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燕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青春期

[复制链接]
2541#
发表于 2010-10-14 13:11:10 | 只看该作者

re:2496 楼不会是QBB和QMM吧?我怎...

2496 楼不会是QBB和QMM吧?我怎么觉得他们应该漂亮得多呢?

来了就出个主意再走,就叫《青春!我怕了你了!》 不谢不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2#
发表于 2010-10-14 13:33:27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楼上的好言好意,可是,万一那要是真的...

谢谢楼上的好言好意,可是,万一那要是真的呢?很泄气的,更要对镜子叹气了,《更年期回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23:09:41 | 只看该作者

re:叫啥呢,我现在想开了,无所谓,关键是内容...

叫啥呢,我现在想开了,无所谓,关键是内容。

楼上先吧,说说自己青春期的故事,不要告诉我们结婚以前的事情全不记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4#
发表于 2010-10-15 13:25:12 | 只看该作者

re:万一是真的?那不是的概率是万千九九九。...

万一是真的?那不是的概率是万千九九九。
更年期回望,如燕所说,回望青春吧,别回望自闭以后的事了,那啥大家都知道。 别象我,凡事已经是自闭公元前,自闭公元后了。。。期待耳目一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5#
发表于 2010-10-15 18:41:13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燕原发表的内容:

叫啥呢,我现在想开了,无所谓,关键是内容。

楼上先吧,说说自己青春期的故事,不要告诉我们结婚以前的事情全不记得了。



读书越多越反动,青春期也是从读一本书开始的,书名叫《少女之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22:58:16 | 只看该作者

re:少女之心不新鲜,我们都懂,我们想听听那个...

少女之心不新鲜,我们都懂,我们想听听那个少男们,除了下半身,上半身都想什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7#
发表于 2010-10-16 21:46:22 | 只看该作者

re:问燕原父母重阳节好。

问燕原父母重阳节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8#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00:44:26 | 只看该作者

re:研究认知学习进化的领域有两个名词,emu...

研究认知学习进化的领域有两个名词,emulation learning and imitative learning
对灵长类来说,只有emulation learning,对人类来说,进化出了天生的 imitative learning。

再往下好像就政治不正确了,不过我尽量往政治正确上去理解。
emulation和imitative的字面意义都是模仿,两种学习都是天生的,通过模仿而学习的能力。

emulation learning 指的是,技能是通过观察对方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而学会的。
比如一个大猩猩发现,用某工具可以打开果壳,几周之后,它们一家子都学会了使用这种工具。

imitative learning 指的是,技能是通过理解对方行为的意图,而不是结果,模仿学会的。
这种imitative learning,是文化传承的自然基础,也是社会性的自然基础。

到底imitative learning 是如何进化出来的,和TOM的关系,和ASD缺陷的关系,应当还都在初级研究之中,

一般看到天生能力的,我就直接跳过去了,因为不是我能较劲儿的地方,所以得接着去想补偿的问题。

人还有一个先进的地方,就是可以用抽象的符号(语言,数字等)来表达意图,不需要完全依靠天生的能力来传递意图,或情感。
所以,如果放在人群里面,社会性没进步,那就回家来看书吧。
如果社会性还是不好,只能说明书看的不够,而不是人接触的不够多。

前提是,TOM不是能够被训练的,
那么训练的部分是补偿 emulation learning, 还是imitative learning,孩子的理解力依然是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4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01:26:22 | 只看该作者

re:读书会读成书呆子吗?我想主要还是看那...

读书会读成书呆子吗?
我想主要还是看那本书是不是书呆子写的。

光读书就能培养社会性了?
应当不是,只是补偿TOM的方式。
而且社会性也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怎样每一天快乐生活才是。

计划出门溜达了,不过大都这个样子好像走不远,初步就打算开去DC,不再往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50#
发表于 2010-10-17 07:13:32 | 只看该作者

re:不对吧?这和书的作者是否书呆子没太大关系...

不对吧?这和书的作者是否书呆子没太大关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51#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07:34:37 | 只看该作者

re:逻辑有问题? 太好了,我正需要练这个。...

