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燕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青春期

[复制链接]
2281#
发表于 2010-8-31 16:49:12 | 只看该作者

re:方舟子同学真命大,看来说真话的人都要学习...

方舟子同学真命大,看来说真话的人都要学习防身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2#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8:07:07 | 只看该作者

re: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纪录片《小人国》 b...

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纪录片《小人国》 by 王怡的麦克风

耶稣在地上布道的时候,有人带小孩子来,要耶稣为他祝福。门徒们责备那人,说小孩子又听不懂,带来干什么。耶稣却抱起孩子,说了句很著名的话,他说:

“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

一些教育家也引用这话。他们以为,既然小孩子在天国,他们就是天使。所以中世纪的许多油画,也把天使画成胖乎乎的、有翅膀的小孩子。

换言之,他们把儿童教育的根基,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假设上。

其实,在圣经中,天国并不是给天使住的,天国是为罪人预备的。

奥古斯丁有句名言,与当代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看来是过时了。他说,襁褓中的婴孩,和我们的差异,不在于他缺乏行恶的愿望,在于他缺乏行恶的能力。

换言之,儿童并不是圣洁的。如果我们是罪人,儿童就是小罪人。人不是长大了才变坏。如果恶是后天习得的,你就要问下去,谁是第一个堕落的人?谁碰翻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如果我们承认,两千年后的人性,并不比两千年前更光明。那么,奥古斯丁要么在2010年仍然是对的,要么想当年就是个笨蛋。

我看了《小人国》,认为一切感言,还是要从人性论开始。换言之,如何教育儿童,首先不取决于我们对儿童的看法,而取决于我们对人类的看法。除非,我们认为儿童不是人,或者我们不是人。

但我常常发现,人本主义的教育方式,却隐含着“儿童不是人”或“成人不是人”的二元论立场。他们把儿童的天真与个性,与成人世界的差异,升华为一种本体论的差异。于是誓死捍卫儿童进入成人世界之前的自由空间,所以他们呼喊,谁把儿童的幸福拿走了?他们宣称,玩耍是儿童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他们也说,赞美和认同是最好的教育。

结果,现代的儿童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尝试对“教育”的放弃,和对“教育者”的淡化;以及,从小鼓励一个反权威的世界观。

如果我们认为,后现代社会的本质,是反权威的和个人主义的。那么许多儿童教育理念,并不是旨在培育会对成人世界和人类未来构成挑战的新一代,而是讨好和对接成人世界的操作系统。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尝试了各种教育模式后,还是无法回答一个问题:假如这世上没有“坏孩子”,那人们到底将在哪一刻变成坏大人?这种对儿童及其世界的浪漫主义,源自教育者对成人世界的某种厌弃。是因着我们的失落,而回头去刻舟求剑。

我想了很久,认为所有幼儿园都该向巴学园学习,但我仍然不会把孩子送到巴学园去。

教育的目的,或人格的内涵,归根到底不过是成全善,和抑制恶。巴学园的教育,令人感动的,是在“成全善”上所付出的耐心。她们发挥了蒙特梭利的教育法,强调老师作为儿童世界的“旁观者”,要退后一步,寻找引导的机会,判断干预的时机。好比裁判,辛苦的跟着球员跑,但不帮他们踢球,只在该吹哨的时候吹哨。

这种帮助者、观察者和陪伴者的理念,在相当程度上非常宝贵。花一分钟帮孩子穿好衣服,这是仆人做的事;花半个小时观察、引导和陪伴孩子穿一件衣服,这才是老师做的事。显然后者所需要日复一日的爱和忍耐,是绝大多数父母都无法做到的。

所以大多数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方式,都倾向于“行为主义”模式。透过简单的奖赏与惩罚,禁止或许可,去重复建立孩子的行为模式。在圣经中,这被称为“律法主义”或道德主义。简单说,就是透过外在行为的示范、要求和矫正,来塑造人格。并透过对外在道德行为的评价系统,来建立对人格或灵魂的终极评价。圣经把这一倾向称之为“凭行为称义”。一个男孩得到老师赞赏,不是因为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他是谁”?而是因为一个外在的和变动的问题,即“他做了什么”?

