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thankstoyil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转帖!!

[复制链接]
401#
发表于 2010-2-2 17:18:33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su...

下面引用由sunhaochun9发表的内容:

最近的段子,这个,那个。。。。。。我没话可说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3MDEzMDc2.html


这个老师棒,孟德斯鸠--法国的孟子。呵呵。自豪一下,母校的。
可惜俺当年在校时不喜欢历史,曾被课堂抽起来问,商的开国国君是谁,我是满脑浆糊,只有印象是喝的,但忘了粥还是汤,谁叫后面还有个周朝呢,结果我蒙着挑了粥,把老师给气的,罚我站在椅子上听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发表于 2010-2-2 17:27:32 | 只看该作者

re:雁妹子: 你别贴高深的了,我这...

雁妹子:
    你别贴高深的了,我这个女人看不懂,还是八卦吧,我就喜欢八卦。
    那小章昨天出来了。围着红围巾,那围巾真漂亮,估计很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3#
发表于 2010-2-2 17:49:23 | 只看该作者

re:这围巾大概得老V来八了,我看了半天,看不...

这围巾大概得老V来八了,我看了半天,看不出啥名堂,没有李大小姐的围巾好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4#
发表于 2010-2-2 17:53:09 | 只看该作者

re:李大小姐是谁?

李大小姐是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5#
发表于 2010-2-2 18:07:02 | 只看该作者

re:李小林,姐姐你忘了?以前我在美丽贴里问的...

李小林,姐姐你忘了?以前我在美丽贴里问的那个戴LV围巾的女代表《委员?》。
俺的食性杂,什么都看,什么都喜欢。[EM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6#
发表于 2010-2-2 21:42:14 | 只看该作者

re:哦,是她呀!燕原真是知天下也。

哦,是她呀!
燕原真是知天下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7#
发表于 2010-2-3 09:07:43 | 只看该作者

re:爱谁谁......生活在17世纪...

爱谁谁
......
生活在17世纪的浪漫诗人仓央嘉措早就参透爱的道理,他在《十戒诗》中写道:“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想不开的时候,不如多读几回。

---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8#
发表于 2010-2-3 10:16:42 | 只看该作者

re:韩寒在厦门大学的演讲...

    韩寒在厦门大学的演讲

    文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75b420100gp5b.html
    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3740821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9#
 楼主| 发表于 2010-2-3 23:49:39 | 只看该作者

[转]关于日剧《深夜食堂》

     这是近年来看过的最像散文的电视剧。《深夜食堂》,小林薰主演。
  
     日本的深夜剧,一集三十分钟不到。摇晃的镜头里是日本的繁华夜景,然后慢慢静下来,转到深巷一家小小的食店。
  
   食店的设定其实有些做作:菜单上永远只有一样菜,但无论你要点什么,老板都会给你做。这样做作的设定一下子把这家小店从现实里抽离了,我们于是知道,又是听故事的时候了。
  
   只看了前两集,赤色香肠,猫饭。独立的单元小故事,有些传奇的色彩,但表达得像极了这个民族的特色:清冷,疑惑,含蓄。
  
   我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想尝试一种浮世绘的风格,想用影像再写一本浮世澡堂或浮世理发馆。从这两集来看,每一集都有一个主线人物,爱吃某一道菜,日子似乎平平淡淡,话不多,但身世传奇。结局总有些忧伤,但非常克制。
  
   它的文艺味道在于有众多的“看客”。食店总有各式各样的吃客,都是些平凡卑微的人物,连传奇都不可以有,但他们在评点传奇。他们有一些再平常不过的思考逻辑,也会一时兴起说出意味深长的话来。这种细细碎碎的平庸在加上主角细细碎碎的传奇,不知怎么,非常打动人心。
  
   好像日子就会这样过下去,悲伤也好,痛苦也好,开心也好,得意也好,都没什么值得痛不欲生或欣喜若狂的。
  
   同样的电视剧处理办法各地自然也有,因为围绕一个固定的场景展开故事可以使叙事集中,比较好处理,但往往流俗:店长就是男女主角,吃客不过是配角,大家都陷在男女之情中不能自拔,中途又有若干小人拨乱其中,到头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
  
   但《深夜食堂》终于有了一个不谈恋爱,没有身世(不过我想总有一集会说到他的身世的),对发生的故事不进行任何评价的店长。而吃客的故事也不过就是一点人生际遇,往往和爱情沾不上边的。
  
   日本人拍这样看似意味深长的作品总能拍得非常好:什么都提到一点,但什么都不能解,人生人世千头万绪,到了最后依然没办法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像极了日本的冷食,颜色清净明亮,很舒服,很善意,但你知道它是冷的,甚至有些腥。
  
   谁也说不清人这一辈子是怎么一回事,只能说就是这么一点清冷的味道,与任何人无干。
  
   对了,也许像日本的诽句。我们这种从小念惯了唐诗宋词又对日语一窍不通的人读起来会感觉非常莫名其妙,因为你几乎说不出这个句子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但你有不得不承认有它的美感在,美感就在形式里,在词语本身。
  
