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笑咪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闭儿教养宝典》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22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19:11:25 | 只看该作者

re:"还是一句话,在有好情绪的时候,以一种慢...

"还是一句话,在有好情绪的时候,以一种慢动作的方式展开,加深理解,同时就有词汇、逻辑等学会了。前面提到的讨论情绪也是这个思路。"

这种情绪的把握还真不容易。李宝宝的好情绪刚开始的时候和刻板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力提升后,例如最近,就和玩熟的游戏有关系。每天回来,就要求玩老鹰抓小鸡,我不断地加入变化,但一个半月下来,已经到变无可变的程度了。然后改玩老狼老狼几点钟,但李宝宝明显不在状态,因为这个游戏在机构也玩过,一玩这个游戏就勾起他上课的回忆,结果是满脸的不高兴。

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让李宝宝自行提升技能的状态,最近好象摸到了一点门道,但感觉还是远远不够。我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李宝宝的弹琴技能实现了自我提升,我回忆了一下,他的这种自我提升是在没有老师教的情况下出现的。原来老师或妈妈要求他练琴,结果一段时间后,他开始反感弹琴,弹琴的时候拒绝妈妈在旁边。后来我们就将练琴的要求停了下来,不再管他,过了约一个月,他又开始自已弹琴,但这时如果妈妈过去看的话,他就会停下来不再弹。于是我们在他弹琴的时候不再去看他,弹对或错也不管,弹什么内容也不管,结果我们发现,他在这种状态下弹琴的技能得到了自我的提升,会自已记音弹一些从未教过的曲子以及自已跟电钢琴的节奏弹,节奏感也比原来好了很多。

现在看来,这种状态跟好情绪与放松有着很大的关连,但感觉又不仅仅是这一点。目前我还没有把握将李宝宝的其它技能也能往这方面引,让他的其它技能也能出现类似的情况,如语言,数学,交流,认知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4:57:25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随想...

下面引用由[U]随想[/U]发表的内容:

101楼
几天没上来,发现地里金光闪闪!谢谢各位不吝赐教!
最近的地板时光和RDI训练,是让李宝宝对我,对李爸,对训练老师的情感加深了,他变得总爱找我们这几人玩,很少去独自玩他的火车或一个人独自看...


李宝宝仍在进步,但与想要达到能与正常孩子一起学习与生活,仍有很大差距,而我们的时间不多了,难道真的要到八岁才上小学吗?
不再沉迷物,变得愿意玩游戏,是进步了很多,但他仍然能没有能力把握“变化”。对于他无法把握节奏的游戏,李宝宝仍然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对于全新的内容,包括游戏及课业,李宝宝仍然有明显的逃避行为,如果解决不了这一块,上小学的意义仍是不大的。我仍在苦苦思索,这一块怎么办?这个缺陷对应的“基础”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发表于 2010-1-27 09:30:10 | 只看该作者

re:孩子要求去4号线,可以认为是他的喜好行为...

孩子要求去4号线,可以认为是他的喜好行为。如何利用呢?试着按照FLOOR TIME(FT)的原则,说说自己的理解。
首先还是无论家长做什么样的回应,都要反省,我的行为能否能够维持和孩子的温暖关系?
接着就是跟随孩子的指引。各种方式都行。有一点要指出,会花很多时间、精力与孩子在一起互动,而不是简单拒绝。
不断用各种方法拒绝,只是方法之一,上面也提到,很难,很累。那么就换个思路,让他满足,陪他去。但是一定要参与,一定要加强理解,否则一次次地要求,就很累了。
条件法:答应他去,抓住情绪的高点,问怎么去?坐什么车去?或要准备什么东西?让他自行回答并准备,有利于孩子建立动作计划。或去了以后可以做什么事?给孩子树立对将来的事情的规划。
限制法:答应去。因为今天是星期六、星期天,可以出去玩。如果不是,那就忍着。最好是在周末开始,因为可以去并满足孩子。到星期一就好直接拒绝。拒绝时还可以顺势加上条件,如果这几天表现好,到时候就可以去。给他一个盼头。
情绪解析法:问孩子为什么要去,有哪一个好玩的地方,是不是很高兴?还有什么其他高兴的?妈妈高兴吗?不能去又是什么心情?如果妈妈不高兴呢?做个妈妈高兴的动作才能去,等等。
回想展望法:回来后趁热打铁,问今天玩的内容,问今天的心情。当然也可以问下次准备去的时间、内容、心情等等。
真正去的时候,按照FT的原则,路上很多东西应该都可以用来抓孩子兴趣,可以很好的互动。无时不在嘛!实在想不出来,就观察孩子的行为,顺势而为,一般不简单拒绝,其实在满足时加上些条件,也是一种拒绝。当孩子能够很好的互动时,直接拒绝、婉拒等等形式一般可以较为平和的接受。每天和孩子欢乐地互动越多,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就逐渐融洽,家长在良好的关系中,感觉到回应,而不是集中精神去纠正自认为的孩子 的很多不好的行为时,逗孩子的行为会明显增多,逗孩子就是情趣交流。什么各个发展阶段、什么灰色地带,往往就存在其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发表于 2010-1-27 09:49:39 | 只看该作者

