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自闭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请写明注册原因,12小时内通过审核)
楼主: 语晨3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晨宝,蒙福的孩子!愿神拣选你!

[复制链接]
356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11:20:30 | 只看该作者

re:刻板的事情不要太担心,很多很好的孩子到大...

刻板的事情不要太担心,很多很好的孩子到大了就没有了。其实晨宝的刻板问题,早前只是对灯感兴趣,现在估计清单已经有20,30样了,说明兴趣还是在扩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62#
发表于 2010-4-28 13:04:41 | 只看该作者

re:孩子发展自有规律,我们的孩子也一...

    孩子发展自有规律,我们的孩子也一样。虽然干预很重要,但随着孩子自身成长他对我们的干预也有了自主的反应,并不是所有的反应都是按照我们的期望去发展就是好的,这一点从阿好的近一年经历来看我深有体会。晨宝既然是高功能,或者具备高功能特征,当很多能力方面不是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要非常注意能力的实际意义。晨妈很有方法,晨宝只能会越来越好,这是肯定的。只是我的感触是:孩子是需要特别干预的,也是需要正常发展的,千万不要因为我们自身的干预使孩子错过了自身的应有的正常发展,否则就是得不偿失的。
    阿好现在的状态越来越好,她的一些特殊的认知才能在幼儿园被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小朋友们现在都很喜欢她,经常拉着她一起玩。与以往不同的是,她现在在幼儿园里很开心,也很自信,回家能说出自己的快乐,还经常能拿到“好孩子”袖套。这些进步本来就是孩子该有的,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搭一个让其进步的平台,但是否进步,还是要看这个平台是否符合孩子的正常发展需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63#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07:07:30 | 只看该作者

re:感谢神,上次见到童童妈,还问阿好的情况呢...

感谢神,上次见到童童妈,还问阿好的情况呢,听到她在幼儿园这么好,为你们开心。超高功能的阿好,前途不必担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64#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17:17:16 | 只看该作者

re:先期进村的人,采买打扫,不亦乐乎。就我在...

先期进村的人,采买打扫,不亦乐乎。就我在大本营里还头晕眼花,美尼尔没好,又感冒了。简直太没有用了,终于认识到全家里我的没用是垫底的,也有好处,现在连LG都不和我较真了。感谢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65#
发表于 2010-5-1 17:37:13 | 只看该作者

re:爬上来冒个泡,进村什么意思?...

   爬上来冒个泡,进村什么意思?
   美尼尔,晨妈连生病的名字都好听,呵呵!
   五一节快乐,看你们对孩子的不懈付出和努力,有点心虚了,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66#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18:54:43 | 只看该作者

re:桥爸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再努力,也...

桥爸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再努力,也要看看上帝老人家的心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67#
 楼主| 发表于 2010-5-1 20:50:08 | 只看该作者

re:最近一两个月工作忙,其实带他的时间很少。...

最近一两个月工作忙,其实带他的时间很少。也是偷懒,想想无论如何去以琳强化了,我这里先不着急了。

今天倒是带了一天。记录亮点如下-

感叹词更加复杂多样了。好长的XX,好疼啊!大大的XX,小小的XX。
假想好像出情节了。和他玩儿,小手在我肚子上模拟车,开了开了过天桥了,开啊开啊开到水下面去了,XXXX,如此几句。
记忆力比以前强了。上午去园博园,回来问去哪儿玩了,答-园博园。坐谁的车?爸爸车车。是什么颜色?白色。睡了一觉起来还记得。讲了个故事给他。过了一会儿问-妈妈给你刚才讲了什么故事?小猪的故事。小猪的什么被海浪冲坏了?城堡。小猪的什么掉在地上了?冰激凌。

清楚地知道什么惹我们生气了。基本能说出原因。

每天给你来几句问句,不多不少。

今天吃饭下位,积木撒了不拣,都被关了禁闭。害怕了,再问他去黑房子不去,怕得很,飞速地收拾好了积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68#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06:43:29 | 只看该作者

re:阐述性语言在自闭症训练中的应用 (RDI...

阐述性语言在自闭症训练中的应用 (RDI 训练法)

译者自述:以下是我3岁的儿子在美国接受RDI训练法时的部分材料。我将其翻译出来与你们共享:

阐述性交流(declarative communication)是利用语言来提供机会分享经验的。当一个人进行阐述性交流时, 目的是与其它人分享想法、透视、想法, 和预言。非语言的阐述性交流方式包含着很多信息。使用阐述性交流的人心扉对别人敞开,把别人观察到的增加到他们已有的知识中。在自然里,它的知识不断累积。对阐述性交流的反应是不能强记的, 也无法由开始阐述性交流的人设定好固定的模式 。阐述性交流可以是自我导向的(self-directed) 。当一个人使用自我导向式的阐述性交流时, 他们使之有助于调控他们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当我们计划将来, 回忆过去, 解决疑难问题, 或期望未来时, 我们就是在使用自我导向式的阐述性交流。

指令性交流, 相反地, 是意味一个事件的结束。指令性交流要求对正确和错误作出反应。对指令性交流的反应是一种固定的模式, 是可以预知的。非语言性的交往和情感信息的分享在指令性交流里是不重要的。指令性交流实际上是实用主义似的。它包括:命令、以固定方式提问,提示, 和请求等。

通常认为阐述性交流与指令性交流的比率应为80/20。

下列是不同的类型一些阐述性交流的例子:

评论 (COMMENTS)

我真喜欢玩汽车。(I really like playing with cars.) 我们去麦当劳吃了午餐。(We went to McDonald’s for lunch.) 我喜欢咱们扔石头时水花四溅的样子。(I like the way the water splashes when we throw in the rocks.) 那吵闹声可真是太大了。(That was a really loud noise.) 他跌倒了,还受了伤。(He got hurt when he fell.)   

声明 (DECLARATIONS)

今天是我的生日。(Today is my birthday.) 我来试试,看能不能赢。(I am going to try and win.) 我不喜欢他大声喊叫。(I don’t like when he yells.) 我们赢了! (We won!) 我想扮演牛仔。(I want to play cowboys.)

预言 (PREDICTIONS)

我赌红车会赢。(I bet the red car wins.) 兔子正心不在焉, 乌龟有可能会先跑到那儿。(The rabbit is not paying attention, so probably the turtle will get there first.) 今天是星期二, 因此我打赌有薄饼为午餐。(Today is Tuesday, so I bet there is pizza for lunch.) 我认为爸爸一定会喜欢这个! (I think Daddy is really going to like this!)

反映 (REFLECTIONS)

史密斯女士给我们的款待真是棒极了。(It was really nice of Ms. Smith to give us a treat.) 你画的图颜色很好。(You made a colorful picture.) 他跑得极快。(He is a super fast runner.) 我喜欢我们同时拍手。I liked when we clapped at the same time. 那一个可真不错! (That was a really good one!) 我记得我们曾经去海滩还捡了一些贝壳。(I remember when we went to the beach and found some shells.) 那天天气可真好。(It was such a nice day.)

