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燕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青春期

[复制链接]
2961#
发表于 2010-12-1 16:32:26 | 只看该作者

re:云帅,快赶在老V看到之前,把那个数字加大...

云帅,快赶在老V看到之前,把那个数字加大,大过老V的数量。可不是我贪心哦,而是担心老V看到就把心放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6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23:52:10 | 只看该作者

re:法国人的保守A博书里讲过,鉴于他们英国人...

法国人的保守A博书里讲过,鉴于他们英国人和法国人吵了几百年了,我没太在意,也许真的是很保守啊。
那个作者据说是法国最著名的儿童精神医生,不喜欢理论,喜欢常识,对孩子特别的好。而且他认为心理治疗离科学还差得远,为啥不更人性化呢。
孩子在研究院怎么被训练的情况他没有详细谈,只是说一个月会探访一次,17岁开始说话是因为有一个非常好的老师,感觉也挺文科的吧,但是温暖。

我买了 blackeye 推荐的 A History of Autism,看了一晚上,都是我喜欢的圈内名人八卦啊,我太激动了。
比如肯纳同学和阿斯伯格同学的八卦,楼老的八卦,目前对基因研究的争论等,
作者走遍世界,把圈内著名的人物几乎都采访到了,说是八卦有点不够尊重,但是的确很对我胃口。
他在北京吃过饭的有不少人,就是没看见采访秋爸爸,太郁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6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1:37:09 | 只看该作者

re:楼老,1927年生于挪威,二战后到美国求...

楼老,1927年生于挪威,二战后到美国求学,1951年开始在华盛顿大学读心理学博士。
研究的病人都是精神分裂症,在一个暑假有两起病人自杀案例之后,楼瓦斯开始从佛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转向斯金纳的行为治疗,这在当时应当是人性化的进步举动。
不过后来者分析,在纳粹统治下度过的悲惨童年也让他的转变合乎情理,因为人很多时候的行为,不像弗洛伊德所说来源于自身,而更多来源于环境影响。

最早用行为干预来训练ASD的,还不是楼瓦斯,是印第安那大学的两位教授,研究报告发表在1961年,最好的强化物是食物和甜食。

同样在1961年,楼瓦斯开始在UCLA做助理教授,正赶上肯尼迪年代,为了解决社会问题,研究资金充足。不过在那个年代,自闭症还属于儿童精神分裂,冰箱妈妈理论正盛行,楼瓦斯非常自然地认为斯金纳的鼓励正当行为,惩罚不正当行为肯定能够起作用。

一开始的强化物,是M&M糖,惩罚是一声大吼“NO”,像训练小狗一样,很容易就教会了对人毫不关心的自闭孩子一些简单动作。在一个对自闭症毫无办法的年代,这无疑是一线曙光。

但是,1965年,时代周刊的采访,给大众带来了一个负面的报道,在9页带图片的报道中,楼瓦斯的训练是充满“尖叫,耳光,和爱”的方法,家庭变成地狱,到处都是疯狂的景象。图片效果震撼人心,包括一个9岁的女孩赤着脚痛苦地接受地板电击。

传媒的影响深远,在1969年,当美国自闭症研究会成立,在全国推广行为干预的优点时,每到一处,听众唯一的问题就是,这就是杂志上说的那种打孩子的方法吗?

这些负面影响在一段时间内掩盖了楼瓦斯作为严肃的科学家,所具备的专业,聪慧,对孩子负责的本质。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没有任何其他方法更合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64#
发表于 2010-12-2 01:51:26 | 只看该作者

re:哇!燕原真是个好学生。你买了我就省了,在...

哇!燕原真是个好学生。你买了我就省了,在你地里扎下来读书,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6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2:07:11 | 只看该作者

re:电击治疗精神分裂,在后来被法令取消,但是...