re:受益!!!

受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发表于 2010-1-27 10:09:49 | 只看该作者

re:彩虹糖中学姐姐哭也是一样,为什么在孩子有...

彩虹糖中学姐姐哭也是一样,为什么在孩子有情绪时,只做哭的动作呢?把他抱在膝上,做完哭的动作,顺势轮流做笑的动作,或做吃东西好吃的表情,难吃的表情,不就是一起学习了情感吗?再加深一点,指指鼻子,嘴巴,拍拍肩膀,摸摸肚子,不就是卡片认识身体的泛化吗?也可以认为是各种逗孩子的方式,原来的那些家庭里逗孩子的方式一样还可以玩。
然后纵横交错法:加多兴奋的方式。如果孩子很好的互动,设立限制,告知再玩一会,我们玩老鹰捉小鸡游戏。或你去弹琴,让爸爸在旁边听。

孩子喜欢弹琴,也是一种兴奋点。但家长完全游离在外,似乎不利于建立互动。让孩子自行提升技能,是一个目标,但不是第一目标。第一目标还是和孩子建立温馨的互动。二者皆能提高最好,但是家长们好像容易着眼于孩子的技能。而按照FT的原则,会弹琴、会背诗歌、会数数皆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在良好的互动下是顺势学会的。

既然如此,怎么办呢?

还是可以逐渐加入和孩子的关系。试试各种方法,让弹琴成为和家长互动的一种形式。
孩子不要家长在旁边,有一种自主的心理,还是害怕家长的干预,害怕失败的一种逃避吗?多观察能够找到答案。
表扬法:赞扬孩子弹得好,能不能弹给我们听听。真心欣赏。
装傻法:爸爸也来弹弹,你在后面听。只要孩子愿意听并提意见,都好,也就成功了大半。说好,就顺势要大家一起轮流弹;如不好,也顺势要孩子来示范,当小老师。
帮忙法:事先把琴盖严实,孩子打不开,要家长帮忙。帮孩子拿一个乐谱摆在前面。
总之,不要担心孩子的拒绝,想办法参与,一起玩,培养温馨的互动和依赖关系。
实在还是被孩子拒绝,就请李爸爸改变心态,不将宝宝看做是必须听从自己的儿子,拿出当年年轻的劲头,百折不挠,给女孩递条子被拒绝,送花被扔,说话被给白眼,辛苦扛包没回应,苦苦思索对策,难道聪明如此的李爸爸,会没有招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发表于 2010-1-27 10:37:28 | 只看该作者

re:对游戏的简单理解。提到老鹰捉小鸡和老...

对游戏的简单理解。
提到老鹰捉小鸡和老狼2个游戏。
偏向于老鹰游戏。
老鹰游戏至少有3个人。孩子的参与性强些,兴奋度高些。孩子必须有很好的眼神和动作的反应度,才能很好的参与,很难走神。其中的变化很多。可以变化角色,体会不同。当然,孩子一般愿意当小鸡,主动性差些。这也没有关系,只要在玩中有很好的互动和服从性即可。当他被抓到时,一般要做些事,唱唱歌,念念诗歌,做个动作,立正稍息,跳跳舞,做个自我介绍,或做排火车,什么都行。只要他能够接受,都无妨。这样当然学到规则,学到服从,学到接受惩罚,而且情绪高涨。而且可以变通,加个条件即可。带着帽子玩,或从客厅换到卧室玩,学小鸡叫,随家长想到什么条件均可,只要易行且孩子接受即可。前面也提到,玩哭、笑的游戏后,再玩老鹰游戏,又变成了一个强化物。而且,该游戏没有极强的对错观念,竞争性一般,并且是人与人之间的游戏。不提倡电脑游戏,竞争性太强,强化性极高,极容易沉迷,还是人机之间关系,不利于FT所说的互动行为。
老狼游戏也可,但似乎依靠游戏学习的痕迹较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发表于 2010-1-27 11:37:52 | 只看该作者

re:各位老师,孩子经常问些问过且给过答案的问...

