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binfeng200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复制链接]
274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12:51:06 | 只看该作者

re:"疫苗之战" 今天看了PBS...

"疫苗之战"


今天看了PBS台的一个专题节目,讲近年来美国关于疫苗之争,尤其是疫苗和自闭症间的关系.所谓的正方和反方的意见,对我来说没多少新鲜的,因为我已经关注了七年了.如果有兴趣和有英文能力的,现在可以在PBS网站上在线观看:  http://www.pbs.org/wgbh/pages/frontline/vaccines/view/

有一个现象我到是觉得有必要一记的,没有人会否认,现在的儿童疫苗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事实上疫苗是人类卫生史上的一个奇迹,象小儿麻痹症等等,在美国几乎已经绝迹了三四十年了,现在的年轻父母几乎就没亲眼看见过,即使是年轻的医生,大概也只是在书本和影像资料上看过,而在我们的祖父辈和曾祖辈,小儿麻痹症是孩子们最大的天灾之一,但是自从针对小儿麻痹症的疫苗推广应用之后,近三十年来在美国本土出生的孩子几乎再没得过这个病了.

这就带来了两个不相关却相连的现象,一是现在年轻的父母比他们的先辈更容易作出放弃疫苗的决定,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自己成长过程中,根本就没见过这个病;二是万一这样的疾病重新来临的时候,光念过书没见过本尊的年轻医生们,又能如何诊治?那些可能闻所未闻的家长们,又能如何及时判断呢?对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们,因为种种原因决定不给自己孩子种疫苗,或者是推迟疫苗,社会上没免疫的孩子和成人们越来越多,这是CDC和医疗界越来越担心的问题,有人形容说,这就象是一个巨大的肥皂泡,轻轻一点就会点破.

影片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一个出生才几个星期的婴儿被送进了急诊室,父母说孩子咳个不停,所幸的是当时的儿科大夫是个祖母级的老大夫,一看原来是Whooping cough ,中文叫"百日咳",事实上那孩子已经因为咳嗽而缺氧了,再不行动小命难保,即使救了下来,也会是脑瘫,所以医生当机立断做了个什么措施,目的是给孩子输氧.

孩子得救了,下面的问题就是他怎么会得那个病呢?当然是病菌传染的,那么小的孩子,还不可能种那个百日咳的疫苗,所以他挡不住病菌的侵袭,这里有个资料:(http://kidshealth.org/parent/infections/bacterial_viral/whooping_cough.html),在其疫苗问世前,美国每年有五千到一万个半岁以下的婴儿死于百日咳,推广了疫苗之后,这个数字降到了每年30个孩子的死亡率.

那么这个病菌又是怎么来的呢?毕竟在美国尽管近年来不断有百日咳小规模流行的报道,但是在当地还是很少发生的,结果调查发现了,这婴儿身上感染的百日咳病菌,来自于他的大哥就读的高中里的一个患咳嗽的年轻人.本来看起来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事,却差点要了孩子的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42#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00:10:52 | 只看该作者

re:从"丝绸之路"到猪流感疫苗在...

从"丝绸之路"到猪流感疫苗


在那个闻莺约好赛姬来家玩的那个星期天,我和闻森约好了去自然博物馆,怂恿他参观正开展的"丝绸之路",我觊觎了多时,终于那天如愿了.

我在一九八九和九零两年里跑了两段"丝绸之路",先从西安到敦煌,再从西藏下到喀什到了库尔勒,那是在"八乘八"之后,政治气氛闷死人,那两次我在边疆看着那些不象"中国人"的中国人,想着山外面的世界,终于下定了决心要出国,所以,一九九二年底,我来到了美国.

十年之后,我也成了"老外"了,带着根本就不知道"丝绸之路"为何路的小老外,混杂在出生在世界各地的纽约人之中,再回头看丝绸之路,真是别有滋味在心头.展览里放了些活的蚕宝宝,几乎在场的人都没见过,所以我成了"专家",和身边的老妇说起了小时候养蚕的故事.

那天闻森没给他吃药,在这么一个拥挤的地方有些心不守舍,东张西望的,所以我有点生气,训了他几句就老实些,我想我得降低点要求,不可能和他讲那些历史的,但是可以让他读些文字说明,读些事实数据,闻森问道这个"丝绸之路"是多久以前的,我说大概是两千多年前吧,公元前吧,闻森接着马上补充说,"噢,那就是耶稣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我给他解释过这公元记年的由来,所以他知道公元是以耶稣出生为公元后初始的,所以我说这"丝绸之路"大概在公元交替时,他自然就想到了耶稣刚出生,这个例子也正好说明了闻森的思维是这么地"concrete",即使象"两千多年以前"这么一个不算太模糊的时间概念,他一定要在心里夯实一下,"实物化"成一个具体的耶稣孩童时的形象,他才能很舒服地接受,而且我估计以后他一提到"丝绸之路",他的脑子里马上就会"小耶稣"的鲜活形象出来,也肯定搞得别人会莫名其妙。

这个展览的主题其实是文化交流,列举了丝绸之路上的四个关键站:巴格达,撒马尔罕,吐鲁番,西安,本来是纯粹的逐利之为,但是以贸易为主线,各种宗教,文化和日常生活上的沟通也随之而来,我想最大的交流应该就是佛教流传到了远东,成了中日韩的主要宗教和文化的基础之一,这次展览里放了一份西安的“大秦景教中国流行碑”,“景教”是我国古代对基督教的称呼,原来我还自以为“景”来源于英文中的“Christianity”,现在知道了不会是,因为那时候唐朝的“景教”是来自于波斯的古代基督教,显然不会是发出英文的音,这个称呼据说还是以意译为主,取“光明辉煌的含义”。

展览安排了一些表演和讲座,那次是由两个音乐家来表演在丝绸之路沿途国家的一些手鼓和长管笛子,这也是马友友那个“丝绸之路”计划里的一部分,节目快到了最后,那笛子演奏家说我再用笛子吹一只蒙古歌,笛子不是蒙古族的主要乐器,但是或许我能给你们一点蒙古音乐的感觉,结果闻森一听就叫了起来,“那是我蒙古歌里的第七首!”,我不得不让他压低声音,但是也高兴他终于找到了兴趣点,他说的是“草原牧歌”,用笛子吹起来,当然比不上马头琴的苍凉辽阔,但是老外蒙老外,也足够了。

那天还有个讲座,关于“印度宝莱坞电影和日本动漫片在当今大众传播中的意义”,我没办法去听,只记得这个题目,而且我觉得这个话题还是有点老了,那是以录像带和光盘来传播的年代,现在的有了YOUTUBE等网上传播的渠道,又快又形象又方便,这个在大众传播中的意义是过去没法比的,从丝绸之路的舟马劳顿,但现在网上一按,应有尽有,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现在年轻人的思维方式,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有趣的是看了燕原转的那个“专访《最愚蠢的一代》作者马克·鲍尔莱因”,他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去读那些书是造成了“最愚蠢的一代”,但是历史的潮流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把他们祖父辈的书抛弃了,就象我们有了电视机就不会再去听收音机,有了彩电就不会去看黑白的,这本有了iPad,那个默多克老头就急了眼了,说有了这个玩艺儿,以后人家还会上我的电视台看节目吗?买我的报纸读新闻吗?

