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大脑是否能从弱统合模式转变成强统合模式,...
大脑是否能从弱统合模式转变成强统合模式,八岁以后,我感觉这个愿望就打消吧,对大都来说,培养一个强系统2,比去奢望培养强系统1要来得更现实。
ToM 是否能培养。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我感觉是没招的,但对细节记忆好的孩子可以有弥补措施。
弥补方法:既然图像细节记忆强,天宝的方法是很多人体验过可行的,通过看生活类电视剧和观察NT交往,输入大量不同的人际交往图像模式,在记忆中分析归类,打造一个后天意图解读数据库,虽然运作机理和NT的ToM完全不同,但功能上可以弥补一些。就天宝的经验来说,数据库只要数据够多,社会性每天都会在进步中,是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机制,虽然永远无法接近ToM的先天功能,但总比没有这个机制强。
如果坚持这个训练策略,为孩子不断打造社交图像数据库,那么把孩子放在人堆里亲身去观察,还不如用他更擅长的单一视觉信息处理来的有效,也就是看大量动画片和电视剧,然后少量真人实地观察。因为在真人环境中,信息量过多过于模糊,我在五人以上的空间都感觉大脑会主动保护自己,开始进入信息屏蔽,输入大脑的信息量明显减少,效率会很差。
另一个社会性训练的关键是输出:行为、语言和非语言表达。
要输出成能被NT认为是同类,我的体会是:不可能。
怎么去接近,有几个方面的不同层次要求:
1:行为得体。
这个要求对ASD孩子来说,其实就已经非常高了,但在社交互动中只是最低级的要求。
行为得体需要大量的行为训练,在不同场合泛化,灵活使用规范,需要孩子在特定场合控制情绪,消除因为紧张焦虑带来的自我刺激行为,消去任何不当行为,用得体的行为代替。
这种训练在生活化训练中,肯定是最主要的内容,特别是带孩子出门,我每次都能记录不下十条需要改进的行为点,有些要通过ABA,有些要通过CBT,我感觉这类行为训练有点看不到尽头的感觉,回过头去看,进步肯定是有的,但随着生活模式的多样化复杂化,新的行为也层出不穷,慢慢练吧。
2.社交思维
其实就是要在思维训练中,强行输入非自我的一部分考虑,随时随地也要考虑到他人。
3.社交互动
如果行为基本得体,随时有社交思维,在社交互动中才能逐渐开始真正体会到什么是NT模式的社交,也才能真正进入自我寻找弥补方式融入NT互动的阶段,无论是模仿还是控制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怎么去打造一个自己能力所及的伪NT面具。
到了这个高度,更多需要自己去体会了,用系统2去分析,用系统2去整合,他人的教导只能给一个方向和原则,因为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不同的,我的具体做法不一定适合大都,他会成为一个独特的他自己,而不是我的翻版.
这个过程必然是一辈子,这个过程也需要大量基础,比如情感体会和控制、自尊心、进入社会的动机、系统2的思维能力。
大都还远没到那个程度,所以目前社会性互动训练不是重点。
我希望通过这三年的情绪、思维、行为训练下来,他能在实地社交过程中,不仅仅感觉到的是挫折和隔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