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快乐小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飞吧,小鸟

[复制链接]
701#
发表于 2008-12-20 17:53:48 | 只看该作者

re:这么好的比喻,小鱼妈妈,换了我是你早就把...

这么好的比喻,小鱼妈妈,换了我是你早就把牙笑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0 22:00:34 | 只看该作者

re:虎娘,看老虎现在的表现,我羡慕的...

    虎娘,看老虎现在的表现,我羡慕的直流口水呢,小鱼在老虎这么大时,可是什么都不会啊。其实,小鱼到底是不是这么想的,还有待考证啊。

    小鱼把脚抠流血了。鱼爸说:不要抠,会流血。流血了怎么办?
    小鱼眨着眼睛,笑眯眯的看着鱼爸说:贴创可贴。
    鱼爸问:为什么要贴创可贴?
    小鱼:因为贴了创可贴。小鱼说完停顿了一下。
    鱼爸接着问:怎么了。(事后鱼爸检讨,该再等一下)。
    小鱼:没事了。

    小鱼喜欢抠鱼爸的手。鱼爸说:好痛啊。
    小鱼笑着说:怎么办呢?
    鱼爸说:你说怎么办呢?
    小鱼笑嘻嘻的说:打屁屁。

     出去逛,鱼爸跑,小鱼说:慢慢走,不要跑。

     买了巧克力问他什么时候吃,他答:回家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21:57:39 | 只看该作者

re:小鱼的社会性在进步,语言也因此...

     小鱼的社会性在进步,语言也因此越来越好了。
     晚上出去吃饭,服务员每上一盘菜,小鱼都站起来开心的:哇!呵呵,我笑他:妈妈又不是没带你出去吃饭,搞得好像好惨一样。整顿饭都乖乖的坐在那里吃,没下桌乱跑。
     吃着吃着,一个妈妈叫道:不要乱跑。小鱼也一边吃一边跟着说:不要乱跑。呵呵,真不错,学会耳听四方了。                              
     我怕他吃不饱,回家时买了一小块蛋糕。小鱼最近的肠胃总是不太好,经常拉肚子。鱼爸就把奶油给我吃。小鱼很着急的说:都吃完了怎么办?呵呵,贪吃的小家伙。
      

     小鱼很喜欢化妆品洗浴之类的东西。下午把柜子里的大瓶沐浴露拿出来玩。鱼爸凶他:你把什么拿出来了?他看着鱼爸笑眯眯的说:好重啊,重重的。

     对“可以”和“不可以”了解的蛮透彻。
     妈:不去波波池玩可以吗?
     鱼:不可以。
     妈:不打小鱼可以吗?
     鱼:可以。
     妈:可以在家里吃饭不去饭店吃饭吗?
     鱼:不可以。
     对“爱”和“不爱”也很清楚。他不喜欢的人不管我怎么绕来绕去,他都不会说成“爱”。

     杨教授说过,只要孩子的社会性出来了,那么,他就会自主的去学习了。小鱼现在就会“自己去拿来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4#
发表于 2008-12-23 08:01:46 | 只看该作者

re:时常进来偷学鱼妈的经验,今天印个学习的爪...

时常进来偷学鱼妈的经验,今天印个学习的爪子.感谢你们这些大家长们记录孩子的训练日记让我们小家长们受益!
祝小鱼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3 21:24:07 | 只看该作者

re:鹏仔妈妈,你可知,我每次去你的菜...

    鹏仔妈妈,你可知,我每次去你的菜地溜达,你的悟性你的勤奋和你设计的游戏,都让我这个“老菜农”感到羞愧的同时,深深的佩服你。现在不是你像我“偷学经验”,而是我要像你偷学游戏啊,还有你的勤奋,真的鞭策着我努力再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3 23:55:39 | 只看该作者

re:我今天要表扬自己,我在车上开始...

     我今天要表扬自己,我在车上开始认真的看杨教授的讲义了。我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我就是不实在,不肯踏踏实实的看书,总觉得那些书好枯燥。但其实,今天真的遁入去读,却觉得真是好啊,而且很有意思,一点不觉的枯燥。我决定,利用每天中午那一个小时的公车时间,好好看书。(请有杨教授讲义的姐妹们,随时监督我考我,拜托了。)

    晚上,特意买了一袋米,开始给小鱼做“米疗”。
    小鱼好喜欢好喜欢,还有小哥哥也是,喜欢的不得了。小鱼一把把的抓“下雨了”“下雪了”;小鱼拿碗舀,拿挖土机挖;小鱼做了生日蛋糕,虽然没模没样,只是插了几块东西在上面,可是他却“吃的津津有味”;小鱼还要煮饭煮菜,还要放微波炉叮;小鱼最后还用米给小哥哥洗头,给自己洗头。。。。呵呵,他玩得好开心,都不愿意收。我说“洗澡了”,他答“明天洗”。我哈哈大笑,又继续逗他“那睡觉呢,是不是也是明天睡”。小子不上当,不回答。
    老郭,goulan,为为妈妈,谢谢你们的“米疗”,这次杨教授的功课,就交这个了。

