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RDI理解实践的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06-3-29 13:50:32 | 只看该作者

Re:关于RDI理解实践的读书笔记

近来在尝试着做RDI,开始感觉还是比较顺利的

每天跟孩子摸爬滚打,孩子与自己都沉浸在兴奋快乐中,可是一天天这么下来,首先自己的兴奋感消失了,虽然是在兴奋,可是有一些刻意的成分在里面了,其次从孩子来说,孩子开始只是期待最后的刺激感,如果没有实现就显得有些失望。

请教各位前辈,是否是因为我走偏了?下一步应该怎样呢?

还有,试着给孩子做里面的活动,牵强僵硬姑且不说,孩子有时还会问一句:“结束了没有?”<img src="images/icon_smile_dead.gif" border=0>伤自尊了。。。。<img src="images/icon_smile_clown.gif" border=0>

请教各位:

RDI能否上课?是不适于上课(上课的话,在一定的时间内是要完成一定的活动的)还是因为目标和活动不合适才这样牵强的?





让我们做得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06-3-31 22:37:55 | 只看该作者

Re:关于RDI理解实践的读书笔记

楚砚寒的问题让我想起了RDI网站上有一些关于“娱乐(Entertainment)”和第一阶段“情绪分享”、第二阶段“社会参照”的关系和区别的讨论,特意收集整理了一下,这是一些从Chat Chanscript摘录的内容,值得参考一下:



Productive uncertainty is the key

有益的不确定性是关键。



emotion sharing is a result of a shared anticipated of an upcoming unexpected event

情绪分享是对不确定性共同期待的结果。



Try to make the anticipation the highlight and not the production

尽量突出期待的过程而不是兴奋的结果。



stage one is "emotional feedback" You can test it by eliminating your emotional reactions and see if the child even notices

第一阶段是“情绪反馈”,你可以通过突然停止你的情绪反应看看孩子是否察觉的方法来检验孩子是否有“情绪反馈” 。



You try the activity but change your facial expression so that you look bored, perhaps. If your child still is laughing, there's probably an element of entertainment

试一下木无表情地重复先前兴奋的活动,如果孩子依然会笑的话,则先前的活动对孩子来说只是一种“娱乐”(而不是情绪分享) 。



One way to check is to replicate the thing that made the child laugh but keep you face void of emotion and see if the child continues to enjoy it

一种检验的方法是用毫无表情的方式重复之前兴奋的活动,看看孩子是否还会觉得乐。



if you play the same game and the child enjoys it even though you are simply going through the motions, it's probably entertainment, not emotion sharing

(这句和前两句是一个意思)



请注意,这种所谓的“检验方法”同时上也就是训练的方法—飞飞爸



When working on emotion sharing, you want to set up a pleasurable activity; often something without objects. Because you're working on sharing emotions during pleasurable activities, you can use productive uncertainty to highlight that the enjoyment is what's happening between you, not getting something for eye contact

从事第一阶段的训练,需要建立一个轻松愉悦的活动,而且最好不要使用玩具或物品。用“有益的不确定性”来突出愉悦之处在于双方的互动,而不只是目光的对视。



You set something like this up and then break the rhythm--when he gets curious you laugh and then do it again--it's something you have to build

建立一种活动的规律和节奏,然后打破这种规律,当孩子惊奇地看着你笑的时候,你再次重复——这是你需要建立的。



RDI的活动给人的感觉往往就是嘻闹、玩、兴奋等等,虽然确实表现上就是如此,但是其背后还有更重要的理论基础,这些嬉闹、活动的背后的关键是“间接提示”和“有益的不确定性(Productive Uncertainty)”,了解这些对我们更好地进行活动会有所帮助。

-------------------------

飞飞爸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baiyuyoung 重新编辑於 2006/03/31  22:47:40</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06-4-3 07:24:16 | 只看该作者

Re:关于RDI理解实践的读书笔记

RDI适合在机构做吗



我自己觉得似乎不太适合在机构做,或者自己没想出如何在机构做的好办法。



那些活动如果不根据孩子的生活习惯改头换面,大概都会失败吧(不含玩声音的游戏),因为所列示的活动并不见得是每个孩子的兴奋点



有的活动又太复杂,需要太多语言解释规则,这似乎违反了RDI的原则。或者大人先做很多遍,让孩子自己捉摸出规则,这需要很多时间,又需要大人在玩时一直保持兴奋的状态,在机构似乎不太现实。