在我上个帖子里讲到《疫苗之战》(The vaccine war)那个片子,里面有一则这样的故事:当猪流感疫苗问世后,美国政府是大力鼓励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去打疫苗,但是那些官员或是流行病专家们实地走访学校的时候,却发觉大概只有一半的人打过疫苗,而那些不打得人几乎会异口同声地提到在YOUTUBE上流行的一个采访节目,(http://www.youtube.com/watch?v=oGT0r-udstQ),那是说一个漂亮的啦啦队队员,打了猪流感疫苗后突然发生了奇怪的事,她的身体只要是一往前走就抽筋,但是往后走就没问题,往后跑也没问题,这个采访一放到了YOUTUBE后,立即吸引了上百万的观众,而这里就有很多的人就此决定不去打猪流感疫苗了。

所以那些官员和医生们就很遗憾,对极个别人某些人会对疫苗有特别的反应,这是白纸黑字地写着的,但是几百万几千万的人会受益,而大众不会去看那些数据,不会去想那些逻辑,他们是看新闻,越耸人听闻越吸引眼球,过去如果真发生这样的事,不可能象现在那样转播开去,即使印在报纸上,能有兴趣看的人也寥寥无几,而现在,一个视频连接就迅速地改变了几百万人的主意。

这个例子固然反映出了象YOUTUBE那样的网络技术怎么样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但还反映出了另一个事实,就是:大多数总是沉默的。就象是几百万几千万打了流感疫苗的人,他们没反应,也抵抗了流感,但是他们不会站出来说,他们更可能根本就不知道网上还有这么一回事,那些跳出来的当然是极少数的,所以在这么一大片“沉默的羔羊”里,有一只“狼”一叫,这个世界立即就成了“狼的世界”了。

再比如说这个“以琳自闭症论坛”里,什么是“沉默的大多数”呢?并不是那些禁食的,排毒的,针灸的,还有各种生物治疗的,但是我们平常听到的尽是围绕着他们的声音,大多数的羔羊沉默着,从本质上来说,几乎是每一个来这么的人,他们对自闭症的认识基本上只局限于自己家的孩子,得出了自己个人的经验,可以这么说,在这里论坛里,无论是浮出水面的,还是潜伏水下的,能有资格说“看见过自闭症孩子中的大多数”的,也就方姐一人了,每年上百名的孩子进进出出,十年来对大大小小孩子的跟踪关怀,也就她知道什么事“大多数”,什么是“大多数人采取的方法”,什么是“对大多数人有效的方法”,她心里明白,却放心不下,就急着喊:“你们别去听这个那个的,那个是行不通的,这个是没效果的。”所以“狼”就对着她咬,羔羊们还是继续沉默。

这里说的“羊”和“狼”,没有贬义和褒义,只是想说明一个大众传播中的一些事实,同样也反映在我们这个小小的却热闹的,经常得打口水仗的自闭症论坛里,也会有同样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喊,我们可以扎紧羊圈,我们也可以把狼赶走,但是我们不可能改变一切。

要是方姐你在看这个,就当一个消遣,但是还是想说:你别去把别人肩上的担子想成你自己的担子,如果那是你爱的人肩上的担子,你可以去扛,如果那是爱你的人肩上的担子,你可以去帮忙,如果不是你爱的也不是爱你的人,就让她们自己去扛吧,你去管人家还不领情。你和石头两人,都得学会卸下心头的重担,尤其是别人压在你们心头的重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43#
发表于 2010-5-2 00:36:24 | 只看该作者

re:我可能永远也放不下。但是我一定学习放...

我可能永远也放不下。
但是我一定学习放不下的时候也不虐待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44#
发表于 2010-5-2 19:58:23 | 只看该作者

re:是啊,要不太累了。还捞不着好处。

是啊,要不太累了。还捞不着好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45#
发表于 2010-5-3 14:50:31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U]binfeng2000[/U]发表的内容:

那天闻森没给他吃药,在这么一个拥挤的地方有些心不守舍,东张西望的,所以我有点生气,训了他几句就老实些,我想我得降低点要求,不可能和他讲那些历史的,但是可以让他读些文字说明,读些事实数据,闻森问道这个"丝绸之路"是多久以前的,我说大概是两千多年前吧,公元前吧,闻森接着马上补充说,"噢,那就是耶稣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我给他解释过这公元记年的由来,所以他知道公元是以耶稣出生为公元后初始的,所以我说这"丝绸之路"大概在公元交替时,他自然就想到了耶稣刚出生,这个例子也正好说明了闻森的思维是这么地"concrete",即使象"两千多年以前"这么一个不算太模糊的时间概念,他一定要在心里夯实一下,"实物化"成一个具体的耶稣孩童时的形象,他才能很舒服地接受,而且我估计以后他一提到"丝绸之路",他的脑子里马上就会"小耶稣"的鲜活形象出来,也肯定搞得别人会莫名其妙。...


一个非常经典的星儿家长的观察分析案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46#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05:42:40 | 只看该作者

re:"我家海宝" 世博开幕式的录...

"我家海宝"


世博开幕式的录像,纽约中文电视台是一直到星期六晚上才播的,因为是星期六,是女儿难得有机会看电视的时间,所以我得和她商量一下我得占用电视,这本来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她听说了这是“海宝”的节目,女儿和闻森欣然同意了。

到了演播的时间,兄妹俩把他们自己的海宝请了出来,两只玩具占好了沙发中最正中的位置,我被赶到了沙发一隅,真到了节目开始了,他们对那些煽情表演却没多大兴趣,几分钟后他们都不见了身影,只留下海宝们还端坐在沙发上看着属于它们的庆典。

去年回上海时,正是“海宝”充斥大街小巷,闻森的海宝是他表舅送的,是一个智能型有对话功能的,小海宝有三套应答程序,可以做游戏,唱儿歌,猜谜语,脑筋急转弯,尽管全是中文的,但是因为就这么些内容,闻森听了一遍又一遍后,立刻原模原样地背了下来,海宝说一句,闻森答一句,尽管闻森不知道这中文说什么,但是那腔调学得象,海宝里的电脑芯片被糊弄了过去,这“人机对话”就这么顺利地进行下去了,却惹得我们直笑。

