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燕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青春期

[复制链接]
5021#
发表于 2012-5-12 12:46:52 | 只看该作者

re:看见燕博ZT文章提到信仰,上帝和孤独这几...

看见燕博ZT文章提到信仰,上帝和孤独这几个关键字。

圣经云,那人独居不好。

下半句,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

其实已经说了人独自寂寞是不好的。

伊甸园里的动物都安慰不了亚当,所以上帝为他造了个女人。所以宠物的安慰效果比不上会说话的人。

人的孤独也是寻求上帝的一个原因吧。

不过那人指的是男性,所以根据圣经,其实男人比女人更加耐不得寂寞和孤独。

昨天和密友电聊,发现的确如此。

而且,女人孤独了有闺蜜,男人孤独了有红颜知己。可以倾诉心声的,如果不认识神,就向上帝的最后一个受造物,夏娃倾吐。

把孤独的问题引向性别差异这儿来了。。。呵呵,跑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2#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3:07:16 | 只看该作者

re:《大西洋月刊》是美国思想领域比较高端的杂...

《大西洋月刊》是美国思想领域比较高端的杂志,不太可能有某意识形态方面的倾向性。

不过读者肯定是有各种倾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3#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5:38:20 | 只看该作者

re:Rainbow rose,从花茎不同部位...

Rainbow rose,从花茎不同部位注入不同颜色,渗透到花瓣上形成的。

这么贵的花,就看看吧,不买了。。。。

特殊的日子,不想说太感性的话,也得表示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4#
发表于 2012-5-13 08:35:25 | 只看该作者

re:支持,祝燕博士母亲节快乐!这花是怎么贴的...

支持,祝燕博士母亲节快乐!这花是怎么贴的,颜色艳丽养眼,我选了好多漂亮的图,就是不知道怎么贴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5#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10:35:40 | 只看该作者

re:贴原图的链接,或者把原图转到可贴图的网站...

贴原图的链接,或者把原图转到可贴图的网站。

图片上传以琳只有志愿者有特权,所以你看我们贴得比较多,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6#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10:44:12 | 只看该作者

re:《白宫风云》下得特慢,看了几集《甄嬛传》...

《白宫风云》下得特慢,看了几集《甄嬛传》,都是政治,不同的游戏规则。
当然政治里面也要加点情感才好看,虽然明知是假的。

里面的四爷虽然老了点,不过有智慧有味道,导演不俗,这个男人是个皇上的样子。
(从四爷身上看到周围一些国内男人的影子,原来中国男人都是以清宫为榜样的,和美国男的确不太一样,往好了说是更成熟吧,往惨了说是被世道逼的)

后宫们也各有特点,政治版红楼梦的感觉。
总之没有美国妞看着痛快。
女人那么有心机,真不如美国大傻妞的生活。

我老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7#
发表于 2012-5-13 19:34:05 | 只看该作者

re:燕园是应该叫大姐姐还是阿姨呢?我是80后...

燕园是应该叫大姐姐还是阿姨呢?我是80后尾巴上面的人
这位坚强而优秀的妈妈,要独自带着两个宝贝儿,未来的路上坎坷肯定会有,但是燕园那么聪明,一切难题皆不在话下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8#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09:55:10 | 只看该作者

re:我是60尾巴,大都是90尾巴,当然叫阿姨...

我是60尾巴,大都是90尾巴,当然叫阿姨啊,嘿嘿。

你再经过点事儿,就知道坚强是不管用的,能长久的是理性和平静。

理性了,事情才能理顺,心情才能保持平静。
平静了,心思才宽,有更多地方放好奇心,有趣的人,和其他美好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29#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0:44:09 | 只看该作者

re: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

  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
     
    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一个古代的作家使读者随一个久远的死者交通;当他读下去的时候,他开始想象那个古代的作家相貌如何,是哪一类的人。孟子和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都表现过同样的观念。一个人在十二小时之中,能够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生活二小时,完全忘怀眼前的现实环境:这当然是那些禁锢在他们的身体监狱里的人所妒羡的权利。这么一种环境的改变,由心理上的影响说来,是和旅行一样的。
    
    不但如此。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纵使那是一本关于现实事情的书,亲眼看见那些事情或亲历其境,和在书中读到那些事情,其间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在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往往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也变成一个冷眼旁观的人。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我认为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报纸,并不是读书,因为一般阅报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发生或经过的情形的报告,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
    
