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qinhant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

[复制链接]
641#
发表于 2008-6-8 23:17:54 | 只看该作者

re:转贴有同志谈到余老师眼泪与家长们...

转贴

有同志谈到余老师眼泪与家长们眼泪性质,说余老师眼泪虚伪。俺对此持不同观点,因为只是余老师自己的文章说“含泪”,到底是不是泪了,谁又知道呢。余老师所谓含泪,只是个说法,属于修饰、装饰、衬词。在网上,俺没找到余老师含泪照,即便找到,也无法确定究竟是芥末吃多了还是切洋葱不小心——但家长们的泪水照到处都是。

那么为什么余老师要鼓捣这么文章,还号称含泪呢?

首先,俺认为余老师很清楚,他含泪劝告的那些人,那些失去孩子的家长,个个没啥背景,人人普普通通,百分之百既无权又没钱,也就是说,是最容易接受劝告的人群——更别提还是“含泪劝告”了——劝告他们很安全,即便他们反感余老师的劝告,也不能把余老师咋地……

第二,余老师的劝告,不是对家长们而发,而是某种表态:借别人的灾难,表自己的忠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
发表于 2008-6-9 07:38:47 | 只看该作者

re:缘妈转的分析有理耶,俺也听说巴金老去世后...

缘妈转的分析有理耶,俺也听说巴金老去世后官方文坛尚缺部长级领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3#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07:49:50 | 只看该作者

re:写好文章,需要一点精神,比如王晓...

    写好文章,需要一点精神,比如王晓波那样,不肯被阉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4#
发表于 2008-6-9 08:27:2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5#
发表于 2008-6-9 11:49:52 | 只看该作者

re:这几天在医院,又因为我大姐也是省内某地级...

这几天在医院,又因为我大姐也是省内某地级市中心医院的,所以知道些四川灾民来浙治疗的一些事儿。这件事情本身是没大问题的,也应该做这样的安排,但是一做起来就变味儿,作秀成分很多。

比如我姐的医院里分到20个病人,前一天接到上级通知,即要求在次日腾好床位,召集的全部是护士长,也就说护士长来铺好床位。本来已经及时铺好了,由于电视台没赶上拍摄,又扯下床单重新铺一遍。去杭州萧山机场接病人,要求清晨就出发(只有2个小时不到的车程),而飞机是下午2、3点中才到,反正是弄得上下很紧张。病人到了之后,每张床位配备一个主管护士、一个护士、一个医学院实习生、一个献花的,簇拥而上,闪光灯咔咔咔。

乐乐外婆所在医院的外科医生说,这些病人中,有的是老慢支这样并不是受灾所伤的病人。对这一点我姑妄听之,是否属实不去管它,因为即便有少数这样的病例,也不宜否定整个转移治疗的大安排。该医生的一个意思是说,在医生眼里,都是病人,是得根据病人的病情来决定是否该住院治疗的。这个意思我同意,因为我觉得那种“7旬老人挣扎着起来给灾区病人让床位”的宣传调子,的确是过头得比较荒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6#
发表于 2008-6-9 13:15:56 | 只看该作者

re:央视的新闻有关病房过端午节的节目更显得滑...

央视的新闻有关病房过端午节的节目更显得滑稽。一个大房间里坐着多个工作人员,病人也就二三个左右吧,放着包棕子的东西。我不知道有多少病人可以下床干这个活,有多少病人可以有心干这件事。

只见:央视的女主持滔滔不绝地开始说医院如何关心病人,在这个特殊的节日请了心理专家和医护人员来包四川口味的棕子。

可笑的是,女主持说:“心理工作者借端午之际做劝导工作。”这句话说完,马上把话筒对着心理工作者,镜头就到了这里。这位心理工作者接到了表演开始的命令,马上开始说话:“大爷,虽然你在这次灾难中......你说,是不是呀?”
这位大爷未置可否,而之前这位心理工作者一直在装着包棕子的。作为新闻真是太做作了!真让人哭笑不得。
如果我是灾区来的病人,我肯定不愿意站在电视面前做这样的事来疗伤。

顺便说:网上有许多不断更新的求助贴,有些地方的生活还是很困难和不方便的,那些不引人注目的地方。比如:缺课本、缺用品、缺水、缺药品、缺运输车辆......等,这些贴都经志愿者一一核实后发出,联系方式是当地的某些组织的人,也可能是志愿者。这些人是真的值得人尊敬,他们在实实在在地做着事情。

新闻常常不是新,是为使人闻而做出来的。让人恶心、难过、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7#
发表于 2008-6-9 15:53:06 | 只看该作者

re:【转帖】朗废:朱学勤与王石  大...

【转帖】朗废:朱学勤与王石
  
大灾难来袭,国人空前团结,大家纷纷行动起来,在这个时候,救灾是压倒性的叙事话语主题。因此,一些在国人看来不合拍和有点出格的言论就特别容易引发群众的非议。
  
  在今日的这些发言者里,学者朱学勤和地产商王石可以说颇具代表性。朱学勤的话很简短,属于南方都市报旗下笔手的灾后感言,现收录如下:
  朱学勤:这就是天谴吗?死难者并非作孽者。这不是天谴,为什么又要在佛诞日将大地震裂?
  爱中华者,当为中华哀。华南雪灾,山东车祸,四川地震,赤县喧嚣该清醒了。圣火应该停一停,国旗也该降一降,就为黎民百姓降一次吧,他们不是伟人,只是遗骸,遗骸千万,只是无言。
  
