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方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琳教学活动

[复制链接]
941#
发表于 2011-1-17 19:25:03 | 只看该作者

re:周六参加了教室2的二组培训收获颇丰,有一...

周六参加了教室2的二组培训收获颇丰,有一些些都是平时自己上课注意不到或想不到的。
培训课的收获:
1、课题的引入
我们可以做的更生动、更生活化。教孩子三张排序滑滑梯为例,可以通过我们的制作一个滑板,再和孩子一起搭出一个滑梯,小熊
滑滑梯了,小熊坐在滑梯上,小熊滑滑梯。和三张图片一一对应。
2、课题设置
       课题不要太难,要简单易行适合孩子,要明确孩子达到的目的,不要一味的延伸,也不要把两个孩子不太熟悉的课题结合在一起,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困难退缩、无兴趣、走神。
3、辅助
       在刚接受新课题时可以辅助孩子完成,我们的辅助形式要变化,还要慢慢消退、消除。相反会让孩子 丧失了独立做事情的机会,慢慢会形成孩子不动脑筋,依赖辅助。要给孩子充足的反应时间。         
4、停顿
           不要无休止的做,会导致孩子产生厌烦感,开始厌学或产生问题行为,还要及时给予强化。
5、应用
     课题源于生活,还要原于生活中,在生活中用出来。例:序数可以泛化到楼层,第一层,等二层等。做电梯去五楼按数字几,去一楼按数字几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2#
发表于 2011-1-19 12:26:08 | 只看该作者

re:培训感受从我们来到以琳工作,参加了很...

培训感受
从我们来到以琳工作,参加了很多次的培训,但是这次的培训和我们以往的培训有所不同,同时感受颇多,受益匪浅。这次主要是由我们的孩子家长来给宝宝上课,其他的家长和老师们作为评委,会在家长讲完课后,给予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缺点,查漏补缺。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家长能够学会怎样教孩子,怎样做对孩子的帮助是最大的。其实在这次的培训中,给我感触最大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其中的真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那么的伟大与无私,为了让宝宝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的健康的成长,学会自理,他们放弃了许多人生中宝贵的东西,并且还承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多种压力,但是面对这些困难他们并没有放弃,没有被打垮,因为他们的心中充满爱,充满希望!同样我们老师对于孩子的爱也并不亚于父母的爱,因为看着他们纯真可爱的脸庞,实在无法让人抗拒对他们的喜爱和怜惜之情。
家长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也是在不断的学习着,并积极的参加学校里的各项讲座和培训,ABA教学法是我们教育孩子的主要方法之一,家长在给宝宝上课的时候ABA教学法体现的就非常好,足以看出他们平常是多么的用心,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适当的往后退,降低难度,让孩子保持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当然也并不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就一味的退让,退是为了让孩子能更好的进步,进退互补才会让孩子有更大的突破。
每当一个家长讲完课,其他家长就会踊跃的发言,提出自己的感想和疑问,老师们会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来给家长们解答和提出更好的方法和建议,让他们明白,每一个课题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应该怎样教才是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这也正体现了我们老师的伟大与无私,为了孩子,我们用心去教授,毫无保留,只为他们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真心的希望我们的宝宝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用我们的慈绳爱索牵引你早日走出自闭症的世界!
jingxiaoy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3#
发表于 2011-2-26 13:24:08 | 只看该作者

re:周六五组家长操作 ZJ妈妈 201...

周六五组家长操作   ZJ妈妈  2011年2月26日

操作过程:
开始操作时状态不佳,妈妈先让孩子描画调整情绪
1、三步指令

2、视觉记忆(少了什么)
   ⑴出示五种颜色雪花片,快速拿走其中一个,指令:“少了什么颜色?”(五选一)
   ⑵出示五种形状,快速拿走其中一个,指令:“少了什么形状?”(五选一)
   ⑶出示数字卡片1-10,指令:“少了几?”(从记忆一个数字到两个数字)
   做的好奖励孩子描画
   ⑷先让孩子熟练表达几种玩具然后把玩具放触摸袋里,取走其中一个。指令:“少了什么?”(五选一)
   做的好奖励孩子描画

3、肯定与否定
   ⑴出示五个不同颜色的雪花片,让孩子拿出一个不是某色的。指令:“拿不是绿色的”
   ⑵出示五个不同颜色的雪花片,让孩子拿出一个不是某色也不某色的。指令:“拿不是绿色也不是红色的”
4、场所
   ⑴认知十张场所卡片,指令:“这是什么地方?”“在哪里?”
   ⑵根据妈妈说的活动选出相应卡片,指令:“妈妈要和宝宝吃饭,去什么地方?”
   做的好奖励孩子描画

出现的问题及家长和老师们的建议:
1、在做肯定与否定课题时,妈妈的指令“拿不是某色的”和“拿不是某色也不是某色的”是不确切的,应该是“拿一个不是某色的”或“拿一个不 是某色也不是某色的”
2、整个操作过程中孩子非常配合,家长在把握课题进度和节奏方面做得十分出色。但与孩子社会性的互动却非常少,显得整个过程有些机械。没有分享成功的喜悦 没有太多的微笑 没有眼神的交流 而这些恰恰是ZJ小朋友所最缺乏的。正像YK妈妈说的“孩子才三岁,多给孩子机会去玩,和孩子在玩中学习”知识性的东西固然重要,但社会性的技能是与人交往和交流的金钥匙,希望ZJ妈妈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做一些亲子游戏、RDI游戏、想法解读和社交游戏等提升孩子社会性技能。祝ZJ小朋友快快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4#
发表于 2011-2-26 13:24:45 | 只看该作者

re:2011年2月26日 周六培训(四组)...

