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方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琳教学活动

[复制链接]
921#
发表于 2010-12-5 19:18:12 | 只看该作者

re:星期六在音乐三参加了培训,我们这...

    星期六在音乐三参加了培训,我们这一组讲的是物品认知教学。先是SJ老师讲解了教学步骤,DP老师补充。两位老师讲的很详细,思路很清晰。我教GS认知杯子时却是思路有点乱了,在没确定孩子认知实物了就加入卡片认知,在卡片认知时做的步骤也不是很清晰,自己紧张没有稳住。周六的培训,对于我颇有收获,这次的课让我知道了自己要学的东西很多很多,思考自己这几个月的培训和操作加上这次公开的锻炼,相信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会越来越好!!!!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2#
发表于 2010-12-5 19:35:10 | 只看该作者

re:周六参加了音乐二的培训,我们培训的是听觉...

周六参加了音乐二的培训,我们培训的是听觉策略,我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有些地方做的确实不到位,课后老师们给我提的建议我都认真的记下了,在以后一定会注意的。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3#
发表于 2010-12-5 20:14:19 | 只看该作者

re:周六参加了音乐三的培训。参加操作的几位老...

周六参加了音乐三的培训。参加操作的几位老师真的是声情并茂。看到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对孩子的关心都溢于言表。只是一路操作下了,感觉到强化物的使用,始终不能到位。我想这也是很多老师和家长在训练孩子中的问题。强化物的选择,怎样使用都是我们要认真考虑和学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4#
发表于 2010-12-5 21:04:04 | 只看该作者

re:2010年12月4日 周六培训 地...

2010年12月4日  周六培训   地点:音乐3   公开课:物品的认知
操作老师:gc   小朋友ltc     认知—碗
步骤:
1.感知
  过配对的方式让孩子感知。指令:一样的放一起。孩子能够将一个物品单一配对后,加入干扰物在让孩子将一样的放一起并及时总结:它们是一样的。当孩子能熟练的将一样的放到一起后,加入名称。指令:碗放一起。同样在有干扰物下孩子能够把碗放到一起,老师总结:它们都是碗。
2.理解
  指令:拿碗
  孩子能熟练地将一个碗从桌面拿给老师后,增加干扰物(二选一、三选一)拿碗给老师。并总结这是碗,提问幼儿“这是什么?”幼儿回答“碗”。老师从较远的地方发指令让幼儿去拿碗,幼儿拿对后提问幼儿拿的是什么,检查幼儿是否真的认识碗。然后,过渡到卡片上的碗,让幼儿拿碗。
   gc老师很有亲和力,和幼儿互动的非常好,能够吸引住幼儿。在课题操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速度在稍微放慢些,回合次数在多些会更好。这样让幼儿学的会更扎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5#
发表于 2010-12-5 22:09:20 | 只看该作者

re:周六12月4日上午老师培训在音乐2由...

周六12月4日上午老师培训在音乐2
由我和刘伟霞老师主讲《听觉训练》
在以前听过王燕老师的《听觉训练策略》,我们都借鉴了王老师的大纲,再加入自己的一些理解,总结出很多在这方面的课题
其实听觉训练的项目大多可以从视觉训练中延伸过来,视觉和听觉相结合
再加上其他老师的不同的想法,扩散了思维,原来“人多就是力量”,每个人的想法都那么好
姜荣老师和黄金莉老师及时对我们的想法和课题有误区的地方提出建议,一起来改正
避免老师们产生误解,走入牛角尖,
而自己锻炼了“讲”,又很好的整理资料理顺了知识,学习的过程真的很考验人啊~~进步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发表于 2010-12-5 22:44:11 | 只看该作者

re:[size=4][QUOTE][B]下面...

[QUOTE]下面引用由[U]张春华[/U]发表的内容:

今天上午以琳进行了教研活动。我们14人小组在一起,海霞张楠了蓉三个人分别上课。每个人上课25分钟,大家评论25分钟。

周六的教研活动,大家讨论的很细,除了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而设计的课题的延伸以及提出的相应的课题,感觉对我们帮助很多。

其中关于讲故事这一块有一些见解:
1.首先讲故事对幼儿来说应该是一种很有趣的事情。
我们要做的第一点是,要让幼儿喜欢听故事。幼儿可以不清楚里面的关系,但是讲故事者必须声情并茂吸引住孩子,只让他们看着你的表情、搞怪的动作;听着你变换着音调模仿着小动物的声音,就被吸引,就喜欢听故事。
2.喜欢上了听故事 再来 才是考虑怎样选择一个适合孩子的故事。
比如根据孩子的注意力的长短;画面的情况;故事要教给孩子什么等来选择。在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我们很多人给孩子讲故事都是为了学知识点,提高理解力,甚至是让孩子背过一个故事。这其实改变了听故事是个有趣的事情的作用。你要是想教给孩子什么也不要紧,切记不要知识点、问题太多,恨不得把故事里所有你能想到的都教给孩子,这是要不得的,这会让孩子对故事失去兴趣。
3.提炼中心思想,教给孩子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
故事只要让孩子明白:“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事情(或道理)”就行。不要没完没了的提问,让孩子觉得讲故事就是要回答问题,而且本来理解、分析、提取就是他们的弱项。如果每个故事,你让孩子学会一种能力,又或者是孩子可以从故事中看见一种道理。将来运用故事,你想纠正他一种行为,又或者告诉他一个道理,你都可以编一个简单的小故事,这样他会很快领会。
他会明白故事对他的帮助,会对故事充满期待的心理。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对故事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什么样的感觉。不要偏离了故事本身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7#
发表于 2010-12-6 17:13:39 | 只看该作者

re:周六的时候,我们的小组14个人一...