  朱的言论充满政治隐寓,可以说政治激情流溢于言表,乃至于掩盖了他作为中国人对于同胞苦难的同情和关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的言论中所包含的语意表达是处于一中模糊状态的,显得暧昧而又带着矛盾。在他看来是不是天谴还是个问题,难以确定。说白了是难以排除天谴的可能性。我从未曾听说过他属于何种宗教信仰(好象皈依了耶稣?)。若既非基督徒也非佛教徒,那么为何要一口一个天谴和佛诞呢?这就未免有故意为了表达某政治话语或着道德激情而为之嫌疑。按照一般的逻辑,既然民众无辜,为何遭难?当非天谴;然却于佛诞日天崩地裂,那应该是天谴了。如此说来民众当是替某些集团受难了。天应该是谴责某些人的了,却将灾难降到人民头上。这是朱的言论的内在逻辑。我是诛朱之心乎?非也。只不过人民有大难,却说这样的话语,很难让人舒服。问题出在:表达对同胞的同情和哀痛的时候携带了政治激情的私货,这就显得不真诚和令人生怨生厌。国人闻此言以为乃是诅咒侮辱之言,当属自然。
  
中国人的多数还处于一种未启蒙的状态,对于以政治道德的激情话语批评人们以为神圣和高高在上的国家民族以及执政党的言论,大多数情况下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这可以理解。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尊重朱的表达的自由。你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跟你或者跟大众一样去思考,你更不能强求世界上的人说的话都是你喜欢听的。从这个角度讲,中国人应该学习以包容和平和的心态对待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诉求。正如我主张应该理性对待卡佛蒂。(当然要求他道歉是另外一回事)

  再说王石头,作为万科的创始人。他可说是个名满中华的人物了。此君也是个喜欢公共表达的人士,过往有关房地产问题的发言似乎是很受人们赞赏的。但是今天对于赈灾捐款说的一番话,让我认识了他的另一面。我没想到他能够是如此之冷静理性的一个人。仅此而言我是愿意表示一下我的钦佩的。
  
  王石的观点通俗了说就是主张要细水长流和聚沙成塔,赈灾救难的事情不要幻想靠着道德热情来催逼大家做那种捐款的攀比竞赛。我认为他的观点是正确的。而且充满一种冷静的技术理性思维。社会要维持其正常的运转,工商业要不断其有效益的经营生产,方能有持续的物质财富的产生,从而才能有更强大的慈善冲动和能力。不能指望人们一遇灾难便按照某种社会道德期望而倾其所有。我认为,你可以做到最好,但是不能要求别人也做到最好。你可以拿最低的道德率要求别人,因为那是人性所共有的。但是最高境界的道德这种东西,却只适合拿来要求自己。如果拿了某种最高境界的道德律来要求别人,那是不公平也是不合理的,搞不好有些人还是虚伪的。同时作为现代企业,当有其规范的财务监控操作,而资产的调拨也需尊重股东的意志。其实万科一直都有慈善的表现,这个就足够,我们何必苛求。我们认为主慈善赈灾事业应该制度化并形成一种成熟的社会文化。在这种社会文化之中,既要有国家政府层面的权威高效的机构和组织,也应该允许民间组织的发育和成长,同时又有工商企业界的积极适度的参与。这样一个社会,她对于各种自然灾害、社会突发事故以及贫困人口的救济才能真正做到最好。李连杰念书不多,文化不高,可是从壹基金的成立运作,可以看出他却是个有头脑的人。他跟成龙两人合拍电影《工夫之王》之后曾接受记者采访,在谈到慈善事业的时候,提到了发展慈善文化的重要性,认为如果能有一种成熟的制度和文化,慈善事业就无须仅仅指望某些有名望或者富有者个人行动。个体的生命很快会完结,但是慈善的文化却能永续不绝。他的这种认知无疑是很
可贵的。所以慈善事业既应该是一种道德的考量,人类良知的释放,也应该是一种制度文化和技术理性的操作。
  
  朱学勤和王石两人都受到了众人的激烈的攻击批评。朱是话语表达出现混乱和矛盾,向大众传达了一种错误的信息。他在表达上是不合格的。他的话中所包含的两层意思最好分开了说。我个人更倾向于同情王石,他是在一个不太适当的时候说了一些正确的话。王是表达时机不好。有一事我是反对王石的,他认为他们的员工捐款标准应为10元。要知道,我身边很多收入很底的人们都捐出了以百为单位的钱。这个事情还是以自愿捐献为好。王老板大可不必为员工定标准。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社会习惯了在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掀起政治道德的激情,但是却只喜欢某种政治道德激情而容不得异端的政治道德激情;在习惯单一的政治道德激情的同时又很难接受冷静的理性的思考,尤其接受不了是技术理性式的思考。这就是朱王挨骂事件的关键所在。此事说明中国社会还有政治道德蒙昧主义色彩,国人仍然未适应生活在一个言论自由和思想多元化的时代。学习宽容、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建设自由、理性、平等的价值精神,我们任重道远。
  
