22 17:22:27 (被阅读699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05:21:31 | 只看该作者

re:如何教出一个数学天才 来源: 华...

如何教出一个数学天才

来源: 华尔街日报 于 2012-11-01



对数学感到头痛的父母常常害怕这样件事情:教育同样厌恶这个科目的孩子。

塔米•乔利(Tammy Jolley)是阿拉巴马州麦迪逊县(Madison)的一名法院官员,她说自己就是患有“严重数学恐惧症”人群中的一员。在高中、大学时代好不容易熬着学完了代数学与统计学的课程后,乔利现在又得给自己九岁的儿子杰克辅导数学作业了。她说,这么做会让她“想要发出这样的感慨,‘啊哈,数学真难,我知道你为什么学不明白了。’”但乔利还是硬着头皮、强迫自己去鼓励儿子学数学。

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数学对孩子成功的重要性。2007年刊发于《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期刊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学生在幼儿园时表现出来的数学能力是他们在日后学习中能否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预报器,其预示作用甚至超过了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阅读能力。

由于美国青少年在数学成绩上继续落后于全球其他国家的同龄人,这个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2010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的最新结果显示,与其他33个工业化国家的学生相比,美国孩子的数学成绩低于平均分。

从孩子蹒跚学步开始,父母就在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对这个科目的态度到掌握数学技能都是如此。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心理学和比较人类发展学教授苏珊•C.莱文(Susan C. Levine)针对44名学龄前儿童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了一项长期的家庭研究。该研究发现,那些经常跟孩子谈论数字,用肢体语言和文字语言解释空间关系的父母常常在子女四岁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了更强的数学观念。




Jason Schneider


但很多父母却在无意中令孩子对数学心生畏惧。休斯顿教师、数学教育指南网站MathFour.com的出版人邦•克劳德(Bon Crowder)说,当孩子问到一个数学题目或家庭作业时,那种回答说“我对数学一窍不通”或者“我都有20年没碰过数学”的父母其实是在向孩子传达这样一个观念:这个学科是令人生畏的,他们很可能也将无法攻克它。

研究人员和教育专家称,那些患有数学恐惧症的父母也能教出一位数量分析家,但前提是他们得先改变自己的行为。这就意味着,家长要停止消极的对话,并将数学游戏和问题揉进日常生活中,就像他们教孩子读写那样。父母还得鼓励子女要勇于钻研数学难题,不要害怕费脑子。

教数学可以从激发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开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天体物理学教授、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亚当•里斯(Adam Riess)小时候就喜欢向他父母问东问西,常常都是一些数学问题,而他们觉得这是孩子好奇的天性,所以都一一耐心解答。里斯回忆道,八岁那年,他和家人一起驾车出游,“我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问:我们快到了吗?我是看了里程路牌和车速仪表盘然后算出了到达那里所需的时间。”里斯博士说,“数学于我而言很有用。”

父母也不是非得都懂数学,然后才能帮助孩子在这个科目的学习上有良好的开端。莱文博士说,家长可以教孩子在数字与实物间建立一种联系──在教三这个数字时,可以给孩子三个Cheerios麦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字的含义,这比让他们背诵一串数字强多了。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拼图游戏,或者借助肢体语言向他们表述像“更高”和“更矮”这样的概念。这些都能逐渐强化孩子的空间认知能力,而这又与习得更强的数学技能息息相关。

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教育心理学教授凯利•米克斯(Kelly Mix)说,父母和孩子一起玩积木游戏,鼓励孩子模仿着堆建你砌好的房屋,用这样简单的方法来培养孩子对于空间的认知。

菲奥娜•卡梅隆(Fiona Cameron)是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Pasadena)的一名财务顾问,她在自己的学生时代曾备受数学的折磨,但如今她仍在试着培养两个孩子──五岁的伊恩(Iain)和三岁的梅莉(Mhairi)──对数学的兴趣。卡梅隆说,她会让孩子们在睡前翻看图形书并认出那些图形,像一条鳗鱼身上的“条-条-点”之类的。卡梅隆还会从“睡前数学”网站(Bedtime Math)上挑选一些日常问题来问自己的孩子。“睡前数学”是一家专门帮父母将数学知识融于孩子日常生活中的非盈利网站,建于去年2月份。

