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查看: 39797|回复: 10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关“自言自语”行为的干预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8 07:3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家长问到孩子自言自语的问题,这个行为在干预上是有很大难度的,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研究报告也不是很多。从效果上来讲,虽然发表的研究报告多是说行为在干预的过程中有所改善,但研究并不涉及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的改善情况;或者应该说,即使在实验中,行为可以得到控制和改善,要真正泛化到日常生活,还是很大的难题。

自言自语,如果在孩子一个人的时候也长时间地发生,基本上这个行为是属于自我刺激的行为;也就是自言自语本身带给了孩子否种程度的满足。对于自我刺激的行为,一般的干预方法是切断行为和刺激之间的关系;或者找到其它适当的制造相类似刺激的行为来取代;或者是提供外在的相类似的刺激来满足需求。第一种方法,对于自言自语这个行为来讲,在操作上来讲有一定的困难。举例来讲,如果刺激是来自于发出的某种声音,提高环境的噪音,使得发出的声音没有办法刺激孩子的听觉,也就是切断了行为和刺激的关系,行为有可能会相应地减少。但负面作用也是明显的,高噪音的环境对于身体健康有负面的影响,而且也没有办法在高噪音的环境下展开学习或娱乐和活动。

下面介绍的两个研究,都是外在类似的刺激来取代发出声音的刺激,从而减少自言自语的行为的。在干预前,都需要对刺激(强化物)进行研究,以确定孩子自言自语的行为到底满足于哪个方面。

Taylor, B. A., Hoch, H., & Weissman, M. (2005). The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vocal stereotype in a child with autism.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20, 239-253.

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四岁的女孩子,实验的环境是在学校教室中。首先,他们提供给孩子两组不同类型的玩具,一组是发声玩具(声音、音乐、或讲故事等),一组是无语玩具。在给孩子自由选择的前提下,发现孩子总是选择发声的玩具,并且他们观察到孩子在玩发声玩具的时候,自言自语的行为就相对地减少了。所以他们选择了用发声玩具和为强化物来干预孩子的自言自语的行为。训练以一分钟为起点,让孩子玩玩具,闹钟设置在一分钟,告诉孩子说“如果她安静地玩玩具,当她听到闹铃响的时候,她就可以玩有声的玩具(30秒)。在干预前,孩子一分钟内有50-100%的时间都在发出各种声音或自言自语,第一阶段训练后,达到一分钟内0-30%的时间发出声音。之后训练的强度渐渐加强到五分钟,最终是实现孩子在五分钟内大约有5%的时间发出无意义的声音或自言自语。

Falcomata, T. S., Roane, H. S., Hovanetz, A. N., Kettering, T. L., & Keeney, K. M. (2004). An evaluation of response cost in the treatment of inappropriate vocalizations maintained by automatic reinforc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37, 83-87.

这个实验的对象是一个18岁的男孩子。在训练进行前,也是先测试了孩子对声音的满足来自于哪里。他们提供给孩子两个房间,一个是音乐房,里面音乐在持续的播放;另一间是唱歌房,在里面孩子可以自由地高声唱歌。测试结果发现,在可自由选择的前提下,孩子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音乐房内。训练的方法是Non-contingent Reinforcement(中文的意思大概是:非跟随行为强化——换句话说,强化物的给予不是跟在行为的发生之后的)和Response Cost(指的是,当目标行为发生的时候,孩子要为这个行为付出一定的代价,也就是某部分的强化物会被拿走)。训练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给孩子听音乐,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如果孩子发出自言自语的行为,音乐就会停止5秒;如果孩子在这五秒内没有再发出自言自语的声音,音乐又会持续播放。每次训练持续十分钟,在训练前,孩子有99%的时间都在发出无意义的声音,在训练后减少到1%。

家长最常用的方法是干扰和引开注意力,这种方法也是实验证明有效的方法。

Ahearn, W. H., Clark, K. M., MacDonald, R. P. F., & Chung, B. I. (2007). Assessing and treating vocal stereotype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40, 263-275.