    据我看来,关于读书的目的,宋代的诗人和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他对自己说:“我非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不可,我非读索福客俪(Sophocles)的作品不可,我非读伊里奥特博士(Dr·Eliot)的《哈佛世界杰作集》不可,使我能够成为有教育的人。”我敢说那个人永远不能成为有教育的人。他有一天晚上会强迫自己去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Hamlet),读毕好象由一个噩梦中醒转来,除了可以说他已经“读”过《哈姆雷特》之外,并没有得到什么益处。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这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
    
    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黄氏所说的 “面目可憎”,不是指身体上的丑陋。丑陋的脸孔有时也会有动人之美,而美丽的脸孔有时也会令人看来讨厌。我有一个中国朋友,头颅的形状像一颗炸弹,可是看到他却使人欢喜。据我在图画上所看见的西洋作家,脸孔最漂亮的当推吉斯透顿。他的髭须,眼镜,又粗又厚的眉毛,和两眉间的皱纹,合组而成一个恶魔似的容貌。我们只觉得那个头额中有许许多多的思念在转动着,随时会由那对古怪而锐利的眼睛里迸发出来。那就是黄氏所谓美丽的脸孔,一个不是脂粉装扮起来的脸孔,而是纯然由思想的力量创造起来的脸孔。讲到谈吐的风味,那完全要看一个人读书的方法如何。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所以,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强迫学生去读,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的时间全都浪费了。袁中郎曰:“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
    
    所以,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因为我们智能上的趣味象一棵树那样地生长着,或象河水那样地流着。只要有适当的树液,树便会生长起来,只要泉中有新鲜的泉水涌出来,水便会流着。当水流碰到一个花岗岩石时,它便由岩石的旁边绕过去;当水流涌到一片低洼的溪谷时,它便在那边曲曲折折地流着一会儿;当水流涌到一个深山的池塘时,它便恬然停驻在那边;当水流冲下急流时,它便赶快向前涌去。这么一来,虽则它没有费什么气力,也没有一定的目标,可是它终究有一天会到达大海。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纵使某一本书,如《圣经》之类,是人人必读的,读这种书也有一定的时候。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还没有达到阅读一本杰作的程度时,那本杰作只会留下不好的滋味。孔子曰: “五十以学《易》。”便是说,四十五岁时候尚不可读《易经》。孔子在《论语》中的训言的冲淡温和的味道,以及他的成熟的智慧,非到读者自己成熟的时候是不能欣赏的。
    
    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其景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理会。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我在大学的时代被学校强迫去读《西行记》(“Westward  Ho!”)和《亨利埃士蒙》(“Henry Esmond”),可是我在十余岁时候虽能欣赏《西行记》的好处,《亨利埃士蒙》的真滋味却完全体会不到,后来渐渐回想起来,才疑心该书中的风味一定比我当时所能欣赏的还要丰富得多。
    
    由是可知读书有二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读者。对于所得的实益,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份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样多的。宋儒程伊川先生谈到孔子的《论语》时说:“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没有人知道谁是你最爱好的作家,也许甚至你自己也不知道。这跟一见倾心一样。人家不能叫读者去爱这个作家或那个作家,可是当读者找到了他所爱好的作家时,他自己就本能地知道了。关于这种发现作家的事情,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著名的例证。有许多学者似乎生活于不同的时代里,相距多年,然而他们思想的方法和他们的情感却那么相似,使人在一本书里读到他们的文字时,好象看见自己的肖像一样。以中国人的语法说来,我们说这些相似的心灵是同一条灵魂的化身,例如有人说苏东坡是庄子或陶渊明转世的①,袁中郎是苏东坡转世的。苏东坡说,当他第一次读庄子的文章时,他觉得他自从幼年时代起似乎就一直在想着同样的事情,抱着同样的观念。当袁中郎有一晚在一本小诗集里,发见一个名叫徐文长的同代无名作家时,他由床上跳起,向他的朋友呼叫起来,他的朋友开始拿那本诗集来读,也叫起来,于是两人叫复读,读复叫,弄得他们的仆人疑惑不解。伊里奥特(George Eliot)说她第一次读到卢骚的作品时,好象受了电流的震击一样。尼采(Nietzsche)对于叔本华(Schopenhauer)也有同样的感觉,可是叔本华是一个乖张易怒的老师,而尼采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弟子,所以这个弟子后来反叛老师,是很自然的事情。
    