    周六的时候,我们的小组14个人一起参加培训,我们一起上公开课,一起点评,真的是收获很多!
    我觉得无论是我上课,大家点评,还是对于别人的课我点评,都是有很多的想法。通过大家给的意见,我也是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8#
发表于 2010-12-6 18:41:54 | 只看该作者

re:周六在音乐教室3参加了由常老师主持的培训...

周六在音乐教室3参加了由常老师主持的培训,课题是物品的认知。。大家集思广益。。使我获益匪浅。为以后上个训时课题的把握和延伸的思路更加清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9#
发表于 2010-12-6 19:20:18 | 只看该作者

re:每一次的培训都会让我有所收获。这次从三位...

每一次的培训都会让我有所收获。这次从三位上公开课的老师身上,我依然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每一位老师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光芒。
首先是第一位上公开课的老师——王海霞老师,她在课题设置的难易程度上,还有控制孩子上面把握的都非常好,可以看出她为了孩子的进步真的是花费了很多的心思。他并没有用以琳现有的教具、现有的课题去教孩子,而是根据孩子现有的能力为他“量身定做”的一些课题,我真的觉得非常的棒!
其次是第二位老师——张老师,他最大的特点是上课特别的有“范”,也能看出他很用心的在备课。在他的课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个回合的内容和目的,并且能够在教的过程中及时的降低难度,一点不足之处就是在课题的具体操作上,还是应该多下点功夫,找出最符合孩子的操作步骤。
最后是第三位老师——崔老师,因为他是给1(1)A的孩子上课,所以整堂课上的气氛特别的好,让我们这些没有一组课的老师都特别的羡慕。对于一组的孩子,老师在控制孩子的情绪上可能不需要花很大的精力,但是在课题上却是要好好地备备课。既不能让课题太简单,也不能让课题太难,老师要大量的去看书,从书中找寻适合孩子的课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0#
发表于 2010-12-6 19:46:34 | 只看该作者

re:周六参加了教室一的公开课收获颇丰,今天...

周六参加了教室一的公开课收获颇丰,今天就把收获到的用到了课堂中,发现效果很好。那些都是平时自己上课注意不到或想不到的。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开课的收获:
    1、等待时间
           给孩子充足的反应时间。如等待时间不够,发出指令不等孩子给出反应就进行辅助,会让孩子丧失了独立做事情的机会。慢慢会形成孩子不动脑筋,依赖辅助。
    2、回合式
           对于低功能的孩子回合式要清晰。如回合不清晰、强化时间短、给人的感觉是无休止的做下去或强化时也像是在完成任务。会导致孩子产生厌烦感,开始厌学或产生问题行为。
    3、强化
           做完课题及时强化。如强化不及时,强化起不到强化作用。
    4、课题设置
           课题不要太难,要简单易行适合孩子,但要注意同课题的“量”,量太多会造成孩子对课题无兴趣、走神。可用循环式的教学方法,先少做点,等做一点其他内容回过头来再做一遍。
    5、节奏
           把握好上课的节奏,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太快孩子跟不上,慢慢会造成孩子的畏难情绪,而太慢会让孩子懒散走神。
    6、教学速度
           教学速度要放慢,不能太心急。如这个课题还没教孩子学好,马上就转入下个课题。这样会让孩子学过的知识不扎实,过一段时间就忘了,所费的力就白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1#
发表于 2010-12-6 21:41:38 | 只看该作者

re:周六我们14人的培训,是霞,楠,榕上...

  周六我们14人的培训,是霞,楠,榕上课,每人25分钟。让我受益良多。
  霞给四组孩子上课。这个孩子能力比较弱,也不太好控制,但是我看到了他和霞配合的很默契,也很有耐心的给他上课,也让我学到了一个很好的课题,现在我上课也在用,真是有趣还练习手眼协调。
  楠给二组孩子上课。这个孩子在以琳呆了挺久了,有些厌学而且很不爱动脑子,楠给他设计的课题有点难,但是楠的课很活泼,她的一边唱歌一边发指令真的很有趣。
  榕给一组的孩子上课。这个孩子很好,一问一答的很有意思。
  在三个老师上完课以后,我们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听着别的老师说的,再结合自己平常上课的,找到自己的缺点,把它改正过来,学到了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2#
发表于 2011-1-1 13:06:03 | 只看该作者

re:好久没有更新了,期待新的活动报道。辛苦了...

好久没有更新了,期待新的活动报道。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20:24:39 | 只看该作者

re:连续两天最后一节课去融合班跟课。昨天...

