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thankstoyil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转帖!!

[复制链接]
421#
发表于 2010-2-10 13:42:39 | 只看该作者

re:我想凤姐背后,和其它的许多"姐姐妹妹"背...

我想凤姐背后,和其它的许多"姐姐妹妹"背后,都是有一个或一帮推手的,这是新时代的赚钱方式的一种了,而且还很快.以美比美,美无止境,以丑为美,另辟蹊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发表于 2010-2-10 13:56:49 | 只看该作者

re:老V: 你真的应该给凤妹妹写封...

老V:
    你真的应该给凤妹妹写封应征书,此重任此坛非你莫属,而且你要想到的是所带来的效应不仅是你一个人的,是关系到整个以琳网,更是关系到这个群体。
    行动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3#
发表于 2010-2-10 14:05:49 | 只看该作者

re:V老:俺帮你找了网络推手,就是楼上这位,...

V老:俺帮你找了网络推手,就是楼上这位,你们可以单线联系,出名要趁早。

PS:现在才弄明白,原来俺从小到大也是一直在看人文类的著作,小时候是《故事会》,现在是《知音》,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4#
发表于 2010-2-10 15:50:42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蕾蕾...

下面引用由[U]蕾蕾1[/U]发表的内容:

老V:
    你真的应该给凤妹妹写封应征书,此重任此坛非你莫属,而且你要想到的是所带来的效应不仅是你一个人的,是关系到整个以琳网,更是关系到这个群体。
    行动吧!

阿蕾,也许妳的建议是对的,为了我们这个群体,我应该牺牲一些自我,哪怕是一些色相。

但是我再想了一下,要是凤姐是一个才色佳人的话,我家LP或许动了妒忌之意和自卑之感,我当然最后是‘渔翁得利’;但可惜的是凤姐的情况。。。,恐怕会助长LP的骄横之气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5#
发表于 2010-2-10 17:40:3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秋爸...

下面引用由[U]秋爸爸[/U]发表的内容:

好看!节目里的小崔,远比周立波更机智更急智。

是不错的节目。但我没看出来立波的less机智和急智,硬要比的话,是崔的机智比较厚实,而周的则比较轻巧 - 这正反映出北京和上海的文化取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6#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21:27:01 | 只看该作者

【转】最佳影片提名

(T: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竟有10部,看了其中的7部。
     《阿凡达》就不说了。
     《温情橄榄球》取自现实题材,温情得让人感到有些不真实,可以算是美国的主旋律片子,很喜欢桑德拉布洛克的表演。
     《第九区》剧情不错,但在制作上投入可能不足,看起来有些不舒服,比较粗糙。前半部分节奏有些拖,差点不想继续看下去。
     《拆弹部队》像是个纪录片的拍法,因为真实,所以令人惊悚,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比较喜欢。
     《无良杂牌军》(直译:无耻混蛋),典型的塔伦提诺作品,营造气氛和感觉很有特点。在克里斯托弗瓦尔兹的表演面前,布拉特皮特就甭提什么演技了。我赌一下克里斯托弗老兄最后问鼎最佳男配角。
     《飞屋环游记》,错过了3D,看的是2D,还是很美。
     《在云端》,此前我在本贴介绍过,很不错的一部电影,关于人内心的归属感,导演杰森·瑞特曼也是《朱诺》(Juno)的导演,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


下面来自毕成功博客:



◎《阿凡达》Avatar,20世纪福克斯

 《温情橄榄球》The Blind Side,华纳兄弟

 《第九区》District 9,索尼三连星

◎《成长教育》An Education,索尼经典

◎《拆弹部队》The Hurt Locker,峰会娱乐

◎《无良杂牌军》Inglourious Basterds,韦恩斯坦

◎《遗失的美好》Precious: Based on the Novel "Push" by Sapphire,狮门

◎《较真的人》A Serious Man,焦点

◎《飞屋环游记》Up,迪斯尼

◎《在云端》Up in The Air,派拉蒙



分析

扩充到十部的最佳影片奖,总算让我们看到了其扩充的价值。《飞屋环游记》(Up)和《温情橄榄球》(The Blind Side)都是有益全年龄观赏的佳作,积极的价值观导向和美国梦的主旋律一定会让家长们开心不已。我想奥斯卡既然是为增加颁奖典礼的收视率才翻倍了提名席位,那么评委们票选择这两部片子入围最佳影片,真的是心领神会之后给出的最正确的判断了——要扩大收视率,就从娃娃抓起,一点也不错!

同样有益收视率的是《第九区》(District 9),公认科幻迷和“书呆子”去年最爱的电影,票房黑马的身份本身也增加了影片被相中的资本,再加上制片彼德·杰克逊自己的《可爱的骨头》搞砸了,选择这部小成本佳作在表彰他慧眼识千里驹的同时,也算变相安慰:“没关系,彼德,亲爱的,你做的已经很好了!”《成长教育》(An Education)和《较真的人》(A Serious Man)分别照顾到了英国人与犹太裔,又都是评论界口中的低成本佳作,非常合理,至少比矫情的《和莎莫的500天》强多了——果然奥斯卡不待见该片,什么年代了,连90后都在《暮光之城》里重新呼唤承诺和禁欲啦,您还游戏感情呢?

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五大片雷打不动,他们是:“神奇老狐狸”的《阿凡达》(Avatar)、“和沙子的500天”的《拆弹部队》(The Hurt Locker)、“纳粹屠场”的《无良杂牌军》(Inglourious Basterds)、“鬼妈妈”的《遗失的美好》(Precious: Based on the Novel "Push" by Sapphire)、“飞机环游记”的《在云端》(Up in The Air)。无独有偶,五大正好也是提名数的五强,按前述的顺序依次拿到了九、九、八、六、六项提名,《飞屋环游记》则以5项排在提名阶段的第六位,此六君子构成了第一集团。顺便说一下,评论家最爱的《在云端》无缘最佳剪辑,这样一来《在云端》可以专心为乔治·克鲁尼冲帝了,最佳影片不必再想——自《普通人》以来没有哪部最佳影片没入围剪辑奖。

下面来探讨一下被淘汰的《星际迷航》(Star Trek)和《不可征服》(Invictus),依我看这两部片子被淘汰都能跟《第九区》挂钩。从技术奖提名的大丰收可以看出《星际迷航》并没被学院抛弃,看来落选的原因是五大片里《阿凡达》和《无良杂牌军》的票房已然很好,而在科幻类挑上以小博大的《第九区》、且《星际》又不可能大过《阿凡达》的情况下,纵然热卖2.58亿美元,《星际迷航》仍不幸沦为上下不靠的中间地带。再加上忙着推《在云端》的派拉蒙,本来也没在公关上对《星际迷航》有多关照,真可惜啊……

《不可征服》的情况更有趣。由于本片和《第九区》都是以南非为舞台、探讨种族隔离的电影,所以我一度认为是种族问题的《不可征服》与人类对话外星人的《阿凡达》,肢解了《第九区》。但实际情况是种族问题的《第九区》和橄榄球题材的《温情橄榄球》分流了《不可征服》,原来如此!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爷爷同时出局最佳导演奖,未刷新最年长的入围纪录,甚是遗憾。更遗憾的是,从理性分析奥斯卡奖提名的角度,为了这个结果,我不但不能生气,还得重点表扬一下华纳兄弟。

《第九区》杀进、《星际迷航》淡出,主要还是索尼经典推广《成长教育》与索尼三连星推广《第九区》乃是平行操作,互不干扰;而不像派拉蒙那样,同时运营《在云端》和《星际迷航》导致顾此失彼。至于为什么说要夸奖华纳兄弟——反正今年《不可征服》逐鹿最佳影片无望,干脆换上《温情橄榄球》,现在,入围最佳影片的战果无疑大大帮助了桑德拉·布洛克冲击影后,真是好棋一步啊!金酸梅的杀招被四两拨千斤地化解了……