2011年2月26日  周六培训(四组)  地点:教室4
操作人员:nn妈妈   小朋友:nn
步骤:
一、开课   1、nn妈妈和nn一起唱歌《小金鱼》  2、nn妈妈让宝宝自己选择要配对卡还是数字卡,nn选择配对卡
二、配对   教具:配对卡   
指令:“一样的放一起”。妈妈给孩子数着数一共十张,收卡片的时候妈妈提问:“梨、梨”,孩子回答:“一样的”。妈妈:“梨、三明治”,孩子:“不一样的”。最后妈妈给孩子一种结束概念:“卡片收完了”
三、量与量的对应   教具:数量卡、数字卡、积木
指令:“一样多的放一起”。先是数量卡的配对(1-3),总结:“它们是一样多的”。然后是数量卡与数字卡的对应,也是1到3。最后是数字卡与积木的对应,孩子做3块积木时不太会,妈妈很及时的退到两块积木,nn做得很好。
老师点评:
  nn妈妈整节课上的很好,很专业,很好的把控住了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做主导。细节方面处理得很好,进度合适,nn整节课的状态也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5#
发表于 2011-2-26 20:04:09 | 只看该作者

re:2011年2月26日 周六培训(四组)...

2011年2月26日  周六培训(四组)  地点:教室4  

操作人员:cyb妈妈   四(2)A组  cyb小朋友

课题:点数报总数  物品属性

步骤:
一:开始上课,妈妈让孩子起来,孩子不是很配合,妈妈拿出海苔强化孩子让他起立。妈妈问孩子:“我们数数行不行?表现好有好吃的海苔。”妈妈拍着孩子的肩膀辅助孩子一起数数。
二:点数积木
   1、三块颜色不同的积木摆在桌子上  指令:和妈妈一起数积木
   2、5块颜色相同的积木摆在桌子上   指令:和妈妈一起数积木
   然后逐渐从5块颜色相同的积木到10块积木让孩子点数报总数
三:物品属性
   1、妈妈问孩子想不想读卡片,然后开始拿小汽车、跑车、摩托车、自行车、吉普车的卡片问孩子:这是什么?
   2、然后拿火龙果和木瓜的卡片问孩子:这是什么?
   3、拿吉普车、出租车的卡片问它们都是什么类?
   4、拿桃子、西瓜的卡片问它们是什么类?
   5、桌子上放西瓜和吉普车两张卡片  
      妈妈发指令:拿交通工具类的吉普车给我  然后问吉普车是什么类的?
      再发指令:拿甜甜的,红红的,西瓜给妈妈  孩子拿完后妈妈问西瓜是什么类的?
操作结束后家长和老师们都发表了自己的建议:
   妈妈上课过程中对孩子很有耐心,真正的接纳和爱着自己的孩子,对孩子各方面很了解,也是一位认真学习的妈妈。操作结束后大家在一起讨论了cyo妈妈的操作,下面是比较具体的两点:
1、妈妈让孩子点数的时候拿孩子的右手从孩子的右边开始点数,顺序错了,用孩子的右手从孩子的左边开始点数是正确顺序;点数的时候,积木可以使用眼色不同的,而且积木之间的距离要间隔的大一些,让孩子容易手口一致的数;点数报总数都是在妈妈的辅助下完成的,孩子没有独立去点数并报出总数,孩子的主动性太少了。
2、在操作物品属性课题的时候,妈妈发的指令太长了,如“拿交通工具类的吉普车给我”,大家建议cyb妈妈把指令变短一些。
  一个上午的家长操作,尽管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每个家长和孩子也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来上课,但是大家都很认真的准备,认真的上课,老师们也一起讨论了家长们的操作。家长们利用这个宝贵的时间向组长们提问了一些问题,还彼此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这是一个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美好的周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6#
发表于 2011-2-26 22:31:13 | 只看该作者

re:日期:2011年2月26日星期六 教研...

日期:2011年2月26日星期六  教研活动:家长分组培训  地点:教室5
参加人员:以琳老师
          五(1)组家长

下面就第二位家长操作的情况总结一下。

五(2)组  LJY和妈妈
操作步骤:
一、教具:相关卡片(功能性配对卡)
    步骤:1、读出每张卡片
          2、卡片放到桌子上,把相关联的卡片放到一起。
          3、表达---物品的功用
             *****是干什么用的。

二、教具:积木
    课题:点数报总数
    步骤:1、与孩子一起点数3块积木,并报出数量。
          2、与孩子一起点数5块积木,家长报出数量。

三、教具:卡片
    课题:类别教学
    步骤:1、让孩子读出物品名称。
          2、做水果类、动物类、交通工具类。这三种卡片的分类。
          3、理解每一类的物品------拍***类

