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541#
发表于 2007-4-7 12:20:02 | 只看该作者

re:昨天写累了,加上赶着下班回家,所以草草收...

昨天写累了,加上赶着下班回家,所以草草收场,连稿子都没有检查就发表出去了,错字连篇,非常抱歉。

看着你没有辩驳的意思,我今天还想补充说一点。闻森是不是也会这样,如果你不发威,他就得寸进尺(笑)。

我在想,也许牛顿对吃的兴趣不够我浓,拖地板的操作不够我熟练,虚荣心也不够我大,但不影响他成为世界公认的伟人。而我,只是一个没有多少人认识的、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凡人。伟人,不必是各个方面都比别人优秀。只要他能作出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而且是不违法伤人的事情,他就了不起,他就有可能成为伟人。

伟人的一生,不一定是我们所说的“伟大人生”,但肯定是他自己选择的“快乐人生”,闻森爸爸所说的“有效的人生”(因为他“将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主要的方面上”),伟人与凡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主要的方面”内涵不一样。

我不仅种爱闻森,我还崇拜闻森的爸爸;我不仅是闻森的粉丝,我还是闻森爸爸的粉丝。我知道伟人的父母是充满艰辛的,所以不是每一个都能当得起。我没有批评或质疑你的意思,因为我认为你训练和教育孩子的思想和方法都非常棒,我只是想给你声援、给你信心、给你打气,希望你继续勇往直前。

我同样要赶着下班回家了,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2#
 楼主| 发表于 2007-4-7 12:37:22 | 只看该作者

re:不过有一点我正好借此机会澄清事实:我本科...

不过有一点我正好借此机会澄清事实:我本科时上过"物理学史"的课,没有任何牛顿的文章,日记,回忆录等能证明当初牛顿是因为树上掉苹果而想起万有引力的.事实上在他的书里,是将潮汐现象用万有引力来解释的,但是没提到过苹果树的事,这很可能是那个作家的生花妙笔以讹传讹,但是孩子们喜欢听,大家也就真当成这回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3#
发表于 2007-4-7 18:11:2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4#
 楼主| 发表于 2007-4-8 23:36:52 | 只看该作者

re:<<又一个美丽的复活节>>这...

<<又一个美丽的复活节>>


这又是一个美丽的复活节了.

星期六上午闻森的武术课结束时,我听到了里面在给孩子宣布晋级名单,听到闻森晋升"橙带"了.等他出来后,还没看见,就听到他在喊:"爸爸,闭上你眼睛".我装作不知,把眼睛闭上.
闻森拿出来橙色腰带放在我面前,说"你现在可以睁开眼睛了".我自然顺势夸了他几句.其实现在他每次上课前,我都提醒他注意力集中,因为老是听到里面在点闻森的名.这次,我问了他有没有开小差啊,他说,今天没开小差,所以老师给了他橙带了.
边上有个印度妈妈,也就是我过去讲过的那个闻森把鞋放在她讲稿上的那个妈妈,也伸出手来祝贺闻森,闻森有点不直所措,就只握着手,忘了说"谢谢你",我只能在边上提醒了.
出了武馆,闻森说,"我可以下午带新橙带到塞莱笛雅家去吗?"
塞莱笛雅是他同学,她家里邀请了同学们去复活节的捡彩蛋活动.我想这是闻森要"情感分享"了,就鼓励他带去.本来想和他说说不要去同学中炫耀自己在学武术,但是想一想不知道怎么和他说明什么是"炫耀",什么是"分享",自己没想好,就不说了.但是想起了闻森在印度妈妈面前忘了说谢谢的事,我还是提醒他如果同学祝贺你,你可不能忘了说谢谢啊.下午真去了她家,闻森和妹妹玩疯了,早把这事给忘了.
闻森进现在这个班,也有将三年了,前两年,问他班里同学的情况,他都是很拒绝.我们还担心是不是他和同学们合不拢,老师说绝对没有这回事,在班上他和大家处事很好很正常,就是在家里不愿说同学的情况.
后来我猜,这也是和他的社交心理有联系的.其实闻森一直和比他小的孩子们和大人的交流都比较好,但是一直对同龄人比较回避.我想和他比较年龄小的孩子,他在交往中能占主导地位,一般是他领着人家玩;而对大人,一般是大人能领会他的意思,他能跟着大人玩,这两种情况下,他都能觉得心定,所以他的交往比较自如;但是对同龄的孩子就不同了,一个是往往有某个"孩子王"来拿主意,闻森得经常地听人家指挥,二是同龄人玩的游戏还比较复杂,而闻森能玩的还是很幼稚的游戏,三是孩子们玩起游戏来,变化很快,稍微感到腻了,他们就自动地换了花样,这闻森就反应没那么快了.

过去,我写过有两个同龄的孩子主动找他玩,他会吓得哭,现在情况好多了,至少我能看到他能和同龄人接触,即使不想玩,他也能拒绝人家了.这次塞莱笛雅发了邀请信,闻森念叨了一星期,我能感到他在这方面的进步.