不过,要论公关能力,还是得服气人家哈维·韦恩斯坦,《第九区》和《星际迷航》的品质再优秀,也就四个提名席位,《九》(Nine)不也是!?韦恩斯坦影业在两部力作《末世危途》和《九》双双烂尾的情况下,依旧悍然提名13项,战胜了12项的索尼经典与11项的20世纪福克斯,高居各大公司入围数的榜首。但正因为是这样,《单身汉》(A Single Man)的朱利安·摩尔失利女配角奖的提名,才更显得不可原谅!而即使《贫民富翁》去年的大胜招致人品透支且今年的申奥主力《艾米莉亚》不幸坠毁,福克斯探照灯仍从容地用一部文艺小品捧走了三项提名且其中的两项很可能最终胜出,堪称另一位冲奖高手。

十部入围作品中有五部北美票房突破1亿美元,其中3部突破2亿,其中《阿凡达》更是即将超越6亿。再加上铁杆粉丝已经四世同堂且2.5亿美元级别的《星际迷航》入围四项技术奖排在入围榜单的第七位、金酸梅奖提名数第一的《变形金刚2:卷土重来》也跻身最佳音响效果、希斯·莱杰的遗作《移动剧院》收获两相提名、为躲避冬奥会又延期两周才举行颁奖典礼……,且看今年的收视率能振兴到什么程度吧。令人唏嘘的是,电影圈的顶级盛典,在电视收视率面前就这样低下了高昂的头颅,难怪电影人都爱黑色幽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7#
发表于 2010-2-12 21:32:24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蕾蕾...

下面引用由[U]蕾蕾1[/U]发表的内容:

老V:
    你真的应该给凤妹妹写封应征书,此重任此坛非你莫属,而且你要想到的是所带来的效应不仅是你一个人的,是关系到整个以琳网,更是关系到这个群体。
    行动吧!


坚决支持老V的大牺牲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8#
发表于 2010-2-12 21:42:28 | 只看该作者

re:[IMG]http://static15...



图A:美眉正表现闲散、优雅的斜倚坐姿,显然吸引了观众驻足回眸。



[img]http://static12.photo.sina.com.cn/middle/50676d48x73233a5539fb&690[img]

图B:观众突然跑过去以亲热状与车模合影。美眉面露大方微笑,而她右脚的紧张状态表示了其内心对陌生人强权的抗拒。





图C:观众离开后,美眉仍需坚守岗位,但她的站姿已经带有几分防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9#
发表于 2010-2-13 23:20:52 | 只看该作者

re:最近又看了一部电视连续剧《谍战之特殊较量...

最近又看了一部电视连续剧《谍战之特殊较量》,除了我一贯喜欢的谍战片的智力游戏之外,最吸引我的是邱枫的前妻,坚决丢掉了自己的内涵深沉的老公,以致失去婚姻,而且永远失去了,结果被所谓温柔体贴的帅哥,出卖得一点知识女性的尊严都一干二净。这样的悲哀啊,我真地真地很心痛。目前,我还没看完,但我敢打赌那位所谓高知美女,结局一定很惨,因为高知女性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然后不喜欢貌似木讷的男人,因此,从前面她的所谓就可以推断其结局,因为性格就是命运,只有肯反思、肯照见自己的丑陋的人,才可以在经历许多挫折以后,慢慢改变自己性格,然后才慢慢改变自己命运,那么,如果有这样的可能,就要感谢上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0#
发表于 2010-2-14 16:18:26 | 只看该作者

转:《蜗居》中的中国女性

2《蜗居》中的中国女性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刘剑梅
2009年底,在国内炒得火热的电视剧《蜗居》传到了海外,我看过之后也深有感触。这部电视剧真是反映了全球化场景中的中国大都市生活,极其生动地勾勒出大都市生活的原生态:房奴、贪官、二奶、小三、钉子户等等都是新时代的新产品,是二十一世纪的特别现象。

因为电视剧的成功,“蜗居”成了一个新名词。女作家六六的这个书名确实起得好,“蜗居”是指让人窒息的狭小的居住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无论都市如何繁华,如何昌盛,一般的平民老百姓都像蜗牛一样压抑地生活着,想改变自己的居住空间就不得不沦为“房奴”。《蜗居》讲的是两个感情好的姐妹从外地来到了大都市寻找安身立命的居住空间的故事。其实问题不那么简单:她们也许为自己的身体找到了更大的居住空间,可是异化了,变形了。对我来说,这部电视剧最有意思的就是描写了女性与空间的相互关系,并从此再现了当代女性新的价值观或新的爱情观。

《蜗居》中的姐姐海萍和姐夫苏淳,在大学毕业后留在大都市打拼。他们向往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天天省吃俭用,连一块钱都要节省,还是离这个梦想非常遥远。“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海萍就这样沦为“房奴”,天天被这些金钱数字无情地捆绑着,她的这种痛苦和无奈也是当下老百姓具体生活的见证。逐渐地,海萍在金钱的巨大压力下,觉得自己活得很窝囊,并把自己心中的闷气转嫁给了丈夫苏淳,还居然得出了一套新的爱情观。在跟妹妹海藻的对话中,她说:“我告诉你,爱情,爱情那都是男人骗女人的把戏。什么‘把我的心交给你,你会永远拥有我',那都是一穷二白的穷光蛋的障眼术。他那是什么都没有了,就说点甜言蜜语。男人若真爱一个女人,别净玩儿虚的,你爱这个女人,第一个要给的,既不是你的心,也不是你的身体,一是拍上一摞票子,让女人不必担心未来;二是奉上一幢房子,至少在拥有不了男人的时候,心失落了,身体还有着落。”这种爱情观是当下典型的爱情观和人生观——“钱”才是情本体、人生本体和世界本体。的确,《蜗居》中的女性大多都持有这种价值观或爱情观,视钱如命,把钱看作最后的实在:海萍从头至尾都很看重钱,数钞票时满眼放光,钱就是太阳、月亮、星斗;海藻沦为“二奶”,即使沦为“三奶” 、“四奶”也无所谓;而宋太太选择的隐忍的“大太太”的孤独生活,也是为了钱。千百年来人类所追求的爱“情”突然变成了爱“钱”。

海萍的这一爱情观后来对她妹妹海藻的影响很大,妹妹最后选择“二奶”的生活与姐姐的这段“教育”不无关连。海藻最开始是一个非常纯情的女孩,作为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她有深爱自己的男友小贝,有依靠自己能力找到的工作,但是,在目睹了姐姐沦为“房奴”的压抑的婚姻生活后,她不由自主地被有权有势而且体贴潇洒的宋思明所吸引,经过一番挣扎之后,终于选择过上了不劳而获的像寄生虫一样的“职业二奶”的生活,不仅甘愿当“性奴”,而且甘愿成为他的生育工具。海藻最初还非常清高,拥有自己的尊严,在察觉了宋思明对她的好感之后,坚决退还了借他的两万块钱和他赠与的手机。可是后来,为了解决姐姐买房子的困难,她一步步走向能够呼风唤雨的宋思明,一点点失去原本纯真独立的自我,最后深陷二奶豪华的公寓中,难以自拔。海藻选择的“二奶”身份,美其名曰有“爱情”为基础,宋思明和她似乎都是真心相爱的,但是正如她母亲所揭露的,“如果宋是个穷光蛋,如果不在这个位置上,海藻还会爱他吗?”说到底,她的“情”还是围着“钱”的轴心转。