   当然你也不必把它想得太超凡脱俗,电视剧没有超凡脱俗的权利和义务,他要赚钱,要赚眼球(尤其在这色情电视剧泛滥的深夜时段),他不会以一个终日无所事事的家庭主妇为主角(如果有这样一个主角,她必定要红杏出墙或者出别的什么事),所以第一集有艳舞女郎,有黑社会,有男同性恋,有黑夜里的杀人未遂事件;第二集有漂亮的女孩子,有一夜成名的童话,有绝症。这都是所有电视剧都不会放过的因素。
  
   但导演的聪明在于,这些热闹的元素回归到了一个很安静的几乎是凝固的终点:深夜食堂。这好像是对日本急功近利的“现代病”的一种无言批判,又好像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惆怅。
  
   如果实在厌恶那些嘈杂而且千篇一律的电视剧,《深夜食堂》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0#
发表于 2010-2-4 09:59:05 | 只看该作者

re:差一点以为是T版写的。嘻嘻

差一点以为是T版写的。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1#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10:11:20 | 只看该作者

re:这篇东西比较对我胃口,可能表达方式有些接...

这篇东西比较对我胃口,可能表达方式有些接近,呵呵。

很同意这篇评论中的“克制”一词。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创作者时时有“克制”在脑子中,出来的东西会质朴不雕,真切感人。文章末尾提到的“嘈杂而千篇一律的电视剧”,动辄把情感戏剧化、嚎啕化、撕心裂肺化,观众看得作壁上观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2#
发表于 2010-2-7 03:23:03 | 只看该作者

re:白岩松: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 h...

白岩松: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6日12:23  新京报  
  白岩松

  从1993年开始做电视,我给了自己九个字“说人话、关注人、像个人”。随着“东方时空”开播,到“焦点访谈”,再到“新闻调查”,一直到“实话实说”等等,坚持着这样相同的信念,我和我的同事们就这样一路走了下来。

  中央电视台曾经有过一段很辉煌、很受尊敬的岁月,就是因为打破了过去八股的文字,打破了过去或仰视或俯视的墙头草的心态,正式建立一种“平视”的概念。东方时空以及后来成立的新闻评论部是最早提出“平视”这个理念的,那时候电视的确做了它应该做的事情。

  到了2008年,我40岁了,那一年充满了巨大的交锋,奥运火炬冲突,抵制家乐福,汶川大地震,如此多历史事件宿命般地纠结在了2008年,所以我会去想很多事情。我觉得40岁要给自己一个新的目标,不能停留在“说人话、关注人、像个人”,我想起码我们评论部或者我们这些人做到了这九个字,不能再原地踏步,因此我给自己提出了12个字,叫“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

  我觉得这12个字不仅仅属于我自己,我后半辈子奔这12个字就足够了。我甚至不敢想象这12个字包含的追求,会在我人生终了的时候在中国实现,它可能是百年的道路,没那么简单。

  捍卫常识

  我们曾经有过颠覆常识的时代,比如说一亩土地能产多少粮食?其实它基本上是个常识,它应该在一定的公斤数里浮动。但奇怪的是,居然在一个荒唐的年代里,报纸上能登出放卫星一亩产多少的天文数字,很多人还真信,这真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

  政治可以扭曲常识吗?在我们这个国家的确扭曲过。文化大革命的疯狂也来自于很多对常识的颠覆。那些荒唐时代的荒唐做法我们姑且不谈,现在这个时代里,常识是不是被很好地维护着?不一定是。

  举一个例子,曾经有一个排毒养颜专家,在中国很多媒体上宣扬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然后推荐他的食谱。当时我听了之后觉得很不靠谱,老祖宗吃了千百年这些东西过来的,如果说这些东西不能吃了,这里一定有隐情,这是常识。但为什么我们的媒体会给他时间给他空间,让他发表这些明显违反常识的东西?我们的大医学家在哪里?为什么不出来驳斥这种明显的伪常识?

  后来这个所谓专家被台湾抓了回去,判了刑,这个时候你突然明白,原来在利益面前常识是可以随处颠覆的。过去颠覆常识是因为政治,现在颠覆常识有些开始是因为利益。

  在我们生活中,1+1=2时常被人说成1+1=3。很多人面对媒体,说那些空话、套话连他自己都不信,但是为什么连他自己都不信的东西他会说呢?因为这样对他有利。

  因此作为一个媒体人,作为一个或许算知识分子的人,如果不能把捍卫常识当成自己的一个目标的话,我觉得是很可怕的。

  建设理性

  为什么要建设理性?首先我们从执政党的角度来说,中国共产党正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革命党与执政党有什么区别?执政党是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的人,你都要为他服务。这时候,要求执政党和执政政府必须是理性的。

