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仰望山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标题装老帖,不拉风、不显摆、不喜欢方舟子

[复制链接]
321#
发表于 2010-10-19 11:53:59 | 只看该作者

re:好看,好玩!

好看,好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发表于 2010-10-19 11:56:05 | 只看该作者

re:应广大山林要求,要锁帖了,云帅来了自然会...

应广大山林要求,要锁帖了,云帅来了自然会解锁。
就这样激,云帅都不露面。

云帅!我在您指导下,学习比喻啦,啦,啦~~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11:58:25 | 只看该作者

re:转一篇文科的,看看为什么法律界有人提出要...

转一篇文科的,看看为什么法律界有人提出要给转基因立法。

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09-22 16:27:00 ]    作者:李长健    编辑:Studa_hasgo122      



摘 要: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技术性很强,导致食品供给者和消费者的信息严重不对称,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危害巨大,并且不易检测和监测。所以我们通过构建规范化的保障机制、社会化监督机制、消费者参与机制和国际化协调机制来避免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危害。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规制 社会化监督机制 消费者参与机制 国际化协调机制
The study on the legal structure of transgenic food security
Abstract:The food security concerns each citizen's vital interests and social interests, the technology of the transgenic food security is very strong, it causes the information of food supplier and consumer seriously asymmetric, but the danger of transgenic food security is enormous, and difficult to measure and monitor. So we could reduce the danger of transgenic food security, through constructing the standardized quarantee, the participate in the mechanism and internationalized coordinating mechanism.

Key words:Transgenic food security;Legal structure;Socialized supervision mechanism;Consumers’ participation mechanism;Internationalized coordinating mechanism

一、安全的多维价值——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内涵解读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生物技术的高效迅猛发展促成了转基因食品的大量生产。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转基因食品”是一个新名词,英文表述为“Genetically ModifiedFood",简称“GMF"。根据我国《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2条的规定,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包括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直接加工品和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由于现阶段转基因食品的发展以植物转基因食品为主,目前已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大都是用植物转基因作物加工而成的。[1]
安全是法律价值中最基本的价值之一,但是在一些关于公共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方面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安全是人类追求的核心价值之一,位于各种价值之首,是其他法律价值的前提。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稳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如果一个社会安全连安全都不能提供,那么这个社会或者国家的合法性就不能得到认可,同时其他的正义、秩序、自由、效率和公平价值也都是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第一,安全是一个人权问题。安全是作为社会个体的人得以生存的基础条件。英国功利主义法学派创始人边沁则认为,立法者要想保障社会幸福,就必须努力达到四个目标,即保证公民的生计、富裕、平等和安全。在这四个法律目标中,边沁是把法律对社会安全的追求作为首要目标、最高目标和终极目标。[2]据马斯洛心理学理论,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其中最基本的需求就是人的安全需要,然后才是获得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第二,安全是一个政治问题。它是政府实现其管理职能的主要目的。安全概念源于17世纪的宗教战争,根据当时的国家学说,政府(国家)被赋予保护本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因而任何危害公民人身、财产和生命的行为,国家都要加以制裁和排除,当然捍卫国家的安全更是整个国家和公民的基本义务。保障安全的义务发展到后来演变成为国家对于个人的基本权赋有立法保障使其不受侵害的义务。虽然对国家的职能经历了政治国家、守夜人国家、福利国家的历史变迁,但国家对安全的保障职能长期以来无可置否,有的学者甚至将保障安全视为唯一真正的职能。国家通过法律规范确认和保护人们对其生命、健康、财产的基本人权,保障人们对未来预期的希望和动力。第三,安全是一个经济问题。安全是社会经济活动有序开展的根本前提和最终保障。只有在安全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才可能有动力、条件和机会进行经济活动,创造财富、创新技术、变革组织。这些安全带来的环境都是经济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也说明社会经济安全对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更直接的意义。第四,安全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经济安全要求国家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方式,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稳定秩序,为经济主体在交易活动中的利益产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损害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现象提供预防、预警、救济和保障机制。[3]
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考量——转基因食品安全特征和危害后果的理性分析
转基因食品安全和一般食品安全相比具有其自身显著的特性。第一,危害潜伏周期很长。通常食品安全所产生的危害问题都比较直观,只要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人体就会立即或者在相对不太长的时间内表现出食物中毒之类的病症。但是转基因食品安全涉及的危害,无论是对生态环境还是人体健康的威胁都是潜在的,危害周期很长,而且未能明确具体地表现出到底会导致何种病症或其他问题。第二,生态环境破坏性。一般食品安全问题仅仅是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但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生物伦理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对生物安全带来很大的破坏,并且危害结果很难恢复。第三,安全检测风险性。依照目前的科技发展,科学手段尚且没有发达到能够像对普通食品那样,准确检测出到底在何种标准度下才是安全的。[4]由于转基因技术己经在全世界广泛应用,转基因食品也在商场超市、街头巷尾大量销售,由于其潜在的危害的不可知性,一旦风险爆发后果不堪设想;第四,危害后果的复杂性。因为转基因食品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其可能导致基因污染,极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对人体乃至其他一切生物的遗传基因造成变异性破坏,更有可能产生难以预知的后遗症,严重危害当代人的生存发展、代际间的平衡和协调,不利于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五,法律规制方式的综合性。由于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巨大危害,万亩将通过民法、刑法、行政法和经济法等各种性质的法律责任来保障人们的安全。所以既要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特征,又要更加注重风险预防,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控机制,确立严格合理的法律制度,提供系统全面的法律保障。[5]
转基因食品安全潜在性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对抗生素的抗药性。生物之间复杂、和谐的相互关系可能会被转基因食品的基因突变而破坏,长时间的使用有可能打破人体抗体和药物治疗的平衡,导致抗药性对药物的严重影响。其二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导致不良的过敏反应。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生物基因的污染,转基因技术可能对生物伦理和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可能会出现使用转基因食品而导致过敏现象的发生;其三转基因食品可能含有未被发现的致毒物质。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认识不同国家观点相异,学界、技术界和政府也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美国认为转基因技术是安全的,而以欧盟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却反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销售和食用,并禁止美国的转基因食品向其出口。