这个研究的对象是四个孩子,年龄分别为3岁,11岁和两个7岁的孩子。干预的方法:当孩子发出非功能性的声音时,老师会打断他们的行为,然后问他们一些其它问题,并且让孩子回答(正常功能的语言)。每次训练以累积五分钟孩子不出去非功能性声音或自言自语为标准(计时器记录孩子不发出非功能性语言的时间,例如30秒,孩子发出声音,计时器停,老师问问题,然后停止交流,继续计时,直到满五分钟为止)。实验的结果显示:在干预的过程里,孩子的自言自语都降低到相对比较低的水平,而自发性的功能性语言在三个孩子身上都发现有增加。

我自己曾经尝试使用过最后这一种方法——打断行为和转移注意力,来干预一个孩子的自言自语的行为。那个孩子十岁,阅读能力相当地好,词汇量很大,他的行为表现是不断地在背诵书或电影的桥段,一字不差,而且这种行为基本上是持续性的。行为功能分析的结果显示他的自言自语是属于自我刺激的行为。(1)在训练的初期使用的方法和上面研究的方法基本一致,我和他坐在教室里,桌上有书或者玩具,他们可以看书或玩玩具。当他自言自语的时候,我就会要求他看着我,然后拿一些图片问他与图片相关的问题。在训练的过程里,孩子渐渐地了解我会叫他做什么,有一段时间,他坐下来就会去拿我准备的那些图片,然后告诉我图片上是什么。这个原本是属于功能性的行为,但如果它一旦重复发生,那就又变成了刻板行为。(2)之后,我又改变了训练的方法,在干预方法中加入了外在强化物(mini M&M),并且用其它的问题来取代图片,同样的,一开始的时候,孩子的应对就比较好(外在强化物的作用),但一段时间之后,要引起他的注意力并且让他回答问题就又变得困难。(3)之后,我再次改变了干预的方法,因为孩子特别擅长拼单词,我就和他玩拼单词的游戏,并且画了一张表,把M&M放在表的中间,如果他的拼单词和单词之间没有发出其它的声音,M&M就会往他的方向移动,三格之后,他就可以吃M&M;如果在拼单词之间他有自言自语的行为,M&M就会往我的方向移动,同样的,三次之后,我就会吃掉他的M&M。再一次,这种干预在初期的时候有效果,但渐渐地,他的反应又减弱了。所以,一直到我结束学校的工作,并且坚持做了一个月的家访(一个星期两次,每一次一个小时)之后,他的自言自语的行为并没有得到解决。

总结上面所讲到的内容:
1)        自言自语的行为,要通过行为功能分析来确定它是不是属于自我刺激的行为;如果不是,就可以用其它的干预方法。
2)        当确定了自言自语是属于自我刺激的行为后,我们还需要尝试去找出来刺激源是什么。每一种自言自语的行为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一些是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有一些是重复词或句子,有一些是唱歌或哼音乐,有一些是重述书或电影。每一种表现形式背后的满足都不一定相同。例如,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有可能是感觉口腔或喉咙的震动感;也可能是感受某种频率的声音;唱歌,刺激有可能来自于某种节奏或类型的音乐,等等。这些区别对于干预方法的选择以及效果都是很重要的。
3)        干预的基本原则还是切断行为和刺激之间的关系,所以尽可能地往这个方向去想办法。提供外在的类似刺激是一种方法,类如喜欢音乐的孩子,如果在听音乐的时候可以安静,可以用这个方法(但注意,干预不是说让孩子长时间地听音乐,而是通过音乐让孩子做到安静,渐渐地要减少音乐而孩子仍然可以保持不自言自语)。另外一种常用的办法就是打断和引开注意力。虽然我对孩子的干预没有成功,但可以看得到的是,在干预的过程里,改善是可以看到的,所以并不是说干预完全没有作用;干预的频率太低可能是影响到效果的最主要原因。其次,干预的方法要不断地更新,方法与方法之间类似,但不完全一样,以避免孩子产生新的刻板语言或者对于你提供的活动失去兴趣,从而更愿意花时间在自言自语上。
4)        干预一定是要有计划的。如果孩子在某种环境下,一下子就没有自言自语的行为了,说明这里面的某种元素是我们可以用在干预方法里的,而不是说把孩子一直扔在那种环境下,就解决问题了。比如孩子在听某些音乐的时候不说话了,我们也不能让孩子永远地听音乐下去。当然,在家长忙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些无害的方法,让孩子不致力于自言自语,以减少他从自言自语中得到的刺激,也是应该做的部分。
5)        不要孩子重复讲一些语就觉得那是刻板语言、是没功能的、是自言自语。刚开始有语言的孩子,会不断地重复他刚学会的词或句子;刚开始对书或电影感兴趣的孩子,会不断地重复他喜欢的桥段;刚开始对童谣感兴趣的孩子,会不断重复地唱某个他喜欢的片段。这些情况在发生的初期,要多观察,但不要过度紧张。如果孩子的重复随着他学习的内容的改变而改变的话,那就不需要过多的干预;但如果孩子过多地(例如,整个小时或几小时)重复同样的内容,那早期的适当干预(例如:引开注意力)就会比较好,以免自言自语的行为在不知觉中就渐渐被强化了。

