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thankstoyil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转帖!!

[复制链接]
581#
发表于 2010-5-31 05:56:06 | 只看该作者

re:http://v.youku.com/v...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2MDY4MTQ4.html

这二个孩子吵得很可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2#
发表于 2010-5-31 07:31:52 | 只看该作者

re:理科男对文科女,经典。

理科男对文科女,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3#
发表于 2010-5-31 17:42:49 | 只看该作者

re:572读后感,那些学生会贵族没问题,...

572读后感,
那些学生会贵族没问题,倒是这个蒋方舟有问题,站的太高了,早熟,10岁时她能写书,那是天才,但20岁写这个,才更像个老干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4#
发表于 2010-5-31 18:55:10 | 只看该作者

re:恩,有意思,博客上面支持她的人,的确不像...

恩,有意思,博客上面支持她的人,的确不像韩寒那边那么一致。
看来女生和男生的待遇的确不一样啊。
据说她想在清华谈恋爱的计划也不顺利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5#
发表于 2010-6-1 10:32:16 | 只看该作者

re:这小女孩很“个”,不是那种驯服的主儿。女...

这小女孩很“个”,不是那种驯服的主儿。女生有个性不容易,更别提有才华又有个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6#
发表于 2010-6-1 12:13:13 | 只看该作者

re:记得与那个《伸舌苔》同期的还有一篇让很多...

记得与那个《伸舌苔》同期的还有一篇让很多人“犯错误”的《雪白血红》,讲辽沈战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7#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12:51:46 | 只看该作者

re:蒋方舟怎么就有问题了?这篇学生会写得挺好...

蒋方舟怎么就有问题了?这篇学生会写得挺好的啊。学生就这个德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8#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12:58:18 | 只看该作者

转自柴静博客

王军的儿子五岁。

在幼儿园洗手,被另一个男生挤到一边。

小娃娃没作声,等在边上。

老师看见了,批评那男生“你怎么回事?”

那男生说“不是我挤他,是他挤我”

小娃娃还是没作声。

老师怕小孩儿心里不舒服,把这事儿给王军说了。

回来的路上,他对儿子说“别人要挤你你别当回事儿”

娃娃说“我没觉得他要挤我,他只是特别想在那个龙头那儿洗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9#
发表于 2010-6-2 10:37:39 | 只看该作者

re:《“出轨”的食疗》-新京报,2010年0...

《“出轨”的食疗》-新京报,2010年06月02日

张悟本,林光常,刘太医,马悦凌,陈康林.....

老中医苦道:
“以后西医怎么看中医,社会怎么看中医,都要花很大力气修补。”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06/02/content_107358.htm?div=-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0#
发表于 2010-6-2 11:39:39 | 只看该作者

re:我不担心这个,信的人依然会信,不信的人依...

我不担心这个,信的人依然会信,不信的人依然不信,信仰的力量在一定时期(漫漫看不到尽头)内,一定大于科学。

参见《影响力》一书中,“躲进愚昧的城堡”一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1#
发表于 2010-6-2 20:35:41 | 只看该作者

re:李银河写的小说,我有点晕,看来写小说的确...

李银河写的小说,我有点晕,看来写小说的确是靠天分的。

----------------------------------------------------

生命哲学家(虚构小小说)

      我的侄子得了抑郁症。他是我哥哥的儿子。虽然我们交往很少,但是他毕竟是我的侄子。我心里为他着急,也为哥哥着急。因为侄子一直出类拔萃,考试总是名列前茅。中学要保送他上清华,他嫌专业不够好,楞是自己去考了另一个专业。就这么优秀的一个孩子,眼看着前途黯淡,痛不欲生,我看着能不难受吗。

      我这个人什么都能想得开,所以对想不开的人就有三分惊讶,三分迷惑,三分担忧,外加一份着急。人生不就是像个地球仪上的小蚂蚁一样,昏头昏脑地爬上那么一段时间就死掉了吗,有什么想不开的呢?有什么东西是值得人想不开的呢?我倒想找到这么一个东西……所以我对他的抑郁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我退休了,整天无所事事,总是在做事和纯玩之间犹豫不决。每当我打开电脑,准备写点什么,里尔克那句刻薄的话就在耳边响起:不写你会死吗?我扪心自问:不写我会死吗?我只能悻悻地承认:我不会死。那我为什么要写呢?我不够资格写呀。

      于是我又打开新一轮的电脑麻将,百无聊赖地跟曾志伟、吴君如打麻将。一开始,我只要一愣神,曾志伟就用他那沙哑的嗓音催我快出牌,还有一个男的不断地说:又没有打多大,想什么想呀?于是我就有点不好意思了,赶紧打。后来,我就疲沓了,有时候把他们扔下去做别的事,他们几个就一直在那里说风凉话,催我出牌。我充耳不闻。本来这不是我的性格,我属于那种特别腼腆的人,听不得别人说一句埋怨的话,别人一说我什么做得不对,我就紧张得不行,要马上改进,现在我的脸皮变得比城墙还厚啦。