这家网站的创始人劳拉•毕洛多•欧文德克(Laura Bilodeau Overdeck)曾是新泽西州萨米特市(Summit)的一名高科技策略顾问,她说,睡前数学网站每天都会发布一个好玩儿的、与日常生活和时事相关的数学问题,像奥运会之类的,然后促使孩子们一边动脑筋想办法解答,一边和父母谈论解决方式。

在厨房烘焙糕点时,卡梅隆让两个孩子将鸡蛋敲开一分为二,在这个过程中,她向孩子解释了分数的概念。而给玛芬纸杯蛋糕加馅儿也演变成了一个减法问题,“如果一共有12个玛芬纸杯蛋糕,我们已经给八个加了馅儿,我们还需要再加几个?”卡梅隆说,多亏了这种嵌入式数学教学法,她的孩子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

当子女将数学作业带回家做时,许多家长必须冲破分数和排名至上的窠臼,鼓励孩子努力尝试、用多种方法解答问题。莱文博士的研究发现,如果父母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而非正确答案上,九岁的孩子会更有热情去应对新的数学挑战。

马里兰州洛克维尔市(Rockville)的数学教育顾问、NewtonsWindow.com网站(一家帮助父母和学生学数学的网站)创始人苏珊娜•萨顿(Suzanne Sutton)称,父母陪在孩子身边一起钻研其实很有用。那些在尝试中失败、又能从失败中站起的家长能教会子女这样一件事情:凡事往好的方面看、竭尽全力去应对挑战。

克劳德说,如果你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出手帮助孩子,那起码不要朝他们表达出你内心的焦虑和沮丧。相反,你需要做的是告诉孩子,你会在别的时候换种方式陪伴他们,那样会更好。而在学数学的时候,你该为他们找一位家教或别的什么人来指导。

还有一种选择:花钱雇你的孩子来教你数学。多年前就曾有一位家长问萨顿,在自己对教学大纲都无法理解的情况下,该怎样帮助她青春期的儿子学习艰深的代数课程。萨顿告诉这位家长,让她选出最难的问题,然后花钱雇儿子就此写一份报告并教会她。后来,这位妈妈选了对数这一章。

萨顿说,当这个儿子只给出了流于表面的解释时,他妈妈回应道,“你没有履行我们的协议。我不明白对数的含义。”儿子又深挖下去,再试着讲解了一次。终于,在儿子的辅导下,这位妈妈弄清了对数的概念。

在确认自己已经掌握了代数课程中最艰深的章节后,这位少年后来的学习一直都不错。

Sue Shellenbarger

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供稿并保留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23:37:37 | 只看该作者

re:"特殊儿童Albert"阿小N身...

"特殊儿童Albert"

阿小N身材瘦小,进球队之初,替他捏把汗。如果踢得太烂可如何是好?如果被撞飞岂不很惨?如果被队友嫌弃要不要退队?

第一次训练就发现,有个孩子比他还瘦,比他还小,比他还差劲。根本不敢碰球,永远躲在一边咬手指。他的妈妈说,他是早产儿,身体极差,来踢球就是为了健身。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下好,有垫底的了。

一来二去,阿小N逐渐摸出门道,知道了如何凸显自身的优势——速度快,反应快,身手敏捷,不仅不再给球队拖后腿,还迅速成长为队中的主力之一。而Albert,仍旧只是躲起来咬他的手指。教练也不训他,基本由着他去,可是很多孩子都会私底下笑话他,说他cuckoo。

比赛期间,教练有意识地安排,Albert总在场上,从未坐过板冷凳。从全局讲句老实话,这是吃大亏的安排。球场上一个萝卜一个坑,Albert占着后卫防守的位子却不干活,经常忙着四处搜罗小石子,找机会砸一下自己的队友,然后咬着手指坏笑。再不然就躺在地上看天,不知小脑袋瓜里正在想些什么。但是球队就是一个家,摊上这么个孩子,你还能怎么办?