三、实践回应——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构建进路
(一)规范化保障机制:构建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制度基础
转基因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其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预知。为了确保转基因技术的安全应用和转基因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我们必须构建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保障机制。第一,建立明确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标准制度。转基因食品技术标准制度是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体系中一个独立的、特殊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转基因食品技术标准是国家为了提高转基因食品质量、控制污染,,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法律性质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以期实现人体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目前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标准方面的规定仍是落后、模糊和空白,我们可以综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国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食品安全标准。第二,规范合理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制度。转基因食品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要努力做到消费者的食用安全,所有的转基因食品都必须经过系统、全面和严格的检测监管程序。检测程序是一种事前的预防,争取在转基因食品上市前就发现问题,确保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由于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相对落后,缺乏上市前的检测监管程序,导致转基因食品没有被检测或者没有被严格检测,可能对我国人们的生命、健康、财产和社会的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危害。第三,制定专门的转基因食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知识产权人的权利包括独占权、许可权、转让权、标记权和放弃权。转基因食品技术知识产权制度保证了知识产权拥有者对转基因食品生产的高度垄断,其潜在经济价值和高额回报使得各国的研究机构和大小公司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如果没有相对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能会影响转基因食品的生产、科研和销售。第四,强化严格的法律责任体系。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规范,破坏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单位或个人,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规范具有国家的强制性,只有通过对违反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规范的直接责任人或单位进行法律制裁,才能保障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规范的顺利实施。[6]
(二)社会性监督机制:构建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环境氛围
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规制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离不开整个社会环境的优化,比如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完善社会相关的中介组织和加强媒体在转基因食品安全规制中监督披露作用,这是实现构建转基因食品安全规制的环境保障。第一,整合社会诚信体系,加大受监管企业的法律责任。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降低交易成本、信息成本的基础。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没有完善的信用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可能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诚信管理法律制度,实施企业诚信守法提醒制、警示制、公示制,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对企业采取信用等级管理制度,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给予降级处理,并对企业的等级状况进行网上公示,促使企业在社会监督的压力下放弃违法和机会主义倾向。第二,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加强社会的自律控制机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规制主体的能力限制,必须培育并完善社会中介组织,积极推行行业自律。根据国外先进经验,也要防止社会中介组织的权力异化和出租、寻租,强调对社会中介组织的引导与管理。第三,重构信息披露制度,强调媒体的舆论监督。转基因食品由于高技术性使消费者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只有建立发达的信息传播平台,使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让消费者低成本、快速的获得,才能保障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识别能力、权利的保障能力。
(三)消费者参与机制:构建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社会保障
消费者的意愿是每一个具体人群或个人意愿的集合,同样消费者的利益也是每一个具体人群或个人利益的集合,个体的意愿或利益只有符合消费者意愿或利益时,才有其合理性。因此,消费者有权参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标准的制定,参与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规则的制定,从而使人们通过参加决策,制定政策来控制各种活动,自觉或民主地投入致力于发展转基因食品的努力上去。消费者参与转基因食品安全保障制度的机制则应是明晰确定对包括预案参与、全过程参与及行为参与在内的过程和方法。第一,消费者对预案参与。预案的通过往往表现为国家的公共政策,这是消费者参与转基因食品安全保障的根源,是根本的、最基础的和最高层次的参与。综合决策部门或转基因食品安全保障的主管部门在制定转基因食品政策、法规、规划和可行性论证时,主要通过网上讨论、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消费者听证会、消费者代表座谈等形式,来征询、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决策出台前的论证会应请消费者代表参加,决策出台时要采用适当方式公布于众,消费者不认可的决策决不能出台。第二,消费者全过程参与。这是消费者参与转基因食品安全保障的关键,是事前的监督性参与。在转基因食品的生产、研究、销售以及售后问题等决策的实施过程中要随时听取消费者意见,接受舆论监督。通常采用食品安全电子信箱、免费热线电话、重点新闻曝光和网络平台来获取消费者信息的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公益组织、消费者协会、人民代表、新闻记者等的作用,同时要定期召开公开的信息发布会,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7]第三,消费者行为参与。消费者行为参与主要是要求政府应面向社会,面向消费者进行转基因食品的宣传教育工作,扩大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能力,提高消费者的信息辨别能力,消除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心,以缓解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顾虑,促进转基因食品市场环境的培育。
(四)国际化协调机制:构建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的合作平台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加快,整个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其他国家的技术、经济和文化对我国的影响逐步加深。转基因食品是一个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国外在这方面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在美国有转基因食品生产的产业化经验,在欧盟有完善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规制经验,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国际化协调机制来解决,创造一个国际化平台,实现对转基因食品法律规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并行发展。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跨国性、突发性、不确定性和长期性以及生物安全学的科学性,决定了解决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策略是系统的、全方位的,应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综合性转基因食品安全体系,加强国际合作,进而增进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在经济贸易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转基因作物及食品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尤为重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仅通过其国内食品立法保护本国的利益。由于全球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特别是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国际合作尤为重要。[8]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应广泛吸收和转化国际法中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规范,借鉴和参考生物安全管理国际惯例,强化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和法律保障,在维护我国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与全球各国共同合作,在建设国际化合作机制的基础上致力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桂枝的研究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汪萍.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法律保障机制的具体制度构想[J]经济师,2004,(4)
[2]陈德敏,邓禾.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立法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3).
[3]汪平,美国、欧盟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法律规范[J]广西社会科学,2004,(4).
[4]黄志良.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安全性管理[J]生物学杂志,2001 (3)
[5]马兰、殷正坤.转基因生物的社会风险分析载[J]科技管理研究,2004(1)
[6]李长健,张锋.转型社会下第三部门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3).
[7]刘志陆、李慧,论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法律体系的完善[J]当代法学,2003(10).
[8]柯坚,论生物安全法律保护的风险防范原则[J]法学杂志,2003(1).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4#
发表于 2010-10-19 12:06:12 | 只看该作者