  革命很难理性,大家想象一下,文化大革命,多么的疯狂,理性几乎无处藏身。再比如法国大革命,革命者是非理性的,甚至很残暴,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情。但是我们因为站在革命的一面,总认为革命是有道理的,所以非理性就是有道理的,所以学生抡起皮带打老师就是有道理的。

  现在大家都把责任推到某一个人身上,可是那些抡起皮带打老师的男学生和女学生,他们人性的瞬间泯灭是不是直接推到某个人身上就可以解决呢?我觉得不能,别人无法谴责你,自己还要跟自己对话。在那样的时代里,不是所有人都抡起皮带打老师,不是所有人都做了让人性彻底颠覆的事情。

  在当下这个时代,大国需要与此相对应的大国国民性格,理性是重要的构成。我在《南方周末》上写关于“建设理性”的时候,提出了“脱敏”的概念。过去我们很敏感,很多东西都躲着走,不知道该说什么。但去年,温家宝总理演讲时有人扔鞋,咱们新闻联播都播了,没什么呀。当你脱敏了之后,他就没力量了,当你敏感的时候他才有力量。

  我在耶鲁大学演讲的时候开了一个玩笑,说如果大家对我讲的内容有什么不满意,欢迎扔鞋子,不过最好扔一双,我的鞋号是43,谢谢各位。全场人乐喷了。

  所以,当很多事情脱敏了,这个民族就大气了,这就是理性。

  寻找信仰

  寻找信仰,我觉得这是中国将来最大的命题。

  中国改革头二十多年,要解决人和物质之间的关系,温饱、小康、翻两番,全是物质的概念。经过二十多年,我们物质达到了一定程度,提出了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不就是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吗?

  进入到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一个新的挑战来了,一个13亿国家怎么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关系?

  几千年走过来,中国人的信仰在哪里?它在一种杂糅了之后的中国文化里,在你姥姥给你讲的故事里,在你看的戏里,在小学课本、唐诗宋词里,这些纠缠在一起,养成了我们骨子里的信仰。

  比如中国人讲究对长辈的尊敬,对孩子教育舍得投入,懂得节俭,还有敬畏天地。

  但过去我们有的一些信仰,几千年来对中国人起到支撑作用的东西,彻底被毁掉了,文化大革命达到了巅峰。

  因此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曾经提出“信仰危机”,那时候提的信仰危机跟现在我说的寻找信仰是不一样的。那时候信仰危机指的是文化大革命对内心的挑战,而现在我们真的要寻找属于中国人的信仰,它是什么?

  它不一定是宗教,但应该是把中国人被摧毁掉的信仰链条重新接上,如果一个人活着没有任何畏惧,他会让整个社会感到不安。

  我借墨西哥的一句谚语,大家一起赶路,突然一个墨西哥人停下来,旁边人问他为什么停下来,他说走的太快,把灵魂扔在后面,要等一等。现在我们很多人的灵魂也扔后面了,我们得等等它。

  ■ 提问环节

  问:您觉得政府在整个社会建设理性的过程中,如何有所作为?

  白岩松:政府的理性主要体现在由人治向法治过渡。

  现在个人崇拜比过去减弱了,但是权力的权威崇拜其实比过去增长了。

  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单位领导不算什么,办公室大家聊天,互相拍个肩膀等等。

  而现在,在一个小处级单位,处长弄的副处长都不敢张嘴,处长一进来,大家恨不得都颤起来。

  我突然发现我们个人崇拜时代结束了,但是群体权力崇拜时代却拉开了大幕,这是非常糟糕的一种局面。

  昨天还有人问我,你怎么不从政啊?我说你觉得我适合从政吗?我说我不能让自己和让别人都不开心吧。

  问:你们评论部一直用冷静的眼光看社会的变迁,您觉得,您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多大程度上改变或者影响这个社会?

  白岩松:听你前面说评论部那些词儿,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听挨骂的声音很习惯,听过分表扬的声音很不习惯。评论部在我看来只不过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没什么值得表扬的。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明白一个道理,我不过是万千声音中的一个而已,有用与没用都不妨碍我自己认真的做,这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我早已过了一言兴邦和一言丧邦的某种自恋或自信。

  但是作为万千声音中的一个,它还是有价值的,最后汇成大交响。中国就像一列火车,有人从后面往前推,有人从前面往后拦着,有人从侧面向另一边推,更可气的是有很多人管你向哪边推,自己坐车顶上。

  我希望自己是从后面向前、向正确的方向推这列火车的人群当中的一个,这一点很重要。

  问:我现在已经快三十岁了,没房也没车,感觉生活挺焦虑,对这些问题,我个人的责任更大一点,还是其他东西的责任更大一点?