以上就是LJY妈妈上课的步骤。就以上操作的步骤,老师及家长们提出以下建议和评价。
先来说一下孩子。当孩子一进来的时候,看到这么多的人,有点害怕。妈妈调整好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坐下。这样做很好。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小帅哥,稍有不满意,就来脾气。在给孩子上课时候,先和孩子交代课题,让孩子有个预知能力。在进行第一项课题时,妈妈用了很多的情景教学,很好。需要表扬的。但是,妈妈经常用疑问词好不好?可以不可以?来问孩子,好像是妥协的感觉。这时候不要让孩子去选择好不好,家长发出的指令是有效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明确告诉孩子任务,就要听妈妈的做完。才可以得到奖励。还有,妈妈在教相关配对卡片时候,进行的回合太多,只是口头答应奖励孩子,但是没有做到。建议,进行的回合少一些,奖励要及时。这时的奖励可以不用食物,口头夸奖,小互动游戏都可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很重要。

张老师提出了重要的一点,给大家很大的反思,那就是在一节课中对课题的控制&对孩子的控制(课堂规矩)所占的比例。也就是说对一些孩子(比如新来的孩子)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课堂规矩是至关重要的。而还有一些孩子在课题上是占三分之二时间的。对于LJY这么聪明的孩子的课堂规矩是要加强的,要有一个很好的规范才行。
               
在进行第二个课题时。孩子的注意力全在奖励物上,根本没有心思配合妈妈进行课堂活动。妈妈做了好几遍,都是无效的。这时候,就要收起强化物,规矩好孩子,重新来一遍。或者换一个课题。在有效的时间,做有效的训练。
  
点数报总数时候,环节做得不够。孩子不明白报总数。要多示范几遍给孩子。这时候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辅助孩子:(1)直接帮助孩子报出数量。(2)用字卡提示孩子总数。(3)用手势提示。
  
在类别教学课题操作中。家长的指令过多,问的也有得多形成了空许诺的感觉,对孩子要说到做到。而且注意力有点转移,课题有点喧宾夺主。在让孩子听指令拍类别时,孩子的错误率超过三分之二,注意力完全不在。这时候的指令是没有意义的。要把孩子拉过来,规矩好,重新发指令,让孩子去做正确的。要给孩子思考的机会,有视觉寻找的过程。才是真正的学习。

在一上午的学习过程中,大家学习体会颇多,讨论也是很激烈。让好多家长也是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7#
发表于 2011-2-26 23:12:39 | 只看该作者

re:今天有家长培训,四组的家长非常积...

    今天有家长培训,四组的家长非常积极的参加,有的家长都是在年前就报名了要参加以后的家长培训,我们希望会有更多的好学的家长会来报名参加培训。
    今天一共有4个家长给自己的孩子上课。
    1·NN妈妈。他想给宝宝一个完成的概念,所以他让孩子做完了一张卡片,就会总结说:我做完了。这一点是值得学习的。整堂课下来,妈妈给我的感觉是他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他不急于给孩子教些什么,只是培养孩子的某个能力。
    2·GS小姨,小姨做的是短时记忆的配对,他把卡片分散在桌子还有椅子上,让孩子去找到。整个活动中,小姨都是那么耐心的等孩子一个一个的做完,我想家长在家庭活动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
    3·CYB妈妈。CYB的注意力非常不好,但是妈妈利用强化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用的还不错,但是妈妈还是要注意自己的强化方式还有强化的时机,多多给孩子自己表达的机会。

    4·WHY妈妈。WHY没有语言,妈妈并没有强迫他说话,而是给他做口腔按摩,在整个过程中还给他数数,给他规定次数,很好,分类中如果注意一下自己的方法,会更好。
   总之,这周的家长做的都非常好,他们都很虚心的接受了,老师还是有别的家长给予的意见,希望这样的活动会越来越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8#
发表于 2011-2-27 09:21:4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活动

日期:2011年2月26日星期六   教研活动:家长分组培训
地点:教室1   参加人员:以琳老师 一组家长
操作人员:hr和妈妈
一、听觉训练
首先妈妈给出要求,表现好就奖励小花、打叉就留下。
      妈妈有苹果、冰淇淋,hr有苹果、hr少了什么?
      妈妈有面条、果汁。hr有果汁、hr少了什么?
      妈妈有香蕉、苹果、。hr有香蕉、hr少了什么?
      妈妈有面包、苹果、冰淇淋。hr有面包、hr少了什么?
二、数字排序、要求把听到的数字从大到小排列出来
      妈妈说2  5  hr回答5  2     
      妈妈说7  4  hr回答7  4     
      妈妈说3  8  hr回答8  3
      妈妈说3  9  hr回答9  3     
      妈妈说1  7  4hr回答7 4 1
三、拿出一堆积木,根据妈妈提问问题回答
        1、把一样颜色放一起
        2、几种颜色?3种、有哪种3种?
    比较多少
        1、浩然拿5块红色积木、再拿3块绿色积木。
        2、什么颜色的积木多?多几块?
    学习多几个
        1、拿四块蓝色的放一排,三块红色积木放一排。
         什么颜色多?    多几个?
         自己回答,先把不一样颜色交朋友。
四、学习你我他
     谁的头发? 我的
     谁的耳朵?你的
     谁的鼻子?你的
     提问:用你的手指我的鼻子。回答:谁的手?我的手  谁的鼻子?你的鼻子
     提问: 用我的手提你的肩膀。回答:谁的手?谁的肩膀。
     提问: 妈妈喜欢浩然的衣服,回答:你喜欢我的衣服。
     提问:浩然喜欢妈妈的头发,回答:我喜欢你的头发。
  