黄宗江的传世情书

(T:锁帖是锁不住的!山林他一定会另开一贴。除非给他禁言。所以只能转型!现在都讲究转型嘛)

黄宗江给阮若珊的万言情书(节选)

阮若珊同志:写这封信的今天,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您女儿们的节日。你再也想不到远在太湖会有一个你只见过他一面,他见过你两面的人——也许这一面您都毫无记忆——他遥想北京城,给你写下这样一封“情书”性质的信!……我们都是三十好几,踏过半生的人,半路杀出这么一位中年突击手,面对面实在有些窘迫。我既难卖老,也难充小,我对“年轻人到底是怎样谈恋爱的”实在有些惶恐生疏之感了(这是一种实在的感觉,但不完全是实话),那么我首先希望没有吓着你,或者已经叫你生气;至少希望起码的好奇心能使你静静地读完我这封信,看看这个家伙到底能说出什么道理。真情给予我勇气!

我第一次听到“阮若珊”,是在1953年冬,嗣后的岁月里,我又偶或道听途闻,掇拾了一些人物片段……何以就记住了“阮若珊”请允许我用个唯心的,却的确是可喜的字眼“缘分”吧。

1956年春寒时候,我第一次见到你,在你们办公室里,我怕你们要开会就匆匆辞去,我们只寒暄了一半句,(你不记得了吧?)那天你蓝布衫罩着棉袄,穿着家常棉窝,剪短的头发……一切并不惊人,我也并未“惊艳”,但是难忘,十分难忘。我觉得你不是我想像中的那样儿;但我想像中的你是什么样儿呢?为什么我有个想像中的你呢?——我也说不上来。这种“难忘”,当时也不希望自己去意识到,因为没有理由。又隔两三个月,我自海上返京,小住一周,去看《柳鲍芙》,坐在人民剧场楼上,阮若珊坐在我后一排,隔十余个座位,在休息时,我也可以找机会过去和你搭讪两句,但我好像不愿再和你泛泛地招呼,我模糊地觉得那不如不招呼,便避开了你,但我心里不知为什么很清楚地记下了一笔“我见过她两次,她只见过我一次”。之后,我就从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可以道听途闻到“阮若珊”三字。没有任何人会怀疑到我是“有意”的,甚至我自己也不愿认为自己是“有意”的。这样的掇拾当然不可能深广,但是在我的生活字典里“阮若珊”一项下所积累的素材,也还会令你令己小小吃惊的……我探知你比我小两岁,后据另一种材料与算法,你大概是和我同年,(我又刹那一闪,也许还是同月同日生呢!)……在南京时,我很想看清楚你那个大女儿,就是像“惜春绘画”的那个,但是她一扭脸和别的孩子一起匆匆跑走了……那时候你把小女儿带到北京去了,你们那个大门总是关着的,我从对楼望着,空空的庭院,空空的檐下,我还能寻出什么更多的生活痕迹呢?……我又到海上去了,让这些涟漪自生自灭吧。

五年来,我过去的妻子几乎在用精神分析法和我做感情的“谈判”,我的感情处于一种破碎、麻痹、混乱、绝望的状态。虽然有名无实,我总是个有妇之夫,道德的羁绊也不容我对刚才所说的那些微妙的感情波纹多作幻想。前不久,她终于寄来离婚报告,我签署寄回,组织上批准了这实质上已几乎五年的离婚。我又成为一个无妻无后了无牵挂的人。留得半壁青春,对生活比过去戒心重重,对周围的姑娘们不由得不产生一种犬儒式的不能信赖的心情……我倒的确还不是一个热锅蚂蚁似的急于求偶者,我需要面壁休整。但是,不知何来“远山”仙风吹拂荒原,萌芽状态的生命的召唤在不知什么时候茁长起来,茁长得那样意外地强烈,迅速,而又隐密;隐密得只有爱情才要求那样的隐密。隐密得不想告诉第三个人。(除非这第三个人是千古侠肠的红娘!)

但我怎么办呢?——办法不是一点没有,因为我到底“见过你两面”,可是你到底只见过我“难算一面的一面”,我若过于唐突,你虽不一定以为我有神经病,但你总会觉得这个人太“荒诞,轻浮,不可靠……”那样我就一败涂地了。红娘也还可能大有人在的,我不是个没人缘儿的,(我也要很小心,不要冷不防跳出个“老夫人”之流来)。但是我现在于公于私,找不出理由回北京一趟;起码还要一两个月后我才能“偶然地”、“自然地”遇见你,这两个月中间,世事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啊?我实在着急,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如若盲动,结果一定更糟……于是我陷入了一种要失去你的痛苦。你听了也许觉得好气好笑,但仔细想想还是可以理解的:未恋爱便已感到失恋的痛苦,也几乎是千古相思患者的规律……您在我心里不是凭空掉下来的,我也不是先有了“主题”再去寻找您的。大概是这样:您与我近年来所憧憬的一种形象暗合———就是我景慕一种人,一种饱受生活教训而仍热爱生活的人。我亲爱的同年的姊妹,我相信你完全理解我这句没说清楚的话的。