塞莱笛雅是个黑人小姑娘,家里住的地方,周围都是黑人,就我们一家是东方人.小姑娘很出色,帮大人准备,等闻森和妹妹来了,又担当起了小姐姐的角色.事实上闻森班里孩子的程度都是不错的,有些孩子的程度比闻森还好许多.看看他们兄妹俩在那里没问题了,我们和他们讲了,就留他们在那里,我们自己去买菜去了.

等回来后,他们的活动快结束了,各个孩子都满载而归,闻森还有幸捡了金蛋.塞莱笛雅很高兴我们的到来,可能也是我们是唯一的"非黑人".事前,我和闻森去给塞莱笛雅买了礼物,一张贺卡,让闻森自己写了祝语,另外买了"复活节兔兔".我问闻森要什么颜色的,闻森说,那是给女孩的,只要颜色漂亮的就好.我们挑了粉红色的.塞莱笛雅很高兴,抱了闻森拥吻,闻森和他妹妹成了派对的明星.

出了塞莱笛雅家门口,塞莱笛雅和她的同学挥手告别:,"再见,闻森,费兰西丝,我们爱你!"
闻森回答,"再见,下次我们再见!"

去年复活节,我们在农场度过的,看见孩子们在田野上尽情奔跑.今年的复活节,看见了闻森和他同龄人共享时光.

多么美丽的复活节.

前几天看到电视上在讨论,"如果基督今日在世,他会做些什么呢?"有人说,他一定会走进那些爱滋病人群中去的,因为现在的爱滋病就象是公元前的麻风病.我想同样的基督也会收容很多的自闭症的孩子.

有牧师说,复活节的意义其实是这些节日里最大的,因为复活节,才有了我们"公元前后"的概念.对我来说,这个节日的意义就象是它字面的那两个字: "复活"

复活,
让我们从死亡中升起
从绝望中复活
我们的精神永远不死
信念永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5#
 楼主| 发表于 2007-4-9 22:11:13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社交篇>>...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社交篇>>

"妹妹的社交故事"

上次和闻森去图书馆借书,闻森看见了一本<<小朋友是怎样交朋友的?>>,他要借,我反而有点诧异他会主动提出来,当然很高兴地借了出来.
不过到现在我们还没机会看那本书,今天这里也不是讲闻森,而是说一些他妹妹的事,反过来看看一个"正常"的孩子是怎么样自然而然地交朋友的.
妹妹现在快五岁了,却长着一头浓密的黑发,在家里和我这个秃头相得益彰,估计她不会传染到我的头发基因,事实上,当她一出生时,让护士惊叹的就是她的一头黑发,从娘胎里带出来的.
小时候还好,她的头发也就是大人们的玩物,但是等她大了,上幼儿园后,麻烦事也就来了,小女生的爱美天性早早就来了,先是要留长发,接下来就是头发上的各种小玩意儿,各种花样儿,也是因为她的头发太密了,梳起来得使点劲,所以每天梳头发就成了母女两人的"持久战",天天如此,听得我烦了,我说怪不得人家说"头发长,见识短",这小孩子从小就为了这头发天天闹,天天脑子里一起床就想着头发了,这孩子长大后还有希望能学会"放眼世界"吗?这不夏天也快来了,你又天天闹,老爸带你去剪个短发吧.
我女儿哭声震天.
老婆严正警告,"别昏了头,要知道她班上的几个好朋友都是留长发的,你剪了她的头发,让她跟谁去玩啊?"
我这才知道,敢情这头发里面还有社交的学问在里面呢.回想起来,很多过去我们不理解的事情,似乎从这个观点上都能找到新的解释和道理来.
我女儿不能算是一个社交方面发展出众的孩子,至今在班上上课时不敢发一点言,但是不妨碍她在其他场合里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和其他孩子社交.记得她一开始上幼儿园时,一方面是她的英文还不会,同时也是因为突然从外婆外公身边回到父母这里来,心理上自然不适应,所以她在幼儿园里也是不声不响,也不合群.但是后来我们发觉她每天早上去幼儿园,总要带点吃的东西去,而且一带就要带双份的.问她也不说,逼急了就哭,我们也没办法了,直到偶尔有天,妈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原来班里有个小男孩对她比较好,两人每天都要交换着吃的东西.
等过了一年后,估计我女儿的英文有长进了,她也就和班上的女生们交往多了,这从我们发现她对美容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多了,国外的小女孩化妆很早,婴儿时期就穿好了耳环,口红,手镯,戒指,指甲油等等,大人有的,他们的孩子也会照样.所以这一项项的要求我女儿就开始向她妈妈提了.绝大部分给她妈妈坚决地抵制住了.但是小姑娘能自己"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没有戒指,她就找了些五颜六色的小橡胶圈,套在手指上当戒指,没有口红,她自己拿油画笔把自己的指甲都涂上了红色,但是后来因为洗得太麻烦了,这项天才的尝试就算是放弃了.因为闻森的眼睫毛比较长,有一天妹妹注意到了,说闻森你有假睫毛啊,搞得闻森很恼怒,说假睫毛是你们女生的,我那会有这个啊!我赶紧出来和妹妹解释,闻森的眼睫毛是天生的长,不是你班上好朋友们的假睫毛.
还有一个让我们耳朵起茧的就是整天的公主王子了,她自己穿着万圣节的泡泡纱裙子,穿着小高跟鞋,自己演自己的故事,走半路上,鞋子掉了,不让其他人捡,说是等王子来呢.我们问闻森能不能做王子帮她捡,她坚决不同意,估计这个老是和她打架的哥哥代替不了她心目中的王子形象.
如果你问她那个小朋友有什么玩具,有什么迪斯尼的电影,去没去过迪斯尼乐园,她会如数家珍,所以我们也清楚了这些我们过去心目中的"小孩子的事",为什么对她们来讲,就是"大事",我们也订好了夏天去迪斯尼乐园的计划,她要的那些迪斯尼的电影我也尽量帮她买到,她已经准备邀请一个小朋友来家玩了,这确实是件大事了,如果我们家没有闻森的话,我们是不会那么在意我女儿的这些琐碎的小事的,而现在我们知道了那些看起来很平常甚至很无聊的小孩子的事情,其实是他们人生历程上的里程碑.

