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442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0 13:27:44 | 只看该作者

re:"不正常也是一种正常"许添盛...

"不正常也是一种正常"


许添盛是台湾著名的精神科医生,在台湾极力提倡对精神病人的人格整体疗法,按我看他的书的理解,就是需要从家庭背景和病人心理需要来对病人来对症,掌握分寸后才能下药,比如说,许医生说很多强迫症抑郁症病人是小时候家里有个古板苛求的父亲,或是怨天尤人的母亲,这种压抑感压在他们心里释放不得,日积月累终于到了承受不了的时候,就是变成了精神病症状的那一刻.他其中的一本书就是<不正常也是一种正常>,我觉得光是书名就可以说明了这一切,当我们透过精神病人不正常的背后,看到了他的成长经历,感受到他心里上的重压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原来他这么做对他来说是正常的,因为那是在压在他心头那座大山上抽走了一块大石头.

这几年来我常常找些容易些读的,中文的精神科类的书籍看,说实话那些大陆出的所谓心理辅导或是精神科辅导书籍,基本还是大学辅导员或是"知心姐姐"类的层次,很少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看香港医生写的书,这中文实在不怎么看得顺眼,还是台湾医生的书看得很"同文同种".我看精神病类书籍的目的当然也是在闻森这里,不光是他越来越顽固的强迫症心理和行为,也是因为在一般的意义上,他所受到的精神压力是非常容易使他沦为一个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妄想症中的一员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按许医生的说法,就是要在一个人在慢慢沦落为精神崩溃而成为精神病的一路上,要充实"精神能量",父母和医生的一个重要的责任应该是当一个人长大成人过程中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去体会到孩子的感受,并且帮助孩子,引导孩子逐渐地培养起对自己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心理调解的能力.

两星期前的一个小插曲,也能我好好从这个方面想了一下.闻森是每两周去看一趟精神科医生,而一般看完后,我们总会在边上的一家中餐馆吃晚饭,那是港式的茶餐厅,闻森最喜欢的就是"干炒牛河",也只有港式餐馆有,所以当然每次看完医生去餐厅去吃河粉,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定例.这是闻森的一个刻板,也是他的生命状态,只要他能走在这一成不变的刻板道上,他就会快乐轻松,所以这点小乐趣我不能剥夺他,也不想找机会去改变一下"训练"他.但是其实生活自己要"训练"他的机会总会说来就来的,因为是小餐厅所以有时候等我们去的时候,尤其是我们被其他病人拖了堂而比较晚结束才去餐厅的话,那河粉却卖完了,闻森期望中的美好的看医生吃河粉的一天被无情打碎,所以让他在菜单上挑出一个备用,因为他不愿意尝试那些过去没吃过的饭菜,所以最后容许他点平时控制他吃的"薯条炸鸡翅膀",所以闻森也满意,就很愉快地接受.

但在四星期前的那一次,我们又遇到了河粉卖完的情况,而我脑子里想的是能不能让闻森试试平时如果闻莺在这里会点的咖哩鸡盖饭,就询问了闻森的意见,那时候闻森可能想当然地认为我会给他点的备用餐"薯条炸鸡翅膀",并没有听清楚我讲的内容,所以很快答应了,等到上菜时,闻森傻了眼,才知道我说的和他想的不是一个事情,但是既然饭上来了,只能吃掉,闻森好不容易吃掉了大半盘,剩下的由我代劳了,我承认我没和他确认一下点菜的内容,许诺他下次来这里吃饭,额外补他一个"薯条炸鸡翅膀",同时分析是因为我们都是看完医生才去吃饭,可能是晚了,下次我们早点来,吃了饭再去看医生,或许能赶上最后的河粉.