  白岩松:首先我非常理解现在80后的生活压力,所谓的蚁族,我觉得全社会应该关爱他们。

  但是,不该用溺爱的方式去关爱。哪一代的青春容易呢?季羡林老先生他们那一代,年轻时去德国留学,二战开干,十年滞留在那儿,回来再没有见过妈。他当面跟我说,如果能选择,不会离开村子,不会离开妈妈。那一代人的青春是一个偌大的国家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建国这一代人的青春容易吗?该长身体的时候三年自然灾害,该谈恋爱的时候男女不分,该结婚的时候高考恢复了,刚想生孩子计划生育了。

  到了我们60后这拨,我2000年32岁的时候才有了第一套房子,之前搬了N次家,租房子住,曾经有一次从同一个小区这个楼的六层搬到另一个楼的六层,我跟搬家公司的人说同一个小区能不能便宜?人家说“不”,而且还要加钱,因为是两个六楼。我记得我夫人在那一夜累得急性肾炎。

  现在年轻人没有人再回头看那几代人的青春,我要告诉你,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有挑战,那时候我们甚至连成为蚁族的条件都没有,没粮票敢在北京漂着吗?全社会关注蚁族的时候,蚁族已经在它的痛苦中具有天然的幸福,我们那时候连痛苦的资格都没有。

  问:您认为民主是什么东西?中国在农村很多地方搞了很多年民主,您认为这些地方的民主有没有实现?

  白岩松:民主不一定带来最好的,但是它一定能制止最坏的,这就是民主。首先我们对民主要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

  第二个,在建筑民主的过程中需要各方的理性,其实现在有很多呼吁民主的人,在我看来也有很多不理性的东西,我们有没有思考未来中国的民主模式是什么?其实破坏非常容易,建设很难,在民主这方面,我们现在面临着建设的巨大挑战,这是需要整个社会思考的问题。

  第三个,基层的民主,我非常看重,为什么?他要让我们普通农民先知道投票权是什么,然后知道选择是什么,然后知道比例是什么,民主是什么。我认为咱们姑且不论个别地区有没有真正的民主,但是他已经让人知道这些个什么,对于中国未来民主很重要。

  中国的民主进程正在陆续拉开大幕,我认为这五到十年是媒体人最有责任和最有作为的时候。

  我觉得要不悲观,又不盲目乐观,做好自己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3#
发表于 2010-2-7 09:55:29 | 只看该作者

re:http://space.tv.cctv...

http://space.tv.cctv.com/video/%20VIDE1264925080329887

小崔说事----他是周立波

严重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4#
发表于 2010-2-7 10:00:55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何子...

下面引用由[U]何子[/U]发表的内容:

    韩寒在厦门大学的演讲

    文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75b420100gp5b.html
    视频: http://v.you...



这个也严重推荐。

不过那句“通往朝鲜的路,是由无数沉默的人铺就的”,原创应该是某凯迪网友。呵呵韩少看来也常驻凯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5#
发表于 2010-2-8 15:24:36 | 只看该作者

re:【看了《滇西1944 》,足以稍为宽慰对...

【看了《滇西1944 》,足以稍为宽慰对滇西之战被历史几近淹没的遗憾,不过,该部电视剧对腾冲之战没有真正正面地表现,总有些气郁。转帖这个帖子,以示对正面战场中国军人以及主动作出牺牲的民众的敬意!有了这段历史,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中国从来可以被占领,但绝不会被征服。每次被侵略,总能让耽于苟活而慢慢暮气的中国在涅槃中重生。中国就是这样的一只不死鸟。她也许总让你有些恨恨的,但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真正看死她。能几千年屹立不倒的民族,虽然有太多劣根性,但经久不衰的血液中隐含的血性和再生基因,却不是日本这样的小岛国和美国这样的超强年轻国家所能理解的。】

腾冲扼居滇缅边境之要冲,历来是祖国西南边陲的国防重镇。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横扫南太平洋诸岛,并向英、美、荷在东南亚的领地发起进攻,很快自泰国攻入缅甸,并迅速占领仰光。如果日军进一步拿下印度,再向西发展,很可能会与德军在南欧巴尔干半岛会师,后果不堪设想。1942年4月28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目的就是阻拦日军西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尽一份责任,同时确保滇缅公路、中国抗日战争中惟一一条国际物资补给线不被切断。但由于英军不战而溃,史迪威将军指挥失误,使得远征军入缅作战一败涂地。正当远征军主力在曼德勒以南地区与日军纠缠之际,日军五十六师团直取缅东北重镇腊戍。腊戍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冲,又是远征军在缅的后方基地。腊戍陷入敌手,不仅远征军的后路将被切断,使远征军陷入绝境,而且,中国的滇西也就危在旦夕了。果然,日军占领腊戍后,立刻乘胜出击,犯我滇西,5月3日侵入国门畹町,午后即占据芒市,次日陷龙陵,10日进据腾冲。

最后一课

我曾看过一个材料,记述了和顺乡益群中学在腾冲陷落前所上的最后一课,作者就是益群中学校长寸树声先生,那情景真和法国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所描写的一样,非常动人。他写道:

我们决定从8日起停止上课。集合在礼堂的学生,已经不像平时纪念周开始前那样有说有笑了,每一个人都一样的是在突发的巨大灾难之前茫然自失而用语言的针刺一戳破时就会变成狂呼痛哭前的那种无表情,国歌和校歌是那样的沉郁,这也算是我们的《最后一课》了罢!看着就要离散、就要肩负一切耻辱的这些青年,我勉强走上讲台去对他们说:“时局的情形你们都已知道了,我们以为不能来到腾冲的敌人已经只离我们三四十里了。我只恨我们没有自卫的力量,恨我不能保护你们,领导你们!学校从今天起只有停课。将来总有一天学校又能开学上课,但是那时在这里上课讲授的人是不是我,是不是你们就不知道了!……平时对你们所说的话,希望你们不要忘记,你们要在艰苦的环境里磨练你们的精神,在斗争里发展你们的力量!我相信每一个黄帝的子孙,是不会当顺民的,不甘心做奴隶的!……”我呆站在讲台上,只觉得鼻酸喉哽,不能再继续下去。台下的女生们已经欷歔地在哭泣着,男生都低垂着头,直立不动。

县长复日军书

寸树声先生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腾冲爱国青年和他们的师长在重兵压境前的镇静。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日军进犯腾冲之时,腾冲最高行政长官——腾龙边区行政监督龙绳武及县长邱天培等人,却不负守土之责,贪生怕死,畏敌先逃,致使敌第五十六师团第一四八联队先遣部队292人,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这座壮丽而又古老的边城。《解放日报》1942年5月16日报道了腾冲的战事:“上星期日(10日)晚,中国宣称:战事正在腾冲进行中……日军已到达腾冲。”就在日军占领腾冲5天之后,地方爱国人士刘楚湘等即召集会议,商讨组建临时县务委员会事宜。这时,腾冲的爱国士绅和青年学生纷纷退向腾冲北部,并与奉命开赴抗日前线的十一集团军预备二师会合,继而在界头成立了抗日政府,任命张问德老先生为县长,组织民众支援抗战。这位张问德老先生,字崇仁,号讱庵,腾冲城关人,清末秀才,早年参加过辛亥腾越起义,曾与章太炎、于右任、谭廷闿、张澜等在上海相识并论政论学。这时的张老先生,已是六十有二高龄,民族危难之中,他以病弱之躯,出任腾冲县长,真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其时,他与腾冲民众转战于崇山峻岭之间,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打击牵制敌人,破坏敌人交通,堵截敌人辎重,消耗敌人有生力量。同时,健全乡镇行政组织,发动敌后土司抗战,抢运敌后物资,尽量疏散学生到大理受训,集中青壮年交军队补充兵员,供应军队粮食、马匹、马料,恢复《腾越日报》以扩大抗日宣传。总之,在张县长的领导下,腾冲的抗战搞得有声有色。

驻扎腾冲的日军当然很不高兴。这时有一个叫田岛的,据说是日军驻腾冲行政班本部长,在1943年8月,给张问德县长写了一封信,这就是著名的“田岛致张问德书”。在这封信中,这个侵略者先恭维了一番腾冲的“民殷物阜,气象雍和”,又赞它“士循民良,风俗纯美”,接下来就邀请张县长“择地相晤”,以“共同解决双方民生之困难问题”。张问德先生当即作“复田岛书”,予以义正辞严的驳斥。他在信中列举了日军侵占腾冲以来所犯下的罪行:“自事态演变以来,腾冲人民死于枪刺之下,暴尸露骨于荒野者已逾二千人,房屋毁于兵火者已逾五万幢,骡马遗失达五千匹,谷物损失达百万石,财产被劫掠者近五十亿。遂使人民父失其子,妻失其夫,居则无以遮蔽风雨,行则无以图谋生活,啼饥号寒,坐以待毙;甚至为阁下及其同僚之所奴役,横被鞭笞;或已被送往密支那,行将充当炮灰。而尤使余不忍言者,则为妇女遭受污辱之一事。”他说:“凡此均属腾冲人民之痛苦,均系阁下及其同僚所赐与,均属罪行。”是啊,你说要商量“共同解决双方民生之困难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你们造成的吗?不是你们所犯下的罪行吗?于是他很客气地提出:“余愿使阁下解除腾冲人民痛苦之善意能以伸张,则余所能贡献于阁下者,仅有请阁下及其同僚全部返东京。”这一番话说出来,真如黄钟大吕所发出的铿锵之音!