你看,对于一个"正常"的小朋友,她的社交就是这样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这些本事就是他们天生的,天生的学习摹仿交际能力,而对闻森来说,他天生没有这个本事,就需要他从书本上就指导中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6#
 楼主| 发表于 2007-4-10 05:33:51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

"第一次上理发店"


今天也算是闻森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了,因为他第一次去了理发店.他已经快七岁半了.
说起我们和闻森头发之间的战争,实在是很长的故事了,旧事不提了,这场战争本来在四五个月前有了决定性的转折点,因为闻森宣布他想留长发梳马尾辫了.
这个主意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本来我们还是一直坚持他要理发,不肯去理发店,不肯用电动理发器,老爸就用手一刀刀剪,剪得我累断了腰,但是还是一直坚持软硬兼施地逼着他理发,而且最后一次我们终于说服了他使用了几下电动理发器.本来这个过程很慢很磨人,但是总是在进步,从过去需要三个大人紧紧地抱着他,另一个人才能动剪子,到后来,不需要人按住,自己能坚持三十分钟让我差不多能剪完,一直到去年十一月前,能让我小试了一下电动的,总之在慢慢地进步,所以我也没想过其他办法.
但是闻森自己找到了一个方案,那时候他突然想起来了,他一年级时那个校车助理费兰克是个大男人,但他是梳马尾辫的!男生也可以留长发!!
那一天,他突然问起来,费兰克为什么能留长发?费兰克已经快半年没跟他了,因为闻森是两年级了.我马上知道了闻森的意思,本来我们是以"男生留短发,女生留长发"来威逼他剪头的,但是现在他找到了这个既成事实,想借机来摆脱这件他最恨的事.
他妈妈一听高兴了,她看不了每次理发时我们两人的鬼哭狼嚎,巴不得去了这个心病,我想难道这几年的努力都白费了,但是这毕竟是闻森自己想出来的解决办法,尽管我知道他是在逃避,其实我只要继续下去估计再有一年他也能接受电动理发器了,但是想想还是鼓励他做出这个决定吧.
我同意了,但是事先和他说定,第一,要想留长发,你得经常洗头,本来洗头可能是他第二讨厌的事,这次他也答应了;第二,他得做好准备,有孩子可能会取笑他象女生一样留长发.这一点他还没体会,也答应了.
所以从去年的秋末,到现在,我们看着闻森的头发一天天地长,中间不断地考验他,他还是一直坚持留长发,但是是他也信守了诺言,该洗头时也就洗头了.上次去他学校开家长会,老师们问起了闻森头发的事,我们也把事情一无一十地说了,老师们大笑,因为她们平时和闻森开玩笑最常用的就是"我们带你去理发吧".
头发一天天见长,我们也同样犯愁,因为我们还真不知道怎么给男孩子留长发,我想怎么着也不能这么疯长下去吧,总要修一修,但是我只能理个光头,这细活我干不了,所以昨天我好好地和闻森商量,他应该去理发店了,但是我保证他继续留长发,只是稍微修一下,而且不用电动的工具,只用剪刀,闻森一定要说好只能剪几下,我好说歹说地回避了给出答案,以免到时候一到点数,他就开溜.和他讲定,剪几刀只能让理发师定,但是爸爸一定会要求理发师快一点,总算闻森答应了.
今天带他去华人聚集的法拉盛,计划中的三件事:理发,吃饭和图书馆,让他安排.结果我们商定先吃饭,再理发,最后去图书馆.等吃了饭到了理发店门口,闻森又迟疑了,"会不会痛啊?"
我一口咬定,"不痛,绝对不会的".
和理发师讲好后,他也一下子看出闻森的不同了,闻森坐在那里紧张得缩着脖子,我帮着把闻森的头摆正,让理发师快马加鞭地披了点头发下来,就很快地结束了.
完了后,闻森很明显地松了口气,一下子又活泼起来了.我赶紧跟着做下一步的工作:
"在理发店理发不痛吧?"
"不痛".
"爸爸理发有时会痛的,对不对?"
"对"
"理发师比爸爸快多了,对不对? 爸爸肯定要用半小时,理发试只用了五分钟不到".
"对"
"在这里理发,没有头发掉到脖子里吧"
"没有", 这粘在皮肤上的碎发也是闻森不可忍受的原因之一,根源还是他的皮肤敏感.
"你看,理发店很好啊,下次我们还到这里来好吗?"
"好的,什么时候才来啊?"
"一两个月吧,等你头发长了以后".
"好".