邀请 (INVITATIONS)

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What should we do next?) 接下来我们可以玩(汽)车...(We could play cars next…) 我能让我的(汽车)跑得飞快!(I can make mine go super fast!) 您要不要玩我的赛车? (注意:答复可以是或否。因而是宣示性的)(Would you like to play with my race cars? (declarative if it is ok for the answer to be no)

尝试规则(ATTEMPTS AT REGULATION)

嘿, 那玩意儿对我来说太快了。(Hey, that one was too fast for me.) 您把我给忘掉了! (You forgot about me!) 希望轮到我来玩玩。(I would like a turn.) 看来杰克想试试。(Jack looks like he wants to try.)

自控(SELF REGULATION)

我能做! (I can do it!) 我需要慢下来再试试。(I need to slow down and try again.) 如果他给我一个机会, 我会试试的。(If he gives me a turn, I will try it.) 哎呀! 我忘记给她了。(Oops! I forgot to give that to her.)

共享经历(SHARED NARRATIVE)

很有趣, 我想知道下一步会怎样。(That’s so funny, I wonder what will happen next.) 你最初下山了, 现在汽车来了! (First you went down the hill, now here comes the cars!) 如果那里有妖怪, 我们该怎么办? (If the monster is in there, what should we do?) 我们怎么能使爸爸生日时让他大吃一惊? (How could we surprise Daddy for his birthday?)

自我经历(SELF NARRATIVE)

当妖怪从豆豆袋中跳出来时, 我就把球扔给他! (When the monster popped out from the bean bags, I threw a ball at him!) 去教会之后, 我们早餐吃了蛋。(After we went to church, we had eggs for breakfast.) 我喜欢他们。(I liked them.) 走进来前, 我要脱鞋,挂好我的夹克。(Before I come inside, I will take off my shoes and hang up my jacket.)

热情(ENTHUSIASM)

我们成功了! (Woo! We did it!) 我们干得真漂亮! (We are awesome!) 嘿呀! 那真疼! (Ouch! That hurt!) 噢, 我真害怕! (Oh, I am so scared!)   支持 (SUPPORT) 你能做好的! (You can do it!) 她真是一个很好的篮球手! (She is a really good basketball player!) 你下次就能干好了! (You’ll get it next time!) 我可以帮你干那件事吗? (Can I help you with that?)

公告(ANNOUNCEMENTS)

我们今天去公园。(We are going to the park today.) 您的拼写测试成绩好极了. (You did a great job on your spelling test.) 我会要一些冰淇凌。(I would like some ice cream.) 绿色是我喜爱的颜色。(My favorite color is green.)

透视分享 (PERSPECTIVE SHARING)

我不喜欢Scooby Doo滑稽狗 。(I don’t like Scooby Doo.) 荡秋千使我的肚子感到很舒服。(Going on the swings makes my tummy feel funny.) 那本书很难读懂。(That book was hard to read.) 我怕狗叫。(It scares me when the dog barks.)

阐述性问题 (DECLARATIVE QUESTIONS)

如果你已经知道答案, 那问题就不是阐述性的。(If you already know the answer, the question is not declarative.) 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吗? (Do you know what I think?) 为什么我们不一起试试那个呢? (Why don’t we try that together?) 我想知道如果我们把这两个东西合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I wonder what will happen if we mix these two things together?) 你最喜爱哪个呢? (Which one is your favorite?) 你觉得怎么样...?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69#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06:44:58 | 只看该作者

re:生活在RDI的生活方式中 录像45...

生活在RDI的生活方式中
录像45
实验室的训练时间是有限的,一天也就是二、三个小时,可是如果我们把有针对性的训练放到日常生活中,放慢我们的节奏,在具体活动中突出强调我们要达到的目标,这是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所以我们决定把这种方式称之为“建立一种健康的RDI式训练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家庭运作:
1、摆脱危机重重的心态。
2、突出重点,简化生活,检查一下每周活动安排,减掉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
3、每个日常做的事要好好设计,但更多的时间,把它们做成是原本就要达到的目的。
4、积极主动地当好父母。
5、减少家庭成员的日常压力,把日子过得即是学习又是享受。
承认小的片刻时间是最重要的。
为日常琐事划出更多的时间并到此为止。 (Dr. G.在培训时多次强调要将生活节奏放缓,而且要简化)。
照些正性事件的照片并把他们放入你的记忆书中。常复习那些照片。
整天利用许多‘小的片刻’机会来练习。
创造许多产生不确定性的机会 (当孩子频频面临困惑或不确定时,会注视大人以求答案或帮助)

应付积极(有益的)风险的活动举例:
1、吃喝      2、烹调
3、洗澡      4、倒垃圾
5、洗衣服    6、洗车
7、收拾院子,种花草   8、扫地
9、骑自行车   10、打扫柜子、杂物间
11、铺床   12、锻炼
13、洗碗筷   14、散步
15、养宠物   16、整理收拾东西
17、阅读   18、游泳
19、玩接球   20、整理抽屉
21、买菜   22、修补东西
23、整理旧相册   24、订计划

宣言试交流
运用80:20 法则:
经验分享:机械交流
非语言交流:语言交流
宣言式交流:命令,需要式交流。
宣言式交流是用语言来提供分享经验的机会. 当一个人用宣言式交流时,他的目的是为了同另一个人分享主意,观点,想法和预言.与宣言式交流共存的非语言交流含有许多丰富的信息.使用
宣言式交流的人是在请教其他人的见识,并把他们加到他们已有的见识中去.这是自然积累的.对宣言式交流的回应不是机械的,而且不能被发起谈话的人照搬. 宣言式交流也可以用于’自我控制’.当一个人用自我控制的宣言式交流时,他们在用宣言来帮助调控自己的思路和行动.当我们计划将来,反省过去,思索一个困难的问题,或期待将来时,我们就在用自我调控的宣言式交流.
命令,需要式交流,正相反,是一种想要得到终点的交流方式. 命令,需要式交流的答复有对和错.回应命令,需要式交流的方法可以照搬, 且是可预见的. 非语言交流对命令,需要式交流不大重要.
情感信息和分享对命令,需要式交流也不重要. 命令,需要式交流从性质上来说是是机械的. 命令,需要式交流包括:命令,有照搬答案的问题, 提示和要求.
好的比例关于宣言式交流: 命令,需要式交流为 80:20.
以下为不同种类的宣言式交流例子:
注解,评论
我真喜欢玩汽车。
我们去了麦当劳吃午饭。
.我喜欢扔石头时水花溅起来的样子。
那个噪音真大。
他摔伤了。
声明
今天是我的生日。
要争取赢。
我不喜欢他喊叫。
我们赢了。
我想扮牛仔。
预言
我赌红车会赢。
这兔子没集中精力,所以乌龟也许会得第一。
今天是星期二,所以我打赌午餐有比萨饼。
我想爸爸肯定会喜欢这个。
沉思,反射
斯密斯女士招待我们真好。
你照了张漂亮的照片。
他跑得特快。
我喜欢我们同时拍手。
那东西是真好的!
我记得我们曾到海边找到了一些贝壳。
真是个好天。
邀请
我们下一步做什么?
下一步,我们可以玩汽车
我可以使我的(车)走得特别快。
你愿意玩我的赛车吗?(如答案允许为‘不’,也属于宣言式的语言)
尝试着调整
咳,那东西对我来说太快了。
你已经忘了我!
该我了。
杰克看来想试试。
自我调整
我能做这个。
我要慢点,再试一次。
如果他给我一个机会,我要再试试看。
唉哟,我忘了给她那个东西。
叙述性分享
太好玩了,我希望下次还会发生。
刚才,你下了山,现在,车就来了。
如果妖怪在那儿,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怎么让爸爸在过生日时大吃一惊?
自我叙述
当妖怪从豆包椅子堆里跳出来时,我向它砸了个球!
当我们去教堂后,我们早饭有鸡蛋吃。我喜欢他们。
我进来前,要脱掉鞋,还要把我的夹克挂起来。
激发热情:
噢,我们成功了!
我们真了不起!
哎哟,真疼!
噢, 我真害怕!
支持:
你可以做到!
她真是个好的蓝球运动员!
下次你就能得到它!
我能帮你做那个吗?
宣告:
我们今天去公园.
你的拼读考试做得很好.
我想要点儿冰淇淋.
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
分享看法:
我不喜欢史古比.度狗.
坐秋千让我的肚子觉得怪怪的.
那本书不好读.
那只狗叫的时候吓了我一跳.
宣言式问句
(如果你已经知道了答案,这个问句就不是宣言式的了.)
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吗?
为什么我们不一起试试看?
我想知道会发生什么假如我们把这两样东西混在一起?
你喜欢哪一个?
你觉得….怎么样?

