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thankstoyil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转帖!!

[复制链接]
981#
发表于 2010-8-10 08:27:24 | 只看该作者

re:我一个星期里大概平均有四天能听到陈文茜的...

我一个星期里大概平均有四天能听到陈文茜的节目,可以说大陆再过个十年大概也出不了这样水平的节目主持人来,但是我发现了"文茜姐”有个毛病,就是对比着台湾的政坛,她说大陆官员什么都好的,而台湾的政府及政党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现在来帮大陆官家来批韩寒了,过去的民进党文宣部长,现在和宣传部站在同一条战线里,真是时代的奇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2#
发表于 2010-8-10 09:26:36 | 只看该作者

re:http://www.smyxy.org...

http://www.smyxy.org/avsource/videoplayer.php?id=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3#
发表于 2010-8-11 17:54:11 | 只看该作者

re:轻松一下,看看新时代年轻人的婚礼:...

轻松一下,看看新时代年轻人的婚礼:

伴郎
[IMG=0,absmiddle]http://img763.ph.126.net/9XlG8OYrJPc3SYGmUCLhhg==/4828703225471362066.jpg[/img]

新郎新娘
http://img.ph.126.net/ZpQhtoVOdX16eYVSBhEN4w==/3691262844583767583.jpg

[IMG=0,absmiddle]http://http://img313.ph.126.net/5plwlKwIB63GCqGOPf7IbQ==/3683944495189541957.jpg[/img]

[IMG=0,absmiddle]http://http://img314.ph.126.net/FQRQXB18QsiHbbIdwhdfyg==/3889421228188032699.jpg[/img]

[IMG=0,absmiddle]http://http://img.ph.126.net/Yzr8yWfcMa1pBp-kCgOAjw==/3221199633478193066.jp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4#
发表于 2010-8-11 17:55:12 | 只看该作者

re:嗯?没显示!第一次贴图失败!

嗯?
没显示!

第一次贴图失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5#
发表于 2010-8-11 18:10:15 | 只看该作者

re:网易相册的照片,他们禁止直接在外部网站贴...

网易相册的照片,他们禁止直接在外部网站贴图。只能给个地址链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6#
发表于 2010-8-12 09:50:26 | 只看该作者

re:我的灵魂我的书 梁文道有...

我的灵魂我的书 梁文道



有一年,一個美國小夥子考上了哈佛大學念工程。他很高興。哈佛大學第一年的課程跟美國許多大學一樣,有一個核心課程。所謂核心課程,就是新學生進校不是上專業課,而是上全體學生都必須要上的公共課。於是這學生就選了一門課,但之後他非常後悔。選了什麼課?是《中古英文文學》。你想想看,一個想學工程的學生,跑去念中古英文文學,所以非常痛苦。更要命的是,這個教授年紀大,說話語速緩慢,上課很悶,一點趣味都沒有。

這個學生很痛苦,覺得這個課不能上,太難受了,所以常常翹課。好不容易上完了一學期的課,放暑假了,他很高興。他要打散工掙錢,就在學校附近的一家舊書店找了一份兼職。

他幹什麼呢?這種書店常常收到電話,被叫去別人家裏收一舊書回來,然後出售,他就幹這個。也不是去估價,而是上門去看那些書得用多少箱子和多少人去搬,就幫忙幹這個。

有一天,他接到一個電話,老闆派他去哈佛所在的美國波士頓劍橋鎮旁邊的一個花園洋房去搬書。他於是就去了,一個老太太開的門,引他進來。老太太的臉色有一點憂傷,經過介紹他才發現,這個老太太竟然就是教他那門很沉悶的中古英文文學課程教授的夫人,原來這個教授上完這學期的課後沒多久就死了。死了之後留下一屋的書,這些書怎麼辦呢?這老太太覺得這一屋的書令她睹物思人,她沒有辦法每天面對著這些書,所以她決定要把它們全部賣掉,於是就賣給了這個舊書店,恰好是這個小夥子被派來上門收書。這時,小夥子才意識到,原來他上學期剛剛上完的那門課是這位教授一生當中的最後一門課,他是這位教授一生當中最後的一批學生之一。雖然他不喜歡這位教授,但是這個時候他也覺得心情很沉重。當他去看這些書該怎麼搬時,他發現在教授書房的一邊,一整面牆的書櫃上全是偵探小說,而且都是廉價的偵探小說(英語書籍裏面有很多很廉價、很濫、印得很粗糙)。這個學生就笑了。這個老傢伙平時上課很嚴肅,原來最愛看的是偵探小說,竟然有這種興趣?他覺得很可笑。

