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转方老师帖子:我刚才看了一下以琳...
转方老师帖子:
我刚才看了一下以琳教学园地里老师记录的关于听的训练,归纳一下有以下:
1、听觉与词语群记忆相结合
如:西瓜 桃子 大象 飞机
指令:你听到了什么?(我说了什么?)
原则:由少到多,由简到难
目的:为理解句子成分提取信息打基础。
2、听觉与数字串记忆相结合
如:5 8 2 4 9 1
指令:听听老师说了哪些数字?
原则:由少到多,循序渐进递增,语速语调也可适当调整。
拓展:可参考上面听觉与词语群记忆相结合的内容。另外,可以与单双数这一知识点相结合,借鉴上面与类别结合的实例。
3、仿说句子——逐渐添加句子成分
如:我有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红红的苹果。
我有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
原则:语调可在所添加的句子成分上有所侧重。
4、颠倒所听词语、数字、简单句子的顺序
(1) 牙刷——刷牙 哈密瓜——瓜密哈 公共汽车——车汽共公 亡羊补牢——牢补羊亡
(2) 1 8 4 6——6 4 8 1 7 5 8 3 2 1——1 2 3 8 5 7
(3) 我爱妈妈——妈妈爱我 梨是水果——果水是梨
注意:颠倒顺序这项练习对孩子的听觉记忆是个挑战,突破这一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孩子的听觉能力。但是,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能强度太大,更不可频率过高,以防孩子进入一味反说所听内容而不是提取信息理解所听内容的怪圈。
5、听觉与数量相结合
(1) 孩子在不看的情况下,感知声音的数量,如:拍了几下手/桌子。节奏上可由一般节奏到有变化的节奏,也可以加干扰,如跺脚。
(2) 物品数量。听有几个苹果:a 、苹果 苹果 西瓜 b、苹果 西瓜 苹果 草莓
(3) 类别数量。听有几个动物:a 、大象 小鸭 火龙果b、小狗 小鸭 火车 松鼠
(4) 形状数量。听有几个三角形:a 、红色三角形 蓝色圆形 绿色三角形
(5) 听有几个男的/女的:叔叔 阿姨 弟弟 妹妹(哪几个)
(6)有几个会飞的:蜻蜓 小鸟 青蛙 蝴蝶
(7)听有几个数字:a 、5 4 3 7 b、5 8 1 6 7 3
(8)侧重某个数字,如:听有几个3:3 4 5 6 3,还可以转换指令:听重复了几:7 1 7 4 7
6、设定范围,听漏数了几
(1)从1到6:1 2 3 5 6,漏数了几(没有数几)?
(2)从6到10:6 8 9 10,没有数几?
(3)从1 到10:1 2 4 5 6 7 9 10,没有数几和几?
(4)2 8 1 3 7 4 ——2 8 3 7 4,漏了几?
7、哪个不是一类的:飞机 轮船 苹果,让孩子完整表达:苹果不是一类的。也可以让孩子进一步去表达,
为什么苹果不是一类的。在处理信息的同时,也巩固了孩子对因果关系及类别的理解与应用。
8、听觉与替代相结合
(1)类别与动作:听到水果就拍拍头,动物——跺脚,交通工具——拍桌子
(2)类别与语言表达:听到水果就说,“今天天气不错”,动物——“我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交通工具——发脾气是不对的”。
(3)听故事,听到故事中的关键词,如:《龟兔赛跑》中的“乌龟”,就拍拍手。或者,听到“乌龟”就
画一个圆,故事听完后看有几个圆,提问,故事中提到了几次小乌龟?这样,与数量也有交集,同时又多了一项练习。
9、听觉与序数相结合
如:苹果 大象 轮船
(1)第一个是什么?第二个?第三个?大象是第几个?轮船是不是第一个?
(2)第一个是什么类的?交通工具是第几个?
10、简单句子的分析与信息反馈,以及小故事的理解与信息处理。
(1)动物与食物的对应关系:小狗和小猫都爱吃鱼对吗?
(2)功用:扫把和牙刷哪一个是/不是扫地用的?
(3)对比性描述:红色三角形和红色圆形/大的蓝色正方形和小的黄色正方形,它们的什么是一样/不一
样的?
(4)星期六,张老师去易初莲花买了一包海苔,三个苹果,五支铅笔。请问,你听到了哪些数字?谁
去买东西了?张老师还是王老师?去哪买的?什么时候去的?买了什么?几个苹果?有没有买写字用的?张老师喜欢吃什么?
(5)小狗要请好朋友们到家里做客,它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有鱼、桃子、松果、胡萝卜,请问,他请的好朋友都有谁呢?
(6)柜子里从上往下放着苹果、香蕉、荔枝、葡萄,分别给爷爷、奶奶、叔叔、姐姐,请问苹果给谁吃了?叔叔吃的什么?黄色的、弯弯的像月牙的水果给谁吃了?最上面的是谁吃的?从上往下第二个给谁吃了?
总之,听觉训练与听觉记忆是密不可分的,但又不能单单停留在听觉记忆的层面上,而应该更侧重于听觉理解的练习,听觉理解是在听觉记忆的基础上的,基础打好之后,便进入借助听觉理解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能用到的课题由浅入深有很多,上面的只是冰山一角,在横向上还可以拓展,往纵向上也可以延伸
说实话看得我眼花撩乱,感觉不是训练星儿,而是培养神童,或者说培养潜伏人员的。但我去看过一些个训课,有些孩子真的是很厉害,他们能不出错。每当这样的时候我更要求老师和家长多在阅读上下功夫,多在交谈交流上下功夫,多在家务上下功夫。
不知道我对不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