《蜗居》热播后,很多80年代后的年轻观众非常喜欢潇洒多金的宋思明和纯真多情的海藻,不仅不痛恨“二奶”,反而羡慕“二奶”的豪华潇洒的不愁钱的生活。表面上看,《蜗居》中新的女性价值观和爱情观似乎突破了传统道德伦理的界限,“社会开放了,容忍度高了”,女性在性生活方面似乎得到了很多自由度(海藻一度可以周旋与两个男性之间,享受两种不同的爱),然而实质上,在拜金主义覆盖一切的情况下,虽然大都市变得一天比一天更华丽,虽然市场经济发展得一天比一天更繁荣,虽然女性打扮得一天比一天更时尚,女性的地位却一天天倒退回“女奴”的地位,重新沦为男性的奴隶和金钱的奴隶,完全迷失了自我,更可悲的是,沦为了“房奴” 、“性奴”仍不自知,仍没有任何自省的能力。海藻最后不思自我奋斗,完全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宋思明的身上,不再在乎自己的尊严和人格,这等于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奴隶,是拥有豪华外壳的“女奴”。而宋思明的太太即使知道丈夫有了“二奶”,还是采取了隐忍的态度。察觉了丈夫的私情后,她居然能够接受丈夫的一番官场中“逢场作戏”的辩白。宋思明倘若没有被查处,他仍然可以享受着“一妻一妾”的中国传统男性所拥有的生活。他似乎对自己的妻妾都有情有义,然而实质上是典型的对女性占有欲极强的男权主义的象征。他爱海藻,跟他误会海藻是处女并把自己的第一次交给他有关;他自己可以同时拥有妻子和海藻,却不允许海藻继续维系与男友小贝的爱情;正如他的妻子所说的,女人在他的手里都是被安排好的棋子,仅仅是棋子而已。就这样的一个贪官形象还让现在的年轻的女性读者如此倾心,得到那么多的追捧,这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把钱视为价值本体。没想到自五四以来提倡的女性解放经历了一个世纪,从娜拉离家出走,逃离华丽却令人窒息的“女奴”生活,到妇女参加革命,后来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而如今像海藻这样的后现代女性又重新自愿充当豪华的“女奴”,自愿被囚禁在富丽堂皇的居室里,即使做男性的“玩偶”也不在乎,这种变化真是颇有反讽意味。

《蜗居》确实提出了一些让我们深思的全球背景下的复杂的社会问题,还有女性的生存处境等问题。从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对中国女性都缺乏基本的尊重,比如宋思明居然可以把“二奶”公然带到同学聚会,而且如果不带还变成“有问题”;海萍单位的领导明显地歧视三十岁以上的职业女性,对需要照顾孩子和家庭的女性没有任何同情心;上了年纪的女性,在社会上成了被欺负和被边缘化的对象。不过除了归类到社会问题,女性自身也应该有反省的能力。为什么女性不能重新找回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为什么一定要把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为什么女性不能自己救赎自己,而总是要等着男人来救赎?为什么女性把这么多的精力放在对物质的追求上,而不在精神上多多丰富自己?身体的蜗居状态可以通过金钱来改变,可是精神上的蜗居状态要靠什么才能改变呢?

《蜗居》后半段把海萍塑造成一个逐渐在大都市中找回自我的女性,她不仅在丈夫落难时没有抛弃他,而且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不再总是把拮据的生活归罪于她的丈夫;不仅身体逃离了“蜗居”,而且心灵也逃离了“蜗居”。这似乎是作者六六给当代女性所指引的一条“反异化”的归路。而海藻最后仍然还要靠马克救赎,逃到国外。然而,逃离了这座让她迷失的大都市,是否她就能摆脱豪华的“女奴”状态,是否就能靠自己的力量找回女性独立的精神家园呢?

(2010年1月写于美国马里兰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1#
发表于 2010-2-15 16:24:51 | 只看该作者

re:韩寒新年第一博笑到我肚子抽筋,哈哈。...

韩寒新年第一博笑到我肚子抽筋,哈哈。
转——春天的故事
韩寒
啊,春节又来了。为了喜迎春节,我去洗了我的金毛,晚上去接它的时候,面对宠物店一屋子的金毛,我唤了一声它的名。有一只金毛站了起来。现在想来,那应该是第一只被吓醒的而已。我牵上它就走。结果大家都知道,我牵错了一只。带着牵错的狗上了高速公路,上海换路牌工程终于祸及我经常使用的A5高速公路。一上去,赫然两块大路牌——南通方向,宁波方向。我当时就傻眼了。之前是市区方向和金山卫方向,我想去市区就走市区方向,想去郊区就走金山卫方向,现在真是方便司机一路到底,以后全上海索性南北向的高速全都换成哈尔滨方向和三亚方向,东西向的高速公路全换成拉萨方向和洛杉矶方向得了。凭借着记忆,我成功的回到了家,之前到我家是A5转A30,现在是G15转G1501。一条高速公路的编号居然有英文数字混杂的五位,都能做一个安全性不错的密码来使用了。

但是,我成功的到家了。家里人都在等待我的到来。吃完饭,我们又看起了春晚。很多人要抵制春晚,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批评春晚并不被禁止,这年头要找一个全国性的项目可以随意批评既不屏蔽又不请喝咖啡真的很难。但是时过境迁,春晚变了。在十年前,春晚是全国下一年流行语的发源地,春晚提供给大家笑料,在今天,春晚本身就是一个笑料,它只能在网络上捡一点已经过时的流行语和段子,居然还捡了我十七岁时候的一句比喻句。而且这个比喻句光央视其他节目我就看到用过三次。央视的新闻频道其实做的还不错,因为我相信做新闻的人骨子里都是有职业追求的。但是因为春晚和新闻联播两块大招牌,央视其他频道做的再努力也难逃喉舌的命运,而且还是深喉。

事实上,全国各地应该有很多很好的相声小品,但是春晚作为最大舞台,精挑细选出其中最下三滥的来进贡,导致全国人民的误会,以为相声小品也就是这个水平了,拍拍马屁,歌颂生活,肉麻台词,过时段子,于是相声和小品这个市场就越发不景气。记得有几年,出过不少好的相声,我至今深深记得“领导冒号”。虽然幽默未必必须讽刺,但是幽默和讽刺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你又要歌功颂德,又要幽默,真的是难为这些创作者了。

但是,我不得不说,这一届的春晚,我看到的最好的小品就是刘谦演的。你说,从摄影师,导播,女主持,到桌子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演员,之后还要说自己不是托,演的是那么的真诚。这是央视的强项。这一届最佳小品应该给这个节目。

以前我最喜欢看小品,但是网络提升了我的笑点。当我发现全中国最著名的笑星们加起来还不如一个帖子搞笑的时候,我将视角拓展到了以往我最讨厌的舞蹈。这届的春晚我喜欢上了舞蹈,一来舞蹈是最难被强加意识形态的一种艺术,但最主要的是大陆的舞蹈演员不光敢想,而且真的敢穿。但是我建议以后的电视节目在需要宣扬某种东西的时候不要使用儿童演员,他们什么都不懂,本是最可爱的一群人,但在舞台上一个个笑的那么夸张和狰狞,我实在是不忍看到。

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亚克西》的登场,虽然已经做好的心理准备,但在看到这个节目的时候,我爷爷奶奶都被触动了,他们恍惚以为自己穿越回了用粮票的年代。他们看亚克西好比我们看小虎队,都是时光倒退二十年。

其实早在一九九九年的时候,《亚克西》已经上过了春晚,当时的歌词是这样的



伊犁河水翻波浪

灌溉着牧场和农庄

绿树成行公路织成网啊

葡萄满架瓜果香

什么亚克西

什么亚克西啊

咱们的家乡亚克西



到了2009年的今天,领导喜欢重口味,歌词变成了这样



农民们一辈子种田地

上缴税费也合理

如今取消了农业税啊

阳光照在了心头里

什么亚克西

什么亚克西啊

党中央的政策亚克西



这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呢?以男性的视角来看,我认为这是进步,因为十年之前,他们还穿着内衣,十年之后,他们彻底赤裸裸了。但是新疆的姑娘们真的好漂亮,希望你们能一起进步。



看完了春晚,我高高兴兴的回家睡觉了。一上回程的高速公路,又是南通方向和宁波方向。我沉浸在亚克西给我的冲击中不能自拔,一时又迷糊了。从位置上来看,我要去的是北边,但是在记忆中,我却应该要上南通方向的匝道,真的好健脑,党的政策亚克西。



群众的文化生活是丰富的,今天我又去看了电影。朋友说,我们买一张联票吧,可以两部电影连看。我说还是不要了,以正常人的体质,国产贺岁商业片,一人一天只能承受一部。如果你连看了《刺陵》《三枪》和《苏乞儿》,那你就活不到明年的春晚了。咱们还是一部一看吧。于是,我买了电影票,欢天喜地的进了电影院。多么快乐的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5 22:39:28 | 只看该作者