      看来人有没有资格写小说是命中注定的,如果你的一生命运多舛,跌宕起伏,那你心里必然波涛汹涌,山呼海啸,那你就该着写;如果你的一生风平浪静,顺顺利利,就不该着你写。中国也有古话云:文章憎命达。同样的道理。谁让我属于后者,该着我虚度光阴,以纯玩度过余生。

      有一个发小,现在跟我住邻居,她在外企工作,退休比我早几年。最近她见到我,劈面就说:你博客写得不错。过去我心里还对自己这么早退休有点不安,有点嘀咕,看到你写的星球呀,生命无意义呀,我心安了。她的话启发了我,其实我最适合的是去做一个生命哲学家。因为别人一辈子都不想的事(生命意义呀,地球热寂呀),我隔三岔五地就要想。别人对自己的一生不到临死不会去回顾,我一天能从头到尾回顾好多回。生命哲学家舍我其谁呀。

      只可惜,我这个自命的生命哲学家是个十足的胆小鬼,是个被吓破了胆的人。我最不敢去想的就是许多硕大无朋的星球在宇宙中默默地游荡的场面。一个人从生到死就是在其中一个星球上渺小短暂地存在一段时间而已,无论你是一个巨富还是一个穷光蛋;无论你是一个名列青史的大人物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无论你做了很多事还是什么也没做。

      这件事真的不能想。依稀记得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说过,如果经常想这件事,人一定会疯掉。我隔三岔五地想,有时一天想好几遍,居然到现在还没有疯掉,真是一个奇迹。我的神经是铁打的吧。我自己对自己的神经的坚韧度都感到惊讶。也许这恰恰揭示了我可以做生命哲学家的潜在资质。我常常想这些不敢深想的事情,慢慢练就了一副金刚不坏之身,尤其是一副金刚不坏的神经。于是我得到了自由。我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现世的生活,自由自在地挥霍我的时间、精力和生命,直到终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2#
发表于 2010-6-6 10:47:47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秋爸...

下面引用由[U]秋爸爸[/U]发表的内容:

记得与那个《伸舌苔》同期的还有一篇让很多人“犯错误”的《雪白血红》,讲辽沈战役的。


“舌苔”和“白红”,都看过。舌苔,以当年看的感觉,挺新奇的,如果是现在看,只要过一天半天,恐怕打死也不记得篇名了。白红,去年看的,大大弥补了对东北解放战争认识的缺陷,有些内容很有些震撼力。种种原因,不做具体评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3#
发表于 2010-6-6 13:11:08 | 只看该作者

re:《舌苔》当年由老哥从大学里带回来,抢着看...

《舌苔》当年由老哥从大学里带回来,抢着看了几段,真看不下去,接受不了。
红白是多年以后看的单行本,真没感觉。我对战争什么的一点兴奋点也没有。也不觉得有什么可禁的内容。
那时候喜欢看的书是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风云》系列、《你别无选择》。《红高粱家族》也是乱看的,起了点性启蒙的作用?
20多年,快30年了。感谢那热火朝天的启蒙年代,虽然以悲剧收场,却让一代人心灵飞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4#
发表于 2010-6-6 14:29:48 | 只看该作者

re:李承鹏博客http://blog...

李承鹏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e7ba410100ir6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5#
发表于 2010-6-7 13:51:43 | 只看该作者

re:...

                                      他从扬州走向世界
                                                      
                                             ——纪念黎东方先生诞辰100周年

                                               作者:顾一平
                                                 2007年6月
   
黎东方是一位从古城扬州走向世界,而又孜孜不倦,笔耕不辍,治学严谨,名播中外的史学家。今年9月25日,适逢他诞辰100周年,作为扬州人对他应有较多的回忆与记述,以推动扬州的历史文化研究。