评论

通过这次家长培训,我们老师从家长身上学到了很多,互相促进互相学习
     课题一定要让孩子理解。明白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我们要拿孩子的兴趣点入手、找切入点、掌握一个时间好控制孩子、
     适量的拓展课题,增加难度动静结合,有童趣的故事作铺垫。表情夸张,动作幅度夸张,在玩中学习。
     给孩子一个希望,让孩子有兴趣、达到。
     在孩子必须要做的时候,我们不要问好不好,给一个肯定的话,
     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心里上真的欣赏孩子,表情动作奖励孩子不要总是挑剔孩子毛病。
     孩子本来就缺乏成就感,我们应该和孩子分享成就,要发自内心,
     感受他的成就。不要总从挑剔孩子,给孩子最大鼓励,把孩子的一
     个的闪光点放大多鼓励。
     孩子的主动性都是在日常活动中带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9#
发表于 2011-2-27 15:35:36 | 只看该作者

re:周六培训(一组) 地点:教室1...

周六培训(一组)   地点:教室1   操作人员:LNQ妈妈    小朋友:LNQ
一、十二生肖
1、看十二生肖的卡片,妈妈描述每个生肖的特征并提问问题,使孩子更加理解这些生肖。
2、用猜谜语的形式让孩子理解生肖。
3、无提示说出十二个生肖。
二、“打手”游戏
规定:孩子把手放到桌子上,当妈妈数到“三”的时候,就要拍孩子的手,孩子需马上把手收回避免被拍到手。
1、妈妈变换多种形式数到三去拍孩子的手
2、让孩子介绍游戏规则
3、让孩子来拍妈妈的手
三、十二生肖
1、看十二生肖赛跑的图片,说出第一名是老鼠,第二名是牛···
2、看着图片表达过完鼠年是牛年,过完牛年是虎年···
3、联系生活回答爸爸妈妈属什么的,宝宝属什么的。
4、回答今年什么年,去年和明年什么年。
5、比较年龄的大小。小莫属兔,LNQ属猴,你们谁大?大几岁?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家长及老师的分析与建议:
1、课题对于LNQ小朋友来说有点难了,在一节课中要掌握的信息量太多了。需注意循序渐进的学习。
2、一节课的时间有点拖、长。要争取把语言简洁明确,使小朋友更便于理解。
3、家长在表扬、批评上需注意运用正确的方法,不要盲目的表扬。
4、家长的上课表情丰富,与孩子的沟通方法值得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0#
发表于 2011-2-27 17:16:14 | 只看该作者

re:培训组名称 感统组 培训起止时间...

培训组名称          感统组       
培训起止时间 9:00——11:30
培训地点          感统训练室       
课时           2
培训形式          感统组内部组织
培训人          徐锡芬   张书鹏
受培人员名单 张亮 李日阳 孙豪 韩雪梅 贾玉立 李迎 王丹 董森楠 肖强 孙浩
培训会议内容:
           一  一至五组小组长对进行一周的教学活动的上课情况分别做了总结,再次总结如下:
               1带队教师要进行本队伍的全局掌控,把握好课堂秩序。
               2 带队教师对孩子的训练计划要严格灵活实施,项目难度要适宜,形式要多样。
               3 对于本队中的孩子要努力做到个体差异个别对待。
               4 四组的课程在下午第一节,带队教师要努力调整孩子们的情绪,保证教学的顺利有效进行。
               5 对于五组中能力较差的一队孩子,教师要正确对待,循序渐进。
           二  培训教师对各组各带队教师提出的教学中疑惑进行了点评指导
               1 “五组中整小队的孩子‘跳’有困难,很是着急”——各队的技能目标设置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循序渐进。借此,培训教师对“爬”“跳”等能力发展顺序,动作要领,辅助要点进行提问补充。
               2 “球技中拍球是主线,孩子似乎都拍地有些机械化了”——带队教师要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及时补充孩子拍球难度,切忌追求数量,忌孩子的机械化拍球动作,而要花样多,难度适中。
培训效果:
    老师们注意明白了上一周教学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疑惑,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做了有效的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1#
发表于 2011-2-27 20:02:40 | 只看该作者

re:向那位和蔼可亲的爷爷致敬!尽管爷爷的...