我终于松了一口憋了七年的气.


附图:

1:在理发椅上闻森紧张成了缩头乌龟.

http://pg.photos.yahoo.com/ph/binfeng2000ny/detail?.dir=2b0dre2&.dnm=5c3dre2.jpg&.src=ph

2:剪完后在图书馆看书,长发依旧,但是心理上跨过了一个大坎.

http://pg.photos.yahoo.com/ph/binfeng2000ny/detail?.dir=2b0dre2&.dnm=f27cre2.jpg&.src=p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楼主| 发表于 2007-4-10 10:22:50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

"鸟爸爸和鸟妈妈"

这是最近他们兄妹俩常玩的游戏,一个扮鸟爸爸,一个扮鸟妈妈,鸟宝宝一般是用他们的玩偶替代,在复活节后还用了彩蛋来做鸟蛋,在看了"精灵小鼠弟"(Stuart Little 2)后,他们也会让我来扮演老噟.
这个游戏说不清来源,可能妹妹幼儿园里玩过,我也记得家里有本小鸟找妈妈的书,但是游戏的内容肯定也是他们自己加工了不少,不断地"与时俱进","信手掂来",一般在他们玩时能平安一两个小时,我们乐得坐享其成,上网的上网,看戏的看戏,所以就让他们"原生态"地去发展了.前天偶然看了一眼,觉得很好,就拍了几张留念:

1) 鸟妈妈觅食而回

沙发的抱枕排成一排,是"树枝",而枝头用椅子搭起的平台,妹妹说是让小鸟学起飞时用的"跳台".鸟妈妈找到了虫子,张开翅膀一跳,回来喂鸟宝宝来了.

http://pg.photos.yahoo.com/ph/binfeng2000ny/detail?.dir=2b0dre2&.dnm=ce96re2.jpg&.src=ph

2) 鸟巢喂食

鸟巢主要是两把小椅子躺倒了做架子,用毛巾被等围成了鸟巢,这次的鸟宝宝一个是小熊,一个是猫眯.

http://pg.photos.yahoo.com/ph/binfeng2000ny/detail?.dir=2b0dre2&.dnm=d104re2.jpg&.src=ph

http://pg.photos.yahoo.com/ph/binfeng2000ny/detail?.dir=2b0dre2&.dnm=e05cre2.jpg&.src=ph

3) 君在枝头栖,妹在巢内息.

鸟妈妈在鸟巢内照应,鸟爸爸留在枝头,但是眼神始终望着家里,时刻听从召唤.

http://pg.photos.yahoo.com/ph/binfeng2000ny/detail?.dir=2b0dre2&.dnm=5f02re2.jpg&.src=p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8#
 楼主| 发表于 2007-4-10 20:57:40 | 只看该作者

re:阅读小结之七:<<你不能把气球带进大都会...

阅读小结之七:<<你不能把气球带进大都会博物馆去>>

"You can't take a balloon into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

By Jacqueline Preiss Weitzman


这是本图画书,讲一个小姑娘和她外婆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参观去,但是小姑娘带了个大气球,门卫不让气球进去,但是想了个办法把气球绑在门外栏杆上,等小姑娘出来后再拿回去,但是后来气球却让小鸟给偷走了,门卫和其他人就去追气球,一直经过了纽约中央公园的几处著名的景点,最后终于在小姑娘出馆时,把气球抓回来了,送还给了她.

这本书我们很早就给闻森借过,因为那些地方也是我们经常去的,实物实景,他看起来很有兴致,但是那也是两三年前了,上星期一我们去借书时,他又看到了这本书,我本来不想让他再去看他早已看过的老书,但是经不住他一再坚持,就让他借了回来.

今天在他看这本书的时候,突然发觉这本书只有图画,没文字说明,闻森问这本书怎么念呢?我还真记不得过去我们读过的那本有没有文字说明的.但是我也想出来个主意,我让闻森根据图画和情节自己来编故事,结果还不错.