连续两天最后一节课去融合班跟课。
昨天是英语课。
常蕾老师叫孩子用英文说五官。
一个特教老师如果是给正常孩子上课,那可是如鱼得水。课程的设置和课堂的控制都让我感叹。
因为好久没有进融合班了,这次回来又抱病在家,搞得我都不认识孩子了。
半节课下来,有几个孩子我搞不清楚是NT  OR  ASD,只好偷偷问孙老师。
不管是我看出来的孩子还是我看不出来的孩子,我个人都觉得在状态是不错的,也就意味着如果他们将来能有一个接纳他们的小班化的环境,他们是完全可以上学,在普通学校里上学的。
整节课有跟读,填空读,唱歌加动作,还有一个游戏中学,最后的游戏中学非常好。
老师拿出的是气球,老师吹的时候有NT的小朋友说别吹得太大了,会爆炸了,我注意到爆炸声落,有两个ASD孩子马上捂上耳朵了,说明他们是听到了别人的话并作出了正确的反应。但是不够好的是在老师系好了气球后还不肯把手拿下来,旁边的NT帮忙拿手也不行。
老师让小朋友上来在气球上画个头,然后慢慢一遍说着单词,一遍画出这个单词的图形,每个孩子都有机会。
不得不承认这一步我们略占下风。那些NT孩子是不会画重了的,我们的孩子容易不假思索上去就说要画什么,而这个器官其实别人已经画好了,可见在做事前的观察也好、筹划也好都是逊了一筹,但我有信心,通过不断的操练他们能赶上来的。
下课整理队伍去找妈妈的时候,我再次注意到NT的孩子很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而我们的孩子在这个时候容易梦游,动撞一下,西碰一下,一定要等老师不停催,甚至点名说你站错位置了,才能在NT的帮助下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点的干扰,他们就会忘了自己应该干什么。


今天最后一节是孙老师在给孩子们上音乐课。很简单的个,意思是奇怪的大米在鼓上跳舞,大家齐声唱出,然后老师打鼓的时候孩子们要听,老师怎么打就要用跺脚和拍手来表演出咚咚锵。非常好,我特别喜欢看着孩子们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当然我不得不说在情绪调谐和共同注意力上仍然是我们孩子的弱项。
今天大格格也来上最后一节课,昨天我和霞去过她家,我想观察一些这个边缘性的孩子在家里的自然环境里是如何表现的。
说实话,大格格昨天在家里的表现超级棒,几乎可以说连边缘都不是了,尤其给我们表演天津快板的时候,我和霞真的被她的表演吸引,那惟妙惟肖的天津口音能让人笑破肚子,尤其仿大人说嘛字的时候,简直有点媒婆的样子。
后来玩扑克,她妈妈担心她不能输,但事实上她输了好几次,我看到她的紧张,我还调侃她,并且接着就说上一把谁输了,输了也没有关系,她立马接受了,第二次输的时候已经很平静了。
下次去准备继续玩插棒,下棋,扑克这些游戏。
今天我进去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看了我一眼,有两个NT还朝我微笑着,但格格大声说:方妈妈来了。该拘谨的时候不够拘谨,这还需要练习。
格格绝顶聪明,因为这首歌对她来说是新的,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她不知所以,但是很快上手,打节奏的时候被孙老师提名表扬,还成为小老师第一个上台来领着大家打节奏。
我注意到,在这样的一个课堂里6个NT几乎没有走过神,东倒西歪加走神的都是我们的孩子,但是老师稍加关注就能马上让魂回到现场。
后来孙老师当我打鼓,小朋友们表演,他们很开心。
接着可以举手,叫着名字的小朋友上来打鼓,我抱着他们。
叫到第二个孩子的时候,格格急了,她觉得应该叫她,这是她的老问题了,立马声音大了,脸也红了,手也开始舞动,竟然还站到椅子上转了一圈。
我很平静地看她:你这个样子我是不会叫你的。除非你做到叫到别人,你还是认真坐好,我就可以叫你。
再一轮的时候,格格坐好了,但是我没有叫她,因为规则是她必须等一轮。
看不是叫她,她叫了几声,但是动静小了很多。我说如果下次叫别人你不叫唤我就可以叫你,我必须让她明白规则,执行规则。
因为全班的人都很镇定,我们三个老师更是镇定,也许这样的气氛对格格有威慑作用,她安静下来,并且认真表演着。
再度叫人,格格很平静。
然后轮到格格,11个孩子数她敲鼓敲得最好。
后来和老师家长分享的时候我说:有几个NT上来的时候很自然靠着我,并回头自然问我:敲什么好。
但没有一个ASD这样问我的。
可是我已经很满意了,现在的他们比当时的石头不知道好多少。
家长们都说融合班对孩子帮助很大。
对格格来说要在自我管理上下功夫,而做到这一点共同关注力很重要,同时格格必须去领会老师同学对她的情绪会有什么样的评价,她必须在意这个评价。
格妈应该自豪,因为格格提前在做石头8--10岁时做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4#
发表于 2011-1-15 14:41:18 | 只看该作者

re:2011年1月15日 周六培训(四组)...

2011年1月15日  周六培训(四组)  地点:教室5
操作人员:YY妈妈   小朋友:LYY
步骤:
1、指令(三步指令)
   先给妈妈拍头,再指指鼻子,最后拍拍肚子。
   先揪揪耳朵,然后拍头,最后转个圈
   先跺跺脚,再拍头,最后揪耳朵
2、理解句型
   妈妈:想吃海苔的小朋友举手
   (举手就给吃)
3、读卡片(每人拿八张左右的卡片)
   套用句型做交换信息的内容
   妈妈:猫是动物类的   YY:狗是动物类的
   妈妈:自行车是骑的   YY:摩托车是骑的
   妈妈:粉色的花是美丽的………………
  (妈妈要求孩子把话说清楚)
4、三张排序1
  小朋友画画的故事。妈妈将卡片摆在桌子上,让YY拿第一个。妈妈想让YY说出“哥哥准备画画”,然后就换到另一个故事。
最后拿数学书给YY看,做了一些点数和量与量配对
家长点评:
   YBX爸爸:在讲卡片时要让孩子自己用手指着,这样让他能看清楚卡片内容
   WLX妈妈:孩子的程度很好,可以用比吃的更高级一点的强化。
   XX阿姨:在发指令的时候,要让孩子等指令发完了再做。
   …………
家长们提出的建议都非常好,这就是他们在看别人上课时发现的问题,自己也会印象更深刻,将来自己上课的时候一定会注意到的。