各位老师,孩子经常问些问过且给过答案的问题,有时不理她就会一直问,有时反问她她会回答,有时还没等我做出反应她自己就回答了,能给分析一下吗?给些对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发表于 2010-1-27 17:46:56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随老师指点!看来我们还需提高的太多了...

谢谢随老师指点!看来我们还需提高的太多了。目前还没做到老师说的一半水平。要加油!前两天又听了一次杨宗仁教授的讲座,感觉这一次终于听懂百分之八十以上。就教授说的分享式注意力的介入,我就大大地检讨了自已,这一点之前就没做好,没有细微观察孩子,积极跟随,没有对他感兴趣的事物及时作出象随老师说的条件法限制法等等灵活丰富的反应。我们的做法还是显得生硬单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9:12:58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随想...

下面引用由[U]随想[/U]发表的内容:

对游戏的简单理解。
提到老鹰捉小鸡和老狼2个游戏。
偏向于老鹰游戏。
老鹰游戏至少有3个人。孩子的参与性强些,兴奋度高些。孩子必须有很好的眼神和动作的反应度,才能很好的参与,很难走神。其中的变化...


随老师的每一段话都会让我沉思。在沉思中检讨做得不足的地方。

诚如老师所言,李宝宝刚开始的时候是很喜欢当小鸡,经过两个星期之后开始要当鸡妈妈或老鹰了,不过他能力不足,这两个角色都没当好,会出现串角色的情况,也就是说,他会忘记自已正在当鸡妈妈,当老鹰而当回自已的小鸡。在他当老鹰的时候,也不敢去抓,或不知道怎样去抓小鸡,特别是在其它小朋友跑动的时候。只有在我来当小鸡时,保持相对静止,他才会来抓我,然后把我关在老鹰的家里,这时,我需要大喊:“鸡妈妈救命”,等鸡妈妈来救的时候才可以出来。

很想听听随老师对其它楼层的指点,真的很受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8:51:47 | 只看该作者

re:第十四章 地板时间地板时间的两个...

第十四章 地板时间

地板时间的两个目的:
1.跟随孩子的带领或利用孩子的天生兴趣.这里有一些基本策略:
1)戏谑式干扰法.
2)试着加入孩子的游戏,必要时可以变成孩子的玩具,如孩子喜欢火车,大人可以变成火车让孩子玩.
3)帮助孩子达到自已的目的.注意不是包办,而是帮助,只提供必要的帮助
4)增加沟通循环,直到超过五十个为止.不过这个五十个我也做不到,书上也没有实例.自然教法中有一个"回合"的内容可以参照.

2.带领孩子进入共享的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4:16:22 | 只看该作者

re:"实在还是被孩子拒绝,就请李爸爸改变心态...

"实在还是被孩子拒绝,就请李爸爸改变心态,不将宝宝看做是必须听从自己的儿子,拿出当年年轻的劲头,百折不挠,给女孩递条子被拒绝,送花被扔,说话被给白眼,辛苦扛包没回应,苦苦思索对策,难道聪明如此的李爸爸,会没有招吗?"

醒悟.
我们要对付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沉迷的东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与孩子的沉迷物竞争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孩子的沉迷物就如同我们的"情敌".
按理说,我们是没有理由竞争不过的啊,因为我们会调整自已,而物只是一个固定的东西,来来去去就那么几招.
竞争不过,不是孩子的问题,也不是沉迷物的问题,而是我们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楼主| 发表于 2010-2-3 10:00:21 | 只看该作者

re:2.带领孩子进入共享的世界 "等...

2.带领孩子进入共享的世界

"等到孩子开始以好奇或友善的眼光瞄你几眼,而不是感到被干扰显得烦燥或跑开远离你时,这就是共享世界的开始."

想让孩子主动地以好奇的眼光来看我们,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我个人认为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达到这样的目的:
1)跟随孩子的带领,让他接受我们成为他的玩具或玩伴
2)在一个专门的空间里(刚开始时不能有与教学无关的杂物,能力提升后环境可以杂些),给孩子一个玩具,然后父母在一边玩另外的玩具,可以是任何活动,玩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放下手中正在玩的玩具,来玩父母正在玩的玩具.哪怕只是过来看一眼,也说明孩子已经开始"好奇"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父母需要使出浑身数解,用一切办法让孩子过来,包括大呼小叫等等,但没有强化物,只能通过活动本身及父母的"表演"来达到.
3)孩子关注后,就是参与活动了,这时要让孩子感到参与活动是轻松愉快的,除非是活动规则的需要,否则不建议使用食物或其它玩具来做强化物.