  相关材料:
  王石博客文章:
  地震发生当天,万科集团总部捐款人民币200万。
  一些网友对这个数字很不以为然,大呼和万科形象不相称。什么形象呢?不少帖子举出捐款超过1000万的企业名单,呼吁万科再多捐点,不要显得寒酸、抠门。
  对捐出的款项超过1000万的企业,我当然表示敬佩。但做为董事长,我认为:万科捐出的200万是合适的。这不仅是董事会授权的最大单项捐款数额,即使授权大过这个金额,我仍认为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成为负担。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慈善成为负担。
  中国的沪深两地股市约2000家上市公司,如果一家捐20万,虽每家捐赠数额有限,加起来就是四个亿,很可观的一笔款项。但上市公司捐款的数量又是多少呢?所以号召更多的企业参与更有社会积极意义。
  地震翌日,通过阿拉善生态保护协会,联络中城联盟、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欧美同学会、数字中国等六家企业家NGO组织开秘书长联席会议,形成了“拉住孩子的手”为主题的募捐行动,号召所在会员捐款,金额为5万、10万、20万三个数量级,捐赠的目标是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专项资金对倒塌学校的重建和受创学生的治疗和心理辅导。万科第一个捐出20万,得到积极响应。许多会员企业在已经捐出款项之后,又认捐一份,现已筹集款项800万元,其中中城联盟300万、阿拉善300万、企业家俱乐部100万,及其他。秘书长联席会形成统一意见:对学校的重建和学童的支持将持续,而不是一次过;各协会的企业家不仅出钱,还要出精力、时间参与学校的重建和恢复教学秩序的工作。
  至于我本人,主要的关注点在地震波及严重的成都万科小区的住宅耐震情况。
  目前,万科建筑研究中心的工程专家会同清华大学地震研究所的专家已抵达成都,在万科开发的住宅小区开展勘查工作。预计两个星期会出勘察结果。在完成万科小区的勘察之后,将协助有关部门对成都的建筑进行安全鉴定。对受地震波及的成都建筑进行安全鉴定是必要做的。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如果汶川、都江堰等震区的救人抢险告一段落,万科的专家组将进入这些地区对建筑物进行勘察,总结抗震结构的损坏程度,改进今后住宅建筑的抗震能力,保障小区业主的生命安全。
  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8#
发表于 2008-6-9 18:37:19 | 只看该作者

re:汗!我一贯喜欢的秋雨的,一笔写不出两个秋...

汗!我一贯喜欢的秋雨的,一笔写不出两个秋嘛。
可这篇622楼的“含泪劝告请愿灾民”,太让我失望+讨厌啦!
鉴于我一直对他的好感,往好了的建议,直接把他运到四川现场,估计该不会这样了吧。
否则,就这样,纯属于坐在书房的沙发里的“文化人哭旅”。
还阴谋论!还“感同身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9#
发表于 2008-6-9 19:08:34 | 只看该作者

re:(转)四川教育厅副巡视员林强:真相比荣誉...

(转)四川教育厅副巡视员林强:真相比荣誉更珍贵

  

    本月23日,四川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林强上书四川省委宣传部及2008奥运火炬传递四川组委会,请求转让其火炬手及观摩北京奥运会资格。本报记者闻讯,就此专访了林强先生。

    南方周末:做火炬手和观摩北京奥运会是很高的荣誉,而你居然要求转让自己的这些荣誉,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事件。你这个举动主要基于什么考虑?

    林强:主要基于我现在的心情。我现在的心情很沉重。

    南方周末:为什么这么沉重?

    林强:因为大地震。那么多学校倒塌,那么多孩子无辜牺牲,我想只要有一点点良知的人,都会受不了的。何况我是一个教育行政官员。

    南方周末:也就是说,作为教育行政官员,你认为自己负有特别的责任?

    林强:当然。学校倒塌是一个社会事件,全社会都有责任。但是教育系统的责任最大。我作为一个教育行政官员,应该有一份负罪感。

    南方周末:你的这种感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林强:从我目睹悲剧现场的那一刻开始。

    南方周末:能介绍一下具体情况吗?

    林强:我可能是四川第一个直抵重灾区的教育行政官员。13号上午我接到命令,把海南来的一支专业救援队安全送往北川。到了设在北川中学的救援指挥部,已是14号凌晨5点多。救援队马上投入战斗,我插不上什么手,就带着摄像机走到县城去。那时指挥部到县城的交通还没有恢复,大型机械进不去,救援队伍主要集中在北川中学。我想一个人去看看县城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南方周末:你看到的最震撼的场景是什么?

    林强:我看到一个家长在痛哭。一座五层楼塌了,把孩子压在下面爬不出来,又没有救援队,家长看着自己孩子的生机一点点地流失,但完全无法可想。我赶到的前四个小时,孩子就在家长眼皮底下去世。家长一直哭,一直喃喃地说那是我娃娃,我娃娃成绩多好多好。

    南方周末:这样的场景,你到现场之前有过心理准备吗?

    林强: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准备。心里特别难受。

    南方周末:当时你直接的反应是什么?

    林强:我马上把我身上所有的钱----那天走得急,钱带的也不多,就一两千块钱----我全部掏出来塞给她,她不要,说娃娃都死了,还要钱干什么。旁边的人把钱接过去帮他塞到口袋里。我也知道这钱对她没有意义,但我就这一个安慰方式,我当时没有别的办法。

    南方周末:实际上只是反映你的一种自我救赎的本能。

    林强:对。是一种自我救赎。我当时特别自责。作为教育行政官员,我固然没有直接责任,但在良心上,我对不起那个学生,对不起那个家长。

    南方周末:你也可以不这样自责,毕竟,这是八级地震,你可以把原因都归为不可抗力啊。比如四川教育部门就刚刚宣布校舍倒塌五大原因。一是地震超过预计强度。二是灾情发生在上课期间。三是学生集中的教室和走廊属于薄弱环节。四是校舍陈旧落后。五是学校建筑在抗震方面有设计上的先天缺陷。总之主要是天灾造成的,这么一来,自然就无须问责了。

    林强:当然有天灾因素,但天灾并不必然导致悲剧,把悲剧推诿于天灾,在道德上是一种偷懒的做法。

    南方周末:具体到你看到的那个场景而言,到底是天灾还是悲剧呢?

    林强:我认为主要是悲剧。因为那个学生并不是非死不可,他所在的那个学校,并不是非倒塌不可。我拍了一个学校,离北川中学也就七八百米的距离,根本就没有倒,一个人都没有死,就伤了三个。

    南方周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天壤之别?