這個書房很雅致,書房後面是一扇落地的大玻璃門、出去就是一個小花園,不是很豪華,但是很乾淨、雅致,也很舒服、漂亮。他在看這個花園的時候,聽到這個老太太說:“我丈夫生前最大的嗜好就是種種花、剪剪草,他喜歡研究這個。”在花園玻璃門旁邊又有一兩個書櫃,裏面放的全是一些園藝方面的書籍。包括植物圖鑒,各種各樣介紹植物、養花種草必備的書。看了半天,這個學生就作出了決定:今天我不搬這些書了!他本來是來看有多少書,然後叫人過來搬的,現在他卻開車回去,和舊書店老闆說:“老闆,我自己想把這個教授全部的書都買下來---買下來放哪呢?我不知道。我住的宿舍肯定放不下,我會再想一個辦法,反正我要把它們全部買下來。”老闆說:“這些書你全要!價錢你能付得起嗎?”這個學生說:“我這個暑假在這打工掙的錢全部都歸你了,薪水也不用發給我了。”老闆說: “那還不夠。”學生說:“那麼這樣吧,我接下來三個暑假都來你這打工,工錢全部給你,行嗎?”老闆問他:“你為什麼買這些書?”這個學生說,原來平常上課的時候,他只覺得這個教授很沉悶、很學術,原來這只反映了教授的一面。

當他去了教授的家、看了他的書房、看了他的藏書之後,他發現了這個教授完整的立體人格。這個教授喜歡廉價版本的偵探小說,偵探小說裏面還畫線做筆記,筆記裏面還寫粗話:這一段寫得真他媽的好!這個教授還喜歡種花草,草坪上灑水器剛剛灑過,葉子上面還有水珠,這些都是教授生前最愛的東西。一個人的愛好、興趣,甚至癖好(也許癖好在某些人的眼中是缺點),都徹底地浮現在教授的書房裏面。當時這個學生有很強的感覺,我如果把這些書搬回舊書店,就得把它們分散,分門別類地放在舊書店的書架上,然後再去賣。這樣一來,教授所有的藏書就崩潰了、解體了。而現在當這些書在它們主人書房裏面的時候,它們是完整的。完整的意思是什麼呢?這些書完整地表達了它們主人的人格、靈魂。所以這個學生覺得,只要教授的藏書還在,只要這些書仍然是完整地在一起,這個教授就還沒有死,他的靈魂還在這些書裏面。這些書裏面夾了一些紙條、或者插了一張音樂會的門票、某場電影的門票,這些都是一個人生命的軌跡,都反映在這些書裏了。當時這個學生覺得很難過、很悲痛,他覺得他應該讓這個教授的靈魂完整地保留下來,要把它買下來,不要拆散它們!這個店長聽了他的話之後就說:“算了,這些書我六折賣給你,你在我這裏打三年工就夠了。”於是他在這裏打了三年的工。這個故事是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发表于 2010-8-13 09:40:32 | 只看该作者

re:和尚的吃饭问题 狄马...