效果的好坏,一方面和父母的表演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与选择的活动有关,要选到一个适合孩子的活动不容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3#
发表于 2010-2-6 00:37:07 | 只看该作者

re:我不是以琳老师,承受不起。陪同孩子学习之...

我不是以琳老师,承受不起。陪同孩子学习之余,看看宝典,渐渐有点想法,恰好笑先生开了此贴,一时兴起,随手打字。所述观点并非以琳观点,只为探讨之用。
笑先生读书是很有心得的,能从书籍中读出自己观点来,那篇自然法曾让我受益。
前面231和233楼其实把宝典的重要部分说明了。看宝典的收获之一是增加了从孩子的角度考虑的习惯。时刻经常问自己:孩子能感受到家长的温暖吗?孩子高兴吗?孩子看到、听到什么?孩子能学到什么?我们常常将孩子当成财产,自己的面子,尤其想孩子“听话”。往往事与愿违。举个论坛最近的例子,上课的辅助。家长为什么在后面不断的重复,尤其孩子不会时的焦急心态。是否有自己的面子问题在内呢?事实上,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否上幼儿园的能力。他能听懂老师的指令吗?能执行吗?不会又是采取什么方法呢?被批评又是怎样的态度?异常行为能否被老师的言语所制止?和小朋友怎样相处?怎样寻求家长的帮助?这些能力比孩子会说故事、组词、唱歌应当还重要。除非孩子有严重影响课堂的行为,大多数时候家长是要静一点,揣摩孩子的能力和心理,或许效果更好。

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宝典有点类似于平时的寒暄、套近乎样的方式,先引起孩子的兴趣,然后逐渐介入,达到改变的目的,甚至某些固执行为也可以因此改变。其实,取得信任后,我认为地板时间和其他的方法如ABA等就有融合的趋势,只是地板时间相当强调开始的融洽互动关系。这一点,杨宗仁教授在作序中也是重点提出:“与孩子建立温暖的亲密关系是疗育第一步的主张,实为本书精华所在”。这样的话,地板时间会被冠以“人际关系”的方法。还有更多的例子,在“家访记录”中可以找到,其中很多家访就提到如何与孩子互动,吸引注意的例子。可以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发表于 2010-2-6 05:09:24 | 只看该作者

re:"看宝典的收获之一是增加了从孩子的角度考...

"看宝典的收获之一是增加了从孩子的角度考虑的习惯",深表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09:00:34 | 只看该作者

re:第十四章还有一个小节,讲的是"地板时间学...

第十四章还有一个小节,讲的是"地板时间学习",其实讲的是在执行地板时间时,家长或老师要注意的几个关键.

1.地板时间无关乎做对的错或错的事,它指的是你跟孩子不断学习的一个过程.我的建议是不要怕错,做了再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等找到正确的方法再去教孩子,孩子可能已经长大成人了.
2.跟随孩子的带领,并非是在孩子做任何事时给予意见或只是模仿他,而是以他感兴趣的事物做为基础,介入并跟他互动.也就是自然教法中提到的"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
3.当孩子不需要再担心你要打断他正在做的事情,那么他可能就会让你加入游戏.这点可以参见<自然教法方法三:识别孩子当时的状态并适当处理。>,当时我为了能够让李宝宝不把我推出个训室门口,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4.根据孩子当前的发展层次满足他的需求.
以下这段话是我个人看法,与地板时光无关.
"适当超前"的做法是不适合我们的孩子的.我特别不建议单方面拨高孩子某方面的技能,让他看起来象个神童.说实话,我们的孩子是往神童方面发展的次品, 他具备了神童的一些素质,却失去了更多,让他没有能力在发展神童技能的同时,发展一些最基本的能力,如对他人的关注等等.他的最大问题在于发展不匀衡,单方面拨高他的某方面能力会加剧这种不平衡,我不想要一个白痴天才,我只想要一个正常的小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6#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09:08:22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随想...