    林强:原因很简单。那个没倒的学校是中科院捐建的一个希望小学。有捐赠人的监督,质量就有保证。倒塌的学校,大多数应该说不存在这样的监督机制,质量也就没办法保证。

    南方周末:这就是说,不完全是天灾杀人。缺乏监督的体制惯性,放大了天灾的杀人效应。

    林强:天灾人祸总是相辅相成的。这一点我原来在理论上并不是不清楚,但原来想象的后果,最多也就是一些经济上的损失罢了,很少跟生命上的悲剧联系。这次亲眼见到这么惨烈的生命悲剧,用惨绝人寰来形容,也决不过分。这对我的心灵冲击,实在太大了。就从这一刻起,我容不得任何对生命悲剧的推诿。面对那么多孩子的亡灵,面对那么多破碎的家庭,如果生命的价值还不能战胜官场潜规则,我们还要官官相护,还要你好我好大家好,那我们就太没有良心,就太无耻了。那我们就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更谈不上做一个教育工作者了。

    南方周末:所以你要请求转让你的火炬手及观摩北京奥运会资格?

    林强:对。从一定意义上说,我是个罪人,我应该向那些冤死的孩子,向他们的亲人,向社会负荆请罪,应该向他们下跪,而不应该披上荣誉的长袍。但是我没有别的办法赎罪,只好用转让火炬手来自我救赎。

    南方周末:你的请求会得到批准吗?

    林强:我现在还不知道。但我希望我的这个小小愿望能够得到尊重。而且我不只是要转让自己的资格,我更希望张艺谋先生能够体察大地震造成的特殊的社会氛围,体察大地震对国民心理的巨大震撼,对他导演的奥运会开幕式做出相应调整。

    南方周末:你认为主要应该朝哪个方向调整?

    林强:奥运会开幕式应该隆重,但更应该素朴,更应该庄严,更应该体现我们民族悲天悯人的情怀。在当前这个大背景下,一个没有悲悯元素的奥运会开幕式是很难想象的。当然不止是开幕式,北京奥运会的整个基调,现在都需要调整。我们伤痛,但我们坚忍不拔,这应该是调整的主要方向。

    南方周末:这个创意很好。但是怎么落实呢?

    林强:就从火炬手人选的调整开始。把担任火炬手和观摩奥运会开幕式的机会,尽可能让给抗震救灾的英雄代表,死难者亲属以及灾区人民代表,这更能彰显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让奥运火炬传递成为心灵和生命的接力。

    南方周末:你的思考极具价值。但这种思考在教育界有代表性吗?

    林强:实话实说,没多少代表性,只是我个人的想法。

    南方周末:我听到的一个声音或许可以佐证你的判断。这个声音是说,过去一些人总骂中国教育这不好那不好,但现在他们可以闭嘴了。这次大地震中,中国教育交出了一份非凡的成绩单,很多老师舍己救人,为保护自己的学生付出生命的代价,甚至很多孩子也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抢救自己的同伴,这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说明中国的教育是成功的,没有做错什么。

    林强:这个声音在教育行政系统确实比较突出,但它的突出恰恰说明我们的教育行政系统问题很大。其实换个角度思考,从人道的角度思考,就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答案。那些老师确实伟大英勇,那些孩子确实伟大英勇,但伟大英勇并不一定要用送死来表现。如果我们做教育行政的都尽职尽责,让腐败在教育领域没有多少空子可钻,我们的校舍就不难跟我在北川看到的那所希望小学一样坚固,那些老师、那些孩子就不会白白送死,现在已经发生的那么多的生命悲剧就可以尽量避免。最应该得到保护的人反而得不到保护,反而夭折了,这是我们做教育行政工作的耻辱。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应该忏悔,而不能用英雄的生命悲剧来为我们自己推卸责任,来给我们自己贴金。

    南方周末:我注意到你特别强调悲悯两个字。

    林强:我这么强调悲悯,是因为教育系统现在最缺乏的,就是缺乏悲悯。

    南方周末:这有些什么样的具体表现?

    林强:时至今日,我们还没有积极对校舍倒塌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还没有积极对悲剧责任主动调查取证,更没有积极对死难者家属道歉;所有这些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和措施在我们的心目中份量并不重,这都是具体表现。

    在大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父母,正含着眼泪,没日没夜地在倒塌学校的废墟中寻找建筑材料,作为以后评估的依据。他们不单是为了让自己死去的孩子在天堂得到安息,更是为了以后千千万万的孩子不再遭遇这样的悲剧。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人民的公务员,我们本来应该在歉疚的前提下感激他们的这种行为,我们不但要尊重他们,而且要用全力支持他们的行动。但现在教育系统很少人愿意这么想,很少人愿意这么做。当然大家现在都很忙,要安排灾区考生高考,要塑造抗灾模范,要统计物质损失,要规划灾后重建。这些工作确实都非常必要,大家为这些工作忙得焦头烂额,完全可以理解。但无论怎么忙都不能忽视,孩子们的亡灵需要一个说法,家长和整个社会期待一个说法。如果发生了那么大的悲剧,我们却一点反思都没有,一个说法都没有;如果我们总是把自己的名誉和前程看得比孩子们的生命更重要,这样下去,怎么可能有心灵的提升和机制的重建?又怎么可能永绝后患?

——转载自2008年5月29日《南方周末报》

林强大家不太熟悉。这里介绍一下:

    林强,四川资中人。1973年入伍,1987年转业到四川省教育厅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现为四川省教育厅副巡视员。

    据中央媒体介绍,到地方工作后,林强二十年如一日,始终心系基层、心系群众、心系贫困山区教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2007年,中组部、人事部、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务院军转办等五部门联合授予林强“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称号,中宣部等三部门授予林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中共四川省委授予林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广大干部向林强同志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0#
发表于 2008-6-9 19:52:05 | 只看该作者

re:余秋雨的文章一开始还算喜欢,主要是文字风...

余秋雨的文章一开始还算喜欢,主要是文字风格上比较独特,比如那种裁剪(或者是胡乱拼凑)历史片段场景的路子,读起来比较新鲜。但我还真从来没觉得他的东西的“格”有多高。他的很多话语方式,明显是冲着把稍有点文化的人蒙住为目标的。哪怕是早期的《道士塔》一文中,也有写扭捏作态的表述,比如说自己想要截住那些来敦煌抢文物的欧洲人,和他们论论学问的高下。

到后来就越来越令人生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1#
发表于 2008-6-9 22:31:29 | 只看该作者

re:为余秋雨们重发:先务道德,再论文章...