   在整个YY妈妈上课的过程中,她的课题是很好的,并且要求YY说话的时候要说清楚,这点非常好。但是内容很多,每一个都没有深入下去。YY是一个感知能力很好的孩子,但他在运动和语言方面比较弱。应该在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先练习孩子跟妈妈的配合性和规矩性。这样以便更好的进行下面的课题。就像胡亚群老师说的,妈妈的理念是对的,但配合是基础,上课的时候应该让YY先坐好,建立起上课的环境。还有,在一开始妈妈让孩子起立的时候,YY不做,妈妈就扳着YY的脸让他看自己,这一点我们是不提倡的。若是换成拉拉孩子的衣服,或是发出一些特别的声音吸引他会更好一些。这里常青老师提出的一点希望家长要特别注意,就是在发指令的时候,指令不要太复杂,指令的目的是引导孩子的配合互动性,让孩子跟随着你做。所以当你发出指令时,孩子没有反应,要适当的后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一步指令开始发,让孩子越来越有成就感,再增加难度。像YY妈妈发的指令就太过复杂了,并且指令的关联词要固定。
   在做交换信息的课题中,YY妈妈涉及的信息量太多了,既有类别,又有颜色,还有功用和形容词。对孩子来说处理这些信息太难了。常老师建议这里可以练习用卡片快速阅读,既练反应,又练孩子的语言。最后就是排序卡片,在这个课题方面,主要是突出一件事情的先后顺序,并且让孩子自己能够独立讲出来或是表演出来就是最好的了。我们要明确,排序卡片的真正用途。
   其实,YY妈妈来上公开课已经是很有勇气的了,我们很鼓励家长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更直接的学到最实用的东西。最后,赵岩老师总结了一下,在家庭训练中,家长要明确孩子现阶段需要提升的东西,把一个课题做到细化,深入,真正的教会孩子,而不是让他机械式的背下来。这样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像YY,他的声音很小,很被动,我们要练习他的发音,练习说长句子,并且建立他的自信心。在涉及表达的课题中,要从简单入手,逐步加深难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5#
发表于 2011-1-15 15:46:29 | 只看该作者

re:周六,我听了一组的家长培训,真是受...

   周六,我听了一组的家长培训,真是受益甚多。我来以琳的时间不是很长,这节课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以琳是一个什么地方,也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职责与角色。
   以琳就像一个灯塔,它给这里的家长指引着一个方向;这里的孩子就像一艘船,他要开往哪里都是由舵手来掌握;舵手就是孩子的家长,他们才是孩子以后如何成长的关键,要想让船顺利的到达你所期望的目的地,家长们就要不断的探求这方面的知识,全部武装自己的头脑,不但要武装理论,实践更要过关;而老师就像一本书,是一本有文字,有声音,也有画面的书,他向这里的家长传授着具体的如何航行的知识。
   可是要把这本书变得更厚,内容更清晰,知识更详细,操作更可行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相互学习,共同努力,家长才是最了解孩子的 。   

今天有三位家长操作,但是却有二十几位家长参与,还有一位家长为了可以学到知识,没人给自己看小孩就把小孩一起带过来,又想尽一切办法不让孩子乱说话真的是很不容易,这份热情真的让我很感动。

在选题上  操作的家长们有的讲六张排序,玩游戏的,也有听力大闯关,讲故事的,各有千秋。但是他们在课题的选择和设置上给我的感觉都很有专业,课题大多是自己孩子的弱项,更重要的是,他们都会把所教的课题泛化到生活中去,这也说明了他们理解了孩子所学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以后更好的生活。
在操作中  这三位家长都很沉稳,他们上的都会运用课题的分解和ABA,课题都是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课上都很会尊重一下孩子的意见。
在点评互动中  操作的家长勇敢,认真,听课的家长也很棒,他们不但会总结出具体的步骤还会具体分析哪里好,哪里有不足的地方,更好的是一些小的细节和家长们都不理解的地方还有带我们的老师来指导,这也让我这个新老师长了很多知识:
  1在课堂上要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2学的知识都要泛化到生活当中去,最好让孩子亲身感受一下
  3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要放开,把自己当成个孩子来与孩子互动,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4家长不要总询问孩子,这样孩子会烦,尤其在原则的事情上给孩子个肯定语气即可 ;也不要总考孩子,这样会磨灭孩子一些兴趣
5对于一组孩子的强化上,更注重的是孩子内在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培训中家长与家长取长补短,老师与家长取长补短,这个培训真的很难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6#
发表于 2011-1-15 20:44:41 | 只看该作者

re:2011年1月15日 周六培训(一组)...

