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摘)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通过数学教学进行思维训练,是发展学生智能的主要途径。可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学生要掌握数学的概念、法则和定理,必须通过自己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应用所得概念进行符合逻辑的判断、推理。所以学习数学要求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发展。
现代数学理论告诉我们: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下面就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思维源于观察,观察是进行思维的基础。只有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才能唤起联想,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才能真正理解教学内容,掌握知识。观察是在感知过程中并以感知为基础形成起来的,脱离了感知就无所谓观察。因此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哪些发生了变化?怎么变的?结果怎样?要使学生感受到精细观察的好处,认识到细致观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例如,在教学“5的认识”时,通过观察数学课本上的主题图:5位解放军叔叔背着5把枪骑着五匹马。还可以通过数数量相同的事物或多种实物图画,旨在突出数量“5”。然后抽取这些事物和图形的共同特征,既数量相同的“5”位解放军叔叔,“5”匹马……然后用计数器上的个珠子来表示“同样多”的不同实物的数量。从而,使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形成了“5”的概念,接下去通过读数与写数的训练,即通过声音表象和视觉表象的反复练习,使学生头脑中建立“5”的概念,并进一步掌握“5”这个概念,从而实现了“形式化”。
二.允许学生质疑,独立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要在新授前提出一些令学生感知疑惑不解的问题,或者通过练习,实验操作,引发一些相互矛盾甚至对立的解题方案,造成旧知识和新的学习目的之间的“空隙”和相应的悬念,使其产生认识焦虑。
在教学中,要切实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对疑难问题,不要立即把现成答案和盘端出,塞给学生,越俎代疱,而应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启迪思路,示以方法。
在课堂讨论时,学生有不同意见应让其充分发表,不要怕占时间急忙收场,要允许学生找教师讲课的“碴儿”,允许学生指出自己处理不当的地方,鼓励学生敢于在教师面前质疑问难。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讲错了问题,学生当堂或课后指出,教师不应讽刺训斥,应给予表扬。学生询问尚未教到的课时,要给予解答,不要说:“还未讲到这里,你问干啥”之类的话。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后获得了知识,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总之,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变单向或双向信息交流为多向信息交流,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信息交流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质疑情况,了解学生思维动向及知识的接受程度,以便及时调整自我的教学进度及计划。同时,质疑能力的培养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利用操作感知,培养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操作,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儿童的认识规律是动作感知——表象——形成概念。在很大程度上还必须依赖于动作来思维。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跃的形式,新奇动人的故事比较敏感,对那些演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更感兴趣。根据以上儿童心理特点,数学教学中着重加强直观教学,注意组织学生借助具体图形的直观和各种教具的操作,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充分运用眼、耳、手、口等感官进行学习,让学生多看、多听、多动手,增加学生的活动,使其获得多方面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把概念的属性,从实物中分离出来,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概念,并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例如,数学第一册的教材中多次设计“摆一摆”、“涂一涂”、“连一连”等活动,都在有意引导学生在小小的游戏中操作,为进一步的学习实践而“动”起来。通过操作,揭示概念的意义和本质特征。把操作运用于概念——计算——应用题等一系列的教学之中,确实能使学生在操作中既获取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实施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小学数学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加强思维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永恒的研究课题。
对于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数学,要注意发挥其精确性、严谨性、辩证运动性的特点,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按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改革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