电击治疗精神分裂,在后来被法令取消,但是在那个年代,是很正常的治疗方法。
电击能够让孩子获得注意力,能够激发语言,有时候一周就能带来明显效果,比用糖豆两年都好。
但是就是在那个年代,楼瓦斯已经主动开始寻找更有效长期的训练方法,来代替电击治疗。

因为国家资金的条件限制,孩子只能被治疗一年就要回家,因为缺乏后续教育资源,很多孩子再次失去语言能力,问题行为重复出现。楼瓦斯要求校方给与更多训练时间,但是被拒绝了。

1970年有了转机,楼瓦斯开始了早期干预计划,2-4岁的孩子们开始接受每天8小时的强化干预,也是这个时候,因为社会压力和出现了更有效的训练方法,过度惩罚在训练中已经很少被用到。
同事评价楼老说,他很自信,外向,喜欢大笑也容易发怒,非常聪明有创造力,敢于实践新的方法,是个优秀的实验心理学家。虽然他尝试了很多大胆的手法,特别是惩罚性的,导致受到公众批评,但是在一个没有办法的黑暗年代,这是一个科学家探索的必然路程。

楼老自己,并没有对社会压力太敏感,也没有后悔自己的探索过程,包括使用电击,特别是针对自伤行为。

Cathy Lord 教授,知名的ASD领域专家,当年在UCLA读书,在她1969年进入楼瓦斯实验室的时候,ABA训练已经很细致化了,没有过度惩罚,和目前的流程相差不多。她说当时,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只要教会孩子一些社交行为技能,那么孩子就康复了,虽然我们现在知道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1974年,冰箱妈妈理论最终让位于天生大脑结构异常,楼瓦斯也接受了这个观点,自闭症从后天精神分裂领域转到发育障碍。
面对社会舆论的批评和家长态度的反弹,楼瓦斯以科学家的身份,提出警告,他看到还是有很多父母感觉孩子的问题是从小缺乏父母的爱和关注造成的,结果导致父母过度溺爱孩子,不严肃处理行为问题,或者迫于社会压力,不敢强化干预孩子行为,认为爱可以治疗一切,这样的话,孩子的问题只能越来越严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6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2:33:40 | 只看该作者

re:当时,对楼式ABA最严厉的哲学态度批判是...

当时,对楼式ABA最严厉的哲学态度批判是来自TEACCH,后面再说那个。
不过楼老在1974年面对采访时,态度已经向TEACCH靠拢,他不再批评家长的做法,而是把家长引入ABA训练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他的工作模式重点也更多转向家长培训上来。

但是,这次采访的后半段,导致楼瓦斯继续受到大众批评,因为他说:这些孩子是小怪物,暴力到极致。
他接着说,在我们能够教会他们正常的社会性行为之前,我们必须把他们的不正当行为完全消灭。
当记者问他,怎么去完全消灭不正当行为。他开始情绪激动,说,打,有技巧地打,非常管用。
而且,他明确表示,电击是非常有效的,我们在自己身上试过,很疼,所以我们知道效果。

1981年,楼老出版了著名的ABA训练书籍 “Teaching developmentally disabled children: The ME book",里面系统概括了科学严格的训练方法。不过这本书的影响只在圈内,对大众和圈外社会来说,有更大影响力的是1987年的研究报告,里面总结了17年研究成果,得出了著名的47% 康复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6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2:55:24 | 只看该作者

re:随着研究结果的发表,明显有两方面立场,支...

随着研究结果的发表,明显有两方面立场,支持的和质疑的。

支持方说,这是自闭症研究的第一个重要突破,证明孩子可以回到正常。
质疑方有以下主要观点:
1。计算IQ的方法有问题
2。完全没有评测社会性人际交往能力
3。随机和控制组不科学化
4。没有考虑儿童2-4岁的自我发育能力
5。仔细筛选了高功能的孩子进入项目
6。过于注重智商和语言方面的训练
7。1987年的报告和1992的后续研究无法复制

质疑来自很多方面,早期基本都是专业来源,包括自闭症的专家,楼老当年的合作者,同事,学生,很多人目前在领域内有影响力,包括Cathy Lord。

1993年,著名的那本家长书籍出版(Let me hear your voice),把两个方面的学术争论引入公众视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6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3:16:47 | 只看该作者

re:Cathy Lord说:Randomiz...

Cathy Lord说:Randomized, blind controls were not applicable then. They didn't even want to test the kids. Lovaas tried to structure things ina way that, even in the 1980s, did not reflect what really happened and certainly cannot be used as scientific evidence. I don't think there;s a cure for autism and I don't think ABA makes a differece with that high proportion of children. On the other hand, you can change the trajectory by getting the children engaged early on.