2011年1月15日  周六培训(一组)  地点:教室6
操作人员:ZZY妈妈   小朋友:ZY
一、小动物走格子
1、小狗向上走三格,在第几排第几个?
   小熊向左走二格,在第几排第几个?
   小青蛙向下走一格,在第几排第几个?
   小狗向右走三格,在第几排第几个?
2、小狗向右走二格再向上走三格,在第几排第几个?
   熊猫向左走二格再向下走四格,在第几排第几个?
   小青蛙向左走二格,再向右走一格,在第几排第几个?
二、视觉训练
看到葡萄,一边说葡萄,一边蹲一蹲
看到苹果,拍手
看到香蕉,跺脚
看到葡萄,蹲一蹲
三、听力大闯关
1、重复了哪两个数字?例(446   565   98832     76442)
2、苹果  柠檬  黄瓜
问:第一个是什么?黄色的是什么?水果类有几个?
3、青蛙  公鸡  老虎
问:青蛙是第几个?老虎是第几个?冬眠的动物是第几个?早起喔喔叫的排在第几个?
4、A B C D去万达广场奇乐儿玩
问:有谁去的?有几个人?A玩什么了?B玩什么了?是谁在玩转的东西?是谁在玩长长的东西?有几个男孩?
点评
1、我们对孩子要有平衡能力,不能忽略短处,不能有偏差,利用长处补短处,根据孩子的情况平衡一下。
2、不要考孩子不要问孩子,给孩子的选择性不要太多,原则性的问题给予一个肯定,作正确引导(例如:太晚了,我们现在应该回家了)
3、所有的课堂学习,目的都是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在学习当中孩子是主导,家长是引导。
4、我们在做每一个课题要明白我们所要求孩子达到什么目的,目的明确。
5、我们不能为了孩子的学习而学习,要放开自己一点,不要给孩子有压力,让孩子有快乐的感觉,站在孩子的角度。
6、家长的注意力一定要在孩子的身上,要注意观察不能和孩子脱节。
7、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很明确的目的(做几道题就做完了)到达一个孩子的难度要及时的退一步,家长做得很好但是退得目的最终还是回到原先的难度上,进退的过程很重要。
8、家长要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不能因为孩子的好坏而影响家长的情绪。要以教摆正确的态度。
9、教左、右的目的就是运用到对方的左右。
10、可以交换位置,让孩子去主导。
参加完今天的陪训,看到家长们的操作首先很感动,妈妈们都做了充分的的准备把课题表现的非常好层层渐进,孩子配合的非常好。老师从家长那里也学习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也看清了家长的用心,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7#
发表于 2011-1-15 21:08:46 | 只看该作者

re:2011年1月15日 家长操作(五...

2011年1月15日    家长操作(五组)   地点:教室五
操作人员:CJR妈妈   小朋友:CJR
步骤:
1、二步指令
  拍手 起立
  拍手 跺脚
  拍手 指鼻子
2、视觉配对  教具:配对卡片
  妈妈和小朋友各六张卡片。
第一回合,妈妈要孩子跟自己指一样的;
第二回合,加快速度,后三张卡片,加入视觉记忆的训练;
第三回合,收卡片,快速给孩子出示卡片后拿走,要孩子拿一样的给妈妈,拿对的就收走,桌子上的卡片逐渐减少,直至卡片全部收完。
3.点数报总数  教具:积木
  唱数1-10
  妈妈摆一排五块积木,要孩子数一数有几块,孩子数完后,妈妈问有几块呀,孩子回答如果错误,重新再来一次,回答正确后,积木增多至七块、八块,再来点数报总数。
  妈妈摆两排积木,每排的积木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并注意孩子点数时的顺序,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点数报总数正确后,进行下一回合
  三排积木,一开始也是有间隔点数报总数,正确后把每排积木的间隔去掉,要孩子点数并报总数
4.动作卡表达并做动作  教具:动作卡片
  妈妈拿动作卡片说:“小朋友在……”  孩子接着表达后面的动作如:“洗澡、打雨伞……”
  孩子表达完动作以后,妈妈要求孩子做出所见卡片上的动作

家长点评:
SYX妈妈:CJR妈妈语气温柔,自己要多学习,说了孩子坐好以后就奖励卡片,可是孩子坐好却没有奖励卡片,孩子有被欺骗的感觉,要做到言而有信。
XX妈妈:在奖励孩子卡片的时候,要抓住孩子喜欢与人分享的时机,加入语言的交流,比如孩子读卡片:“小猫”,妈妈就可以接上说:“小猫喵喵叫,喜欢吃鱼……”。
XX妈妈:对于孩子要奖罚分明,表现的好要夸张的奖励,如果出现错误也要及时正确的判断孩子出现错误的原因,不要太过于严厉或是冤枉孩子。
…………