慢慢熟悉起来,Albert的妈妈向大家吐苦水,我们才知道,Albert果真是个特殊儿童,自闭,学习障碍,注意力缺乏,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知道了这一层,众人有了默契。就连小球员们,都故意送个球给Albert,让他有机会踢上一脚,甭管踢对了方向没有。为此没少丢球,但是没人真往心里去。不就是场比赛么,输一个球也是输,输十个球也是输,玩儿呗,这就叫死猪不怕热水烫。烂队自然有烂队的好处,嘿嘿。

记得有一场比赛,我队惨败。对方球队也发现了我们的特殊儿童破绽,打到最后,干脆放弃防守,把球递给Albert,推他来到球们前,让他射门,给他鼓劲。Albert兴奋得什么似的,每进一个球,就跑离球场,来到他的父母跟前,大声叫着:“我进球了我进球了我进球了!”那个情景已经过去很久,但是至今历历在目,此生难忘。我很幸运,三个孩子都聪明伶俐。每天的挑战,均是如何催促他们,更高更快更强,才能够不浪费自己天生的才华。因此不敢想象,如果换了是我,该多么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这样的呵护,能有这样来之不易的成就感。更难想象的是,当他因着同情,得到了自以为至高无上的荣耀,我是该为他高兴,还是该为他伤心。

今天听牧师讲道,说,耶稣被钉十字架以后,我们的罪被赦免,从此经历苦难,不必再以为那是神对自己发怒。神以不同的方式,爱不同的人,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深深相信一份必将降临的祝福。

常常觉得,因为没有残疾的孩子,便对残疾这件事没有发言权。可是心里我知道,跟孩子一起,经历过生死的考验,走到今天,只有对祝福更深切的相信。但愿我的这些经历,不是枉然,也但愿天下残疾儿童和他们父母所经历的苦痛,也不是枉然。

赛季结束之后,大家散场。人人都很忙碌,联系日渐稀疏。夏天里有一次,Albert的妈妈邀请我们去玩,赴会的人不多,可是Albert看到我们,甭提有多高兴了。虽然这个孩子不如别的同龄人那么聪慧,可是他的感受也一样可以敏锐,懂得欣赏爱护自己的朋友们。他们家的顶梁柱是他老爸,一位coastal guard,打一枪换个地方,老婆孩子跟着东跑西颠,比旁人更难得有熟识的朋友。我的孩子们其实也是如此,从幼儿园到现在,都没有连续上过同一所学校。但是对他们所面对的,我能够做到cool,做到tough,告诉他们这就是人生。不晓得如何去对一个特殊儿童去解释,这就是无可奈何的人生。可是话又说回来,我相信缘份,我相信虚幻至极的一些东西,相信所有的善意带给人的恩典。

为了更适合孩子的情形,这个赛季,Albert的妈妈给他报名参加了VIP球队,也就是专门给特殊儿童设立的特殊球队。曾经有特殊儿童的爸爸对我说过,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他的小孩一定会不断有进步,但是这进步也注定极其缓慢,结果就是,那孩子与同龄孩子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我们知道,Albert在VIP球队,肯定会越来越有球感。同时我们也知道,我们的孩子和他,以后永远都不会再有机会为同一个球队效力。

没有想到今天,这些孩子竟然在同个赛场上相遇。

因为赛区规定,每个球队都有义务跟VIP球队赛一场球。我们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完全没有概念。到场之后教练才加以说明,并且对孩子提出约法三章,不许过度肢体冲撞,不许高技巧抢夺,不许竞争式进球。

我队的一位妈妈说,真是难为我们的孩子了。

大概是吧。去竞争去取胜是很自然的本性,那么求败可能反倒不是那么容易。可是正像我们平日教育孩子们的,爱一个可爱的人不难,难的是爱一个所痛恨的人。难道不是么?你去赢一场注定会输的球固然很难,然而去输一场注定会赢的球可能也没那么顺利。对孩子对大人,学习输的意义都挺重要的。

孩子们做到了,比我们想象得还好。他们的进攻雷声大雨点小,他们会故意摔倒,让对方进球,然后为他们鼓掌加油。

对方的球队,有个孩子,每次都会跑过来,带着纯真而坚定的快乐对观众说:“我踢到球了,我做到了!”