收复腾冲之战

话说1944年5月11日晚,为策应中国驻印军和盟军缅北作战及收复滇西失地,在夜幕掩护下,集结于怒江东岸的十一、二十两个集团军共16万人强渡怒江,拉开了滇西反攻战役的序幕。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章)主要担任攻击腾冲守敌之任务。各攻击部队自11日晚至12日拂晓,只用了10个小时,便渡过怒江,到达西岸,并立即背水仰攻高黎贡山。高黎贡山横踞怒江西岸,绵延数百里,为滇西之屏障。日军经营多日,其防卫工事甚至建在了海拔3200多米的最高峰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在山之绝顶的冷水沟,南、北斋公房等战略要隘,还筑有堡垒式坚固据点、鼠穴式散兵壕、蟹洞式掩蔽体、鸟巢式树上工事等,连贯串通,绵延百里,足以令攻击者望而却步。再加上山势险恶,气候变化无常,时逢雨季,淫雨连绵,使运输给养十分困难,将士缺衣少食,疾病传播,这些都非常不利于中国军人的战斗行动。然而,在滇西民众积极有力的配合下,战斗虽然极其残酷,中国军队仍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至6月21日克复江苴,历时41天,与敌血战40余次,终于攻克了高黎贡山的日军阵地,夺取了敌人精心营造之据点,攻破了绵延百里的日军防线。

其中一九八师被认为功勋卓著。为纪念该师之殊勋,当时曾在腾冲南郊海关附近的高地上建了一座石质纪念塔,后来的师长刘金奎在《建塔纪略》中这样写道:“本年(1944年)夏,本师奉命远征,反攻高黎贡山及腾冲之敌,于五月十一日从猛古、栗柴坝、水井等三处强渡怒江,冒风雨分三路向灰坡、北斋公房及桥头之敌诸据点进攻,倭寇据其居高临下之坚固工事与险峻之地形顽强抵抗。然以我士气之旺盛,前赴后继,苦战兼旬,卒将海拔七千余公尺之高黎贡山全部攻克,敌三千余无一生还。”这里所说或有夸张之处,但大而言之,并不过分。在高黎贡山之敌大部被歼之后,该师随即与预备二师、三十六师、第一一六师及第一三零师乘胜追击,迅速从三面对腾冲之敌形成了包围攻击态势。

腾冲古城墙高8米有余,厚6米,是用巨型石条砌成的,非常坚固。日军盘踞腾冲两年有余,又构筑了很多钢筋混凝土工事,城墙上每隔5米就有一个散兵坑,每隔10米又建堡垒一座。城内街道壕沟纵横,壁垒相同,暗堡密布,守敌为日军第五十六师团之一四八联队和第十八师团之一一四联队,共3800人(据日本人吉野孝公之《腾越玉碎记》)。攻城之战异常残酷,战果甚微。后经电请盟军飞机轮番轰炸,炸毁城垣及敌工事堡垒多处。各攻击部队利用轰塌之城垣缺口,由南而北,自西向东,攻入城内,与日军展开了血肉横飞的街市巷战、坑道肉搏战、逐屋逐垒争夺战。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章在其发给蒋介石的电报中承认:“尺寸必争,战况激烈,空前未有,我各部队每日伤亡均在四五百名以上。”

经过44昼夜的激战,终于在9月14日午前10时许,将顽敌全部歼灭于县城东北角。至此,历时4个多月的滇西腾冲之战结束,共经过大小战斗80余次,生俘日军军官4名,士兵60余名,营妓18名,击毙其少将指挥官及藏重康美大佐联队长以下军官100余人,士兵6000余名。中国军人亦死伤惨重,阵亡官佐493人,士兵8178人,地方军497人,共9168人;腾冲民众随军作战及赴义死难者6400人;盟军阵亡将士14人。另有受伤者万余人不计。

李浩然连长

腾冲光复不久,为了安葬抗日阵亡将士的遗骨,让后来者永远铭记烈士的英名,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章将军和云贵监察使、滇西抗战督导李根源先生发出倡议,在腾冲修建一座烈士陵园。1944年11月1日,距腾冲克复不足两月,李根源即致电远在重庆的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指出:“理应丰碑伟冢,以纪英烈,状形绘声,传之史志,俾边人春秋祭享,永志不忘。其阵亡遗骸,拟请在腾龙两县境内,饬该两县官绅择适当宽敞风景地点,先行收集礼葬。至应如何修墓建碑,表彰示后,垂诸祀典,以永千秋,并其遗族又应如何尊礼报答之处,嘱秘书徐颂九趋前,统祈详细裁示。根源当与云南父老弟子,敬谨效命遵办,藉报有功,以慰忠灵。”

半月之后,“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建筑委员会”成立,并在各界发起募捐活动。腾冲上下一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收到社会捐款7500万元,仅数月间,一座壮阔的墓园就建成了,取楚辞《国殇》篇名,称“腾冲国殇墓园”,李根源亲书上石,嵌于大门上方。我在两年前夏季的一个午后,与几个朋友同游“国殇墓园”,还能看到李根源遒劲的书法。“国殇墓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来凤山北麓,旁有大盈江、叠水河瀑布、毗卢寺、龙光台等胜景环列,陈列馆、忠烈祠、烈士墓、纪念塔等同列于沿东北至西南的主轴线上。其整体布局仿南京中山陵。只是在大门左侧墙边,筑有“倭冢”一座,其中埋葬着日军第五十六师团一四八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代理联队长太田正文大尉和桑弘大尉三具尸体。所含陪祭意义十分明显,也象征了侵略者的惨败。