那么家长在学习活动目标后,根据自己最了解的孩子的生活习惯,在很多生活细节中注入RDI的元素,创造机会让孩子来参照会更自然些。



充分了解所列示的那些活动也有益,有时在家中的某个情景,会很类似某个活动内容,我们就可以马上沿着活动的思路走下去,孩子和大人也不会觉得生硬。



我们要是完全按活动内容做好了一个“套”想让孩子乖乖钻进去,那基本上都是会失败的<img src="images/icon_smile_wink.gif" border=0>



丫丫2001年8月生,一个可爱的小姑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06-4-5 09:21:43 | 只看该作者

Re:关于RDI理解实践的读书笔记

经过几天的思考,我觉得确实正如前辈们所言,首先作为一个教育者,是不应该完全沉浸在兴奋中的,必须时时留一份心冷静的观察整个活动评估整个活动,同时作为一个大人也不可能完全跟孩子进入到同一种氛围中去,否则就不太可能在后面的活动中引入同伴了,也就是说大人永远是大人,即使我们蹲下来跟孩子平等对话我们也还是大人,这件事我们心里明白孩子心里也明白;其次,在RDI中强调的应该是儿童的心理成长,而不是活动,活动是一种媒介,所以活动可能不完整,但是RDI评估主要看的是儿童在活动中的心理成长,如果能促进儿童的成长,即使活动显得杂乱,甚至设计的活动只完成了一半,只要在活动中儿童心理在成长,也是成功的。再次,我们应该转变那种传统的观念(认为完成了所设计的活动,每个活动都很完整等才是成功的课),因为现在的评价标准变了。要是我们没完成所设计的活动就觉得很挫败,可能我们本身就进入了一种刻板状态,我们就是在用一种工具性的思维来评判经验分享。

罗罗嗦嗦说了半天,呵呵,请前辈们原谅,理解浅显的人总是要多说一点才好让别人指点的哦<img src="images/icon_smile_blush.gif" border=0>



让我们做得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06-4-7 09:06:42 | 只看该作者

Re:关于RDI理解实践的读书笔记

楚砚寒说的非常有道理,无论什么方法,都只是载体,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者,或者说引导者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我个人通过这几年儿子(今年7岁,正常小学就读,已基本适应了学校的生活,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朋友,成绩中等偏上)的训练感触最深的是:他们对人与事的理解、接受到实践都需要你的引导,但只是引导,到底如何去做,训练的最终的目的是依靠他自己逐渐形成自己的模式,而不是完全按照你的模式去做,训练原则与灵活的尺度的把握全在你自己。

很匆忙,不妥之处在讨论!



彪儿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06-4-10 09:18:34 | 只看该作者

re:顶一下,让帖子浮上来

顶一下,让帖子浮上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06-4-10 09:37:46 | 只看该作者

re:的确,顶一下,让帖子浮上来 !楚砚寒...

的确,顶一下,让帖子浮上来 !
楚砚寒  ,你好,经常看你的帖子,很有启发,谢谢!多联系!
我个人认为,由于孩子个性的差异,所有的方法都需要家长或训练者根据孩子的情况吸收消化变成自己的,而后再重新制定适合自己孩子的训练方法,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06-4-10 11:26:55 | 只看该作者

re:xubb,你好!我在北京,你在哪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06-4-13 08:57:38 | 只看该作者

re:[COLOR=blue]别拘泥于形式[/...

别拘泥于形式

昨天和丫走到一个斜坡上,我和丫一起冲上去,冲到一半,我突然停下来,丫丫冲前几步注意到了这个情况,当她看我时,我又倒退几步,她马上也倒退几步,然后再和我一起“冲”向顶峰。

这是个同步协调的练习吧。是一次非常偶然的练习活动,丫丫表现很好。可笑的是,当我意识到这是个“练习”时,忍不住想多做两个回合,再让丫回到斜坡底部,重复刚才的情景,但丫的表现就不象刚才自然发生时那样好了,对我的关注也少了,虽然还算配合,但明显已只是“配合”而已。

感觉RDI活动有的适于重复做,如“参照”方面的活动,有一些似乎重复性很差,也许是需要开发不同形式的活动?