为余秋雨们重发:先务道德,再论文章

东海一枭

   老枭生平爱才成癖,对于文才优异武功高强者,总是情不自禁地欣赏之包容之。可随着年龄老大阅历加深,越来越感到,如果一个人不诚不真品德不好,文才武功最好,也是不值得欣赏、不值得交往的。至于包容,其实是纵容。

    周敦颐说得好:“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周子通书》)。遗憾的是,“艺焉而已”的无品文人触目皆是。某网络名家炫耀“就算芦某是十恶不赦的恶棍,也丝毫不会影响芦文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云云。孔子教导:不以人废言。但这话是针对他人而不宜用作“自我要求”的。

“第以文辞为能者”总是太相信才华的表面影响,太轻视道德的内在力量。殊不知没有基本道德为根基,人是废人,文也是废文。自恃有才恣意玩人玩世玩弄小聪明,一不小心就会把自个玩残了。道德无根基,文章徒炫丽,一个谎谣专家和三无牌文痞,纵名动天下,才绝一世,其文章又能有多大说服力和影响力?

文如其人,绝对真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章终究是无法造假的。无论怎样刻意矫造,作者的心态优劣、学识深浅、品德高低、境界远近,在在都会在文章中不经意地流露出来。有些人喜欢在文章里扮清高演超脱玩高贵装深沉表伟大,自以为头脑聪明,伪装高明,其实字里行间散发出来那浅薄琐屑卑贱恶俗的气息,那假腥腥脏兮兮的味道,能把一头猪熏死!

作者的思想道德人品形象都在他们自己的文字里藏着呢。或许,可以欺骗作者自己,可以欺瞒愚昧的凡民,却逃不过智慧的眼光。世界很大,智慧者不少,象我,对言不由衷的文字就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很多文人严重欠缺基本的诚实,对人虚情假义,为文苟毁苟誉----假腥腥地赞美是被我视为人格侮辱的。我认为,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赞与骂一样可厌可耻!

孔子要求学生(或年轻人)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文化增长知识(《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是,现在很多人自己都当了父母、师长了,文章写了一大堆了,依然不知诚信二字为何物。不过一般人多少会佯装一下。象某网络名家那样,积极主动地到处宣扬自己对老枭的赞誉全是假誉,然后还责怪老枭不知感恩,则可谓旷古奇闻。也只有当今这个垃圾时代,才会出这种垃圾到极点的文痞文妖!

我说过,时间是会说话的,历史是有公道的;我还说过,历史是大人养的。人能弘道,弘道的过程就是养历史的过程,也是养人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2#
发表于 2008-6-9 22:32:02 | 只看该作者

re:值得研究的“余秋雨现象”文/李钟...

值得研究的“余秋雨现象”

文/李钟琴

忽然间,中国出了个“文化大师”——余秋雨。其人频繁出没于荧屏,其书大量泛滥于书肆。我翻看其文数篇,不禁哑然失笑。其文字之矫情、见识之鄙陋,暂且不说,仅其文中涉及到的文史知识,堪称错谬百出。金文明先生曾详细地指出了余秋雨散文中的一百多处文史差错,余秋雨不仅不认错、不感激,反而认为金先生在“咬”他。我就纳了闷了:就这么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怎么成了中国的“文化大师”了呢?

有人说了:谁没有笔误啊?笔下有点错误,难道就能认定余大师不学无术吗?

我说:余大师文章中的错误,与别的大师笔下的错误还真不一样,完全可以判他个不学无术!

如果说,在文章中将“鲁”误写作“鱼”,将“亥”误写作“豕”,可能属于笔误;如果说,将“嵇康为司马昭所杀”写作“为司马懿所杀”,可能属于记忆有误……这些都不能证明作者不学无术。但是,余秋雨犯的错误,既非笔误,亦非记忆有误,显然是根本不懂。如著名的“致仕”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致仕” 在古籍中是个常用词,而且是个单义词,自古至今只有“退休”这一个意思。只要读过几页古文,不用查词典,根据文义就能判断出是“退休”的意思。而余大师竟理解为“求官”。在被人指出后,余大师还狡辩说:这是“古词今用”。这说明余大师不仅不具备文化人的基本功底,而且连起码的治学精神也没有。

再如,余秋雨在《文化苦旅·家住龙华》一文的“篇后附记”中前后三次写到一个人名:“吴越忠懿王钱俶常。”吴越忠懿王实是吴越国最后一个国王,名叫钱俶。这个人,浙江、上海一带的人大多都熟悉,杭州至今还有个当年为钱俶而建的保俶塔。金文明先生感到不解:钱俶后面怎么会多了个“常”字呢?经过检索资料,金文明先生才发现,原来,作为上海人的余大师在写钱俶的故事时,抄了《龙华志》里的“吴越忠懿王钱俶常夜泊海上”一节文字。由此可见,余秋雨根本就不知道吴越国的亡国之君叫什么,在抄别人文章的时候断章取义,遂留下一个不大不小的笑柄。

余秋雨笔下的这类错误不胜枚举,这绝非笔误所能解释的,只能说明他没文化。

2007年,余秋雨应泰州有关部门之邀撰写了短短三四百字的《泰州望海楼新记》一文,据说已勒之碑石,欲传之后世。望海楼建于南宋末年大奸臣史弥远执政时期,此时已是末世,而余秋雨偏说望海楼“大多毁于兵火而起于盛世”,说什么现在“值此故国盛世重开”,“望海楼岂有不重起之理”?不文不白,狗屁不通。网上才士西方朔先生已经撰文嘲之,不赘。最可笑的是,余秋雨在文后缀一七言诗:“本为望海筑此楼,岂料远近皆望楼;风晨雨夕独登临,方知何处是泰州。”不仅词意卑琐,而且不讲格律,通篇平仄混乱不说,押韵竟连用两个“楼”字,第三句末字用了个平声字“临”,连旧体诗最起码的规矩都不懂!