就是这个讲中文的海宝,却给了闻森极大的学中文的自信心,去年他妹妹去报中文学校时,也想着给闻森一起报,对方听了我们对闻森的介绍,直摆手往外推,我们自己也觉得那个中文学校对闻森太难了,也就没给闻森报,让他自己在家里我们见机会就教点中文。等我们去年回国后,每次他妹妹星期六去中文学校,闻森现在也跟了去,但是和妈妈在学校的大厅里跟妈妈学中文,学得课本也用的是中文学校的教材,但是要比他妹妹学得低一级。自己教起来当然没有学校里那么严格和系统,但是对闻森也足够了,这一年来闻森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精细训练,终于能写出一笔好字来了,过去他写字是歪歪扭扭的,而且没办法写小字,现在他能端端正正地把中文写在小框框里,比他妹妹还写得好。

我们每个星期天上午要做中文作业,那天妹妹做得快,扔下笔就要去看电视,我说你看能不能去帮一帮闻森呢?那次出乎意料地妹妹没拒绝,闻森也没反对,闻森的那本中文书,是妹妹去年就做过的,所以在妹妹的帮助下,闻森很快地做好了。上个星期天,我还想重温旧梦,还是让妹妹在做完功课后去帮闻森,两个人还是答应了,我有点心满意足,心想或许从今后可以放马南山了,自己走了开去干点别的,等回来一看,兄妹俩正热火朝天地做功课呢,余心窃喜,但是再一看,我的妈呀,原来是妹妹找出了她去年做的同样的作业本,正指点着闻森抄作业呢,这还了得,当下大吼一声,坚决制止了这种明目张胆的作弊行为,从此取消了妹妹的助教资格。


这个开幕式上,真喜欢那只谷村新司献唱的《星》,而那只《今夜无人入眠》,真的听烂了,为什么每个男高音来中国都要请他们唱这个呢?大概在国人潜意识深处,还是需要拿洋人写的东西来给自己脸上抹粉,再好的东西也经不起这帮国人的这样的折腾,再加上洋人身边还有一个穿小肚兜的骚首弄姿的上海版“林妙可”,真让人作呕。要是我是导演,我就安排一个耳聋的孩子来搀着眼盲的波切利上台,那孩子在波切利唱得时候,他一点听不见,但是他知道波切利唱得是什么,他知道如果他能听到的话,那会是多么地美妙,这孩子肯定在眼里会有一种催人泪下的渴望和无奈,就让那孩子静静地仰着头看着波切利唱歌,即使波切利唱完了,因为听不见,那孩子的反应还会慢半拍,台下雷鸣般的掌声,却没办法传倒孩子的耳里,但是台下的观众,如果他还有点柔软之心的话,他能感到这一切,他能感受到原来对我们来说很多我们想当然地拥有的东西,对于许多人来说却是终身求之不得,即使波切利在身旁歌唱,他还是听不见。

当我们把自己换到了这么一个位置上时,我想我们整个人生都会彻底地改变,就象是台湾的那个《LOVE LIFE》公益广告,那些身患绝症的孩子们,向着那些想自杀了结人生的人说:“如果生命可以交换的话,你愿意跟我换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A5dPKUpK6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47#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23:01:48 | 只看该作者

re:“地球日”今年地球日迪斯尼推...

“地球日”


今年地球日迪斯尼推出的片子,是《Oceans》,就象是去年播的《Earth》,本来那天我们是准备去看那个三D动画片《How to train a dragon》的,闻森和妹妹知道了《海洋》片也在那天放映,一致决定去看这个,就象去年地球日我们去看的《地球》一样,对这样的态度我还是很满意的,在人工的幻境和天然的美丽之间,他们选择了后者,真可谓有家父之风也。

我们兴致勃勃地去看,还特地提早了一些,可没想到居然票已售尽,但这次好像大家都没怎么太失望,毕竟看这样环保的片子的人越来越多是件好事,这几年“地球日”活动的推广很成功,最后我们换了去看那本《Death at a Funeral》,虽然有些太落入好莱坞电影的套路,但毕竟还是让我们笑翻。

所以接下来一个星期六,我们再去看《海洋》,这次吸取教训,早早的在他们三人去中文学校的上午,我就先去把票买了,下午等他们回来后,一路心定地慢慢散步过去。看那样的海洋大片,真是得坐在大影院里,遗憾的要是IMAX就更绝了,后来听说是花了七年四千五百万英镑的代价,一个远离人类的大自然真有无与伦比摄人心魄的美丽,如果人类只是在这美丽面前惊魂一瞥,然后就知趣地退身而去的话,那种美丽或许能持续更久些,可惜这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就象是城里来的老色鬼和乡下天生丽质的漂亮村姑,老色鬼见了美色除了惊艳还想染指,结果村姑成了交际花,白玉蒙尘,一起堕落下去。

电影里正放着一段南极的企鹅在冰上一时失去平衡,它就势优雅地滑了一段冰,全场笑成一片,女儿这时凑近我耳朵问:“我们应该怎么去保护那些极地动物呢?”这样的问题很不象她的年龄,但是不意外,因为我们家里她和我是最忠实的《Discovery》,《Animal Planet》节目的观众,还有那个《Discovery》少儿版节目DK!,那个由已故的澳大利亚“鳄鱼先生”的女儿Bindi主持的节目也是我们最喜欢的,我女儿是那种扬言要把那些猎杀动物的人一概处死的极端分子,所以面对这样宏大的话题,我想回答得联系实际,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我就说,“比如你少吃点冰淇淋,就能帮助那些南极的动物了。”
女儿作出大惑不解状,我就接着解释,“要吃冰淇淋,你就得要有冰箱,是不是?冰箱必须开着,否则冰淇淋变成了糖水了,那冰箱开着,它会放出我们看不见的气体,每个冰箱放出的气体一起到了大气层,就会让更多的太阳光照在地球上,天更热了,南极的冰就化得快,南极上的动物没有了冰就没地方去了,它们也不会搬家到其它地方去,所以慢慢的它们就只好死了,饿死或者淹死。”
女儿作出了恍然大悟状。

动物是她的最爱,冰淇淋也是她的最爱,两者不可兼得,你只能取其一,不能把美事儿全占了,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了我好像真没有一点育儿理论来指导,如果真要凑点出来的话,我就说我的教育理念之一:好事不要成双,坏事却要过半。这是针对我们自己家的孩子来说的,对于闻莺,我希望的是她能少一点诱惑,而对闻森希望多一点诱惑,也多一点挫折。就冰淇淋对莺莺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这还是她的最爱,过去几乎隔天就要吃上一勺,后来因为小身体越来越肥了,医生下了警告,我们妈妈乘机拿来下了禁令,冰淇淋严格限制在一周一次,其它的软饮料家里一概不买,特殊情况除外,比如我们去游轮上本来就是去玩的,冰淇淋还免费,就让她敞开了吃。