这让我想到了,以后如果闻森还是抱着同一本书看了又看时,我或许能要求他把书上的文字掩掉,让他自己来编故事?如果他不愿意的话,我就把书复印一遍,从里面把文字抹掉,这或许也是一种叙述能力的培养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9#
发表于 2007-4-10 21:26:51 | 只看该作者

re:我觉得闻森眼光不错,留长发很酷。再加上他...

我觉得闻森眼光不错,留长发很酷。再加上他练武术,一定会迷住一批小女孩吧,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0#
 楼主| 发表于 2007-4-10 21:47:47 | 只看该作者

re:阅读小结之八:<<手是不能用来打人的>>...

阅读小结之八:<<手是不能用来打人的>>

"Hands are not for hitting"
By Martine Agassi, Ph.D.

孩子打人,当然是不对的,但是怎么去和孩子说,他为什么打人,为什么打人是不对的?是"上纲上线"?是严厉批评?是"取消加强物"?是"忽视法"?想必一百个家长有一百个主意.

作者作为一个心理行为治疗师,她考虑自然要深一些:
对于孩子们的这些打入的行为,一般地说,大人是不应该把这归结为为孩子的"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毕竟对孩子来讲,还没有那么成型的思想和习惯.老师和家长不能因为这些而把他们归入到"坏孩子","行为问题的孩子"之类去,这样就相当于把孩子推到了极端.
孩子一般的打人问题,应该是看成他们的一些强烈的情绪得不到合理的表达,而作出的过激不当的行为.
所以先要孩子们能认识到什么是那些强烈的情绪:如悲伤,嫉妒,害怕,愤怒,这些强烈的情绪常常会导致孩子出手打人,那么下面就要教孩子怎么样来对付这些情绪,学习用其他更温和的方法来合理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能避免以后采取那些激烈的不合适的行为.

这也是那些职业的心理治疗师想教导我们这些普通家长的,当孩子作出一些过激行为语言时,家长很容易被刺激而迷失了方向,要么被激怒而对孩子打骂惩罚,要么对孩子委曲求全安抚了事,我们常常是太在意解决面前的问题,期望事态早早过去平息,但是没能去稍微进一步想,是背后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的不当行为,然后,我们才能抓住机会来教育孩子什么才是正确的方式,什么是不正确的方式.

这本书的出版社看起来还有不少好书,www.freespirit.com, 我还去定了二本:"话是不能用来伤人的,"和"细菌是不能用来转播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1#
 楼主| 发表于 2007-4-11 11:24:29 | 只看该作者

re:阅读小结之九: "阅读过程中背景知识的运...

阅读小结之九: "阅读过程中背景知识的运用"

也是在上个月的一个星期六下午,闻森从钢琴课老师家出来,在门口停着主人家漂亮的丰田SUV车.闻森指着车大灯说,"这是headlight".
我正有点纳闷他怎么说起这个来了,注意力还在提醒他不要去碰人家的东西,但是闻森的下一句让我明白了他为什么突然说起车灯来了,闻森说,"Lighting McQueen说赛车是不用headlight的".
原来是他想起了"汽车总动员"(Cars)里面的台词来了.他看到那辆漂亮的SUV车的大灯,就从记忆中勾出了电影中的那句台词.过去学过的知识便成了背景知识,然后在新的知识前被大脑调用出来,两相引证,融会贯通.
这样类似的例子在闻森阅读中经常出现,如果碰到一个过去他见过的词或场景,他出色的记忆力往往会游离当前的内容,而去"滞留"在一个和现在没什么关联的以往的经历中.过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是一概把它当成是"思想开小差",需要及时提醒督促他回到当前的内容中去,但是从读了<<有效阅读的七个要点>>后,作者把这些看成是读者在运用个人的经验来深入理解阅读内容的一个重要的必要的过程,因为这样读者就能在情感上和书上的内容产生共鸣.
所以,现在我的态度作法有些改变,我会留出必要的时间和自由度让他在阅读中有时间和机会来调出自己的个人经验,将书上的文字变成自己个人经验的新体验.比如说,在上面提到的"手是不能用来打人的"一书中,文章提到了如果俩个小朋友有了冲突,他们也是可以一起来解决问题的,比如说,一起来搭雪人,一起玩沙子,一起来搭积木,闻森一边看,一边就在"雪娃娃"的头上画了乌云和雪花;在玩沙子的小朋友边上画了铲子和水桶;在搭积木小朋友边画了不同形状的积木块.我现在就不去干涉这些我过去会认为是"开小差"的行为,现在我会静静等他做完这些,因为那时候他的心里应该是提取个人经验的时候,我应当给他机会去完成任务.
但是我对这个说法,还是心存疑虑.背景知识和经验确实能提高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力,但是我们也不能容忍读者太沉溺于这样的背景,却影响了他对当前任务的关注,那么这时候我们还是应该去制约一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2#
 楼主| 发表于 2007-4-11 22:27:50 | 只看该作者

re:记忆的碎片:一些前世今生的事...