(教学录像)

日常RDI活动
整天可做的RDI活动
把食物放到倒扣的盘子上
餐桌摆放变化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画不同的路径图
用观察面部表情和手势来找宝藏(孩子喜欢的物品)
一起叠洗了的衣服——折叠,收藏
两个扫帚扫地
超市里的参照(面部表情,手势,点头,摇头等---如买什么?去哪里?)
购物车的同等行动(二人推一车,或二人各推一车---高级的)
购物中心的参照(面部表情,手势,点头,摇头等---如买什么?去哪里?)
排队等候时摇摆
傻帽子的早晨---交换帽子
设计好的周六早晨“妖怪”
晚餐时的装配线
对立面(相反)的早晨
对立面的晚餐
念书时切掉某些字---添入字
戴上耳机,摘下耳机
我看不见---领着我
找破了的东西来修理
用两条水软管来洗车
录像纪录片---如何修损坏了的东西。怎么样作沙拉。
搬家具
新的早饭杂烩
傻傻的命名/贴标签给家里的不同房间
‘傻傻的’课后时间表
交换名字,为这一天命名。
穿衣
找宝藏

更多可能的日常活动
令人吃惊的书包
我今天在晚餐桌上做了什么(傻事儿版)
开车时的傻话/傻傻的声音杂拌
开车时的吟唱(如‘我们去,去,去 商昂昂昂昂店‘,‘去’字可一声比一声高)
我看见一头大象在开车
快,钻到桌子底下!好了,我们可以出来了。
悄悄话天 (这天只能小声说)
悄悄说或喊叫。我听不见你说的,你太。。。。
太近,太远
(傻版)谁在敲门?
两条线在按节奏移动
我把它藏在哪儿了?
它安全吗?
建一条家庭高速公路
做纸墙或纸地板写下你必须做的事
别撕破卫生纸!
偷偷摸摸的皮特
做饭小组---正常的或傻傻的
在黑暗里找我
采购物品单(小组工作)
帮帮我,我摔跤了,我爬不起来。
帮帮我, 我被粘住了, 我坐不下来。
帮帮我, 我被胶水粘到了沙发上。
帮帮我, 这个电话机粘到了我耳朵上。
藏起来! 有头大野牛来了!
我的手是个螃蟹,它正慢慢地爬向你(我)。

例子:散步时练习RDI活动 (录像45)
突然停步和起步
注视一个角落
快点和慢点
不同平常的散步,走路姿势(例:像卓别林那样走鸭子步)
假装“我看不见了”---请领着我走
肩并肩,在前面一点点, 落后一点点
假装它是一座山
装袋比赛
.小心。。。。
猜猜我们下一步看见什么
邻里录像纪录片
戴着耳机走路,只对非言语标志做出反应。
人行便道的裂缝是一条大河
看我发现了什么?
黏糊糊的人行便道
橡皮的人行便道
冰一样溜滑的人行便道
小心马路牙子!
亲密的走路伙伴
坐着小推车
选择照片来记忆。。
爬上‘楼梯山‘
二人互相走近,相会在中间。
假装每一处人行道上都有新危险。
拍几张照片,供以后观看或聊天。
为走过的不同的路标出路标。
拍纪录片
不同的路到达同一个地方。
不同街道的比较、对照。
假装寻找“猎物”——“我们这次能找到什么呢?”

训练地点:
开车时
晚饭时间
洗澡时
游泳池
洗衣房
副食品店
后院
百货商店
洗车
扫地时
庭院劳动
健身房
散步
骑脚踏车
超市
当一起阅读
等候(看病)时
用铅笔在纸上一起画。
打扫衣橱或车库。
砂箱或在海滩
穿衣
抬高架子或桌子
排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70#
 楼主| 发表于 2010-5-2 06:45:54 | 只看该作者

re:RDI教学纪实http://tw.myb...

RDI教学纪实http://tw.myblog.yahoo.com/hlin721/archive?l=f&id=13&page=2

RDI教学介入原则
从自己的教导自闭儿RDI的经验中,提供几个比较有深刻体认的介入原则给大家参考:

1.介入的目标,要符合孩子的社会性能力:最好低一个阶段,孩子能理解才会喜欢学。如果自闭症孩子的社会性如果还不懂得观察他人的话,记得从第一阶段的第一级活动开始,建议参考课程简介来了解孩子现阶段的社会性能力。

2.用RDI的精神过生活:如果训练时孩子可以习得社会参照或共同调控的技巧,但是生活上确缺乏练习,真的相当可惜,所以呢,要有RDI的生活风格,也就是在生活中随时想到进行社会参照练习,比如说:孩子像你要卫生纸时,就来点眼神提示告诉他,在电视机上。类化真的很重要!

3.多用非口语的动作,少用口语指示:这是我常常忽略的,时常教学的职业病就出来,还没等孩子眼神注意到妳,就先发制人,口语或动作提示就来了,当孩子没有主动注意到妳时,还一直不断提醒看我看我,应该是制造孩子自然看你的情境,然后用非口语的互动来引导。

4.愉快的感受来自互动经验而非事后的增强物:让孩子体会和人互动胜过独自一个人玩,记得教学不需要用原级增强物,杨老师说得好,如果每次上课都是孩子要求而非成人说:来玩游戏,那才是教学成功。

5.从简单的活动开始:应该说,要把活动的内容聚焦在某一个目标上,不要把一大堆活动串连在一起,这样孩子会搞不清楚到底要学什么。

6.先训练社会参照才训练调控能力:不要心急,孩子的参照能力训练还不稳定,不要急着进入下一阶段,社会性的发展也是有时间性的,有了社会参照的基础,才有后续的同理心训练。活动的设计要有社会参照的精神,我常常也设计的活动只有知体能力的提升而缺乏社会参照,要小心喔!

终极密码

分类:RDI教学纪实2007/03/0823:10看过少年特攻队的节目吗?因为孩子爱看也跟着看,其中有一个游戏叫做「终极密码」,一群人从1~100的数字中去猜目标数字,最好不要猜到,没猜到就把猜数的范围缩小。下一个人就在缩小的范围内继续猜。

前两天给小伟上数学1~50的认识,发现小伟对于数的序列非常清楚,也清楚数的大小概念,看着小伟按照顺序书写数字,我灵感而来,来玩「终极密码」吧!