我观察过,小书亚是怎么成为一个律法主义者的?譬如一天,他在桌子上敲了三下,问我要糖吃。我碰巧给了他。这就暗示和鼓励了他要糖吃或获得大人注意的行为方式。第二次他又敲桌子三下,问我要糖吃。作为一个观察者,我觉得他很可爱,还是决定给他吃了。第三次,我发现他很得意的告诉另一个孩子,如果你想要吃糖,就要在桌子上敲三下。而且只能这么敲,不能那么敲。

又可笑又遗憾,因为他虽然吃到了糖,却没有吃到我的爱。他不知道有糖吃的原因,不在于他做了什么,而在于他是父亲的儿子。不在于行为,而在于恩典。因此,我们虽然在外在行为模式上,发展了父与子的关系;却没有在灵魂内涵和人格关系上,得着连接、传递和建立。

作为教育者,家长和老师最需要的勇气,是以一种盟约主义的爱,去替代律法主义。但父母往往没有信心对孩子说,无论你做了什么,成绩如何,我都一样爱你。因为我们生怕一说,孩子就嚣张起来,反而倒霉了。

换言之,什么才是对人格的真正激励?让孩子知道他与父母或老师的关系,是由“他是谁”决定的,还是让他们以为这一关系是由“他做了什么”决定的?是一种盟约般的、仿佛不可更改条款的爱,能够激励孩子;还是一种随时可能根据他的行为调整合同内容的爱,能够激励孩子?

这要看你到底希望激励孩子的行为,还是激励孩子的灵魂。



作为对儿童世界的有耐心的观察者和教导者,以及对行为主义教育模式的放弃,巴学园都提供了一个令人尊敬的典范。这是很好的起点,从而能够将纪律的教育,置放在一个有内在自由的平台上。但令人忧虑的是,在抑制恶的一面,巴学园的“怀柔”教育法,因其“性本善”的浪漫主义假设,而在纪律的养成、道德内涵的塑造,及爱与公义的平衡上,都有着明显的缺陷。

因为你要反对的,永远是律法主义,而不是律法本身。这是一个时代性的、普遍的教育危机。其一,对孩子的严格管教,被视为负面的、过时的观念。甚至父母对孩子的灵魂与行为的管教权柄,都受到国家以立法方式的不断的剥夺和侵害。其二,所谓人格,就是人的灵魂,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内涵。但在一种过份强调尊重孩子的观念中,孩子人性中的罪与幽暗,没有得到足够的揭示、反对和挑战,对善的成全也就因此落空了。

以片中的“孩子王”洋洋为例,老师的耐心,尤其面对其他家长压力时的坚持,实在令人动容。但从头至尾,老师对洋洋身上“恶”的一面的介入、矫正和批评,显然不够清晰、肯定和坚持。有人评论说,这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好领袖。就算如此,在我看来,这个所谓“好”,还是指的才干,不是指的德性。我看不出来这孩子成为专制领袖或民主领袖,成为清官或贪官,成为慈善家或黑老大的可能性,会有倾向性的差异。

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意思是说,人格的典范和道德的绝对性是存在的,所有人都要往这里来。这就是教育的目的,也是爱的目的。不然,在这世上,父亲,母亲,爷爷,奶奶,老师和媒体,大家都在喊,“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小孩子到底要去哪里呢。

换言之,如果人格的典范及道德的绝对标准是不存在的,所谓的多元、个性和天真,就会在本体论上的意义上被偶像化,获得免予起诉的地位。所谓人格,就只剩下了将来能否在成人世界生存的、功利性的人格而已。巴学园是优秀的,但她的教育方式,因为缺乏更高的道德目标,在我看来,并没有完全脱离李老师自己所反对的行为主义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3#
 楼主| 发表于 2010-8-31 18:37:22 | 只看该作者

re:据说古代文明有三种类型,古希腊的人和...

据说古代文明有三种类型,
古希腊的人和自然的关系,发展出了哲学,(和之后的现代科学);
希伯来人的人和神的关系,发展出了西方宗教;
古代东方的人和人的关系,发展出了礼教。

我想,教育不能偏颇任何一方。

我从小喜欢看庄子,后来学科学,因为感觉人和自然的关系最合理,最固定,最能说服我,感觉最舒服;
人和人的关系因为逃不掉,从探索,迷茫,逃避,到理解,接纳和学习,绕了一个大弯子,一直不让人感觉舒服,但是有用而且必须;
现在发现,在人和人关系中,其实需要一个骨头,来支撑这种圆滑和柔软,
我原来以为是理性,就是人和自然的那个“道”,
后来感觉的确不够,还需要人和神的那个“道德”。

理科生可以说自然规律就是神,或者超自然规律就是神,而任何宗教都是被人理解之后的灰色部分,
不过不管怎样,有神在,人和人的关系才不会迷失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4#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5:33:49 | 只看该作者

re:送走一个去上学,家里马上安静很多,休息啊...

