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Delbert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frog

[复制链接]
461#
发表于 2011-11-30 21:15:28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De...

下面引用由[U]Delbert[/U]发表的内容:

每天只问小孩四句话---改变孩子一生

有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



好经典的话,个人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22:52:50 | 只看该作者

re:转: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

    转: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责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但是,现实生活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国98%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而家长们的爱也经常是有条件的,比如会出现只要这次考试得了前三名,就带你去哪里玩等等。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的,是要让对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句话:
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
2,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给予孩子精神意义上的爱。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
5,调正亲子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00:23:32 | 只看该作者

re:家长应知道的心理学规律家庭教育实际上...

家长应知道的心理学规律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家长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成长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00:25:14 | 只看该作者

re: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 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 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00:27:34 | 只看该作者

re: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 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00:28:54 | 只看该作者

re: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

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00:29:32 | 只看该作者

re: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 "木...

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 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 间,做到"取长补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00:30:30 | 只看该作者

re:心理规律六:霍桑效应 美国...

心理规律六: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 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作为母亲,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
   
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
心理规律七:增减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难免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心理规律八:蝴蝶效应
   
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 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心理规律九: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 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 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所以,妈妈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
心理规律十:登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09:02:23 | 只看该作者

re:乐乐做作业的时候,写一会儿,总要问我些作...

乐乐做作业的时候,写一会儿,总要问我些作业以外的话题。昨天晚上,他刚要问,自己突然意识到什么了,嗯,等我写完这一页再问。能自我控制一点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09:11:08 | 只看该作者

re:乐乐今天早上醒来,问我几点了,我说七点了...

乐乐今天早上醒来,问我几点了,我说七点了。他说,哎呀又晚了,又得不到二等奖了。说的我莫名其妙,他每天都是7点起床,7点40去学校,怎么会晚呢。他说我今天早上不刷牙,不洗脸,也不吃饭了,直接去学校,我要去背课文,老师说从第1课到11课,全背下来的,可以得二等奖。我说那你快点儿起床,来得及。结果他今天早上,穿衣、洗脸、吃早餐,速度超快,一改平日的拖拉。二十分钟全部搞定。在送他上学的路上,我担心他背不下来,我说你早去可以先把课文多读几遍,然后再背,他说他背得过,昨天是因为没时间了,数学老师要上课,没有背完,才没得二等奖的。(他们利用晨读的时间,老师安排背课文,8点20 才上课。)我说有一等奖吗,他说有一等奖,可是得一等奖太难了,不仅要背课文好,上课纪律要好,做操也要好,我稍息的时候,腿伸得太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01:42:04 | 只看该作者

re:早上送乐乐到学校的时候,本来想跟他语文老...

早上送乐乐到学校的时候,本来想跟他语文老师沟通一下,让老师再鼓励一下,激发他这来之不易的内在的动力。我等了一会儿,语文老师没到。中午时候,我给他老师打了一个电话,沟通了一下他早上的表现,老师说他已经背过了,得了个二等奖,老师讲他现在很有荣誉感,也很要强。下午放学,我接他的时候,他很神气地告诉我,他得二等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2#
发表于 2011-12-9 05:55:42 | 只看该作者

re:难怪乐乐进步这样快,乐爸好用功呀。心...

难怪乐乐进步这样快,乐爸好用功呀。
心理学内容写的太好了,看的过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7:09:16 | 只看该作者

re:乐乐今天给老师选中做主持人了,今天带回来...

乐乐今天给老师选中做主持人了,今天带回来讲稿背,我看台词,可能是年底学校组织一个家校活动,展示孩子一学期的成绩。做主持,乐乐有优势,在以琳的时候,有主持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23:01:23 | 只看该作者

re:晚上,乐乐妈身体有点儿不舒服,需要早休息...

晚上,乐乐妈身体有点儿不舒服,需要早休息。乐乐讲,妈妈我要去楼上睡了,妈妈问他为什么?我睡觉蹬被子,你要给我盖,我怕影响你休息。到楼上后,乐乐躺在床上嘟囔,哼,我想妈妈,说着说着哭了,赶紧安慰安慰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发表于 2011-12-11 21:12:10 | 只看该作者

re:乐乐太让人羡慕了,我们需要恶补的地方太多...

乐乐太让人羡慕了,我们需要恶补的地方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6#
发表于 2011-12-11 21:23:07 | 只看该作者

re:收藏起来慢慢学习

收藏起来慢慢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 00:12:50 | 只看该作者

re:新年贺辞 值此新年来临之际,向奋...

新年贺辞

值此新年来临之际,向奋斗在统一战线的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以及小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深深的祝福。

过去的一年是奋斗的一年,也是揪心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乐乐面临着诸多挑战,从融合班到幼儿园,以及进入小学学习。特别是9月份入学以后,我和乐乐妈每天都处在焦虑中,担心他能否适应小学的生活,学业能否跟得上,能否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一个学期下来,乐乐有了很大进步。这得益于学前的准备,也得益于与老师的及时沟通。在进入小学之前,接近一年的时间,在方老师、张老师精心的指导下,科学安排课程,乐乐小学一年级的学业基本过关,这为乐乐进入小学,完成平稳过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只有学业跟得上,才能腾出精力去解决其他行为问题。学业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如果学业跟不上,孩子就不会对学习有兴趣,那就很难遵守课堂纪律了。乐乐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成绩还算不错。这一学期乐乐跟小朋友能够友好相处,参与到小朋友的游戏中去,有了两个很好的朋友。积极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具备了基本的荣誉感。跳绳虽然没能参加比赛,但是对跳绳的热爱与日俱增,已经学会了单脚跳,向后跳。一年来,乐乐已经学会了骑两轮自行车,运动技能有了很大提高,国际象棋已经入门。乐乐的进步让我和乐乐妈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在新的一年里,乐乐的学业会越来越难,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他的理解能力亟需提高,人际交往还显稚嫩。我和乐乐妈坚定信心,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继续努力,勤与老师联系,关注乐乐在学校的变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特别注意乐乐在学校人际圈的培养。希望乐乐新的一年有更大进步。

对付ZB这一恶魔,目前尚无根治良药,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辛酸。可喜的是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这一群体,让我们家长除了抱团取暖外,也能感受到一丝安慰。相信,经过我们家长的不懈努力,孩子总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最后,祝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小朋友茁壮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8#
发表于 2012-1-10 23:46:54 | 只看该作者

re:今天听了乐乐爸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

  今天听了乐乐爸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来以琳的时候乐乐已经毕业了,但是常听格格妈妈提起。以后要多向乐乐爸爸学习,也谢谢乐乐爸爸的分享。
  乐乐爸爸的讲座是“励志片”让我们又看到一丝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发表于 2012-1-10 23:52:50 | 只看该作者

re:今天乐乐爸冲进行政部问我:方姐你去听么?...

今天乐乐爸冲进行政部问我:方姐你去听么?
我没有回过神来。
你如果去,我就让你讲。
吓得我也没敢去,听说门口窗口都挤满了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0#
发表于 2012-2-1 22:38:5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6 09: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