和尚的吃饭问题

   狄马


  中国人对待神鬼的态度,有点像对待官吏的态度。官吏有时候不办事,但出于安全考虑,小民百姓见了也要给点好处,说两句恭维话,因为他手里有伤害能力。这就和百姓对待鬼神“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相类。“信其有”没有什么坏处,顶多花两个香火钱,但“信其无”就容易得罪鬼神并招来杀身之祸。因而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不可全信”,是怕万一信错了,或压根儿就没有鬼神,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就完全落空;“也不可不信”是怕万一真有鬼神,自己的“不信”就可能惹恼他并招来报复。最好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以革命的两手对待反革命的两手”,说到底,就是将信将疑。

  在中国最大的神当然是佛,佛是“浮图”或“浮屠”的简称,它的本意是“觉悟”或“觉悟者”,意指一切修行正果的行为。但实际上在中国真正因为信心不足,灵魂不宁,或渴望通过求神拜佛参悟生死而走进寺庙的很少,大部分人是求儿女,求婚姻,求升官,求发财,求房子职称,甚至有求佛帮忙泡妞、包二奶,甚或杀人放火不致东窗事发,或事发而但求贪赃枉法保释出狱者……这些事本来都是官吏管辖的范围,但因为衙门难进,或知道进去也没有用的,都改由神佛接管。因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佛就是最大的,也是最后的官,相当于美国的联邦最高法院。如果在这儿也办不了,那就只能等死,上吊,抹脖子了。好在庙门口虽然也有“四大天王”,但这“F4”基本上不管事,连身份证也不登记一下,拿的武器虽然可怕,但都是冷兵器,比不上武警战士的微冲,“功德箱”旁边的老汉也常常和颜悦色,充满期待,不像衙门里的人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因而人们热爱寺庙甚于热爱衙门,热爱和尚甚于热爱官僚。

  当然给寺庙捐纳毕竟不同于给官吏行贿。给官吏行贿是不能讲条件的,给寺庙捐纳有时还可以讲讲条件。比如,布施者可以根据自己所求事的大小许下钱数,并讲明事成之后定来还愿,还款日期一般是过庙会的日子。言下之意说,如果事不成则一切免谈。因而中国人的求神拜佛与信仰无关,与一个人的灵魂提升无关,他们说的某神佛“灵验”,就是指办事能力强。那些香火旺盛的寺庙一定住着一位办事能力强的神仙;反之,就说明这座庙里的神仙办事能力低下。前两天应朋友邀,去五台山玩,发现山上好多寺庙的香炉是由纯铜制作,金箔镀成的,导游说,其中好几个都是香港一位姓黄的企业家捐赠的。说的是黄大款来寺庙烧香,给佛许下愿心。言明,如果三月之内,我的企业能挣到3000万,就拿1000万给你重塑金身。回港后他果然亨通,很快就赚得盆满钵满,于是就拿出1000万塑了金鼎。你看这种许愿多么像“签合同”,还愿也不应叫还愿,而应该叫“事后分成”,当然“事后分成”也好,因为它能有效地避免一种风险,那就是“拿了钱不办事”,如给官员行贿经常遇到的那样。

  我是从不烧香拜佛的,到了寺庙一般也就看看风景而已。在我看来,如果这座庙里真住着一位“好神仙”,那么,只要我的行为符合公义,行得端立得正,即使你不给他布施,他也会保护你;如果我的行为不符合公义,等待我的就只有惩罚,即使布施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这座庙里住的是一位“坏神仙”,他才会像一个黑社会头子那样暗示:你给我贿赂,我就保护你,你不给我贿赂,我就不保护你;给我烧的香越高,我的保护力度就越大,烧的香越低,保护力度就越小。请问,这样的“神仙”和妖魔鬼怪有什么区别?因而在五台山,导游问我,你怎么不拜佛?我说我是一个罪人,我不想在自己的“原罪”之上,再加上一个“拉佛下水”。

  回到家,我把我的这个观点说给我的岳父听。他不同意,说:这是老天爷留给这些人的一碗饭,都像你这样,和尚尼姑还怎么活?我不服,请教一位管宗教的朋友,他说,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过去的寺庙是有庙产的,庙产主要是土地,寺院里“农禅并重”,和尚们都得下地干活养活自己,所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土地收归国有以后,寺庙里没有了土地——— 其实不光是寺庙,全中国人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没有一个人拥有哪怕一寸土地———和尚们的吃饭就成了大问题。于是寺庙的住持都不念经了,住持念经,庙里的和尚吃什么?住持的工作就是化缘,说明白点,就是拉赞助。和现在的大学校长业务性质一样。