    每次上完PCI课去机构,小鱼都要我摘花给他,可我又不愿意摘。今天上车时,买了一杯珍珠奶茶给他喝。路上,我跟他说“小鱼,今天喝了珍珠奶茶,就不摘花了,可以吗?”小鱼答“好”。我说“我们拉钩好不好?”他答“好”。他伸了小尾指,一边拉钩,一边念到“拉钩上吊,一百年不放掉”。我心里暗喜,以为小子今天喝了奶茶,变乖了。
    下了车,他一看到花,就开始赖了“我要摘花”。我说“不可以,你不是答应妈妈不摘了吗”。他继续赖“我要跳高高,我要摘”。我说“那你要不要喝珍珠奶茶了”我以为奶茶是他的心头好,故以此威胁。谁知,他竟然很干脆的回答“不喝”。那是,他多有“心智啊”,反正已经喝完了,当然说不喝了。最后,我看是犟不过他了,就退了一步说“那我们剪刀石头布,谁赢了,就听谁的”。他答“好”我出布,他出剪刀,他赢了,我只好帮他摘花了。

    这一段时间,表现都不错,一直有在进步。老妈我,总算在这金融风暴的危机里找到了一丝安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16:07:22 | 只看该作者

re:这二天不能上以琳,感觉真有点失...

     这二天不能上以琳,感觉真有点失魂落魄,做什么都没兴趣,总是在不断的刷新。

    最近的小鱼,给我的感觉是有点儿脱胎换骨。说不出很具体的变化,但是,就是觉得他从内到外都有了一个新的提升。
    机构里的早会,他会记得每个老师的姓,会自己挨个的问早鞠躬。
    他会主动的和别人打招呼:阿姨,爷爷,奶奶。。。。
    超喜欢机构里的一个小女孩,放学时,他主动邀请:清清,一起去肯德基玩吧。平时也经常念叨着:清清去午餐课了,清清去睡觉了,清清上游戏课。。。呵呵,我和小女孩的妈妈说:小鱼这么喜欢清清,给我们做儿媳妇好了。
    昨晚玩米。我一把把的抓起来,问他下雪还是下雨。他很开心的看着我说:下雪。我一边撒一边说:好冷好冷。小鱼看着我咯咯笑,眼神表情好的不得了啊。
   这几节的pci课,我因为有事,一直没去看。但是老师说上的很好。课后,我问他上了什么游戏,他都可以讲给我听。
   他能明白今天是圣诞节。机构里有人扮圣诞老人,送了一个小汽车给他。他好开心,一直拿着,给爸爸打电话时,爸爸问他,他都可以答出来:圣诞老爷爷送的。
  
   刚才外甥女问我:会不会很累啊。我答:今天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他明天能够独立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8#
发表于 2008-12-25 17:10:13 | 只看该作者

re:小鱼知道圣诞节啊,真棒!我家泉泉只看...

小鱼知道圣诞节啊,真棒!
我家泉泉只看到王老吉,紧赶着撕卡片给圣诞老人要换王老吉,他也很高兴呢。
那个大哥哥扮得可真像,特别加上那两撇白胡子,活灵活现的。吴老师说手法也很专业,展示图片等待等细节,好象培训过似的。总之是我见过最可爱的圣诞老人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00:04:10 | 只看该作者

re:游戏与文化介入(Play and C...

游戏与文化介入
(Play and Culture Intervention,PCI)
杨宗仁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特殊教育学系

摘要
(略)
概论
每一个婴幼儿不论是出生于何种文化,都能学会当地文化中的语言、风俗、习惯,包括衣食住行育乐与应对进退的内涵与表现方式、各种文物的意义与运用等等;因而能在不同的场所中察言观色,表现出适切的情绪与行为。简言之,人类有一种文化学习的能力。Tomasello,Kruger和Ratener(1993)曾提出文化学习的观点来说明自闭症儿童的问题,他们认为自闭症儿童有困难透过模仿学习(imitative learning)、教学学习(instructed learning)、合作学习(coorperative learning)等方式进行文化学习,笔者认同他们的观点,但加以扩充其内涵,将文化学习的能力扩充至社会性趋向(social orienting)(Mundy,&Burnette,2005)、相互调控(mutual regulation)、意图解读(intention reading)、社会性参照(social referencing)、游戏(play)、分享式注意力(joint attention)、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会话(conversation)与叙事(narrating)等与文化学习有关的能力。游戏与文化介入主要的依据就是文化学习的观点。亦即以各种的文化学习能力为此一模式的主要介入目标。

