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海老师夸我一语道破真谛,那是碰巧,我自己...
海老师夸我一语道破真谛,那是碰巧,我自己没像海老师那样研究过这个课题,不过确实是很深刻的自身感受。
海老师说我的外向程度60左右,我觉得比较贴切。
我在之前“儿时回忆”里面也提及,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来看,到了高中阶段,我对自己的能力组成已经有了比较准确的评价,这个评价到了完成高等教育之后,更加确切。
要是仔细讲的话,从学业角度看,纯理科的东西,我并不很擅长,脑子觉得不够用。所以我从中学时候开始,理科的各类学科竞赛,成绩乏善可陈。到了大学,作为工科学生,我的数学分析、线性代数这些课程,虽然说不差,但绝对不算好。
同时,我觉得在创造性思维方面,我也是欠缺的。所以要我做创新性科研,我自己觉得没有多大潜力可言。
所以,我毕业后做软件开发的工作,并不擅长到自如的程度。工作方面虽然也是不错的,但达不到自我享受、业绩突出的境界。这样的历练的确需要,因为干几年具体的项目研发是应该的。但是要等待机会寻求转型,否则会很痛苦。这就需要在工作中多去领会以后用得到的东西。
另一方面,我觉得自己的理解力、领受力、归纳能力方面,要好一些。同时,在所谓的文科方面,也觉得比较相容。这一点,是性格和能力倾向的综合体现。
语言表达方面,应该算可以。在领悟事情方面,我觉得比较有优势,学点什么都比较快,哪怕是体育方面。
由此,适合我的工作类型,依次可以是(1)教师、(2)管理、(3)记者、(4)律师、(5)行政,等。
不知不觉地看过来,这些职业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比较需要对人和事物的理解力、需要一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我现在的工作性质是IT研发管理,包括项目和人员的管理,有点是跨界性质的。需要懂金融业务、IT技术、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这就很适合我,因为这个工作,比较综合,单纯技术好远远不够。
我强调“工夫在诗外”。也就说,看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逐渐都是可以相通的。职场上虽然有很多专项培训,但是我觉得很多培训课的核心,往往都是很基本的一些东西,如果你平时的视野足够宽广的话,那这些培训课给你的惊喜相对较少。可能一次课程,有那么两三句话让你触动并牢记,已经是很好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