  当然收门票,拉赞助,弄点香火钱,都不算什么,最严重的是把寺庙当成公司以后的借佛掠财。在五台山,同行的老莫告诉我,现在寺庙骗人,花样奇多。有一回,他和几个朋友到少林寺玩,看见一本印刷精美的佛经,就想买下来,问旁边的和尚多少钱,答说10块,他当时没有零钱,就递给这个和尚一张100元,书拿上等着找钱,谁知这个和尚双手合十,说了一句“佛门禁地,不找零钱”,弄得他哭笑不得。同行的一个朋友很气愤,想找这个和尚打架,但一想人家是少林寺的,你能打得过么?只好忍气吞声,骂了一句释永信的妈作罢。

  佛教徒常说他们吃斋念佛是为了度化世人,可站在庙门外,我常想:庙里的和庙外的究竟谁度谁呢?守着功德箱的老汉,还有那些一边敲着木鱼,一边吃着供果的和尚,他们有资格指责世人六根不净吗?人生在世,有千般美妙,万般乐趣,但有一个大麻烦,就是要天天吃饭。人生的大半烦恼不都是由此带来的么?那么,你吃着别人的饭,就不用再标榜超凡脱俗了。享用着施主的供养,又指责他们贪嗔痴慢,可他们不贪嗔痴慢,你吃什么?你的清静无为建立在我的出力流汗基础上,也就是说,你的烦恼我替你担着,这还能说是你度化我么?要不,你也来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8#
发表于 2010-8-13 20:07:17 | 只看该作者

re:语言会塑造思维吗? (http://cn...

语言会塑造思维吗? (http://cn.wsj.com/gb/20100813/trv084352.asp)

Lera Boroditsky
(雷拉•波洛狄特斯基[Lera Boroditsky]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及《文化心理学先驱》(“Frontiers in Cultural Psychology”)杂志主编。)

我们使用的语言会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吗?我们仅仅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还是语言的结构(在我们毫不知情或未经我们允许的情况下)塑造了我们想要表达的思想呢?

光看“蛋头先生坐墙头……”这句儿歌就能说明各种语言之间会有多大程度的差别。在英语中,我们需要用动词的不同形式表示不同的时态,所以“坐”用的是“sat”而不是“sit”,而在印度尼西亚语中,你不需要(事实上,你也不可以)通过动词变形来表现时态。

在俄语中,不仅有时态的变化,还要有性别的变化──如果是蛋头夫人坐在那里的话。此外,你还需要考虑“坐”这个动作是否已经完成。如果我们的蛋形主人公整段时间都如他所愿安坐在墙上,而不是从墙上摔了下来,那么我们就需要使用另外一种动词形式。

在土耳其语里,你需要通过动词来表现你如何获得了这一信息。例如,如果你是亲眼看到这个胖子坐在墙上,你会使用动词的某种形式,但如果你只是读到或者听说此事,那么你需要使用不同的动词形式。

英国人、印度尼西亚人、俄国人和土耳其人会用不同的方式关注、理解和回忆自己的经历,仅仅是因为他们使用的语言不同吗?

在心智研究领域的所有重大分歧都同这些问题有关,这些问题对政治、法律和宗教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直到最近,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实证研究都是少之又少。很长时间以来,语言可能塑造思维的观点客气点是被说成站不住脚的,更多时候则被认为是疯狂而且错误的。现在,一系列新的认知学研究表明,事实上,语言的确会对我们如何认识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于语言是否决定思维方式的思考可以追溯到几百年以前。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宣称,“学会了第二种语言,就拥有了第二个灵魂。”但是,这个观点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诺姆•乔姆斯基 (Noam Chomsky)的语言学理论大行其道时就不再受科学家认可了。乔姆斯基博士认为,人类所有的语言本质上是采用了一种通用的语法,各种语言之间其实并没有显著的差别。其理论认为,既然语言之间没什么差别,研究语言差异会否导致思维方式差异是没有意义的。

对语言共性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信息,但是数十年来,没有任何一种所谓的共性经得住推敲。相反,随着语言学家对世界上各种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全世界大约共有7,000种语言,得到分析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无数预料之外的差异显现了出来。

