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4461#
发表于 2014-2-28 12:58:22 | 只看该作者

re:冯爹真是观察仔细。要是个粗心的爸妈才不管...

冯爹真是观察仔细。要是个粗心的爸妈才不管孩子洗手洗几遍,吃饭擦几次杯口。小细节看出人品质,冯版应该去做人事。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62#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09:08:43 | 只看该作者

re:自闭症中常见的其它精神障碍概论资...

自闭症中常见的其它精神障碍概论

资料来源:  Autism Speaks
翻译:  binfeng2000
发表时间:  2013年8月

从整体上来说,自闭症的儿童和成年人要比普通人有更高的精神障碍的患病率,有研究表明,自闭症和其它的一些主要的精神类障碍拥有共同的基因基础,这些精神障碍包括了:多动症和注意力缺乏症,抑郁症,燥郁症,和精神分裂症.还有些研究揭示了大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自闭症孩子们同时也被诊断出一样或更多的精神类障碍来,这其中最常见的有焦虑,强迫症,和多动症和注意力缺乏症.

同时专家们也告诫要小心那些不是非常了解自闭症的医疗工作者来诊断这些精神类障碍,这是因为自闭症和这些年共生的精神类障碍之间常常有重叠的症状,比如说,自闭症者常常有社交场合言论不当的现象,也会同样发生在具有燥郁症,妥瑞症或是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中.自闭症患者所具有的情绪发作的现象,可能是由他自身的沟通交流困难造成的,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很容易把这样的情绪发作看成是燥郁症,或是反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显然,对于自闭症患者来说,要想精确地诊断那些共生的精神类障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正确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精神类的障碍反过来会加深那些自闭症的症状,影响他们的教育进程,削弱行为治疗给他们带来的效用.反之,有效的行为治疗,如果必要的话,加上对症的药物,会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功能,提高其生活品质.

焦虑

毫无疑问,对很多自闭症人士来说,焦虑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有研究表明,大约30%的自闭症人群中还具有焦虑症.这些包括了社交恐惧,分离焦虑,惊恐症(panic disorder),还有一些特指的惧怕,如特别怕蜘蛛或是很大的噪音等等.

研究还指出了青春期的自闭症孩子们尤其可能出现焦虑症,而相对而言低幼的自闭症儿童们出现焦虑症的发生率和同年龄段的正常儿童差不多.有些研究还特别指出了高功能的自闭症孩子们尤其出现很高比率的焦虑症,大概是因为正是他们才是最能体会到自己与世"格格不入"的窘境.

即使没有被诊断为焦虑症,很多自闭症人士也会在一旦自己的焦虑被触发后就很难自我控制住.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白,焦虑的表现可以是偶然的,轻缓的,完全能被理解到的程度,一直到那些没完没了的,严重的,完全不可理喻的程度,那些轻缓的焦虑反而可以成为一个正面的动力,而那些极端严重的焦虑会很大地影响到他的学业,工作和社交.

如何在自闭症人士中认识其焦虑症状

自闭症的儿童在表现其焦虑紧张状况时和其他正常孩子们一样,但是社交焦虑,在自闭症儿童和成人们就特别普遍存在.

有的人在焦虑的时候,全身绷紧处于紧张状态,这可以是心跳加速,肌肉紧张,或者还有肚子痛,在自闭症患者中,这样的感觉常常会让他们去做一些能够让自己松弛或是一些刻板的行为.有时候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表现为一些带有破坏性的特征,比如说撕纸,拉扯衣服等.

同样可以理解的是自闭症人士可能难于表达他们自己的感受,所以细心观察那些焦虑的外在表现可能是最好的判断办法,有些专家也认为那些外在的表现,如出汗,举止不安等等,是自闭症人士表现出焦虑的最常见的迹象.

自闭症中焦虑症的行为治疗

有些认知行为治疗(CBT)已经被用来治疗自闭症中的焦虑症,一些研究表明,CBT对那些有语言能力而且没有智力障碍的自闭症人士尤其有效,这样的治疗包括用逻辑思维,角色扮演的方法去挑战他的负面思维,并且用正面的行为去鼓励,一步步地帮他去接近适应那些让他恐惧的环境和场合.

有些焦虑症的治疗还利用了自闭症孩子们的特殊兴趣,比如说用他们最喜欢的卡通玩具来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调节能力.治疗者还会将孩子特殊兴趣的对话贯穿在自己的治疗过程中.

根据情况的不同,这些治疗时间可能会从60分钟到90分钟不等,可能会持续几个月.很多项目还会有家长的参与和回家作业等等.

焦虑症的药物治疗

对焦虑症的药物治疗最好是有医生的咨询或是和行为治疗一起进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还没有批准任何一项可以宣称它可以治疗自闭症中的焦虑症的药物,但是那些已经被批准给普通焦虑症的药物,也常常被用于自闭症人士中.这些药物包括了"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SRI)",比如说"百忧解(Prozac)"和"乐复得(Zoloft)"
.
有些研究表明,那些抗焦虑药物对自闭症来说效果不如对一般的焦虑症那么地有效.这可能是因为从自闭症中焦虑产生的根源和其他人不同.所以那些给自闭症人士量身定做的方案就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多动症及注意力缺乏症(ADHD)

很多家长和自闭症专业人士很长时间里都知道自闭症孩子们同时也饱受多动症的折磨,最近的一些研究帮助我们更深地理解了这里面的根源.有项研究发现了多动症和自闭症有一些相同的基因特征.这些基因方面的发现有助于对这些相关症状的更好诊断和治疗.

另一项研究调查了那些自闭症孩子们的家长们,在描述和发现他们孩子所具有的多动症行为的时候,几乎都是众口一词的,这些揭示了那些多动症的行为是普遍存在而且严重地影响到了这些孩子们的功能和生活品质.同样的研究还发现了大概只有十分之一的具有多动症的自闭症孩子们才得到有关多动症的药物治疗.

如何发现自闭症中的多动症

多动症和注意力缺乏症的典型的症状就是长期出现的注意力涣散,行事冲动,还有就是兴奋多动,但是同样的这些症状也是自闭症可以表现出来的,所以,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个同时精通这两种症状的专家来诊断.

如何帮助那些具有多动症的自闭症孩子们

尽管现在有不少多动症的药物可选择,但是专家的意见还是说最好的治疗方案是药物和针对自闭症的行为治疗相结合.更何况所有的多动症的药物都是有其副作用的.这些药物包括了神经中枢兴奋剂类的药物,如哌甲酯Methylphenidate(Ritalin利他灵,Metadate,Concerta专注达,Methylin,Focalin,Daytrana),安非他明混合盐(mixed amphetamin salts),如Adderall(安非他明缓释胶囊),dextroamphetamine类(如Dexedrine),lisdexamfetamine类(如Vyvanse, 二甲磺酸赖右苯丙胺),其它的还有如被称为:Alpha Agonists的guanfacine药物(如Tenex,Intuniv),还有clonidine(可乐定)类的药物,如Kapvay(盐酸可乐定缓释片),Catapres, Catapres TTS等等.