送走一个去上学,家里马上安静很多,休息啊休息。

大都写完作业,开始重温动画片,两天功夫,功夫熊猫看了三遍,玩具总动员从一看到三,六岁的小人书全搬出来重温,
我琢磨了半天,啥也没说,大家都开心休息几天吧。

诱惑大都去看盗梦,人家没兴趣,最近就打算幼齿到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5#
发表于 2010-9-1 15:44:23 | 只看该作者

re:燕原的思维清晰的让人赞叹。

燕原的思维清晰的让人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6#
 楼主| 发表于 2010-9-2 12:26:20 | 只看该作者

re:被V老一赞,我马上就糊涂了,啥时候能来北...

被V老一赞,我马上就糊涂了,啥时候能来北京指导文化啊。

--------------------------------------------------------------

昨天看一个记录片,英国的某女士,研究教育大脑儿童心理等的专家,打算去小学选一个孩子来进行八周的大脑训练改变计划。
这种秀肯定是有技巧的,因为想在八周改变一个人,而且让家长们感觉靠谱,那么关键就是人需要选的对。

某女士去了几个班,先选了五个孩子,两女三男,8岁到10岁,各有特点。
男孩一,运动型,有精力有热情,缺点是注意力维持时间不够长;
男孩二,思考型,默默不喜欢成为焦点,容易被老师忽视;
男孩三,领导型,有主意有影响力,但是变的太快,不稳定;
女孩一,旅游文化型,去过很多国家,但是主课学习不好,不够自信;
女孩二,中国孩子,有梦想有野心,过于完美主义。

几个回合下来,包括和家长见面,某女士最终选定女孩一,原因肯定是在八周之内,只有女孩一有可能有明显的变化。
我的感觉是,因为其他孩子的问题,很多是天生性格影响的,而女孩一的问题,主要是家长教育导致的;
家长明显过度保护,而且母亲本人就很不自信。
经过一个让女孩独立策划文化节的活动,某女士教了一些技巧,让家长放手,女孩成功完成任务,找到自信。

很明显,记录片有误导嫌疑。
任何涉及大脑训练的课题,八周是远远不够的。
不过也说明,如果的确是家长教育方式导致的问题,其实是最容易解决的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7#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14:41:37 | 只看该作者

re:最能让小都听话的,是老师。最能让大都...

最能让小都听话的,是老师。
最能让大都听话的,是我。

我认为区别在于,
小都已经进入大社会阶段,老师是集体的权威,NT孩子从学龄开始,知道了社会团体中权威的力量,定位自己为服从的那个人,内部机制应当是天生的吧。
同学之中的小团体在二年级还不明显,友谊的概念也不如女孩子明显,也许男孩子从三四年级会有变化。

而大都还停留在小社会阶段,就是一对一关系,他最听我的话,是因为我和他的关系最亲密,而且他明白,我的话都是有道理的。
团体权威他看不出来,比方说去上跆拳道,如果老师不和他事先建立亲密个人关系的话,让他一味服从指令是有难度的。

小都也开始了淘气(自我表现,反抗不那么权威的大人)阶段,对象定在家人, 目前还不敢,也没想到去挑战老师。
亲密关系对小都来说,目前不构成权威性,那么是什么呢?
我有点糊涂,权威性争不过老师,朋友他会找同龄人,这个妈妈不知道定位在哪儿了。
情感难道不是社会性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8#
发表于 2010-9-5 17:48:54 | 只看该作者

re:我小学的时候崇拜我的老师,所以老师说的都...

我小学的时候崇拜我的老师,所以老师说的都是绝对真理,家长的话都是错的。到了中学才开始怀疑老师的话的正确性。我觉得小都听老师的话很正常,这是一个阶段,会过去的。像他这么大的孩子,不听家长的话,也很正常,这不等于他对你没有感情。也许是在学校太顺从了,回家放松一下,做做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9#
发表于 2010-9-5 18:29:17 | 只看该作者

re:老师的话听的程度应该也有区别吧?喜欢的不...