    黎东方祖籍江西。其父黎淦(字衡平),清光绪十八年(1892)举人,曾到北京考过两次进士,均未考中,先在袁世凯三哥家当家庭教师,而后请求“大挑”,结果被挑中,分发两淮盐运司衙门“候补”,于是来到了扬州。不久,结识了拔贡李国柱(字辅廷,曾任湖北巴东知县)的二妹李乃慧,便托人说亲。据说,订婚时,李家提出结婚以后,黎举人必须一辈子留在江苏做官。黎淦答应了这个条件,于是双方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结婚。过了五年,黎淦奉调东台何垛场任场长,举家迁至何垛。1906年9月25日(清光绪三十二年农历八月初八),黎东方出生在何垛场。
    黎东方谱名智廉,后来曾用过“黎洁”、“时偕”两个笔名。“东方”是他留学法国护照上用的名字,以后就一直未改。他说,以“东方”为名,含有对东方文化好好研究,努力保存的意思。
    黎东方出生第二年,正好他父亲任满,又举家迁回扬州。先住在砂锅井,后因砂锅井地势低洼,常常淹水,黎家就搬迁到二郎庙巷居住。二郎庙巷位于新城东北角,南端是东关大街,北端是二郎庙,黎东方从四五岁到十岁,就生活在这里。后来,他回忆说:“我家的大门与后门,均是坐东朝西。与其称这两个门为大门与后门,不如称之为大门与耳门。大门距东关街较近,门口贴有红纸一张,上写‘中州黎寓’四个大字。”二郎庙巷现仍在,根据黎东方的描述,他家所住的位置,大约在现在的二郎庙巷6号或8号,只是房屋几易主人,又几经修建,当年的结构和门口的石狮、石鼓已不复见。
    民国元年(1912),黎东方进大草巷有名的“戴氏学塾”读书,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直读到《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戴先生只管教,不讲解,他的理论是:“现在念熟了,将来自然会懂。”
    1917年,黎东方由“戴氏学塾”转到运司街的乐群小学读二年级。乐群小学设在运司街的救火会里,校长戴子秋(名廷栋)是位秀才,比起大草巷“戴氏学塾”的戴先生,不仅有学问,思想也进步。本来,黎东方对戴校长很为敬爱,可是有件事,使他改变了看法。有一次,十几个同学在操场传递帽子玩,被戴校长碰见了,他把十几个人喊去,每人打了三下手心。可黎东方并未参加传递帽子,仅是个旁观者,也被喊去打了三下手心。黎东方说,平时戴校长对学生很慈祥,很和蔼可亲,这次竟发这么大的脾气,并且善恶不分,使我对戴校长所有敬爱之心化为乌有。结果,黎东方仅在乐群小学读了一年,便瞒着戴校长考进了第二高等小学,插入一年级下学期。那时,黎东方刚升进初小三年级上学期,这一跳,等于跳了两年。
    就在黎东方读乐群小学时,他父亲从河南回到扬州,一家人又由二郎庙巷搬进旧城头巷十号。对于旧城头巷十号的环境,黎东方在《平凡的我》一书中有过一段颇为详细的回忆:
    旧城头巷是一条很长的南北行的街,而不是巷。二巷、三巷,以至十巷,均与头巷交叉。另有一条‘小头巷’与二巷等巷平行。头巷之南端,接于小东门大街;北端,接于大东门大街。小东门与大东门是明朝扬州的两个城门。史可法被俘就义之处,在小东门附近。我常常爬到小东门城墙的上面,欣赏史可法所留下的铁炮。”“头巷十号的房子比二郎庙巷的小,大门坐西朝东,门右便是一块荒地。进门以后,有一个园子,然后是二门。二门以内,是一个东西长、南北狭的天井。右边是小厨房与客座,左边是三间朝东的房子。前边是花园式的小门,小门以内有一个后园,右边是大厨房与女仆房、堆房,左边是自成院落的三间正房,两间厢房。
    黎东方所说的旧城头巷十号,即现在仁丰里23号。古建筑专家陈从周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出版的《扬州园林》一书中,记述并绘制的《仁丰里刘宅平面图》,就是当年黎东方家所住的刘家房子。陈从周写道:
    仁丰里刘宅,宅不大,门东向,入内沿门屋筑西向屋一排,前有高墙,天井作狭长形,可避夏季炎阳与冬季烈风;而夏季因墙高地狭,门牖爽通,反觉受风较多。墙内南向厅三进,而末进除置套房外,更增密室(套房内的套房)。厅旁有花墙,过月门,内有花厅,置山石花木。整个建筑设计是灵活运用东向基的一个例子。
    黎东方家搬到旧城头巷十号,与他就读的第二高等小学靠近了。二高就设在距头巷不远的文昌阁西北“府学”内。从仁丰里出来,穿过文河上的文津桥文昌阁就到了二高。对于二高,黎东方有一段描述,对我们了解当年“府学”的规模,可谓是难得而珍贵的史料。他说:“第二高等小学,设在旧城文昌阁西北的‘府学’内(即现在扬州市政协大院银杏树处——笔者注)。‘府学’是扬州全府八县共有的孔子庙,其规模之大,不仅非一般的县学可比,亦非我所见的中国若干府的府学可比。平心而论,只有曲阜的孔子庙,比这扬州府的学府大。”他又说:“府学的中心是大成殿,与北平故宫太和殿形式相似,三层台子,每层铺满白石,围上雕花的大理石栏杆。大成殿之南,有很大的一块地,也铺了白石。地的两旁是两个长廊,叫做东庑、西庑。正对着大成殿的是气魄雄伟、竖立在高台子上的‘大成门’两扇,左右另有‘金声’、‘玉振’两门,门各二扇。这六扇门,均用朱红漆漆成。而大成门最令人联想到故宫的太和殿。”他还说:“大成门之南有泮池,池上有三道拱桥,凡是中了状元的本府人氏,便有权由正门(叫做棂星门)进庙,走过中间的一道拱桥,再经由大成门,笔直地登上大成殿,向孔子的牌位行礼。……孔子的牌位很大,牌位前面的香案也大。香案上的蜡烛台与香炉,均是古铜制的。孔子牌位的两旁,有四个较小的牌位,两两相对,很像戏台上的‘跑龙套’配角。这四个牌位上的名字是颜回、曾参、孔汲、孟轲。……大成殿的后面,有明伦堂。堂上挂了若干朱漆金字的匾,正中是状元一匾,匾上有清朝历届扬州籍状元的名字。两旁有榜眼、探花二匾,再旁边是‘会元’、‘解元’二匾。会元是第一名进士;解元是第一名举人。似乎另有‘父子传胪’一匾,记着父子均有‘功名’者的姓名,包括王念孙、王引之父子。”