我发现这孩子出现的频率非常频繁,再仔细一看才明白,他们是同一支球队里的双胞兄弟!长相完全一样,肢体上的毛病同出一辙,骄傲的笑容也没有差别。当我发现这一点的时候,心里感到隐隐的痛。上帝啊你这是为了什么?一个家庭养育一个这样的孩子还不够么?为什么是两个?

就在这个时候,Albert的妈妈走来跟我聊天,竟然轻描淡写到近乎绝情地说:“这些都是有遗传基因的,经常见到一个家里生出的所有小孩,都是同样的毛病。”

“可是你跟Tom都很正常啊!”

“Tom的舅舅跟Albert一模一样,我的家族也从来都有学习障碍。”

她说得那么平淡。

Albert,还有成千上万的Albert,以及他们的家庭,都是这么平淡地看待日常生活了吧,否则还能如何?

晚上阿小T祷告时说,感谢天父,让我和哥哥姐姐都没有特殊教育,都不用爸爸妈妈太操心。祈求阿爸天父赐给Albert和他的爸爸妈妈,特别特别高兴的好日子。

换作以往,我一定会逗他说:你们已经让爸爸妈妈操心得够多了!但是今天,我只能Amen。

我不见得比Albert的妈妈快乐,正如我的孩子不见得比Albert快乐。上苍如何给予,这注定是个专属于他的秘密。在我过往有限的年月中,认识了Albert和很多与他类似的孩子,对他们有多大的意义我不确定,但是对于我,是很特别的缘分,值得常常纪念。

由网上无名张贴 @ 2012-1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8#
发表于 2012-11-9 23:43:19 | 只看该作者

re:上苍如何给予,这注定是个专属于他的秘密。

上苍如何给予,这注定是个专属于他的秘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发表于 2012-11-10 00:13:44 | 只看该作者

re:天晚欲雪,好友邀我去火锅城,说满腹心事要...