逻辑有问题? 太好了,我正需要练这个。

先澄清以下定义,转自繁体WIKI:
書呆子或稱書獃子,通常是指死讀書的人,也就是雖然讀了很多書,卻缺乏實際知識,無法處理人際關係,且無法應用知識來處理事務的人。

当然是否读成书呆子,主要是读者的因素,不是作者的因素,但是我们这里读者已经有一个大前提,是从实际生活中很难模仿学习社会性的人,就是说,已经有书呆子的潜质了。

那么他们接着还读书,不是更书呆子了吗?
现实是,他们如果不读书,也不可能有效应用知识,而书本是理解社会性,理解人的另一条出路。

所以关键问题就转化为,读什么样的书,和怎么把书上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如果理解书本没有问题的话。
什么样的书,取决于作者,作者都书呆了,那种书就不看了;
怎么把书上的知识应用,取决于老师,所以老师千万也不能书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5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07:53:55 | 只看该作者

re:发现我还是把自己绕进去了,虽然大方向我认...

发现我还是把自己绕进去了,虽然大方向我认为是对的,就是书读得足够多,才能和NT慢慢融合到一起,
不是说和NT相同,而是从书里面得到了比较全面的社会性理解和文化体系,和NT就有可以从本质上共通的地方了,
而不仅仅是模仿社会行为的层次。

在生活中具体地教,肯定也是必要的,所以要读书,也要出门。
当然读书除了学习社会性,还有更多用处,比如快乐,比如学习技能。

还有啥逻辑问题不?

这当然不是NT的路,比如王朔那种聪明的NT,如果年轻时候读了太多书,特别是复杂的社会性理论书,他的天性中灵动的部分就被束缚了,不可能写出生活化的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53#
发表于 2010-10-17 08:16:22 | 只看该作者

re:基于这么些背景来思考这个问题之后,这一句...

基于这么些背景来思考这个问题之后,这一句的具体逻辑是否有问题就显得不太重要了。我之前的疑问只是针对这一句很具体的话的。

我觉得你刚才说的都可以成立。除了这一句“比如王朔那种聪明的NT,如果年轻时候读了太多书,特别是复杂的社会性理论书,他的天性中灵动的部分就被束缚了,不可能写出生活化的语言”

我个人理解,“年轻时读太多书”和“灵动被束缚”之间或许也不是显然的因果关系。作个最简单的模型化理解,假设一个人年轻时候的可支配时间是个常数,用于读书本的时间多了,混社会的时间就少了,即便读不是书呆子的书,他的社会性也会多少受影响。所以,这个只是貌似因果,实际上不是。假设上天多给他一份读书时间,不影响他混社会,就不是这个结果。

绕回来,你的论述就更正确了:要读书,更要远行、社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5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10:02:17 | 只看该作者

re:这句话其实是王朔自己说的,他年轻的时候没...

这句话其实是王朔自己说的,他年轻的时候没敢看那些大部头,怕太早思维模式被固定了。
和他一起下蒙汗药那位,感觉就被固定了不少。

大部头里面,的确有很多抽象真理,但是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不是自身所在这个时代和环境的反应,无论大环境和小环境,
所以大部头真理,其实是不利于社会实践的。
当社会经验多了之后,再去看,去反思具体生活的模式,我感觉是NT发展学习的正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5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00:14:32 | 只看该作者

re:写完逻辑作文,人和书呆子也相差不远了,出...