    二高的校长俞仲泗(名锡荣),也是一位秀才,两江师院毕业,为人耿直,爱学生如爱己子,把学校办得很好,又教每一班的“修身”课,并且利用假期教国文。黎东方对他十分崇拜,说他是一位名实相符的教育家。在二高读书时,还有两位教师给黎东方印象最深,一位是身材高大,态度严肃,教他算术的朱福卿,他改作业既勤又细。还有一位是很有学问,教他博物的吴遐白,后来黎东方升入省立第八中学,吴遐白也到八中,教他的生理学。吴遐白的儿子吴穆之和黎东方是二高的同班同学,两个人很谈得来。节假日或课外活动,黎东方常常和家人或同学从天宁寺、老北门到瘦西湖、平山堂、观音山去游玩,然而去得最多的是史公祠。他说,史可法的崇高民族气节给他以鼓舞,给他以振奋。
    二高毕业后,黎东方于1921年7月,到上海报考南洋大学附中,未被录取,后来考取了省立第八中学。黎东方说:“八中人才济济,有一位国文老师,姓朱,名佩弦,他便是其后大名鼎鼎的朱自清。当时我是一年级的学生,不够资格上朱先生的课,但是等到朱先生当了清华大学的国文系主任,我也当清华大学的讲师,他很喜欢我,和我称兄道弟。我详细地告诉他在八中读书,当他的学生尚不配,怎敢当得起‘老兄’二字呢?他似乎因此更喜欢我,一直到我们在昆明最后一次见面,我总是尊称他为先生,他一生为人谦恭有礼,常常回我一句:‘不敢当’。”
    黎东方在省立八中仅读了一年,1922年夏,终于考取了上海南洋大学附中,同时还考取了日晖桥私立南洋中学。这年,他虚年16岁。
    1924年冬,在上海南洋大学附中读书的黎东方见到了他崇敬的孙中山先生。当时,孙中山由北平坐船到上海。学生、工人、商人一起到码头欢迎,黎东方也参加了欢迎队伍,只见穿着一身中山装的孙中山走下轮船,站在跳板上,挥动着手里的帽子向欢迎的人群致意,而后坐上敝蓬汽车向莫利爱路29号驶去。面对围在住宅周围的数万名欢迎他的人,孙中山先生站在门口的一张椅子上,向一队一队走过门口的人们挥帽答谢。黎东方看到孙中山直立在椅子上,两眼炯炯有光,面带微笑,严肃而又慈祥。
    1925年5月,距离孙中山逝世两个多月,上海纱厂工人顾正红被日本经理叫人活活打死,激起上海工人、学生、商人和市民的义愤,纷纷游行集会,要求惩办杀人凶手。南洋大学的学生编成九个大队也参加了游行集会,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收回租界”、“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等口号,黎东方不仅参加了游行演讲,而且担任了九大队的分队长。5月30日这天,游行的工人、学生、商人、市民遭到英国巡捕的镇压,打死打伤二百多人,造成震惊上海、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黎东方亲眼目睹了“五卅”惨案的全过程。
    “五卅”惨案后的第二年,未满20岁的黎东方考取了清华大学,插到历史系二年级,读到三年级上学期,即赴法国巴黎大学读书。在清华大学的一年中,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4位老师对他后来从事史学研究产生很大影响。关于王国维,黎东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开会,黎东方提议办一个刊物,王国维听后一本正经地站起来说:“刊物不必办,以你们这样年龄,应该多读书,少写文章,即使写文章,也不必发表。”这一教训,乃至几十年后,黎东方仍感言犹在耳,终身受用不尽。
    1928年,黎东方至巴黎大学读书,1931年,获文科博士学位,附“最荣誉记名”,成为20世纪巴黎大学获此荣誉的第一人。回国后,先后在北大、清华、中山、东北、中央、复旦等校任教,并兼任国民政府教育部及国立编译馆“大学用书编辑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1946年,应诺贝尔奖得主、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之邀,赴美讲学。40年代末回国,出任贵州大学历史系主任。1949年至1963年,为了教学与谋生,先后辗转奔走于美国、新加坡、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大学讲学。1964年返台,组建中国文化研究所,先后担任史学研究所所长、英语学院院长等职,同时任教台大、东吴。20世纪80年代后期退休,偕夫人定居美国加州圣迭戈(台湾译名为圣地牙哥)。