这些精神兴奋类的药物会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括:食欲减弱,易怒,情感发作,入眠困难等等,alpha agonist之类的药物的普遍副作用包括了嗜睡,易怒等,重要的一点是要知道,如果孩子对某一种药物具有比较大的副作用的话,那么他可能对另一种药物就要好些了.所以从实际情况来说,要选对一种最合适的药物,可能需要尝试不同的药物,最后达到一个利弊权衡的结果.

抑郁症

自闭症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尤其可能会发展成抑郁症,同样的,有研究表明抑郁症也是很难从自闭症中被分离诊断出来的,这自然和自闭症的沟通困难有关,和其他患抑郁症的人们相比,那些自闭症的患者不大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而这样的感受恰恰是通常用来诊断抑郁症的常用途径.这些感受包括感到沮丧压抑,自己毫无价值废物一个,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还有自杀的念头等等.如果患者自己没有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那你就得从他身上蛛丝马迹的变化中去观察和推断了,如突然间开始不讲个人卫生了,或者不怎么照顾自己了.

正因为从自闭症中诊断抑郁症的困难重重,所以很重要的是需要去找到一个对自闭症有丰富经验的精神科医生来做诊断.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了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和青少年比起同龄的正常孩子们来说,具有更多的自杀倾向,所以要在自闭症中关注抑郁症的发展,就尤其重要.

如何治疗自闭症中的抑郁症

认知行为疗法(CBT)已经显示出对治疗自闭症中的抑郁症的有效性,但是那些已经被美国药物局批准的那些治疗普通抑郁症的药物,至今没有一样被专门针对自闭症的大人和孩子们中间彻底地测试过,而有些研究还发现了自闭症患者服用抗抑郁症药物还可能会有更大的副作用的风险.那些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了嗜睡,易怒,焦躁,睡眠抖腿征(restless leg syndrome),还有肠胃问题.医生们可以用逐渐增加剂量的办法来控制其副作用,一般还需要尝试多种不同的药物来找到副作用最小的有效的药物.而药物的用量必须是因人而异的,对一个孩子有效,不见得对另一个孩子也有效.

躁郁症

躁郁症顾名思义就是在某段时间内精神亢奋和沮丧压抑相互交替出现,亢奋的时候常见的现象有精神振奋,易怒,发怒,或者是在高兴和易怒之间反复出现.而在自闭症人士中出现躁郁症的情况常表现为突然增多的"滔滔不绝的演讲"(语速很快,很大声的几乎是停不下来的说话),来回走个不停,冲动,易怒和失眠.有些会在躁和郁之间摇摆,但是有些却很少甚至从未表现出沮丧压抑的一面来,换句话说,他们是在亢奋和"正常"之间摇摆.

就象其它的精神类障碍一样,研究表明在自闭症的儿童和成人中,躁郁症的存在是相对而言比较常见的.有些研究甚至说大约27%的自闭症有躁郁症,而在普通人中,有躁郁症的比率大概是4%.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有证据显示那些被错判为躁郁症的症状其实还是来自于自闭症的,还有的原因就是本来两者就有很多症状是重叠的.

在最近的一个研究中,他们发现差不多近三分之一的自闭症儿童经常会出现那种"精神亢奋"的状态,大概60%还多的自闭症儿童算是"比较易怒",一半以上会说个不停,47%左右常常会惹上麻烦,43%的有那些如来回走个不停之类的过度行为,44%会有出意外事故的担心,43%会容易分散注意力,睡眠问题也是比较普遍的.

这些症状可以被认为是躁郁症的,但是其实绝大多数的自闭症孩子们没有患躁郁症,这些症状其实只是自闭症的一部分.

这些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仔细观察这些症状的起因和持续时间,他们还是能够从自闭症里分辨出躁郁症来的,比如说,一个自闭症的少女在陌生人面前毫无顾忌说着不当言论,如果那不是长期行为的话,就不能算是她有狂躁的表现吧,但是如果同样的这个少女突然间几天亢奋得不睡觉了,而且脾气越来越大,那到是可以被怀疑狂躁的表现了.

自闭症中的躁郁症治疗

精神科医生常常要给躁郁症病人配药,锂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但也是会产生最大副作用的一种,副作用包括了口渴,超大量喝水,尿床,身体颤抖,甚至会可能造成有生命危险的中毒,这些对同时具有自闭症的病人尤其需要密切关注,因为他们可能不能及时有效地向家人和医生反映自己身体和精神上的感受.

有些研究也建议采用丙戎酸(valproic acid,VPA)之类的抗颠痫,镇定情绪的药物对那些自闭症患者来说会更安全些,还有那些特别的抗精神分裂的药物,如利培酮(risperidone),安立复(aripiprazole),都是美国药物管理局批准的可用于治疗六岁及更大的自闭症孩子们的易怒问题的.这些也是能帮助改善躁郁症的症状的.但是这些药物也有很大的增加体重和引起糖尿病的风险,是需要特别小心地观察的.

强迫症

刻板行为和狭窄兴趣本来就是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一个对自闭症缺乏了解的医生很可能会把这些误诊为强迫症的,但是两者是不同的.其分别在于就强迫症而言,是他们的冲动性的思维和行为导致了焦虑,而对于自闭症来说,他们对那些刻板行为和狭窄兴趣并不怎么在意,相反的还能给他们带来舒服和快乐.这就和典型的强迫症那些因为害怕病菌感染而反复地冲动地洗手,因为害怕有人入室抢劫而反复地检查门锁的作法而大相径庭.

但是强迫症在自闭症的青少年和成人中的比率,还是要比普通人的比率要多得多,不同的研究报告表示大约从8%到33%之间的发生率,而在普通人中的强迫症发生率只在2%左右.

然而在自闭症儿童中强迫症却不多见,一般典型的是在他们青春期和成年初期才开始出现强迫症状的,在某些儿童身上发生的"抽动(tics)"可能是由链球菌(strep)引起的感染问题,这在医学上称为"链球菌引起的小儿免疫系统神经精神障碍(pediatric autoimmune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after streptococcus,PANDAS)",这方面的研究也是AutismSpeaks赞助的项目之一.

强迫症的治疗

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研究建议用认知行为治疗CBT的方法可以来缓解那些高功能的自闭症青少年和成人们中的强迫症症状,而在他们中使用强迫症药物的安全有效性还没有见到过被很好地研究调查过,在普通强迫症患者中,主要的药物是"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SRI)"类的药物,如百忧解(Prozac),兰释或无忧宁(Luvox),百可舒或琶罗西汀(Paxil),乐复得或盐酸舍曲林(Zoloft)等,一般地说这些药物需要试用几个星期才会见到效果,同样的如果一种药不见效,试其它的药还是可能找到有效的.

精神分裂症

一些研究报告说大概有2%的自闭症中同时精神分裂症,而在普通人中的比率大概只是1%左右,精神分裂症一般只在成年的初期才发展出来,儿童精神分裂症是极为罕见的.