另外,参照和同步协调的活动在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呢。

参照

回忆丫丫做课间操的情况,虽然那时我们还没接触到RDI,但居然也用了“参照”的办法。与ABA的强调辅助等级逐渐弱化完全不同理。

丫丫原来在户外活动时间总是满院子乱跑的,我和老师商量如何让她跟着小朋友做操。我们没有去教她每节操怎样做,而是先解决站位的问题,也就是强制她不能跑开,只能站在自己的位子上,一想跑开就揪回来,一开始当然是哭闹,但不理她,到她意识到无法跑开后,她自然注意到旁边的小朋友都在作操,偶尔也模仿两下。就这样,让她自己在那个环境中自己学习。现在,她的动作虽然不标准不到位(因为她是跟着动作走形的小朋友学的,信息逐步衰减,当然她不可能标准了)但跟音乐做操已不成问题,而且还常跑到前面带操。

这应该是一个从内心动机来解决问题的例子吧。回想起来,她现在参照周围小朋友的行为比较好(相对而言),其参照能力应该是从这件事开始得到训练的。

只要想到一点就想跟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一切为了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06-4-13 09:20:29 | 只看该作者

re:“别拘泥于形式”好啊!回想前几天带孩...

“别拘泥于形式”好啊!
回想前几天带孩子做的活动也是这样的。
孩子的目标是“在许多面对面的协调活动中,与你的行动同步。”
书上推荐的活动有“锁链断了”“运送蔬果”
可是实际操作时孩子根本不喜欢,做不了。
于是只好随机发挥。发现孩子喜欢小猴子等布偶,于是运送蔬果改成了给小猴子送水果吃。大人拿着小猴子,小猴子说吃什么水果,孩子就要推着小汽车送过来。
玩了一会,兴致将尽,随手把小猴子放在汽车上说要送小猴子回家。大人推着小汽车,孩子扶着小猴子,这时候孩子要随着大人开车的速度,不能让小猴子掉下来。
把小猴子送回家,睡觉,然后起床,说要送小猴子去划船。开车如上。然后小猴子划船。把大人的鞋当做船,大人与孩子都一手扶船一手扶小猴子,划起船来一会快一会慢,孩子都随着大人的节奏来。
整个活动下来,孩子没有感觉到是在练习,他一直在玩,可是同样达成了行动同步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发表于 2006-4-14 14:17:18 | 只看该作者

re:这些天读着RDI的书,总感觉比较晦涩,有...

这些天读着RDI的书,总感觉比较晦涩,有些东西可能需要反复读,结合实践,才能慢慢理解。
每个宝宝的个性都不会一样,而且书中有些活动是属于“美式”幽默,恐怕不仅文字要翻译,游戏方式也要“汉化”。
很高兴能有这个帖子,这么多对RDI有兴趣的家长可以进行交流。也希望能更多的看到大家精彩的例子,作为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06-4-18 20:10:56 | 只看该作者

re:我儿子训练的学校现在也有rdi课程,但是...

我儿子训练的学校现在也有rdi课程,但是教的进程很慢,我想在家里实施这个方法,可没有这方面的书,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希望有资料的朋友多发点具体操作的游戏.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06-4-24 14:40:07 | 只看该作者

re:看网上似乎现在手上的书(《揭开人际关系之...

看网上似乎现在手上的书(《揭开人际关系之谜》和《儿童人际发展手册》)早已经过时了。
其中阶段与目标就有一些不同。我在网上已经看见前辈们翻译的1-3阶段的新目标。
很期待着后面的目标全上来瞻仰一下啊!!
希望哪位前辈辛苦一些放上来,哪怕是全英文的也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06-4-28 01:16:46 | 只看该作者

re:无处不RDI发现普通孩子玩的游戏...

无处不RDI

发现普通孩子玩的游戏中确实处处体现了RDI的内容,越来越佩服这个理论的创始人:
可能是丫丫与普通孩子的交往能力增强的原因,我发现她们越来越多的与“协调”有关的自创活动--也许还有别的,可我才看到书中“协调”阶段而已,不敢贪快。

活动1:踏板游戏:健身区常见的踩在上面象走路的器材
变化一:两个小朋友一前一后玩,前一个踩在踏板前端的铁棍上,两个人都扶着把杆,同步踩踏;
变化二:两个小朋友一左一右分别踩在踏板上,每人扶一边的把杆,你上我下的玩--这个我觉得协调难度更大,还需要较好的平衡能力。
变化三:更高级了,左边一前一后,右边再加一个小朋友。不过,这需要象丫丫一样的小个头站在前面。[em04]三个人一起踩踏,难度很高,而且特别挤,不过孩子乐在其中[em05]

活动2:转轮游戏:垂直于地的两个大转轮,本来好象是锻炼上下抡胳膊的
变化一:两个孩子面对面分别坐在大转轮上,靠自身重力加巧劲左右摇晃,两人相对而晃或同步摇晃
变化二:两个孩子并摆坐在一个转轮上,左右摇晃,两人得配合使劲。这可能得两个孩子体重相当。

年龄在4,5岁,运动能力较好的孩子都可以试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06-5-7 12:06:10 | 只看该作者

re:[B][COLOR=blue]普通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06-5-8 10:30:16 | 只看该作者

re:请问哪里有RDI书卖?