上星期天莺莺下午有一个生日聚会,回来后还早,我就带了她去游乐场,那天天气很热,很多的孩子们出来玩,也正是小贩们的好生意机会,果然不久,冰淇淋车的音乐声响起,满场的孩子们欢呼雀跃蜂拥而去,却见我女儿不为所动,她在边上也注意到我在看她,虽然没说话,但她知道我是在好奇怎么这次她没来纠缠,莺莺主动对我说她昨天在家吃了冰淇淋了,所以今天知道没份额了。在满场的孩子们人手一个大冰淇淋的“peer presure”的压迫下,我看我女儿这次还能心不动,眼不慕,嘴不馋,着实让我自豪,当然这不是她天生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已经打过无数的交道了,从她装可怜的哀求,到发脾气,到自己拿了自己的钱出来,种种伎俩,一一被我拒绝,坚决地贯彻执行“一周一次”的铁规,一直到了今天她的自觉自愿。

这些年来环保之风渐行,从孩子身上也能看出来,两年前闻森就参加过自然博物馆的“气候变化”的春令营,而越来越多的关于环保的儿童读物更是又新又有内容又有趣,我给他们买的这些书,连我也爱不释手,这个星期天在等莺莺的生日聚会结束时,我在书店消磨时间,连带给他们买了两本新出的《Magic schoolbus》关于气候变迁和海底世界的书,那些书都写得很好,但是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最后能毁灭地球的,可能不是天边飞来一个星星来将地球撞个粉碎,而是人类自己的愚昧和贪婪,是人类自己的贪得无厌,固然那些绿色科技,那些环保运动都很重要,但是我还是希望来讲讲“节俭”和“节制”,就象是那次在加勒比海,我们讲不是说一定要买纪念品才算是到此一游,我们讲我们只去买现在需要的东西,我们讲童子军里“thrift”的理念,对于象他们那样的一代,再去讲“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不合时宜的,也是和各个政府的挽救经济萧条的战略相背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来讲,还是可以在家里执行,重复的书不要买,用不到的东西不要买,容易破的东西不要买,有了质量保障的大路货就没有必要去买名牌货,有了折扣卷最好就用上省个几分几毛钱。

所以对我来说,从“地球日”到“冰淇淋”是一脉相承的,“节俭”和“节制”既利己,也利地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48#
发表于 2010-5-9 11:08:28 | 只看该作者

re:F版主写得真好,总能从细微处把大道理讲得...

F版主写得真好,总能从细微处把大道理讲得很清楚,难怪能把儿女调教得那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49#
发表于 2010-5-9 11:51:47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U]binfeng2000[/U]发表的内容:

从"丝绸之路"到猪流感疫苗


在那个闻莺约好赛姬来家玩的那个星期天,我和闻森约好了去自然博物馆,怂恿他参观正开展的"丝绸之路",我觊觎了多时,终于那天如愿了.

我在一九八九和九零两年里跑...


这段确实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星儿家长的观察分析案例!

但每个人都是从新家长向老家长的方向前进的,如果老家长都不发表意见,那把经验都自己留着也是不妥的吧!

每个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能象某某某某小孩一样,正常交流,正常生活,正常上学,那并没有错。。

她们对一切方法感兴趣只是希望自己小孩能快点快点再快点,对一些本身就是死撅头的人,不试试又如何能说服她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50#
 楼主| 发表于 2010-5-10 14:13:09 | 只看该作者

re:"社会的意义"我好象现在才明...

"社会的意义"


我好象现在才明白,"社交",对于一个普通的七岁的女孩,已经不是仅仅局限于玩过家家,社交已经成为了影响她们思维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一个例子:

莺莺和闻森现在是一起学钢琴的,但是她并不乐意,过去是有点逼着她,因为不学的话,以后可能再也没机会了,后来看她实在不是很乐意,再加上她的课外活动又多,就给她减了一堂课,这样闻森每周三堂钢琴课,莺莺只上一堂,也没去怎么要求她练,就吊在那里好歹也是在学.

最近她学校里在募捐,把学生们的画画装进画框里,家长也就不得不掏腰包买下来,但是说实在我女儿的话,不俗,尽管笔触稚嫩,但是这色彩却搭配得很协调,舒坦,妈妈连声赞叹女儿有点艺术天赋,而且从基因上论证出是来自母方,这点我也同意,所以就去找女儿商量,如果她确实不喜欢钢琴课的话,我现在可以接受她彻底放弃,但是她需要换之以艺术课,绘画课最好.

本来想这不正好对她的胃口了吗?应该会接受的,当下她听了兴致勃勃答应了,但是第二天又凑回来说,她改变主意了,一周一次的钢琴课还是继续.我说让我猜猜你又把主意改回来的理由吧,女儿说,那好,你猜吧,我说你这个小馋猫,肯定是舍不得老师家里吃的,商老师每次都要给他们两个准备些葡萄,她爱人一回家总是赶紧给他们两张罗点吃的,我女儿舍不得这一口,这个理由我猜对了.

但是她伸出另一个指头,说我还有一个理由,那是什么呢?我就摸不着头脑了,女儿揭开迷底,说她的朋友们人人都在学一样乐器,我不学钢琴就没有一样乐器了.我一想,这理由太对了,也太合理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Peer Presure",在闻森那里几乎看不出很多的作用来,在闻莺这里却是一个决定因素.


第二个例子:

那是今天晚餐桌上的故事.

不知是那根筋搭上了,妈妈无意中突然提到了露碧也报了中文学校的夏令营了,我就有点惊奇,问:露碧不是打算今年暑假去上海的吗?我这里话没落地,那边女儿已经在大喊妈妈你别说了!我一头雾水,就朝女儿喊道你这是什么态度.女儿不接我的茬,继续向老妈发威:你怎么跟谁都讲啊!说着,真气了,哭着脸,转身跑进自己的房间里去了.

我明白这里面有原因,等我老婆自己来坦白,但是我老婆还没摸着头脑,自己跟自己说:我哪里又说错了?过一会,悄悄跟我说,原来是女儿和露碧说悄悄话,女儿把自己上次只身去上海的不快全诉苦给了铁姐们,莺莺对上次回国的印象很差,给蚊子咬的两腿象赤豆棒冰,这么热的天,大街上有人随地吐痰,到处不排队,乱挤,反正说的一无是处,结果露碧听了,坚决打定主意不去上海了,死活也不去,本来是她们姐妹俩一起去的,现在只好她姐姐一人去上海,露碧妈妈还得重新给小女儿安排暑假.

我听了原委,马上就得点拨我这个少了一点点筋的老婆了,你想,人家计划安排了很长时间的机会,突然就给变卦了,如果露碧妈妈知道了是我女儿在背后因"友谊"而搞的鬼,人家心里会不怪吗?毕竟在纽约,孩子的暑假是个麻烦,家长自己要上班,下了班赶紧得去接孩子,还得化不少钱,本来露碧家因为姐姐已经上大学了,姐姐和妈妈可以轮流管,现在姐姐去了上海,就得妈妈一人管了.你女儿就怕这事儿传出去传到了露碧妈妈的耳朵里,所以她怕你到处去跟别人讲,你这么大大咧咧地在家里讲,她能不急吗?

我老婆听了自省,后来主动去给女儿认错,并许以冰淇琳而言和.