有不少的研究报告揭示了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一同具有某些风险因素,比如说母亲在孕期被发烧感染,还有的研究发现了这两者共同具有某些基因上的风险,这些研究都表明这两者都可能是因为大脑早期发育中的缺陷所造成的.

尽管这两者看起来很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些共同的特征,比如说社交退缩和交流缺陷,这也是造成在自闭症中诊断精神分裂症的困难,而就其中表现出来的焦虑而言,它们在表面现象下的根源还是很不同的,所以这就需要特别具有两个领域经验的医生来诊断和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63#
发表于 2014-3-2 21:54:10 | 只看该作者

re:冯版,你的《林中鸟儿唱不停》这本书出了吗...

冯版,你的《林中鸟儿唱不停》这本书出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64#
 楼主| 发表于 2014-3-2 22:45:13 | 只看该作者

re:原来是有个计划,但是现在我越来越不想出了...

原来是有个计划,但是现在我越来越不想出了,因为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觉得没有到了要总结一下出版的必要性,还是这样随着孩子们的成长继续思考和写作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65#
 楼主| 发表于 2014-3-8 12:15:36 | 只看该作者

re:"犯错"星期日上班的时候,单...

"犯错"


星期日上班的时候,单位一部门的软件突然出了问题,紧急处理中,本来我是想要做得更合理有效些,结果在一个常规的措施里出了差错,本来是想预防把事故演变成灾难,结果是我一个小错直接带来了一个最高级的灾难.老革命犯了最低级的错位,半世的英名毁于一瞬间.更麻烦的是秋后要算账,这是当天经理会议上最惹人注目的事故之一了,我得给一个又一个的经理去解释,让他们被他们的经理一个交代.

所以昨天闻森放学回家时,我正在和其中一个经理通电话,解释当时的情况,是那个地方出了岔,以后得怎么样预防等等,但是本来那天是准备带闻森去取他新配的眼镜的,所以闻森一见我,就急着要问我,还是那个老毛病,自己有事憋不住,一定要来打断别人,所以我用手势坚决制止了他,一直到了和经理通完话,才回答了闻森的问题.

从闻森开始能交流起,一直对犯错反应很消极,从哭闹,发脾气,暴怒,打头等都有,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其中之一是闻森对生活中的一些看法是有偏差的,比如说因为他自己的社交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有限,他脑子里有一个想象中的犯了错就有如跌落深渊的感觉,即使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错误,他也要升级到捶头顿足.这方面他生活经验的不足和主观思想上的偏差,我们是可以来帮助改变的,这其中一个就是可以把我们自己犯错的经验说给他听,做给他看,让他看到我们处理错误时的做法和态度,更重要的事让他看到大错小错天大的错芝麻大的错,都是生活中的常态,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灭顶之灾.

所以这次我自然要跟他说说我在单位里犯的错,细节不必详细,但是要指出的是:我并不是故意的,但这不是可以原谅自己的理由,犯了这样的错,大家都不高兴,不光是我不高兴,我的老板也不高兴,所以他要我详细汇报,不是他想故意为难我,而是他需要向他的上级交代,大错已经铸成,所以抱怨,愤怒,指责都没有用,重要的是要找到犯错误的原因,这样就能找到以后可以预防再犯的办法来.

这些生活中我们自己犯过的错,成了闻森的一个良药,弥补了他自己生活经验中的不足和偏差,他自己对待错误的态度也在改变.今天下午我们有点忙,先是送闻莺去教会的女童子军活动,然后去法拉盛,先要去取本来要在昨天拿的闻森的新眼镜,再去他的精神科医生那里有闻森每两周一次的例会.我们抓紧了时间,这中间有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可以吃个饭.

在法拉盛吃饭,闻森自己的选择只有两个:人人饭馆的上海粗炒面,阿宏饭店的干炒牛河,我就让闻森来选我们去那里吃,他说去"人人",我想这很合理,因为"人人"就在眼镜店几步远的地方.但是到了店门口,我推门进去,却没有见闻森跟来,急忙出去一看,闻森在管自己闷头往前冲,我一喊他,他才明白过来,原来他弄错了,他说,我是想去"阿宏"吃牛河的,但是出口却说的是"人人"了,原来是我说错了.我接着他的话说,大错小错,都是常事,我们就直接去阿宏就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66#
发表于 2014-3-8 18:02:14 | 只看该作者

re:任何机会都可以转成对孩子有益处的经历。

任何机会都可以转成对孩子有益处的经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67#
发表于 2014-3-8 19:23:41 | 只看该作者

re:言传身教啊!家长的榜样作用,以身作...

   言传身教啊!家长的榜样作用,以身作则是很重要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68#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21:41:33 | 只看该作者

re:"比一比"大凡去过印度的中国...

"比一比"


大凡去过印度的中国人,总会从内心里讥笑我们这个近邻和对手,因为实在是不象一个大国的样子,印度一线大城市的交通和市容,还真远远比不上中国现在经济一般地区的三线城市,就我去过的金奈,有一次开车经过当地一个很著名的富人区,一条马路两边尽是高宅深院,可是过了一会,突然在这条马路的另一边,有当地贫民就在马路边搭起了窝棚住在那里,而后面显然是印度那些中高层人士们的"高尚社区",但他们出门进门都得通过那些窝棚边.

我看的有点惊心,因为这要是在中国,即使官家不赶他们走,也有城管来赶,富人之侧,那能容贱民而卧.对我来说,一方面是了解到这个民族的两面性,一边是那些在美国的印裔,尤其上IT方面的,个个都野心勃勃地往上冲,一直冲到了当微软的头了.而另一方面在国内的这些印度人却是安于现状个个却都是认了前生的命似的,你过你的富日子,我过我的穷日子,比邻而居,各行其事.

对中国官家的那些口舌们来说,这常常是他们拿出的一棵炸弹,用来说明你们西方人所谓的民主,到了东方大国是行不通的,看看印度这个国家常常口称自己是世界上最大(人口)的民主国家,可是这个国家在行政上几乎没有一点执行力,光顾着在议会里吵架了.象这些市政市容方面的问题,完全是可以解决好的.

可是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让我很改变了想法,有位华裔去了孟买,一次他不得去市政府办点事,就觉得公务员里有不少是残障人,就问起了自己的印度人士,原来孟买所处的那个邦有条法律,政府必须保留一定比率的公务员名额给残障人,官方会发表本地人口中残障人的比率,政府就得保障同样比率的公务员名额留出来给他们.据说孟买的比率是7%的残障人,就有了那么多的残障人在里面工作了.

过去看过一份关于孟买的报道,文章中的地图豁然标出了位于其市中心的巨大的贫民窟的位置,与那些市政府及商业区仅仅一街之隔,过去看到这个,心理非常鄙视那个政府的无能,而现在看到这个新闻,才知道他们那无能背后的力量.

而在我们这个十年盛世之后又开始做中国梦的泱泱天朝里,近五年来,由政府招收的残障人的公务员,一共招了95个.如果你去除以13个亿,再除以5,大概连计算器里都显示不出来的.这个数据不是谣言,转五百个没有关系,因为是从中国残联副主席嘴里听出来的.