【转】易中天;不要问我为什么来

(老易写的东西还是老辣的。)

不要问我为什么来
──答刘仰先生

有一句话,看来还得反复讲,这就是“不问动机”。

有此感觉,是读了刘仰先生批评拙著《费城风云》的文章。我这本书,副标题是《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广西师大出版社2008年版。感谢刘仰先生能够耐心地读了。遗憾的是,读得马虎了一点,批评就难免硬伤。比如,他说我在费城制宪会议会址“看到了日出的油画”,可惜“这幅日出油画是后人加上去的”。由此他得出结论,富兰克林站在画前充满哲理的话,也是子虚乌有,属于“描写革命成功后的习惯性标准写作”。这就完全搞错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刘仰先生,富兰克林的话是真的,日出图也是真的。只不过,不是油画,也没挂在墙上。是什么呢?是浮雕,刻在主席坐的那把椅子的椅背上,而且也不是“后人加上去的”。所以,这里面并没有什么“徒增粉饰美化的虚假”。

好在这是枝节问题,无关宏旨。成问题的是他对制宪动机的追问。刘仰先生说,当初制定美国宪法的人,为什么要对政府的权力“严防死守”?就因为那些制宪代表,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有巨额财产的社会精英。他们对权力防范的潜意识,是防止权力侵犯他们的个人财产,这才“防官如防贼”。对此,刘仰先生还打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比方──只不过大资本怕大管家偷钱而已。

这个判断,我个人认为基本准确。这个比喻,就更是妙不可言,精彩之极,让人忍不住拍案叫好。正是如此,正是如此啊!我甚至还可以补充一句:就连他们制定宪法、建立合众国政府的动机,也不崇高。是什么呢?是独立战争时他们借出去的“国债”,收不回来。没有一个“合众国政府”,谁来还钱呢?这就要有联邦政府。要有联邦政府,又先要有联邦宪法。这才不得不坐下来开会,讨价还价。如此而已。

然而,恰恰正是这并不崇高的动机,却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的宪法。美国,也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像共和国的共和国”。请问,这又怎么说?还有,制宪代表“防官如防贼”的动机,固然不过“大资本怕大管家偷钱”。但其结果,却是这位“大管家”甭管想偷谁的钱,都不容易。大资本的钱保住了,小资本、老百姓的也保住了,不好吗?

可见,动机不纯,未必结果不好。

当然,这里面不是没有问题。比方说,小资本、老百姓的钱,也只是保住了不被“大管家”偷。能不能保住不被“大资本”偷,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美国的开发商,是不敢也不会逼得拆迁户自焚的。这就至少保证了“不最坏”。至于“最好”,全世界没有。

反过来看咱们。比如焚书坑儒,李斯当年怎么跟秦始皇说的?李斯说,先前的天下,之所以战乱不止,就因为有民间思想(私学)。民间七嘴八舌,则天下四分五裂。因此,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天下的安定团结,必须消灭民间思想,把人心都统一到官方思想上来。这动机,比美国的制宪代表“崇高”吧?结果怎么样呢?不说大家都知道。

再比如,文化大革命,动机怎么样?理想又如何?芙蓉国里尽朝晖,六亿神州尽舜尧,好极了!结果呢?也不用说了吧?

其实,就连希特勒、本•拉登、波尔布特,动机如何,都很难说。你去问他们,肯定满嘴“崇高圣洁”,反正不会是“大资本怕大管家偷钱”。所以,不要问动机。你不要问他为什么,你只要问他干什么,也只要看他干得对不对。硬要问动机,许多事情都经不住问。比如刘仰先生参与写作的某书,不就是某个书商忽悠出来的吗?那位书商,我可是太了解他了。如果我们也来如此这般地妄测一下动机,刘仰先生会做何感想呢?还有,刘仰先生写这博文,当然是为了讨论问题,但如果被说成趁机炒作,又会做何感想呢?

实际上,动机与结果,有四种关系,四种可能:动机结果都好,这个大家都喜欢;动机结果都不好,这个大家都反对;动机好结果不好,只能表示遗憾;动机不好结果不坏,这个可以接受。选择取舍之间,更重要的,岂非结果?

所以,真正需要我们思考的,是为什么不纯的动机,有时会有不坏的结果;看起来或者实际上“崇高”的动机,却可能弄出最坏的结果来。这里面的玄机,究竟在哪里呢?

这就只能“从长计议”了。


附记:去年年底,我接受《精品阅读》主编老愚的采访,简单谈了谈“道德沙尘暴与国民性问题”(见该刊2010年1 月1 日第一期,也见新浪博客)。1月15日,该刊第二期又刊出刘仰先生的批评和我的简单回应。我表示,刘仰先生提出的是“真问题”,但不妨“从长计议”。1月16日,刘仰先生贴出博文,问我“真问题有没有真答案”。如果有,能不能快一点。刘仰先生忧国忧民,其心可嘉。但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治本还得先把脉,可不就得“从长计议”?不过,我倒是愿意先回应他对《费城风云》的批评,以为后续之前导。为什么?因为牵涉到思想方法问题。方法和程序如无共识,则无异于鸡同鸭讲。后面的讨论,也就没有意义。故有此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3#
 楼主| 发表于 2010-2-16 19:29:10 | 只看该作者

【转】大仙:一个人的烟火

今年春节,进入虎年,当重温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插翅虎雷横枷打白秀英,风雪夜杨子荣智取威虎山,志愿军长驱奇袭白虎团。
   
1960年,我1岁,鼠年春节咋过的呢?早不记得了。问老头老太太,他们也记不清了,好像是大跃进还在战鼓催春、三年自然灾害已经来临,过了一个超英赶美而又艰苦奋斗的春节。
   
1972年,我13岁,又一个鼠年春节,在彻底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的革命洪流中度过的,全党开展批林整风运动,对于林彪反党集团推行的假左真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进行了揭发批判。春节前,大概腊月二十八、九,我妈一大早就带着我去朝外菜市场,好像是现在昆泰国际大厦那块儿,排队买“西装鸡”,西装鸡是老百姓过年必吃的鸡,就是一种去掉了头、颈和腿带包装的鸡。后来头一回穿西装打领带时,心里还纳闷:西装鸡为啥不叫“中山装鸡”呢,也没见过鸡穿西装呀?
   
1984年,我25岁,再一个鼠年春节,中国已经风风地改革火火地开发了。那年春节我正好初恋,女朋友先到我家吃鸡鸭,然后我去她家撮鱼肉,未来的老丈竿子还给我准备了大对虾,给我开了瓶“泸州二曲”,我们一边吃着喝着聊着,一边听张明敏在春晚上高歌——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这种爱国情怀听得我热血沸腾,连几滴冷血也跟着澎湃,于是我举杯敬我女朋友和她爸妈:来,干一个,愿我们心中一样亲!可后来没亲成,元宵节前我和女朋友就掰了,典型的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印象中,这年春节我还跟女朋友一起放过鞭炮,是醴陵钢鞭那种。放炮的时候我还跟她说,你可别崩着我?她说,哈哈,没准!果然后来她就崩了我,生活就喜欢埋下伏笔。
   
1996年,我37岁,再迎来一个鼠年春节,中国已奔着计划经济朝市场经济大转型了。这时候已经禁放鞭炮了,而春晚已成为中国各阶层家庭的必修课,边团圆边娱乐,虽然节目大多不怎么样,但气氛有就成了,人们对假大空的正规节目早就习以为常了。这年春节赵本山和范伟表演的小品《三鞭子》还是较有特色,赵范组合也逐渐向着“春晚王牌”的霸主地位迈进,而95甲A盛极一时的上海申花和北京国安的球员和教练也荣登春晚,那是中国足球可以当作“城市名片”的蜜月年代。这一年我结婚,春节自然得去媳妇家拜访丈母娘和老丈竿子,温习我擅长跟女方家庭打成一片的功课。春节喝的酒已经上档次了,茅台五粮液简称“茅五粮”的那种,吃的鸡鸭鱼肉的鱼已经不是一般的鱼了,是甲鱼,还有拥有三种文化的鱼——三文鱼。
   