下面引用由[U]随想[/U]发表的内容:

我不是以琳老师,承受不起。陪同孩子学习之余,看看宝典,渐渐有点想法,恰好笑先生开了此贴,一时兴起,随手打字。所述观点并非以琳观点,只为探讨之用。
笑先生读书是很有心得的,能从书籍中读出自己观点来,那...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网络世界,这一点更加表现明显。

随先生对宝典的领悟,已达到“老师”的水平。能有这样一个老师一起探讨,是我的大幸。

因此我仍尊随先生为师,与以琳无关。当然我更希望以琳的老师也能来说几句。

当然,在这个帖里,还有忘老师,K老师,F老师,燕老师......等等,让我能从各个角度发现孩子的不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发表于 2010-2-8 12:17:23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8#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08:29:42 | 只看该作者

re:地板时间的干预频率:每天至少八次,每次至...

地板时间的干预频率:每天至少八次,每次至少二十分钟.随时随地进行,这点和自然教法一样.原来我去接李宝宝回家的时候,在车上的时间也就是进行干预的时间(一边开车一边干预,其实效果是打了折了,但总好过没有),我有时把握不好,让李宝宝很不高兴,表态不坐爸爸的车.

地板时间的目标:让孩子能进行十到十五分钟的互动及沟通.如果有主题的话,李宝宝和父母还是可以做到这点,但跟其它人,就一分钟都不到了.这次回老家,和表哥在一起好象可以做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9#
发表于 2010-2-10 22:56:18 | 只看该作者

re:还请楼主继续点评。看来看去,前面4大部分...

还请楼主继续点评。看来看去,前面4大部分其实是围着地板时间的基本要点来写。从232楼以来的笔记也就是这些意思。我倒是迫不及待想看楼主对第五大部分的笔记了。

地板时间属于发展论,很重要的一个基石就是:孩子是如何成长的?凭着对这个问题的逐渐认知和解答,才悟到要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这个层面。随着与孩子的互动越来越多,即使有时还存留一些刻板的痕迹,但也足够让人欣慰了。

孩子呱呱落地,本能上为吃喝拉撒加哭,随着时间成长,各种能力同时增长,宝典分很多阶段,很细。我偷懒,将之简单分为吃和玩,追求快乐而成长的过程(当然还可有安全感、自主感等等)。自闭孩子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其快乐单纯而易满足。借用王梅著《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中提到的“物感”一词,孩子从玩轮子、看广告、脚尖走路等行为中获得了各种感官的满足,而对与人的交往障碍或已没有兴趣,即缺乏“人感”。(为打字方便,该词自创)所以,各种宝典的方法似乎就是了解孩子的内心,追随好,分享也罢,就是逐渐将孩子的快乐转移到人身上来。

孩子具有“物感”时,不易受外界干扰,易沉迷;(电子游戏似乎有此虚拟及沉迷的功能)当孩子逐渐有“人感”时,慢慢会发现“物”和“人”的差异,他的快乐会随着对方变化,而且可以不断地出现新的快乐,有时又会快乐消失。(236楼:地板时间无关乎做对的错或错的事,它指的是你跟孩子不断学习的一个过程----是否说明,孩子哭好笑好,都是在学习外界).在这种和照顾者的欢乐互动中,孩子逐渐又学会了本来消失的一些能力。如果这种与人连接的能力迁移,从照顾者到同龄儿童,又是一个飞跃。楼主也提到孩子和表哥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发表于 2010-2-10 23:28:14 | 只看该作者

re:地板时间的目标:让孩子能进行十到十五分钟...

地板时间的目标:让孩子能进行十到十五分钟的互动及沟通.

刚开始很难,孩子没有反应。后来逐渐问几句答一句。突然发现孩子能够主动问问题了,立即要很好回应,虽然思维游离得快或容易反复问一个问题,但这种互动很难得,一定要好好利用,而且要让孩子体会到温暖。平时可以记录“孩子语录”,发现他的兴奋点,在互动中困难时抛出救急。这也属于如何拉长回合的范围,多加研究还可有更多的领悟。

很想达到的一个境界就是让“闲聊”也成为地板时间的一部分。这样,坐车就不是一件难事了,地板时间也就没有严格的频率限制了,似乎互动可以信手拈来,无处不在。

笑先生似乎对“干预”一词情有独钟,每时每刻均有此念头,从签名亦可看出。从中立的角度看,干预一词的双方并非对等关系,意味着一方的绝对强势。宝宝是否有此感受拒绝坐车?在笑先生的笔记中,跟随孩子的带领、进入共享的世界等等更多的是一种相对平等的体现。当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远,亦难做到完全平等。不过,我想看了宝典以后,是否可以心态稍微改变,从现在出发,做到“温馨家庭,欢乐互动,幸福每一天”。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在体现决心的同时,多少有悲壮的意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4 22:0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