凭给我的直感,您是那样一个善良而又坚强的小女子!但只有真正原则性强的人,才能在家庭生活中达到真正的善良。我是从较狭的感情角度,从家庭的角度来提问题的,因为我到底是在寻找伴侣而不是在寻找政委,也许可以说是在寻找一种特殊的家庭政委吧。我崇敬那些真正把原则摆在前面的人,把“工作”、“党的利益”、“社会主义建设”……把“主题”摆在前面的人;但是使主题丰满,使主题具体化的一切细节———一草一木,一泪一笑都是必要的,可贵的,(有些人又笼统地轻渺这些为“情调”。)我想您作为一个导演会一切围绕主题,同时又不忘记女主人公鬓上应该戴的什么花朵吧……以上是昨夜写的,被人搅断,后来我就拿了那朵想像的花昏沉甜蜜地睡去,今晨醒来高兴得很,也倦极了。我感到很难把我以上半通不通的话说得既原则又具体。总之,重复地说,你所显露给我的侧影,你近二十年在革命工作与个人生活上所做的斗争显示出你是一个有原则的,“政治当先”的女性,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真正的善良而又坚强。我爱这样的人。

你会谦逊地说,你有不少缺点,我不知道。那当然可能,我也预备对您做“个人崇拜”。我对您的理解也难免概念化,但我相信这概念的正确。我说您是一个懂得生活的女人。

我说你一定是一个很“温柔”的女人,现在很多女性不愿接受这种“软弱”的赞辞,她们甚至以为这是一种贬辞,但这是马克思说的———温柔是女人最崇高的品质。

我说你一定是一个工作上,戏剧事业上很好的战友,我看见过你在剧场里那种带着困惑目光的孩子气的微笑,那样的人,才是深爱剧场的人。我寻找那样的人。近二十年剧场内外生涯使我养成一种养马人似的习惯,不论对场上奔驰的,或是静静伏枥的马,我总要打量一下鬃毛、牙口……在这方面我常常是神往的,但又是极苛刻的,决不随便同意乱发三等奖。在“爱才”方面我还残余着一定的唯心观点,但是看得准的时候也还居多。你作为一个演员或导演,在台下给我的印象并不“光彩夺目”……但我们看过不少过眼云烟,光彩的凋落,我相信你是能老老实实地灌溉一株“冬青”的人。总之,朋友,我愿在剧场里陪你坐到深夜,我们能找到共同的潜台词的。

你当然是个好母亲。你是不是有时候也过分娇宠了失去父亲的孩子?一天,我的妹妹宗英和妹夫要帮我规划“未来”,我笑着说我要娶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和我血肉相连的小妹,一听就懂大哥不是无所指。她自己是两个孩子的后母,她说:“做后父也不比做后母容易啊!”她瞟了一下妹夫说:“不过你那时要没有一双儿女,我还不嫁给你!”冷场片刻,又望着我说,“这大概所以你是我的哥哥……”关于这一点,不做更多的理性分析。

若珊同志,你是一个应该有美满家庭而没有的人,我多希望你和女儿们能幸福啊!假使我想把我的幸福和你们的联在一起,这不会是一种自私的愿望吧……若珊同志,你愿意和我合写一本小说吗?请原谅我没征求你的同意,就开始写小说的序言了……我再一次要求你理解我:我是幻想,但我并未脱离现实;我是在猛冲,但我并非盲动;我出发得异常地慎重,因为这一切关系着我后半生的生活道路……您的,陌生的黄宗江六月之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发表于 2010-10-19 12:25:09 | 只看该作者

re:按目前的分法,这是非纯情类爱情!

按目前的分法,这是非纯情类爱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6#
发表于 2010-10-19 12:31:08 | 只看该作者

re:黄宗江要追求的若珊同志在军中职级比他高不...

黄宗江要追求的若珊同志在军中职级比他高不少,呵呵。

“大概是这样:您与我近年来所憧憬的一种形象暗合———就是我景慕一种人,一种饱受生活教训而仍热爱生活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13:02:11 | 只看该作者

re:进口转基因粮食还是应当慎重吴晓锋...

进口转基因粮食还是应当慎重

吴晓锋
热点推荐
  

生物谷盘点2009
2009年,国内生物医药的突破之年。不仅有干细胞发现的新突破,还有转基因作物政策的新举措。


据多家媒体报道,由中粮集团进口的6万多吨美国转基因大米运抵深圳,从现在到9月份,预计还将有超过30万吨的转基因玉米(1971,2.00,0.10%)进入中国。7月30日,国家发改委对我国大量进口转基因玉米的问题作出解释,目前进口玉米仅用在饲料上,事先确定加工企业,且为全封闭运行,对国内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不会造成危害。但仍然无法消弭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忧虑。本期《观点1+1》邀请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对此分析评论。

主持人:吴晓锋

嘉宾:蒋高明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主持人:就在不久前媒体激烈争论农业部为转基因水稻发放许可证的问题时,我国又大量进口来自美国的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粮食因为价格便宜而长驱直入中国,对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蒋高明:养殖业是中国的耗粮大户,目前中国有近14亿人口,尚有几亿头牲畜,其中仅养猪每年就消耗了1亿多吨粮食(以玉米为主),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20%。农民养牛、鸡、鸭、鹅、鱼等均需要玉米。市场需求是这次大量进口转基因玉米的外部条件。

国际市场上,只有美国等国有玉米富余。但由于国情限制,美国严重缺乏劳动力,为了提高劳动效率,他们生产的玉米,多为转基因玉米。这就是中国目前大量进口转基因玉米的根本原因。

主持人: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戒备心理丝毫没有放松,没有哪一个科学家能够保证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没有任何危害,或者说它对人类的潜在威胁是我们目前无法认知的。