有段时间,包子铺成了新闻了,电视上采访一位过气很久的歌星,借着一曲"包子颂"又被捧了起来,那天看着电视上的那张肉包子脸,我心里的千言万语最后只凝成了两个字: **** Yo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69#
发表于 2014-3-10 07:50:12 | 只看该作者

re:深有同感,前阵包子铺名声大涨,我也在心里...

深有同感,前阵包子铺名声大涨,我也在心里嘀咕:不就老习去吃了个包子嘛,有必要这样大肆炒作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70#
 楼主| 发表于 2014-3-16 11:10:31 | 只看该作者

re:"走向深渊"亚当.兰撒的父亲...

"走向深渊"


亚当.兰撒的父亲首次回忆儿子的成长和教训

资料来源: <New Yorker>杂志   March 17, 2014

翻译:  binfeng2000



人物介绍:

亚当:   2012年美国新镇校园枪杀案主犯

彼得: 亚当父亲

南希: 亚当之母,彼得前妻

“由作家Andrew Solomon经过一共六次与亚当的父亲彼得的采访,描写了彼得这一年来心灵所受的煎熬,更重要的是他想给所有的受害者家属一个交代,尽自己的所能回忆亚当的成长和状态,以及作为家长在那些地方或者是没有觉察到,或者是自己失误而更加放任了亚当走向深渊.这篇文章发表在今年三月份的<纽约客>上,连接如下:

http://www.newyorker.com/reporting/2014/03/17/140317fa_fact_solomon

以下为部分内容摘译.”



亚当从小就是一个不省心的孩子,出生在1992年,到了三岁才开始说话,他从小显示了皮肤过敏的特点,衣服上的标签总得先剪掉才能穿.但是和他大两岁的哥哥关系很好,常常一起玩耍,亚当还能自己发明一些游戏来,用他哥哥的话说,他弟弟是一个想法不同的孩子,一个正常的怪小孩.

但是亚当从小还是有些和他将来会出的滔天大祸有联系的征兆来的,他在基本的感情表达上非常困难地理解和运用,他妈妈不得不手把手地教他,在学校里演戏需要使用一些表情,亚当在家里对着镜子练,而且非常认真.在他五年级时,他说他自己没什么用,周围所有的人都要比他好.那一年,亚当和另一个孩子写了一个故事,叫"老祖母之书",讲一个老婆婆用她藏在拐杖里的枪,想杀谁就杀谁,所以他的老师当时注意到了这个"暴力"面,写了评语说,亚当是一个聪明但是不是很正常的孩子,有反社会的倾向.

在亚当九岁时,父母分居了.但是彼得在周末还是会去看孩子们,而亚当见面也会说个不停,他开始了对政治感兴趣,是当时的总统候选人之一Ron Paul的粉丝,还能和爸爸争论起经济学理论来.他那时候开始了对枪和二战的入迷,有兴趣长大后参军,但是从来没有说起过大屠杀之类的话题,在学校里也从来没出现过暴力行为.他很少表露出他的情感来,但是有很好的幽默感,他爸爸带他去了看考斯比秀(Bill Cosby live),他笑了整整一个小时.那年的圣诞节,亚当说要用自己的积蓄给那些需要的孩子们买礼物,爸爸很高兴地带了他去购物.

在亚当上了初中后,爸爸妈妈的担心更大了,学校的变化很大,初中上课不象在小学里只在一个教室里上,现在需要从一个教室转到另一个教室去,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被打乱了,象是老天给他的一个惩罚.妈妈把他所有的教科书都复印了一份,因为亚当觉得那些五颜六色的图表让他眼花缭乱不可忍受.他不再吹萨克斯风了,不再爬树了,躲避着眼光接触,他身姿僵硬,步态笨拙,他说他开始恨那些生日和节日了,而过去他一直是喜欢这些日子的.那些特殊的安排常常打扰着他越来越强的次序感.而且他开始有了几次"惊恐发作"(panic  attack),现在由康州检察官出具的报告说,那个时候亚当更象是一个暴力的受害者,而不会是施暴者.

彼得说,那个时候很清楚地觉得不对劲了,亚当表现出来的社交尴尬,令人不安的焦虑,夜里不能入睡,压力紧张,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困难,走路姿态古怪,越来越少的眼神接触等等,这些家长都很清楚地看到了.但是这些是新的现象呢,还是老问题冒出来的新苗头?对大屠杀事件有专门研究的精神科医生Michael Stone说,当孩子们长大了,过去的那些小问题就可能变成了大问题.过去他们是学校里那些小怪人,他们交不上朋友,没有人会挑他们去参加球队,这些当时可能没怎么样,但是等孩子们都大了,大到开始找男女朋友,开始找伙伴的时候,他们却做不到.过去在小学幼儿园时那些微不足道的自卑感,到了初中会慢慢加大,直到可能变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

当时亚当的这些表现,基本上还是一个正处于青春期荷尔蒙变化的自闭症的症状,所以在他十三岁时,父母带他去了精神科医生Paul Fox那里,得到了亚斯柏格的诊断,父母们很高兴,觉得这下终于找到答案了,但是亚当自己并不接受这个诊断.

父母开始热情地投入到了给儿子准备一条特教的路,考察评估了各种特教的学校和方案,甚至还去参加了阿斯柏格症的团体(GRASP),最后接受了Fox医生的建议,决定在家里自学.在家里,母亲教他文科课程,而父亲和他一周见两次面辅导他的理科课程.同时母亲努力让亚当在家学习的进度和当地新镇高中的进度一致,这样以后亚当就能正式地高中毕业,而不只是拿一张同等学历的证书.亚当还继续地参加新镇高中科学俱乐部里的活动,甚至作为主人在自己家里办过一次活动,他和那些人相处很好,因为那些人也基本上是又聪明又有点怪怪的孩子们.每个人都善待他,和他开开玩笑,但是亚当并不理解社交的意义,有一次问爸爸,为什么你需要朋友呢?

爸爸描绘了亚当有一种阿斯柏格症的人所有的自负,亚当曾经写道,如果给我的信息没有复杂到一定的程度,我是不会满意的,我从九年级的历史教科书里学不到东西,因为它没有对历史事件作出充分的解释,也没有分析那些事件带来的影响.他后来不要他父母教他了, 坚持自己教自己化学课.

在亚当十四岁时,父母带他去了著名的耶鲁大学的儿童研究中心再一次评估.这次看的精神科医生,Robert King,记述了他当时看到的亚当是一个面色苍白举止笨拙的年轻人,僵硬地站在那里,眼皮朝下看,还拒绝和人握手.医生还注意到了亚当很少有即兴自然的谈话,总是用平板几乎不变的语调说话,而且身体僵硬的有如机器一般.很多自闭症的人也会这么平板地说话,而且避免与对方的眼神接触,因为对他们来说,要同时去理解对方的声音和脸部表情,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开放性的问题也是对他们一个难点,评估中医生让亚当说出三个自己的心愿,亚当说,我祈望那些能给人满足愿望的任何什么人或物都不存在.