除去学术批判,质疑方很多人对楼老后期和孩子互动的方法表示了赞赏。比如他怎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怎么用孩子已经学会的“大”和“小”的概念来教颜色,水平无疑是超一流的ABA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6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3:49:45 | 只看该作者

re:70年代,和楼式ABA训练方法对立的TE...

70年代,和楼式ABA训练方法对立的TEACCH在北卡成立。

楼式ABA有行为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根基,用强化的有系统的大量离散项目训练,来达到儿童获得“正常”模式的能力,教学计划制定以NT能力为参照;
TEACCH从儿童自身强项和兴趣发展开始,采取的是用强项补偿弱项的策略,参照孩子自我发展曲线,不刻意模仿NT。

另外一些区别在于,ABA强调强化物是儿童发展和学习的原动力,而TEACCH更多采用格式塔理论,强调意义和理解才是学习的动力。

如果把一个孩子放在ABA和TEACCH训练小组,ABA小组首先要做的是观察孩子,找到最有力的强化物,而TEACCH小组首先做的是测试孩子会什么,然后用他已经理解的概念,来学习新的概念,和楼上楼老的后期做法一样。

看来虽然一开始大家有冲突,结果后来在专家手里,一定是融合在一起做的。特别是楼老这样聪明的科学家,最善于的就是吸收其他人好的地方,然后把自己的事情做的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4:04:57 | 只看该作者

re:[转]上个世纪初,奥地利及德国的心理...

[转]
上个世纪初,奥地利及德国的心理学家创立了格式塔理论(Gestalt),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19世纪末,以冯特(W.Wundt)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倡导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家称之为“束捆假设”(bun-dle hypothesis)的元素说,认为复杂的知觉是简单感觉的束捆,意识经验是各种简单元素的群集。正如R.S.伍德沃斯(R.S.Woodworth)所说,1912年对于心理学的旧理论来说,是一个烦恼的年头:行为主义在美国对构造主义发起猛烈抨击,与此同时,格式塔心理学在德国对构造主义进行讨伐。开始时,这两种运动都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学说,后来,两者逐渐互相对立起来。它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前者完全拒绝讨论意识,甚至不承认意识的存在;后者则承认意识的价值,只不过不同意把意识分解为元素。
  格式塔心理学把构造主义的元素说讥称为“砖块和灰泥心理学”,说它用联想过程的灰泥把元素的砖块粘合起来,借以垒成构造主义的大厦。问题在于:一个人往窗外观望,他看到的是树木、天空、建筑,还是组成这些物体的各种感觉素质,例如亮度、色调等等。如果是前者,则构造主义的大厦就会倒塌。G.A.米勒(G.A.Miller)曾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用以说明当时格式塔心理学的声势和构造主义的困境:当你走进心理学实验室,一个构造主义心理学家问你,你在桌子上看见了什么。
  “一本书”
  “不错,当然是一本书。”“可是,你‘真正’看见了什么?”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真正’看见什么?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我看见一本书,一本包着红色封套的书。”
  “对了,你要对我尽可能明确地描述它。”
  “按你的意思,它不是一本书?那是什么?”
  “是的,它是一本书,我只要你把能看到的东西严格地向我描述出来。”
  “这本书的封面看来好像是一个暗红色的平行四边形。”
  “对了,对了,你在平行四边形上看到了暗红色。还有别的吗?”
  “在它下面有一条灰白色的边,再下面是一条暗红色的细线,细线下面是桌子,周围是一些闪烁着淡褐色的杂色条纹。”
  “谢谢你,你帮助我再一次证明了我的知觉原理。你看见的是颜色而不是物体,你之所以认为它是一本书,是因为它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仅仅是感觉元素的复合物。”
  那么,你究竟真正看到了什么?格式塔心理学家出来说话了:“任何一个蠢人都知道,‘书’是最初立即直接得到的不容置疑的知觉事实!至于那种把知觉还原为感觉,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只是一种智力游戏。任何人在应该看见书的地方,却看到一些暗红色的斑点,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病人。”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见到的东西;任何一种经验的现象,其中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是因为它与其他部分具有关系。由此构成的整体,并不决定于其个别的元素,而局部过程却取决于整体的内在特性。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的完整特性,它既不能分解为简单的元素,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元素之内。
  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依从于整体。他们通过实验的方式证明感知运动不等于实际运动,也不等于若干的单一刺激,而是与交互作用的刺激网络相关,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简单相加之和。
  格式塔心理学为社会心理学、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曾在西方心理学界引起很大的轰动。如今格式塔方法已渗入许多领域的研究方法,但学说内部仍有很多关于结构的基本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因此学说现仍在不断修正改进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4:40:12 | 只看该作者

re:我认为典型的ASD孩子,天生的整体性都不...