    只有这种读书方法,只有这种发见自己所爱好的作家的读书方法,才有益处可言。象一个男子和他的情人一见倾心一样,什么都没有问题了。她的高度,她的脸孔,她的头发的颜色,她的声调,和她的言笑,都是恰到好处的。一个青年认识这个作家,是不必经他的教师的指导的。这个作家是恰合他的心意的;他的风格,他的趣味,他的观念,他的思想方法,都是恰到好处的。于是读者开始把这个作家所写的东西全都拿来读了,因为他们之间有一种心灵上的联系,所以他把什么东西都吸收进去,毫不费力地消化了。这个作家自会有魔力吸引他,而他也乐自为所吸;过了相当的时候,他自己的声音相貌,一颦一笑,便渐与那个作家相似。这么一来,他真的浸润在他的文学情人的怀抱中,而由这些书籍中获得他的灵魂的食粮。过了几年之后,这种魔力消失了,他对这个情人有点感到厌倦,开始寻找一些新的文学情人;到他已经有过三四个情人,而把他们吃掉之后,他自己也成为一个作家了。有许多读者永不曾堕入情网,正如许多青年男女只会卖弄风情,而不能钟情于一个人。随便那个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一切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他们是不会有甚么成就的。
    
    这么一种读书艺术的观念,把那种视读书为责任或义务的见解完全打破了。在中国,常常有人鼓励学生“苦学”。有一个实行苦学的著名学者,有一次在夜间读书的时候打盹,便拿锥子在股上一刺。又有一个学者在夜间读书的时候,叫一个丫头站在他的旁边,看见他打盹便唤醒他。这真是荒谬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把书本排在面前,而在古代智慧的作家向他说话的时候打盹,那么,他应该干脆地上床去睡觉。把大针刺进小腿或叫丫头推醒他,对他都没有一点好处。这么一种人已经失掉一切读书的趣味了。有价值的学者不知道什么叫做“磨练”,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苦学”。他们只是爱好书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读下去。
    
    这个问题解决之后,读书的时间和地点的问题也可以找到答案。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曾国藩在一封家书中,谈到他的四弟拟入京读较好的学校时说:“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有些人在要读书的时候,在书台前装腔作势,埋怨说他们读不下去,因为房间太冷,板凳太硬,或光线太强。也有些作家埋怨说他们写不出东西来,因为蚊子太多,稿纸发光,或马路上的声响太嘈杂。宋代大学者欧阳修说他的好文章都在“三上”得之,即枕上,马上,和厕上。有一个清代的著名学者顾千里据说在夏天有“裸体读经”的习惯。在另一方面,一个人不好读书,那么,一年四季都有不读书的正当理由: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    
      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
    
    那么,什么是读书的真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他可以拿一本《离骚》或奥玛开俨(Omar Khayyam,波斯诗人)的作品,牵着他的爱人的手到河边去读。如果天上有可爱的白云,那么,让他们读白云而忘掉书本吧,或同时读书本和白云吧。在休憩的时候,吸一筒烟或喝一杯好茶则更妙不过。或许在一个雪夜,坐在炉前,炉上的水壶铿铿作响,身边放一盒淡巴菰,一个人拿了十数本哲学,经济学,诗歌,传记的书,堆在长椅上,然后闲逸地拿起几本来翻一翻,找到一本爱读的书时,便轻轻点起烟来吸着。金圣叹认为雪夜闭户读禁书,是人生最大的乐趣。陈继儒(眉公)描写读书的情调,最为美妙:“古人称书画为丛笺软卷,故读书开卷以闲适为尚。”在这种心境中,一个人对什么东西都能够容忍了。此位作家又曰:“真学士不以鲁鱼亥豕为意,好旅客登山不以路恶难行为意,看雪景者不以桥不固为意,卜居乡间者不以俗人为意,爱看花者不以酒劣为意。”
    
    关于读书的乐趣,我在中国最伟大的女诗人李清照(易安,1081—1141年)的自传里,找到一段最佳的描写。她的丈夫在太学作学生,每月领到生活费的时候,他们夫妻总立刻跑到相国寺去买碑文水果,回来夫妻相对展玩咀嚼,一面剥水果,一面赏碑帖,或者一面品佳茗,一面校勘各种不同的板本。他在《金石录后序》这篇自传小记里写道: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外忧患困穷而志不屈。……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这篇小记是她晚年丈夫已死的时候写的。当时她是个孤独的女人,因金兵侵入华北,只好避乱南方,到处漂泊。
    
      ①苏东坡曾做过一件卓绝的事情:他步陶渊明诗集的韵,写出整篇的诗来。在这些《和陶诗》后,他说他自己是陶渊明转世的;这个作家是他一生最崇拜的人物。

————————
看《甄嬛传》有感,皇上面对无味的女人,或女人无味时,就捧着一本书,如果感觉女人偶尔有趣,就把书放下了。
这皇上,也太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30#
发表于 2012-5-14 11:11:54 | 只看该作者

re:嗨嗨,这楼怎么看怎么文科。

嗨嗨,这楼怎么看怎么文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31#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3:18:09 | 只看该作者

re:文科不怕,最怕文人相争。其实哪儿有标...