请问哪里有RDI书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06-5-19 18:13:40 | 只看该作者

re:以下摘自【宝贝进步--飞飞的帖子】...

以下摘自【宝贝进步--飞飞的帖子】

生活化协调练习三例

昨天晚上和飞飞妈在讨论如何进行“协调”的活动,谈话过程中我举出了三个例子,然后飞飞妈就如恍然大悟“哦,你这么说我就明白了!”(天啊,我以为你一直都明白呢!)
明白什么呢?我可以感觉到飞飞妈对“协调”的理解从模糊突然变得具体了,是顿悟了。
我举的三个例子是--

挤牙膏/倒水
有几次早上飞飞抢着帮我挤牙膏,我便抓住这个机会,我拿着牙刷,让他挤给我弄,可以想象这是一个需要“协调”的“共同活动”,当然我还故意不很配合,如把牙刷那远一点,如此创造更多需要协调的机会,然后还让飞飞帮我倒水给我漱口,不止是倒水,还喂到我口中

倒龟粮
飞飞养了两只乌龟,龟粮用一个安利瓶子装着,飞飞抢着喂乌龟,我让他把手伸出来我倒在他手里,我拿着瓶子把龟粮抖出来,你可以想象那一颤一颤地过程,要能顺利接住我抖出来的龟粮,自然是需要持续的参照和配合,飞飞很好地做到了,一只手不好接还懂得两只手一起来,其实这就是协调能力

扫地
扫地其实不是我实际做过的活动,但是可以想象也可以用于训练协调能力,例如让飞飞拿垃圾铲、我拿扫把,两人配合着把垃圾扫起来

我举这几个例子,是想说明第三阶段的协调是指“微观活动”的协调,就是说是一举手一投足之间的事情,而不是指宏观上的配合或听从指令如独立完成“倒垃圾”这样一项“大”任务,看来飞飞妈先前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有点模糊,因此我这么一说,才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限制性参照

飞飞很喜欢喝益力多,前天晚上吃饭不到一半的时候,就说要喝益力多,我们当然不让喝,但是相对于从前过敏式地立马声明反对“不行!”,然后噼里啪啦解释一大轮什么“要吃完饭才能喝!”“喝完就吃不下饭了!”之类的话而言,我们现在更注重非语言参照的运用,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飞飞说完要喝益力多后就跑进厨房准备到冰箱去拿了,在他刚踏入厨房的一刻,我“呃!”了一声,飞飞退回半步回头看着我,再看到我没有继续表示反对后才进去哪里益力多。
接下来的参照更是出乎我的意料,我们一直通过眼神,声音来限制他喝益力多,他拿着管子,想插又不敢插,在那里拨弄来拨弄去,时不时看我的反应,最后打擦边球——悄悄插穿了一点点,在那里舔管子,可爱极了!整个限制参照的过程持续了十几分钟,最后还是提前让他喝了。整个过程生动、有趣!

对此我的体会还是——间接提示。要减少直接语言提示,改用间接提示。对于类似的限制其实时常发生,回想以前的做法(包括现在有时自己心情急躁时候的做法),我们常常是很严厉地“不行!”,然后没等孩子反应就噼里啪啦解释一大轮什么“要吃完饭才能喝!”“喝完就吃不下饭了!”之类的,而飞飞更多地会坚持,然后我们还是重复类似的话,几个回合之后大家都越来越暴躁,最后飞飞就进入失控的状态,感觉很不好。
不是说使用间接提示就可以直接解决这种问题,而是觉得我们坚持更多地使用间接提示对于飞飞的进步,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另外一点体会是——老生常谈。谈什么呢?谈理论、讲道理。大家也许觉得我好像经常都在说“间接提示”,好像我就只知道间接提示,是的我是经常反复说的间接提示的,我帖子发得少,飞飞妈会听得更多。为什么呢?因为我对学习和实践有自己的体会——一个概念只有经过充分地展开才可能得到深刻的理解;对于如何改变自己和改变别人也有自己的体会——老生常谈,有些道理其实很“简单”了,可是还是无法融入到生活中去,一遇事就冲冲冲,把种种理论抛到九霄云外,为什么呢?理解没有真正深刻之故。够“简单”了还不能“理解”,那还能怎么样?只好反复说了,正面说、反面说、结合例子说、直接说、间接说、明说、暗说......啰啰嗦嗦——哈哈,这就是我向飞飞妈灌输概念的方法,希望道破了这一“天机”不会让我的方法失灵!