当然,不能仅仅因为人们使用的语言不同就推断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不同。过去十年来,认知科学家们不仅已经开始研究人们如何讲话,也开始研究人们如何思考,探索我们对空间,时间以及因果关系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否可以由语言来构建。

以澳大利亚偏远的土著部落Pormpuraaw为例,当地土语中不使用“左”和“右”这样的表述。不论他们谈论什么都是以绝对的基本方向(即东西南北)来表达,这意味着他们会说出这样的话,“你西南方的腿上有一只蚂蚁。” Pormpuraaw部落的人在打招呼时会问,“你要去哪儿?”一种符合现实的回答可能是,“我要去南-西南方向一个很远的地方。你呢?”如果辨不清方向的话口那么你简直连个招呼都没办法打。

世界上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语言(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使用)依靠绝对的方向来表述空间。经过这种长期的语言训练后,讲这些语言的人在辨别方向方面表现优异,即便在陌生的地方也可以知道自己所处的方位。他们表现出了科学家们原本认为超出人类能力的方向辨别本领。这是一个重大的差异,一种藉由语言训练得的完全不同的空间定义方式。

人们看待空间方式的差异并不仅限于此。人们依靠自己的空间知识构筑了其它许多更加复杂抽象的表征,包括时间、数字、音调、血缘关系、道德和情感。如果Pormpuraawa部落的人对空间有不同的认识,么他们对其他事情的看法也会不同吗?比如说时间。

为了寻找答案,我和同事艾丽丝•盖比(Alice Gaby)去了澳大利亚,拿给Pormpuraawa人几组表现时间发展的照片(例如,一个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一条渐渐长大的鳄鱼,或者一根正在被吃掉的香蕉)。他们要做的就是把一堆无序的照片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好放在地上。每个参加测试的人都要进行两次测试,每次面朝不同的方向。我们曾对讲英语和希伯来语的人做过同样的测试,结果讲英语的人会按时间顺序把照片从左往右摆好,而讲希伯来语的人则会从右往左摆(因为希伯来语的书写方式是从右往左)。

我们发现Pormpuraawa人会把照片按时间顺序从东往西排列。就是说,如果是坐北朝南,排序会是从左往右;坐南朝北时,排序又会是从右往左;坐西朝东时,排序是冲着自己,等等。当然,我们没有告诉任何一名参与者他们面对的是哪个方向。Pormpuraawa人不仅知道了他们面对的方向,而且还自然而然地利用这一空间方位构建了他们的时间表征。世界上的语言体系中还存在其它很多种给时间排序的方式。在中国的汉语里,人们可能会将未来的事情排在下面,将过去发生的事情排在上面。在南美洲的艾马拉语(Aymara)中,未来被排在身后,而过去被排在身前。

除空间和时间外,语言还可以塑造我们理解因果关系的方式。比如说,英语通常采用施动者做某事的方法来描述事件。讲英语的人往往会说“约翰打碎了花瓶”这样的话,即便约翰是无心为之。而讲西班牙语或日语的人则更可能会说“花瓶碎了”活着“花瓶被打碎了”。这些表述上的差异对于说话人如何理解事件,如何构建因果关系与主体作用的概念,作为目击者对事件产生下什么样的印象、以及会在多大程度上责备和惩罚别人,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斯坦福大学的凯特琳•弗塞(Caitlin Fausey)做过一项研究,她让讲英语、西班牙语和日语的人看几段录像,录像里有两个人有意或者无意地弄破气球,打碎鸡蛋和洒出饮料。随后他们出其不意地对每个人进行记忆测试:在三个不同的事件中,你记得录像中的两个人中谁是施动者吗?她从测试者的记忆中发现了惊人的跨语言差异。讲西班牙语和日语的人对偶然事件中施动者的记忆不如讲英语的人表现优异。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很好地记住了故意事件中的施动者(因为西班牙语和日语在对这类事件的表述中会提及施动者)。但是对于偶然事件而言,西班牙语和日语中通常不会提及施动者,所以他们同样不会对事件的施动者进行编码或记忆。