2008年,我49岁,又一个鼠年的春节即将到来,可以放炮了,真好,否则太无聊,光跟春晚耗着了,况且春晚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肯定还得接到一堆短信,群发狂收,忒没新意的那种,有心意没新意也可以了,起码享受祝福的乐趣,短信也成春节一景了。
   
随着年龄增大,年华迟暮,对春节已经看得较淡了,喜欢春节静着过,回家看看父母,陪媳妇出门逛个街,能碰着酒肉朋友就攒个局,走平淡路线平易风格。其实春节我比较喜欢一个人独闷,面对一个人的烟火,让思绪升空。
   
1994年,北京突然禁放鞭炮,一禁就禁了一个本命年,一代人本该灿烂喧腾的夜空,变得哑寂黯然。记得狗年燃放开禁,号称“禁改限”,正月的天空立马璀璨万分。在禁放的沉默中熬到狗年,炮仗终于回归,北京的夜空烟火闪耀,不感到振奋,也感到亲切。在我的记忆中,1981年,中国足球冲击西班牙世界杯,主场大胜科威特、客场逆转沙特,北京城都响起了胜利的鞭炮。后来,中国队跟新西兰打附加赛,正赶上头春节,我上夜班没法看电视,就盼着炮仗骤响,预示着中国队出线。结果炮仗没响,中国队被新西兰2比1闷死,洗洗睡了。1982年春节,是炮仗最消沉的一年。
   
迎回炮仗,仿佛失散多年的老情人和久违的前女友,乍现身边。天上一蔟烟花,身边一袭红袖,能不能跟中国人和外国人商量商量,把元宵节和情人节并在一起过算了,要不这俩节老撞车,不就吃道“巧克力汤圆”吗?
   
当鞭炮齐鸣,礼花缤纷,我选择一个人的烟火。在后海银锭桥畔,在靠窗临水的吧椅上坐下,要一瓶“纽卡斯尔棕苦啤酒”,看整个后海冰面上,烟火闪烁,2006,在闪亮!在一个人的烟火中,冰与火双双闪耀,21世纪的春节,终于叫他妈春节了!
   
所以今年——2010年春节,我也准备燃起我一个人的烟火,独对空旷,升起光亮。装就装了,我也要装到无语问苍天,苍天反问我的地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4#
发表于 2010-2-17 14:54:28 | 只看该作者

re:哈佛的大课:正义 http://ww...

哈佛的大课:正义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4190098.html 4集中英文字幕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4184198.html 12集英文字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发表于 2010-2-18 10:16:2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何子...

下面引用由[U]何子[/U]发表的内容:

哈佛的大课:正义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4190098.html 4集中英文字幕

http://www.youku.com/playl...



太好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6#
发表于 2010-2-18 10:46:31 | 只看该作者

re:咋还有过节比我还用功的人呢。我就...

咋还有过节比我还用功的人呢。

我就看了半堂课,听完故事,就睡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7#
发表于 2010-2-20 11:44:26 | 只看该作者

re:转贴:中国出口创汇真相 夕然 ...

转贴:中国出口创汇真相

夕然

今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郭达、郭笑、蔡明的小品《家有毕业生》,道出了中国出口补贴中长期被遮盖的内幕真相:

郭达:姑娘,这土豆是多少钱一斤进货呀?

郭笑:一块钱一斤进货。

郭达:多少钱一斤外卖呀?

郭笑:一块钱一斤往外卖。

郭达:你干赚吆喝呀?

郭达转向蔡明:这姑娘看着挺机灵,怎么是个缺心眼儿啊.....

郭达:姑娘啊,你一块钱进一块钱出,这中间但凡少一点份量,你不就赔了嘛。

郭笑:赔不了,我卖一斤土豆,有人补助我三毛钱!

郭达:她碰上傻子了......

十分惊讶负责审查的领导们怎么偏偏把这一段敏感段落给漏审了。这个小品中的这段台词不正是隐射中国的财政政策中的以出口创汇为纲的出口补贴政策是个“缺心眼”和“傻子”政策吗?这么明显的影射也会审漏,看来我们的审查官员素质得上一个台阶才行啊。不过,我们也得体恤审查领导们日理万机的工作状态,百密也有一疏。

中国财政补贴一是通过出口退税的方式按商品发放;二是通过亏损补贴的方式对企业发放。2008年仅中石化一家公司获得亏损补贴就达到123亿人民币。

中国如今在彻底摧毁“劫富济贫”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古往今来世所罕见的“劫贫济富”“劫内济外”的反向调节制度,把商品高价卖给本国人民,低价卖给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期间差额由国家财政发放出口补贴。财政补贴资金的来源,则依靠对国内老百姓购买商品时进行高额加价征收。

最近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汽油贱卖事件,向人们展示了商品在国人和洋人之间差价是何等之大,由此造成的中国老百姓财富损失是何等惊人。继贱卖银行、贱卖股票引起国人的愤怒和痛苦之后,人们在贱卖汽油问题上再次感受到了这种愤怒和痛苦,中国把国内销售6.66元/升的汽油,以2.4元/升的价格出口国外,其间差价超过2.8倍。也就是说,中国人在中国购买自己生产的商品,要比外国人多付2.8倍的价钱。

根据2008和2009年前三个季度的推算,2008和2009年两年出口成品油约4500万吨,折合汽油约560亿升,按照每升汽油内外差价4.26元计算,洋人获取价差收益超过2400亿元。再看中国人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更是惊人,同样按照前三个季度推算,2008年我国成品油产量约20800万吨,扣除出口约2300万吨,国内销售约18500万吨,折合汽油约2300亿升,价差接近1万亿元,也就是说,中国人购买本国汽油比外国人多付近万亿元。由此可以看出价格这个分配工具强大的财富转移功能,仅汽油消费这一项一年差价就超过上万亿元,两年向外商转移财富超过2400亿元。

在此千万不要以为仅仅是汽油的出口价格低于国内价格,中国所有商品的出口价格都远远低于国内价格;并且不仅仅是中国生产的商品,包括美国生产的商品也一样。也就是说,无论是中国生产的商品还是美国生产的商品,在中国的销售价格都要高于美国的销售价格。相比之下,汽油的中外差价幅度还算是比较小的,其它绝大部分出口商品的差价幅度更是惊人。

按照美国摩根·斯坦利公司提供的数据,中国商品在美国的零售价格高于出口价格4倍。可是,即便这个高于出口价格4倍的零售价格,仍然低于国内同一商品的零售价格,可见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之低,已经低到了何等惊人的程度,由此形成的巨额财富转移该是多么惊人。2008年中国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10.8万亿元,出口商品总额1428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7万亿元,出口商品总额接近国内商品总额。可是,如果按照成品油的国内零售价格高于出口价格约2.8倍计算,外商用9.7万亿货币买走的中国商品,折合成为国内零售价格相当于27万亿元;换一个角度来说,国内老百姓用10.8万亿货币买入的商品,按照出口价格计算仅相当于3.8万亿元。可见,中国创造的绝大部分财富,都通过这个价格差额被西方国家拿走了。通过这种价格管道,中国老百姓血汗创造的财富,如同长江大河般滚滚流向了西方国家,让所有西方国家的所有家庭,都享受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利益。中国的廉价商品,廉价资源,廉价股票,廉价企业,廉价劳动力等等,已成为美欧等西方国家发展虚拟经济、建立透支性消费体系的物质基础。

年底大盘点,西方媒体几乎不约而同地齐声高呼“感谢中国”;美国媒体甚至把中国总理列为改变美国经济的十大人物中唯一的外国人;《时代周刊》更是把中国工人列为2009世界十大新闻亚军。元旦前后,中国央视新闻几乎连篇累牍地引用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经济的高度赞扬,西方媒体竞相用各种方式盛赞中国经济给西方国家带来的巨大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确给西方国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0多年前西方国家是高工资高物价,中国则是低工资低物价。中国改革开放造成的巨大奇迹之一,就是把在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进行了分配关系的重新组合,把西方国家的高物价般到了中国,与中国的低工资结合在了一起;把中国的低物价般到了西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高工资结合在了一起;