天晚欲雪,好友邀我去火锅城,说满腹心事要借火锅一涮。为着不肯做母亲,她与老公已成水火之势,想借我这个过来人做灭火器,令我安置好女儿后速速赴约。
当初她也极力劝过我,做母亲投资太多风险太大,如果生个神童还好,当妈的里子面子全赚足了,万一生个木头木脑的呆瓜,连自己的快乐都得赔进去,实在是亏大了。那时我笑她像个人贩子,现在却觉她句句都是金玉良言。
幼儿园门前熙熙攘攘,老师对我微微叹道:这孩子含羞草似的,音乐课嘴闭成一枚坚果,舞蹈课总比别人慢半拍,就连游戏时,也是独自在角落张望。
我似乎感冒了,全身发冷,头痛欲裂。女儿将脸藏在我的大衣里,不安地蹭来蹭去,我愈发烦躁。一出世就得到病危通知的她,在这群活泼可爱的宝宝中间,不仅身量不足,性格也甚是木讷。
这个刚自幼师毕业的女孩犹豫了一下,又说了一件愈发让我尴尬的事,女儿这些天用餐控制不住食量,常常吃到胃痛还要求添饭。旁边有位家长哧地笑出来,我兀自强撑着微笑,心里却暴躁得想找谁大吵一架。
头晕目眩地到了家,一摊泥般软在床上。女儿推开门,期期艾艾地要我教她什么,我极力克制着恼怒,闭上眼睛不去睬她。可不一会儿,门又发出刺耳的吱呀声,心力交瘁的我终于爆发了,狂怒地指着她喊叫:滚出去,我不想再看见你,我怎么会生下你这个白痴!
女儿惊骇得缩到墙角,她瑟瑟发抖地问:妈妈,一个人杀了自己的手,会死吗?我气急败坏地将她藏在背后的手拉出来,头立时嗡嗡作响,那么多的血,那么深的伤口!连淘气都笨得险些杀了自己,老天啊,你到底给了我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我们跌跌撞撞地往医院走,雪大起来,女儿没有哭也没有要我抱,一声不响地在我身后紧追慢赶,看来她也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医生说伤口太深,为防止感染,缝合后要输液,而且可能会留下永久性疤痕。医生责备着我的疏忽,女儿默默听着,将瘦小的脸深深埋在膝间,长久地不肯抬起来。
打上点滴后,女儿睡了,方想起好友之约。急急回电说明原因,她幽幽地说:看来不要孩子是对的,太难了。
一句话触痛我所有的暗伤,泪猛然间大肆溃逃。这些年丈夫远在外地,我独自在病弱幼子和繁琐工作间奔走,巨大的压力几乎辗我为尘,皱纹天罗地网般自心底罩到面上,哪里还有香如故!当初我认为孩子是上天赠送的最好礼物,现在才知道,这礼物有那么多教人承受不起的附加品。
我回头看看女儿,她向里睡着,眼睫毛扑簌簌地抖。
到家已经很晚,一进门就听见电话铃响,女儿轻手轻脚去了卧室。女儿的老师说,她一直在给我打电话,如果打不通,她会内疚得连觉也睡不着的。
原来,那位哧笑女儿的家长去找了她。他说他的孩子和我女儿最要好,那孩子告诉爸爸,好朋友拼命吃那么多饭,不是傻,也不是贪吃,是因为她妈妈工作很辛苦,她要吃得饱饱的,就不会老是生病,会快快长高长聪明,会给妈妈做饭,帮妈妈拖地,妈妈就不会再烦了。
这个女孩忽然哽咽了:您的孩子还说,妈妈最爱吃苹果,她一定要学会削苹果。
放下电话,我忽然间看到茶几上的水果盘里,有一个已经干巴的苹果,削得坑坑洼洼的,上面有淡淡的血渍,旁边赫然躺着一把锋利的水果刀!
我的心痉挛着,电光石火间忽然明白,她第一次进来,是想让我教她削苹果,我却没有睬她,她把自己伤得那么重,只是试图学着为我削一只苹果!
我来到她的房间,她居然换上了夏天才穿的公主裙,默默站在红地毯上,似一个小小雪人。一见我,眼里便闪过浓浓的惊惶,一下子,我泪盈于睫。她喃喃地说:妈妈别哭,我给你跳舞,跳我刚刚学会的《风信子开了》。
我发现她右脚的袜子有些异样,她说,袜子破了一个洞,昨天脱掉鞋子进舞蹈教室时,有小朋友笑她露出的大脚趾,她便自己拿针线来缝,缝好后却成了这样。
我蹲下来,摸着那个疙瘩,硬硬地硌着手,也硌着我的心。她的脚被磨了一整天,我却不知道,她只有四岁半,怕妈妈会烦,自己苦苦琢磨着,竟然补上了这个破洞,做妈妈的却嫌她笨!
她轻轻唱着,缓缓摆动手臂,合拢的双手如一枚含羞紧闭的花苞。在灯光底下,花苞怯怯地打开,风来了,雨来了,她的单眼皮的黑眼睛一直看着我。她举在头顶的左手,还裹着厚厚的绷带,花瓣一点一点展开,女儿如同一个小小的勇敢的伤兵,在这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终于将自己开成了一朵比雪还洁白的风信子。
风信子低声说:妈妈,小朋友都笑我开得太慢了。她顿了一下,还有人说我是白痴。我一震,心被烫了似地猛一缩。
舞蹈老师告诉大家,我不是白痴,我是白色的风信子,很安静很怕羞,比紫色和蓝色的风信子要开得慢一些,可等到开好了会最美。
我俯下身子,抱住她柔软的小身体,抱住漫漫红尘里离我最近的温暖。
请允许白色的风信子害羞吧,因为,风雪再大,受伤再深,她都会拼尽全力为你开一朵最美的花。明天,我将告诉好友,拥有任何一朵风信子都是一件幸运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0 04:10:58 | 只看该作者

re:球缘 之 Devyn的妈妈2...