两星期前的那次去看医生,我们早早去了,先去那家茶餐厅吃饭,结果一问河粉又没有了,这时闻森在一边听到急了眼,大声嚷嚷说你不能再给我乱点菜啦!一时引众人侧目,我也很恼火,责令闻森住嘴给我坐下,当然我还是给他点了"薯条炸鸡翅膀",也把自己点的那盘炒面分了大半给他,但是还是和他讲对他这样的表现我很生气,因为我们已经为他做到尽力了,我自己,还有有时侯得陪着他一起来的闻莺都只能陪着他在这家餐厅吃饭,对他来说吃熟悉的餐厅最舒心,而对我们却变成个折磨,而且我们已经是早早来了,在看医生前先来吃饭,如果这样努力了我们还吃不到河粉的话,那么只能是认命了,等下一个机会,其实我们每个周末也会给他买些新鲜的河粉家里炒给他吃,他不应该这么激动而放肆的.闻森也承认自己错了,也明白了我上次的误会不是故意的,而且我也保证在换饭菜的时候和他清楚地沟通.

这事后我在想,闻森不光是对吃的事情会那么在意,在其它方面的几乎所有的生活方面也是这么挑剔的,比如穿的衣服,生活的作息,吃饭的盘子上不能沾水,吃饭一定要用叉子,吃饺子却要用筷子,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对我们来说,这些事情让闻森显得很"不正常",但是了解了闻森的本质之后,又会觉得对我们"不正常"的事情,对他却是非常"正常",比如说他那么在意会不会给他点他平时吃的之外的饭菜,是因为无论从他的味觉,触觉也好,还是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好,他克服不了尝新给他带来的冲击,我过去老是想着在闻森那个刻板的心理安全区外面给他找些小小的波动,让他多尝尝一下小小的改变,但是我现在想得更多的却是如何巩固和稳定他的心理安全区,让他能够在自己现有的能力和缺陷上建立自己的人格,也就是说闻森注定要今后生活在"不正常"之状态下,与其我们要强迫他矫正到"正常"上来,到是应该基于这"不正常"的现实之上,让他培养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和目标,走他自己觉得轻松快乐的,能胜任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简单的一句"不正常也是一种正常",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

昨天正好看到了一篇文章,是专栏作家Alyson Beytien写她22岁的儿子的,她儿子过去在饮食上的刻板比闻森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说,她儿子从9岁到15岁,中餐只吃Cheetos(一种零食),大概是不愿意吃学校的午饭,闻森也是到了高中因为那里没有微波炉热饭而无奈开始吃学校里的饭菜的,当然他大概只会挑一点点自己觉得能吃的东西吃,但是现在作家的这个AS症的儿子已经在中国做了四个月的英语老师了,而且下个月(2013年12月)还会和朋友去北京旅行,她和她们一家过去从来没有能想过有一天这个儿子能够独立生活在另一个国家里,而且还给母亲发来他在中国吃凤爪,鸭舌.皮蛋和油炸蛇段这些美国人匪夷所思的食品时的照片,所以母亲写了这篇文章,取名叫"Never Say Never!",并且让儿子给她找来了中文翻译,叫"永远不要说永远",我看了却一笑,这正是一个AS症典型的英译中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2#
发表于 2013-12-1 00:00:13 | 只看该作者

re:写的真好!

写的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3#
发表于 2013-12-1 10:13:12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U]binfeng2000[/U]发表的内容:

"不正常也是一种正常"


许添盛是台湾著名的精神科医生,在台湾极力提倡对精神病人的人格整体疗法,按我看他的书的理解,就是需要从家庭背景和病人心理需要来对病人来对症,掌握分寸后才能下药,比如说,...



完全同意!
有碍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应该杜绝。但是有些所谓的强迫行为其实是属于个人行为或喜好,完全改变这类行为其实是不人道的,因为这是人的心理安全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类行为。美国对同性恋的接纳程度都越来越高,对我们孩子身上的所谓不正常也会耐受。儿子的老师就对我说过“他就是他,没有必要变成其他人。”
发掘孩子的长处,建立自信,才能有快乐的生活。

Temple Grandin wrote an article on Time magazine on Oct 7th 2013: What's Right with the Autistic Mind-By focusing on deficits, we overlook the strengths of brains built differently.
She also published a new book- The Autistic Brain: Thinking Across the Spectrum
Instead of complaining autism’s deficits, we should learn how to develop their strengt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4:22:27 | 只看该作者

re:2005年听天宝的讲座,买了一本她写的讲...