    黎东方著作等身,先后在海峡两岸出版过50多种中、英、法文的著作。1997年、200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和《细说民国创立》,共150余万字。黎东方著作深入浅出,明白易懂,读他的书犹如今天听央视举办的“百家讲坛”,轻松愉快,获得知识。他说,假如写出来的历史,别人看不懂,有何意义?他甚至将书稿请10岁小孩过目,以确能懂。黎东方历史著作有“细说体”之称,而且为其首创。1996年5月19日,罗振常在《黎东方先生讲史之学》一文中这样写道:“作者出之以对历史的忠诚,对文化的爱护,严肃从事,不掺半点虚假,让读者学习历史,热爱历史,进而维护历史尊严,在今天,历史被搅得混乱不堪之际,更为需要。”同时指出,“今日之历史热,往往表现为小说电影的描述历史,或出于对历史的无知,或出于以己意妄解历史,全不知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当然更不懂脱离开了历史真实便无艺术真实可言,于是历史变成了‘戏说’,一位历史片导演甚至说‘历史本来是假的’,便可任意伪造。历史云乎哉,令人浩然兴叹。望九高龄的老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出此通俗谨严的历史著作,当可一醒此辈随意描述甚至伪造历史者的头脑。”7月10日,邓广铭为“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写的序言称赞黎东方历史著作“显示了作者的深厚学养和探索精神,再经他用干净利索、明白晓畅的文字加以表述,使得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都能够读懂,而且都能读得饶有兴趣,所以,就使这几本《细说》成为标准的深入浅出的通俗历史读物了。”上海人民出版社崔美明(黎东方《细说三国》等书的责任编辑)谈到“细说体”历史著作特点时也说:“作者在叙述历史的同时,随时加以点评,鲜明地表达自己的好恶和观点,虽持一家之说,但冲破了某些正统的陈腐思想,颇具真知灼见,引导读者以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很有新意。”可见,史学界对黎东方治学精神和历史著作评价之高。
    黎东方一生有过许多复杂而富传奇的经历,都值得一一记述,传之后世。譬如,抗战时期演讲三国历史故事、胜利后应赛珍珠之邀赴美讲学,就是两则极富传奇的经历。
    先说演讲三国历史。黎东方既是一位很负盛名的史学家,又是一位幽默诙谐的演说家,林语堂曾将别人赞誉他的“幽默大师”4个字转赠黎东方。抗战时,后方生活极为困难,他在重庆首创中国人收费演讲之举,一时传为美谈。1944年9月24日,黎东方在重庆的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开讲三国历史故事,第一天就到了三百多人,每人门票是法币40元(相当于官价两元美金),接连10天,场场客满,总收入等于他几十个月的教授薪水。他说,为什么要讲,为什么要卖票?不是为讲卖票,而为是了卖票而讲。为什么?因为穷。为什么穷?因为通货膨胀。抗战前,我一个月薪水可以买一百双皮鞋或40担米。到了1944年,我一个月薪水只能买一双皮鞋。买了皮鞋,就无钱买米。这都是被日本人害的。
    黎东方先在重庆演讲,其后又到成都、昆明、南京、贵阳、沪州、安顺等地演讲。因为他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每次演讲全场笑声、掌声不断。譬如,讲诸葛亮,他说,一千七百多年来,诸葛亮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欢,第一,他不仅忠勇,而且有计谋。历史上忠臣很多,勇将也不少,可忠勇又兼有计谋的人,就没有几个人比得上他了;第二,他有文才,《隆中对》与《出师表》足以确定他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第三,他长得漂亮,一表人才。传说他的太太长得极丑,倘若真是如此,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三国史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仅仅是短短的一段,可人物多,事件多,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特别是官制与地名,读史的人往往很难弄清楚,而黎东方详加梳理考证。譬如,讲诸葛亮和周瑜,黎东方说,京戏里的诸葛亮是老生,周瑜是小生,其实历史上的诸葛亮比周瑜小7岁。建安十三年(208),周瑜已34岁,而诸葛亮才27岁。可见,历史是历史,戏是戏,不能把戏当历史。又譬如,讲东汉时的扬州,他说,治所不在今天的扬州,而在九江郡的寿春,即安徽寿县,其辖境包括现在的安徽、江西、浙江以及长江以南的江苏,就是没有扬州。今日的扬州当时属徐州,称广陵。经他这么通俗易懂、条理清晰的讲解,人们了解了历史人物与戏中人物的关系,了解了历史地名与现实地名的关系,增长了许多知识。