蒋高明:国际上对转基因农作物最大的争议是对这种人工改变的食物不信任。那些转基因科学家当年拍着胸脯承诺,作物转基因后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后来证明都是骗局。转基因作物生产诱发了“超级害虫”、“超级杂草”、次要害虫变主要害虫、基因污染、土壤因过量使用专用除草剂、杀虫剂、化肥而污染、耕地退化,这是转基因技术拥护者都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至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目前也只能用动物作为实验对象。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转基因粮食对实验动物有害。如俄罗斯科学家所做的小白鼠实验证实,喂养转基因食物的小鼠组2至3代后无生育能力,同时发现生育的子鼠死亡率极高或胎儿畸形。

鉴于此,美国医生告诫病人远离转基因食品。前不久美国20万人呼吁农业部禁止将转基因苜蓿用于饲料,今年3月,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和农业部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先后大规模召回疑似转基因成分(添加剂)的食品。美国人连牲口吃的牧草都拒绝转基因,可见全球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存在多大的疑虑。

主持人:我国此次批准大批量进口美国转基因玉米,虽然强调这只是用于饲料,而且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检验,但问题似乎不是这么简单。除了可能带来的现实危险外,还间接反映了我们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态度。美国人自己视为瘟神的转基因食品,我们却对它敞开大门,这种短视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贸易问题,而是关乎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

蒋高明:尽管有关部门强调,中国进口的转基因玉米只允许用于饲料加工,并全封闭运行;进口玉米不仅要通过农业和检验检疫部门严格的审查和检验,还要在其全程监管下储存、运输和定点加工,加工剩余的下脚料都要进行销毁处理,并严格禁止原粮在市场上流通。这样的要求是很难做到的,由此带来的潜在危险就是转基因粮食进入食物链,直接作为人类主食或食品加工的原料。

美国的转基因大豆(4007,7.00,0.18%)大举进入中国已经很多年,现在又开始大批量进口转基因玉米,将来自己还要推广转基因水稻,怎么指望农业检验检疫部门的那几个人为全民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呢?再说,即便是作为饲料,吃转基因玉米的动物产品如肉、蛋、奶也会被污染上转基因成分。如果市场上的转基因玉米比非转基因玉米便宜,我们大量进口这种粮食,就有可能直接进入人的食物中,其风险不可轻视。

主持人: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的粮食生产始终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我们并不缺少粮食,不能因为便宜就为杀机四伏的转基因粮食大开绿灯。

蒋高明:我国应当严格监控,逐步停止转基因粮食进口。目前,全球转基因玉米有20多个品种,中国允许进口其中11种转基因玉米,这个条件太宽泛了。中国应当以保护国民健康为由,拒绝转基因粮食进口。美国人花中国人的钱发展转基因作物,反过来打压中国的非转基因粮食生产,大量向中国出口转基因大豆,使中国本土大豆产业毁于一旦。这样的教训就在眼前。

目前中国正在研究与开发的转基因植物约47种,我们对转基因植物的狂热乃至失控局面,其后果异常危险。我们不能为了少数科学家的利益而牺牲国民利益。决定粮食产量的因素不在转基因,中国政府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主权的重要性,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是上策,大量进口有严重争议的转基因粮食无异于“饮鸩止渴”。(生物谷Bioon.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发表于 2010-10-19 13:28:35 | 只看该作者

re:有蒋高明做嘉宾,也就不用看了。山林,听老...

有蒋高明做嘉宾,也就不用看了。山林,听老秋的没错,别转了。当然啦,估计你也不会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9#
发表于 2010-10-19 13:29:56 | 只看该作者

re:山林的扒子还在划拉,又扒到一棵,这也是曾...

山林的扒子还在划拉,又扒到一棵,这也是曾被方舟子等人批臭了的植物所“首席”,既然怕我转方舟子的针对性的驳斥文章,那我也可以给你一个方舟子开出的黑名单,你以后就从里面挨个儿挑名头大的,从那些人博客里扒稻草。
“首席”这个词吓人,要不山林怎么还特意加粗体字呢,但很讨植物所人喜欢。这词儿英文原本是Principle Investigator,低调点儿,国内大学研究所一般就直接叫PI,俺们这儿,翻成中文也很低调,也就叫个“课题小组长”。
建议方老师把以琳5个分组的小组长全都重新包装,都叫“首席”,制服上加三道杠,方老师自己“元首”滴干活,做制服顺带给山林也搞一身,肩头带穗穗,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发表于 2010-10-19 13:38:2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1#
发表于 2010-10-19 13:41:0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13:44:34 | 只看该作者

re:你们俩我想想也很有意思的,方舟子步你哥俩...

你们俩我想想也很有意思的,方舟子步你哥俩一定步,方舟子要趋你俩一定也要趋。他在你哥俩心目中无疑变成真理的化身,你们俩是他的金刚钻杠杆粉丝。回到方舟子,他只要碰到意见相左的,他从不看主旨,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要弄点问题出来,于建荣应该是副研究员,上面这位首席让他也不爽,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啊,这都是他大做特做文章的材料。希望二位在这点上不要得了他的真传,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
发表于 2010-10-19 13:49:00 | 只看该作者

re:不“首席”,你不仰望啊。方舟子,啥都不是...

不“首席”,你不仰望啊。方舟子,啥都不是啊,你才老踩人家不是。
方老师,再给山林加个帽子,顶上有红缨枪的那种,要高,要看非抬头不可的那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4#
发表于 2010-10-19 13:51:00 | 只看该作者

re:哈哈,问题在于,追着方舟子写的东西,不出...