2005年听天宝的讲座,买了一本她写的讲培养才能的书,请她签了名而且是题给闻森的,可是一直到了快十年了,自己才慢慢地领会过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5#
发表于 2013-12-2 14:42:30 | 只看该作者

re:历经十年的感悟,一定很是精彩,期待!

历经十年的感悟,一定很是精彩,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08:03:53 | 只看该作者

re:"肥皂问题"上星...

"肥皂问题"





上星期天帮闻森把过去纽约州统考生物试卷挑了些练习一下,突然看到了一道题,我忍不住先笑了,那道题目是:

我们知道肥皂的作用是杀菌,但是如果大量使用了肥皂,会造成如下的那个问题:

四个选择题不一一列举,但是答案应该是: 使得细菌对肥皂产生了抗体.

闻森一看,小脸就腾地红了,连连说,这碰巧了碰巧了.因为我们做着生物题,又怎么地绕回到了他过度洗手而且过度使用大量肥皂的问题上去了,我感到闻森这时候有点尴尬,所以赶紧收起了玩笑,把注意力集中到试卷上来.因为这也是第二次我们在复习生物课的时候,正好抓住个话题,就又说到了闻森的手上去了,上次是讲细胞膜的作用和细胞渗透的功能的时候,书中说到细胞膜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保护层,所以我把话题引到了他的皮肤上面,当然很容易理解的是,皮肤其实是他身体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保护层,如果大量的过度的化学物质,比如说说肥皂,把这个皮肤保护层破坏的话,那么大量外界的细菌就会蜂拥而来,靠人体本身的免疫功能是远远不够了,那就非得送医院去急救了.

但是估计最对闻森有用的事例还是他自己身上正在发生的事,每年冬天,闻森手上总会出现局部皮肤非常干燥而出现皲裂,本来这次约好了皮肤科医生诊断一下的,但是后来我改了主意,我只敦促他每天给自己手上干燥的地方涂一些润肤膏,只要每天坚持,这干燥的皮肤也就慢慢地滋润了,同时也给他加上了号称针对青春期男孩的多种维生素片,我希望让他自己看到只要做一些简单的护理,这些问题就能自我治疗,不用上医生那里去看的.

说到了现在的结果,闻森这个过度洗手和使用肥皂(洗手液)的问题,有些改善比如说我们不再看到洗手池里剩很多的泡沫了,他用清水洗手的次数也增加了很多,但是还是抗拒洗完手后用手关水龙头,要拿毛巾去包住水龙头把手才去关,这个心理上的"顽疾"也是和闻森其它方面的表现是一致的,我也不期望这么快就能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11:00:07 | 只看该作者

re:"跳出三界外,不在牢狱中"最...

"跳出三界外,不在牢狱中"


最近有三个风马牛太不相及的人,却一直在我脑子里转悠着:这三个人是:英国达人秀的苏珊大妈,美国新城校园惨案的杀手亚当.兰扎,还有是世纪伟人曼德拉.

上星期天的CBS的"六十分钟"披露了苏珊大妈被诊断为亚斯柏格症的消息,闻之不禁一乐,因为听说苏珊觉得过去一直认为自己是小时候的脑瘫让自己发育得不大正常,现在明白了原来自己是个AS症,她似乎觉得AS症是个比脑瘫要高雅些,希望以后别人对她这个AS症会善待一些,这是个好消息,一方面确实喜欢大妈的天生美声,另一方面她能让亚斯柏格症这个名字又一次在各大媒体中出现,我喜欢看到的是这个曾经的灰姑娘一步步地走出了自己曾经的灰暗人生,终于不辜负了上帝给她天生的才能,抓住了当初人生中从天而降梢纵即逝的一次机会,让全世界的人感叹着这个乌鸦变凤凰的传奇.