向那位和蔼可亲的爷爷致敬!
尽管爷爷的个训课是方言版的,有的时候似乎听不太懂,但大概的过程还是看明白了,爷爷给小孙子上课的情景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家长和老师。
首先是动作卡片:
开始的时候,孩子不怎么配合,爷爷问了好几遍“小朋友在干什么?”,就是没反应,后来,爷爷拿出了薯片,并辅助说出“拍手”,孩子也跟着说出“拍手”,慢慢的,孩子进入了上课的状态,看得出,绝大部分的动作卡片都认识。但由于爷爷的强化没及时跟上,再加上卡片的数量太多了,回合不清晰,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又闹了,不得已,爷爷收起了动作卡片。
其实,可以尝试让孩子用完整句来表达动作卡片。
接下来是颜色的分类:
第一回合:
红、黄、绿三块积木分别放在三个分类盒中,爷爷先后拿出三种不同颜色的雪花片及小熊,让孩子去分,指令“一样颜色的放一起”,分完以后,奖励吃薯片,并和孩子一起总结“它们是一样的”。爷爷的总结是不准确的,应说“它们的颜色是一样的”。
第二回合:
步骤基本同上,只不过这次是让孩子自己动手分类,孩子端着盒子,一边玩,一边哼哼,一边分类 ,爷爷则不停地催促。
颜色分类的项目对孩子来说并不难,大多时候孩子只是机械地、被动地在分,缺少对爷爷的关注和交流。
爷爷上课结束时,张老师现场示范了怎样增加孩子对大人的关注和交流。
我想,这样一堂公开课,不只是爷爷收获了很多,听课的家长及老师也都学到了很多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2#
发表于 2011-2-27 20:11:06 | 只看该作者

re:真的是要向JJ的爷爷致敬。两位老人在这边...

真的是要向JJ的爷爷致敬。两位老人在这边带孩子实属不易,晚上回到家后,爷爷还要尽心的教孩子。爷爷的举动感动了在场的家长及老师。爷爷用那不是很清晰的普通话,尽心的教着孙子。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爷爷是那么的用心,虽然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改进的。在操作完了后,张老师还亲自上场为爷爷做正确的示范。不管是爷爷,还是两位妈妈。都是那么的爱着孩子,尽心叫着孩子。着这样一次的培训中,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3#
发表于 2011-2-27 20:54:49 | 只看该作者

re:2011年2月26日 周六培训(四组)...

2011年2月26日  周六培训(四组) 地点:教室4

操作人员:why妈妈

课题: 模仿 口腔按摩 按物品属性分类 指令

孩子特点:没有语言

步骤:
一、开始上课
1、妈妈对孩子说“今天来了这么多叔叔阿姨”,安抚孩子情绪、消除紧张,孩子很配合。(我们的孩子在有很多人的场合通常会有一些紧张情绪,孩子不一定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哭闹或明显的排斥,孩子来以琳上课也逐渐适应了人多的环境,但妈妈还是能体谅孩子的心理,我觉得相当好!)
2、妈妈叫孩子的名字,让孩子看着妈妈,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到课堂上来。
3、妈妈告诉孩子“上课了”(给孩子交代一下任务),然后对孩子说“上课!起立!”,妈妈先向孩子问好,因为孩子还没有语言,所以孩子问好时妈妈大声给孩子示范“妈妈上午好!”。(这里示范可以大声、语速放慢、口型夸张,引导孩子听的同时看妈妈的口型,另外孩子问好之后没有等到妈妈说“请坐!”就自己坐下了,因为老师不了解孩子的情况,老师认为可能是孩子已经习惯性地预知到问好之后就是坐下,所以没有等妈妈说完“请坐”就坐下了,我认为这里可以给孩子加入“等待”的概念,问好之后不让孩子马上坐下而是“等着”或“站着”,几秒钟之后确定孩子明白了妈妈这次的指令一直在站着等待,再发下一步指令“请坐”)

二、一步模仿
1、妈妈先发了第一次指令“这样做!”,然后孩子跟随妈妈连续做了几次动作,这期间妈妈没有说话,孩子能保持注意力。
2、玩“开火车”的游戏(时间很短)。
3、妈妈发第二次指令“这样做!”,孩子又跟随妈妈连续做了几次动作。
4、玩吹棒。妈妈说“吹一吹吧”,拿出两个吹棒让孩子选择“吹哪一个”,妈妈说“吹6次好不好”(给孩子交待任务,让孩子能预知要做什么),孩子很配合,吹完了妈妈夸奖孩子。
5、玩“小手爬”。
(回合很小,不会让孩子感到劳累;课题和游戏交替进行,寓教于乐,游戏的时间不长没有干扰到孩子学习,孩子注意力比较集中。)

三、口腔按摩 (教具:咬棒,软的和硬的)
1、妈妈说“不玩了好不好,学习一会儿”,然后进入课题。
2、拿出软的咬棒,妈妈说“咬6次”,妈妈给孩子数着,左边、右边各做6次。
3、拿出硬的咬棒,妈妈说“来一个硬的”,然后再做。
4、在做的过程中和做完以后妈妈会经常夸孩子“很好”、“做得非常棒”等。
5、引导孩子说“妈妈”:让孩子看着妈妈,妈妈示范“妈妈”,教孩子发“a”音。
6、奖励玩吹喇叭,吹几次,“做得非常好”。

四、按属性分类(教具:动物类和水果类卡片) (这个课题妈妈做的思路不清晰)
1、拿一张动物类卡片(如:马)给孩子看,妈妈提示“马”,然后问孩子“这是什么?”,让孩子“指一指马”,然后将卡片放在桌子上;再拿一张水果类卡片(如:苹果),同前面的操作,然后将卡片放在桌子上。
2、妈妈将手里的动物类和水果类卡片一张一张给孩子,让孩子根据属性放到相同的类别里。卡片给孩子的时候,妈妈会提示卡片上动物或水果的名称,便于孩子去放。
3、孩子的反应:一部分能独立放对,一部分需要提示才能放对,一部分放错。
4、妈妈会提示孩子“看好了再放”、“能吃的”等等。
5、妈妈把卡片给孩子时,会把卡片举在不同位置,这样做有利于保持孩子的注意力。