在达成介入目标的做法上,游戏与文化介入模式强调经由游戏与日常生活进行介入,背后的理论是建构理论(constructive theory)与亲验之心(enactive mind)(Volkmar,Paul,Klin,&Cohen,2005)。建构理论强调儿童是内在心智的重新建构进行学系,而不是经由外在的灌输进行学习的,建构理论着重儿童的兴趣与主动学习。而亲验之心则认为一切的认知起源于经验,而经验则来自于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亲身的经验是我们认知的基础,此种亲身经验也决定了大脑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结方式,从而影响到认知的运作。而社会认知是认知中的特别形式,它是来自于大量的社会互动,没有社会互动的大量经验,社会认知将被扭曲;由于自闭症儿童的早期社会互动严重不足与失调,因而影响到其大脑社会性神经网络的形成,使得其社会认知与众不同。由于自闭症儿童缺乏大量的社会性经验,因此在社会性情境中,他们所注意的人、事、物往往与众不同,大部份人都会注意到社会性情境中关键性的讯息,例如脸部的表情,而自闭症儿童很可能是注意嘴巴或者物品等非关紧要的社会性讯息,以致影响到他们与人进一步的社会互动。亲验之心强调社会性经验的不可取代性,认为此种社会性经验,不能够透过静态的教学达成,不是单纯口头的或者书面的社交技巧教学就可以达成的,必需要亲身经验才可以。游戏与文化介入模式相当认同建构理论与亲验之心的理论,因此特别强调在自然的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乐就是日常文化的内涵)进行介入,例如经由吃饭、穿衣、洗澡、聊天、说故事等日常生活中进行文化学习的介入;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各种文化学习能力介入时,自闭症儿童可能会有动机、环境过于复杂、注意力不集中、感官调适困难、介入密度不足、学后巩固不佳等各种的问题,因此需要特别透过游戏的设计来强化文化学习。

以游戏来进行介入,有几个好处。
第一:游戏中有大量的社会互动,自闭症儿童可以有第一手的社会性经验,符合亲验之心的理论;
第二:游戏是有趣的,可以提升自闭症儿童的兴趣与主动性;
第三:游戏中充满各种的假装与角色扮演,对于提升自闭症儿童的想象力与心智理论有帮助;
第四:游戏中充满各种的变化,对于提升自闭症儿童的弹性与问题解决能力帮助颇大;
第五:在游戏中有许多的对话,对于提升自闭症儿童的语用相当有帮助;
第六:社会性游戏,需要与人合作与协调,有助与发展自闭症儿童的相互调控能力;
第七:游戏合乎生态效度,每一个一般儿童都会玩游戏,自闭症儿童学会各种游戏的玩法后,有助于他们融入同侪团体。
最后,游戏可以依据介入目标及儿童的特性量身订做,可以介入各种特定的目标,可以适应各种自闭症儿童的需要。简言之,游戏与日常生活是游戏与文化介入模式的主要介入管道与平台,让自闭症儿童在游戏与日常生活中自然学会各种的文化学习能力。


实例
下文将简单的介绍社会性趋向、社会性参照、分享式注意力三种与文化学习有关的能力内涵,并说明如何经由日常生活与游戏来介入的可能做法:

一.      社会性趋向:
社会性趋向指的是在自然的情境中趋向各种社会性刺激或讯息的行为倾向,包括对于人的眼神、脸孔、声音、动作、情绪等各式各样的社会性刺激或者信息的自然趋向与响应。以往的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常对于熟悉的人少有表情、满足于自处、异常的眼神接触、对其他儿童的兴趣有限、社会性微笑有限、动作模仿有限、叫其名字响应不佳、很少看其他人手上所拿的玩具等等都是社会性趋向不佳的现象。
要介入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趋向能力,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做法:
1.      在日常生活的例行性活动中,藉由中断的做法,诱发自闭症儿童的眼神注视;
2.      模仿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刺激与重复性的行为;
3.      感官肢体动作之社会性游戏。
以下分别加以说明这几种做法。
说明1:在日常生活中介入
日常生活中充满了许多的例行性活动,例如吃饭、洗澡、睡觉等都是儿童很熟悉的例行性活动,儿童可以理解活动发生情境脉络,因此在日常的例行性活动中,突然中断活动的进行,儿童会知道事出异常,比较可能会透过口语、动作或者眼神注视加以补救,希望活动能持续进行。此时介入者应该要等待孩子反应至少5~10秒,儿童如果没有反应,才能以声音、口语或者动作协助儿童,初期介入时可以儿童的眼神注视为主要的介入目标。例如,在吃饭时,故意不夹菜给自闭症儿童,诱发自闭症儿童的反应,等待自闭症儿童有所动作时,设法吸引他的目光后(可以声音或者动作吸引儿童的目光),才将碗给他或者菜夹给他。除了吃饭外,其他诸如洗澡时与散步等日常生活活动都有很多机会可以介入社会性趋向的能力,其中以搞笑最为可行,亦即透过夸张的表情、动作或者声音来吸引儿童,让儿童注视或者接近你,都是很有效的做法。
说明2:模仿游戏
最近的研究发现模仿自闭症儿童可以增进他们对于模仿者的注视或者微笑等社会性趋向的行为,此一做法相当简单,但相当耗费体力。模仿他们时,不要评断他们行为的好坏,所有的自我刺激性行为或者重复性行为都加以模仿;模仿时可以口语描述正在模仿的行为,以强化儿童的注意力。模仿时,放进可以诱发大肢体动作的玩具效果会比较好,但切勿放进儿童高度喜欢的玩具(只要放进中等喜欢的玩具)与复杂度高的玩具,否则儿童可能会过渡着迷于玩具的操弄,而忽视旁边模仿他的人。一旦儿童对于模仿游戏产生兴趣,开始想要与介入者互动时,介入者应自然地响应儿童,并与其互动,不必再模仿他。
说明3:感官肢体动作之社会性游戏
自闭症儿童常有感官动作异常的情形,有时是过于敏感,有时是过于迟钝,过于敏感者则要避免强烈的刺激,不然儿童会逃避与人的接触;过于迟钝者则有强烈感官动作刺激上的需求,很适合用来当作介入的媒介。以下列出几个常见的游戏以为参考:

以视觉为主的游戏:
◎      吹泡泡
◎      吹气球
◎      会发出光线的旋转风车

以前庭觉为主的游戏
◎      赛跑游戏,像是追逐或者骑马游戏
◎      上上下下游戏
◎      荡秋千
◎      跳跃游戏
◎      摇晃游戏

以本体觉为主的游戏
◎      挤压游戏,像是拥抱
◎      触摸游戏,像是呵痒
◎      抓握游戏,像是手部挤压、举手击掌、拥抱、拍手
◎      骑马游戏

在玩以上的游戏时,如果儿童的功能比较高,直接与儿童玩这些游戏,在儿童玩出兴趣后,中断活动几秒钟,等待儿童以眼神注视你时,再继续玩。如果儿童的功能比较低,则要先建立规律性,再中断游戏活动,其做法如下:例如儿童喜欢前庭刺激,则可以让儿童躺在一块布上,两个大人各抓着布的一头,然后开始摇晃他,每摇两下就停下来,再摇两下再停下来,同时口中说“摇,摇,停。”,以配合摇的规律性,这样重复好几次,一直到大人和小孩都很习惯这样的摇晃频率,然后突然在某一次“停”的时候,完全停下来不懂,不再继续摇晃,看看孩子会在提示下注视大人时,大人既要消褪提示,让儿童自行的注视大人。
此外,也可以将喜欢前庭刺激的儿童放在大龙球上,往前滚,往后滚,停止,嘴里说着“滚,滚,停。”,其余的做法如上所述。

二.      社会性参照
社会性参照是一种沟通的过程,指的是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决定的情境时,会参照他人,从他人身上获得对于情境诠释的讯息,以决定要如何进行下一步行动的能力。一般婴儿约在9个月大时发展出社会参照的能力,此一能力大致上是与分享式注意力及模仿等能力同时期发展出来的。社会性参照可分为三:(1)参照物:影响讯息的主题。(2)参照者:被影响的个体。(3)被参照者:影响个体的人。进行社会性参照介入时,大致上可以分为日常生活中介入及游戏中介入二种,分别说明如下:
1.      日常生活中介入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机会进行社会性参照的介入,例如在超市买东西时,可以要儿童帮你拿你想要买的食物。例如要买水果,你站在较远的地方指着某一颗苹果说:“小明,帮妈妈拿这一颗苹果”,此时,小明要看着你指向的那一颗苹果(即参照你),问“是这一颗吗?”,你或者点头或者摇头,进行确认。在餐桌上吃饭时,也可以进行社会性参照的训练,例如儿童要父母帮他夹菜时,大人可以装作不知道要夹哪道菜,要儿童以手指向那道菜时,才夹给他吃,当然可以相反过来,大人要儿童帮忙夹菜,但不要明确说或者指所要吃的菜,待儿童询问时,才指向所要的菜。
2.      游戏中介入
有相当多的游戏可以进行社会性参照的介入,主要的做法就是要在游戏的过程中制造许多的不确定性,让儿童来参照他人。以下举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A.      迷津游戏:以长条纸制作多条分叉路的迷津游戏,将纸卷起来,露出分叉路口,但不能让儿童看到出口,此时,儿童只能看你,指着其中的一个分叉路,问你是要往这边走吗?你可以点头或者摇头来加以确认。此一游戏,可以在一个迷津中制造许多社会性参照的机会,等到儿童会参照你之后,你再与儿童互换角色,由你来走迷津,参照儿童,并由儿童来确认是要往那一条路走。
B.      玩丢人球的游戏:可以有数人贴站着墙壁,有一个人(下指令者,即被参照者)以眼睛或者以手指向站在墙壁上的某一个人,另一个人(即参照者)则依下指令者的眼神或者手指用球丢向其制定的人;所有的玩者应轮流担任其中不同的角色,学习担任参照者与被参照者的角色。
C.      猜手中物:可以在右手或者左手中放一个儿童喜欢的物品(但不能让儿童知道东西放在哪一只手),要儿童以手指向某一只手来猜物品放在那一只手,猜时,儿童要参照大人的脸部的表情,大人可以用笑脸或者哭脸来让儿童得知物品是放在哪一只手,儿童猜对时,可以抱抱他,或者让他玩该物品等不同的鼓励方式。