但是另一个同样有天赋才能的人,却没能走出自己的灰暗,却变成了千古罪人,昨天是新城校园惨案的一周年祭日,而上个月政府终于发表了一份比较详细的调查报告,也证实了亚当曾在2005年被诊断为亚斯柏格症,至于为什么亚当会变成如此残忍的杀手,报告中没有多少信息可说,因为这亚当实在太闭塞了,而且事先毁灭了很多个人资料,所以即使是如FBI之类的机构也得化很大的精力去挖掘这个人的经历和动机,当初案发时他兄弟已经透露出亚当被诊断为AS症,在自闭症圈子引来一片反抗声,而现在算是政府来澄清了,圈里却是鸦雀无声众咸其口,其实美国人还是理性大度的,无论是新城受害人的家属们,还是公众舆论,从来没有听到过他们把这罪恶归结为AS症,而是视为另一个精神疾病到了疯狂的不幸结局,从这个角度他们更倾向于把亚当也视为受害者之一,他受的害在于他长期的精神困扰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正确的帮助,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且殃及无辜,这些人可以是AS症,也可以不是AS症的,可以在校园里杀手,也可以在电影院里屠杀,不是说AS症就会成为潜在的杀手,而是AS症的很多人因为其精神压抑和困扰长期得不到正确的指引而有可能成为这样的结局,这个概率大概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就象是身心健康的人可会成为连环杀手一样.美国社会里有很多根深蒂固的疾病,比如说枪支泛滥,这枪支就那么容易地到了某一个精神不正常到了毁灭的人的手上.还有长期的对精神疾病的不重视,也是这些血案的根源之一,就在新城周年祭日前,在三名新城受害儿童家长的努力下,副总统拜登签署了一份文件,政府将拨款一亿美元来加强各地地方医疗卫生中有关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宣传.

而作为同样的一个家长,最让人难过的是这么曾经在小学里被老师称作天才的孩子,怎么会走到这一步的,更可悲的是他母亲为其付出了全部的人生,最后却是第一个死在儿子枪下的受害者,从能找到的很有限的消息来看,他母亲为儿子可谓尽心竭力了,比如说当初让亚当去学习射击的唯一目的,是因为他儿子实在在闭塞了,只有这个才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亚当愿意走出家门,却是这整个悲剧中当初走错的第一步.可悲的是我怎么也找不出还有其它的母亲为儿子还做了多少,没有看到过或听说过母亲去寻找过专业性的精神科或心理科治疗了没有,因为显然亚当那样的极端状态,不是他母亲能够胜任的,为什么母亲没有能觉察到儿子在走向毁灭,为什么没有去寻找专业帮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是亚当的母亲没有能看到并且堵住当初那条地狱之门在亚当身边出现的时候,或者是她预见到了可能性,但是缺乏勇气去面对去解决,我们大概永远不知道真相了.象过去说过的一句话,作为特殊孩子的家长们,光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要有理智清醒的头脑,还需要克服自己的软弱和自卑,积极地学习,积极地寻找帮助.

一边是苏珊,她走出了自己的阴影,靠着天赋和机运,到了晚年可以过上不错的人生了,另一边是亚当,没有走出来却沦落进深渊,连带那些无辜的孩子和家庭,同样的可以划成亚斯柏格症中的一分子,上天入地真是天壤之别.

这几天看多了曼德拉的新闻和故事,最让我感慨的是当初曼德拉在自己的总统就职典礼上,特意请了当年他坐牢时的三个看守来参加典礼,周围很多人反对,但是曼德拉说,如果不能真正地宽恕过去的敌人,尽管身体自由了,自己在精神上就永远不会出狱.我觉得这故事真可以用在我们身上,家里有一个自闭症孩子,无论是孩子,还是家人,都象是判了一个无期徒刑,这样的长期精神压力能把一个孩子,以及家人都压垮的,对我们很多人来说,这刑期或许真的就是个无期徒刑,我们或许走不出这个牢门了,但是我们可以在精神上走出去,象当初曼德拉那样,穿好西装,高举拳头昂首跨出牢门.

在闻森步入青春期后,长起了小胡子,个头即将超过了我们家所有的人,但是心智和认知总赶不上身体的突飞猛进,这也更让我关注闻森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我们准备好了闻森大概永远会是一个自闭症或亚斯柏格症的人,但是这不能阻止他也能成为一个阳光快乐的人.在今天新城惨案一周年之际,那些无辜孩子们的鲜血和生命,最终会让很多的人,包括自闭症或亚斯柏格症的人受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8#
发表于 2013-12-16 11:36:26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binfeng2000发表的内容:

"跳出三界外,不在牢狱中"


最近有三个风马牛太不相及的人,却一直在我脑子里转悠着:这三个人是:英国达人秀的苏珊大妈,美国新城校园惨案的杀手亚当.兰扎,还有是世纪伟人曼德拉.