    再说应赛珍珠之邀赴美讲学。赛珍珠是美国著名作家,又是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第一人。赛珍珠两岁时,就随父母来到中国,住在江苏镇江,在镇江长大,中国话说得很好。她的学位是在美国获得的,念完大学又来到中国。赛珍珠的成名作是以中国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大地》。抗战期间,赛珍珠已回到美国,常在报刊发表支持中国抗战的言论,而且写过一部很精采的小说,书名叫《爱国者》,描写的是从美国回到中国参加抗战的华侨青年。这部书的中译本和《大地》原文本,黎东方都读过,因此,对赛珍珠很为崇敬。
    1946年春,黎东方写了一封信,托一个去美国的亲戚寄给赛珍珠,对她支持中国人民抗战表示谢意,同时寄去一套赛珍珠著作的中文本。赛珍珠收到信和书后,很快给黎东方回信表示感谢,并托黎东方向中文本的执笔者也表示谢意。赛珍珠信中还说,中国是她第二故乡,她很爱中国。信的末尾,还邀请黎东方赴美国讲学。
    得知黎东方将赴美国,史学界的一些朋友为他设宴饯行。宴罢,在黎东方准备的纪念册上题字,其中顾颉刚题的是“乘长风破万里浪”;柳诒征题的是“立一家之言”;吴稚晖题的是“东方西方,其理皆同”。正好,胡适之从海外归来,也在纪念册上题了字,先写的是“理未易明,善未易察”,后写的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九分证据,不可说十分话。”黎东方看了以为胡适之责备他说过证据不足的话,当面只好虚心受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后来许多朋友告诉他,他们也有胡适之同样的题字,也就消除了原先的想法。
    1046年9月,黎东方登上了从上海开往美国的远洋客轮。与黎东方同船的中国人中有许多知名之士,其中有地质学家李四光、舞蹈家戴爱莲、漫画家叶浅予、哲学家冯友兰、数学家华罗庚、政治家吴襄,还有作家陈白尘的夫人、驻意大利大使于焌吉的妹妹以及李政道。同行的还有赴美考察水利的冯玉祥与他赴美出席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的夫人李德全以及大小姐。黎东方带着朋友为他饯行题字的纪念册,不时拿出来翻阅,冯友兰见了也在上面题了字,写得很幽默:“彼美人兮,东方之美人兮。”华罗庚题的是他所解决的一道数学题。
    经过20多天的海上航行,终于到了美国,时间是1946年10月。到了美国,黎东方首先拜访了赛珍珠,而后,应宋美龄青年时代就读过的福尔蒙州大学之聘,至该校讲学,并担任该校远东系主任。
    黎东方回到台湾,以文化大学教授退休。旋侨居美国,直至逝世,没有加入美国国籍。
    黎东方热爱祖国,尤对扬州怀有深情。1988年,他回到阔别数十年的祖国,犹如游子回到母亲的怀抱,中秋这天,他从南京来到扬州,看望在扬州柴油机厂担任工程师的外甥女高景泽一家。对于扬州,他仿佛那么生疏,又仿佛那么熟悉。因为他在扬州成长、读书、生活20余年,史公祠、瘦西湖、平山堂、观音山有他的足迹,他吃过富春的包子,在扬州浴室洗过澡,他说,扬州是他的故乡。这一次,扬州师院历史系祁龙威教授接待了他。
    1992年春,黎东方再一次回国,参观了母校清华大学,又应北大邀请,去北大作了演讲。令他高兴而又难忘的是,在北京期间,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了他,两人相见,犹如他乡遇故知,江泽民笑盈盈地握着他的手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双方交谈了20多分钟,临别时,江泽民特地赠送他一套线装影宋本《四书集注》作为纪念。
    黎东方离开北京后,特地来到扬州,在外甥女高景泽家住了三天,市委副书记李锦华、市政协副主席刘志高、祁龙威与扬州师院负责人接待宴请了他,并陪同游览了瘦西湖、平山堂。他说:扬州是我的故乡,扬州太美了,我死后要葬在扬州,哪怕是衣冠冢也好。在扬期间,他还去西郊七里甸徐家桥为父母扫墓。嗣后,他受聘为扬州师院历史系教授。
    著名教育家顾毓琇(字一樵)早年到过扬州,后来也定居美国,和黎东方是挚友。黎氏称之为“二哥”。1996年,顾毓琇回国访问后,回到美国,曾将丙子年元宵节用秦淮海韵写的一首《平山堂》书赠黎东方,诗云:“江山信美题淮海,此是淮东第一观。古寺大明寻往迹,远峰云梦好凭栏。鉴真弘法东瀛去,太守风流海宇宽。明月当头佳节赏,一樽在手自心澜。”末署“东方老兄吟正,弟樵上,丙子春日。”这首诗不仅描述了双方熟悉的扬州平山堂人文景观,而且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1998年12月30日清晨,黎东方走完了他92载的人生历程,安详地长眠于美国加州圣迭戈包威市(台湾译为泡威市)郊外的宅邸。他的治丧委员会由120人组成,均为一代名流,陈立夫为名誉主任,顾毓琇、卜少夫、陈香梅、刘绍唐等人为名誉副主任和名誉委员。
    噩耗传到扬州,扬州的亲友为之动容下泪。扬大历史系教授、原扬州市政协副主席祁龙威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含泪挥笔写下了《悼念黎东方教授》的七绝,以抒哀思。此诗发表在《扬州日报》上,诗云:“忽听文星落远荒,遗编在手泪沱滂。金瓯待补毋留恨,化鹤归来邗水旁。”
    黎东方大半生,奔波于海外,可他心里始终装着自己的祖国、民族和故乡,对自己的祖国、民族和故乡怀有深切之爱。如今,他成了历史人物,然而他为人间留下了道德,为社会留下了智慧,为家庭留下了慈爱,为自己留下了历史。
(顾一平,扬州学派研究会会员)
  