我认为典型的ASD孩子,天生的整体性都不好,
比如用ABA教会了平行四边形,红色,在桌上,然后教那是一本书,等下次孩子看见砖头在桌上,也以为是一本书;
还得接着教书上有字,一页一页的,等下次孩子看见绿色的书,又糊涂了;
等把书都教会了,下面要教杂志,报纸,广告,每个都还得再分着来。

秋爸爸说过,这样的教法,教到一定程度,孩子可能就开窍了,有整体感了,那么下面不就好教了。
我不知道这个整体感是不是孩子长到一定岁数自己就长出来了,就格式塔理论来说,大脑内部这个整体化的机制还没研究清楚。

接下来,作者提到中国,说ABA在中国是最推崇的训练方式,我想是他参观星星雨,五彩鹿,和郭老师吃饭的结果,如果他采访了秋爸爸,就会发现ABA在中国处境也没那么好,整天被各种文科势力围剿。

文科势力在国外也多的是,比如ASD领域元老 Lorna Wing,自己有一个ZB女儿,和楼老是同时代的先驱者。 她评价ABA不够灵活,太刻板,不人性化,导致有些老师可以理解本质,能灵活应用,但是有些老师就成了机器。她回忆楼老说,楼瓦斯来看过她女儿,8-9岁的时候,教他们怎么教孩子。他非常得孩子的喜爱,个人魅力十足。也许是当他把方法写成书上的原则,就表现不出来那种更灵活的个人特征了吧。

还有一些对ABA应用的批评,比如老师不了解正常孩子的发育特点,以成人化NT行为为参照;每周40个小时正规训练对一般家庭来说是个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且40个小时的科学证据不足,相比每周两到三次,每次两到三个小时没有明显区别,重点还是需要训练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也有分析认为,TEACCH更多是个哲学思想,方法性不强,可以用来设计整体性训练计划,但是具体训练需要ABA手法。比如教颜色,我们的训练计划如果对比NT,那么至少要先教十几种颜色,但是也许我们可以少教很多,在一些文化中,本来也没那么多颜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5:24:01 | 只看该作者

re:关于抖腿,改变ABA战略,每次大都开始抖...

关于抖腿,改变ABA战略,每次大都开始抖腿,我就让他跑楼梯十次,不是惩罚,是讲了听上去很有逻辑的道理:你的腿需要运动了,这样才能长个。

大都很高兴,每次一抖,就说我的腿需要运动了,然后爬楼梯。


感谢楼老,我认为我的ABA学习又进了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8:20:02 | 只看该作者

re:Eric Schopler, TEACC...

Eric Schopler, TEACCH的创办人,生于1927年,德国,犹太人。全家在1938年移民美国,高中毕业后,他先参军,1964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儿童心理学博士。

毕业之后,他到北卡开始自闭症研究,不过不久就没钱了,但是这时候,家长们已经对他有信心,开始请他给孩子做治疗,他和家长建立了良好关系,让父母完全介入训练过程,这一举动在冰箱妈妈时代非常难得。而且他从一开始,就认为自闭症是大脑器官问题,不是家庭环境导致的。

1972年,经过长期的努力,包括那个自闭儿童和政府议员一起吃早餐的活动,TEACCH在州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家长在一开始就可以完全介入机构,很多家长在见过 Eric Schopler 之后,非常感动,说这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医生,从不批评父母,这是一个真正在帮助我们的人,他尊重我们,而且把我们当专家一样讨论问题。

同事,媒体,家长,北卡小镇上的人们,给与 Eric Schopler 的评价都是温暖正面的,温和开放,信任他人,聪明有创造力,对常识有深入思考,能够整合不同方面的意见,唯一的批评来自妻子,说他太完美主义。