球缘 之 Devyn的妈妈

2012-11-09 09:39:33

   3.  Devyn的妈妈


对很多的人,我们都会有个先入为主的判断。有些人,见到了,莫名其妙就喜欢上;也有一些人,见到了,莫名其妙就不喜欢。


比如Devyn的妈妈,从一开始,我就决定了不喜欢她。看上去倒是很热情的,打招呼,讲很多的话,可是很快就发现,她所讲的话,总是围绕着自己那个宝贝儿子。Devyn球踢得如何之好;Devyn有哮喘不能踢整场球;Devyn很好强不肯自己要求休息;Devyn的喷水壶对他很重要你们都不要碰。


分配球衣那天Matt没来,后来发现,剩下唯一一件球衣对他太大。因为小T和Devyn都是大块头,教练写Email给我和Devyn的妈妈,问我们谁能同Matt更换球衣。


Devyn的妈妈立刻回信,口气相当生硬地问:“为什么要换?Devyn现在这件球衣穿着正合身!”我这个和事佬赶紧回复解围,说是小T穿什么都无所谓,他可以换,也对Devyn的妈妈解释了一下,大家现在都穿上了合身的球衣,更换是为了给Matt方便。她收到我的信之后,并未回复片言只语。


另外有两次,教练分配她来协调活动,她也是怨声载道。因为花费了一些精力,却没有太完美的结局。逢人便说她有多么卖力,教练又是多么不领情。


其实都是小事,但是从第一次见面就有了的不喜欢,如此持续下来。直到最后的Pizza派对,大家好聚好散,人人都买了很多吃的喝的分享,很是开心。吃到最后,唯独她那里剩了大半个pizza,我看教练只顾聊天喝酒没怎么吃,就问她可否端去给教练吃两片。没想到她立刻将大饼揽了过去,连连摇头:“不可以的,不可以的。这是我买的,专门买多半张就是为吃不完带回家去。”我怔怔地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因为当晚气氛太融洽,完全没有人算过这些小账。好在最后一次了,且算它作个小瑕疵,罢罢罢。


然而只要继续踢球,就随时有可能再见,无法最后一次。这一赛季,我们的孩子被分在了不同的球队,怎么那么巧,一共才只踢了没几场球,已经对垒两次。她的儿子进的是一只精英球队,每场都赢。她自然会跑来告诉我,这个队怎么地强,她儿子怎么地在如此强队照样立功。我有点躲不过去,只好一路嗯着,没话应和。


有一天,在家里工作,忙到飞起。伺候全家早餐,公司开会,工作,家里擦擦洗洗,公司再开会,工作,洗衣晒衣,工作,接儿子放学,送回家嘱咐功课,接女儿放学,送钢琴课,回家工作,接钢琴课,回家开会,检查儿子功课,回客户电话,下班,做饭,吃饭刷碗,切水果备零食,嘱咐女儿功课,送儿子球赛呐喊加油。。。


开车去球场的路上,脑袋里嗡嗡直响。我对自己说,等一下把椅子摆好,我就瘫坐在上边,发上一个钟头的呆。


想得倒美。椅子刚摆好,屁股正准备往下沉,Devyn的妈妈来了,径直向我走来,不等我问候,直接开始说话:


“我不知道你今天过得怎么样,我反正今天是糟透了,我觉得自己快要撑不住了。Devyn已经有6项身体和精神上的疾病了,今天又查出第7项。我去斯坦福跟新的医生谈话,路上电话坏了,GPS坏了,电脑后来也坏了,我一个人开了那么远,找不到路,你说还有比这更倒霉的没有?我们这个新球队,别人都是老熟人,只有我是外人,从来没人搭理,也没人愿意帮我接送一下孩子。你瞧,我开了一天的车,现在饭都没吃,赶着过来带Devyn踢球,等一下比赛完了还要去修电话。Devyn他自闭、学习障碍、哮喘。。。一堆的问题,动不动就全部推翻,重新诊断,每多诊断一次,就多一条毛病。这不,又填了一条,消化系统障碍,要长期通一条管子帮助大便。他不应该来踢球的,我不愿意他来踢球,紧张度太高,每次踢完,他都会精神崩溃,连续今天不能正常运转。我跟医生讲过了,可是医生说他可以踢球,他不知道踢球对他的有多大的负面影响。可是他太喜欢踢球了。上次他摔倒了,裁判让他滚开,我今天得找那个裁判谈谈,他不能对我的孩子这样说话,他可是残疾人啊,他精神状态本来就非常不稳定。我二十三年的婚姻结束了,我一个人带着这样全身是病的孩子,他每次精神崩溃,对我都是艰难的打击。我的朋友们都说我坚强,我不是坚强,是强忍着,可是我觉得快要忍不住了,快要完蛋了。我去教会的,知道大家都在为我们祷告。我有时候疑惑,不知道上帝的恩典在哪里,可是我相信上帝的恩典,只是看不见找不到的时候,好难过。“