从CJR妈妈整个的上课过程来看,CJR是一个有不错理解能力的孩子,很有与人交流沟通的欲望,可能因为等了一段时间和教室里人多的缘故,孩子刚进来的时候,情绪不是很好,有些哭闹,这个时候,不应过于着急进行课题,可以先安抚孩子,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以后再开始学习。做第一个课题二步指令的时候,CJR妈妈发出的指令中第一个动作都是拍手,第二个动作与第一个动作差别较大,便于孩子辨别并提高正确率,并且第二个动作逐步从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过渡,这一点做得很好,可以继续往下延伸把各种动作都加进来,也可以视孩子情况加入距离远近、颜色形状。数量、人称、相对概念等稍复杂课题。视觉配对方面,CJR妈妈在操作的时候步骤非常的清晰,难度渐渐加大,而且指令多样化,语气不停变换,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大家都大力的赞扬了这一点,也能做到及时奖励孩子,与孩子分享读卡片的愉悦心情,在卡片摆放的时候可以变换卡片摆放方向,以尽量避免孩子刻板,一个回合做完后,要快速清空桌子上的教具,如果孩子做的好了,可以要求孩子一次指两张,练习双手的协调,或是变换不同的手部姿势,可以拍、指、切,捶等。点数报总数的时候,家长应注意辅助的程度,要给孩子独立完成的机会,点数完后自己报总数,不要每次都是家长问,孩子才回答,在给孩子的辅助时,也可以运用不同的辅助方法,比如手势辅助,语气辅助,字卡提示等,一定要在孩子独立完成该回合后,再进行下一个难度的训练,以免进度太快。实物有规律点数通过后,可以过渡到卡片,也可以从有规律过渡到无规律,这时候就要注意标注起始点和已经数过的,也可以与颜色、形状、类别等物品属性结合,与人物结合,也可以做一些听觉点数的课题。进行动作卡片这一个课题的时候,CJR妈妈的课堂气氛和速度把握的都很好,孩子很乐于跟随,可以要孩子自己尝试完整的表达句子,并且不用提醒就能够做出卡片上的动作,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与场景、物品功用、时间相关概念结合。做每个课题的时候要注意给孩子建立结束的概念,及时总结,并落实到表达上面,注意辅助的及时跟进和撤消,教具选择的多样化,以及对孩子掌握课题程度的把握。
最后张老师和宋老师进行了总结。首先肯定了CJR妈妈的努力和用心准备,课堂氛围、课程设置及课题进行速度的把握和强化物的选择。同时也给家长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要注意稳定孩子的情绪,对于孩子的负面情绪要做出合适的反应,答应奖励的东西就要做到,要言而有信,注意把握孩子想与人分享沟通的机会,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课题要有步骤的深入下去,并且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以做到真正的把学到的东西泛化开。

CJR妈妈很诚恳的听取了家长及老师们的意见,看课的家长们也从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值得学习思考的地方,家长们都表示这次公开课对自己日常的实际操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8#
发表于 2011-1-16 11:53:15 | 只看该作者

周六培训总结

2011年1月15日  周六培训(一组)  地点:教室6
操作人员:WJ妈妈   小朋友:WJ
一 六张排序
1 理解:妈妈讲每张卡片的内容,小朋友去把卡片找出来排好。
        WJ妈妈讲的是小朋友做南瓜灯的故事:小朋友拿了一个南瓜;把南瓜种子拿出来;刻眼睛;刻鼻子;刻嘴巴;最后把蜡烛放进去南瓜灯做好了。
2 表达:先由吗妈妈讲一遍小朋友听,然后小朋友在妈妈的辅助下讲一遍
3 妈妈打乱卡片顺序,由小朋友自己独立去排,排完之后小朋友独立把故事讲完。
4 六张排序的泛化:妈妈把卡片反面向上,三张正面向上,然后由小朋友去填空。
5 六张排序的泛化:妈妈讲小朋友做南瓜灯的故事,在故事中有部分内容故意说错,故事讲完后有小朋友去改错。
6 六张排序的泛化:让小朋友做主导,小朋友去讲故事由妈妈把相应的卡片找出来,练习小朋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例:WJ"小朋友拿南瓜是那一张啊?”妈妈故意拿错。WJ说“不对”。妈妈那对了WJ说“对了”
二 游戏“红绿灯”
首先妈妈在纸上画上红色和绿色的灯,由于没有黄色的彩笔,妈妈用空白的纸代替黄灯。
1 游戏开始首先由WJ做主导,有妈妈去走或停,当妈妈做错的时候,要引导小朋友说出“绿灯亮了你怎么还不走啊?”
2 由妈妈做主导,小朋友去走或停。在游戏中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WJ妈妈做的很好,当小朋友不关注妈妈手里举的灯的时候,就故意变得很快,让小朋友意识到如果不看妈妈就会做错,所以提示小朋友要时刻关注妈妈。
三 游戏:坐公交车(情景模拟游戏)
1  妈妈让WJ去邀请一个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这一点妈妈做的很好,因为我们的小朋友在这点上是很欠缺的),妈妈引导WJ说出“WHR请跟我一起做游戏好吗”
2  妈妈说游戏规则,并安排好每个人的角色。WHR小朋友做司机,WJ做售票员,WJ妈妈做乘客。
3 游戏开始售票员售票。
  WJ“乘客请买票,请问你要去哪里”
  WJ妈妈”我要去台东,车票多少钱”
  WJ“一块钱”
  WJ妈妈“给你钱”
  WJ“给你车票”
(这个过程是在妈妈的辅助下完成的)
3 WJ售票员报站“易初莲花车站到了,有下车的乘卡请下车”
  WJ妈妈“没有人下车”
  WJ“台东车站到了有下车的乘卡请下车”
  WJ妈妈“我要下车”
点评:
1 LNQ妈妈:WJ妈妈六张排序做得很好,泛化得很开。
           能让孩子自我鼓励说出“嗨嗨,我真棒”很好,从中能感觉到孩子很满足很开心,有一种自我满足感,这一点是很好的。
           妈妈和小朋友的互动和眼神的对视很好也很棒
           红绿灯的游戏中可以吧三个灯的位置,就像真的红绿灯的位置一样画,这样有利于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坐公交车的游戏可以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
2 黄老师:六张排序的目的在于教给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细节的观察能力(例如刻南瓜灯,五官刻得少的在前面这就是细节的观察)。所以我们有时会让孩子先去排,看看他对卡片是否理解和理解到什么程度,然后我们再去一张一张的教孩子去理解
          在学的过程中,孩子是主导,家长是引导,要把主导权给孩子他才会愿意学习
          六张排序的时候可以做一些表演
          要根据学习的目的来做扩展,要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情可以一前一后,也可以同时做(比如看电视和吃苹果)
3 姜老师:六张排序的时候要把六张卡片都排开,不要有什么遮挡,这样方便孩子去理解每张卡片的内容。
          要时刻去观察孩子的表情和反映,不要和孩子脱节。
          让孩子自我表扬的方式很好,使孩子有满足感,但是要不停地去变换语言形式,以免孩子陷入到固定的模式中去。
          做红绿灯的游戏时要应用到生活中去,比如说如果妈妈做错了,可以引导小朋友说出“妈妈违反交通规则了”
          在做课题的时候要知道如何进,如何退,不断变换形式还要及时的强化
在周六的培训中家长们发言都很积极,也纷纷表示从其他家长那里学到了很多,看到了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对以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9#
发表于 2011-1-16 15:02:03 | 只看该作者