文科不怕,最怕文人相争。
其实哪儿有标准。
自己的利益得到了就完了,剩下的都是虚的。
所以,演戏而已。

真要相争,就只能争理科,打破了头,对的也是自然规律,不是人自己,那才清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32#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08:57:11 | 只看该作者

re:接着文科:中庸与乡愿http...

接着文科:

中庸与乡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40c3e80100i18f.html

按照孟子的理解,孔子是把人分成四种的,首先是行为合符中庸的“中道”(亦称“中行”)之士,“不必可得,故思其次”的,便是“狂放”之士,“狂者又不可得”而再求其次的乃是“不屑不洁”即“狷介”之士,他厌恶的只有一种人,即“阉然媚于世也者”的“乡愿”(孟子称“乡原”)。孔子说:“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愿乎!乡愿,德之贼也。”

什么样的人是“乡愿”,孔子为什么痛恨“乡愿”,并称其为“德之贼”?孟子的学生万章向孟子提出的就是这个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孟子告诉他,“一乡之人皆称愿”的“乡愿”,就是“言不顾行,行不顾言”的“阉然媚于世也者”,则言行不一而且没有原则的“好好先生”。“好先生”本来是不错的,多了一个“好”字,也就不好了,就像“公公”多了一个“公”就不“公”了一样。

第二个问题,孟子的回答是:乡愿混同于流俗,迎合于浊世;为人似乎忠诚守信,处事似乎方正清洁,可谓世故圆滑,八面玲珑,似是而非,以假乱真,这遂被称之为“德之贼”。用孔子自己的话说:“恶乡愿,恐其乱德也”。

孔子可能未曾想到,“乡愿”所乱之“德”,首当其冲的偏偏就是“中庸”。

掌握分寸,把握好度,做到恰如其分,无过而无不及,这应是中庸的本意。所以,孔子把中庸之道不能行之于世,归结为“知者过之,愚者不及”;将中庸之道不能昭之于世,归结为“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要说“不偏不倚”,也只是在“过”与“不及”之间。儒家的传人,却将“不偏不倚”扩展至所有“对立双方”,至今仍有学者诠释“中庸”,为“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于是乎,中庸逐渐演变为折衷骑墙。然而,对于是与非之“对立的双方”,能不偏于“任何一方”吗?对于革新与守旧之“对立的双方”,能不偏于“任何一方”吗?对于廉正与贪浊之“对立的双方”,能不偏于“任何一方”吗?不偏不倚既然勉为其难,为了“媚于世”也就先“阉”了原则,“言不顾行,行不顾言”,貌似公允,这显然不是中庸,而是乡愿。

乡愿能够成为冒牌之中庸大行其道,有其客观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真要做到中庸的不易。用孔子的话说,这是比光着脚踩在锋利的刀刃之上还要困难的事。连孔子本人,中庸也是一直想努力想达到却未能完全达到的境界。“无过无不及”也好,“发而皆中节”(子思语)也罢,都好比是数学中的极限,你只有不断接近,却永远不能到达。何况在不同利益格局中人那边,所谓的“无过无不及”,自有不同的尺度;所谓“恰如其分”,也有不同的标准,很难得到人们的一致认同。只要生存在一定的利益格局之中,这便是难以摆脱的困窘。

真正的中庸如此难觅,冒牌的中庸就应运而生。

传统文化中流传下来的不少东西,在流传的过程中早就走样,无数历史事实已为之重新作了注解并赋予其以别的内涵,就像“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那样,无疑会受到来自觉醒了的民众的批判。中庸也有类似的遭遇。鲁迅的反“中庸”,反的难道不正是孔子厌恶的乡愿——那种被曲解了的冒牌的中庸?!