三.      分享式注意力
     分享式注意力广义的说是指儿童与其社会伙伴协调彼此视觉性注意力的能力,此一能力包括响应性(responsive)与主动性(initiative)分享式注意力,具体行为包括眼神交替(eye alternating)、手指指示(pointing)、跟随手指指示(following point)、展示(showing)、眼神追视(gaze following)等多种行为。自闭症儿童常常无法与人分享兴趣(例如经由手指指示、给予和展示)、对别人手势的沟通无能回应(例如经由手指指示、给予和展示)、情感与乐趣的分享有限等。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介入目标,但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是相当不容易达成的介入目标,因为此一能力不会有实质性的好处,只是与人分享所见所闻,因此在动机上较难诱发。以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与游戏中介入的做法:
1.      日常生活中的介入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机会可以进行此一能力的示范与训练,家长或者老师要把握日常生活中,值得分享的种种食物。例如到超市时,看到以前没有看到的水果时,可以用手指向水果说“小明,你看这水果好特殊哦!”,说时,不只手要指向水果,脸上也要有丰富的表情,如果再配上动作则可以引起儿童的注意,让他知道你要与他分享;也可以在搭车时,就车上所看到的景色与儿童分享,或者在吃饭时,眼睛看向从没有看过的炒菜,一面与儿童分享,说“好香的菜!”。另外,也可以在家中的墙壁上常常更动所挂的画或者儿童的作品,让彼此都有机会进行分享。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分享的事物相当的多,只要大人善加运用,到处都是机会。
2.      游戏中的介入
家长或者老师可以设计多种的游戏来让儿童学习分享式注意力,在设计游戏时,所使用的玩具越简单越好,因为重点不在玩具,而在制造分享的机会,玩具太复杂的话,儿童可能会将注意力放在玩具身上,反而难以与人分享。以下介绍几种可能的做法。
A.      与儿童玩纸牌时,在洗牌时,笨手笨脚地故意将牌洗到牌桌外,制造意外,让儿童主动与大人分享。
B.      玩可以改变状态的玩具,例如会弹跳出来的人偶箱(Jack-in-the-box),让儿童在非预期状态下,人偶突然弹跳出来,以制造分享的机会。也可以使用会咬人的动物玩偶,只要儿童的手伸向玩偶的嘴中,动物就会咬下来,以制造惊险的画面与分享的机会。
C.      在常玩的各种游戏中变化玩法,以制造可以分享的机会,例如在玩《老师说》的游戏时,故意做些与《老师说》内容相反或者不相关的动作,并同时配合夸张的声音与表情,让儿童注意到你的笨拙或者好笑,从而主动与你分享。

分享式注意力可以玩的游戏很多,主要的做法在于制造可以分享的机会,玩法没有特定,但以能够在游戏中制造新玩法与新鲜感,再配合介入者本身的夸张表情、声音与动作,从而制造分享的机会。游戏中,不一定要使用玩具,如果使用玩具,也要以简单好玩或者易于分享的玩具为主,尽量避免复杂或者认知性强的玩具。家长或者老师在进行介入时,尽量少用口语的提示,多用声音与表情与动作,让儿童自己注意到好玩与好笑的事情,自行与人分享。当然也可以在游戏的情境中,偷偷地在环境更动常见的事物,以制造分享的机会。