呜呼!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就这么一个靠写大批判文章起家、靠几篇矫揉造作的散文惑众的人,竟然成了红极一时的“文化大师”,真是中华文化的悲哀!关于余秋雨的走红,应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行文至此,我想起了清代学者龚自珍在论及“衰世”时的一段话:“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见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九》)意思是到了“衰世”,朝中无才臣,军中无才将,学界无才士,乡村无才民,商界无才商,连小偷、强盗都没有一点“技术含量”,到处全是庸才蠢货!出现这种状况,并非“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而是这个“衰世”是一个逆淘汰的社会,淘汰精英,保留奴才。正如左思所言:“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要想向上爬,必须自觉地成为奴才。那些无行文人,都在眼巴巴地等待向上爬的时机,一旦他们认为时机已到,便赶紧露出奴颜媚骨,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献上“投名状”。

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我们现在是“盛世”,绝非“衰世”,却出了余秋雨这类人物,真是奇天下之大怪!看来,余秋雨现象,确实值得研究。

一家村:http://blog.sina.com.cn/lizhongqi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3#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3:47:18 | 只看该作者

科学思想

    俺比较赞同王晓波的评价: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唯一缺少的只有一样,就是一流的学术成果。
    无论自然课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领域,很多被俺们尊为“大师”或者“师”级的,到国际上,只能算是普通。受到客观条件制约,很难做出一流学术成果。
    俺不由得想起大学排行这些年十分红火,忽然听到有人嘟囔了一句:在国际上都不入流,在国内排名靠前有什么意思?一听之下,忽然对于大学排名没有了热情。
    “国之将亡,必生妖孽”,这一句用在余老师身上,太重了!一方面是把他的罪过说的太重,一方面把他的能耐说的太高。记得曾经有人用这一句评价贾平凹来者,显然,贾先生也佩不上这个评价。但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二三子,为了名利,争斗白热化,文人相轻,自古使然。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俺们有了一流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核武器,载人航天,远程导弹,北斗导航,嫦娥奔月等等,这些具有一流水准,虽然只是完成了别人几十年前的工作,但是,毕竟,自己能做了,不受制于人,同样是了不起的成绩。
    有一些问题,俺们可以思考一下;工程技术求导就是科学,科学求导就是科学思想,科学思想求导就是人文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这些之所以能够取得成绩但是作用有限,或许是因为在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方面的欠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4#
发表于 2008-6-10 00:16:03 | 只看该作者

转贴 ---王小峰


大家应该感谢余秋雨老师,理由如下:

一、如果余老师不写这么一篇博客,很多是非大家还看不清楚,他老人家这么一写,比他妈牛博网上的右派们振逼高呼起到一百倍的作用。因为余老师一向是身体力行告诉大家什么是错的。

二、余老师一向是大众的反面教材,他这么一写,才能让人看清楚对立面在哪里,连脑残的人都能看明白了,我觉得这年头能写一篇让脑残的人都能看明白的文字的人不多,但是余老师做到了。韩寒老师应该向余老师学习,你老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会破坏和谐社会的,要像余老师那样,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正确的地方说一些正确的话。

三、余秋雨老师给我们当代知识分子和知道分子们树立了一个榜样。知识分子就是一撮阴毛,包皮之不存,阴毛将焉附。余老师深谙此道,为了做好一撮毛,余老师以身作则,这千年一叹,就弄得大家心里霜冷长河。这样的士大夫,可以说吸尽五千年中国文化之精华,成精了。

四、希望能读到什么书的年轻人,可以继续向余老师请教。

五、没看懂我这篇博客的人可以请教屈原或者余秋雨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5#
发表于 2008-6-10 09:32:07 | 只看该作者

re:转一篇台湾的文章,看看人家怎么评论他,的...

转一篇台湾的文章,看看人家怎么评论他,的确很X很XX。

*********************************************************************************************************************************

2008年5月12日發生在中國大陸四川地區的八級強震,死傷慘重,舉世同悲,沒想到,在華人圈頗具知名度的作家余秋雨,一篇「含淚勸告請願災民」的文章,宛如撕開正在癒合的傷口,觸痛了眾多同情災民者的心靈;有人形容,余秋雨的這篇文章,「煮沸」了網路。

 512的災民們,究竟作了什麼,要讓余秋雨這位名人用如此感性的文筆含淚籲求「避免橫生枝節」?沒有,完全沒有!災民所作出的反應,哭喪親之痛,哀人禍比天災更烈,全是人性之常;天災,確實無法預防,但:

 -為什麼學校竟像「豆腐渣」?埋掉災民們最最摯愛心肝寶貝的,究竟是什麼?

 請願,天經地義,但這麼簡單、令人哀痛的卑微訴求,在余秋雨避免「反華」勢力從中利用的「顧全大局」心中,全變成了「橫生枝節」!