哈哈,问题在于,追着方舟子写的东西,不出大错啊。从1998年左右开始至今,我这个自认为还讲逻辑的人,没发现他在事实上犯过错误。

土摩托以前游历了达尔文故居后写了一篇东西,方舟子逐一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准确(两者还明确分开),土摩托逐一订正和解释。----这个过程在我看下来是个享受。一是一二是二,清清爽爽。

好处就在于,俺直接看方舟子的二手,也就够了。没那个时间去自己扒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13:54:56 | 只看该作者

re:看看这位叫基甸的温和的基督徒,是如何批评...

看看这位叫基甸的温和的基督徒,是如何批评方舟子的。 “方舟子不出大错”这块砖头马上就要砸到你老T的脚面上来。



拯救信仰”与“捍卫科学”—评方舟子对丁林(林达)的批判   
   


作者: 基甸 | 2005年11月02日11时26分 |

内容提要】

方舟子跟人论战最近愈演愈烈,博客网似乎也被牵涉进来[1]。庄之遥在评论方舟子与“新批评者”之间的争论时说:“方舟子与这些人同为民间力量的代表,可以为中国向民主、科学的现代社会前进提供可贵的帮助。看到他们彼此的攻击,确实令人遗憾”,而庄君所谓“新批评者”是指“林达、薛涌、王怡、杨支柱。。。鄢烈山、笑蜀、于建嵘”等人[2]。方舟子对“中国向民主、科学的现代社会前进”有多少帮助似乎尚可商榷(尽管他“直击学术腐败”的打假得到包括本人在内的很多人的认同),他是否是“民间力量的代表”也还在争论之中。庄提到的这些“新批评者”中倒有几位我自己蛮欣赏和关注的,比如林达(即丁林,夫妇共用笔名)对美国历史和社会的介绍和王怡等国内“自由主义者”、“公共知识分子”在网络空间上的言说。我认为他们对中文网络乃至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跟方舟子一样是相当大的。丁林的文章之所以在国内的网友当中受欢迎,我认为是因为这些文章大多对美国的历史和社会有比较客观公允的言述--尽管这些文章并非完美。我尤其欣赏丁林对美国社会宗教信仰方面的情况的介绍(比如美国社会对阿米绪人等一些小群教派的宽容和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坚持)。而且丁林和王怡似乎并没有对方舟子有过“攻击”。方舟子(新语丝)对王怡的“攻击”,多是一些“诛心”、“抒情”加个人恩怨,似乎关注的人不多。方舟子对丁林的批评却似乎常被人提起。比如今年4月的《外滩画报》和今年6月的《南方人物周刊》分别登出方舟子访谈,两者都把方对丁的批判作为方跟基督徒争论进化论的代表,说方“2002年4月,与国内基督教人士产生极大分歧,最著名的是针对丁林的批判”云云。这个说法里面有多处不确,可以说是“假”得厉害,笔者曾经分别指出过[3,4]。


首先丁林根本不是基督徒。这一点丁林自己(就在他被方舟子批判的文章里)明确澄清过。方舟子把基督教视为需要“拔掉”的“毒瘤”和需要铲除的“邪教”,而他多次把对基督教的看法跟自己的极端观点不同的非基督徒人士(包括丁林、云儿等)当成“原教旨主义极毒教”徒来批,而且屡错屡犯,也没见他认过错。国内的媒体也以讹传讹、添油加醋,实在有违实事求是的精神。其次丁林跟方舟子一样是旅美人士,跟“国内基督教人士”根本不沾边。第三方舟子与基督徒关于进化论的争论由来以久,从十年前我刚刚上网的时候就开始了。(那时还没有WWW形式的论坛,而且能上网的人基本上都在海外。在新语丝(方舟子自己)评选的“中文网1996年十大新闻”和“中文网1997年十大新闻”中,就分别有“网上科学与基督教之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并趋于白炽化”(1996)和“网上进化论与神创论之争蔓延到中国大陆。神创论者赵刚和基甸在南开大学的BBS圣经版开坛布道,进化论者方舟子单刀赴会,深入敌巢”(1997)两条。)

庄之遥说方舟子对这些“新批评者”的批评“虽然尖刻,但有理有据,让人信服;而被他批评的人确实有瑕疵”。这些人跟方舟子一样都是凡胎常人,当然不可能没有瑕疵。但是要说方舟子的批判都是“有理有据,让人信服”,我却不敢苟同。下面分析、评论一下方舟子对丁林关于科学与宗教信仰的一篇文章的批判,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批得“有理有据,让人信服”。(丁林的文章《拯救信仰的努力》见[5],方舟子对丁林这篇文章的批驳见[6])。同时作为一名基督徒知识分子,我也对丁林的文章做一些回应。

丁林这篇文章(以下称“丁文”)的主旨是以美国为例介绍现代西方社会对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的关系的态度和新的反思。丁文中关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的历史回顾、关于基因工程等中的生命伦理议题和现代科学最新发现对神学的影响的介绍,等等,我认为都是相当客观和公允而且令人深思的。丁文最后的评论:“在此比照当代中文文化内人们的精神世界,对科学理性与宗教信仰此破彼立、此长必然彼消的的两极对立观念,似乎应该重新审视了”,我尤其赞同。我很欣慰地看到中国知识分子和学界(尤其在国内)对此“两极对立观念”已经有相当多的反思审视甚至批判。

然而我对丁文的论说并非只是赞同,除了一些小的“漏洞”,还有一些观点上不敢苟同的地方。丁文认为随着科技文明的发展以及“物质主义和个性解放的流行”,西方的宗教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涉及根本的动摇”,我认为这只是现实的一部分。现实的另一部分,是物质主义和个性解放的流行同时带来道德的虚无和价值的虚空,带来“沉重的肉身”的“精神困境”。后现代的西方对宗教(宗教信仰)的渴求从某些角度来说并未减少,只不过这里的“宗教信仰”不再一定是“传统”(“正统”)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信仰,更不一定是任何“建制的”(institutionalized)宗教或教会。丁文指出一些西方人士因为相信宗教对西方文明至关重要所以要“拯救”宗教,持这种社会性“工具性”的考量的人当然不是没有,但是这还不是宗教在西方并没有消亡的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类心灵对终极关怀的渴求。