我们沿着墓园中的林荫道上行,行至最高处,小团坡当面矗立,其坡顶建一高约10米的方形石质纪念塔,上部有霍揆章题书的“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下部有李根源题书的“民族英雄”四个隶书大字。以纪念塔为圆心往下至山脚,以八条宽约一米的放射状直线将整个小团坡大体分为八块扇形,大概是寓意了在这里长眠的烈士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每块扇形中,自上而下按原作战部队序列和职衔高低整齐地排列着九行上圆下方的小块墓碑,碑上镌刻着烈士的军衔和姓名。我好奇地扒开周围的野草,依次看着墓碑上的姓名,仿佛听到来自地下的战场的轰鸣,顺手在我随身携带的小本上记下一些人的名字。其中有个李浩然,是上尉连长,我在冥冥之中记下他的名字,或许只是因为“浩然”这两个字。但奇妙的是,在我后来所收集的有关腾冲的资料中,竟然还有一篇写到了李浩然。

这位李浩然连长,字秉法,湖南长沙人,弟兄四人,他是最小的一个。抗战前在湘垣经营电影业,并且是田汉的表亲,随他学习过。日军攻陷武汉,南侵洞庭,李浩然义愤从戎,考入陆军第二预备师干训班。毕业后,分派该师四团任少尉排长,转战湘北、桂南、昆仑关一带,后调卫生队中尉复员。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犯滇边,李浩然亦随军来到滇西。在强渡怒江,克复腾冲一役中,李浩然随师攻打高黎贡山,克复界头、固东等地,直指腾冲城下。此时他已代上尉连长职,一次执行赴南城城垣附近侦察的任务,被守城日军发现,引枪射击,胸部中弹,殉国于腾越顺城街南郭世居,时年28岁。这个年轻的中国军人,竟然没有看到他眼前这座城市的克复,就把年轻的生命长留于这片土地上。这让我想起《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那些年轻军人,他们被人用作了反思所谓人性、国民性的材料,我为他们感到伤心。有人说,这里所表现的才是真实的,是人性的真实;但我宁愿相信,有另一种真实在,以区别于所谓人性的真实,我称之为血肉的真实。这种真实就深埋于腾冲的地下,有一天也许会喷薄而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6#
发表于 2010-2-8 17:56:05 | 只看该作者

re:事实上,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一个基本的事实...

事实上,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日本军人个体素质和战备条件太优秀了。即便是滇西缅北几个战役中,装备了强悍的美国装备,我们的号称当时国内最强悍的远征军,官佐、士兵仍远不是日军的对手,日本的失败是战略性的失败,不是将士素质与指挥战术的失败,所以对比之下,有时真让我们为当时的中国人感到悲哀与耻辱。但恰恰是日本侵略战争让中国的军队强大起来,让中国的民众真正被组织起来,这就是历史上中国每当堕入死暮的时候,总有外敌入侵,激起这个民族的斗志与团结。这也算是天佑中华的一种反讽吧。

有时我们难免会这样假使,如果国人的素质都达到日本人的素质水准,那中国可就真的是伟大的民族了。但冷静想想:如果这么地大、人多的中国,真的因此那么强大了,未必是幸运的。欲壑难填,是一个最睿智的警示!太强大了,太无敌了,没有任何制约了,离疯狂就不远了,那么成吉思汗也好,罗马帝国也好,总归会彻底衰败,而且一劫不复。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要强大,但太强大的中国,未必是国人的幸运。

说中国是要睡醒的狮子,但睡醒的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做狮子?我觉得做个自立但又庸常的人,其实是很幸运,很美好的感觉。看了太多伟人或英雄,也有些崇拜,但究竟有多少英雄或伟人是真正快乐的,还不说伟人或英雄换一个角度看,说不定也遗祸于人?

所以,我有时想,生活在现在的中国,其实是幸运的,因为她有许多的成就,但又有许多的问题,因此执政者和国人都不至于妄自尊大到忘乎所以的地步。在不断地走向复兴,但也是举步维艰地走向复兴,这样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期望但又心怀忧患的过程,是一个背荷重负但又放眼未来的过程。处在这样的时段,持有这样的心态,其实挺好。

所以,说到这里,我也在想,作为我们这样的家长,从另一只眼看,何尝不是幸运的?虽然说到这里已经离题了,但以真实感受论,其实内在是相通的,何况我们的孩子,就是我们的思维节点所在,总是难免会牵扯到,从创作的角度看,类似于“情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
发表于 2010-2-10 09:53:51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云鹤...