五、指人物(教具:指读机)
1、根据妈妈的指令指一指图片上的不同人物:奶奶、妈妈、爸爸……
2、妈妈的指令会常变化“指一指…”“找一找…”“…在哪里”
3、休息一下,玩一会

六、一步指令
1、妈妈发指令“拍手”“跺脚”等,孩子做动作。
2、孩子做不出来时妈妈示范。(孩子做不出来时不一定是不会做,可能是注意力不在,或不理解指令)
3、玩“小手爬”,奖励时玩或者孩子注意力分散的时候玩。

七、二步模仿
1、妈妈没有发指令,如:和妈妈做一样的、这样做、做一样的,但是孩子能理解,能够跟随妈妈做二步模仿。



操作后家长和老师提出了一些建议:
1、        因为孩子还没有发展语言,所以在做模仿时妈妈可以适当加上语言,告诉孩子正在做什么,让孩子能将视觉和听觉统一起来,给孩子多一些的语言环境。当然,模仿更多是训练孩子的视觉能力,对于听觉优于视觉的孩子不建议模仿时有语言提示。
2、        做模仿时,孩子有时候不看妈妈,这时除了可以用手辅助孩子看妈妈,也可以做动作时发出大的声音,利用声音引起孩子注意。
3、        分类这个课题妈妈的思路还不是很清晰,老师建议分类先用大量的实物去做,而且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形象、更深入的理解。妈妈做的分类偏重于视觉分辨,“能吃的放一起”“有腿的、能跑的是动物”。因为分类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对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建议妈妈多和个训老师沟通。
4、        玩指读机时,有家长指出有的孩子不能将“妈妈”这个词理解为特指自己的妈妈,对别的小朋友的妈妈(阿姨)也称呼为妈妈,有的孩子确实对一些专有名词和所有名词理解困难,需要进行训练。

Why妈妈这次操作做得很好,她的爱心和对孩子的欣赏体现在每一个地方,让人感动,老师的见解只是个人的一些吹毛求疵的观点(^-^),宝宝妈妈还是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自己去判断、调整,毕竟妈妈是最了解孩子的嘛,相信在妈妈如此用心和努力下,宝宝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4#
发表于 2011-2-27 21:03:45 | 只看该作者

re:周六培训(一组) 地点:教室1...

周六培训(一组)   地点:教室1   操作人员:MYC妈妈    小朋友:MYC 教具:带有小动物图案的方块积木,一次性纸杯一个
一  小动物跳水的游戏(序数的泛化和听觉记忆及理解)
1 妈妈说小朋友去排:老虎说我要排最前面(小朋友把带有老虎的积木放在最前面)......
2 妈妈说小动物的特征小朋友去排:最贪吃的家伙想排第三个(小朋友去排),“汪汪汪”,我要排第五个
二 强化:玩手指操
三 经过一会休息之后继续课题
1 小朋友从前往后去点名,妈妈去学小动物的叫声(让小朋友明白点名时要从前往后点),在这个过程中妈妈故意说错,或故意不说,以引起小朋友的主动语言。“妈妈你说错了”“妈妈你怎么不说啊”
2 让小动物跳水(从前往后跳,从第一开始跳):替代性指令:听到水果类的时候跳(当妈妈说水果类的时候,小朋友把积木放进纸杯里去):积木,盒子,苹果(跳到杯子里去)
                                                        听到喝的跳:苹果,水
                                                        看到三角形的时候跳(视觉)
四 唱幸福拍手歌,并表演
家长及教师的建议:
1 在玩中学很好,是家长们要学习的;课题扩展的很好,但还可以县相邻,及中间去扩展
2 强化的方式很灵活,孩子很有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5#
发表于 2011-2-27 21:08:29 | 只看该作者

re:周六音乐组的所有老师在一起,观看...

    周六音乐组的所有老师在一起,观看了洪恩老师上奥尔夫音乐课的光盘。从光盘上看到了许多许多的点,虽然有一些不太适合我们以琳的孩子,但是,在那里我发现了以前被我们忽略的一些东西。洪恩的课程很综合,贯穿了很多东西在里面,像他把音乐与想象和绘画结合在一起,是我们所没有尝试的,但是我认为这种尝试也只能在高功能组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6#
发表于 2011-2-27 22:51:03 | 只看该作者

re:周六培训(四)组,地点:教室4操作人...

周六培训(四)组,地点:教室4
操作人员:HHY的妈妈,HHY小朋友
    首先真想好好的夸夸这位优秀的妈妈,妈妈上课上的非常的好,非常有老师的气场,回合也非常的清晰,明了。
    一.模仿,孩子在中途走神,妈妈在孩子手上,脸上吹气,把孩子注意力拉回来,做的很好。
    二.口腔按摩,妈妈在整个过程中给孩子规定次数,边吹妈妈边数的,做的很棒,孩子也非常的配合。
    三.分类,妈妈想让孩子能够把动物和水果准确的分开。建议妈妈可以从食品和衣着上去分,这样会容易点。
    四.插入的小游戏,让孩子学做表达,家庭成员。
   这位妈妈真的很棒,深深的祝福她和她的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7#
发表于 2011-2-28 12:08:05 | 只看该作者

re:2011年2月26日 周六培训(四组)...