老师的话听的程度应该也有区别吧?喜欢的不絮叨的,可能会听得多些;不喜欢的爱絮叨的,可能会听得少一些。主要是有个比较。大都在家,妈妈比外婆说得少,所以听妈妈的;小赌两面跑,老师比妈妈说得少,所以听老师的。

具体的,吃葡萄的时候,老师会说:葡萄洗干净,手洗干净,吃;妈妈会说:葡萄一定要洗干净啊,手一定要洗干净啊,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孩子会听谁的呢?当然,我这里说的是最极端最简化的一种情况。

隔壁讲方老师被打了,刚看到,很气愤,很心灰。下次方老师一定要跑得更快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0#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18:57:48 | 只看该作者

re:我刚学会了情感是决定社会性的根本,而且感...

我刚学会了情感是决定社会性的根本,而且感觉还挺对的,发现大都和我感情越好,就越听从我的建议,多美好啊。

现在发现前面还有陷阱,小都同学居然发现,谁最爱他,谁就最好欺负,我。。。。伤心了。

同楼上一起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1#
发表于 2010-9-5 19:08:18 | 只看该作者

re:我怎么觉得这是AS孩子与NT孩子的典型区...

我怎么觉得这是AS孩子与NT孩子的典型区别。AS孩子不会衡量利害,他认谁是直观的,只从感情及他认为这人是否一向有逻辑有道理。当然NT孩子的衡量是不知不觉的,在平时对社会性信息不自觉的关注中潜移默化形成的,跟成人的主动权衡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2#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19:50:39 | 只看该作者

re:嗯,社会性好的孩子应当就是这样的,哪边社...

嗯,社会性好的孩子应当就是这样的,哪边社会性气场强,就会去哪边,
孩子自主思维还不够,所以环境影响 + 天生倾向,肯定目前来说大于情感因素,也大于利益衡量。

唉,理解NT孩子太复杂了,我再慢慢学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3#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20:24:32 | 只看该作者

re:NT孩子比NT成人难以理解,我最近的感觉...

NT孩子比NT成人难以理解,我最近的感觉,可能是因为NT成人,逻辑思维更多吧,而NT孩子,至少到10岁以前,大部分是天生的社会性本能在起作用,而这个是我最理解不了的地方,天性就是天性啊。

同理,等NT孩子发展出大量逻辑思维,也慢慢会变成大都好理解的人群了,才能再次试图融合到一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4#
发表于 2010-9-5 20:29:41 | 只看该作者

re:东方你下次讲话清楚一下好不?害得我上下乱...

东方你下次讲话清楚一下好不?害得我上下乱找,差点给方姐打电话,最后才反应过来你说的是那个北京的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5#
发表于 2010-9-6 00:34:34 | 只看该作者

re:“最能让小都听话的,是老师。最能让大...

“最能让小都听话的,是老师。
最能让大都听话的,是我。”
“权威性争不过老师,朋友他会找同龄人,这个妈妈不知道定位在哪儿了。
情感难道不是社会性的基础?”
和我家的一样一样的。你的定位就是你是他挑战权威,淘气的对象---也是一种社会性。因为有感情和信任才敢这样做。所以说到底还是要依赖家里人。老师达不到这个高度。朋友倒是家里人取代不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6#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09:26:48 | 只看该作者

re:嗯,相比大都而言,小都更需要一个社会性气...

嗯,相比大都而言,小都更需要一个社会性气场强的家人,而且最好是道德榜样那种,可惜目前没有条件。

分析周围一些男性同学,发现父亲的角色在男孩子身上是举足轻重的,特别如果父亲一贯行为高尚,事业有建树,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价值观和事业观。
太凶的,管事太多的母亲,基本都是负面影响,
单亲妈妈的影响微小,哪怕不是负面的。
比如李连杰,他会说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让妈妈过的好一点(苦情成分比较大,崇拜成分几乎没有),
影响李连杰的,应当是教练,和之后一些贵人(他特别提到廖公,昨天看《开学第一课》看的)。

苦情按道理是最容易的,而且基本没有负面影响,不过我又不是NT,做不出来苦情啊,嘻嘻,每天只会傻乐。
努力找榜样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7#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09:40:09 | 只看该作者

re:大部分人给我的建议是,大都需要这样一个人...