re:2011年1月15日,周六,教室6...

2011年1月15日,周六,教室6
  周六一组的家长操作,共有三位妈妈给自己的孩子上课,老师和家长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座的老师和家长都受益匪浅。我主要写一下WHR妈妈的操作过程。
(一)
  HR妈妈主要是讲了一个故事,先让孩子观察图中的天气,孩子很自然的答出来是下雨,由此引出故事的题目是《下雨了》。
  HR妈妈:“都有哪些小动物?”
  HR:“老虎、老鼠。”
  HR妈妈:“它们在干什么呢?”
  HR:“玩。”
  HR妈妈:“还会有哪些小动物在玩呢?HR想五个”
  HR:“小花猫、小金鱼。”(在提示下说出了小鸭子、鹅、小鸟)
  HR妈妈:“小动物们玩着玩着突然下雨了,它们该怎么办呢?”
  HR:“躲雨。”
  HR妈妈:“对了,它们都用什么方法躲雨呢?妈妈先给你讲一遍,小松鼠打雨伞(让孩子学一下打雨伞),小猴子穿雨衣(学一下穿雨衣),小花猫将荷叶顶到头上(学一下顶的动作),小兔子钻到蘑菇伞下(让孩子钻到桌子底下体验一下),小鸭子呢?”
  HR:“小鸭子不怕水,不用躲。”接着问:“小鸭子为什么不怕水?”自己答道:“因为它会游泳。”
  HR妈妈:“对啊,小鸭子不怕雨淋,跳着舞,开心极了。”
  故事说完了一遍,HR在妈妈的提示下,说出了小动物们都想了什么办法来躲雨,并加上了表演。最后,HR在没有提示下将故事复述一遍。
(二)
  HR妈妈:“HR想一下,下雨的时候,还会有什么小动物躲在哪里?”(接下来孩子每说出一个,妈妈都记下来)
  HR:“小鸟躲在树林里。”
  HR:“小鸡打雨伞。”妈妈:“有没有不同的方法?”HR:“钻到桌子底下。”
  HR:“小蚂蚁钻到锅里,盖上盖子。”妈妈:“像温暖的家。”
  HR:“小猪打雨伞,还可以躲到椅子底下。”妈妈:“那椅子得够大。”
  HR:“小狗钻到山洞里。”接着说:“山洞里很黑。”妈妈:“那你愿意躲到黑的山洞里还是在外面淋雨呢?”HR:“山洞里。”妈妈:“还可以躲到屋檐下。”
  HR妈妈:“HR想到这么多小动物,可以自己编一个故事了。”和孩子一起讲了一遍这些小动物躲雨的故事。
(三)
  HR妈妈:“小鸭子不怕水,HR想一想,谁会和小鸭子一起玩呢?”
  HR:“小鱼。”
  HR妈妈:“我觉得大白鹅可以,你觉得呢?”
  HR想不出来,妈妈提示:“呱呱”,HR:“青蛙。”接着想出了蝌蚪,妈妈继续提示:“有硬硬的壳”孩子连续说出了海龟、海螺、海豹、北极熊。妈妈:“八条腿的,横着爬的。”HR:“螃蟹。”
(四)
  HR妈妈:“如果有一天,HR在玩,突然下雨了,你会怎么办呢?HR来想办法,想出一个,妈妈打一个对勾,想出五个就可以得到奖励!”
  HR想出了:1、钻到山洞里。2、钻到锅里(妈妈提示:如果锅很小,可以顶到头上。)3、拿树叶顶到头上(妈妈问是小小的树叶还是大大的荷叶?)4、打雨伞。5、穿雨衣。
  最后讲一个五个小朋友躲雨的故事(期间妈妈说可以将一块塑料布该在头上,)并奖励了小粘贴。
课上完后,家长和老师给出了意见和建议:
  LYZ爸爸:“有老师说过,不要问孩子类似‘好不好’的问题,万一孩子回答‘不好’呢?有些问题我们已经有答案,就是要孩子跟随家长的模式,而且跟孩子说做完什么就会有奖励,会不会让孩子一直惦记着二影响学习效果呢?”
  JR老师回答这位爸爸:“虽然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但原则性的问题不要给孩子选择性的问句,直接说我们该干什么了就好。另外,强化物当然是可以给的,但要避免贿赂,就是最好给孩子意想不到的强化,能提起孩子的兴趣。还要给孩子一个完成概念,做完哪些可以得到奖励,可以让孩子有些许期待,保持学习的热情。”
  HJL老师:“最好提前准备好道具,强调每人用一样,可以让孩子更直观的去想象,如:塑料布,什么样的?孩子恐怕不明白,但如果准备一块,孩子就会很容易明白,这点家长做的有点刻板。孩子想出一个,以表扬的方式强化,‘这种对了,你能再想一种吗?’‘这是对的,但可以再想一种’。对于一些好的习惯,可以按照我们的模式。代偿式,是一种较长远的方法。最好能让孩子有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JR老师:1、HR妈妈很好的运用了孩子的发散思维,但这要看场合,而且对身边的事情要多关注。
          2、怎样培养内在奖励:每次做对都给孩子一个夸张的表扬,夸奖随时都在,让孩子时刻保持热情,渐渐过渡到内心强化,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3、恩威并施。
          4、多准备道具,给孩子以视觉提示。
          5、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合理性、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如:故事中“人在锅里避雨,将锅顶在头上”不切实际;“人在树下躲雨”则不合常识;“北极熊在北极,那里不下雨就谈不上怕不怕雨的问题”,我们给孩子上课,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出现不合常理的问题,更别说错误了。
          6、任何一个课题,都要提前想到孩子可能卡在哪里,要做好退的准备,也要做好更进一步扩展的准备。
          7、适当加上注释,适当引导,每帮助一点点,最后都要撤消。
  FJY妈妈:讲故事前要明确目的,重点放在吸引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单单在完任务。
  HJL老师:讲故事的最后一步是角色扮演,让孩子真正参与进来,动手、动眼,去听、去看、去做,慢慢感悟。
  这一次的家长操作,真的是获益匪浅,每个家长都是高手,老师,尤其是我们新老师,更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去认真钻研每一个课题,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让孩子真正融入进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取经,不断地完善自己,尽快让自己成长起来。真的希望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类似的培训,因为每一次培训,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每一个点评,都是我们给自己充电的内容,谢谢每一位家长和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0#
发表于 2011-1-17 13:53:27 | 只看该作者