所以说,对一个这个年龄的女生,同伴的意见,尤其是铁姐们的"私房话",对她们的思维是有决定作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51#
发表于 2010-5-10 14:57:48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F版的指点,我需要学习的还有许多,让...

谢谢F版的指点,我需要学习的还有许多,让你见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52#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16:14:32 | 只看该作者

re:"生命有多么地差异,世界就多么地美丽"...

"生命有多么地差异,世界就多么地美丽"


昨天上午去停车的时候,才发现那个档次里正传播的台湾中广<兰萱时间>里正放着导演林正盛的访问记,已经过了一半了,害得我直后悔.上次是在陈文茜的晚间节目里听林导演的采访,那是<一闪一闪亮晶晶>播映前,现在是在电影两周后,而且是在母亲节前的录音,所以这个话题大都在母亲身上转.

林导讲到了电影中的主角之一:李柏毅,小时候对水非常过敏和恐惧,她妈妈简静惠说,孩子两岁时,要是有一滴水滴在脸上,他能大哭大嚷两小时,妈妈为了让他克服对水的恐惧,带着他整天待在浴缸里,水温保持在华氏八十度,再从浴缸慢慢转战到游泳池,每一步难于登天,一开始妈妈带他进游泳池的时候,妈妈的装束很奇特,她要在头上包一块干干的毛巾,因为柏毅脸上一有水沾上,他就会情绪发作,就这样地经年累月,现在的他已经是游泳健将,特奥会的游泳冠军.

李柏毅最出名的可能是他的画,这里可以看到他的一些作品:  http://lelandlee.wordpress.com/, 后来他有学会了吉他,在三月份的一次公益演出上,他用台语演唱了"若是有你在我生命中",如果国内可以看到录像的话,在这里: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590197.shtml, 你可以看到台上儿子唱,台下妈妈哭着唱.  那首歌的一部分词是这样的:

                      "海水会枯,石头会烂,
                       你的爱终无变换.
                       甘愿为我受尽拖磨,
                       将我当成你心肝.
                       海水会枯,石头会烂,
                       你的爱终无变换,
                       恩情大怎么感谢,
                       一生与主连相倚."


有一段过去采访他们家的老录像,不知道国内还能不能看到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x9RjxTcLfM,  如果不行的话,试试"土豆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4TpnWaPpgY/, 因为最后他爸爸讲的一段话,我觉得字字入心头,怕国内看不到这段录像,我就听写了抄在下面:

爸爸李永硕: "我觉得带柏毅这样的孩子就是一种终生的学习,让我学习到了谦卑这种事情,因为我们知道,看到柏毅这种情形才知道人的力量其实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可是如果说没有神在看护着我们来带领我们的话,这条路实在是走不下去的,所以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很多的功课,我觉得象柏毅这么一个小孩,他也能够有一个卓越的表现,他有一天也能够作为上帝可以使用的器皿,也可以荣神益人的."

听听<一闪一闪亮晶晶>里的音乐:  http://www.yue365.com/musiclist/23033.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53#
发表于 2010-5-12 21:35:19 | 只看该作者

re:每件小事,都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所得,不...

每件小事,都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所得,不牵强,流畅又感人,真是难得的健笔。建议冯版去写专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54#
发表于 2010-5-13 00:55:58 | 只看该作者

re:感谢F版的分享。看了采访,做的真好。

感谢F版的分享。看了采访,做的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55#
发表于 2010-5-13 10:14:08 | 只看该作者

re:看过视频,真的很感动!柏毅,真是...

看过视频,真的很感动!

柏毅,真是天才画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56#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11:55:27 | 只看该作者

re:“转出死胡同”晚上老婆回家时...

“转出死胡同”


晚上老婆回家时,看见闻森中午带的午饭没吃完,剩了一大半,就有了火气,喊了闻森过去问话。平时的话,有时候闻森也会剩饭,但是我和他两人先吃了晚饭后,一般我就清洗掉了,他妈妈也看不见,但今天我们俩吃的晚,我就没来得及洗碗,正好给妈妈看到了,这是这事件的一点背景,这也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一件小事却让家里战火升起。

妈妈就问了闻森,为什么没吃完呢?闻森可能见妈妈面有愠色,急着要给自己找借口,就说我不喜欢这个炒面,我喜欢的是意粉,你为什么给我炒面,妈妈就火大了,每次要带饭前,都是征求过你的同意的,你选了我才做的饭,怎么你会这样说呢?闻森接着给自己开脱,说我是要了面,但是后来我改主意了,妈妈说那你这么能这样半途改呢,你这是存心的,我不能再容忍你这么赖皮,我把你的剩饭留在冰箱里,你明天接着当午饭吃,以后也这样,自己说好的自己一定要吃完。闻森自然地反抗,说我坚决不吃,妈妈说你明天不吃我,我就不会在做晚饭时给你准备你喜欢的菜,以后你的午饭也没有了,回到学校去吃吧。闻森开始大叫大嚷,妈妈不让步;闻森开始哭鼻子,妈妈还是不让步;闻森开始去抓妈妈,被妈妈严厉地阻止;闻森开始击打自己的头皮,妈妈说你别来这一套,你不把这剩饭吃完,就别想再吃我给你特别煮食,你就跟着我们吃吧。

我看着,不想马上插手,即使当闻森开始自伤来要挟妈妈时,我还是等了等,但是我知道这母子俩走进死胡同了,我还是得出马。我去了他们俩干仗的厨房,却见闻森趴在地上,双手拍打地面,继续用自伤来要挟妈妈,我也火大了,踹了闻森屁股一脚,说你给我起来,闻森哭着去了他的房间。我想这是我的“教育机会”了,就跟着进房,还把房门虚掩,给闻森一个私密的感觉,免得他妹妹近来搅和,也丢了闻森的脸面。

闻森自己躺在床上抽泣,但是被我踹了一脚后,却也让他从一味的极端情绪中转过弯来了,我们可以来软语温存,但是那也同时延长了他的负面情绪,我发觉不如给他一下子,到也让他警醒,他的情绪反而更快地平息下来。我看他平静了许多,就开始了我的“引导”,我还是抓两点:

1)what is the problem ?

2) how do we fix it ?