另一项研究是让讲英语的人观看珍妮•杰克逊(Janet Jackson)那段尽人皆知的“服装故障”(这是贾斯汀•汀布莱克[Justin Timberlake]创造的一个绝妙的不提及施动者的新词汇)录像口另外再读两篇书面报告中的一篇。两篇报告除了最后一句话之外,内容都是相同的。其中一篇使用了包含施动者的说法“扯掉了衣服”,而另一篇的表述则是“衣服被扯掉了。”尽管参加实验的每个人都观看了同样的录像,亲眼看到扯下衣服的镜头,但语言还是发挥了作用。读到“扯掉了衣服”的人不仅更多地责怪贾斯汀•汀布莱克口认为要收取罚金的人数也比另外一组人多了53%。

除了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外,研究显示语言模式还可以塑造思维的许多其它方面。俄语中对于浅蓝和深蓝做了特别细致的区分,所以讲俄语的人可以更好地从视觉上辨别蓝色系的颜色。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毗哈拉(Piraha)部落,当地人的语言中不喜欢使用数字,而是以“很少”和“很多”来表示,所以他们就无法掌握具体的数量。研究表明,莎士比亚对玫瑰的理解也有偏差:给玫瑰花换上别的很多名字后,它都不再照样芬芳(这是蒙上双眼的实验者闻了玫瑰花后给出的答案)。(莎士比亚有句名言:“名字本来没有意义,就像玫瑰花一样,换个名字也照样芬芳。”──译注)

语言模式为我们研究某种文化的心态和取向打开了一扇窗户。例如,英语的语句结构将重点放在施动者身上,而且在我们美国的刑事司法系统中,当我们找到罪犯并对他/她做出相应的惩罚,那么就已经是实现了司法公正(而不是通过寻找受害者并对他/她做出相应的补偿来实现司法公正)。因此,语言会塑造文化价值观吗?还是文化价值观会影响人们的语言?或者这种影响是双向的?

当然,语言是人类的创造,是我们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发明并不断改进的工具。仅仅根据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具有不同的思维,并不能说明是语言塑造了思维,还是思维塑造了语言。为了说明语言塑造思维的作用,就需要直接操控语言,研究其对认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近年来最重要的研究进展之一正是对这种因果关系的展示。实验表明,如果你改变人们说话的方式,就会改变他们思考的方式。如果人们学会了另外一种语言,那么他们也会不经意地学会一种看待世界的新方法。当一个讲双语的人在两种语言之间转换时,他们思考的方式也会变得不同。而且,如果你在人们执行一种简单的非语言性任务时去掉他们使用语言的能力,他们的表现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有时会表现得不比老鼠和婴儿更聪明。(例如,在最近的研究中,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被要求数出一块儿屏幕上有多少个圆点。如果让他们正常地去数数的话,他们的表现非常好。如果让他们同时完成一项非语言性的任务──比如击打乐器,他们的表现仍然不错。但是如果让他们一边看着圆点,一边执行一项语言类任务──比如重复新闻报导中提到的词汇,那么他们的表现就会是一团糟了。换句话说,他们需要语言技能来数数。)

所有这些新研究都表明,我们使用的语言不仅可以反映或者表达我们的思想,而且还会塑造我们想要表达的思想。语言的结构深刻地塑造了我们构建现实世界的方式,帮助我们变得头脑聪明、思维缜密。

语言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天赋。当我们研究语言的时候,我们会在某种程度上发现我们之所以成其为人类的原因,从而窥探人性的本质。当我们发现各种语言及其使用者存在怎样的差异时,我们也会发现由于我们使用的语言不同,人性也会出现显著的差异。下一阶段,我们要试图理解语言帮助我们构建难以置信的复杂知识体系的机制,理解我们如何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创造超出当前认识水平的思想。这都是我们每个人都想问自己的最根本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维方式?研究表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所使用的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9#
发表于 2010-8-13 21:26:39 | 只看该作者

re:杭士基:美是头号恐怖主义 台是帮凶...