下面引用由云鹤发表的内容:

【看了《滇西1944 》,足以稍为宽慰对滇西之战被历史几近淹没的遗憾,不过,该部电视剧对腾冲之战没有真正正面地表现,总有些气郁。转帖这个帖子,以示对正面战场中国军人以及主动作出牺牲的民众的敬意!有了这...

打仗的,好看。云帅评论,精彩!
下面引用由sunhaochun9发表的内容:

http://space.tv.cctv.com/video/%20VIDE1264925080329887

小崔说事----他是周立波

严重推荐

好看!节目里的小崔,远比周立波更机智更急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8#
发表于 2010-2-10 11:31:54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云鹤...

下面引用由[U]云鹤[/U]发表的内容:

所以,我有时想,生活在现在的中国,其实是幸运的,因为她有许多的成就,但又有许多的问题,因此执政者和国人都不至于妄自尊大到忘乎所以的地步。在不断地走向复兴,但也是举步维艰地走向复兴,这样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期望但又心怀忧患的过程,是一个背荷重负但又放眼未来的过程。处在这样的时段,持有这样的心态,其实挺好。...


    俺赞同云鹤大哥的观点,上坡的时候,虽然辛苦,但是充满希望,充满力量。正如曾国藩所说的“花未全开月未圆”,一切刚刚好。又如孟子所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滇西1944》俺抽空看了几集,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场英勇的一面、智慧的一面、胜利的一面搬上荧幕,是很好的事情。弹指一挥,已经是七十年前的事情了,这一切应该让后人知道,并且得到祭奠和尊敬!
     关于大国崛起、民族复兴对于百年积弱、饱受欺凌的民众来说是一个令人激动的话题。然而,或为狮虎、或为牛羊,历史总是一个又一个的轮回。弱小的时候,任人宰割,强大的时候,能否克制自己的欲望呢?这或许从总体上反映了人类的“原罪”吧。如果依靠人类自身,没有能力走出这个轮回,因为权柄乃在于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9#
发表于 2010-2-10 12:15:51 | 只看该作者

re:各位谈历史、文化,由此延伸到很多更深刻的...

各位谈历史、文化,由此延伸到很多更深刻的话题,实在让我钦佩我们这些每天身负家庭重任的父母们拳拳之心。

我最近比较庸俗,关注了一点很市民的内容,比如立波老弟(有人说我像周立波,那我自然为兄了)的新版《笑侃》等,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但也从中理解一点当今民风民情。尤其昨天看到关于一来自某不知名的内地的小女子的真实版故事,让我彻底雷倒。故事大概的情节是这位身高为1.46m的20余岁师范大专毕业的上海某超市收银员,印发千余张征婚单,在陆家嘴、徐家汇等热闹场所发放,称“非清华北大研究生不嫁(个子需在1.76-1.83cm之间)”、号称自己“前后300年无人超越”。我流着哈喇子看了她的vidoe采访,事后几乎让我昏厥了数小时。现把她的部分语录‘转帖’如下:

   ■他必须具备国际视野,有征服世界的欲望。奥巴马才符合我的征婚标准。 (谈择偶)
  ■我在*超市工作,世界500强。
  ■很多人都说我漂亮。我也知道我漂亮。
  ■男人过了三十岁就没看点了,就人老珠黄了。
  ■9岁博览群书,20岁到达顶峰,往前300年往后推300年,没有人会超过我,在智力上他们是不可能比我强的,那就在身高和外貌上弥补吧。
  ■因为上海是一个经济中心,我这个人对征服经济世界蛮有兴趣的。
  ■我经常看的都是社会经济学和一些文学类的著作!比如说,《知音》还有《故事会》。
  ■论交际,论人际关系,论工作能力,实在是不但女人,就是男人,也很难和我相比。
■要说我写诗的风格嘛,比较像顾城,写文章嘛,人家都说我像鲁迅。

不得不说,我对于如今社会的开放性和人们的自我表现欲望产生了晕眩,以至于我也有了毫秒级的一闪念:莫非我也也应该给她写封求婚书,让世人知道我的存在?

[IMGA=0,absMiddle]http://t2.gstatic.cn/images?q=tbn:BWayltrC2O20zM:[/IMG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0#
发表于 2010-2-10 13:00:53 | 只看该作者

芙蓉玉凤

        中国南京大学有一副“预言对联”:芙蓉出水、玉凤冲天,十年前就挂上。结果“芙蓉姐姐”与“凤姐”罗玉凤,果然在中国网上迅速“蹿红”,成为中国红人,网民对此啧啧称奇。

        南京大学女生宿舍3号楼,挂着这副传说中的“预言对联”:左联是“春为灵 秋之韵 玉凤冲天”,右联为“朝为风 暮为露 芙蓉出水”。根据字面的理解,左右联的最后一句,似乎是“点明”罗玉凤和芙蓉姐姐迟早会出名走红。


        最近又有网友给这副对联上了横批:“人间极品”,让人会心一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9-27 23: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