第一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其实最难弄,也最复杂,就象是所有的人的吵架一样,吵着吵着,马上就偏离了争论的源头,双方的气早已经不是生在起源的那个理由上了,而是越生越气,气不到一处来。现在我来问闻森,到底是为什么吵架呢?他的脑子里还找不到点子上,说:妈妈逼我吃,妈妈不管我了等等,我想如果让他说,他还会满山遍野地兜圈子,还是我来直接引导吧。我打断他说,其实这个问题是出在你的午饭没吃完,剩了一半,你也不是没吃,你还是吃了一半的,但另一半没吃完,对不对?闻森对这个事实很赞同,连连点头。

我说本来这午饭吃不完,也不是个问题,只要你好好想想,告诉妈妈为什么,妈妈还是会理解的,对不对?闻森接着问,那我为什么会没吃完饭呢?我说可能你没时间吃了,因为我知道有时候他们午休去玩,回来吃饭时间少了,有时候老师让他订正作业,也会占用午饭时间,如果这样的话,让闻森来回答这样的理由,还是有点难度的,一方面是他可能早忘了中午发生的事,一方面也是从一个事件导致了另一个事件之间的逻辑因果,还是需要脑子转转弯的。但是今天是引导他来这么思考问题,所以我接着启发他,他没吃完也可能是吃饱了,这点可能性最大,他妈妈每次都把饭盒装的满满的,还有水果,我早提醒过她午饭太多了,但是当妈妈的总是嫌孩子吃得不够多,我的劝告早扔在一边了,但是今天是个好机会,这我先留了一手再说。还有没吃完饭的可能,是天太热了,每个人的胃口就变差了,这也可能是一个理由。本来你可以这样来告诉你妈妈为什么今天的午饭没吃完的,但是你没根据事实来解释,却自己编了一个你不喜欢炒面的假理由,这就让妈妈开始火了,妈妈一火,你也火了,就越闹越凶,其实这个问题不是你故意地找麻烦,也不是妈妈存心地整你,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今天的中饭我没吃完。对不对?

我们把问题的起源搞清楚了,这一路上需要我来指引,否则闻森得走一大圈弯路,即使在我的强势干预下,闻森还是会走回到自己的情绪中去,突然他就开始落泪了,伸出胳膊说,如果我一直打自己的胳膊,我就会把自己的胳膊打断。我明白他还沉溺在那个死胡同的情绪中,不能彻底自拔,我趁势引出第二步:那我们已经知道了问题出在哪里,那我们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你也知道,无论你哭,你喊,你打妈妈,你打自己,你打地板,这些解决了这个根本问题了吗?什么也没有,相反的你们俩人连午饭的事都不提了,你骂妈妈逼你做你不原意的事,妈妈骂你不尊重她的劳动,你骂妈妈一点不关心你,妈妈骂你没心没肝故意捣乱,你们越吵越凶,但是离根本问题越来越远。你哭也好,骂也好,发脾气也好,打人打自己也好,这些都没能解决问题,反而越来越糟,对不对?

我赶紧得把主题点明了,否则节外生枝,我接着说,其实问题很好解决,既然你只能吃下一半的饭,那从下星期起,让妈妈给你装半盒饭好了,反正你还会带水果的,不会饿到哪里去,即使真没吃饱,你三点半就回家了,我们可以早点吃晚饭。闻森同意连连点头。

但我接着说,这个问题以后就这么解决了,但是今天的问题还没结束,我同意你妈妈说的,你没吃完的午饭明天继续吃完。闻森说,我都不喜欢吃了,为什么还要吃。我说,这是对你妈妈的尊重,尊重她的对你的特别额外的劳动。这个问题好办,我就问你们班里还有其他同学象你也带午饭吗?闻森说没有,我说这是你妈妈特地为你做的饭,其他妈妈是不会这么做的,而且你妈妈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起来了,先为你做中饭,再为你做早饭,你自己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在五点半被叫醒了做饭,做的饭人家又不吃,你会怎么想的?你会不生气吗?所以你还是得把饭吃完,否则你妈妈还是会不高兴的,再者尊重妈妈劳动,也是你们童子军要求做到的,是不是?闻森心服口也服了。

我最后把事情总结了一下,我们知道了问题是出在中饭太多了吃不完,我们的解决办法是:没吃完的接着明天吃完,以后带饭也只装半盒。说完后,我说现在我们找你妈去,我让闻森去抱了一下妈妈以示解和,再和妈妈敲定了以后带饭减半的措施,今天闹得太激烈了些,所以没要求闻森口头表态,以后还是会要求他能够心平气和地认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57#
 楼主| 发表于 2010-5-22 11:43:01 | 只看该作者

re:“自闭症不相信眼泪” 几...

“自闭症不相信眼泪”



几年前,“自闭症”这个词在媒体上还很难见到,一出现总是和什么疫苗啊排毒啊之类的争议在一起,但这几年无论是美国的还是中国的媒体渐渐地看到了不少的关于自闭症的报道宣传了,这当然是好事,这也是我们期盼和努力的结果,同样地在国内国际上以自闭症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遗憾的是在中国国内的影视界,先健足先登的是一些急功近利的人,造一颗“泪水炸弹”当然是票房的保障了,这个眼泪也很好赚:“自闭症儿子”+ “单亲父母”+“这个父母亲要么就是自己想死,要么就是命中注定要早死”,怎么拍怎么演,都能赚得一江泪水向东流。

可是对于一个七年的老家长来说,这样的煽情已经煽不出眼泪来了,用一句很老的电影片名“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来比喻,很明白的我们叫:“自闭症不相信眼泪”,既然不相信眼泪,那还相信什么呢?昨天晚上上班路上听到一个访谈节目,我边听边在想这个问题。

昨天晚上的节目是采访台湾的内政部长江宜桦,在谈论了一些台湾的时事后,主持人一下子把话题讲到了自闭症身上,原来江宜桦自己也有一个自闭症的儿子,主持人提到这个话题我不奇怪,因为当大陆的演艺界正使劲地拿着自闭症作煽情工具时,这个宝岛台湾里却是大张旗鼓地放了两个记录片,还搞了一个“336愛奇兒日”,也就是每年三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台湾作为关乎身心障碍儿童的节日,而这两部记录片一部是过去在这里提过的“一闪一闪亮晶晶”,一部是关于特殊学生融合教育的记录片“同班同学”,那是台湾的一个教育学教授花了十九年的时间,培养和记录了两个特殊孩子和两个正常孩子的融合教育的漫长过程,这两孩子一个是听障加多动症,一个是唐氏症,现在这两个正常孩子一个在台湾大学,一个在辅仁大学,能化十九年的开创了台湾的融合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业。

对于江部长来说,自然这些电影上映时,他会去看首映,作为政府给这些倡导公益的艺术家们鼓劲,同时自己作为一个星爸,他也抓紧一切的场合来宣传自闭症和特殊教育的知识,有些话他好像自然而然地说出来,但是作为另一个星爸,或许只有我们才能理解江部长的话外之音。比如说,他们在节目里自然提到了“一闪一闪亮晶晶”,里面主角之一的李柏毅是个独居绘画天赋的自闭症青年,就象是经典的电影“雨人”,好像外界人们只要一说到自闭症,就总是和某种特殊才能联系在一起的,即使是象现在邹小兵那样的,不是也在大力鼓吹“爱斯柏格症孩子是你们家里五百年可能出的一个奇才”,这给很多的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好像自己孩子没有特殊能力,完全是自己的努力不够造成的,是自己没挖掘出来,是自己没钱送他们去学琴学画,是自己没有本事,须知事实上自闭症孩子有特殊才能的只是极少数,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即使在那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他们能不能把天赋培养成社会能够接受的才能,更是风毛鳞角。作为一个十几年的星爸,这个江部长既有民选官员那样对公益活动的支持,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宣传事实的教育机会,对于那些以自闭症为题材的艺术家们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一个“亮点”,要么是绘画的天才,要么是单亲的星爸星妈,这样才有“看点”,我们不会期望他们去拍一个故事讲光教一个孩子说“妈妈”就教了一年两年的,否则没人愿意看这本电影,也没人愿意来拍这本电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同样的一个星爸星妈,我们责无旁贷地要宣传事实,因为很多新家长会无可适从。