2011年2月26日  周六培训(四组)  地点:教室4
操作人员:GS小姨   小朋友:GS
步骤:
一,模仿
   拍手拍桌子,指令是“这样做”,孩子没进入上课的状态,没有做出来。小姨又重复一遍动作和指令,指示孩子再次模仿,孩子做的不是很好,换成一步模仿。
二,配对
   小姨把配对卡放在两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上,让孩子看一眼手里的卡片,然后找一样的。
三,语言表达
   1,表达动作卡,“小朋友在……”
   2,表达句型,“……在这里”
老师及家长建议:
1,在整个过程中,小姨都很有耐心,可以看得出来小姨是很爱SS的,完全接纳孩子。这一点对于一个训练者和家长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2,在做模仿训练时,可以把桌子移到一边,这样比较容易控制孩子,而且做拍手拍桌子这个动作,孩子看起来会比较明显一些;另外,做两步以上的模仿,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做成同步模仿,要让孩子等我们做完后再做。
3,第二个课题配对主要是训练孩子视觉和短时记忆方面的能力,做的时间有些长了,孩子有点烦了,可以分成两个回合来做。孩子做完的不能再放在手里,这样给孩子没完没了的感觉。要给孩子一个完成的概念,做完的放在一边。
4,在训练“……在这里”这个句型时,孩子不是很明白要做什么,家长可以先给予示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8#
发表于 2011-3-13 21:14:12 | 只看该作者

re:2011年3月12 周六培训 教室三 操...

2011年3月12 周六培训 教室三 操作老师 HX
操作课题:1配对 2记忆 3按数取物
老师上课目标明确,准备了三个袋子,告诉孩子做完里面的卡片,就结束,下课。代币制运用的非常好。老师没急于进入课题,和孩子玩了一会游戏,气氛非常棒。然后开始上课。
课题一.相似配对   教具:自制卡片(小雨伞涂了不同的颜色)
第一回合 1/2 两张卡片 指令“一样的放一起”
第二回合 1/3 “一样的放一起”
第三回合 8张卡片摆了两排 “找一样的放一起”
孩子这个课题做的很好,都做对了,老师的教具做的也非常棒。
课题二:卡片记忆(什么不见了)
1)三张卡片(拿走一张)孩子自己说卡片名称,说一次,老师用一张白纸盖住,拿走了一张卡片,问孩子“什么不见了”孩子回答的非常棒。
2)三张卡片(拿走一张)老师没有把拿走的卡片的空空着,把卡片弄密集了
3)四张卡片(拿走一张)
4)五张卡片(拿走一张)
5)六张卡片(拿走一张)孩子还是同样说了一遍,但是没有做对,老师给予了辅助,孩子做对了,
6)六张卡片(拿走一张)老师拿走和上一回合一样的卡片,
这个课题孩子做的很好,在一开始时孩子读卡片时是从右往左读的(不对),老师及时改正,后面的回合就是从孩子的左到右读的。
回合结束老师和孩子玩了小游戏,数到三打小手,孩子要躲,一开始孩子还没明白,老师让孩子打自己,老师示范了一次,接着又来了一次,孩子说了2,直接说三就打了,非常棒,老师都没反应过来,孩子非常可爱,我们都被她弄笑了。
课题三:按数取物(自制卡片,小花积木)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h老师的教具,特别棒,h老师画了一幅画,上面有太阳,白云,还有一片绿地,上面有老师画的几朵小花,还有小草,老师跟孩子讲,看有的小花开了,有黄色,红色,很漂亮,我们也一起来种小花吧,这老师拿出小花积木,问了孩子颜色,然后把卡片放在桌上。
第一次老师自己示范,让孩子看。“老师先来种两朵黄色小花”然后老师拿了两个黄色小花放到了卡片上,种小花。
老师让孩子种“两朵红色小花”孩子很棒,拿了两个小花种在草地中。
老师又种了一次。
孩子第二次“两朵黄色小花”
第三次“两个红色一个粉色小花”
第四次“一个绿色二个黄色小花”(孩子拿错了,老师又说了一次,孩子放在卡片边下,但是这里放了小花,孩子一直说这里有,但没有放在空的地方,老师引导孩子,这里有就换一个地方,但是孩子一直在说,老师又亲手示范了一次)
第五次 既不是绿色也不是黄色(橙色)
第六次 既不是红色也不是粉色(绿色)
第七次 种和自己衣服一样颜色的小花。
好了,我们种完了,看看,很漂亮啊,我们请妈妈来看看吧。(孩子走到妈妈身边说“妈妈,我种了很多小花来看看吧)这里非常好,宝宝可以和妈妈一起欣赏,分享。分享完了,老师让孩子说了数草地上蓝色小花有几个,绿色小花有几个,红色小花有几个,数完了,老师把太阳盖住了,说太阳下山了,小花要回家了,请你把4朵小花放进盒子里吧(1),(2)一个橙色一个红色(3)老师衣服一样颜色的(4)拿和大树一样颜色的(5)拿和天空一样颜色的(6)和太阳一样颜色的(7)二个绿色一个红色(8)一红一粉(9)不是红也不是绿
结束。虽然感觉拿的次数很多,但实际孩子一点都没有厌烦感,做的非常棒,h老师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好,很好的调动孩子快乐学习。
点评:
c老师:h老师非常用心,情境教学非常好(拿小花),按数取物的泛化还可以这样做。
       h老师上课目标明确,三个课题,三个袋子,做完收走,教具收放及时。
       视觉记忆要从孩子的左边到右边。
w老师:一个课题与一个课题怎么结合?h老师做的非常好,通过一个小情境,将很多课题结合了起来。
       拿小花结束后,与妈妈一起欣赏,非常好,锻炼了孩子的社会性,与人分享成果。
       小建议,下点功夫看看孩子哪里不会,教孩子。
d老师:做视觉记忆少了什么时,可变化指令语,例什么不见了?少了什么?拿走了什么?等。。。
       (视觉记忆少了什么)在6张卡片孩子做不出来时,可以不把空填上,就空着,降低难度让孩子看到少了那个位置的一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9#
发表于 2011-3-21 22:37:26 | 只看该作者