杭士基:美是头号恐怖主义 台是帮凶

记者李威仪台北10日电
August 10, 2010 06:02 AM | 12199 观看次数 | 47  |  |  



被誉为当代思想大师的美国重量级学者杭士基(Noam Chomsky)首次造访台湾,昨天在中研院发表演说时,批评美国政府口口声声反对恐怖主义,但其实全球头号恐怖主义国家就是美国,受美国制约的台湾则是帮凶之一。

杭士基昨天以「世界秩序的轮廓:常与变 」为题演讲,炮口瞄准美国政府,他指出,美国之所以能忍受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的进步发展,都有其战略考量,因为美国才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恐怖主义国家,除了运用整个国家机器从事恐怖行动,更厉害的是,还会利用其它国家帮忙执行恐怖主义,台湾也算是帮凶之一。


杭士基指出,最近美国国务院警告中国在拚命发展的同时,也要承担国际责任,但意思其实是要中国「照我们(美国)的话做」。他认为美国政府的一贯立场,就是民主发展一定是要在他们的掌控之内才算数,「就算是中国,现在也还是在美国的掌握中。」


「霸权宰制 媒体视而不见」


他认为,美国政府所希望的世界和平稳定,其实只是要别的国家臣服于美国强权之下,挑战强权就被认为是「不稳定」且对世界有害,但各国政府几乎对于美国的作法没有意见,媒体对这样的霸权宰制更是视而不见,助长美国的帝国主义思维。


「美像教父,不听话就修理」


对于美国在全球局势中的操控,杭士基认为就像经典黑道电影「教父」演的,因为教父不能忍受任何人违背的意思,只要有一个杂货铺老板敢不交保护费,教父就要派人去修理他,以防别的老板也不合作而形成骨牌效应,他认为美国正是如此支配其它国家。


杭士基被誉为「20世纪全球十位最伟大科学家」之一、「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及思想大师,在语言学、哲学、政治学等领域享有盛名。



Read more: 世界新闻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0#
发表于 2010-8-13 21:27:15 | 只看该作者

re:杭士基 全球反战精神领袖记者 李威仪...

杭士基 全球反战精神领袖
记者 李威仪
August 10, 2010 06:00 AM | 1660 观看次数 | 5  |  |  

今年82岁的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暨哲学系教授杭士基,是语言学家,也是活跃的社会思想家和政论家,不但被学界尊为现代语言学与认知科学之父,由于长期关心国际问题,批判霸权主义的火力从不停熄,也被誉为是当代知识分子的表征。

杭士基出生于美国费城,父亲是俄国移民,1955年获宾州大学语言学博士,并于1976年开始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任教,著有语言学及政治论著等多部经典作品。


杭士基在麻省理工学院的首位台湾弟子、现任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系教授黄正德表示,杭士基55年前就提出「语言即生物」之说,力倡以自然科学方法研究语言,建立了现代语言学门,也影响了包括心理学、哲学、科学、语义学、信息科学、脑神经科学等,带领人类学术史上的「第二次认知科学革命」,可说是21世纪目前造访台湾最重要的西方哲人。


黄正德说,杭士基长期投入大量心力关怀国际社会、声援弱势族群,对大学及知识分子的责任多所论述,并常年对西方主流媒体及美国外交政策提出尖锐批评,因而也成为世界公认的反战、反媒体的精神领袖,除了在美国「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100名公共知识分子中名列第一,也是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包括爱因斯坦在内,20世纪世界最伟大科学家中唯一在世的。


根据1992年「艺术与人文引用文献索引」(A&HCI)的统计,杭士基是1980至1992年间,著作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当代学者,从古至今算来是第八位,仅次于马克思、列宁、莎士比亚、圣经、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与佛洛伊德。



Read more: 世界新闻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1#
发表于 2010-8-13 22:09:19 | 只看该作者

re:为杭教授捏把汗啊,他老人家还能回美国吗?...