要对小伟解释游戏规则必须明确的视觉提示,我先从1~10的数字中选择一个数字写在小白板上,在大黑板上写上「1~10」,由小伟来猜,每猜一次老师会把数量缩小,如目标数为3,小伟猜6,就在黑板上写「1~6」,让小伟再猜。有三次机会,猜中了就互击掌,猜错了就搔痒。为了让小伟能够猜对,第三次猜的时候,就给予表情的提示,让小伟能猜中。

当1~10能玩得很高兴,就把猜的范围扩大到1~20,甚至1~30。
同样的终极密码的活动我今天用在团体活动时(8位高功能自闭儿+两位学障儿童),游戏规则就不一样,因为孩子的能力足够,就把猜数的范围设定为1~100之间,大家轮流猜,猜中标目数的孩子,就比较倒霉了,接受被大家用小布球丢的惩罚。孩子们注意我的表情变化,猜中了没,心情也跟着起伏,好高兴看到这一群孩子就像一般孩子一样。猜中数字的孩子被惩罚时,看到自闭症孩子闪来闪去,不被布球打到,也是一种技术呢

「老师说~跪下」
--非关体罚分类:RDI教学纪实

这学期的沟通课一开张,我先让孩子玩大家从小就熟悉的游戏「老师说」。

五位自闭症小朋友从1年级到3年级,理解与表达程度不一,要让大家能理解游戏规则,我想到用视觉提示来协助孩子理解游戏规则。教学时,图片一拿出来,孩子马上知道要注意听我在下指令前有没有说「老师说」这三个字。再配合说「老师说」就用手指「老师说」图片,或没说「老师说」指着另一张图片,好简单的做法,孩子马上理解了。

我说:「老师说~摸耳朵」一位孩子立刻摸耳朵,三位跟着做,一位要提醒。

我说:「老师说~站起来」二位孩子立刻站起来,二位跟着做,一位过了一会儿也跟着站起来。

我说:「老师说~拍拍手」五位孩子立刻拍手,ㄟ,进步了,大家都懂了。

我持续说:「老师说~拍拍手」五位孩子再持续拍手,我说:「停」四位孩子真的停下来了,澐马上说:「不可以停,没有老师说」,厉害,真懂游戏规则。其它的孩子在我再次指导下,了解没有听到「老师说」这三个字不能做动作。

于是,有趣的活动开始了。看到孩子因为我下的指令不断跳舞,眨眼睛,摸鼻子…

一会儿澐举手说:「我要当老师」「好,换你试试看!」我站到一旁看五位自闭儿自己游戏。

澐站到前面微微的笑:「老师说~站起来」「老师说~摸肚子」大家都听懂澐的指令,乖乖地做。

「老师说~跪下!」哇塞!这孩子会整人啊!看到其它四位自闭儿毫不犹豫的乖乖地做,我暗自好笑澐的动机。「老师说~青蛙跳十下!」还好没有参与。

澐继续下指令:「老师说~学公鸡一样!」不错喔!想到模仿动物。

「老师说~躺到地板上~」澐又要出什么奇招,四位孩子都走到地板前躺下了,我越看越有趣,突然听到说:「李老师,妳也要做!」理直气壮的勒!我只好乖乖地躺在地板上去。

接着只听到澐说:「老师说~把脚弯成三角形!」大家都没听懂,什么意思?原来是因为…「老师说~做仰卧起坐一百下!」什么跟什么嘛!开始听到其它几个孩子抗议了「很多ㄟ!」但是还是得做,大家动作虽然不标准,但要做一百下还是很辛苦的,「嘿咻嘿咻!」大家努力做着「18、19、20…」此时澐又要开口了,太好了,应该会停下来吧!

「停~~」什么,居然没有说「老师说」三个字,我只好继续跟着孩子做仰卧起坐,其它的孩子呢,不敢有怨言,因为这是游戏的规定。

被澐整到,我的心中还高兴地要命,其它的孩子,因为澐的示范,每个人都会玩了,也开始学习去整别人!

「老师说~站到椅子上」这可非关体罚喔!

请问你想吃什么?
~RDI教学笔记分类:RDI教学纪实

昨天家中光临了贵客,有一群老师与几位星儿和家长,喝茶、聊天、吃饭、游戏,大家在我家小小的空间享受与人互动的乐趣,小星儿呢在我家沙发与床上爬上爬下,或把小方椅当成捷运开来开去,三不五时到大人的身边,撒娇或要求吃吃东西,大星儿则努力与试着与我们对谈,谈到他有兴趣的事情就显得好兴奋!这情景相信大家应该很不陌生,农历年要到了,亲朋好友的相聚,是多么开心!

人与人的互动总是在吃饭喝茶间建立了关系,这让我想到何不运用来教教孩子人际互动RDI呢!

首先,我想到的是,先从角色扮演中练习,布置个用餐的情境来教学,桌上放个至少5样以上的食物,告诉孩子我们要互相帮对方夹菜或拿饼干糖果等,先请孩子帮忙妈妈拿食物,孩子一边拿边看妈妈的反应,看看妈妈想不想要吃,点头或微笑就表示想吃就放进妈妈的盘子中或拿给妈妈,摇头或皱眉表示不想吃。或者妈妈可以用眼神指示自己想要吃什么,让孩子注意你的眼神去找到你要吃的东西放在哪里。

可以让孩子用口语询问:「请问你想吃什么?我可以帮你拿。」

如果孩子的人际互动已经能够做到社会参照,建议可以运用有趣的方法让孩子去找到你要的食物。我们可以不要说出食物的名称,只说出食物的特征,如想吃海苔,可以说长长的一片,黑黑的颜色,咸咸的味道,孩子听不懂就可配合眼神的指示。

另一个有趣的作法,是把食物的名称做成纸签来抽,抽出的纸签表示是妈妈想吃的食物,再让孩子一一询问妈妈,从妈妈的脸部表情中寻求答案!最后对照纸签看孩子做对了没?如果孩子都拿对了,要和孩子一起欢呼!让孩子感受到能够帮助到别人,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这样的活动设计,无外乎是想孩子能够类化,和妈妈游戏成功,就让孩子和其它的家人玩。

年节时,家中的食物总是很多,借着机会邀请亲友到家中,让孩子为亲友拿他们喜欢吃的食物(水果、零食都好),暨提升人际互动又训练了生活礼仪!别忘了,告诉亲友现在正在教导孩子生活礼仪,孩子拿对了,给予孩子称赞喔!

慢慢训练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照他人的能力要从小处着手,但是别忘了游戏中一定要把弹性训练加上,适时拒绝孩子:「我现在不想吃,谢谢!」或是:「我自己来,谢谢!」偶而还要假装没听到孩子的问题,让孩子再问一次,因为这都是生活中自然呈现的一部分,孩子也需要学习喔!

恐龙蛋游戏
~RDI教学笔记分类:RDI教学纪实

大家围着明慧老师做什么?什么事情要这么专注?

喔!我们在上抢恐龙蛋的游戏呢!