以上内容供大家参考。
2#
发表于 2010-3-29 12:28:49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朱老师,您辛苦了。 我...

   谢谢朱老师,您辛苦了。
   我想不光自言自语,别的自我刺激的行为也可以用以上的例子来进行干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13:01:19 | 只看该作者

re:别的自我刺激的行为干预的原则也是类似的,...

别的自我刺激的行为干预的原则也是类似的,但干预方法的灵活度要大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3-29 23:13:47 | 只看该作者

re:我来讲讲我儿子的自言自语。 我儿...

我来讲讲我儿子的自言自语。

我儿子大概三岁开始仿说单字,4岁左右出现自言自语语,说的内容是书上看到的和电视上看到的话,在家和外面都说,在幼儿园也说,本着保护他说话的积极性出发,我们一般不制止,只是顺着他说话的内容问他一些相关内容,效果一般,白天上幼儿园他自言自语也没人管的。这样一直持续到6岁,似乎有减弱好转的迹象。大概快7岁了上学,上学后他自言自语又多了起来,不过这个时候自言自语的内容跟以前不同,这个时候大多围绕着他自己构想的未来城,他自己说未来城有学校、警察局、市政府等等。在学校上课不会说,下课时说,有一阵子居然找到几个同学跟他一起玩未来城,他们把学校的后花园叫他们的未来城,有人当市长,有人当局长,这个样子玩了几周,其他孩子换新花样了,我儿子还沉醉其中。放学回来时不时会自己说未来城,不过他的未来城是现实世界的翻版,比如去年国庆60周年,他就说他的未来城建城300年了,我们广州的地铁有5条线,他就说他的未来城有10条线,08年奥运会,他会说未来城也有奥运会,等等。我们在家经常和儿子一起看新闻,有的时候看着看着他就扯到他的未来城上面去了。
最近开始,我委婉的提示他其他孩子不感兴趣他的未来城,不知道他说什么,在家说可以,在学校不要说了。结果他说有一个同学有兴趣,这个同学还和他下课多次讨论过未来城。这个同学是儿子新近发掘的,普通孩子兴趣不会持久的,傻傻的儿子还以为找到了知音呢。

请问楼主这个算自我行为刺激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3-30 00:39:22 | 只看该作者

re:刚看到这个. 说说我家DD的例子. 我觉...

刚看到这个. 说说我家DD的例子. 我觉得根本上讲这个是理解力的问题. 前段时间我家DD自言自语通常都是中文. 很多都是重复以前别人说过的. 或者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听到过的. 最近这阶段. DD英文稍微有提高. 所以自言自语现在也换成英文的了.中文已经很少了. 就DD的情况. 我觉得是他学习的过程.过了.就提高了. 他不是老自言自语一个事情.都是变化的. 会了以后就不会再自言自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08:11:09 | 只看该作者

re:回四楼,从你描述的情况来看,孩子的这个行...

