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燕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青春期

[复制链接]
280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01:16:43 | 只看该作者

re:大都的小犬齿,可能是倒数第二颗要换的牙了...

大都的小犬齿,可能是倒数第二颗要换的牙了。
乳牙不掉,歪的,恒牙出来了半个月,还算正,我让他每天晃,好像没起色。

如果在国内就很简单,去医院15块钱一拔,麻药也不用上,在这里问了问,200刀,
我胆子还不够大,打算先去看哈利七培养勇气,回来自己上钳子,细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02#
发表于 2010-11-21 07:07:48 | 只看该作者

re:不知道美国怎样,我这里这种情况不用自费。...

不知道美国怎样,我这里这种情况不用自费。两年前我们来旅游,发现小马有个恒牙出来了乳牙还坚守阵地,朋友说可以找school dental clinic,帮我们打了电话,果然不论是否上学,是本国公民就管。

下面引用由燕原发表的内容:
现在我每天都很开心,虽然是40年痛苦换来的,但是终于感到活明白是最美好的事情。


我跟燕原的心理经历总体类似,只是痛苦期没那么长。上学时运气好+自我中心,波动期在封闭环境里安全渡过,没感到太多矛盾痛苦。直到工作后运气太好糊里糊涂成了别人眼中少年得志的NT精英,AS内核跟NT世界的矛盾和由此带来的内心痛苦才迅速升级,在一众NT的愕然中很AS地断然远走了。其实那时对自己和世界还是糊涂的,并不能看清究竟。巧合的是,我也是五年前到现在才真正认识了解接受自己和这个世界,虽然那时还不知道AS这个名词。知道AS后对自己从小到大的路更有种豁然的明白和轻松——是的,活明白是最美好的事情。明白和接受自己,才能接受和喜爱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0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07:52:45 | 只看该作者

re:我打听了一圈,问到一个牙医助理,她自己在...

我打听了一圈,问到一个牙医助理,她自己在家帮朋友孩子免费拔牙,不过要瞒着牙医老公,因为非法。
不过那人太远了,够不着,我打算让大都先晃着,然后自己速成拔牙业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0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0:19:35 | 只看该作者

re:开始看秋爸爸的记录,虽然他目前写的不多,...

开始看秋爸爸的记录,虽然他目前写的不多,不过总的加起来比我多,不知要看多久。
没看完之前不敢说话,我只见过一次宝贝,再加上央视几年前的记录片。

希望我看完之后,能从ASD的视角看出一些和NT视角不同的内容,如果看不出来,只能说谱系太宽,我回去接着努力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05#
发表于 2010-11-21 10:36:44 | 只看该作者

re:不知道燕原能不能看到这个网站:h...

不知道燕原能不能看到这个网站:

http://www.awares.org/conferences/home.asp?conferenceCode=00020012

这是威尔士的一个charity组织的关于自闭症的网络会议,每年11月左右举行,有不少知名学者和自闭人士投稿。任何人只要在网上捐5镑钱就可以进去看所有的papers。不捐钱也可以看到文章标题、作者、和摘要。除了文章,还有文章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讨论。今年的文章和讨论都比较有分量,有新意,只是网站的页面格式比较简陋。会议组织者Adam Feinstein今年出了一本书:A History of Autism:  Conversations with the Pioneers 据说写得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06#
发表于 2010-11-21 12:28:56 | 只看该作者

re:niuniuma2794,成心气我,“子...

niuniuma2794,成心气我,“子非鱼”你会不懂?你当年的古文背诵解读水平可是令我五体投地的。
你写的给我造成的晕眩我还没提呢!看你那2781楼最后一句,“多色人”?晕!你们那城里人难道是花的吗,像奶牛或斑点狗那样的?
考虑到你提的严谨,是不是英文里真有“多色人”这个词?晒出来教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0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3:11:49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l...

下面引用由blackeye发表的内容:

不知道燕原能不能看到这个网站:

http://www.awares.org/conferences/home.asp?conferenceCode=00020012

这是威尔士的一个cha...