医生观察到了亚当有强迫症的症状,这在自闭症中也是常见的.亚当不愿意去碰任何的金属物体,包括门把,也不喜欢他母亲去碰那些金属物体,因为他怕被传染.亚当制定了很多禁忌规则,而且越来越多地要求他母亲也遵守.他不愿意母亲倚靠在家里的任何一样物体上,因为他说那样不合适,要是母亲偶尔碰到了他的椅子,他就忍受不了,他坚决反对母亲在家穿高跟皮靴,因为那样走起来太响了,如果两人进厨房而母亲走在了他前面的话,他一定要母亲重走一遍跟在他后头.医生担心的是亚当父母好象只关心他的学业,但是其实更迫切的是如何调整他的社交障碍,从而至少能让亚当和同龄人待在一起.医生写道,他看到了一种亚当可能为了逃避不得不和同龄人接触或一起工作而给自己创造出一个虚幻世界的危险性.同时他也相信母亲南希就好象是被关在自己家里的囚徒.

Kathleen Koenig是耶鲁儿童研究中心里负责精神科方面的护士,是她给亚当做的治疗,那时候,亚当遵医嘱试服了Lexapro(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来士普),亚当母亲记录了当时的情况:在孩子服用后的第三天,他出现了头晕的情况,那天下午,他整个人都有点晕,开始言不连贯,连早餐用的麦片盒子也打不开了,他出汗出得厉害,事实上是汗水从他的手上滴下来的,他说他已经不能思考了,整个人象是植物人状态.那天下午母亲接着报告:亚当就待在他自己漆黑的房间里边发呆.很快地亚当就停用了这个药,而且以后再也不愿意用任何精神科类的药物了.护士对此很担忧,她写道:亚当觉得自己是一个完全逻辑思维的人,但是其实他不是,他是有生理上的障碍的人,他是需要药物治疗的,我提醒着他,他现在就象是生活在一个盒子里,如果不接受治疗的话,以后这个盒子会越来越小的.

哥伦比亚大学的犯罪精神科医生Paul Applebaum说,很多年轻人都有反社会倾向,不快乐的,上网时间太多太长的,沉迷于电子游戏中的,但是都不会伤害别人,那些极少数的危险分子是几乎不可能被发觉的.即使我们知道那些人是那样的人或可能会变成那样的人,那么能不能让他们接受治疗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而这其中最难接受治疗的是那些愤怒的,怀疑一切的,与世隔绝的年轻人了.仅仅让他们一个星期去一次精神科医生那里去谈谈心,对他们来说实在是提不起兴趣来.

彼得说,亚当不愿意接受治疗,他不想谈自己的问题,甚至不承认自己是阿斯柏格症.而他的父母亲们却很认同这个诊断,所以他们也不会再从其它的方向去审视儿子的各种行为问题了.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阿斯柏格症这个诊断可能恰恰是让他们错过了一些更重要的方向.彼得说,如果亚当是个正常的青少年,而突然之间把自己封闭了起来的话,那么这很可能是一个足以警醒我们的征兆,但是因为我们知道了他原来是个阿斯柏格症,我们心里已经觉得他就应该是怪怪的,所以见怪不怪了.但是他们还是继续给亚当寻求专业诊断和治疗,可是他们见过的所有的精神科医生中,没有一个能觉察到亚当的精神状况会有可能导致他以后这样极端的暴力行动的迹象来.彼得说,这可是在美国精神医学最好的大纽约地区看的医生们,可是没有一个医生能在事情发生前看出来.

彼得对有些人猜测阿斯柏格症是不是导致亚当的残暴行为的想法很是恼火,他说, 阿斯柏格症是会让人与众不同,但是绝对不会这样的.他更怀疑是不是还有更严重的没有被发现的障碍,比如说是不是还有精神分裂症.那些自闭症人士如果他们犯了罪的话,通常的是被动的,而不是事先预谋的,比如说是因为有人侵犯了他的私人空间而触发的行为.那些研究自闭症中犯罪案例的报告中发现,案犯中至少有一半以上还有其它的问题,其中大概四分之一的人还具有其它的精神类疾病.有些研究者相信如果一个自闭症人士突然对某个刻板行为或兴趣增加了很多,特别是这个行为或兴趣还带有那么一点邪恶的味道的话,那就更象是一个预兆了.现在的刑事调查发现,亚当在他快到二十岁的那几年里,他确实对那些大屠杀的事件入了迷,可是当时没有任何迹象别人会知道他心里的那个邪恶的念头,因为他的这个癖好只是在网上用匿名和其他人交流的.

自闭症和精神变态一样的都有同情心欠缺的特征,但是心理学家们认为,自闭症是那些"认知类的同情心欠缺"(比如说较难理解别人的情绪,解读别人的非语言动作很困难等等),而精神变态者是那些"情感类的同情心欠缺"(比如说不管自己会不会伤到别人,不会去分享别人的感受等等).这些人可能只是很少数的,但是他们一旦做起恶来就会是毫无人性地残暴.

现在的法庭上,自闭症越来越多地被提出来从而可以争取法官的谅解,因为确实很多的自闭症人士不大能搞得清什么是原因什么是结果.但是对亚当来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他非常清楚自己在干了些什么.他把自己的一个硬盘给毁了,但是留下了一个关于大屠杀时间的电子目录,还有几张他拿枪对准自己头的照片.有些研究表示如果一个人缺乏同情心的话,那他可能也会对某些疼痛而不敏感地无动于衷.这可能正符合了亚当的情况,尽管他对很多小小的刺激都很敏感,但是对疼痛却没感觉.他妈妈就提醒过学校,亚当可能不会因为疼而住手的.

当我访问彼得的时候,他把和前妻南希自2007年以来的电子邮件都打印了出来,整整四大本.那时候亚当十六岁,已经很少去上学了.南希写下来亚当的状况:他夜里睡得很糟,早上起来在厕所里哭了45分钟,所以误了第一节课.两星期后,南希又写道:我本来希望他下午能准备好上课的,结果他光坐在那里偏着头发愣一动不动.在那一年里,南希还写道:亚当昨天夜里很糟糕,他把自己房间里的东西,除了床和衣柜,全搬了出来.

在亚当开始在家上学后,南希越来越多地要彼得别来家了,因为亚当经常地不高兴发作.但是在她和彼得的通讯中,丝毫没有见到她有感受到上次那耶鲁医生评估带来的危机感.在对待亚当的态度上,爸爸彼得一直是被动的,跟着孩子走,而妈妈的态度却是执迷的,她一直是在迁就着亚当种种的冲动行为.按彼得的话说,南希的做法是想给亚当建造一个世界,然后可以把他裹在里面保护他.亚当一直有身体协调性的问题,在他十七岁那年,彼得告诉南希,在他们两人去郊游的时候,他不得不停下来替亚当系好鞋带,而南希听了却大为诧异,反问他,难道你还想着亚当能自己系鞋带?