访谈中江部长抓紧那么十几分钟的时间,讲到了自闭症孩子的一些刻板行为和思维,讲到了如果学校和社会能理解他们的话,就会给这些孩子和家庭带来非常大的鼓舞和信心,对于自闭症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大可能象其他的特殊孩子们那样容易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不理解自闭症特征的话,他们不但帮不上忙,还会造成更大的伤害,而向社会,向学校,向学生们宣传自闭症的知识的最佳人选,却是我们自己了。

回到开头的那个话题,我当时在想,如果说我们能够写出一张“我们最想从社会里得到什么?”的清单的话,我想象“法律,政策,资金”这些肯定会写在上面,我想我们还是“对自闭症客观的全面地科学的宣传”也应该是重要的一个心愿,而我最不想要的,就是:眼泪和怜悯。




摘录一则台湾五月二十号的新闻:



儿子鞋掉了非得查找 江宜桦:翻遍校园在臭水沟--(2010/05/20 20:23)
就职两周年,总统马英九「融合学校」当助教。
  

总统马英九在520就职两周年,访视身障生融合教育,期待此行不只是感动,也要有行动。家有自闭儿的内政部长江宜桦,也分享养育特殊孩子的心情,他认为,很多特殊小孩都需要身旁的人,能够了解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并愿意去接纳他、帮助他。

江宜桦上午陪同马英九访视新竹教育大学附设实验小学融合教育校区,除观看「同班同学」纪录片外,也看看普通生与特殊生一起在同间教室的学习状况,并与特殊生家长座谈。

家--有自闭儿的江宜桦谈起纪录片的观後感,直说「过去20年的往事如潮水一般涌来」,现在大儿子快满20岁,而这位小孩带给他的点点滴滴与人生性格的改变,让他的生活既辛苦也丰富。

江宜桦回忆说,儿子在小学1年级时,放学後跳格子,因为脱下的鞋子不见,坚持要查找鞋子才回家。经校警通知,他把整个学校都找翻了,终於在臭水沟中查找那只鞋。他又提到,国中时班上有个高壮的同学,常在放学途中叉着腰堵他的儿子请求喊爸爸,有孤独癖的儿子只会单纯地应答「可是你不是我爸爸」。

他指出,尽管儿子受到这种对待,但他一点都不怪这些孩子的家长。他只希望外界能换一个角度看,就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马英九也表示,观看「同班同学」这部纪录片後,可让台湾人养成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观念,这是台湾最需要的「心灵改革」。


家有自闭儿 江宜桦:辛苦也丰富
2010-05-21 中国时报【江慧真/台北报导】

  
    五二○陪同马英九总统走访新竹教育大学实验附小,内政部长江宜桦昨天百感交集,家中也有自闭症儿的他说,看完《同班同学》纪录片,「过去廿年的往事如潮水一般涌来! 」但看着现在儿子快满廿岁,带给他人生和性格的改变,让生活既辛苦也变丰富。

    江宜桦呼吁社会,不管是听障、智障、视障、自闭症、过动儿、罕见疾病的特殊小孩,都需要身旁的人了解他的与众不同,进一步接纳他、帮助他;其实,这种帮助很容易,「不需要捐钱,只要遇上动作慢一点、声音大声一点的特殊儿,耐心地给予微笑,就是对小孩和家庭莫大的鼓励!」

    他说,社会因不了解特殊儿,不知道该如何帮忙,有时甚至会作弄、为难这些小孩,他的小孩也不例外。回忆儿子在小学一年级时,放学后在校园中玩跳格子,却因同学将他脱下的鞋子藏起,儿子哭着坚持非找到鞋才肯回家,「当时校警打电话来通知我,不管我怎么说都劝不动,我们父子把整个学校都找翻了,终于在臭水沟中找到那只鞋!」

    不料,这样的情形到了国中仍屡见不鲜。江宜桦叙述,儿子上国中,班上有个又高又壮同学常在放学途中「堵」他儿子,要他叫声爸爸,自闭儿只单纯地回应「可是你并不是我爸爸」 ,完全无法面对处理。江宜桦无奈地说,我们都知道同学会欺负他,但身为家长也无法改变。

    台湾特殊儿被受歧视,江宜桦却在英国受到感召。有一年到英国剑桥进修,遍寻不着儿子可念的学校,当时却有个「骑士」校长主动通知他可以办理入学,校长当时对儿子自闭症不以为意,还安慰他「你说你的小孩与众不同,但哪个人不是与众不同?你说他会令人失去控制,但谁不会失去控制发脾气呢?」

    儿子高三暑假那年的遭遇,仍让江宜桦难以忘记。他说,渴望友谊的儿子想办生日派对,家里合作花了一周的时间准备,邀请儿子班上五、六个同学到家里玩,「但到了当天,还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到我们家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58#
发表于 2010-5-22 12:06:23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binfeng2000发表的内容:

“自闭症不相信眼泪”

几年前,“自闭症”这个词在媒体上还很难见到,一出现总是和什么疫苗啊排毒啊之类的争议在一起,但这几年无论是美国的还是中国的媒体渐渐地看到了不少的关于自闭症的报道宣传...


其实,有的时候,眼泪和怜悯是可以让别人关注科学的宣传的手段。所以,博得别人的眼泪和怜悯还是需要的,就是自己别成天跟着别人自怜就行,最好在别人的眼泪和怜悯中科学的宣传,这个是我看方姐姐的经历感觉出来的。我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别拍我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59#
发表于 2010-5-22 15:43:02 | 只看该作者

re:一点意见,同班同学中,考上台大和辅任的不...

一点意见,同班同学中,考上台大和辅任的不是那两个特殊儿,文章中说这个片子的目的是希望一般家长了解,和特殊儿一起上学,正常的孩子不会变笨。

虽然这是个明显的道理,但是还需要19年的时间去解说,让人感觉其实再哭上100场电影,可能都不够多。
(不过不是自己哭,自己哭上三场,难道不免疫了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60#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13:51:25 | 只看该作者

re:“青春如潮起” 每当别人在问...