回四楼,从你描述的情况来看,孩子的这个行为不属于自言自语的行为;第一,他讲话的内容在不断的变化中:这种变化不仅是他加入了新的元素,也包括他每一次描述时用的词句以及句子的顺序有不同;第二,他有交流对象,而并不只是自己唠叨。

这个行为或者可以归因为自闭症孩子的兴趣狭隘,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自闭症孩子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正常发育的孩子有长性,所以当他们学习某个感兴趣的东西的时候,因为花的时间精力多,学得有可能比正常的孩子还要好;负面的影响,社交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直感兴趣在一件事上,同龄的小朋友早就不感兴趣了,渐渐就懒得再来跟孩子交流讨论了;而其他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可能我们的孩子又不感兴趣。

干预:(1)孩子喜欢的东西,只要不影响他的正常生活,不影响他的学习,也不需要过多地去禁止;甚至可以拿他喜欢的东西来做强化物用。没有人听他讲未来城的事,当他完成作业,妈妈就来听他讲故事,对孩子也是一种动力。(2)在孩子喜欢的东西的基础上扩展他的兴趣;举个例子来讲,未来城里是不是有交通工具?有什么样的交通工作?以什么交通工具为主,比如汽车,有哪些汽车,汽车是怎么跑的,。。。。。。。有一些新的内容,孩子就又可以去和其它的孩子交流了。

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3-30 09:19:06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朱老师的指导。他的自言自语并...

谢谢朱老师的指导。

他的自言自语并不是每次都有交流对象,有的时候在家午睡的时候,就是自己跟自己说,朱老师您觉得我儿子这是幻觉吗?还是有想象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3-30 11:36:53 | 只看该作者

re:朱老师,想请教一下,我儿子因为口语表达不...

朱老师,想请教一下,我儿子因为口语表达不好,现在5周岁7个月也仅是仿说的水平,所以他的自言自语就是哼哼,不管是走路,自已玩的时侯,连荡秋千都会哼哼,该怎样去干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3-30 11:39:25 | 只看该作者

re:因为这哼哼,幼儿园老师怕影响其它孩子午睡...

因为这哼哼,幼儿园老师怕影响其它孩子午睡,所以我们只能中午把他接回来,真是烦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3:27:53 | 只看该作者

re:ZC,应该只是想象力,而不是幻觉。你的孩...

ZC,应该只是想象力,而不是幻觉。你的孩子是有语言沟通的,如果他用的词是“我看到。。。。”“我听到。。。。。”这一类,那才往幻觉上去想。自闭症和幻听幻视是不挂勾的,所以正常情况下,不需要往那个方向去担心。

自己跟自己说的时候,如果持续的时间很长,而且讲得非常刻板,就是每次都用一样的句子和语序,那是有自言自语的嫌疑的,那个时候就打断他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3:35:32 | 只看该作者

re:XUMA,按你的描述,这种哼哼很大程度的...

XUMA,按你的描述,这种哼哼很大程度的可能性是自我刺激性的自言自语。正如我发这个贴子所提到的,很少有有效的干预办法。你试下,有没有什么特定的音乐孩子喜欢的,是不是在听到某种音乐或声音的时候,他会停止哼哼——可以从他的哼哼相对接近的声音或频率方面开始着手去找。再有,就是孩子能不能在你的要求下做到停止哼哼,哪怕只是很短的时间;如果有可能,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刻意地要求孩子不出声音,然后给强化物。但不管用什么方法,干预的效果都是没有办法保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3-30 14:18:28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ji...

下面引用由[U]jinglenn[/U]发表的内容:

ZC,应该只是想象力,而不是幻觉。你的孩子是有语言沟通的,如果他用的词是“我看到。。。。”“我听到。。。。。”这一类,那才往幻觉上去想。自闭症和幻听幻视是不挂勾的,所以正常情况下,不需要往那个方向去担...


谢谢!

除了您在6楼说的办法外,我考虑以后建议儿子把自己想的东西写下来,如果能加几个人物编个故事就更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4:43:31 | 只看该作者

re:嗯,能扩展肯定是最好的。。。不过孩子对于...