——飞飞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06-5-24 15:14:56 | 只看该作者

re:这几天初步尝试RDI训练,感觉如下:...

这几天初步尝试RDI训练,感觉如下:
以前按步就班,一问一答式的训练要取消,否则很难从直接提示转为间接提示;要回归自然,大人和孩子都需要时间调整心态。
虽然ABA训练也有泛化生活,将情景剧用于生活,但这些只能让孩子看到浮在生活表面的现象,而不能让他关注人本身的真正的动机。感谢飞飞爸关于动机的剖析。
当然,不能全盘否认ABA的训练的好处,壮壮前期通过ABA训练,各方面能力提高了很多,最近画画进步特快,能画一幅完整的画,主题明确,生龙活现,能画不同内容的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06-5-28 16:41:04 | 只看该作者

re:请教!请教!我们已经开始RDI训...

请教!请教!

我们已经开始RDI训练一星期了(前面是进行ABA训练半年,效果不错,就是主动语言进步慢),除了按书上的“我的话很重要”等不用刻意安排时间的训练外,其他活动我们做了:1,跳水,达到了参照和注意的效果,(他喜欢玩,但不能总玩);
2,包饺子,(他喜欢玩);
3,吹积木,有凝视和期待,(也不能总玩);
4,玩接龙,从背后抽出牌来,在他期待得到一张他想要的牌时,突然抽出别的东西,这个比较成功;
5,偷袭,在他搭积木时偷走积木,他就要时时提防从哪边来偷,(玩这个他有时会生气);
    其他不能达到期望效果质量不高的活动我们也不想多做,不管哪个好的活动,多玩他都不干。由于我们有足够的时间,以前我们做ABA训练时很少安排重复的课程,这些时间都是在玩游戏,情景剧表演,一对一上课,每天安排得满满的,现在用RDI却不知道怎么安排这些时间。当然孩子通过RDI训练也有了微妙的变化,会注意我的表情,我也知道不可能马上有大的进步,但就是不知道怎么样安排每天的训练计划?!
     请教各位已开展RDI训练的“前辈”们,帮我指点迷津,我该怎么样安排训练才充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06-5-28 17:20:59 | 只看该作者

re:我不是“前辈”,只是最近在读一些书,谈点...

我不是“前辈”,只是最近在读一些书,谈点体会吧。

还是先从行为干预模式(ABA为代表)和发展干预模式(地板时光为代表,RDI应该也是)的侧重不同来谈。前者注重单项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注意力、配合力、基本认知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是必要的;后者注重行为动机和主动性的培养。从教学环节看,前者注重结构化的布置和内容,后者注重自然情景下的启发式教育。从反馈看,前者注重预定反馈的出现,后者接受符合情理的不同反馈。前者是大人引导的,后者很多时候是孩子主导的。等等。

正像专家Quill所认为的,这两种“两级”的方式,犯不着相互排斥,应该可以找到一个“过渡体”,也即兼顾两者的长处,制定出合乎孩子具体情况的干预策略。

方老师在杭州的讲话中也提到:“以琳今后会不会有RDI的课程?可能不会有,但是我们一直在关注RDI。RDI是用来贯彻在训练之中的。”我很认同方老师的说法。

我设想(之所以是设想,因为我没有长时间实践过),可以在你目前已有的训练项目中,加以“RDI化的改良”,比如一个原本很结构化的教学环节,可以改变的不那么结构化,加入一些悬疑、不确定性、选择性、需要孩子参照他人或征询他人的机会,等等。我想,这至少是一个思路吧。这个思路的意思是,未必要有一段固定的“RDI时间”,RDI是用来化到生活中去的。

的确,RDI的游戏,很多不能多做,正像一部悬疑片不能看多遍一样。但是,游戏本身的理念,是可以一直贯彻的,也是可以从一个游戏演绎出其他类似游戏的。

我觉得,RDI的“我的话很重要”、“多用陈述的表达”、“放慢生活节奏”、“增加有益的不确定性”等提法,的确是很有价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8 14: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