“青春如潮起”


每当别人在问青春期的事情,我自然得在心里过一遍,闻森现在还没有出现这个问题,或者说这个问题早也有了,但是还没形成困惑,上星期他洗完澡后,我见他从房间里换衣服却久久没出来,也没动静,叫了他几声不闻回音,我就进房去查看,一看他全身裹着床单蜷缩在床上,我怕他会不会肚子痛,但是如果那样他早叫唤起来了,我就想到了那个念头,我不想起揭他的短,还是叫了他几声让他自己起来,闻森赖着不动,我就去揭了他的床单,果然见他的内裤拉下了半截,我没声响,只是让他穿好衣服,他的澡该洗完了。

换了别人会大惊小怪,我不会,因为我先一步想通了,这样的事儿估计每个男孩都做过,既然自己小时候也做过,又何必对儿子惊慌那? 看看自己这里是什么,别人那里是什么,男的又怎么样,女的又怎么样,人到了这个岁数,这个需求就出来来,挡也挡不住。

对于闻森来说,现在还只是大潮初起,只是见到了水在漫起来,大浪还没扑过来呢,我已经感觉到了水势在脚下涌动。偷偷看自己的私处,只是一点点白沫而已,我担心的是一个更普遍的,真象会是一个大潮一样铺天盖地而来的东西,何子讲得很精确,“其实,孩子最难过的倒不是性心理的关,而是如何面对自己与别人的不同。”而对现在的闻森来说,他还没有到了关注自己和别人不同的程度,但是他却是从关注现在的他和过去的他有何不同开始的,什么叫“青春期”那?青春期就是变化,日新月异地变化,从物体上身高体重的变化,到心理生理精神思维荷尔蒙的变化,裤子一件件地吊起了脚,个头一天天地窜上了墙,可是对闻森来说,他不见得对于长大一定会高兴,他又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自己可以长大,渐渐地有了抵抗和发言的本钱,担忧的是日变月变,要变向何方?

对于闻森临变而惊的心理,我算是见识了,就是从他这一两年所谓的“入睡困难”中明白的。在经过了很多的讨论和措施之后,闻森还是对为什么他现在不象过去那样一沾枕头就睡着的事疑惑重重,我想外界的原因我们已经一一地排出来了,也一一地想出对策,闻森也很愿意地一一尝试,但是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那余下的可能就是内在的因素了,我解释给闻森当一个人成长时,他的身体也在起变化,就象是一个婴儿需要睡十几个小时,而年老了可能只睡四五个小时就够了,所以你到了少年年纪,也不会象小时候那样一碰枕头就睡着了,你可能躺在床上很长时间也没有睡意,但是这不要紧,这并不是你身体上出了毛病,只要你静静地躺着,就是休息了,晚一点睡着没有多大的关系。闻森半信半疑。即使我早就认识到也时时地引导着他接受生活中的细微的改变,但是当他兴致勃勃地到了大游轮的船舱里,看到了那和他熟悉的“床铺”不一样的舱铺还是会奔溃一下下,在世人眼里实在是“可以承受之轻”的变化,在他心里还是会成为“不可承受之重”。在船舱里的那一幕,也让我彻底地想清楚了,过去我一直在引导他处理“外来之变”,现在得需要多带他认识一下“内在之变”,自己的身体,心理,情绪的变化。

而作为一个少年,他在生命中会碰到的最触目惊心的变化,会是什么呢?应该是“性”的变化,不光是自己身体上的性征变化,也是周围人,尤其是同龄人身体上的性征变化,我一直觉得所谓的青春期心理,不会光是性心理上的,还有那些普通心理上的事情,这在自闭症孩子中可能尤为明显,因为他们还必须承担那些普通孩子可能根本不是问题的负担,比方说象闻森那样触觉过敏的人,需要时时提防着给他准备的食物,会不会刺激他的味蕾。比如说,几乎从一出生起,闻森就和他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改变”在作斗争,现在换了生命中注定要出现的一个最大的变化之一,这个老革命自然地遇到了新问题。

目前的闻森还是那个懵懵懂懂的大男孩,从性征上来说,也只有医生上次提醒的,他的睾丸颜色开始变深了,他的所谓的“青春期心理”目前还只是一些很细微的苗头,就象是大潮涌起前那些零零碎碎飞起的浪花,比如说,现在他开始顶撞,却是那种他明知道他需要去做,他其实也会去做,但是就是会在态度上言语上顶你一下,摆出点“我大了,我可以不需要听你的了”的架势,我在另外一个写了一半的帖子里,叫他“你的青春,你来做主”。

所以现在我还是在观望等待状态,尽管我已经给他介绍了青春期的书,但是还是处在“启蒙”阶段,闻森还没有到了“实践”的程度。相反地是,每次我看到任何的所谓“青春期教育”的故事和文章,我先在心里替闻森“过”一遍,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我就是那拉粮草的骡马。看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文章,不能说我会认同很多人的做法,所谓的青春期教育,也实在是法无定法,各人八仙过海,各有各的套路,我自己的看法有两点:


1)在这个青春期教育的问题上,我绝对信奉“知识就是力量”的原则,用事实来教育,用知识来铺路,在我和闻森双方能接受和能理解的范围内,把青春期教育透明化,而且要趋前化,先走几步,最佳的结果是当青春之花终于开到他身上时,他已经从书本上从言谈里知道那是怎么回事了,见多了才能不怪,少见了才会多怪,未雨绸缪,就能处变而不惊。在性教育这个范畴上,吃不饱而憋出病的人,远远地超出吃多了撑出病来的人。

2)我不赞同很多人的性教育方法,他们变相地在向孩子灌输“性是脏的,丑陋的,丢脸的”,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习惯的传统,从过去常常提到的“手淫”一词就能看出来,本来是一个合理的正常的特定时期的个人行为,一旦被冠以“淫”字,就成了道德犯罪了。如果家长和教师是以这种心态来看性心理和性行为的,那是很可能把一个本来很无辜的心理给压抑了下去,从长远来看,并没有好处。有个事实说,“人类是唯一的不以生殖为唯一目的而进行性活动的动物”,性是上帝造人时给人类的特殊礼物,又何必在家长口中变成邪恶的化身?我到没有来宣扬性爱的意思,但是至少希望在教育自己子女的时候,不去丑化,不去曲解。


如果上面两点象是两勺新酒的话,那下面的一个前提就是它们必须要装进一个旧瓶里,那就是他的无论怎么样的愿望,都是以不妨碍别人为前提的,这是一以贯之的总纲领。闻森嘻皮笑脸地凑近穿着睡衣的妈妈,说是想看看大人胳肢窝下面有什么,被他妈妈严正拒绝了,其实闻森是明知故问,但是他妈妈不愿意被这么骚扰,断然拒绝。

昨天下班回家路上,一时内急,停车小解,路边的休息站是在沙滩边,我解完手就去沙滩上站了一会儿,海水还算清,但还是冲上来不少垃圾,清晨寂静的海湾,波澜不兴,但我知道这浪潮一到时间就会涌上来的,我只能严阵以待。想着想着,我决定今天一定得把这篇写了好几天的文章给结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8 00: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