上星期天的...




学习, 受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29#
 楼主| 发表于 2014-1-9 07:05:36 | 只看该作者

re:"五元的小费"今天看了别人的...

"五元的小费"


今天看了别人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她当初打工时拿到的一笔整五元的小费,估计作者已经是多年之后了,对这个小钱念念不忘,原因不在于这个数目,而是在意义上,对此作为也打过几年工的我忍不住也要写写我自己的故事.

长话短说,那年我终于从"打杂"一直做到了"waitor",职务高了,见的各色人等也多了,做男服务生主要靠的是拿小费,一般当地的约定俗成是10%,那是中西部的小镇,如果到了现在的纽约那就是以15%起了,美国人无论穷富,还是会照顾到给小费的,偶然遇到个很穷的,或是很赖的不给小费,我们就戏称为"打铁",借意于"打工遇到了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从这么点小钱很能看出人的品德和个性来,美国人有无数的人,不会以你的职业贵贱而取人,会非常真诚地平等待人.很多的黑人很穷,所以只有到了退税有了点钱的时候来中餐馆大吃一顿,要么很慷慨地给不小的小费,要么干脆就"打铁",而白人来的多些,平常也会来,但是给起小费来总抠着,绝不会不给,但是也总会在可接受之上,尤其是那些为了要凑成个10%左右而扔下一把硬币的人,让我们拿这小费有种很不爽的感觉,如果对方是女的,到没多少意见,但是碰到个男的老是这样,就在心里把他看低了一截.

再说我今天要写的主人公就是这么一位"不爽男",那是个白人,每次来都是穿西装领带的,在中午一个人来,所以应该是附近的白领阶层,他每次来都点同样的菜,没有多少麻烦,也没太多的消费,只是临走时总会在桌上见些硬币,要么他把零头全给了你,要么他觉得给的纸币没过线而添点,反正一直让人不太爽,觉得这个大男人没多少爽气.

那天是他晚上来的,而且还是周末,他还带来个女的,两人很亲密的样子,那女的还算漂亮,但是非常地风骚,而且是在那里卖弄着风骚,我觉得是她在施展着全身的媚功,正在让那"不爽男"骨头一寸寸地软了下去,所以我想今天得帮他点忙,就上去招呼,不是以惯常的"请问你们要喝点什么或是要点什么?",而是直接问男的"你今天还想点"天府鸡"?这"天府鸡"好象是那家自创的菜品,没有在其它地方听说过,无非是拿鸡块炸一下,走酸甜口,加点辣椒,让美国人觉得"高段大气上档次"的那种大路货,这男的每次来都点这个菜,所以我知道,平时是他自己点的,而今天是我先帮他说了出来,这么一来他接到了灵子,立即挺起身笑面对着我说,你还记得我最喜欢的菜啊,这话是对我说的,却是给边上的媚女听的,因为他觉得给他长了面子,看看连这里的服务生都知道我要点的菜,我也是个有头脸的人物啊.

接下来就不用去多关注了,因为那女的继续施展媚功,把那男的余小的骨头搞软,只是等他们走了后,我看到了桌上只有一张五块的小费,如果算一下是过10%了,但是这是第一次从他手里拿到的没有零钱的小费,这不爽男终于爽了那么一次,但是以后却再也没有见他来吃饭,以我小人之腹度之,大概是他爽了一次却不想一直爽下去吧,只是当时的我不无得意地想,如果我真的注定一辈子只能干服务生的话,还是可以找到点乐趣,在锅碗瓢盆和刀叉杯盏之中识人阅世的.这一整张的五块钱对我来说就是一张奖状.