细说三国(黎东方) 全文阅读:http://www.uus8.com/BOOK/html/type10/06/02/

细说元朝(黎东方) 全文阅读:http://www.uus8.com/BOOK/html/type10/06/06/

细说明朝(黎东方) 全文阅读:http://www.uus8.com/BOOK/html/type10/06/07/

细说清朝(黎东方) 全文阅读:http://www.uus8.com/BOOK/html/type10/06/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6#
发表于 2010-6-8 11:36:44 | 只看该作者

re:看了一下今年的高考语文题,全国I卷,我真...

看了一下今年的高考语文题,全国I卷,我真的很汗!好多不会的,不光古文上下接句接不上来,竟然发考的成语我也有第一次听到的。
倒是这作文题目我认为真不错,很多角度都可以写,特对我的胃口。“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猫老三的话太对了!
你想啊,都什么年代了,有手机谁还写信啊?有火车飞机谁还骑马坐轿啊?有了火箭导弹谁还运气点穴耍功夫啊?有西医还吃什么花鸟虫草啊!
猫老四的做法,也不是不可以,但很明显那不是为了填肚子,是行为艺术,猫老三欣赏不了,那是因为他太理科了。
猫老大拍怕饱饱的肚子,心满意足与世无争的样子,也很可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7#
发表于 2010-6-8 11:46:26 | 只看该作者

re:有文科生说了,猫大吃了鱼,感觉肚里五湖四...

有文科生说了,猫大吃了鱼,感觉肚里五湖四海,但是不好发作;
猫四一机灵,什么鱼啊,吃不得,还是老鼠安全;
猫三还没回过神,
猫二使劲儿翻眼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8#
发表于 2010-6-8 11:52:09 | 只看该作者

re:哈,好!食品安全!食品安全!这个角度好,...

哈,好!食品安全!食品安全!这个角度好,再加上绿色,天然啥的,很时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9#
发表于 2010-6-8 12:18:11 | 只看该作者

re:四猫应该最有争议. 1、疑似在作秀,...

四猫应该最有争议.
1、疑似在作秀,行为艺术?
2、担心食品安全.

3、腐败贪婪,吃着碗里的,看着外面的。
4、如果按“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来检验,这是只好猫。
......
还有吗?

俺坐等零分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0#
发表于 2010-6-8 12:21:22 | 只看该作者

re:中间插播牛人一名:王雷,她上周已...

中间插播牛人一名:

王雷,她上周已成功登顶珠峰, 成为第一位亚洲女性完成七峰两极的挑战,是世界第十人。

王雷:平凡的人 不平凡的人生

《侨报周刊》赵志宏

王雷攀登世界七峰二极的事迹在国内外已有很多报导。她的事迹不断地激发人们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王雷今年38岁,出生于南通,在北京长大。王雷从北京四中毕业,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习。毕业后进入美国北卡大学计算机系攻读硕士学位,后到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学习企业管理。她有在大公司任职的经历,也体验过和朋友们一起创业的艰辛。

王雷2004年订下攀登世界七峰二极(7+2)的登山目标,七峰是世界各大洲的最高峰,二极即南北极点。

这几年来,她成功攀登了高5895米的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Kilimanjaro),高5633米的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Elbrus),高 6195米的位于阿拉斯加的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峰(McKinley)、高6484米大洋洲最高峰查亚峰峦(Carstensz Pyramid)、高4897米的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峰(Vinson Massif),以及尝试3次才成功攀顶的南美洲最高峰、高6962米的阿空加瓜峰(Aconcagua)。2008年她还分别滑雪和攀登至南极点和北极点。