在中间的老师是母恐龙,旁边的这些孩子都是偷蛋龙,母恐龙正告诉孩子他要保护的是手中那个蓝色的蛋(只是一颗小布球),母恐龙会把蛋放在地板上,用蹲爬的姿势去保护蛋,蛋很容易破,所以不会坐在蛋的上面,所以很容易被偷蛋龙伸手从背后屁股下方面偷走蛋,但是母恐龙很厉害,会东张西望,并且会360度转动身体位置,如果被母恐龙用眼神看到了,就必须退回垫子上等待下次偷蛋的机会!

这是一群ASD的孩子,已经具有社会参照能力,但是在参照的执行能力上,反应并不快,判断能力较弱,主动性较弱,而这也与孩子观察别人的反应,思考别人的内在想法较弱有关。

这个活动已经玩了许多次了,刚开始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依照母恐龙的身体姿态来决定偷蛋的时间,迟迟不敢下手,而过度冲动的孩子,不管母恐龙是否盯着他看还要执意去偷蛋,练习时逐次说明如何去参照母恐龙的反应,孩子们就玩的相当高兴了。

如果想要玩这个小团体游戏给予几个小小的建议:

1.游戏人数不要太多,最多三位偷蛋龙就够了,太多人反而母恐龙顾不及,一下子蛋就被不注意间偷走了,反而失去练习注意母恐龙动作来反应的机会,孩子们也容易起争执,因为偷蛋的机会变少了!如果在家中,爸妈一起来玩,一个母恐龙,二个偷蛋龙就够了!

2.孩子们的空间概念不好时,在地板上放个地垫规范一下孩子的位置。

3.孩子如果不知道如何偷蛋,试试看,成人用放声思考的方式来提示,如母恐龙可以说:「我看着前面,我的后面都顾不到了,我要很小心!」「我好紧张啊!四周都是偷蛋龙,但是只要我看到偷蛋龙,他就不敢来偷蛋了!」把自己的想法和心理状况适度用口语表达,让孩子配合你的动作了解你的想法,记得,口语提示只在初期,游戏策略懂了后,就减少提示了。
4.每个孩子对于游戏角色的认同不一,有的孩子不喜欢当偷蛋龙,也不一定要偷蛋啦!转换成孩子能够接受角色来游戏。

5.先不要让孩子当母恐龙,直到孩子已经发展出游戏的概念,而且小团体游戏,要找能力相当的同侪一组,才会玩的有趣!

这个游戏的灵感来自于邹小兰老师的先生,多年前,我们两家人一起出游时,刘先生提议来玩抢乌龟蛋的游戏,那时我们用鞋子来当乌龟蛋,所有的孩子都玩得乐不思蜀!

心脏病游戏
~RDI教学笔记分类:RDI教学纪实
咦?这四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这是潜能教室在进行期末活动棋艺竞赛的现场,这组是由两位亚斯博格儿童、两位高功能自闭儿组成的游戏小组,澐也在里面喔!

这个活动看得出来吗?是用扑克牌游戏「心脏病」。

游戏规则大家都知道,把扑克牌全部发完后,就猜拳轮流丢出牌,丢出牌的人要轮流数1、2、3…13,13之后再从1开始数,当丢出的牌面和喊的数一样的时候,大家就赶紧用手去盖住那张牌,最后盖到的人要把牌全部收走。

为了要拍到正确的牌,孩子必须去监控自己看到的牌和听到的唱数是不是一样,这是个需要花专注力并兼具判断能力的游戏,只要会玩的孩子,通常都可以享受玩游戏的乐趣,再加上老师会在游戏前先讨论游戏的价值不在输赢,而在游戏本身的乐趣(这一定要强调喔!),孩子就算拍到最后一个也无所谓。

有一些反应较慢的自闭儿会去看别人动手拍的时候就跟着去拍,就算如此,我认为有社会性的参照在中间,但是,要在安排对手时特别小心,和大人一起玩会比较好,大人可以适度故意要去盖错的牌,然后突然把手收回来,看看孩子的动作与反应,让反应较慢的孩子提高注意力与社会性警觉。偶而大人也要小输一点,然后很开心地把牌收回,表示太好了,有很多机会呢,给孩子一个正向的示范。

盖的时候孩子们的手会重迭在一起,第一个盖排的很容易就被后面盖上来的人用力拍到,好痛啊!可是这是游戏喔!就算痛别人也不是故意的嘛!孩子都可以体谅呢!

当四只手重迭在一起时,于是又可以发展出另一种活动,就像照片上的一样,大家把手依照盖排的顺序重迭在半空中,第一个盖住排的人也就是手在最下面的人可以伸手从最上面打下去,所有的人要立刻闪开,不然就被打到了!这下可好了,大家都很专注地注意那位在最下面人得手,随时看他抽手要打时就要立刻要反应喔!比盖牌时更专注于他人的动作!

对于不懂收手的孩子,可以先和成人玩,成人给予数123的提示,当孩子的警觉性出来了,就取消口语提示,只用点头提示即可,最后让孩子以成人的动作与表情来判断,成人是否要抽手拍人了!记得!无论如何都要和孩子开心地大笑,千万不要急得去责备孩子怎么不会玩!

社会性的互动不一定只能参照脸部,别人的一举一动都是重要的社会性讯息,如何在别人小小的动作间去发现别人现在的意图,然后立刻去反应,这是很重要的,对于高功能的孩子在游戏后,可和他讨论这的论点的重要性,同时举些生活的例子,孩子也能较快的理解喔!

和澐一起比赛的孩子有四年级、六年级,大家都很快地就在老师的指导后进行游戏,看到四位小朋友能够独当一面自己玩,输了还笑咪咪的,感觉很窝心。

击掌游戏~RDI教学笔记
分类:RDI教学纪实2007/01/2400:35

每当动作教育课结束或RDI结束的时候,

我喜欢和小朋友玩击掌活动,

这是我和孩子的私密语言。

灵感来自于看到一部国外的影集,

看到一位小朋友和好久不见的老友一见面就以两人才知道的方式相互击掌,

那感觉好有今生今世唯你懂我的味道。

在刚开始的时候,我只要孩子会数1~5的击掌模式即可,

这是由我来决定的,为了是让孩子先熟悉击掌的流程与速度。
1两人右手互拍2两人左手互拍3两人同时右手上左手下互拍4两人同时左手上右手下互拍5两人双手相互击掌。
之后,就开始和小朋友相互设计如何击掌,

我们有设计互相碰右臀、左臀,

手握拳上下互敲,

还有同时跳起碰肚子(这个很有趣喔),

扭扭屁股,同时跳起,

或是轮流做出动做,让对方模仿。

可以设计数到10。

最后一个动作要有「帅啊!」同时结束的快感!

大部分的星儿起先记动作很有挫折,

经过多次练习后,孩子记得动作的流程后,

那才是真正有趣互动的开始,

我的律动可快可慢,

孩子必须要依照我的速度来击掌,

两个人可以时间分毫不差的击掌成功,

其实心中颇乐的呢!

试试看,用你孩子可以接受的肢体动作,

设计属于你们自己的击掌游戏,

未来在特定场合,

再加上你的一个眼神或动作的特别指示,

就做出完美的击掌流程,

可做为不错的ending。

RDIvs.社会技巧教学

分类:RDI教学纪实
这本书要推荐给教导自闭儿的老师,您一定会收获良多!