而亚当的幽默感似乎还继续有.在他十六岁那年,他发现了一组名人的照片,有大胡子的马克思,小胡子的列宁,八字胡的斯大林,和没毛的老毛,亚当配了一句标题:同志们,现在该是让我们改进这个越来越差的胡子水准问题啦. 彼得觉得这太好笑了,拿这图和标题给自己印了几件T桖穿穿.每一个人都在想着办法怎么能鼓励亚当参与进来,南希也带他一起去射击场打靶,因为种种彼得和南希都觉得亚当是完全没有暴力倾向的,而能把一个阿斯柏格症的孩子参与进来的最好的办法之一大概就是顺着他的兴趣走了.

大致来说,所有的父母管教方式有两种,在"度日"和"度年"之间选择.前面的情况就象是自己对自己说,干码非得在吃饭时吵起来呢?好好吃一顿饭不行吗?后者好象就是孩子们都得学着吃蔬菜,但是这可需要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来慢慢地进行.南希的问题看起来就是太关注”度日”了,她无穷无尽地努力着要和这个过分敏感的,专横控制的,越来越充满敌意的陌生人,同时也是她自己的儿子,要和平地天天同处一个屋檐下.她觉得自己如果把每一天过好的话,那不就能一年一年地也过好了吗,可是她那样本来是想让儿子更舒服些而纵容他越来越与世隔绝的做法,其实是更加剧了事情往最差的方面发展下去了.

在2009年的秋天,彼得和南希终于离婚了,作为离婚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彼得为亚当买一辆车.彼得买了辆本田车给亚当,而且教他开车.彼得说,当时儿子就好象是世界上最最小心谨慎的驾驶员,他永远也不会想象得到有一天亚当会做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情.彼得能感到亚当对他越来越疏远了,这也好理解,他自己在这个年龄上也是想着远离父母的,他能做的就是继续做能做的,等着有一天亚当变得成熟起来.

而就在那一年里,亚当悄悄地发展起来了他自己对屠杀事件的兴趣来,他在维基百科上编辑了几条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大屠杀的条目,在这方面他的知识面出奇地好.但这些在表面上还是一点看不出来,只是这个人越来越不好对付了,南希曾给彼得写道,有时侯她要和亚当说话时,儿子却把门给关上了.

学业常给亚当陷入困境.南希写道:他整天精疲力尽又无精打采,他说他不能集中起注意力来,作业也完不成,他因为没有能完成作文而快要哭出来了, 他说他是想集中注意力但是做不到,他恨自己怎么是这么一个没用的人,大概已经没药可救了.亚当在当地的大学里选课,拿的是高中的学分,但是读得很痛苦.有一天南希写道:他在回家的路上一言不发,拿衣服蒙着脸,他一头冲进自己的屋里,也不出来吃饭,我让他先冷静一下再去劝了他两次,但他只是说没有用了,别管我,我不想说话.两个月后,南希又写了亚当在德语课上的绝望:他最后流着眼泪说我怎么也搞不通这个德语,他就是明白不了,他都做了几小时了,还是搞不懂.

南希想给他找个家教,但是就只有十分钟了该要走的时候,他又来了一个情绪崩溃,又开始哭了,不想去,他说这没有意义的,他连到底自己是什么不懂也不知道.2010年初,有一次当南希告诉彼得亚当在地板上哭得歇斯底里的时候,彼得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亚当需要学会怎么来表达他心里的痛苦,我们还有三个月他就要十八岁了,我感觉到了十八岁要么他会去参军,要么就离家流浪去了.南希回答:我在他门口坐了两个小时,想和他谈他为什么而沮丧,他是因为班里的每一次考试他都不及格,其实这些功课他是理解的.那天后来南希又写道:我是觉得他宁愿离家去流浪也不要再考什么试了.他真的想那样.南希说,亚当已经在假装去上学,但是其实是待在图书馆里打发掉时间.

但是亚当一直有着超过他能力的宏大理想.他目标中的大学是以康奈尔为底的,但是他的成绩远远是进不了这样好的学校.后来他又扬言到了十八岁要去应征入伍.到了2010年4月,亚当又说要参加陆军特种兵,彼得问亚当:你能干些什么呢?你觉得这现实吗?到了报名的时间,亚当并没有去报名.彼得带亚当去了当地的一所大学,那里有个预备役的项目,那里的人得出结论说,要亚当先在附近的社区大学里先选些课,再来上大学,亚当一下子想选五门课,但是彼得说太多了,建议他先选两门课,而且可以帮他,彼得在一个周末去接他,说我们得找到一个办法这样我能帮到你,但是亚当非常愤怒,彼得说他很少看到亚当生气过,但是那一次亚当是生气了.好象在赌气说我就要选五门课,选定了.那是2010年9月,也是最后一次看到亚当了.

  彼得不是不想看亚当,但是南希说每次她劝亚当去看爸爸,亚当都很沮丧,哭个不停,所以南希也不想再逼他了.彼得也不敢冒然就去南希家里,怕遇到了亚当反而会干起仗来.他甚至想要聘个私家侦探去跟踪亚当看看他在干些什么,但是如果他真的这么做的话,他会发现那个时候亚当常常到当地一家电影院里去玩一个叫舞蹈革命的游戏,一边听音乐一边努力跟上游戏机上的节拍,一连能玩上十几个小时.即使在他开枪屠杀的前一个月,他还在那里玩那个游戏.

同时亚当也不再和自己的哥哥联系了,最后一次也是在两年前,后来哥哥主动联系亚当了几次,但是亚当再也没有回应.现在彼得明白了亚当那样地把自己和家人隔绝开来是想要隐藏他自己心理上的失落,但是当时却一点没有觉察到.

2012年初,南希说亚当同意在春天和彼得见面,但是结果还是没来.九个月后,彼得向南希抱怨亚当连他的电子邮件也不回了,她写道:我会去和他说说,但是也不想去打扰他,他今年这个夏天过得很糟,已经不再出门了.她说,你过去给他买的那新车,因为他很久没用了,连电池都漏光了.南希想把不给彼得回电子邮件这事淡化些,她说,亚当在一年前就不给她发电子邮件了,可能是因为现在和她交谈多了的缘故.但是现在的州检察官的报告却揭示了南希的这些话很令人误解,因为亚当在家里也不和南希说话了,他们在一个家里却只用电子邮件来交流了.彼得想,这大概是南希想保留着她的那点自尊心,想让别人知道家里一切都好.

在亚当越来越封闭的时候,南希的天真变成了否认.她甚至想着搬去西雅图去住,却没有告诉过彼得,她告诉过一个朋友说,可能会和亚当生活很长很长的时间,这可能是会让亚当不高兴的可能性,因为一个连他父亲想要帮他学业都会生气的人,会把这个想法看成是侵犯他独立性的威胁.南希那种一方面要极力取悦于儿子,另一方面却拒绝专业帮助的做法越来越令人费解了.