为杭教授捏把汗啊,他老人家还能回美国吗?如果回去没事儿,那就说明美国不能算头号恐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2#
发表于 2010-8-14 17:54:33 | 只看该作者

1968 北京玩主旧事

http://www.bullock.cn/blogs/fakegland/archives/121463.aspx 爱看黑帮故事的请进。
那时候俺还没出生,看着挺骖人。不知北京的XDJM有没有听说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3#
发表于 2010-8-15 11:58:18 | 只看该作者

re:开始怀疑雁姐姐比我小。。。。。

开始怀疑雁姐姐比我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4#
发表于 2010-8-15 12:04:15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开始怀疑雁姐姐比我小。。。。。


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不过我肯定比燕博和雁子痴长几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5#
发表于 2010-8-15 21:46:21 | 只看该作者

re:说杭士基我不知道,说Chomsky我就明...

说杭士基我不知道,说Chomsky我就明白了。当年斯金纳的Verbal Behavior就是被这家伙打了一闷棍,从此一蹶不振。

-----------------

A Review of B. F. Skinner's Verbal Behavior
Noam Chomsky
In Leon A. Jakobovits and Murray S. Miron (eds.), Readings in 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 Prentice-Hall, 1967, pp. 142-143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6#
发表于 2010-8-16 12:06:5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张雁...

下面引用由张雁发表的内容:

http://www.bullock.cn/blogs/fakegland/archives/121463.aspx 爱看黑帮故事的请进。
那时候俺还没出生,看着挺骖人。不知北京的XDJM有没有听说...



小时候听说过不少,最多的是关于“拍婆子”的故事。
当年也见过大规模大群架的场面,管插,板砖,皮带,血肉横飞...
我们那时候打架,第一句话就是互相喝问:“你仗谁啊?我仗XXX!”,相当于通报部队番号。
别看作者那么拔高,这其实就是自发的黑社会雏形,什么年代都有,放在文革时期而已。写这些内容的小说,写好了,是《乱世佳人》,写不好,就是《唐山大地震》。《阳光灿烂的日子》算写的好的,《血色烂漫》前边还行,一进入改革开放,就写得乱七八糟了,畅销书写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7#
 楼主| 发表于 2010-8-16 12:37:00 | 只看该作者

悲剧人生

上幼儿园丢了天真,上小学丢了童年,上初中丢了快乐,上高中丢了思想,上大学丢了追求,毕业后丢了专业,工作后丢了锋芒,恋爱后丢了理智,按揭后丢了下半生,结婚后丢了激情,外遇丢了家庭,当官后丢了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8#
发表于 2010-8-16 13:01:11 | 只看该作者

re:996楼,<阳光灿烂>还真是在俺们那儿拍...

996楼,<阳光灿烂>还真是在俺们那儿拍的.可是俺们那地界偏僻,打架规模小,就有一些倫工厂铜料的"铜板英雄",早被收拾了,还开公审大会呢.
其实我是觉得,那些小人物可怜,没有好下场;那些老兵,现在可净是些大人物.原先的小太阳,现在的50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9#
发表于 2010-8-16 17:44:39 | 只看该作者

re:10来岁孩子的拉帮结伙,找认同,找敌人,...

10来岁孩子的拉帮结伙,找认同,找敌人,可归结为青春期叛逆,激素作用为主,环境影响倒是次之,只提供形式因素,总体上不足挂念,不光红卫兵才有这样的回忆,只不过他们现在50十来岁,正当回忆且津津乐道之年。

说他们不足挂念,是因为在当时的大人眼里,根本就是些小玩儿闹,那几条“盗亦有道”的原则,也不是什么高尚的操守,而是一旦面对警察和家长的时候,这些小玩闹立马就歇菜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小玩儿闹遇到警察的蔑视和父母的耳光时那样子,就是说明。“什么镇东单镇西单,告诉你,炮儿局全镇!”。

如果到了20岁还这样拉帮搞黑社会,那才叫危害社会,到60岁还拉帮结伙,那就高级了,叫路线斗争。
韩寒早些年或许是这样的小玩儿闹,但现在开始危害社会了,我但愿他60岁时能选上总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0#
发表于 2010-8-16 18:02:25 | 只看该作者

re:韩同学,不是我说,到底 是上海人,少年任...

韩同学,不是我说,到底 是上海人,少年任侠但更聪明乖觉.轻易不会掉一根韩毛滴.
那些卖过友\杀过人\的红顶子怎么可比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5 20:2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