买了这本新书了没?

这是人际发展介入(RDI)活动手册的少年、青少年与成人版。

前两天一拿到手,

晚上迫不急待地翻了一遍,

能够阅读到让我感动的教学策略,

心中有无比的兴奋。

一直以来,

学校系统里对于自闭症儿童和注意力缺陷过动的孩子在社会性的教学上,

都采用社会技巧教学的模式。

我们把社会技巧透过认知行为的教导,

引导孩子在特定的情境下,

完成他应该做到的社会行为表现。

社会技巧的课程内容广泛,

举凡能够帮助孩子达到社会能力者皆可称之,

教室生存技巧、基本互动技巧、人际相处技巧、交朋友的技巧等等。

每一种技巧都要对孩子进行评估后,

以很结构的方式,运用几个标准步骤来教学:

引起动机à教导新技巧à练习与类化。

教导新技巧时的过程是:

教师提供提示卡或海报让孩子确定技巧步骤

‚教师以放声思考的模式进行示范

ƒ提供相关情境让学生演练

„配合增强系统给予孩子表现的回馈

…评估孩子的表现以修正演练。

这是以行为朔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教导孩子新的社会技巧,

许多老师在课堂中都觉得满意。

也有很多老师反应,

孩子回到日常的情境中仍然不会运用。

因为孩子学会了在相对不变的社交规范中,以一成不变的策略来应付。

因为孩子在课堂上表现的技巧都是为了期待老师的物质的奖赏,

而非因为和老师互动能产生愉悦的感受而愿意不断去使用。

例如:我们要求孩子和人交谈时要看人,

因为孩子知道我看老师就可以获得一个印章,

但根本不管孩子到底喜不喜欢看你。

这是一种工具性技巧,

提供孩子一个社会互动的脚本,

孩子可以立即使用在一般的社交规范中。

RDI课程的发展则是从不同的角度着手,

人际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过程,

无法照本宣科的。

我们必须要不断很快速地观察社交对象的反应,

评估彼此之间的关系与状况,

然后调整自己接下来的脚步,

才能完成共同合作的目的,

以共同发展出彼此友好的关系。

进行RDI的课程,

让孩子享受到互动的快乐,

孩子自然愿意不断去观察社会性讯息,

以做为自己接下来行为反应的指标。

书中提到RDI能让孩子体会到如何开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分享兴奋与喜悦、携手同心想办法解决问题、一起达成功同目标、秉持创意团队合作,

并且建立真正的友谊。

好棒的境界!

RDI课程进行时,

要从简单的互动技巧层层架构,

孩子要从单纯的一对一环境中先熟练协调的技巧,

然后与能力相当的同侪一起进行活动。

要出现RDI的教学成效,

要花几个月的时间,

比起工具性的社会技巧教学来的缓慢,

但是孩子学会一辈子受用的能力。

在自己对自闭儿与

ASD儿童进行一对一RDI课程与团体RDI(动作教育)的课后,
我发现孩子注视人的眼神增加了,

而且还会试着去想别人的感受,

笑容变多了,表情丰富了,

开始去注意别人的反应,称赞别人,

对事情弹性的处理能力增加了,

还变得~~哲妈说的『调皮』。

走迷宫

~RDI教学笔记分类:RDI教学纪实

小时候非常喜欢自己画迷宫给同学走,

画的人总想要画出让别人跳入陷阱的迷宫,

走的人战战兢兢,

心情随着每个叉路的抉择上上下下起伏着,

对于自己能够挑战成功到达终点的人,

没不欢呼感到愉快。

想到用迷宫来训练小星儿的社会参照和愉悦的参与感,

灵感其实也是来自RDI中障碍跑道该项活动,

我了解透过大动作的闯关活动能够提升孩子更多的兴奋,

但是在教室中或家里可没有大空间设计成障碍跑道,

于是纸上障碍跑道—迷宫的想法浮现在我眼前。

起先我用5张A4的白报纸连接而成,

然后再用单线画上线条迷宫,

然后设计各种有趣的陷阱,

为了让活动有趣,

我设计了一只小乌龟要去找自己的池塘,

绞尽脑汁,还请出女儿一起帮忙设计,

对于要用迷宫上星儿小伟的RDI课程,我可是满心期待。

开始时,小伟对于我的迷宫很好奇,

我们一起摊开迷宫,哇!好长喔!

小伟非常地兴奋要挑战呢!
新游戏学习规范是一定要的,

我先让小伟自己走,

走到叉路让他自己选择,

突然陷阱出现在眼前的时候,

小伟好失望,不想玩了!

想把迷宫摊开看最后的终点!

看!我早预料到了,

我说:「你可以问老师请问走这里好不好?」

小伟再试一次,走到叉路,

问我:「走这里好不好?」

我知道这条是活路,

就用力点头,

给小伟最大的提示,

小伟走下去,

果真没事又碰到另一条叉路,

小伟还是想自己走,

再次给予提醒可以问老师,

经过几次的叉路后,

小伟已经知道可以从老师的点头摇头获得信息。

哇!接下来就一路过关斩将直达终点,

小伟和我一起同时欢呼。

在小伟热情不减的时候,

我趁胜追击,拿出计算机报表纸,

让小伟也自己设计迷宫,

这可对了小伟的胃了,

他拿起笔立刻就画起了迷宫。

我呢!当然开始设计要挑战小伟参照能力的迷宫。

现在我要把叉路设计的难一点,

最好一个叉路有三条~四条,

这样才可以让小伟不断的询问我的意见,

至于陷阱嘛,打个「×」就代表一切啰!

毕竟走迷宫的过程才是最刺激的。

哈!我足足用了将近两公尺的计算机报表纸,

设计成超长迷宫,小伟高兴地要来挑战。

现在啊!老师可没那么好说话了,

我把点头摇头的提示改成这样。

叉路出现了,小伟随便选一条。

「李老师,走这里好不好?」

我表现出一副很困惑的表情….

小伟看了我的表情立刻换一条。

「李老师,走这里好不好?」

我表现出一副不知道的表情….

小伟再选择最后一条。

「李老师,走这里好不好?」

我表现出欣喜的表情....

小伟毫不犹豫的往下走。

「YA~」小伟持续在我的提示下一直朝终点挑战。

小伟一边走一边说:「好长喔!」

到达终点都没有走错路,真的好兴奋喔。

很高兴小伟对于我表情细微的变化都可以辨识出来,

并且依据我脸上的表情猜测我的想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观察à推论à参照,

对星儿来说,很棒的过程。

制作迷宫有些小撇步,

第一、长一点较好,挑战性够,也不会让孩子记住正确的路,作好的迷宫才可以多玩几次。

第二、叉路要在三条以上,才不会让孩子猜测。

第三、白色的背景最好,陷阱简单就好,以免孩子分心只注意喜欢的图案而忘了游戏的乐趣。

第四、别忘了要悄悄地做正确路的记号,不然你也会忘了哪一条才是通往终点的路。

我让其它人试玩迷宫游戏,不但普通同侪喜欢,连老师都觉得有趣。

大白鲨来了!