re:新的一周开始了,回想起前几个月,...

    新的一周开始了,回想起前几个月,真的是让我。。。。。。自从刘怀孕,我接替了她两节音乐课的时间也有几个月了,现在总算不像刚开始那样乱了。原来我就只有两节音乐课,感觉不是那么的乱也不是那么的累,可是当刘怀孕了,我接替了她的两节音乐。然而我从原来的两节音乐变成了四节音乐。这四节音乐课刚开始的那个月让我感觉很乱很乱,在这个组上的是什么?在哪个组上的又是什么?没有办法我只好天天拿笔记录,还好那段时间让我理清了头绪,把每一节的内容都记录下来。其实人就是这样,当你没有了压力也就没有了动了,所以我要不断地给自己压力,让自己不断的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0#
发表于 2011-4-9 20:10:15 | 只看该作者

re:2011.4.9 星期六 教研活动:家...

2011.4.9 星期六  教研活动:家长分组培训   地点:教室5
主持老师:宋老师 毕老师
组别:五组 五一C
操作人员:LYH爸爸
操作课题:分类 、模仿、大小

1、先读卡片
  (1)爸爸拿起卡片问:
    这是?小鸡。什么类的?动物类的。
    这是?苹果。什么类的?水果类的。连续读完14张。
  (2)爸爸拿出一张动物类的卡片小狗指着发指令:拿一样类别的。
    总结,小狗和小鸭都是动物类的。
    互动:拍手游戏
点评:在读卡片的时候爸爸很有耐心的纠正着小朋友的发音,但是小朋友再说动物的时候一直在说动动。这个也要及时纠正过来。
      在第二回合的时候要交代清楚,一上来就说拿一样类别的。小朋友可能会不明白,这时候家长可以演示一下。
      小狗和小鸭都是动物类的,你再来拿一张一样类别的,把桌上的动物卡片都拿完。不要只拿一张就过。
      最后总的时候要给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和...都是动物类的。
2、爸爸做各种代表动物的动作,小朋友来猜是什么动物.
   小朋友看得很认真,注意力很好。
3、爸爸用吃薯片导入了大小的课题。
   爸爸拿两块薯片,发指令拿大的吃。小朋友很快的把大的拿走。
   教具:大、小雪花片 属性片
(1)先分类同属性不同颜色的雪花片分 指令:大的放一起,小的放一起
(2)再分同属性不同颜色的属性片三角形分 指令:大的放一起,小的放一起
(3)最后分同属性不同形状一样大小的属性片分 指令:大的放一起
    互动:“小手飞飞、停”的游戏
点评:爸爸在互动的时候非常到位,小朋友很开心。大、小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目标上的不是很明确。
      首先,教具要准备充分。开始要同属性同颜色相同大小的。步骤;从感知到理解最后表达。
      开始分类。可以是两个同属性同颜色不同大小的雪花片来分。指令:一样的放一起
     然后,拿出一个大的告知这个就是大的。再分一次。指令:大的放一起。
     要快多放几次这样小朋友会记忆深刻一些。注意的是,在教大的时候指令要清楚。不要再说出小的以免混淆。
     分完多个回合后直到小朋友自己分的很正确了就可以让他去拿大的。二选一,三选一,多选一,多选多等。
     拿对后表达要跟上,这是...?大的。
     学小的时候步骤同上。
4、画图形
爸爸在纸上(1)画一个大的圆和一个小的圆。让小朋友去指一指大的。指对了奖励在圆圈内点点。
          (2)画一个大三角形和一个小三角形

点评:这个画图形创意很好,算是大的泛化。


总结,通过这次家长培训看到各位家长的确是很用心,也很努力的在向老师学习着。
就像这位爸爸他很用心、课题上的很丰富。也是一位很幽默的爸爸,很有耐心。课堂的气氛很活跃没有只是一味的在上课。
虽然有的时候目标不是很明确但是眼神交流很好。很多在座的各位家长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宝贵的意见,大家都在积极的参与着。
研究这个课题该怎么做那个课题还能再怎么做。宋老师和毕老师也把多年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6 22: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