更需要指出的是,西方知识分子的反宗教跟中国知识分子的反宗教有相当大的不同。西方文明的确有相当的成分是深深植根于基督教信仰的,西方知识分子反宗教的思想当然也是来自启蒙运动以后的“现代主义”,但是西方知识分子对宗教信仰的看法(如宗教信仰与科学或民主的关系)相对来说比中国知识分子要客观公允一些,而不是像不少中国知识分子那样有很深的偏见。更重要的是西方知识分子对一些现代性的“主义”,如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等等,已经有很深刻的批判和反省。(无庸讳言,这种批判和反省很多时候是基于“后现代主义”的立场的。具有讽刺性的是,这种批判并非主要来自基督教的“护教”行为。)而中国知识分子的反宗教传统主要以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的现代主义思潮为根基,特别是对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等等的强烈执迷和盲信。这一点在方舟子的“反基”言说中就甚为突出。丁文本来是可以帮助揭示这个区别的。但我觉得遗憾的是,丁文的一些观点似乎也在不知不觉当中受到一些现代主义的影响。比如在科学与宗教信仰的关系方面,尤其是在谈及进化论与上帝创造的信仰的冲突的时候,丁文主要的着眼点是宗教(基督教)面对科学的挑战如何修正调整自身的教义、如何向科学妥协以避免冲突,由此“拯救信仰”。这多少仍然是暗含了宗教信仰跟科学一定是“两极对立”的观点。实际上宗教信仰跟科学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在非基督徒和基督徒中都有不同的多元化的看法。一方面,宗教信仰跟科学不一定对立,比如现代科学的很多最新发现其实更可能有利于有神信仰而对无神信仰构成更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科学vs宗教信仰”的二元对立在很多时候都是层次误置的,就是说把不同层次的范畴硬扯到同一个平面进行“关公战秦琼”式的对抗。要说明这一点最好的例子正是丁文谈到的进化论与上帝创造的信仰的冲突。进化论与上帝创造的信仰的冲突,有很多时候其实是信仰与信仰的交锋,即自然主义无神信仰vs圣经启示的上帝创造信仰的冲突。所以这里的冲突并不一定像很多中国知识分子所先入为主地认为的那样是进化论代表科学,设计论或创造论代表宗教。丁文在言述基督教对进化论的“防卫反应”的时候基本上只是着眼于“神导进化论”方面。当然,基督徒对进化论的观点也是多元化的,“神导进化论”的确也可以说是基督徒对进化论的“防卫反应”之一,但它也仅仅是反应之一。基督徒的“防卫”还有很多不同的进路,比如用现代科学(尤其是宇宙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的成果质疑挑战自然主义进化论,或者提出诸如智慧设计论这样的可能替代进化论的理论和模式(自然主义进化论者对此当然有所抵抗和反弹,但此时“攻防”就已经转换了,自然主义进化论者反而变成用“防卫反应”来“拯救信仰”的防守方),或者指出只有信仰跟信仰对抗、科学模式与科学模式对抗才相匹配,消除“科学vs宗教信仰”的“关公战秦琼”的误置[7]。丁文仅仅以“神导进化论”作为基督教“防卫反应”的代表,是片面和有缺陷的。丁文用教皇和个别“神职人员”的看法代表“基督教”,称“基督教(已经)承认进化论”,更是很成问题的。教皇等人的观点可能被误解或曲解[8],用他们来代表“基督教”更会有很多基督徒不认同。(广义的“基督教”包括新教和天主教,天主教徒也许可能同意以教皇的立场代表天主教的立场,但是新教基督徒根本不承认罗马天主教庭的教皇有任何信仰上的权威。)

下面看看方舟子对丁文的批驳。方文一上来就指责丁文“不过是在重复美国基督教传教士的宣传”。丁林似乎对方舟子这种乱贴标签的做法有所预见,所以在引子部分就率先明确申明了“我们不是基督徒。我们记下这篇文章,不是出于对某种特定宗教特定信仰的褒扬”。丁林介绍说“美国公共电视台(PBS)曾经播放过一个一小时的专题节目,题为《信仰和理性》(Faith and Reason),谈科学理性和基督教信仰的互动问题。这是一个主要由著名科学家和神学家发表议论的节目。”我想这一方面是在说明丁文的主旨是科学理性和宗教(基督教)信仰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丁文的资料来源并非是“美国基督教传教士的宣传”。方舟子的指责显然是非常武断和不顾事实的。

对丁文的主旨,即丁文关于科学理性和宗教(基督教)信仰的关系的论说,方文通篇并没有多少有效的反驳,方文接下来的“反驳”,是“只挑出其中两段分析”丁文,以证明丁文是方所谓的“谎话连篇,错误百出”。置论辩对方的文章宏旨不顾,仅仅从对方文中挑出一些“漏洞”,就把“谎话连篇,错误百出”的结论加在对方身上,这种挑漏诛心的“反驳”法,也是方舟子的恶习之一。连一些赞赏方舟子的人都觉得方这样的“过犹不及”其实是损害了自己的论说的说服力(方的一些真正是正当有理的“打假”言说都可能因此受到负面的影响)。实际上方从丁文中挑出的这两处都确实是有漏洞和错误的,但仅仅由此就推断“洋洋洒洒六千多字”的丁文是“错误百出”甚至“谎话连篇”,则是十足的“过”了。