她就这样不停地说着,偶尔容我插句嘴。她带着大大的一副墨镜,眼泪从墨镜后面流到腮边。


从头到尾,我只有聆听。在她面前,我那一天的劳累,还有什么值得诉说么?


打那以后,她见到我都格外亲切,有时在不同场地比赛,她也会远远跑来看我,跟我说话。我不知道是自从那次对我吐露了诸多痛苦以后,她觉得我们之间有了共鸣?或者只是对我的倾听表示简朴的感激?我没有问过她,但是我很积极地响应了她的友善,为了给她安慰,也为了我近来一些小小的领悟。


在过去近一两年的时间里,跟经历、精力、身体、精神、年纪等等许多方面都有关系,我过得不怎么快乐。可是有一天,我也忘了是怎么来的,好像突然就想通了一件事情。解决我的不快乐,其实有现成的一剂良药,那就是staying positive。


每个人快乐和不快乐的源泉都不同,所以获取快乐的途径也不同。我这个人有个遗传下来的毛病,就是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which runs in my blood。爸爸曾经如此评价妈妈:“年轻时刚认识她,觉得她特别聪明,凡事从不人云亦云,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后来渐渐在一起时间长了我才发现,这个特点,可以是个优点,也可以是个缺点。因为这一类的人,往往遇事爱看它的阴暗面,对人对事不易满足,自己也不易快乐。”


后来我观察妈妈,还真是那么回事。要么专挑着负面新闻去看,要么就是对正面新闻发出尖锐的批评。她对新闻的点评,是个典型的自由派(independent party),谁都瞧不上,看哪一方都不顺眼。


瞧别人的毛病容易,到自己这儿就不觉得了。直到更后来,我一看报或者一上网就满肚子牢骚,跟人相处也是总在“透过现象看本质”,甭管多好的人,也甭想瞒过我的“法眼”。


于是乎,就有点儿孤家寡人了。倒不会因为孤家寡人本身而不愉快,乐得清静呢。可是看到这个世界上那么多糟糕的东西,真的挺绝望,挺苍茫。


我便问自己,是不是越来越像妈妈了?挑毛病挑上瘾?要不以后遇事,都从正面多看看?


其实就是试验性质的,可是立刻,就发现自己的心态发生了逆转。对每天所遇到的好事坏事,还有好人坏人,我都找它们最positive一面的内容,相形之下,那些负面的东西显得无足轻重。


打个比方,工作不顺心,想换一换。面试之前,认真祷告,求神的旨意而不是我个人的意愿,在我的身上成就。所以面试根本没有紧张,发挥自如。然而工作仍旧没有拿到,原因不明。我竟然也没怎么难过,失望当然会有,但是转瞬即逝,心里非常安宁,因为得与失,没人真的知道孰坏孰好。


有信仰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我过去常常辜负了它的好,抱着人天生有罪这一条不放,对于每个人包括我自己的罪性和阴暗面不能释怀。如今试着比以往更积极地从信仰当中汲取养分,便对上帝的祝福更加确知和确信。因此在某些本该无望的时候,得以拨开忧虑,看见希望。精神力量的强大,不仅止于虚幻的思维,也能在现实的土地上投下光与影。


就比如这次换工作,我是如此地确信,神早已为我预备了更好的计划,因此我才没有得到这份看似甚好的机会。


我同Devyn的妈妈分享我的这些小小体会,一来是为了让她振奋起来,二来也是提醒自己,这个世界上痛苦的人已经够多,我不应该去瞎凑这个热闹。遇事,遇人,staying positive,是于人于己都颇有益处的态度。

由网上无名张贴 @ 2012-1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4 21: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