结语:
游戏与文化介入模式主要是以文化学习有关的能力为主要的介入目标,包括社会性趋向、相互调控、模仿、意图解读、社会性参照、游戏、分享式注意力、心智理论、会话与叙事等,介入的做法,主要是以日常生活中介入与游戏介入为主,在介入时,特别着重儿童的兴趣与主动性,让儿童亲身体验与建构各种的日常文化活动。
除了要从游戏与日常生活中教会自闭症儿童文化学习的能力外,此一模式也强调要将当地的文化内涵传承给自闭症儿童,而不是空有文化学习能力,而无文化的内涵;最后我们也要建构一个善意与接纳的助人文化来帮助自闭症儿童。


    从清潭那里偷过来的杨教授的精华。打算每天都看上个一二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0#
发表于 2008-12-26 00:07:45 | 只看该作者

re:神偷啊!这才上去几秒种,就飞来了?...

神偷啊!这才上去几秒种,就飞来了?

这么说,连你都没见过?
那就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16:42:53 | 只看该作者

re:早上感统课,小鱼不愿做“蹲起”,...

    早上感统课,小鱼不愿做“蹲起”,哭哭滴滴,不停的讲数“不要做100下。”我笑眯眯的看着他说“那做几下?”他还是哭哭的说“不要100下”我还是笑眯眯的说“好,你先做20下,妈妈给你吃益力多和蛋糕好不好?”他答“好,我要吃蛋糕。”
   他一边做,我一边用怪腔怪调帮他数数。他的表情开始越来越高兴了。做完20下,奖励了益力多和蛋糕,他又看着我哭哭的说“不要100下。”。我依然笑眯眯的说“妈妈没有说要100下啊,妈妈说99下。”他继续哭哭“不要99下。”我不再延续他的话题了,只是说“你乖乖虎、,数到40下就可以喝益力多了。”说完,就开始辅助他做,然后用更夸张的表情和腔调数数。小鱼又开始“阴转晴”,开心的配合我一起数数。
    做完40下,他笑嘻嘻的看着我说“看谁笑。”我一时没反映过来,只是跟他笑。笑着笑着,笨妈妈突然领悟了,赶紧说“小鱼,不能笑哦,谁先笑就要捏鼻子。”小鱼好高兴的说“好。”他很认真的看着我,拼命的忍着笑,然后忍不住的笑,笑的很开心。我捏了他的鼻子,说“小鱼还来吗?这次你说捏哪里。”小鱼说“好,捏脸脸。”
    玩了一会儿,我说“我们现在做到60下再玩,好吗?”小鱼开心的说“好。”接下来,“蹲起”完成的很好,“看谁先笑”也玩的很开心。一场情绪问题就这样化解了,而且还训练的眼神对视和社会趋向。呵呵,小鱼妈妈,你好聪明哦。((*^__^*) 嘻嘻……,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把ABA精神进行到底)

    早上的PCI课,我和老师有点儿分歧。小鱼一上课就想先玩“衮弹珠”,老师说先来“手指走弹珠”(弹珠棋,老师手指哪里,小鱼走哪里,很考耐心)。小鱼很不喜欢,一直依依呜呜,还把头埋在手上。事后,我和老师讨论是不是该不走那么久。老师的意思是小鱼的注意力特别差,必须要这样。但我从PCI的角度出发,又觉得这么勉强他是没有作用的。因为下课了,讨论没有结果。

    早上,小鱼强烈要求去上PCI的机构。我知道他的意图,以为昨天去了有圣诞老人,有汽车送,今天还有。我跟他解释“昨天是圣诞节,才有汽车送的,今天不是,你去了也没有汽车的。”估计他是一知半解,上了车还是闹着“我要去**。”我说“那你自己跟叔叔说。”小鱼果真探头跟司机说“叔叔,不去***”。司机笑,我也大笑。最后,不想他影响一天的情绪,就答应他晚点买蛋糕给他吃,他才不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16:50:2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青青...

下面引用由[U]青青园中小葵[/U]发表的内容:

小鱼知道圣诞节啊,真棒!
我家泉泉只看到王老吉,紧赶着撕卡片给圣诞老人要换王老吉,他也很高兴呢。
那个大哥哥扮得可真像,特别加上那两撇白胡子,活灵活现的。吴老师说手法也很专业,展示图片等待等细节,...


    是啊,那二撇白胡子,小鱼也是影响深刻啊。回家,爸爸问他:小汽车是谁送的?小鱼摸着嘴唇说:圣诞老爷爷。
    泉泉对外界的感觉越来越好了,泉泉妈妈的2008年收获可真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16:52:00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清潭...

下面引用由[U]清潭[/U]发表的内容:

神偷啊!这才上去几秒种,就飞来了?