方舟子抓到的第一个漏洞,是关于霍金的信仰。方文具体地反驳了“霍金信神”的“原教旨基督徒谣言”。霍金当然是不“信神”的,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被方舟子非常不科学地称为“原教旨基督徒”的基督徒都清楚这一点,也可以为这一点做证。当然我不敢保证世界上数以亿计的基督徒当中没有人会误解霍金的信仰,但是我不知道方舟子何以能以此批评基督徒“一贯造谣”。(方舟子还提到“原教旨基督徒就一贯造谣说爱因斯坦信神”,这更是基督徒多次澄清过的 [9]。)丁文本身其实也明确表明了霍金是相信“宇宙的创始完全可以用物理定律来解释”而“不需要超自然力量的存在”的无(疑)神论者的,方舟子这番慷慨激昂的对“霍金信神”的“谣”言的揭批真的是“大战风车”得很。说到霍金,其实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情丁林和方舟子都没有提到,比如霍金之所以在《时间简史》等里面要讨论宇宙的起源,又提出“人择原理”等等理论,正是因为他意识到现代宇宙学的一些发现(如“大爆炸”表明时空有始和宇宙参数的巧合)“神学(有神论)意味太浓”,对自己的自然主义无(疑)神信仰构成了威胁。这正是我前面谈到的无(疑)神论者面对现代科学的发现所做出的“拯救信仰”的“防卫反应”的又一个很好的例子。讽刺的是,霍金的这些理论因为其太“玄”甚至“散发出宗教和智慧设计的气味”也受到其它无(疑)神论科学家的批评[10]。至于丁文把"the mind of God"译成“上帝的旨意”,确实不如方舟子说的“上帝的心智”准确,但这也并不能证明丁林是有意“误导”。

方舟子抓到的第二个漏洞,是丁文关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一些说辞。我相信方的澄清基本上是合理的。丁文的信息有误,但我相信并不是出于“反科学”甚至“撒谎”的动机。而且“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问题并不是基督教信仰与进化论的冲突的重点。(如前文所述,基督教信仰与进化论的冲突的重点是进化论背后的自然主义信仰与上帝创造的信仰之间的信仰之争。)

方舟子在另一篇批丁文章(《美国政治老太太和华人“美国通”》)中指责丁林在方舟子批评丁文后“声称不屑于和我辩论”,却“偷偷地根据我的批评对文章做了大幅度修改”,我倒认为这两点都不一定是什么可耻的事情。我自己从来都不回避跟方舟子辩论,但我不会因为一个人不愿意跟方舟子辩论而“鄙视”他(我多半会很理解他为什么不愿意)。至于看到批评后修改自己的文章,则很可能是服膺真理的很好的做法(“偷偷”和“大幅度”可能是很主观的带感情色彩的评语)。

方文的结语说:“在所有议员和绝大部分公众都自称信神的美国,宣扬科学和宗教不冲突,是为了争取信神者接受、支持科学,目的是为了科学研究尽量避免宗教势力的压制。而在中国,宣扬者的目的却是为了传教,其实质是反科学。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宣扬者多是值得敬重的科学人士,而中国的宣扬者却往往是无知无畏无耻之尤。”这段话道理上很有问题,出自一个“科学卫士”的口中更是让我有点吃惊。在美国,科学研究是否“受到宗教势力的压制”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这样的限制,恐怕是有争议的见仁见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果科学与宗教信仰真的是像方舟子等认为的那样是水火不相容的根本对立的,“为了争取信神者接受、支持科学”而“宣扬科学和宗教不冲突”岂不是昧着真理玩手腕的“学术腐败”行为?又怎么“值得”像方舟子这样的打假勇士“敬重”?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无论是基督徒还是无(疑)神论者,对科学与宗教信仰的关系有不同的多元化的看法,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为什么中国人只要不相信科学与宗教信仰一定水火不相容就是“为了传教”,“反科学”甚至“是无知无畏无耻之尤”?

综上可见,丁林的文章虽然不是没有缺陷和漏洞,但对科学与宗教信仰的关系的言说有其客观深刻发人深醒之处,而方舟子的“反驳”并没有驳倒丁文的主旨,反而削弱了方舟子自己“捍卫科学”的说服力。


参考文献

[1]朱修栐:博客网已成为赵若舟之类伪科学宣扬者的渊薮

http://xys.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6/bokee.tx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发表于 2010-10-19 13:59:49 | 只看该作者

re:你这相当于“急眼了”,把宗教话题扯进来,...

你这相当于“急眼了”,把宗教话题扯进来,等会儿方老师会直接把“元首”服让给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14:08:45 | 只看该作者

re:老秋,你拍胸脯子说转基因是安全的,是不是...

老秋,你拍胸脯子说转基因是安全的,是不是要我来仰望一下?什么元首服乱七八糟的。你和方舟子的处理争议的方式一个样,那就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用“急眼”来说事,我也可以反过来说你急眼了。这搞到最后就只能用骂娘来解决,没意义,要说事就说事,别说人,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8#
发表于 2010-10-19 14:13:48 | 只看该作者

re:是在说事儿啊,可是方舟子那些无神论的争议...

是在说事儿啊,可是方舟子那些无神论的争议话题,显然在这个论坛里是高压线,你非拉我们去碰,过一会儿电倒一大片,都急眼了,谁负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9 14:15:32 | 只看该作者

re:上面我转的文章你看清楚了再说话。

上面我转的文章你看清楚了再说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0#
发表于 2010-10-19 14:37:52 | 只看该作者

re:老V托阿拉捎句话,他去吃“大福来”老豆腐...

老V托阿拉捎句话,他去吃“大福来”老豆腐了,应属转基因食品,吃完后,他会对体内荷尔蒙、多巴胺的分泌做详细记录和分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 04: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