re:一月十五号 培训感受今天上午我们去听...

一月十五号 培训感受
今天上午我们去听了家长培训,他们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让我很感动,短短的三十分钟妈妈设置的课题都是那么层层递进,仅仅相连,看得出妈妈们平日里很用心,也许我们伴随这些宝贝只是短暂的,妈妈们却是终生相伴的,所以我感觉她们学习的都比我们下的心思多,下面是我听到三个家长的课之后的感悟::
1看似年轻瘦弱的妈妈,让我很吃惊的是她的耐心,因为平时里看到太多课堂上妈妈看见孩子不听话或者做错了就自己的脾气先上来了,对孩子的态度让我很生气,今天这个妈妈她在孩子出现状况后的那种沉稳,纠正孩子乱发脾气的那些细心教导,让我一个做老师的都对自己说“我以后也要更多耐心和允许孩子犯小错误的包容心”。她的课题做的是孩子平时学的,在课题的难易度上把握的很好,什么时候泛化了,难了怎么退了,做的很好。课程很像学校里一节课四个课题,第一个走格棋,妈妈的指令发的很清楚及时明了,第二个听到苹果就拍手这样的课题,第三个听重复的数字,妈妈很符合ABA里的内容,数字一次递进的都是4然后5再是6,第四个是讲故事,选孩子喜欢的熟悉的人。
2因为有听过这个孩子的大课,当时在课堂上只是看到妈妈很认真的在记笔记,今天一上课才真正发现,如果上课时妈妈是金戒指,那么回家后做到这样的就是钻戒,从讲南瓜灯认卡片排序到角色互换,到孩子自己叙述再到将卡片反过来孩子讲出故事,中间还穿插妈妈故意说错让孩子改错,还培养了孩子自己认可并非常喜欢的鼓励方式,中间玩了一个红绿灯的游戏,孩子是那么的投入,妈妈走错了孩子就纠正,最后让孩子自己去邀请小朋友玩开火车,生活运用很好,很符合实际生活。
3对于这个孩子我可能稍熟悉一点,因为家长培训的时候我看过他很多次,也经常和他一起玩,从玩中了解到他很优秀,今天妈妈讲了一个故事《下雨了》从书本上的到孩子自己用思维去想,去思考的串下了一整个故事,中间妈妈提示下雨了小鸭子没有躲雨而是在外面跳舞,为什么呢?孩子自己说因为小鸭子喜欢游泳,所以不躲雨,妈妈紧跟这问“和小鸭子一起跳舞的还有谁?”泛化的很到位。
说了这些大家可能觉得我只是在说优点了,其实不是,因为我觉得有些问题我就会思考假如是我,我会怎么教,怎么泛化怎么退,在我个人思维里我已经想过了,说了优点当然还有比我更专业的三位老师给出的更标准一些的意见,JR老师紧扣主题明确的说出该注意那里,有我发现的问题,也有我没有发现平时也会犯错的地方,比如总问“好不好?行不行?”HJL老师也是严谨的让我们分清主次,课题的目的性是什么?生活中实不实用啊?实用性大小的比例啊?WZH老师更深入了课题的逻辑性,下雨了蚂蚁躲到锅里可以但是有更合理的存在。总之今天受益匪浅,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多听到一些这样的课堂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我很需要,我是一个不太会说恰当话的人,总是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也许有些说的不恰当请大家包含。
shipanp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2 17: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