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张雁...
下面引用由[U]张雁[/U]发表的内容:
书店我看了,没法判断。因为如果是我,在八十年代末可以在横线格本上写上类似杨朔刘白羽张晓风之类成人作品的短文。如果有一个会写文章的人指点,或者刻意去模仿,也可以写更老练的文字。但是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九十...
《书店》一文里的气息,的确很像成年男人,不是一个少年。当然,单凭这个无法就认定代笔。
《求医》一文的气息和《书店》一脉相承。而且,很多网友指出了《求医》中的时间错误和逻辑错误。细节是最有力的。其中说医生翻过病历卡,在有名字的背面写医嘱的细节,非常说明问题。90年代初早就是病历“本”了,写医嘱在内页,不可能是正反面的病历“卡”。这种有时间特征的细节,是无法用文学虚构来解释的。
求医中对“痒”的一段描述,直挺挺是从《围城》中方鸿渐一行住在有跳蚤虱子的旅店里的段落中抄过来的。而韩寒在访谈时说根本没看完过《围城》。当然,反质疑的人完全也可以说,他没看完,但恰好看到了包含这一段之前的部分,并且记住并化而用之。
《三重门》的气息照旧,其中大量的书袋,很难想象是一个高一之前的孩子能够掉出来的。何况,是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
每一点质疑都未必足够强,也都可以勉强解释。但全部汇总起来,就是强的。
一个资深中学语文老师的感受很典型。他说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如果平时有文学才华的学生,不可能如获至宝地疼爱的,这种才华是藏不起来的。但韩寒显然没有这样一位语文老师。
还是那句话,拿出他平日的作文就行了。方舟子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作文比赛,比赛的负责老师对方舟子的征文水平表示怀疑,就找到他从初一开始的作文,认为“篇篇都是超超超水平”(这是视频访谈的老师原话),这才相信。
韩寒的自证非常容易,就是这个套路。
事实上,如果没耐心看韩寒的其他视频,但看他接受凤凰卫视访谈时谈到“什么是名著”、“为什么《红楼梦》是名著”、“韩寒和苏轼”这几分钟的片段,就会惊讶于他的无料和逻辑的错乱。
另外,我之前看过他和陈丹青的访谈,当年看的时候就觉得怎么已经是个成年人了,谈出来的内容怎么这么乏味和没料,当时很疑惑,一点不符合他文字传达出来的东西。
要知道,这两段,都不是他“刻意回避谈文学”“藏拙”的情形,而是的确想谈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照样谈得非常浅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