~RDI教学笔记分类:RDI教学纪实大白鲨来了!~RDI教学笔记分类:RDI教学纪实
星期六的下午在学校附近巧遇小伟和妈妈。

小伟看到我很大声的说:「李老师好!」

「你去哪里啊?」我问。

「去上公文数学。」眼神努力地望着我,让我好感动。

「上完了,我现在要去买冰豆花。」眼神忍不住飘开一会儿,又持续看着我把话说完。

记得小伟幼儿园的时候,我老是要寻找他的眼神,

和他说话常常叫他的名字,让他注意到我,

如果在一个户外的环境,要他注意听更是要双手放在他的双眼旁,

让他被动地心无旁骛,这样他才会对焦。

而今天我没有蹲下去寻找他的目光,只是弯着腰对着他。

不能确定是不是上RDI课程的功劳,

更重要的是小伟的爸妈也很努力。

开始给小伟上RDI的课程时,

心里还是相当惶恐的,不之从何着手。

我最有把握的是小伟有结构化教学(TEACCH)的基础,

游戏教育课程的经验,ABA课程的陶冶,

于是我把书上所写的目标三个级12个阶段127个目标用自己用计算机打字,

然后给予小伟进行评量。

发小伟在「第一级协调」的「第一阶段情绪调谐」多为发展中的能力,

「第二阶段分享兴奋」则有半数的能力尚未建立,

「第三阶段」就几乎没有出现了。

我决定从第一级第一阶段的活动开始进行。

首先把目标定在小伟能迅速转移目光、

期待带来兴奋感的行动,

我设计了大白鲨的活动。

小伟坐在椅子上,

老师站在远处当作是大白鲨,

慢慢靠近小伟要给小伟搔痒。

如果小伟眼睛看到老师,老师就定住不动,

如果小伟眼神离开了,老师就一直前进,

小伟注意看老师老师就不动了,

老师会一直靠近直到给小伟搔到痒。

搔痒对小伟来说又爱又恨,喜欢被人搔痒,

但是又很气老师搔痒这么不客气。

简单的活动却需要练习很多次,

因为孩子需要先理解游戏的结构。

第一次开始小伟并不理解老师在做什么,

为了要让小伟注意老师,

老师还不得不叫小伟的名字说:「大白鲨来了!」

就算老师的前进和停止动作很夸张,

小伟还是无法注意到老师的举动,

只知道最后老师靠近了会给他搔痒。

这没关系,只要知道老师一靠近他有这样的结果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因为小伟无法理解为什么要看老师,

第二天我立刻修正活动。

当小伟一看到老师,

老师夸张退后或躲起来并说:「啊!被你看到了」。

小伟突然理解了,

自己的目光是很重要的工具,

我赶紧请实习的明慧老师一起加入当大白鲨,

一个人从左边,一个人从右边轮流前进,

双教练法是个很好的方法,

可以训练目光的转移。

为了让小伟更清楚,

两位大白鲨可是东躲西藏的,

小伟一开始虽然目光的转移很不自然,

有时候还是会分心忘记自己的身份,

但是他多次练习后,

小伟开始享受游戏的乐趣,

被搔痒真是一大兴奋。

玩这个游戏时,

小伟看到老师躲起来,

笑得好开心。

没想到,第三次上课后,

我给小伟在这个游戏上的表现评上一个「熟练」。

钉子钉钩

~RDI教学笔记分类:RDI教学纪实2007/01/0420:20记得小时候念得口谣和玩的手指游戏吗?

「钉子钉钩小猫小狗,一把抓住哪一个?嘿!嘿!嘿!」

其中一个人当鬼,手掌撑开,其它的人就把食指放在当鬼的人的手掌心下。大家一起念唱口谣,当唱到最后一个嘿的时候,当鬼的就把手用力一抓,其它的人就要在抓的那一剎那把食指收回,如果动作慢就会被抓到,就换你当鬼了。

这个已经在现在不流行的游戏,我常常拿来和小朋友一起玩,当然不是老师太古板了,而是这是一个很好的人际互动的游戏。

如果拿这个游戏进行RDI的教学,我会让自己当鬼,因为掌控权必须在成人的手中,孩子要对成人进行社会参照,唱歌对孩子来说也是引起注意力的过程,在唱到「嘿!嘿!嘿!」时,孩子会对于不被抓到感到有趣。

这几天和小星儿小伟玩钉子钉钩,唱到最后是小伟最兴奋的一刻,他在等待我唱到最后一声时的用力一抓,我就故意把声音拉得长长的,小伟一直注意着我的脸,当我出其不意地唱出最后的「嘿!」时,小伟笑得把手一缩,没被抓到就高兴地说:「我也会玩耶~」

也可以把最后的三声嘿,改成点三下头,让孩子少了语言的提示,孩子会对成人脸部的参照更强,当然,如果孩子兴奋度不减,眨三下眼睛也可以试试看喔!

如果孩子熟练了,试着找同侪来玩玩看,小小游戏,很容易让孩子间产生互动呢!

RDI与我
分类:RDI教学纪实
这两本书对于自闭儿的家长和老师来说是教导自闭儿人际发展互动(RDI)的武林秘籍。

说实在的,自己最早对于自闭症孩子人际互动课程的兴趣,应该在93年间上舞蹈治疗的课程开始的。

因为自己一直很喜欢跳舞,从跳舞的过程中找到许多的乐趣,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舞蹈带给我很多身体上的觉察,也让我有更多对自己肢体动作的自信,如果这就是在舞蹈中潜在的治疗过程,那么我真的很希望自己周遭的人也能享受到这样相同的历程。

上舞蹈治疗的课程对于肢体的术语并不容易理解,因为自己不是舞蹈科班出身的,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看到一位舞蹈治疗的前辈JanetAdler和几位自闭症幼儿一起进行肢体互动的旅程,孩子从完全不理人到愿意和人一起随着音乐律动,是那么的感人。

当我们面对特殊儿童的动作困难时,首先会考虑到感官的输入是否稳定,前庭的刺激是否足够,平衡感是否良好,这是感觉统合治疗中重要的一环,我们可以透过各种动作的设计,训练孩子很好的触觉、前庭与平衡的能力,这也是调整自我情绪的方法之一。但是这些动作的治疗最后都要进展到一点,就是孩子对自我本体的感觉,也就是自我的动作觉知,要能知道自己手脚的位置,知道自己动作的大小、轻重、快慢、高低等等,到与他人空间的关系,自己动作带给别人的感受,进而要觉知到他人的动作意图,这才是增进与人互动、增加生活质量的最后目的。许多特殊的孩子,因为不能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时常与周遭的人发生冲突。

透过舞蹈治疗的概念来增进孩子互动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有趣而且有意义的教育过程,小团体的运作历程,让孩子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关系,而非统合治疗中动作与器材之间的训练。

后来,看到解开人际发展关系之谜和儿童人际发展互动这两本书时,我惊讶书中的看法和自己的想法很像呢。于是,我抱著书阅读了好久,去年开始,我先试着从小团体的历程开始,于是有了动作教育课,课程的进行还不断在摸索中,到了今年,才有机会试着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引导,真让我感到兴奋。

自己的经验我可相当珍惜,也愿意分享给大家!