嗯,能扩展肯定是最好的。。。不过孩子对于写就会很排斥,千万不要逼得太狠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3-30 15:23:10 | 只看该作者

re:朱老师放心,不会逼孩子的,我和老公是超级...

朱老师放心,不会逼孩子的,我和老公是超级仁慈的父母,有的时候是宽容过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5:42:17 | 只看该作者

re:哈哈,其实我自己不是很仁慈的,孩子要真能...

哈哈,其实我自己不是很仁慈的,孩子要真能明白我教父母那么多招“整”他们,早恨死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3-30 15:51:07 | 只看该作者

re:请问:有时候,儿子会一个人说一段话,大多...

请问:有时候,儿子会一个人说一段话,大多是突然回忆起好玩的事情,或刚玩过的角色扮演游戏,一人用两种口吻对话,或编一个故事,自己说给自己听,这算自言自语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5:58:06 | 只看该作者

re:一般来讲,自己对自己说话,都可以被列入“...

一般来讲,自己对自己说话,都可以被列入“自言自语”,也是自言自语的本意嘛。不过是不是刻板,就要再分析了。如果回忆的事、或者扮演游戏的内容一直都在变,可能也不能完全被列入刻板,但肯定可以被归入“社会性”不足。引导一下,让他把故事讲给家里人,自己玩角色扮演,但是演给家里人看。

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3-30 16:05:27 | 只看该作者

re:惊喜发现朱老师正在线,请教:儿子的逆反怎...

惊喜发现朱老师正在线,请教:儿子的逆反怎样引导。每次批评他,他总是自己将惩罚扩到最大,比如将别人书撕了,他说将自己所有书送给对方;玩沙时将一把沙扔向正在批他的我,我一把拉起他就走,他说我以后永远都不玩沙了;我说罚站,他说罚一个下午;我说打十下手心,他说100下,事后又痛苦流涕,道歉。每次都这样,怎么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6:48:26 | 只看该作者

re:kangkangbei,这个听起来貌似是...

kangkangbei,这个听起来貌似是惩罚用得太多了,但肯定初期的时候又不够狠,所以你的惩罚用得肯定没有符合惩罚的原则。(我上次提到用忽略的原则,看来要再细写写用惩罚的原则,呵呵)。

我们一般不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是不提倡用惩罚的;即使用了惩罚也要看有没有效果,如果没有效果就不再用。不管用什么方法干预孩子的行为,首先不能让自己进入死角。让孩子给将军了,这戏就唱不下去了。

不管是不是逆反,我们还是针对单个行为,不适当的行为,原则还是这几条:(1)引导孩子应该怎么做,而不只是说“不应该怎么做”;(2)尽量使用强化物去强化“应该”的行为;(3)需要惩罚的时候,尽量使用负惩罚,如time out,就是拿走孩子一直拥有喜欢喜欢的东西(比如上电脑,看电视,上超市。。。。。。);(4)使用正惩罚的时候,一次罚到狠,别讨价还价,别恐吓而不做;但如果没有效,下一次就不要再用了。例如打孩子,我碰到过有自闭症孩子对疼痛不敏感的,你打了他,他还让你接着打,你就没折啦。象这种情况,打过一次,就别再打了,因为不管用。

您提到的情况,我建议您从正强化和负惩罚着手吧,把正惩罚暂时放一放吧。

供您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6:56:46 | 只看该作者

re:再加一条,用负惩罚的时候,别理会孩子讲什...

再加一条,用负惩罚的时候,别理会孩子讲什么,他再怎么讲,把他喜欢的东西拿走了,肯定心里不乐意,别让他在口头上占了便宜。

比如你说,今天不让玩电脑了,如果孩子说,明天也不玩,忽略,当没听到。明天行为好,他自己要玩,你也让他玩,别去计较他讲了什么。

不过,负惩罚也不宜用得过多。干预行为问题的时候,一段时间只针对几个特别重要的问题,集中干预;剩下的,先放一放,把要修正的先修正了,再着手其它的。一下啥都要罚,那孩子的生活就没啥乐趣了,换句话说,他没啥动力去努力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4-25 22: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