进而形成了西方国家高工资低物价,而中国则是低工资高物价的新的经济现象。昨天一位刚刚从美国回来的朋友,谈到美国的物价之低,比30多年前美国人谈到中国物价之低,还要更加感慨。

于把中国的低工资和高物价结合在一起,把美国的高工资和低物价结合在一起,这就使中美两国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要远远高于货币收入之间的差距。1980年美国人均收入是1.02万美元,中国是190美元,相差约54倍。由于中国是低工资低物价,所以在收入相差54倍的情况下,中国工人也如同美国工人一样,独自一人就能够养活一家子四、五口人。2008年美国人均收入3.76万美元,中国是1100美元,相差34倍,货币收入差距缩短了三分之一还多。可是,在实际生活中,美国工人仍然能够独自一人养活一家子四、五口人,而中国工人夫妻俩一起没日没夜地干,养活一个孩子都困难,还时常还需要爷爷奶奶来接济。为什么中美两国工人货币工资之间的差距在缩小,而中国工人供养家庭的能力在下降?甚至下降到了夫妻二人做工养活一个孩子都困难的状况,这种状况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罕见现象。就是因为把西方发达国家原有的高物价搬到了中国,与中国低工资甚至是超低工作结合在了一起。从而使中国工人养活家庭的能力下降到了人类历史上最低水平。

就以汽油为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工人的小时工资78美元,折合人民币530多元,按照美国汽油价格4.58元/升(人民币)计算,美国工人一小时工资能购买115升汽油;而中国奇瑞汽车工人小时工资是10元,只能购买1.5升汽油,如果像美国那样汽油价格中再包含过路过桥费,那么连一升汽油也买不了。这其间的差距已经不再是贫与富之间的差距,甚至超越了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差距。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中美两国汽油的原料成本大体相同,都是来自于统一的国际原油价格,劳动力成本则是美国几十倍地高于中国,按理说美国的汽油价格应该远远高于中国才对,可是比白日见鬼还要不可思议的,却是美国汽油价格大大低于中国。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人力成本远远高于中国的美国商品,销售价格却远远低于中国,而人力成本远远低于美国的中国商品,销售价格却远远高于美国?

答案十分简单:中国财政。无论是美国的低物价,就是中国的高物价,都是中国财政运行的结果。这就是美国政府比中国人还要关心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

首先,就美国低物价来说,美国汽油价格低于中国,是中美两国财政共同补贴的结果。中国财政补贴一是通过出口退税的方式按商品发放;二是通过亏损补贴的方式对企业发放。2008年仅中石化一家公司获得亏损补贴就达到123亿人民币。这些钱一方面被公司内部官僚挥霍掉了,中石化老总陈同海日均消费超过4万元,甚至连嫖娼都用飞机空运俄罗斯小姐;

另一方面以低价销售的方式补贴给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虽然美国政府不是像中国这样,直接向石化企业发放财政补贴,但是,美国政府用来平抑油价的战略石油储备,是依靠国家财政支撑的,仍然属于一种财政补贴,只是补贴的对象,不是企业而是国民。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美国财政补贴的资金,来自于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所以归根到底,美国的财政补贴也来自于中国。都是来自于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

其次,就中国高物价来说,则是中国实行高额税收和通货膨胀的结果。中石化在为贱卖汽油辩护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出了中国惊人的高额税收。中石化聘请的专家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国内汽油销售价格高于出口价格2.8倍,其间4.26元的差价是政丨府税收形成的,据此认为6.66元的国内销售价格与2.4元的出口价格之间不具有可比性,6.66元卖给本国人和2.4元卖给外国人都是完全正常的。这与此前中国银监会和中国证监会关于银行股内外差价的解释完全相同。当时中国银监会解释说,把银行的股票几毛钱卖给外国人并不低;中国证监会则解释说,把银行的股票十几元卖给本国人并不高。中石化如此解释的本意是要为自己解脱,把中外巨大差价的责任推给政府,却无意间暴露了一个令人无比震惊的事实,中国税收占消费品价格的比重竟然高达64%,而商品本身的比重只有36%,中国老百姓每购买100元的商品中就包含有64元的税收,超过商品本身近1.8倍。也就是说,中国老百姓每购买1元钱的消费品,同时还要另外缴纳1.8元的税收,如此惊人的高额税收加到商品价格里面,自然会造成物价高高在上。如果灾难到此为止也就罢了,可是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讲,灾难还远远没有结束,中国老百姓同时还要承担出口商品造成的巨大通货膨胀的损失。

中国每出口一美元商品,国内就要按照大约1比7的比例增发7元人民币,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大约2.3万亿美元,国内由此增发的人民币超过16万亿元,相当于2008年3.4万亿市场货币流通量(M0)的近5倍,这些由出口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全部以通货膨胀的方式转嫁到了老百姓头上,造成老百姓手中货币的大幅度贬值,物价自然会相应大幅度上涨。

就有了一个让中国老百姓欲哭无泪的荒谬现象:中国出口商品越多,赚取外汇越多,老百姓就越倒霉。如果中国不出口商品,而是用于国内百姓生活,既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不会发生对外财政补贴;或者退一步来说,如果中国出口商品白白送给外国,不收取美元,国内也就不会增发人民币,货币也不会贬值,中国老百姓的损失也会小一些。可现在却是,生产的商品出口到了国外,由出口商品换取的美元也借给了国外,而把由此增发的人民币留在了国内市场上,变成了没有任何商品做基础的“纯粹废纸”。由于这些增发的“纯粹废纸”与现有货币一样流通,必然会造成现有货币大幅贬值和物价大幅上涨,即所谓通货膨胀。结果就是中国老百姓不仅损失掉了出口商品那部分财富,连手里的货币财富都在遭受贬值损失。

反观美国恰恰与中国相反,美国市场上的货币流向了中国,中国的商品流入了美国市场,由于市场上货币减少商品增加,必然导致物价下降,美国老百姓手里的钱便能购买更多商品。再加上流向中国的美元又通过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到了美国财政部,美国财政部可以用中国的这些钱来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够进一步起到降低物价的作用,提高美国老百姓货币的购买力。

如果是站在中美两国老百姓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国家立场上——看待这个问题将更加清楚,中国老百姓生产的商品,被美国老百姓用美元买走了,美元被中国政府拿走了;美国老百姓得到了商品,中国政府得到了美元,而中国老百姓唯一得到的,就是手里现有货币的贬值。

结果就是,美国给中国印发纸币,中国给老百姓印发纸币;美国用这些纸币为美国老百姓换来了所需要的各种商品,中国则相反,用这些纸币从中国老百姓手里换走了所生产的各种商品。而形成这个财富魔方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货币增发和商品增加之间的分离:新增加的商品流向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新增发的货币却留在了中国市场上,不断稀释着老百姓手里货币的购买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发表于 2010-2-21 14:21:20 | 只看该作者

re:江校长在法大85级毕业十周年典礼上的讲话...