 余秋雨說,對於災民所遭遇的喪子之痛,「十三億人在同一時間全部肅立,默哀三分鐘,這肯定是人類歷史上最浩大、最隆重的悼念儀式」,而一位所謂「佛學大師」也對他說,「有十幾億人護持,這些往生者全都成了菩薩」,所以他認為災民的孩子「如果九天有靈,也一定已經安寧」。

 至於學校為什麼會像「豆腐渣」?余秋雨引述「有好幾位國際地震專家說,地震到了七點八級,理論上一切房屋都會倒塌,除非有特殊原因」,也因此,余秋雨認為現在還有比追究「校舍建築品質的法律問題」更危急的事,像包括堰塞湖、衛生防疫等,全都是「急不可待」的問題;余秋雨用「識大體、明大理」的帽子戴在災民頭上,希望:

 -「先讓大家把最危急的、關及幾十萬、幾百萬活著的人的安全問題解決了,怎麼樣?」

 這些話看似沒錯,但邏輯錯亂,而潛藏在字裡行間、籲求災民「識大體、明大理」、避免「橫生枝節」的心態,很難相信竟是出於余秋雨之口。

 首先,追究學校為什麼像「豆腐渣」,與動員人力緊急處理堰塞湖危機及衛生防疫等問題,是一刀兩面,可並行不悖,何來人力不足?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力;更何況,中國大陸可能動用到諸如司法檢警的人力加入搶險嗎?如果真的這麼做了,那才叫人匪夷所思。

 其實,撇開所謂輕重緩急與人力不足的問題,余秋雨文中最令人不寒而慄是,如果災民們繼續「橫生枝節」,恐怕會揭露一個大家不敢面對的真象,即可能在一夕之間「震碎」中共官方在這場大地震中好不容易才建立的形象;余秋雨所謂「誣陷性的說法」,剛好提供具體而微的形容:

 -天災難防,但人禍更可怕;
 -中外媒體對大地震的採訪自由,只是個案,離所謂「中國民主」差距仍遠;

 余秋雨把來自海內外的救災場景,用「令人感動」來形容,甚至是一種「動人的氣氛」,為了讓這種「動人的氣氛」保持下去,他請災民們不要再「橫生枝節」,以免反而坐實了「反華」媒體「誣陷性的說法」。

 余秋雨的感性,眾所熟知,但文章中呈現的「想像力」,卻讓人不敢領教!余秋雨說,「一些對中國人歷來不懷好意的人,正天天等著我們做錯一點什麼呢」,這話有部份的真實性,但是,把這麼一場人間大災難,與「反華宣傳」勾連在一起,尤其是,余秋雨用「主人」稱呼災民,他籲請「主人」們要使這股「動人的氣氛」保持下去:

 ──真是見鬼了,生活在中國大陸這塊黃土地上的人民,什麼時候當過「主人」了?

 權力使人腐化,這是眾所周知的權力魔咒,而從余秋雨這樣一位曾備受稱譽的文人身上,人們也看到,「位置」也會讓人腐化。過去,苦難成就了余秋雨感性的心靈與柔軟的筆觸,如今,富貴榮華的身分地位,與統治者貼身的距離,讓他開始有了不同的想法,這個想法,與人民感受愈來愈遠,與專制統治者愈來愈近。

 余秋雨,一位歷經文革磨難、筆鋒帶著濃郁人文感情的知識份子,竟然會寫出如此冷血、違反人性的文章,實在令人費解,也感到萬分遺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6#
发表于 2008-6-10 12:06:53 | 只看该作者

re:汉唐:我引的那句话重点不在“妖孽”而在...

汉唐:我引的那句话重点不在“妖孽”而在于“国之将亡”,因为我推断余文及以前司马南等人的文章都是有背景的,否则以一个成名人士不必在此时趟这浑水。余氏不过一投机文人尔,是时势使他成精作怪,但他此次的投机却有一定的风险性。搞不好是身败名裂。
他或许有才,但没有信,也没有爱。这种人横行于世,就是整个国家和民族沦落的象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7#
 楼主| 发表于 2008-6-10 17:52:30 | 只看该作者

re:的确很难相信,余老师这篇奇文,没...

    的确很难相信,余老师这篇奇文,没有利益驱动。张雁姐看得深——他或许有才,但是没有爱——这一句分析真好,至少他缺乏真爱与大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8#
发表于 2008-6-10 21:47:47 | 只看该作者

re:*   核心提示:在6月7日凤凰卫视节目...

*   核心提示:在6月7日凤凰卫视节目中,范美忠就自己“先跑事件”与嘉宾展开辩论,郭松民辱骂范美忠,中途甚至愤怒离场,郭被网友冠以“郭跳跳”、“郭道德”的绰号。有网友发帖调查“跑跑”和“跳跳”谁得到支持更多,令人意外的是,多数网友选择了范美忠。

“范跑跑”在节目中自称中国最优秀的文科老师之一

“郭跳跳”称“范跑跑”无耻

新快报6月10日报道 范美忠本是一位颇受当地学生欢迎的教师,但因为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他没有来得及顾及学生,自己一人先跑出了教室,并在博客中说明自己并无内疚之感,被网友们称为“范跑跑”。

在6月7日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中,范美忠就自己“先跑事件”与节目嘉宾展开辩论,作为观点对立方的郭松民用“无耻”、“畜牲”、“杂种”之类的字眼对范美忠进行了辱骂,情绪异常激动,中途甚至一度愤怒离场,事后被网友冠以“郭跳跳”、“郭道德”之类的绰号。

事后郭松民在自己博客上发文《做客凤凰卫视:无悔愤怒》。文中表示,他虽然对自己在台上的愤怒表现感到不满意,但并不后悔。因为“生气,也就是愤怒,在中国仍然是一种稀缺的品质……我具备了某种稀缺的品质。我没有被他们同化,我没有麻木不仁,我不是冷血动物。”

昨日,网友“浪漫的老虎”在凯迪网发帖表示,自己在看完节目后,突发奇想,若让网友参与挑选,他们会选谁作为孩子的教师?帖子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网友们纷纷回帖,令人意外的是,多数网友选择了范美忠,因为“他会让孩子真实地面对这个世界,而不至于让他从学校出来后一无所知、无法适应。”至于郭松民,网友认为“他将所有的道德小人嘴脸都集中了,这种嘴脸只会害了孩子”。网友“自言自语着”则总结道:“如果你的孩子是想选老师,应该选‘范跑跑’。如果你的孩子想学立牌坊,就该选‘郭跳跳’。”

“范跑跑”pk“郭跳跳”

“范跑跑”真实有思想?