写完逻辑作文,人和书呆子也相差不远了,出门玩其实也改变不了什么。

我知道什么能改变,但是不乐意,就是参加NT女们的每周活动。
华人多的地方,活动还是挺多的,根据兴趣爱好小圈子,基本有家庭教会、跳舞、合唱队、打网球、打牌、组织孩子运动等不同的小圈子。
我其实内心想变性参加男NT聚会,他们不带女的玩,男NT聚会基本都是体育活动,比如篮球,足球,羽毛球,高尔夫。
AS们是不可能喜欢这样的聚会的,他们喜欢研究修车,开船,摄影,天文,钓鱼等,都是自己玩自己的,也很快乐。
不玩的人也很多,比如工作狂,如果不能变性,我下一步打算做工作狂。

接下来是孩子喜欢做什么,大都现在就喜欢家里,因为过敏症状还是有,出门一次回来就感觉累和难受,
以后是研究修车还是天文,还是编游戏,都随他了。

小都现在很高兴,因为和姥姥有相同的爱好,就是去公园拍照片,
姥姥尝试了跳舞队,唱歌队和弹琴队之后,最终选定了摄影组,每周开会交流成果,每天上网讨论技术,很充实快乐。
姥爷还是几十年不断的羽毛球爱好者,一天不打血压就会高。

快乐生活没有固定模式,自己高兴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56#
发表于 2010-10-18 06:11:46 | 只看该作者

re:燕原开戒了真好,又有大米吃了。emula...

燕原开戒了真好,又有大米吃了。emulation learning, imitative learning,很有意思,但愿有人能研究出点什么东西来。

‘快乐生活没有固定模式,自己高兴就好。’完全赞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5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23:38:33 | 只看该作者

re:理解力,T版讲过了,就是从 x 得出 y...

理解力,T版讲过了,就是从 x 得出 y 的能力,x 是对方的话,或者行为,y 是自己的理解。
首先明确一点,y 和 x 永远不可能一样,理解力就是 y 和 x 接近的程度。

X和Y的关系,肯定不是线性的,因为人进化的比较复杂,而复杂性正是人和灵长类的最大区别(不是使用工具的能力)。

如果教,肯定是从线性开始教,和教数学一样,但是一开始不能教刻板了。
如果从本来就是线性的关系来教,我拿不准,因为我家孩子是 11岁,不是 4岁,我肯定上来就是教复杂关系,涉及到人和文化,和环境的多种条件的。

线性关系如果特别像普适常识,或者真理,孩子可能一下子就记住了,不会去怀疑。这是为什么从3岁到5岁,教育机构普遍认为,孩子应当被动记忆大量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

不过社会依然是复杂的,从 5岁以后,这个情况下就要加参数,每次试着加一个,改变孩子的简单记忆模式,往思维上进步,
参数加的对头,加得丰富,离真正的理解力就进步一分。

这其中,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参数是情感,还有逻辑,当然还有对方的历史经验。

理解力是表达的前提,理解力有偏差,表达出来肯定也是不对的。
所以先练理解力,先不着急表达写作文我感觉没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58#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23:46:30 | 只看该作者

re:如果说 y 不是 x, 那么就没有正确答...

如果说 y 不是 x, 那么就没有正确答案这回事儿,
接近 x 的 y 其实可以有很多,开动脑筋,在多参数条件下,得出尽可能多的 y ,就是思维训练最重要的一部分。

然后是评估部分,y 的好坏,根据普适价值来衡量,或者普适价值也是可以去重新理解的。
然后是效果,把自己的理解,加上自己的价值表达出来,看对方的理解是什么。

不过最后还是那句话,说起来好像容易,做起来一定很难,我努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23:53:51 | 只看该作者

re:好像中间有点乱,T版一会儿要来抓逻辑问题...

好像中间有点乱,T版一会儿要来抓逻辑问题,不过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 x 和 y, 不是表达和理解,而是其他相关的关系,复杂性方程和学习过程也是一样的,思维训练过程也类似,所以思维训练其实不局限于理解对方的意图,因为这是我们孩子最需要和最难的一关,也许上来就练习这个进步感觉不到。

如果把 x 和 y 换成比较客观的关系,然后做思维训练,可能更好上手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6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23:58:10 | 只看该作者

re:书呆子的书,就有点像《毛主席语录》,只有...

书呆子的书,就有点像《毛主席语录》,只有真理,没有背景,而且也不希望大家理解背景。
其实毛主席每句话说出来,都是有大量背景条件的。

以为真理在手,越多越好的人,最后都被工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9 14: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