老师,请问我的糖果在哪里?~RDI教学笔记分类:RDI教学纪实2006/12/2700:24「李老师,好了没?」「还没…」一双小手摀住了自己的双眼,我知道他绝对不会偷看,只要经过规范,小伟可是最遵守纪律的呢!想着糖果到底该藏在教室的哪里好呢?甜甜软软的声音又问了一次:「李老师,好了没…」「好了啦!」只见小伟立刻起身东张西望,最后走到老师身边看着老师问:「李老师,请问我的糖果在哪里?」老师夸张的把眼神朝向刚刚藏糖果的地方瞄了一眼,小伟立刻追寻着老师的眼神,蹦蹦跳跳的去找刚刚被老师藏起来的糖果。有时候找的到,因为老师放在很明显的位置,找不到的时候,老师就会提示:「我知道糖果在哪里ㄟ!」然后,小伟会立刻跑到老师的眼前,再问一次:「李老师,请问我的糖果在哪里?」

小伟有双睫毛翘翘的大眼睛,有父亲的帅气,还有母亲的慧诘,认识他很久了,彷佛看着他长大的,对于他的事我可以说上一箩筐。他拥有特殊的组合能力,可以把家中的积木设计组合成城堡、学校,规模之大、内容丰富,让妈妈常常舍不得收拾。专注于自己喜爱的事物的同时,也让小伟对周遭的人缺乏社会性注意力与参照的能力。

上过杨宗仁老师课的人应该知道这是人际关系发展介入(RelationalDevelopmentIntervention,RDI)课程中的一个活动,由葛斯丁博士经过多年的经验依照一般儿童的如何建立情感关系能力的方式发展出来的课程,以系统化的各式各样经验分享的活动中,发展出自闭症孩子的人际关系与互动。我试着依照书上的活动和小伟一起玩,三个月玩了许多的游戏,常常玩游戏时,小伟的笑声都影响到旁边上课的其它孩子。

每次小伟找到糖果,就笑得好开心:「找到了,糖果在这里。」笑声真像银铃般清亮。教学的过程中,难免要提示好几次看老师,先了解活动要怎么玩是一定的,然后才能越来越熟练。今天,再次玩游戏的时候,刚好教室有一群实习老师,小伟找了好久找不到,跑到实习老师面前对大家大声说:「糖果在哪里?你们大家一起说吧~」看他可爱的模样,实习老师也为之倾倒

动动身体来玩游戏分类:RDI教学纪实2006/12/2300:05「老师,玩老鹰抓小鸡!」「好啊!谁要当母鸡?」「我要,我要」「我也要!」「好!那猜拳决定啊!」「剪刀、石头、布」……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以为这些小朋友在玩游戏,事实上这些是一群ASD的小朋友在上动作教育的课程。结果好不容易猜赢的小朋友,当母鸡时,看到老鹰来了,吓得躲得比小鸡还快,完全忘了自己有保护小鸡的择任,必须和老鹰同方向跑才能保护小鸡,而当小鸡的小朋友,只注意到自己要赶快跑,而没有注意到要和老鹰反方向。

知道吗?任何团体的游戏都不是单纯自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需要与团体规范配合,要注意环境里的社会性讯息,要产生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感,才能够调整自己的反应。对于ASD的孩子来说,是有些困难的,加上对于自我本体觉的弱势,常常不是无法觉察情境,就是动作控制不佳而影响到人际互动。

和孩子一起玩是我最大的乐趣,音乐跳舞也是我的兴趣,毎周四晨间在艺文教室上的动作教育课是我教学上最大的享受之ㄧ。刚开始我会带着孩子舒展自己的筋骨,只听到几位小朋友「唉呦唉呦」的叫,原来孩子有很多的肌肉从来不曾用过,第一次用到这些肌肉时,痛得哀哀叫。接着,我会带着孩子进行一些发展活动,先从自我的肢体觉知活动开始,透过舞蹈律动的形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不同动作的形式、力量、速度等动作的元素,试着调整自己的肢体动作。接着以相关的活动内容,设计需两人(或以上)的轮流、一来一往、需彼此相互协调的互动游戏。最后的结束活动,让全部的孩子团体围做以放松心情,分享自己的今天经验为主,甚至说说笑话,进而欣赏同伴、建立友谊关系。

动作教育的课程进行一个学期,我看到孩子越来越懂得与他人协调,遇到冲突,采用猜拳的方式解决,孩子的动作能力、肌肉的耐力和张力越来越提升,我最喜欢的是在离开教室前,小朋友要和老师击掌结束,这时候我可以和孩子说说心里的话。看到孩子成长最高兴的是,这群孩子建立了”超级友谊”关系。小朋友的妈妈说:「这群孩子的感情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71#
发表于 2010-5-2 07:06:18 | 只看该作者

re:美女晨娘已经进村了,一切都不错吧!你...

美女晨娘已经进村了,一切都不错吧!
你那美尼儿还没好啊?
可要多保重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72#
发表于 2010-5-3 03:14:14 | 只看该作者

re:谢谢晨宝妈的RDI记录!

  谢谢晨宝妈的RDI记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73#
发表于 2010-5-7 19:26:32 | 只看该作者

re:我已经在以琳见过晨妈啦,那气质,啧啧.....

我已经在以琳见过晨妈啦,那气质,啧啧......
遗憾的是见过一面后晨妈就回深圳了,可怜我只见过晨的后脑勺,后悔S了,5555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74#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20:21:20 | 只看该作者

re:啊,气质。。。我觉得我在以琳的几天都是灰...

啊,气质。。。我觉得我在以琳的几天都是灰头土脸的,忙着收拾房子呢。陈远妈的皮肤真好啊,80后就是不一样啊,也看见西瓜头小帅哥了,很好的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75#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21:01:14 | 只看该作者

re:晨宝在以琳上课第三天了。自己观了2天课,...

晨宝在以琳上课第三天了。自己观了2天课,以琳还真是不一样的。每堂课都糅合有语言和认知的内容,包括艺术和电脑课。感统课的运动量很大,要冲一二十个滑板。小子头两天每晚发烧,身体不适,大小课一律哭的惊天动地,可是还算配合,老师也很有经验,控制地住他。第三天开始算是进入状态了。感谢神。 晨宝头两天搞笑语录- 我要尿尿!我要婆婆掂着尿尿!(骗人的)我要婆婆上课!我要下课,下课!满脑子都是逃课的想法。气加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76#
发表于 2010-5-7 21:29:16 | 只看该作者

re:进村就是进“以琳”?

进村就是进“以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77#
发表于 2010-5-8 13:33:51 | 只看该作者

re:周五加餐时远远瞅见外婆带着晨宝,感觉小家...

周五加餐时远远瞅见外婆带着晨宝,感觉小家伙应该已经适应不错了。
这么强的后援,晨宝一定能有更大的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78#
发表于 2010-5-8 13:58:54 | 只看该作者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bi...

下面引用由[U]binfeng2000[/U]发表的内容:

进村就是进“以琳”?

是的,鬼子进村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79#
发表于 2010-5-8 14:02:45 | 只看该作者

re:晨宝好彻底了没?

晨宝好彻底了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80#
发表于 2010-5-9 12:20:53 | 只看该作者

re:祝福晨宝,慢慢适应到喜欢新学校!相信他会...

祝福晨宝,慢慢适应到喜欢新学校!相信他会很棒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以琳自闭症论坛

GMT+8, 2024-6-5 02:4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