在挺“范”的网友中,大多数网友都认为范美忠虽未尽到一个优秀教师的职业道德,但他足够真诚。

“选‘范跑跑’。因我已知道‘范跑跑’的真实为人,所以要告诉孩子碰到事你老师是不会帮你的,你自已要有主意。但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在这个社会上你碰到任何大事件时不要相信任何人会帮你,你必须学会首先靠自己。”网友“41年的蛇”说。

另一网友“马英9”更直接说出原因:“范有思想,郭伪君子,基本礼仪都没有,孩子如果受影响,气死你!”

不少网友还从思想独立角度出发,认为范美忠是自己“一直想为孩子寻找的良师”。

网友“方丈”说:“范这样的老师太少,本人也是灾区的,孩子上高三,周末时我们就谈到地震及范的事,孩子在我的教育下已经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了。她跟我说,平时都不敢和同学谈到我教她的那些事,怕同学孤立她,她同学所受的教育可想而知。现在的老师有几个会教学生人格独立、思想独立、历史真相、事件真相的?”

网友“鸣门的木偶2”的言论代表了这一群体的声音:“我选‘范跑跑’,这家伙有思想,有才学,有内涵。至于他所没有的廉耻、责任感、爱以及真正面对自己人性弱点的真诚(而不是极其虚伪地绑架各样美好的理论为自己辩护),我自个会教给我的孩子。”

在一面倒的声音中,也有个别网友对“范跑跑”不以为然,网友“十万光年”表示:“我选郭,因为或许在另一次灾难中,如果我的孩子遇到范这样的老师必死无疑,遇到郭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郭跳跳”骂得有道理?

部分网友表示,虽然郭松民言行过激,但批判本身值得赞同。网友“包子做我自己”称赞道:“作为一个记者,你真的没有失败,就应该有这样的豪情和激情。”

“只要是人,都有和你一样的心情。对这个没人性的范美忠,我永远鄙视他。”一名网友说。

但在众多反“郭”的声音中,这些赞同的声音显得有些单弱。有网友认为郭作为一个道德的评判者,其实本身就不具备道德。因为郭不但当庭辱骂范美忠,还不停打断光亚学校卿校长的说话。

网友“深深深的海洋”直接批判:“郭松明只是个高喊道德口号的人,他自己在这场辩论中表现他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用道德绑架人的本质本身就是错误的。高尚的道德我们全社会是应该提倡,但不能强求别人每个人都能达到英雄式的道德标准高度。在危及到生命安全的时候,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痛打落水狗不代表你就是正义的化身,义愤填膺也不意味着你高尚的品格……”一网友说。

许多网友反对郭松民,除了认为他虚伪以外,还有部分人认为他没有身临其境,而“大义凛然”地去教训一个在地震中受过伤害的灾民。如果换个角度,郭松民作为光亚学校的老师,发生地震时,他会怎么做?网友们对此进行了质疑。

网友“worker2000”认为:“郭的价值在于:让我们观察了‘内化的虚伪’,自己也认识不到的虚伪。很想问郭一个问题:你对于范的判断都是在感受着8级地震的地动山摇的情景而做出的吗?你真真切切地判定自己在世界末日到来的时候,可以比范勇敢哪怕是一点点吗?要扪心自问啊!”

网友“十十乡镇干部”则指出:“选择真小人,不要假道德;而且‘范跑跑’未必是真小人。用一种伪道德来要求别人的人,我觉得更不适合做老师。”

寄望道德不如依赖制度?

在众多网友争论选“范”还是选“郭”时,部分网友认为纠缠于两人之间已无多大意义,而应看到灾难背后问题:中国的教育到底是怎么了?中国的教学楼到底是怎么了?

许多网友在争论后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教师不是救世主,学生必先自强。如果学校重视避灾教育,学生在灾难发生之前就知道如何应对,那还会有如此多的学生牺牲吗?如果每栋教学楼都修得坚固无比,那还有那么多孩子会命丧黄泉吗?

网友“芳草杜鹃”发帖表示,“当大地震来时,我们即不需要范美忠,也不需要谭千秋(地震中,为救学生献身),我们只需要一个牢固的不会倒的教学楼。”因为“伟大的谭千秋,他的胸膛再宽阔,也只能护住四个学生……”

而在地震中,同在灾区的桑枣中学全校师生无一伤亡,这要归功于该校校长叶志平(叶担任校长后,花40万元将造价才16万元的一栋“豆腐渣”教学楼进行了彻底加固;每学期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因其谋远虑,叶被称为“史上最牛校长”。

网友“小小”认为,“最牛校长牛就牛在他明白人性是靠不住的,单方面要求老师们加强道德思想修养、舍己为人是不现实的,‘范跑跑’遇到地震先跑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灾难到来之际与其寄希望于教师的道德操守,不如未雨绸缪,搞好紧急演习并把它作为一项好的制度贯彻下来,而在我国,灾难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学校在这方面还是空白。‘范跑跑’事件假如能让更多的学校意识到这一点,未尝不是个好事。”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还需要更多的“史上最牛校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9#
发表于 2008-6-10 22:05:25 | 只看该作者

re:终于能有这样的讨论,而不是一边倒地批判“...

终于能有这样的讨论,而不是一边倒地批判“范跑跑”,本身就是一大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0#
发表于 2008-6-10 22:07:13 | 只看该作者

re:那场充满火药味的节目视频地址:...

  那场充满火药味的节目视频地址:

视频1:http://6.cn/6new/watch/5409806.html

视频2:http://6.cn/watch/5449184.html

视频3:http://6.cn/6new/watch/5449186.html

视频4:http://6.cn/6new/watch/544918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11-25 09: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