记忆的碎片:一些前世今生的事


这个星期儿子放春假,我也只好休了假陪着,心想着有些早就想着的事,正好能落实了吧.有时侯脑子里飘过些往事,想起来真的不敢相信那原来也是我经历过的事,不是因为时间太久了,而是因为恍若隔世,过去的生活和今天的世界实在是太不一样了.

记得很久前,看到 “小松糕”高小松为他那个著名科学家的外公写的一篇悼词,文采很不错,就寻根问底看了他的几篇博客.其中有一篇写他和郑钧的友谊,说八九年他从北京到杭州,在杭州武林广场见一英俊青年,挥斥方遒,激扬文字,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的郑钧.
我觉得高小松夸了点张,尽管那时候郑钧也热血,但是还不至于跳到前台去.他也确实当了什么自发组织的 “副部长”,我知道因为我那时候在杭州教书,他是我那个学校的学生.那是个小学校,象我那样的年轻助教没什么专业学问,自己觉得误人子弟,平时也就和学生们没什么隔阂.在那个非常的时期,那些从深山沟里好不容易调回江南的老教师们,深知政治的翻云覆雨,一个个不露声色,而年轻人中那些太野心的,太狂妄的,或者是太好奇的,就一个个跳了进去.我应该是属于那第三类的吧.
趁着学校乱哄哄的,我偷偷去了北京一星期,里里外外走了看了,越看越糊涂,总觉得有高人在煲一锅靓汤,只是不知道学生们算是汤里的肉呢,还是打底的骨头.头昏脑涨地回来后,本来看看学生们也疲了,没想到那某月某日后,北京是安静下来了,外地的又闹腾起来了.
有一次,由我相识的学生介绍了,我和郑钧第一次碰面,来的还有个 “部长”,原来是他们听说了有人在挑唆去杭州磁带厂堵门,不让工人们上班,要他们罢工.部长们拿不定主意了,就想找些年长些的人问问.还有人真把自己当成五四青年了呢,我答应他们去那边看看,心里想的也是如果有自己班上的学生,就先拉他们回来再说.
后来大家也就一直各忙各的,一直到了第二年,组织上开始清查时,我赶紧给他提醒,说我们可是自发地抵制过有人想挑唆工人罢工的,组织上问起来,千万别不好意思不讲啊.
审查一直吊了两年的神经,最后我是被免于处分,代价是参加  “社会主义道路基本教育工作组”下乡三个月,而郑钧呢, 有一次无意之中听到院里严肃的女干部在说, “看那个郑钧,长的那么精神,怎么也参与进去了?”,我一听,觉得他会没事的,否则立场鲜明的组织部女干部不会说的有丝毫感情色彩的.
小伙子真也是长得漂亮.帅呆酷毙的样子.

那以后的日子大家都过的很闷,憋得我一年去了青海甘肃,又一年去了西藏新疆.回来后,我拍的西域照片很受欢迎,有一天郑钧也来了,同来的还有他们一起玩乐队的李钢,后来郑钧去北京北漂时,就是住李钢家的,他在第一张唱碟的封底还提到过李家.他们看了照片,小伙子都很向往, 郑钧说,这辈子怎么也得去趟西藏,不过后来他去得就比我风光多了.
我给了他们几节拉萨带来的骷髅项链,他们一直戴了很久,我对郑钧说,我还没听过什么好一点的摇滚乐呢,有机会带点过来.后来他来了,帮我录了崔健的音乐会和一些英文的歌,我好象还留着只是很久没打开过了.
那天晚上, 郑钧抱了吉它来我宿舍,说是有些新歌要不要听听,我是个音盲,但是我听班上的女生们说, 郑钧现在在搞乐队唱歌,还唱的不错的.所以那天夜里,在昏暗的灯光下,我听着郑钧在唱他的歌,好象那些歌后来也没流行开来,或者还是原生态时期还没点化过,但是我听了很入迷,在那个孤寂压抑的夜里,好象突然间音乐给心灵洗了个干净.我那时抽烟很凶,我还有个很大的海螺,就是做烟灰缸用的,每天能积半缸.昏黄的灯光里青烟袅袅,现在回想起来真有点神奇的感觉.我从来没能回忆起来那天他到底唱了些什么,但是我敢说那时候我就知道了这小伙子一定能唱出名堂来,我听不懂音乐,但是我能听到一个年轻人能那么沉醉地忘情地想把自己的感情和梦想用歌声唱出来,.后来我想明白了,其实我们周围才华横溢的人不少的,但是要成功光有天才还远远不够,他还需要能捧出自己的心来燃烧.我知道郑钧就是我知道的这样的人.