江校长在法大85级毕业十周年典礼上的讲话(完整版)

李爱萍(法律系7班)整理提供

   看到我们八九届的同学们心情是非常非常激动的,因为在我所签署的学校的毕业证书上我大概是最短命的校长,只签过一次,就是你们这一届。我们学校复校以来一个七九级的和一个八  九届的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七九级刚刚结束相逢二十年的纪念活动,我给我们复校后的第一批学生做了讲话,他们一定希望我来讲一讲。你们不是入学而是毕业了十周年,虽然我对你们个别人的认识不如象七九级那样叫出那么多的名字,但是我还是给你们上过课的,上过罗马法,我想罗马法你们忘的差不多了,我最早讲罗马法时有人跟我开玩笑说你们骡子马都有法(笑声)。

   当然最使我难忘的是我们八  九年的毕业典礼,那个气氛是那么样的严肃,那个场合是那么样的悲壮,我觉得在人生的历史里面很少有经历那样的时刻,我们最重要的是,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里面共同经历了和我们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这样的时刻,历史的要有历史学家来做评论,任何一个朝代的历史都不是由本朝代的学者和历史学家来评论的(长时间的掌声),历史应该有长期的眼光来看,历史上的一切是非功过就让历史来做最终的评价(掌声)。

   象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当时在座的热血滚滚的青年,我觉得应该说在当时的这种情况下,我们都有一颗赤子之心的,我在学校大门口阻拦你们出学校的时候,我是掉着眼泪和你们说,我说我要对你们的家长负责,对你们的安全负责,我是出于一颗赤子之心,并没有任何哗众取宠,也没有任何沽名钓誉,你们在当时不顾劝阻在外面那么样的封锁的情况下,有的人还依然要出去,我想也没有什么家庭的考虑、父母的考虑,也就是有了这样的一颗纯朴的赤子之心,对国家的命运负责,对人民的利益负责,希望我们国家强盛,希望我们国家摆脱这种腐败和能够走向民主强盛的道路,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我觉得人是要有一个真诚的感情的, 这个真诚的感情,对人民的生活、对国家的富强、对人民的利益这种真诚的关怀。在这一点上,经过十年以后我看到在你们脸上已经不是十年前比较幼稚的脸了,也不是那么漂亮的脸了,你们脸上也多了一些皱纹,你们肯定在政治上比十年前成熟的多了,十年前你们有很多幼稚的东西,你们有天真的东西、有真诚的东西,那么十年以后经过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你们已经在政治上成熟了。恐怕再有这样一种简单的举动或很单纯的东西,已经不能有多少的刺激了。人终究有成熟的时候,长了十年你们就成熟了十年,但是我很希望你们在成熟过程中,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少一点世故,少一点油滑,-少一点市侩的习气,少一点官僚的习气,我想有的人是成熟了以后可能就变的更官僚、更市侩、更油滑,这是我们搞政法的走向社会最大的危险。在你们的心目中更多的是自己的名和利,自己温存的生活,自己的发财,自己的一切,而对国家的命运、人民的温饱、社会的困苦可能麻木了,也许可能更加不关心了,这不是我在这里说的题外话。

   十年希望我们仍保有着一颗赤子之心,这赤子之心就是把自己心里的脉搏永远和人民的脉搏联系在一起。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够不上精英,也够上一个社会的骄子吧,在你们那样的时代里这样的社会骄子还不象今天这样容易,象我们今年招生到1800人,还要更多,而你们那时招生人数只有这样一些能够上到政法大学。那么第二,你们在这样的时刻那么能够获得法学的最高学府的知识,社会当中又需要许多许多你们这样的人才,你们现在逐渐占据或从事了一些比较好的、比较重要的工作岗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社会上现在对你们这样搞法律的人来说,对于你们这样毕业十年的年轻的人来说,各种各样的东西在诱惑着你们,包围你们。

   我想你们的任务还有三十年,我今年六十九岁了就是快七十岁了,我已经走到了为社会贡献的尽头了,虽然现在还闲不下来、还很忙,但是你们还有三十年哪,我在七九级的聚会上我就说,一个人要很好的把握历史,自己只有把握住历史,能够看清历史的方向,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三十年你们什么样子也非常难说!珍惜自己,珍惜历史给我们的这个教训,历史给我们的这个期望,我想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希望我们八九届毕业生能够在我们国家特定的历史关头,我们的一切要能够得出非常重要的、非常正确的历史结论。历史的任务不能忘记,我十年前给你们的赠予,我今天仍然赠给你们,那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你们这一届学生毕业的时候,当时对你们的分配不一定是公平的,在当时的条件下,你们有的人走向了很不满意的工作岗位,但是你们无论在哪一个工作岗位里面你们做了默默的工作,你们在那里做到了勤奋的工作,用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劳动、用自己的智慧使人们承认了你们的力量,这个力量不是任何人赐予的,是你们自己干出来的!珍惜这个东西!

   我们古代的《道德》里有一个“八德”,那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我小的时候看到这八个字,始终不理解为什么美德要有一个“耻”呢?“耻”怎么能是美德呢?一个人的耻辱、一个国家的耻辱、一个民族的耻辱怎么能是美德呢?——我想耻就是不足,任何人都有不足,如果一个国家不知到自己的不足,每天都是歌舞升平、歌功颂德,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沉湎于自己的成就、自己的名利,我想这个人也没有更多的前途了。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永远不停地来检查自己有哪些不足,知耻而后勇。

   如果我们能够十年聚一次,聚一次每个人看一看在别人身上学到什么东西,自己的身上还有哪些不足,不断前进,不断奋发。我想在今天这样大好的(形势下),学政法的人现在这么的踊跃,领导人也提出来了将来在领导我们国家的人里面应该有学法律的人,我想你们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三十年以后,我可能看不到了,我希望在你们的人里面能出现掌握我们国家命运的人,来把握我们国家的航向,这才是真正中国政法大学的骄傲。

   我就讲到这里。

  (全体起立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9#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21:30:06 | 只看该作者

re:电影《孔子》里,颜回“劝说”孔子说:“您...

电影《孔子》里,颜回“劝说”孔子说:“您曾经跟我们说过,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应该改变自己的内心。”

学者鲍鹏山(著有《说孔子》一书)质疑说:“这是于丹说的,怎么变成孔子思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0#
发表于 2010-2-23 23:39:23 | 只看该作者

re:孔子的过气和李零的京腔李劼标签:...

孔子的过气和李零的京腔
李劼
标签:孔子李零丧家狗北大剩男文化  
要不是那个叫做李零的写了本论说孔子的《丧家狗》,这两个名字是根本联不到一起的。一个是没有文化的红色知识分子家庭的破落子弟,一个是眷恋周室的没落贵族。一个成长于不认孔子的毛泽东时代,一个挣扎于周室式微的春秋乱世。一个打着京腔籍调侃孔子悄然听凭自己水涨船高,一个哀鸣周礼不再而不得不降低身段克己复礼。一个把个北大教授做得稳稳当当,一个四处奔波而饱受世人热嘲热讽。于是那个做稳了教授的玩了颠沛流离的孔子一把,让人感觉教授比孔子还要世事洞明,人情炼达。李零教授因此在把孔子定死在丧家狗的位置上的同时,胜利凯旋,名声大噪。想当年,李零教授那篇像模像样的《汉奸发生学》没有多少人理会;看如今,李零教授一部不伦不类的《丧家狗》获得掌声如雷。真正是世事难料。京城果然风云变幻,花样百出。前不久还是王朔的舞台,转眼间变成了李零的市面。同样的京腔,打出了不同的声响。



说实话,孔子作为一个话题,也就是京城里能叫响。或者说,把孔子当作话题津津有味之处,通常是当年闹过义和团的地方。义和团和孔子看上去是两回事,实际上却是同构的。哪里闹义和团,哪是就拜孔子。反之亦然,哪里拜孔子,哪里就闹过义和团,并且还可能继续闹。假如没有弄错的话,那个叫什么丹的女士开讲孔子,就颇有些义和团的意思。美其名曰:爱国主义。而事实上,李零教授忍不住凑了把热闹的前提,也是因为丹女士把个孔子说得太热,太爱国,太义和团。按说,李零教授有关孔子的这堂课,本当是给丹女士特开的小灶,一不小心成了风行于市的热销品。就这好比股票上市,开高走低的,也就由不得自己了。李零教授假如仅止于给丹女士讲课,或者仅止于在北大课堂里谈笑风生,那么这堂课无疑是精彩的。但一旦上市,长长短短,也就难免裸露无遗。



李零教授此书之长,是认真读《论语》。这虽然是随便哪个教授都可以做到的,但李零教授却自称与众不同:



我的书是用我的眼光写成,不是人云亦云,我才不管什么二圣人、三圣人怎么讲,大师、小师怎么讲,只要不符合原书,对不起,我概不接受。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



读原典,看原书,以文本为准。好像当年新批评一派,就是这么说的。当然李零教授并不籍此表明是否跟新批评有关。这无所谓。疑问在于:倘若要理解孔子的想法,仅止于《论语》就行了么?比如说,孔子的想法究竟从哪里来的,要不要追溯一下?孔子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之下,说出那些想法的,要不要研究一下?李零教授的论说孔子,都不是凭空而论,更何况孔子当年说了那么多的片言只语,一点都没有背景和语境,能弄明白么?