彼得和南希最后的联系是在枪杀案发生的前一个月,因为他想给亚当买台新电脑,并想亲手交给他.南希说过了感恩节会和儿子说这事的.彼得说,我是尽我所有的力量了,而南希其实比我做得更多.我真为她感到伤心.彼得相信南希一直没有意识到亚当会变得那么危险了.她从来没有和她姐妹或好朋友们说过担心害怕亚当的话,她夜里睡觉从不关自己的房门,还把枪放在家里,如果她怕亚当的话,她是不会那么做的.在发案前的一周,南希对一个朋友说,我担心我会失去他了.但是那种担心失去看起来更象是因为亚当越来越退缩了,而不是因为暴力.从南希小心翼翼地对待亚当的做法,也看得出来更是因为南希在焦虑,而不是害怕.

那些殺母的惨剧,往往却是来自一个被过度保护的男孩子,来自那个一心想不惜以极端手段来争取摆脱自己对母亲的那种依附状态,那种依附状态让这个儿子相信不挣脱出来自己就没法长大成人了.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了其中的每一个案例里,母子的关系都是紧张,充满冲突的,而父亲的角色往往很被动,不怎么介入其中.州检察官的报告里提起有一次南希问亚当,如果那一天她出了意外事故,他会为母亲伤心难过吗?亚当的回答是不会的.在亚当的电脑上,发现了一篇叫"自私"的文章,文章里试图来说明为什么女性本质上是自私的,而实际上正是有那么一个女性在现实中为了他做了能做的一切.

彼得也没有想过亚当会对他有什么感情,他说,我很清楚亚当也可以在一秒中就把我也打死的,如果他有这个机会的话,事实上他为什么要向南希开四枪的原因,是因为这四枪中,一枪给南希,一枪给我,一枪给哥哥,再一枪给他自己的.

不管那真实的却未知的动机是什么,亚当都称得上是一个犯下了三状罪行的恐怖分子:他杀害了他母亲,他杀害了他自己,他杀害了那些他连面都没见过的成人和孩子们.前面两个如果还有原可循的话,那么第三状罪根本就是难以理解的了.根据"今日美国报"的报告,从2006年来,一共在美国发生了232状多人枪杀案,除了凶手外,平均每起死了四人,但是其中只有15%不到的案件里,才会发生那些随意地枪杀陌生人的恶行.

要从这些大屠杀的事件里得出些概括性的结论非常困难,因为可研究的样本太少了,而且绝大多数人已经死了.差不多有一半的凶手是自杀的,还有很多被警察击毙.那个哥伦比亚大学的犯罪精神病医生Paul Applebaum把这样凶手自杀的情况看成是一个大悲剧(杀害多人)主题下的一个副主题(再死一个),而哈佛大学的精神科教授Henry Friedman把这样的现象看成是凶手主动追求的效果,他要自己杀在尸横遍野之中.而亚当那样的情况,他的自杀和他去杀了那么多无辜和不认识的人,两者的意义是同样的.这就是:亚当越恨自己,他就越恨其他的人.那个著名的研究自杀问题的专家,Emile Durkheim说这可能不是绝望之下的行为,却是一种自绝的行为.亚当就是以这么做来自绝于人性.

现在科学家们也在研究亚当的基因看看有没有那方面的异常或许可以来解释他为什么会那样做.医学界在思考这么样的残暴杀人行为到底是不是精神异常的结果,纽约州大的犯罪精神医生说,亚当的行为转达出的信息就是:我自己痛苦到了极点了,有一天我会把自己爆炸,让我的痛苦传给你.或许这大概就是我们能想得到的亚当的真正动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71#
发表于 2014-3-16 12:36:52 | 只看该作者

re:泪流满面。

泪流满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72#
发表于 2014-3-16 22:15:30 | 只看该作者

re:COPY了文章到word,然后想另存,但...

COPY了文章到word,然后想另存,但是一直弄成复制,然后就是存不上,搞了多次才搞定,可见文章带给我的冲击和慌乱。
恶梦,真的是恶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73#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05:23:17 | 只看该作者

re:"繁花与映月"一直以来,看书...

"繁花与映月"


一直以来,看书不少,绝大多数是自闭症类的书,加以各类的文史旅游及美食的闲书,但是看的小说很有限,过手的也不少,但是常常先翻几页就知道了想不想再看下去,往往是扔回书架或货架,再也不会去买或借了.这样能让我能够一见面就有手不释卷之感的小说就很少,回头想想,估计连一个巴掌数也很难凑齐,但是现在刚看完的<繁花>算是一部了,从上星期二拿到书,一连三天,有空就看,一直读到最后一页,还有意犹未尽之感,所以再写几句.就象很多人说的,那是一部沪语体,最好是用上海话读,写得也是上海人的心机,所有的上海人都有心机,无论是那只角的,而且这样的心机写出来总好象差不多,就象是我老婆她们那家,也会以地名来代表,比如说"四川路(的那家)又怎么怎么了",每当此时,我会装聋作哑,因为定位定得很正,我是外地人,没必要掺和到上海人的纠葛之中,少个人掺和,上海人自己会把事情搞定的,多个外地人进来,你自己找死.

所以这部小说里最妙的是两个字:不响."阿宝不响,康总不响,李李不响,沪生不响,小毛不响....",但是知道那人心里明镜一般的亮.看得我也明白过来了,我也不响了.嘴里不说,肚子里清楚,这象上海人的作派,我还没有读过一部东北味浓烈的小说,我想如果用"不响"来描述一个东北人,那肯定不是好事,估计下一步就得掀起大风浪来.

前天看了中文电视新闻上一个采访,是一位巴黎的华裔二胡艺术家来卡耐基音乐厅开一场"二胡与爵士"的演奏会,那人叫"果敢",据说是国内一位二胡大师的儿子,从花都来的穿长衫的二胡演奏家,来到帝都来演绎最草根的爵士,这样的横贯中西很吸引我的胃口,这个艺术家过去实在没有耳闻,所以上网一查,听了他拉的"二泉映月",真正的沧桑哪,就象是我们一连生了三个自闭症的孩子们一样,听了那么多的"二泉",这是最让我心动的一曲.但是一把二胡,总觉得深沉有余而逸兴不足,用二胡真的能拉出爵士乐所珍视的那种轻灵飘逸乘兴而来兴尽而去的灵魂来,这让我颇有些犹豫,我是怕了真的化了时间和期待,登上了卡耐基的大殿,却发觉了不如我所想的,估计失望的冲击要大于对新奇的期盼了.所以我还是不去了,我到是宁愿去网上听他的"二泉",也不想去卡耐基听他的爵士.因为前面是我已经确信的,后面是带有可能失望的风险.

这么想来,我突然醒悟了过来,原来我早已是步入了"老人思维"的阶段了,跟我今年要到"半百"一样,我的思维也越来越象一个五十岁的人了,这里面的一点,就是越来越不愿意冒一点风险和未定,就象是这本小说一样,我到了这个年龄,很清楚了我喜欢看的书是什么,所以一碰对了书,我也会日夜读之手不释卷,而那些不对我胃口的,外面捧得再高,我也只会翻一页就放下,不愿意去跟那个风,也象这个果敢的二胡,我喜欢他的"二泉",也会去买一份下载,但是要说这次的这个"二胡和爵士",还真吃不准,就等以后网上有了,先听听味道,再买不迟.