她计划在今年春天攀登七峰二极中的最后一个目标,也是最难的目标: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高8848米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为了完成攀登七峰二极的壮举,王雷已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训练和准备。为了克服生活费、学生贷款、培训、添置装备等经济上的压力,她开始参加社区活动、建置网站、展开宣传和筹款工作。

波士顿地区的华人,尤其是清华大学的校友们,对王雷的现状及今后的打算非常关注。波士顿清华大学校友会主席赵志宏代表波士顿的校友对王雷进行了一次专访。下面是这次采访的谈话内容。

(赵)你的事迹见报后,很多的清华校友都很想知道更多你的情况、你的现状、你的下一个目标和今后的打算。也有很多人想以你为榜样。你现在已经是“清华名人”了。

(王)(笑)说老实话,登山这种事,不论怎么出名,跟那些体育明星完全是两个概念。我周围这些跟我算“同行” 的登山的人,实际上生活还是很清苦的,并不是像明星那样过着豪华的生活。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我们身上还背负着很多债务,不知何时才能还清。登山需要很多的经济投入,但并没有直接经济回报。

(赵)我今天就是作为一个校友,想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看待你、理解你。在你决定去登山之前,你是一个事业非常成功、前途非常光明的旅美华人、清华才女。可以说你已经生活在人们努力追求的“美国梦”之中。是什么样的机遇使你对登山探险产生了这么浓厚的兴趣?

(王)我是在读商学院时候开始接触户外登山活动。沃顿商学院强调用实际项目,包括户外项目,来培养团队精神和领袖意识。当时我并不明白登山是怎么回事,很好奇,学校组织去厄瓜多尔攀登科多帕克斯峰的项目,就报名跟着去了。那时候就想着要完成课外作业,还没意识到这个尝试从此改变了我的生活。

回来之后由于要接着学习、找工作,就恢复了“正常”的生活。2004年到波士顿之后,我开始读一些登山的书和记录片《触及颠峰》(Touching the Void)和《乔格里峰女人》(Women of K2)。在2004年5月,我记得我经过一整天的研究之后,下定决心要攀登珠峰。从那时起,我开始了真正的登山的训练,包括体质、技能和登山的知识。一段时间以后,我投入到登山的精力越来越多,花在登山训练上的时间越来越长。平时锻炼也越来越积极了,朋友们也没时间见了,整个生活只是围绕著登山在转,而且是越陷越深。后来我逐渐意识到,对于我来说,登山其实并不仅仅是个业余爱好,它是我内心的钟爱,是长期埋藏在我心里的、热爱的活动。我以前并没有意识到,我心里一直隐藏着这种渴望,所以我下定决心,即使放弃工作,也要去登山。只有登山才会让我的人生得到满足。

(赵)你能不能介绍一下你今后的人生目标?完成7+2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了。你之后希望做什么呢?

(王)我感觉我每登上一座山,我自己也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对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就看得更深了一些。我登山似乎是在为我自己,但我希望我的存在能给更多人帮助,这就是能让我在回顾一生得时候感到快乐的事。所以我希望今后能从事一些社会工作和公益事业,能够从事和我性情和生活方式相吻和的活动,能够用我的经历和体会激发更多的人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赵)你攀登珠峰的时间转眼就要到了。你现在一定是在全力以赴做准备。请你和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计划。

我计划3月份出发,因为那时的气候比较稳定。至于从哪个坡上山,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状况和目的,会有不同的选择。现在我每天的时间安排都很紧张。训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还要用很多时间去做宣传活动以获得社会对我的支持,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我每天训练两次。

(赵)你这次登珠峰大约要花费多少钱呢?

(王)总共花费至少要5万到6万美元。登山的许可证就要1万多元。其他的花费包括雇用向导、保险(营救费用)、装备、旅行等等。我现在除了朋友们帮忙外,只能靠拉赞助,借信用卡来维持。为实现我多年奋斗目标,这点经济付出我觉得值得,相信今后也有能力弥补、偿还。

(赵)我相信很多人在了解你的情况后,一定会在精神上和经济上给你支持的。最后,你对千千万万关心你的人有什么寄语呢?

我希望我的行动能给大家带来鼓舞。生活中不见得总看到希望,但不能失去目标,想要做的事就要去努力追求。遇到挫折不要气馁,每往前走一步,你就会发现道路会愈来愈开阔。很多时候你会有挣扎,但你要坚持。4年前我告诉大家我要去爬珠峰的时候,很多人认为那是天方夜谭,是幻想,不可能实现的,连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结果会是什么样。但4年坚持下来了,到今天我离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了。只要你努力、不放弃,你的生活就会过得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5-1-8 19: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