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第十七章及第十八章是针对较大儿童及青少年...
第十七章及第十八章是针对较大儿童及青少年的,暂时和李宝宝没有太大的关系,略过.
第四部分是评估与介入.
第十九章:评估
这时的评估只有理念,没有量表,让家长很难操作.这个量表在书上有提到,叫"葛林斯班社会--情绪成长图表",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
必须按以下问题来了解孩子的能力(太虚了,我以李宝宝的状态为例进行回答试一下):
1.孩子进入到分享式注意力的状态了吗?(可以进入,会叫我们一起看他感兴趣的东西,对自已的"杰作"如弹琴完成后会要求别人认可,会邀请我们参与他的游戏.可以在班级上参与小朋友的游戏,但需要老师组织.会在意别人的评价,希望得到肯定.存在问题:兴趣不广,只会叫我们注意他感兴趣的东西,而且不会主动注意别人感兴趣的东西,相反,别人感兴趣的东西如果不是他感兴趣的,或是他感觉有一定难度的,会有一种本能的回避.)
2.他能够以温暖且亲密的态度引起你的注意吗?(可以,对熟悉的人会用拥抱的方式引起注意,存在问题是不善于运用表情来传递信息,会哭,会大叫,但不会用表情来表示生气,尽管我们已经示范过很多次.他的笑容很少用来表达对别人的喜爱,只有在妈妈去幼儿园接他的时候会笑着叫妈妈,不会在日常的交往中使用笑容,例如不会在看到熟人的时候笑一个表示友好.会用语言表问候别人,但明显看出是应付.想玩别人的东西时不会正确表达,不会先给一个笑脸再开口,开口时的表达也不正确,只会说"要不要玩滑板?",需要进行专项训练方可.)
3.他能否以有目标的方式与你互动:如点头表示要或不要,或以某种手势或声音表示自已要干什么?(可以,存在的问题是不愿意参与他没有把握的的项目,也不愿意接受这个学习-掌握-熟练的过程,除非我们对他提出要求,有时甚至是强制要求才可以)
4.他可以依序开启并结束沟通循环,并在他的协助下解决问题?(还没有通过多个沟通循环来解决的问题的能力,可以在父母发起的沟通循环中协助解决问题,但他本人无法主动发起.而且也不明白一件事要多个循环才可以得到解决的.例如想去玩游乐场,要先问大人要钱,要到钱后要将钱收好,然后出发,到了游乐场后买票等等,但他以为只要要到钱就可以了,拿到钱后随手在桌子上一放,就去玩别的,等着别人安排下面的工作)
5.他可以创造出想法,将意向,欲望,愿望,感受或目标化为话语,假扮或图片?
6.他能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连结各种想法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