看得到,就是。。。又要开始学习了。

问题是我天生不喜欢看书的,看书都是焦虑的时候才看,最近我不焦虑啊,
那这次就算被QBB逼的,我再多读点书,就更不怕他了,他不就一个ABA么,再加上天生RDI,最终也就是一个NT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08#
发表于 2010-11-21 17:38:40 | 只看该作者

re:恭喜沉静,你既然知道ASD也希望自己NT...

恭喜沉静,你既然知道ASD也希望自己NT起来,那就太好了,你已经脱离了燕党啦。
ASD自己都希望趋向NT,我们又何苦否认NT的参照标准呢。
那么他们问题就是不会了,要我们做的就是教了,叫干预也行,叫其他什么也行,找符合自己哲学和特色的词就成了,但在必要性上咱是统一了,不该用理解接纳这样的词来阻挡了。
至于理解接纳什么时候用呢,是看到他们差距的时候用,是承认他们不会的时候用,是他们实在学不会的时候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0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22:39:26 | 只看该作者

re:我只看了四页,大致说一下。 很多...

我只看了四页,大致说一下。

很多人说秋爸爸太注重ABA,刻板单调,把本来基础比较好的两个孩子没带好,大方向有问题。

从我的角度来看,至少头一年,大方向不能说是有问题,进机构的及时,秋爸爸学习的认真,进幼儿园融合的决定也是合理的。
到底问题在哪里,我再慢慢看。

对两岁多的孩子用强化ABA,研究也表明没有太多副作用,虽然用的不好的人会机器化,不过看帖子里的老师都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比秋爸爸本人做的好。

秋爸爸本人不可能刻板僵化,因为他NT精英的底子在,和孩子训练的时候是努力让自己ABA的,如果不刻意压抑自己,就纯地板时光了。

除去ABA的科学性和部分有效性(目前文献上好像也不敢说ABA对于治疗自闭症非常有效,只敢说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治愈率极低),
对于两岁多被诊断的孩子家长来说,ABA还起到一个安慰作用,
因为上手快,孩子进步是可见的,非常有利于家长尽快从悲痛中恢复,投入全力训练当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23:02:07 | 只看该作者

re:同样道理,生物疗法对刚被诊断的小孩子家长...

同样道理,生物疗法对刚被诊断的小孩子家长,也许会起到更强的安慰剂的作用,因为从常理来看,生病吃药,哪怕是补剂,都说明我们在努力做事,何况吃药的短期效果可能比训练的效果更明显,更何况有那么多DAN!医生,有那么多治愈的例子。

很理解家长在特殊时间,所做的特殊选择。

不过秋爸爸是生物科学家,做基因方面的,在短时间内能认准选择ABA,而不是其他方法,科学素质起了很大作用。

基本上我认为,除非情况特别好的孩子,家长是不可能一上来就用RDI和地板时光的,因为那个作用太慢,对孩子自身要求高,很多时候四个月都不见得有什么明显结果,孩子6岁前的宝贵时光耽误不起。如果效果慢,孩子行为问题多,对家长恢复也不可能有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23:27:05 | 只看该作者

re:下面就是这个家长恢复问题,听到AS对我来...

下面就是这个家长恢复问题,听到AS对我来说,是生命的解放,但是被诊断ASD对几乎所有以往生活顺利的NT家长来说,第一感觉也许就是生活的毁灭。

生活的重新建立,决定于,或者孩子康复,或者自己想明白。

这个过程有多长,是孩子康复容易,还是自己想明白容易?
从我对大部分人的了解来看,几乎没有人过的好好的,会喜欢改变自己,肯定是感觉改变他人更容易。

等我再看几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2#
发表于 2010-11-21 23:53:04 | 只看该作者

re:感谢燕原亲自增加我地里的点击。[...

感谢燕原亲自增加我地里的点击。

下面引用由燕原发表的内容:

很多人说秋爸爸太注重ABA,刻板单调,把本来基础比较好的两个孩子没带好,大方向有问题。

...