什么叫老头呢?老头就是活了半辈子,明白了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什么是自己不喜欢的,什么是自己喜欢却得不到的,什么却是喜欢又能得到的就要紧紧抓住的,什么又是我不愿意担的风险,繁花对我来说,已是快落尽了,青春如繁花似锦,即使掉了一地落英也不足惜,因为青春有挥霍的本钱,而繁花落尽后,我慢慢地只剩下枯枝了,所以越来越怜惜那一枝一叉,所以也越来越珍视自己的根系能抓住的那一点点水土.春天有春愁,秋天有秋悲,人生到了一个阶段,就来演那个阶段的主题吧.对我来说,放下了<繁花>,听起了<映月>,也是从精神上走到了我的人生这个秋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74#
发表于 2014-3-26 07:00:33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U]binfeng2000[/U]发表的内容:

"繁花与映月"


一直以来,看书不少,绝大多数是自闭症类的书,加以各类的文史旅游及美食的闲书,但是看的小说很有限,过手的也不少,但是常常先翻几页就知道了想不想再看下去,往往是扔回书架或货架,再...


四十岁,一枝一叉上还能有几片叶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75#
发表于 2014-3-26 09:45:17 | 只看该作者

re:好美的散文,看完之后也感觉自己要奔...

   好美的散文,看完之后也感觉自己要奔向那个人生阶段了。

   说来惭愧,我很少看所谓的小说,如果不是学校的语文老师要求孩子们买什么书看,我压根就不看文学书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76#
发表于 2014-3-26 12:49:24 | 只看该作者

re:二胡和爵士结合,想想都觉得很有喜感,回家...

二胡和爵士结合,想想都觉得很有喜感,回家先让我们娃儿试试,正好她最近迷上了中国好歌曲里张岭的那首“喝酒blues" ,要是好听将来给您分享一下。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77#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13:14:58 | 只看该作者

re:喝酒blues,听过,老乐手了,可惜这蓝...

喝酒blues,听过,老乐手了,可惜这蓝调没有发挥尽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78#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21:03:20 | 只看该作者

re:"慰问"闻森的钢琴老师商老师...

"慰问"


闻森的钢琴老师商老师打电话来说,下星期她要回国一个月,因为家里的老父亲腿脚走不动住院了,所以闻森得停一个月的钢琴课,我就转告给了在边上正做作业的闻森.闻森自己琢磨了一会儿,然后说: 我希望那老人家能够熬过这一关,活下来(I wish he can survive).在另一间房间里做作业的妹妹听见了,连说:No,No,我知道闻森想的思路,是因为他现在的生物课里正好讲的是人体的各种器官,所以他知道人到了老年后,各种的免疫功能和体质都大幅度下降了,所以对他来说,老年人生了病,自然是熬不过去的可能性大,况且商老师自己也是五十多快六十的人了,可想她老父亲多高的年龄了,所以按闻森的这个逻辑,他觉得自己说的是事实,而且是客观的事实,所以他的愿望是老人家能不死,这对他来说一点没有不对的地方.

我就抓住这个机会,和闻森说,从道理上你讲的愿望并没有逻辑上的错,老年人,生了病,确实是一年不如一年,每一次能度过难关就不错了,但是我们在给别人祝愿的时候,其实最重要的不是要表达事实的真相,更重要的是要表达自己的感情,是为了让那生病的老人,还有那病人们的家属们听了感到高兴,让他们抱有希望,所以我们对任何一个病人都会说:"你会越来越好的,你很快就会康复的,你看起来精神很好"等等,尽管事实有时候他们不会很快地康复,有时侯他们还其实是越来越坏了,但是你可以心里明白,但是不能对病人那么说,你可以在背后和父母说,等你大了以后,背后里和医生去问去了解,但是当了病人和他们家人的面,我们不会把我们的担心流露出来的,有时候我们还会说点小谎,为了让他们感觉好些,至少是不要立刻被坏消息所打倒,英文中我们叫这个"white lie",这个"white lie"就不算是我们平时说的"说谎"了,即使病人知道了真相以后,他也会谅解你的,而且还会感激你,因为他是知道了你是为了他感觉好受些才这么做的.

对于闻森来说,语言的多面性总是让他困惑的事,无论是简单的一词多意,还是现在说的语言那些"言外之意"的感情色彩上,从一个角度来说,他有时候那样说那样做,是有他的一条规律可循,他常常按照自己的逻辑行事,却不知道人除了逻辑之外还有直觉,语言除了事实之外还有感情,那就是他妹妹会听了以后立即会说"No,No",这个直觉能力是闻森几乎没有的,所以得需要这么掰开来和他细说.也好在闻森现在有了足够的基础和态度,所以我们才能借此机会再让他了解些"人情世故".

而在大约半年前,商老师的爱人朱老师动了一个胆结石的手术,因为是我去送他们去医院,完了后又去接他们出院的,所以闻森他们也都知道,结果那接下来的那次钢琴课前,我提醒了闻森别忘了问候一下朱老师,他应了一声说知道,进了屋就钻进朱老师的房间里,问他好了没有,他们老夫妻俩带了闻森有九年了,知道他并不能表达出多少语言来,何况是说中文了,但是那简短的几个词和闻森的表情,已经让他们非常感动了,一直高兴了很长的日子,他们教过的灵牙利齿的小朋友们多了,可是还从来没有那个能比得上这个笨嘴拙牙的闻森说了几个中文字让他们高兴,这段时间里,商老师自己的幼儿园里来了个皮孩子,所有的老师都管不了,就吃商老师,因为那孩子蛮喜欢音乐的,所以商老师就收了周末来家里授课,还让他妈妈带儿子早些时间来,可以听听闻森弹,那小孩子五岁左右,看闻森弹的飞快,立即崇拜起了这个大哥哥,自己学起来也更有信心了,而闻森也得到了他很少有机会得到的自豪感,他妈妈则希望这个皮孩子终于能有个地方学点东西了,也就是学琴能让孩子肯安安静静地坐一节课的时间了,看起来真是皆大欢喜的一件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79#
发表于 2014-4-6 21:41:07 | 只看该作者

re:有时候很喜欢我们孩子的思维,简单明了清晰...

有时候很喜欢我们孩子的思维,简单明了清晰直白。真的希望有人欣赏这些。
闻森被崇拜了,他是怎么表达他的心情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80#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04:56:16 | 只看该作者

re:闻森还没有到那种能体会到被人"崇拜"而表...

闻森还没有到那种能体会到被人"崇拜"而表现出"得意,骄傲或是摆架子"之类的感情来,那些对他来说就是"高级的感情"了,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他能做到的相应的表达就是,愿意额外地在课程之外再为了小师弟再弹一曲,或是弹一曲致爱丽丝,他能愿意为老师改变一下,已经是很不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2-27 18: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