只是以后就象这个作者一样,我只要去外吃饭,该给小费的地方总会给足20%,而且不给硬币,即使碰到个服务很差的,我也会给足,因为有时侯可以让他或她有点惊喜,也不要那么地以貌取人,但更多的是我自己有经验能看出对方的难处来,所以我老婆过去有时侯不理解,为什么我们等了这么久服务生才来,有时侯还把单弄错,你还给满20%的小费,我说其实我坐那么几分钟就可以看出来了,她没来得及早来问候,是有原因的,要么是她负责的那片区一下来来了几拨客人,要么就是里面厨房里她的菜出不来,她得多跑几次催菜去,打工拿小费的看脸吃饭,真叫是"粒粒皆辛苦"啊.


附录别人的文章:

<五元的小费>


山枫   

January 07, 2014


我和先生平时生活节俭,但上餐馆却一向都给百分之二十的小费,我们之所以乐意这么做,是因为我年轻时在美国念书,每个月的房租,都是靠在一家川菜馆打工拿到的小费来支付。

记得我刚开始缺乏经验,偶尔因服务不周而被客人责备,或因来不及將厨房煮好的菜趁热端出,被厨师叫骂。厨师其实是好人,只因中国菜讲究火候热食,他快工快火炒出来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佳餚,即使只有数分钟的耽搁,色与香都会差了许多,所以他严格要求,菜一出来就得立即端上桌。

有一天晚餐时段本来已经十分忙碌,却又来了一桌约十人的团体,老板娘不得已只好让我这个新人接档。客人坐定后点了一瓶酒,从不喝酒的我不识酒名,幸亏老板娘眼尖,及时把客人要的那瓶酒以及开酒器拿了过来。她以为接下来我应该都应付得了,便转身去招呼其他客人。岂知我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开酒器,折腾了好一会儿却仍然打不开那一瓶酒。客人火大了,厉声责备我:「连酒都不会开,还做什么侍者?」因为他的音量很大,一时周围各桌客人都回头看著我们,我尷尬得答不上话,只能像个呆头鹅般站著。老板娘见状赶紧带著另一侍者衝过来,把我换下。

我回到厨房,站在大饭锅旁,內心五味杂陈。平常烈火炒锅吆喝叫骂声不断的厨房,这一刻彷彿时间停止般安静,直到老板娘隨后进来,好气又好笑地瞪我一眼,说:「山,妳怎么连开酒都不会呀?还不快把菜端出去。」厨房里锅铲声才又活络了起来。

忙完那一波尖峰时段,店里渐渐清淡下来,只有稀稀落落的几桌客人。我在清理一个杯盘残杂的餐桌时,不经意看到隔桌一对老夫妻带著已成年的儿子,一家三口已经吃饱了,正在打开在美国中菜餐馆间流行的餐后幸运籤饼。他们轮流读著彼此拿到的籤语,忽然老太太和年轻儿子笑了起来,並且愈笑愈大声,而老先生则一脸悻然。

我好奇地过去问他们什么事这么好笑,老太太把老先生的那张籤条递给我,上面写著:「你认为对的事情永远是错的。」我把籤条还给老先生,笑著问他:「您认为这籤条是对的吗?如果这样,那它就是错的呀!」老先生听了脸上顿时一扫阴霾,展现出阳光般的笑容。这一家人离去时,老先生站起来,从裤后袋中拿出皮夹,抽出一张五美元的钞票放在桌上,给我当小费。那是我两年女侍生涯里的第一张五元小费,伴隨著非常珍贵的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0#
发表于 2014-1-11 12:00:38 | 只看该作者

re:小费文化略不懂。。。。做过waiter,...

小费文化略不懂。。。。做过waiter,感觉修养通过桌上的垃圾,说话声音谈吐,很容易看出来土豪和绅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1#
发表于 2014-1-11 21:53:55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QUOTE]下面引用由binfeng2000发表的内容:

"跳出三界外,不在牢狱中"


家里有一个自闭症孩子,无论是孩子,还是家人,都象是判了一个无期徒刑,这样的长期精神压力能把一个孩子,以及家人都压垮的,对我们很多人来说,这刑期或许真的就是个无期徒刑,我们或许走不出这个牢门了,但是我们可以在精神上走出去,象当初曼德拉那样,穿好西装,高举拳头昂首跨出牢门.
读您上边的字,眼泪止不住流下来。
每天周围的世界,每天太阳照样升起,昨天和未来都很遥远,只属于今天的这颗心,沧海桑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2#
发表于 2014-1-12 22:47:36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U]binfeng2000[/U]发表的内容:

"五元的小费"


今天看了别人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她当初打工时拿到的一笔整五元的小费,估计作者已经是多年之后了,对这个小钱念念不忘,原因不在于这个数目,而是在意义上,对此作为也打过几年工的我忍不...