这种话是最不招待见的腔调,对任何一个家长都是无礼且无理的。
脸皮厚的话,我也可以对任何一个自闭儿的家长出此狂言,即便是方老师这样很成功的家长,因为石头至今也依然有让方老师揪心的影子行为。

我们讨论干预手段,不是为了假想着评价过去,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没有根据。
讨论的目的更多的是相互之间建议,"你可以试一试这么做....."

说那种话是建立在无法时光倒流的假设上,也并不知道孩子当初的情况,更不该以“宝贝进步栏目”中爱挑闪光亮点的记录来当作依据。

记得宝宝贝贝在三周岁的时候,贾美香做过一次系统的评估,那一刻秋妈妈还尚不能接受孤独症这个现实,曾当场节节紧逼地追问贾大夫孩子到底是不是,严重不严重,贾美香被追得没办法了,最后清晰明了地告诉说,他们俩虽然不是最严重的,但绝对是非常典型的孤独症。还非常明确地要我们做好终生干预的准备,甚至提到,对于我们当时这种不计成本的干预花销,更应该考虑的是“细水长流”的经济账。
前4页里有一个比宝贝略大的丫丫姑娘,现在不常来了,我估计是跳出这个圈子了,但那时候她给我的印象就极为突出,首次接触我就曾惊讶于她的能力,特别是对人的关注能力,回想起来,我家宝贝这方面现在也不能与她当时的表现相比。

你认为ABA上手快,我可从来没这么认为过,恰恰相反,ABA是“易学难用”,太多的人,似乎一学就会,但一练就错。尤其是曾被NT儿童的“幼教理念”忽悠过的人,或者容易自以为是的人,更爱轻视它并误用它。
相反,我认为RDI和FT则才是特别有亲和力,且他们都还名字那么好听,文字写得那么“文科”那么“优美”,父母更是觉得,好像是个妈妈天生就应该能迅速上手的。同样,很多家长也常是用上几天就会叫好的,这属于常人自我认同的心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23:57:27 | 只看该作者

re:我和T版一样,一看到思维运作就兴奋,这样...

我和T版一样,一看到思维运作就兴奋,这样的帖子太好了。

没看我在帮你说话吗,镇静镇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00:01:30 | 只看该作者

re:解释一下写的不清楚的地方,前面说ABA上...

解释一下写的不清楚的地方,前面说ABA上手快,不是指家长上手快,而是机构专家上手快。
对NT家长来说,肯定是做 R&F 自己感觉良好,ABA太难学,
而秋爸爸是公认的学习ABA的模范。

我本人因为打死也学不会 R&F,所以只有ABA一样东西可以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5#
发表于 2010-11-22 00:13:51 | 只看该作者

re:机构老师也是人啊,那些问题对他们也同样在...

机构老师也是人啊,那些问题对他们也同样在。
所以应该说,“ABA貌似上手快”,引无数英雄尽折腰,结果真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00:51:21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秋爸...

下面引用由秋爸爸发表的内容:

机构老师也是人啊,那些问题对他们也同样在。
所以应该说,“ABA貌似上手快”,引无数英雄尽折腰,结果真折了。


这句话不敢随便说吧,那小孩子还上不上机构啦。
虽然我知道国内几乎所有机构老师都不如猪猪水平高,但是猪猪就一个啊。

如果秋爸爸的意思是,误用ABA,导致的结果比不用更差。
我暂时没发言权,因为我还在学习呢,学习的不好,效果肯定出不来,但是会不会更差,不敢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02:08:02 | 只看该作者

re:为什么大脑在人群中能快速认出熟悉的人脸,...