Eric 后来还成立了诊断评估机构,对ASD的诊断和治疗条例做了不少改进。

TEACCH 在一个对家长冰冷的年代,给了他们温暖,给自闭症领域引入了一个新的哲学态度。Eric Schopler 一直发展和壮大着机构,同时在诊断和治疗,以及教育和成人培训方面做研究。他说,TEACCH的目的,是让社会尊重差异,接受差异,让所有ASD孩子在他们自己的基础上,尽可能学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尽可能融入社会。

Eric Schopler 2006年去世,79岁。

Cathy Lord,早年也和 Eric 工作过,她说: He influenced ten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Not only did he develop treatment, he had his understanding about what autism is and how it could be treated in the family and broader context of the community and in the schools. That was unique.

1985年,Eric Schopler 在巴黎的一次会议上,为家长辩护,受到法国精神分析学家们的攻击,导致了法国家长们一致起来反击。看来真是一个保守的国家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4#
发表于 2010-12-2 08:22:55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秋爸...

下面引用由[U]秋爸爸[/U]发表的内容:

云帅,快赶在老V看到之前,把那个数字加大,大过老V的数量。可不是我贪心哦,而是担心老V看到就把心放下了。


是滴,是滴,是要加大一些。经过昨晚深入持久的考虑,决定讲雪茄悬赏增加到三根。就是不知道秋帅是不是真的有猛料爆出。凡是关于老V名声问题的曝料,都能引起轰动效应,这样,秋帅可是名利双收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8:24:23 | 只看该作者

re:我是地主,感觉最赚。三根肯定太少...

我是地主,感觉最赚。

三根肯定太少,老V好像给了一盒呢,6根还是20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6#
发表于 2010-12-2 08:33:31 | 只看该作者

re:哇,燕原帮秋帅敲诈啊?亲不亲,北京人儿啊...

哇,燕原帮秋帅敲诈啊?亲不亲,北京人儿啊!

不好意思,秋爸似乎是福建,但户口是北京的,可以算吧。燕原,好像是美国籍,但我琢磨着连燕原都认为自己是北京的。

这个人儿,作为儿化,显然不符合北京标准,但我们外地,尤其是广东银,能有儿化音意识就值得表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7#
发表于 2010-12-2 09:28:17 | 只看该作者

re:燕原真是太强了!谢谢你的读书笔记,每...

燕原真是太强了!
谢谢你的读书笔记,每天都来学习,省下一大把看书的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8#
发表于 2010-12-2 13:02:18 | 只看该作者

re:进来看见燕姐姐改学日本文化了,怕礼数不周...

进来看见燕姐姐改学日本文化了,怕礼数不周,紧张得都不知该怎么搭腔了。先深鞠躬问候一声“恐你气哇”。在此补了很多课,为燕姐姐的勤奋再鞠躬致意“真是太阿里嘎度了。”为表达谢意特转帖一个部门年轻人推荐的据说是最近网上比较蹿红的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一部关于青春和梦想的网上电影,迎合一下您家正“走向青春”的主旋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I2NzA4NzU2.html
片尾曲挺好听的,有点儿搅动了心底那团啥啥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9#
发表于 2010-12-2 14:16:26 | 只看该作者

re:那团啥啥什么的感觉?我是AS,最怕含混的...

那团啥啥什么的感觉?我是AS,最怕含混的,或半截的话!平生兄或妹,别折磨我们AS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80#
发表于 2010-12-2 23:06:35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sx...

[QUOTE]下面引用由[U]sxy[/U]发表的内容:
你们都是好孩子,俺青春期来的早,七岁就倒追男孩子,班里有个帅哥长得很像阿童木,俺整天拿着糖瓜啥的跑人家门口堵他,他妈不喜欢俺,因为俺成绩差,老往外赶俺,俺不舍弃,有次还抱着一盆花去送,结果迈他家门槛时摔倒了,洒了一地土,为此还挨了心目中那个"准婆婆"一笤帚疙瘩.
[QUOTE]

不追捧大S不行,太可爱了!

俺青春期也忒早,现在还觉着小学暗恋的男生是俺喜欢的type呢。

说到抖腿,俺现在还是不是回忆起跟中学好友开会时坐在一起,俺把腿架在她腿上,然后她抖个没完,可舒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8 08: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