转眼第二年,他们这一届毕业了,有天我碰到郑钧,他说正在办休学一年,想去北京学音乐唱歌去,这也是我最后一次见他面了.后来又是匆匆两年过去了,九二年秋,我正好拿到了赴美签证,在单位里闹着辞职的事,突然看到了已经毕业的孙锋也在校园里, 孙锋现在是郑钧的老婆,那时还是女朋友.我问她怎么毕业了两年又回来了,原来她也是跟着郑钧在北飘呢,组织上分配的地方早也没去,这次就想能把户口换个地方.
孙锋告诉我, 郑钧到北京后,很幸运地和原来唐朝的制片人挂上了勾,现在正在录唱片呢.我让她给郑钧一个口信,因为我年底也要走了.临了,我和孙锋开玩笑说等郑钧出名了,你还跟他吗?那时那些疯狂的女歌迷还不把他抢个粉身碎骨?以后还可能吸毒呢,你迟早回头从良吧.孙锋笑笑,没接我的茬,估计是内心坚定不可动摇.我能和她这样开玩笑,也是我认识她.这也是个奇女子,做起事来一扎到底,泼了命一样,她刚来时,让她做学生会副主席,她太投入了,却没想到自己一年下来功课给挂了几门红灯,只好留级了.以后看到她,总是一副抑抑寡欢的神情,但是没想到她一见了那个台上唱歌的郑钧又一头扎进去了.
好象现在孙锋和郑钧已经有个女儿了吧,我印象中也是没听说过郑钧有什么绯闻吧.有人说那只<<灰姑娘>>就是写给孙锋的,我也觉得有点象.这兄弟也是有情有义的,他外婆是个很虔诚的基督徒.
后来有天,宿舍转达室里的老头来叫,原来是郑钧从北京打电话来,我们两人都很高兴,他给我讲了些录唱片的事,我也是正好要出国,两个人都是有一段新的生活摆在面前,
尽管以后各人的道路不同,但是,当我们还都年轻的时候,谁也不会去注意这个世界上还有个叫自闭症的恶魔,我们就象是当年那个小毛站在长沙的橘子头,虽然没有激扬文字,但也是挥斥方遒.等自己的年级越来越大时,也知道了为什么老人们会那么地恋旧,把中学大学校友会看得那么重,我想这是因为他们现在都明白了只有那个时候,大家才是站在同一个世界里的,以后的道路就很难相同了,就象有的人名字可能天天上娱乐新闻,有的人天天上自闭症网站.

很久前,我老婆说, “听说郑钧现在在纽约啊”.
我呛了她一鼻子灰, “郑钧和我有关系吗?”

郑钧只和我的前世有一面之缘,和我的今生却没了任何关系.因为我现在的世界里只有一个主题,一个目的,一个任务,一个兴趣.我不说你也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3#
发表于 2007-4-13 01:33:54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binfeng2000发表的内容:

因为我现在的世界里只有一个主题,一个目的,一个任务,一个兴趣.我不说你也知道.

有几个孩子的父母能说出这样的话,有几个孩子的父母能这样全身心地陪伴孩子,所以闻森是幸福的,我们许多星儿们是幸福的,无论外人怎么看,但我们知道,孩子也会知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4#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04:52:51 | 只看该作者

re:<<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

<<扔进大海里的小金鱼---生活篇>>

"为什么现在要刷牙?"

在我们家闻森屈指可数的几样食谱当中.饺子是一直他的最爱.但是只吃韭菜肉馅的,原因是因为他一开始吃的就是这种,当年他偏食到了光吃白米饭,或者是清水煮的面条时,韭菜肉馅饺子却还是能被他接受,这也是唯一的我们能让他吃点肉和蔬菜(就那一点儿消化不了的韭菜)的机会,所以我们尽量地过几天就给他包顿饺子,外面买的他一概不吃,所以只好他老娘自己动手.这个习惯我们一直坚持着,因为看着他吃那些肉和韭菜,还有他妈妈偷偷剁碎了混进去的虾仁,我们看着的心情就觉得这哪儿是在吃饭,这就是在吃药,在输液,在输血.

这两天,闻森回家后,都要求吃饺子,一般我们只是在周末才有时间包一顿,但是这几天他妈妈看闻森在家放假,就包了些冻了起来,还告诉了闻森,所以他这几天都是要求煮饺子,我乐得从命.
但今天放学回来他还要吃饺子时,我就多了个心眼.因为今天闻森有武术课,我想他吃了饺子一嘴的韭菜味,不要说老外受不了,即使咱老中也要掩鼻而过的,这就不能吃了去上课了,还有那么多的贴身活动.
所以,我和闻森事先谈定了,吃饺子可以,但是你吃完要刷牙,他问为什么,我就把这韭菜味的原因说给他听,因为其他孩子不是中国人,他们不吃韭菜味的饺子,他们不喜欢这个味道,他们就会向老师抱怨,不会做你的搭档了.闻森听明白了,也就顺从地去做本来不是他计划和愿意做的事.