为什么大脑在人群中能快速认出熟悉的人脸,而最强大的计算机需要很费劲扫描和判断,出错率还极高;
为什么最简单的计算器就可以轻易解决三位数乘法,而人脑,除了有学者综合征的人,不能快速反应算术答案。

很多人不会问这样的问题,不过科学家必须问这样的问题,因为大脑既然都已经这么复杂了,上帝设计让它算几个数又有何难。或者上帝根本不懂数学,数学就是人自己发明的自欺欺人认为理解世界本质的东西,这个问题好像太大了。

http://discovermagazine.com/2010/nov/15-the-brain-router-in-our-heads-processing-bottleneck/

杂志文章一篇,很好玩。
说在1931年,就有一个心理学实验,让学生听声音按键盘。
如果两个字母声音间隔为1-2秒,学生的反应时间大概是1/4秒;
如果两个字母声音间隔为半秒,那么学生反应时间变慢。
这个实验让那位心理学家认为,大脑的运作机制需要时间延迟,如果进入信息太快,第二个任务反而来不及运作顺畅。
之后的大量实验也证明了这个结论。

因为很多人认为,大脑有相当多的区域可能各自为营,同时处理多件任务,上面的结论就显得有些不可思议。不过最近的研究发现,大脑的确有一个瓶颈部分,对于进入的信息进行复杂的综合分析归类(相当于分配任务),而这个部分是单线程处理的,就是一个任务完了,才能进行下一个。而这个复杂归类过程,需要用到大脑的很多区域联网协同运作,同时需要分配的大脑运作部分也相当多,所以速度就上不去,下一个任务也进不来,而且可能就忘了。

回到数学问题,一般人的大脑天生不能快速处理数学计算,需要一步一步来,而每一步的数据都需要记忆,判断和运作,工作记忆功能不好的人,一般算一步,前面的数就忘了,如果想快,也许太多任务堵塞在大脑分类过程,反而更慢。结果三位数乘以三位数,就需要算很长时间。

以下是我自己的猜想:对于大脑天生链接不顺畅的ASD,可以推论这个归类过程需要的时间更长,而且容易出岔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02:23:34 | 只看该作者

re:如果孩子脑子出岔子,就反应在行为上,比如...

如果孩子脑子出岔子,就反应在行为上,比如我们叫他拿红的苹果,他分类了半天,脑子没链接对,也不是无条件反射,结果手就去拿红的球去了。

理解问题还是行为问题? 我们可能会认为是没理解苹果,因为红对了,然后回去教苹果的概念,其实可能孩子两个概念都明白,就是没给他足够的时间去分解问题和整理大脑。他心里还有一个判断,就是要赶紧把动作给做了,会有奖励,结果脑子就更乱了。

以上都是想象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2 02:50:34 | 只看该作者

re:RDI和FT,应当也是在不断发展之中的,...

RDI和FT,应当也是在不断发展之中的,借鉴和融合了ABA里面好的地方,就像ABA也借鉴了大量互动成分,
对于一个好的老师,各种训练手段中好的理念都应当在应用中体现,
目前来说,名字的区分,我感觉更多是商业化的用途和学术界的无聊争论,对家长没有太多意义。

同秋爸爸一贯焦虑和反对的问题一样,新家长面临的最大危险依然盲目听信程度好的孩子恢复的例子,认为一些简单生活化的手段就能让孩子康复,而不参与正式复杂的训练过程。

我和秋爸爸的分歧不在这里,我和他的分歧是脑子长的不一样,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多元化通常是有积极意义的,只要我们都理性平和地讨论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0#
发表于 2010-11-22 04:09:13 | 只看该作者

re:“多元化通常是有积极意义的,.........

“多元化通常是有积极意义的,......”确实是的。争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同化对方或者是非要下个结论,而是促使双方做更深层的思考,互相借鉴。任何自闭症的干预方法都是受到人们对自闭症认识的限制的,而这些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以及各个领域的探索,总是在不断地深化的。读书,思考,争论,兼收并蓄,才能给孩子提供最合适的干预。我认为燕原在这方面比秋爸爸技高一筹(先向秋爸爸致歉)。NT也有固执和一根筋的时候,AS也不见得什么事情都刻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5 14: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