这么说,连你都没见过?
那就值了。

那是,杨教授的资料都是最好的,都值得我们去“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7 09:37:09 | 只看该作者

re:难得一个周末,我可以睡睡懒觉。...

     难得一个周末,我可以睡睡懒觉。可是,小鱼却一早起来了。他爬到我面前,叫“妈妈,妈妈,看我笑一下。”我马上精神抖擞的回应“好,我们看谁先笑一下。”小可爱忍不住先笑了,接着为了逗我,又把手放在嘴边,笑眯眯的看着我说“吃臭臭。”他很喜欢看我夸张的表情,听我说“哎啊,你好可怕哦,要吃臭臭哦;哎啊,臭臭太臭了。”
    呵呵,真棒,知道逗妈妈了。
    只要你给孩子笑脸给孩子快乐,孩子就一定会越来越快乐,并且会在快乐中学到很多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5#
发表于 2008-12-27 13:59:07 | 只看该作者

re:多谢杨教授的资料。很精辟。

多谢杨教授的资料。很精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6#
发表于 2008-12-27 16:06:02 | 只看该作者

re:只要你给孩子笑脸给孩子快乐,孩子就一定...

只要你给孩子笑脸给孩子快乐,孩子就一定会越来越快乐,并且会在快乐中学到很多东西。

小鱼妈妈,这话说得太对了!小鱼会逗妈妈开心,真的很了不起呀,给个大拇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7 23:25:08 | 只看该作者

re:呵呵,我也把在DD妈妈和小P妈妈那...

   呵呵,我也把在DD妈妈和小P妈妈那里的留言搬回来。
    小P妈妈,杨教授的PCI其实是“拿来主义”,他的理念是综合了RDI,地板时光,结构化,图卡交换系统,也就是他说的“发展派”。他的核心思想是生活训练和游戏,其中以生活训练为重中之重。
   小p爸爸真的好天才哦,提出来的建议不止非常有见到,而且还非常专业,因为,杨教授也是这么教我们的。
   对了,杨教授非常强调“等待”,他认为“等待”可以给孩子机会提升他们的主动性。确实,小鱼的个训老师在教了六年的ABA后,在经过半年的摸索之后,终于成功的摆脱了ABA的影子,学会了“等待”。接着,我们都欣喜的发现,只要我们给孩子等待的机会,孩子就一定会有惊喜回馈给我们。
   同时,快乐也始终贯穿在他的整套理念里。呵呵,他对我最大的肯定,就是我很好的调控了小鱼的情绪,使小鱼经常都是笑容满面。他认为孩子只有在快乐的情绪下,才会打开自己的心扉,才会慢慢的接受外面的世界,才会自发的去学习。
    以上是我当了他一年学生的心得,也不知合不合格,请大家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8 01:11:04 | 只看该作者

re:宝贝贝,国内和国外恰恰相反,...

      宝贝贝,国内和国外恰恰相反,我们都主张家长要学会自己教。我的观点是,开始一定要去专业机构由专业老师指导;家长自己则拼命学习,然后在生活中泛化他。
      小鱼是个起点很低的孩子,没训练前,什么都不会。今年,我们在杨教授的指导下,做了一年的PCI(中间还在另外一家机构全天培训),小鱼的进步非常非常的大。我自己不大看的进理论书,我就听讲座,看观摩,再大量的看帖。我的心得就是:孩子怎么高兴,你就怎么陪他玩。而且,我们还有学会让自己“三八”起来。你越“三八”,孩子的反应就越好。前面提到小鱼很喜欢玩“吃臭臭”。每当他一发起这个游戏,我就积极的配合。虽然“吃臭臭”非常的不雅,但这只是我们成年人的观点。所以,当我不以成年人的观点看待这件事,而是每次热烈的响应他时,小鱼就觉得我值得信任,觉得我很好玩,对我的感情也就越来越好。当他信任你,喜欢你时,他的心扉就慢慢的打开了。我们平时在家,一般也不特意设定什么游戏,就是陪着他玩。他怎么玩会开心,我们就怎么陪着他。
     杨教授有个比较得意的个案“戴维”。戴维的起点也是很低。戴维的妈妈辞职专门训练孩子,并让戴维的哥哥天天陪他玩,结果,戴维的进步非常大。所以,我经常在想,戴维的哥哥知道什么是“ABA,RDI,地板时光,结构化”呢?他就是用最自然的玩法逗戴维玩。我读书时看了很多的武侠小说,尤其喜欢古龙的。古龙很不擅长写武林招式,经常都是一笔“谁都没有见过他出手”带过,既是我所理解的“无招胜有招”,也是戴维哥哥用的手段了。

    鹏仔妈妈,你这句“尊重这么小的小孩的天性,玩中乐,乐中带,带中学,学后厚积薄发”,也是精华中的精华啊!