其实,李零教授并不真的忽略背景或者语境。在那自序里,话锋一转,就说起了自己的成长背景和读孔经历。



予生也晚。我是生于旧社会(只待过一年,没印象),长于红旗下,崔健唱的,“红旗下的蛋”。我有我的阅读背景。马、恩、列、斯、毛、鲁,我曾通读,现在不时髦;灰皮、黄皮书,也曾泛览,现在见不着。插队下乡,北京的孩子和外地的不一样,照样有人读书。我的启蒙,是在“*”当中,古书、杂书,看了一大堆。



我不爱读《论语》,不是因为我只见过批孔,没见过尊孔。近百年来,尊孔批孔,互为因果,互为表里,经常翻烙饼。它与中国备受欺凌的挫折感和郁积心底的强国梦,有着不解之缘,既跟*有关,也跟意识形态有关,还有民族心理问题,忽而自大,忽而自卑。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拿孔子说事。“批林批孔”前,我就不爱读《论语》。



个人背景里头,这一句意味深长,有道是:“北京的孩子和外地的不一样,照样有人读书。”由此可见,北京出教授,外地出文盲,并非地区差异,而是外地孩子自己不争气。在下也下过乡,当年在农场里做了五年半的苦力,只读到过一本像样的小说,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并且被翻得像咸菜叶一般。可见,北京的孩子确实与众不同。李零教授没有说白的是,他这个北京孩子并非平民子弟。当年,能读到什么书,就像能看到外国电影一样,乃是种特权。没有特权的,只能看马列和毛鲁的书。李零教授这颗“红旗下的蛋”,与王朔和崔健一样,都是下在了京城里。于是,在一个闹书荒时代,下乡的北京孩子照样能够“古书、杂书,看了一大堆。”外地孩子们,请掌声鼓励。



至于李零教授的读孔经历当中,这一句至关重要:读孔“与中国备受欺凌的挫折感和郁积心底的强国梦,有着不解之缘。”所见略同。只是在下的表述是:哪里有义和团,哪里就会拜孔子。但所有这些,都无可非议。喜欢拜孔子的尽管拜去,喜欢闹义和团的,也尽管闹好了。只是,千万不要提及精神家园之类。李零教授假如直言,虽然身为北大教授,但精神毕竟有些空虚,那倒也罢了。可是,李零教授在把孔子定义为丧家狗之后,竟然声称: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这就有失夸张了。无论是孔子自称丧家狗,还是李零教授把自己也归入丧家狗什么的,这都属于言论自由范围,旁人不得置嘬。但把“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定义为丧家狗,那就把人搞糊涂了。孔子不过是想要恢复周室的制度礼仪罢了,最多有时梦见周公,谈不上有什么理想之类。至于精神家园,更是无从说起。在孔子的年代,有精神家园的人,不会心仪周制,更不会梦见周公。而心仪周制和梦见周公如孔子者,又是没有什么精神追求的。也正是孔子在精神追求上的付阙,导致中国两千多年的主流文化,假如可以把孔儒传统叫做主流文化的话,缺乏人们通常说的纯粹美学和形而上学。当年,王国维和陈寅恪曾经不约而同地指出过中国文化的这种痼疾。李零教授不会没有读过吧?



至于李零教授有什么理想,或者追求什么精神家园……,也许是有可能的,但至少,没有见诸他的《丧家狗》大作。而且,假如没有弄错的话,在当今中国,大凡有理想,并且于精神家园有所追求者,一般很难在高等学府的文科院系里棲身,尤其是北大那种国子监等级的学府。有理想的精神家园追求者们,不是坐牢,便是流亡,境遇稍好的,也只能在体制外谋生。就算能在体制内混着的,哪一个不惴惴然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因言获罪?哪有一面自称丧家狗,一面却在高等学府里把个铁饭碗端得四平八稳的如李零教授者?难道说,李零教授白天在学府讲课,晚上却像刘志远那样替主人家敲更?在一个唯物主义时代,无论是官府当局还是黎民百姓,全都或视精神为洪水猛兽,或视精神家园追求为神经病患者的梦呓。李零教授大可号称不附和知识分子,或者不拍人民群众的马屁,但这只是独立思考和自由思想的意思,并不意味着理想和精神家园。有理想和精神家园追求者,确实很唐.吉诃德。但孔子恰好并不是个唐.吉诃德。李零教授把孔子和唐.吉诃德扯到一起,显然是看走眼了。这也表明,李零教授并不明白什么叫做理想,什么叫做精神家园。而将理想和精神家园追求强安到孔子头上,又表明李零教授并不算如何读懂孔子及其《论语》。自以为是地仅止于《论语》,怎么可能读懂《论语》?怎么可能读懂孔子?



理想和精神家园,是一种与人情世故格格不入的生命品质。这种品质,不仅是专制极权的天敌,也是义和团运动的天敌,同时又是老于世故的天敌。因此,具有这种生命品质之人,其生存境遇之艰难,可想而知。很难想像唐.吉诃德,可以在高压之下端稳北大教授的饭碗。李零教授说他人是丧家狗可以,但说自己是丧家狗,就颇有得了便宜还卖乖之嫌。李零教授是有家的,但并不是精神的家园,而是世俗意义上的家园。这个家园便是北大学府。李零教授说及北大的口气,就像他自称是“北京的孩子”一样的自豪。倘若这世上真有什么“哈佛男孩”,那么李零教授提及北大的口气,颇有些“北大剩男”的意思。至于是不是从当年陈独秀胡适之的北大剩下的,或者是不是从当年林昭们的北大剩下的,那就只有李零教授自己心知肚明了。北大虽然是块宝地,但无论是陈独秀还是林昭,最终都难以棲身。相信这两位,都不会把理想和精神家园追求,套到孔子头上;也不会以此自喻。因为真有理想和精神家园追求者,是不会提及这类语辞的。就像当年老子庄子,不会标榜自己如何精神。



李零教授的《丧家狗》行文,似乎是学了王朔的幽默。尽量诉诸大白话,装作一个袖起双手的老北京;说着《论语》,却恍如白头宫女唠叨玄宗当年。比起丹女士的油腔滑调,李零教授无疑是朴实的。只是那样的京腔里,会下意识地流露出“红旗”下的优越感,下意识地流露出身踞“北大”家园的学者教授感。倘若李零君依然在插队落户,恐怕不会有这样的腔调。而且,也不会以《丧家狗》命名自己的《论语》阅读。因为从《论语》里面,是无论如何读不出孔子有什么丧家狗模样的;哪怕孔子自己承认过,那一句句语录里,也没有丧家的惶惶不可终日之相。惟有在北大学府里坐得太稳当,又太心安理得,才会把丧家狗那样的名称笑嘻嘻地套上孔子的脖颈。



看来,孔子确实过气了。被毛泽东批判不说,连李零教授那样的下乡知青,“红旗下的蛋”,也可以把他老人家拿来随便调侃。更无须说,《孔子》惨不忍睹的上映景象:被人家的一部3D《阿凡达》打得落花流水。套用一句文革经典叫做:阿庆嫂和沙老太婆打起来了。孔子自古以来便是商家的天敌,商家岂能饶过他?商家之于孔子的奚落,虽然无言,但似乎比李零教授的《丧家狗》更为结实有力。而且,相比之下,李零教授的《丧家狗》京腔打得再圆润,却说过时就过时,也许比王朔小说还不济。而《论语》及其孔子,再过气也要比《丧家狗》长命得多。这倒不是李零教授学问不逮,也不是孔子及其《论语》太过深刻,而是李零教授的京腔,转瞬即逝。





二0一0年二月二十二日于哈德逊河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5 07:0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