偷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7:44:37 | 只看该作者

re:"同志"我到了美国开始留学的...

"同志"


我到了美国开始留学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八岁的大龄青年了,对于我们这些六零后的人来说,经历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巨变的年代,从小时候被动地被灌输,到了青少年时的单纯的热情,最后在八十年代末感受到的理想破灭,到了美国后,碰到很多事情总要和自己脑子里那个固有的习惯性的思维来碰一下钉子,比如说,听见台湾同学说起"蒋先总统",我自然会在心里闪过"人民公敌",还有一些是国外华语的一些用词用法,可以让我们初看之下足以震颤.比如说他们用的"同志",是指的同性恋,想来我们小时候都能从报纸上读到某个名人的消息,可以从其背后有没有带"同志"来判断那人有没有希望复出,是继续当成牛鬼蛇神呢,还是可以拨乱反正呢,这关系到他和他周围许多人的命运,这么严肃的词汇被用到了这么轻薄而且贬义的意义上了.

我在美国第一次实际接触到的同性恋也是在我打工做男服务生时遇到的,那一对是男同,相处已经有很多年了,一个叫Gary,一个叫John,一个活泼,一个安静,总是见Gary和每个人热情地聊侃,而John一般只在边上微笑地听所有人的谈话,所以我初见之下,非常诧异,原来我们常说的"夫唱妇随"的夫妻相,其实在同性恋群中也有,同性恋中也有非常牢固和和谐的爱情和婚姻的.过不久马上也会发现,他们俩主要聊天的人也就是我们这些侍者了,和当地人不怎么寒喧,我想那地方是个中西部的小镇,总的来说还是很保守的,我想他们俩当然也知道,自讨无趣的事情不会做的,就象是他们见我是新来的,自然会比见到女生更亲热些,说说笑笑到也没什么,但是说到兴起,Gary会象个妇女一样伸手来拍拍你的手,这男人间的肌肤相亲还是让我有点起腻的,所以下次离他远到他手不及的地方,而他马上就识相了.

这是一对居家过日子的男同志,而且非常和善,更让我感慨的是他们的那份坦然,因为在二十多年前的美国中西部,还是比较保守的,他们在一起也有二十多年了,过去他们所受到的歧视和敌意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从他们的眼睛里真看不出来,作为一个社会里那些不合群,不主流,不被认同和赞赏的"怪咖",无论这些"后天"形成的异类,还是"先天"而生的特殊群体,美国人中不怎么见那些怨天尤人的心态,更多的是那种坦然自若,我感到他们能有这样的心态,当然和社会对他们的包容性有很大的关系,但同时一个美国人的最基本的教育和处世方针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那就是首先要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是个怎么样的人,然后学会爱自己,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他们能坦然,是因为他们有自爱,而自爱先得接受自己的本性.

在闻森处于青春期的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在我们和自闭症打了十一年的交道之后,我应该早知道了我们家里是没有神话出现的,闻森小时候是个自闭症,大了以后在不同的层次上他还是个典型的自闭症,这是个我们自己早已接受的事实,而现在的目标是要帮助闻森自己去接受这个事实,我至今没有和闻森去讲过什么是自闭症,还有他是不是自闭症的话题,过去不讲是因为这个话题比较抽象,后来不讲是不想给他自己找个偷懒的台阶,再后来发觉讲不讲自闭症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生活中本来就有很多我们可以来接受的他的本性,比如说,从接受他的刻板到接受他的强迫症,从接受他的过敏到接受他的怪僻,从接受他的多动到接受他的焦虑,从接受他考30分到接受他考60分,过去在我眼里他无处不是需要训练纠正的不足和缺陷,现在是发现如果我们改变不了,我们就好好地接受那些我们不能改变的或是力所不能改变的吧,十年了,我们还在努力地学习怎么去接受一个特殊的孩子,去学会容忍,去学会接纳,因为任何的人,如果他是一直处于动辄得忌,处处被人指责和矫正的话,他怎么能够爱自己呢?不能讨人爱,就很难自爱,没有自爱,就没有自在和坦然自若.