其实,这件小事,就是一个很好的社交训练的例子.在一个孩子能顺利地社交前,先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怎样地影响到了别人对他的态度,有时侯可能就是这些他们意想不到的事,可能让他们的社交尝试成为了一场"灾难".如何去引导教育孩子去避免那些"地雷",这不是孩子自己能做到的,这是要家长细心教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5#
发表于 2007-4-13 10:30:22 | 只看该作者

re:看了冯先生的帖子,忍不住也上来回应两句....

看了冯先生的帖子,忍不住也上来回应两句.这让我想起了第一次读冯先生的帖子,很诗意地描绘了和一位老友的对比,和自己的失落.看来冯先生的老友们都混得不错呀,这一下就两个名人了,还各有千秋.不过要劝冯先生的是,娱乐新闻有啥看头啊,到处是欺骗\绯闻\诽谤\打官司,都是一些见不得人的罪恶,可是在以琳,到处是大家彼此牵挂,毫无保留的告诉别人我家的心得,甚至为了安慰人,连自己的伤心事都往外说,最热心的就是你冯斌大哥了,担任斑竹前后都一贯如此,这样的图景,是何等美丽啊!
  不过不要说斑竹您了,我们这等小民,这些年,也都是"在的世界里只有一个主题,一个目的,一个任务,一个兴趣.我不说你也知道.",象我,每天一早开电脑,上的必是以琳,我也不知道我要看什么,但总是要看看几个关心的孩子们近况,家长们又在讨论什么新课题,这里已经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主题和任务和兴趣,我们很有幸成为自闭症的家长和老师,内心感受是一样的呀.
  前几天,我一个高中同学打来电话,问我这几年在干吗,我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然后电话那头他又说,我们老同学们可不得了啦,有身价多少多少的,有现在干嘛干嘛的,我更不想说啥了,说了,人家能听懂吗?我们必须忍受这样的眼光,但是我们乐在其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6#
发表于 2007-4-13 11:27:04 | 只看该作者

re:楼主已是名人了,以后想不当名人恐怕都由不...

楼主已是名人了,以后想不当名人恐怕都由不得你。

设想若干年后,街头偶遇郑钧,或电视上被老郑看到一个自闭症专家接受采访(现在郑没有空闲,将来一定有),老郑自豪地说:“这是我认识的哥们,人才一个,我说怎么不见闻呢,原来跑到这去了。”老郑人老了,歌是唱不动了。得了,找到一个新领域,加入了。

老冯是越老越忙,到处传播星儿教养心经,就是家长们的盛情,你也不忍拒绝吧。
闻莺、闻林那时估计也早忙自己的去了。
再后来又多了小孙孙若干,老冯将多年教育心得一一付之实践,闻森都能对付,何况孙孙们。于是冯家人才辈出!

乱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来,等我们都老了,以琳的老网友是不是可以常聚会呢?棒一杯茶,坐夕阳里,想想在以琳网上的——前事今生的事,也不错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7#
发表于 2007-4-13 11:35:46 | 只看该作者

re:“那以后的日子大家都过的很闷,憋得我一年...

“那以后的日子大家都过的很闷,憋得我一年去了青海甘肃,又一年去了西藏新疆.”看到冯先生的记忆碎片,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情,89年我刚上高中。我们那个偏僻的中学也来了位年轻的老师来教化学,我们当时比较奇怪,因为我们已经有化学老师了,这个老师只是有时候代我们的老师来上课,课讲得很好,也很能跟学生玩到一起。好像呆了三个月(还是一学期,我都有点记不清了,算一下竟然是18年前的记忆了)。现在想想那位老师估计也是参加“社会主义道路基本教育工作组”的一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8#
发表于 2007-4-13 14:02:05 | 只看该作者

re:这个贴子里有好多敏感词啊!要是在热门网站...

这个贴子里有好多敏感词啊!要是在热门网站里早被干掉了,幸亏有以琳.)-
十八年前的前尘往事,都有些不堪回首啊.我所知道的的一个:在广场上,一个女大学生爱上了一个陌生的男学生.后来他们结婚了,生了个可爱的男孩子.再后来他们离婚了.二年前,他们唯一的孩子在北大附中上学时被查出得了白血病.他的父亲去了美国没有回来.只有他们母子两个和病魔战斗.
前年那孩子出了一本书.<谁的青春有我狂>
去年,他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9#
发表于 2007-4-13 14:04:57 | 只看该作者

re:后来的故事是:那个坚强乐观的妈妈出了另一...

后来的故事是:那个坚强乐观的妈妈出了另一本他儿子的遗作<画天>纪念儿子快乐美好的一生.继续在儿子的博客上发表文章.而且参加了一个由丧子父母组成的NGO.
后来她写道:生活重新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0#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14:23:26 | 只看该作者

re:张雁,你是说的"子尤"? 我看过他妈在...

张雁,你是说的"子尤"?  我看过他妈在小满妈妈的博上留言,好象还挺熟的.

自己写点娱乐垃圾,也是为了放松放松,每天看不完的自闭症书和资料,刚刚康淇爸爸还发来了个研讨会的消息,脑子都要被这个自闭症涨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9 21: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