——————————
以后不敢说喜欢中庸或者讨厌中庸了,发现这个词太高深,不是乡愿的中庸到底是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33#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1:36:24 | 只看该作者

re:下了《阿特拉斯耸耸肩》,不知道是否看得下...

下了《阿特拉斯耸耸肩》,不知道是否看得下去,金瓶梅我都没看下去,只看了秋水堂评。

这种意识形态哲学小说,估计里面的人物都是脸谱化的,不够复杂,不够批判,很乌托邦。

不过这本书据说是美国中学生必读,销量超过八千万册,是几代美国青年的精神食粮,美国精神的代表。
所以我还得找空看看。

若说理性客观个人主义,我肯定赞同,但变成意识形态理想国,不免有些过于执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34#
发表于 2012-5-18 22:22:42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贴原图的链接,或者把原图转到可贴图的网站。

图片上传以琳只有志愿者有特权,所以你看我们贴得比较多,嘻嘻。


我得试试,给楼上配张图[IMGA=0,absMiddle]http://upfile.asqql.com/2009pasdfasdfic2009s305985-ts/2010-9/2010911517419525_asqql.com.jpg[/IMG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35#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1:48:57 | 只看该作者

re:Nerd政治学 http://w...

Nerd政治学

http://www.guardian.co.uk/technology/2012/may/14/problem-nerd-politics

在与SOPA的斗争中,Nerd们开始反思以往政治上的幼稚倾向:nerd determinism and nerd fatalis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36#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2:03:17 | 只看该作者

re:终于等来了大都荷尔蒙旺盛的一天,从早到晚...

终于等来了大都荷尔蒙旺盛的一天,从早到晚,非常平凡有规律,但脾气一点就着。
可以改标题为:走进青春期。

小都正在淘气的时候,时不时还去点一下,然后就看着大都满屋子乱转,不知道怎么发泄。
这个比我高比我壮的人,就成了家里一个大炮仗。
也许可以开始记录是否有荷尔蒙周期了。

好不容易把情绪稳定了一年,每天乐呵呵的,眼看着情绪平稳,思维就进步。
这下得重新摸规律了。

对ASD孩子来说,普遍会是荷尔蒙按时来,但脑部控制机制的发育要延迟几年,或在某方面一直会有缺陷。
既来之则安之吧,先回美国安静一年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3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09:42:13 | 只看该作者

re:听了一早上打啊杀啊,最恨男性这点,基因里...

听了一早上打啊杀啊,最恨男性这点,基因里就带着一路打杀过来的痕迹。
不过想想没有男的打猎杀人,也就没有女的繁衍生息,忍了。。。。

什么体育运动能冲淡看暴力动画片和打暴力游戏的内在愿望呢。

太有技巧性的不行 (平衡性和大运动能力都太差)
团队合作的不行 (要发泄就真发泄,加上社交训练就复杂了)
重复枯燥的不行 (前几年大概行,灵活思维出来了之后就不行了)

爬山可行(可惜我越来越爬不动了)
水上船类可行 (回去找训练班)
打猎还是算了吧,又不是德州
还有啥。。。

感觉投掷大都肯定喜欢,但原始人的投掷演变成现在那种投掷运动,他就不喜欢了。
仿佛也只能是找个没人的山山水水,我们自己扔着玩。
总胜过扔愤怒的小鸟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38#
发表于 2012-5-20 11:15:18 | 只看该作者

@秋歌秋语秋爸爸:

【心理学最不靠谱?】从高调争论中醒来之后,人们发现心理学陷入了重复性最差、研究结果阳性率最高的囧境。Nature最新的有趣文章,对各领域的研究做了分析,按照研究结果与预想符合的阳性率排了座次。空间科学最低,精神病学/心理学最高。越“以人为本”的领域越靠下:http://t.cn/zOmRb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39#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12:15:34 | 只看该作者

re:也是情理之中,每个人都有那么点不同的天生...

也是情理之中,每个人都有那么点不同的天生特性,再加上后天五花八门的环境,用一种理论和规律就能吃遍天下是不可能了。

所以越往下走,我越不信专家。
自己学学还靠谱,毕竟只针对自己,不会去忽悠其他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4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12:26:58 | 只看该作者

re:不过我前年想上的不是心理学,是物理下面那...

不过我前年想上的不是心理学,是物理下面那个,还算是靠谱吧。
现在打算做物理上面那个,仿佛就更靠谱了,呵呵。

材料科学那么高,不像是编出来的,毕竟要直接应用,看来是正面潜力很大。
药学那边就难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6 01: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