我查了一下,如果Gary和John还住在中西部那个地方的话,那么他们还没有资格领取结婚登记,尽管他们肯定的是比许许多多的所谓正常夫妻们还要和谐美满的多,我估计他们也不会在于那一纸婚书的,因为我肯定地说他们一直在享用着自己生活和理想的硕果,但是可能从他们树上还掉下一只甘果或许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那就是在二十年以后我还食之如甘,那就是说一个人无论他的本质是什么,无论他处于社会的那个层次上,他都可以是自爱而且自若的,而在我们家的现在,我特别希望的是看到闻森能做到这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4#
发表于 2014-1-15 10:17:46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U]binfeng2000[/U]发表的内容:

"同志"


我到了美国开始留学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八岁的大龄青年了,对于我们这些六零后的人来说,经历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巨变的年代,从小时候被动地被灌输,到了青少年时的单纯的热情,最后在八十年代末...


好文! 粉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5#
发表于 2014-1-16 22:47:50 | 只看该作者

re:冯版现在开始炖心灵鸡汤啦!

冯版现在开始炖心灵鸡汤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6#
发表于 2014-1-18 07:52:13 | 只看该作者

re:写的太好了!“去接受一个特殊的孩子,去学...

写的太好了!“去接受一个特殊的孩子,去学会容忍,去学会接纳,因为任何的人,如果他是一直处于动辄得忌,处处被人指责和矫正的话,他怎么能够爱自己呢?不能讨人爱,就很难自爱,没有自爱,就没有自在和坦然自若”

我们家长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也是培养自己心理接受面对现实的承受能力的过程!可惜我家先生到现在都还是逃避心理,从来不敢上俺们这个网站~他心理有障碍,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7#
发表于 2014-1-18 11:05:59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U]binfeng2000[/U]发表的内容:
在我们和自闭症打了十一年的交道之后,我应该早知道了我们家里是没有神话出现的,闻森小时候是个自闭症,大了以后在不同的层次上他还是个典型的自闭症,这是个我们自己早已接受的事实,而现在的目标是要帮助闻森自己去接受这个事实,我至今没有和闻森去讲过什么是自闭症,过去不讲是因为这个话题比较抽象...


深有同感,闻森爸爸写出了我们的心里话,真是心灵鸡汤啊!

我要把封版的话贴出自己的地里给他爸爸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8#
发表于 2014-1-19 11:34:12 | 只看该作者

re:记得大学里看过一部电影,好像是刘若英演的...

记得大学里看过一部电影,好像是刘若英演的,关于同性恋的。当时看完的时候,我最大感受是电影里主要讲的什么是爱,以及为什么在一起。今天看了冯版的关于同性恋的,又唤起了当时的记忆。感谢冯版的鸡汤。我想对于我们的孩子,因为STEVEN的自闭症,我更明白了孩子是礼物,该怎么样才是爱,才是接纳;不只是对孩子,爱的真谛就是包容吧。。也许,自闭症真的是个祝福。。。
同时,每每能和STEVEN探讨一点问题的时候,我总是试图告诉他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期待他的思维能广些,以后接受自己能够容易些。
从冯版这里收获很多。至少您是位资深爸爸,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39#
发表于 2014-1-20 16:34:19 | 只看该作者

re:点赞一下哈。田田参加冬令营回来,我看到有...

点赞一下哈。田田参加冬令营回来,我看到有个普通孩子比田田面临的困难更大,问题更多,不知道这个孩子的家长怎么看待自己的孩子,听老师说曾经带孩子去安定医院。。。。。和这个孩子接触后,我能感觉到他周围的压力,宽容和接纳可能是能够打开好多心结的东东,不仅对孩子,也对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40#
发表于 2014-1-21 10:47:27 | 只看该作者

re:冯版的菜地必须来,总能学到好东西,身为自...

冯版的菜地必须来,总能学到好东西,身为自闭症孩子的家长能够接受孩子的特别,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向冯版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9 15: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