大部分人给我的建议是,大都需要这样一个人,
不过我的理解是,大都的社会性,还没有发展到自然去寻找社会性强的同性模仿的阶段,
情感和逻辑依然是主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8#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20:11:24 | 只看该作者

re:没去看《盗梦》,不过被人怀疑我臆想,(臆...

没去看《盗梦》,不过被人怀疑我臆想,(臆想孩子的问题和我的毛病,嘻嘻)
我特开心,心想,我幸好不是生在非洲,否则就要被当成中了邪,然后不知怎样。
而且幸好后面有科学做保证,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臆想,
不过谁知道科学是不是臆想呢,科学家被烧死的也大有人在啊。
梦。。。

不过观察NT很认真地以无意识+记忆的脑子,来判断AS逻辑的脑子,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我打算下次不傻呼呼地给人科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9#
发表于 2010-9-7 01:11:57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燕原...

下面引用由[U]燕原[/U]发表的内容:

最能让小都听话的,是老师。
最能让大都听话的,是我。

我认为区别在于,
小都已经进入大社会阶段,老师是集体的权威,NT孩子从学龄开始,知道了社会团体中权威的力量,定位自己为服从的那个人,内部机制应当是天生的吧。
同学之中的小团体在二年级还不明显,友谊的概念也不如女孩子明显,也许男孩子从三四年级会有变化。

而大都还停留在小社会阶段,就是一对一关系,他最听我的话,是因为我和他的关系最亲密,而且他明白,我的话都是有道理的。
团体权威他看不出来,比方说去上跆拳道,如果老师不和他事先建立亲密个人关系的话,让他一味服从指令是有难度的。

小都也开始了淘气(自我表现,反抗不那么权威的大人)阶段,对象定在家人, 目前还不敢,也没想到去挑战老师。
亲密关系对小都来说,目前不构成权威性,那么是什么呢?
我有点糊涂,权威性争不过老师,朋友他会找同龄人,这个妈妈不知道定位在哪儿了。
情感难道不是社会性的基础?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00#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09:07:27 | 只看该作者

re:小都学中文和英文都是断断续续学的,两岁半...

小都学中文和英文都是断断续续学的,两岁半回北京的时候,英文刚刚开始说完整的句子,在家培训了一阵子中文口语就上幼儿园混去了;
四岁回美国的时候,刚开始看中文画书,在家培训了几天英文字母接着混幼儿园;
升到K,英文课还是不够正常班水平,在加强班上的(比二外班高级一点的一个班);
上了一年K,英文可以看小字书了,紧急被送回国上小学一年级,汉字因为一直没复习,只剩下一打,老师上课的话太快了,一开始根本听不懂;
幸好一年级的内容大多数是死记硬背,最难的是组词,靠儿童强大的记忆力也学下来了,最后考试还混了99分;
不过升到二年级,灵活的语言上来了,特别是情感部分,突然感觉到差距还是巨大。

我经常被人问,国内孩子的英文怎么学?
背单词,学语法,外教练口语和听力,看动画片。。。
这些其实都容易做,但是语言真正的东西,其实不是这些内容,就是说,不是听说读写,而是比听说读写更高级(准确地说,更低级)的部分,领悟了,才是自己真正的语言。

语言的深层领悟,或者说进化出来的天生那部分,那些不为我们所知,在课堂上不容易直接传授的那部分,到底是什么呢?
研究很多,我还没仔细看过,只是偶尔看见一则新闻如下:

"《科学》杂志和《波士顿环球报》先后报道,美国哈佛大学进化心理学家、当今心理学界领军人物马克·豪泽(Marc Hauser)被学生告发学术造假 : 哈佛大学经调查后发表声明,证实豪泽要为八项科研不正当行为“负全责”,被停职一年。但并未公布他会有什么惩罚,估计他可能被强制休假,或面临额外监督。美国麻省地区联邦检察官办公室、美国卫生部联邦研究诚信办公室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调查办公室都将展开调查。豪泽的主要研究课题是通过跟踪绢毛猴等灵长类动物的行为,揭示重要人类特征(如道德、语言和数学能力)的起源。此次学术造假涉及多项学术违规,一方面隐瞒不理想的数据,一方面编造数据。由于该领域的规模非常小,豪泽拥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很多科学家都要借鉴他的研究结果,甚至有很多研究项目会被迫停止,造成严重后果。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7 19: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