    清潭,再次感谢你一字一字的敲出了杨教授的精髓总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9#
发表于 2008-12-28 05:52:08 | 只看该作者

re:"只要你给孩子笑脸给孩子快乐,孩子就一定...

"只要你给孩子笑脸给孩子快乐,孩子就一定会越来越快乐,并且会在快乐中学到很多东西。"

"当他信任你,喜欢你时,他的心扉就慢慢的打开了"

谢谢小鱼妈妈的分享,从小鱼妈妈这里学到很多东西,你的话使我更加确信孩子和我们在沿着正确的方向行走。多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0#
发表于 2008-12-28 11:54:51 | 只看该作者

“贵人”理论的重要性

鱼妈,你好!

     我们的客人刚走就上你地里来了!

     你说的“杨教授有个比较得意的个案“戴维”。戴维的起点也是很低。戴维的妈妈辞职专门训练孩子,并让戴维的哥哥天天陪他玩,结果,戴维的进步非常大。所以,我经常在想,戴维的哥哥知道什么是“ABA,RDI,地板时光,结构化”呢?他就是用最自然的玩法逗戴维玩。我读书时看了很多的武侠小说,尤其喜欢古龙的。古龙很不擅长写武林招式,经常都是一笔“谁都没有见过他出手”带过,既是我所理解的“无招胜有招”,也是戴维哥哥用的手段了。”我非常同意你说的,因为有小P姐姐的明证!我经常跟小P爸说“小P的进步,80%都是姐姐的功劳!”

    小P姐姐也象戴维的哥哥,根本不知道什么是“ABA,RDI,地板时光,结构化”,她只是凭她小孩的天性“好玩”来跟小P玩,怎么玩得有趣就怎么玩,所以记得在这个以琳网有人提出“贵人”理论,我非常赞赏!我家女儿就是小P的长期“贵人”,坚持不懈地玩,玩出精来。玩得越带劲,小P的进步就越大。有很多同类孩子,看上去跟大人交流起来很顺畅的,可跟同龄孩子交流起来就会比较有障碍。究其原因,大人比较主动,会随时调整自己的步伐来“迎合”孩子,当然这种时候“训练的痕迹”就很明显;而一旦跟同龄孩子玩的时候,同龄孩子完全随顺他们自己的步伐,不会主动来“迎合”我们的孩子,不经常在自然情境中训练,就很难合拍起来。我的意思是:你最好多多地帮小鱼找到这种“贵人”来跟他自然的玩,光是跟大人的交流还是会欠缺的。

    今晚请的客人中有小P的best friends Alex一家。小P姐姐成了“孩子头”,引导他们玩各种游戏,玩得热火朝天,把衣服都脱了,按Alex爸爸的话说“把你们家大闹天宫了!”。最后客人要走了,小P主动跟每一位客人说“再见!晚安!”一直笑眯眯的,还约了今年夏天要去他们家sleepover呢!可见,大家玩得特开心。等到要上楼去洗漱,小P破天荒第一次主动去帮姐姐把牙膏挤到姐姐牙刷上,还主动跟姐姐说“我替你挤牙膏,That means I am nice to you!我要把这个bathroom 让给你,我到妈咪房间的bathroom 去刷牙!”说着还没等姐姐回味过来,就主动去我房间的卫生间了。第一次没有跟姐姐争着要同一个卫生间,还主动帮姐姐挤牙膏。刮目相看啊!一定是小P认为:今天姐姐的表现让他觉得有自豪感,姐姐对他很好,他反过来觉得应该替姐姐做些什么了。姐姐也开始对他更好,等小P刷完牙回来,姐姐居然替小P拧好了毛巾,还替小P端了一盆热呼呼的洗脚水。小P高兴地说“姐姐,We are nice with each other!”说着笑盈盈地接过姐姐递过来的热毛巾。姐姐还替小P拿lotion 过来,还帮着把盖子拧开。小P又说:“姐姐,You are so nice to me!”满脸地感激之情。姐姐说“We are supposed  to be nice with each other!”看着这一幕幕,我的心溢满了感恩,也真正明白了“手足之情”的内涵!他们姐弟俩象放电影一样在我面前晃,我如坠梦里,久久不能自拔!这种一问一答根本谈不上任何的“训练”和“玩乐”,却让我感念人的幸福,其实只在那小小的“一幕”!多年以后,我会在他俩都有孩子的时候,把这一幕当故事讲给孙子辈听!

    我的心里流淌着这条小河,在这雪白静谧的冬夜,无声无息,把幸福的感觉流向万里迢迢的你.......

小P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4 02: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